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盾构管片受力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宇杰 何平 秦东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管片内拱顶K拼装块部分区域的损伤因子超过了损伤临界值,这些部位将产生明显可见的裂缝;盾构管片拱顶与拱底内侧的受拉区域均产生了塑性变形,拱顶K拼装块的塑性区深度达到截面宽度的55%;盾构管片最大内力组合在两侧拱腰管片的接头处;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可以更好地反应管片接头对内力的影响和管片混凝土材料的受力及变形特性;模型中盾构管片接头处接触单元的设置消除了其他模型中接头刚度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盾构管片抗压刚度及抗弯刚度均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管片 管片受力 混凝土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 惯用法计算模型
下载PDF
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建立及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4
2
作者 王军祥 姜谙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47-1158,共12页
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地下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的微裂纹扩展损伤,并伴随有塑性流动变形。在地下水环境中对于孔隙和微裂隙围岩介质受到应力作用时,在内部将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改变了围岩的破坏模式... 在实际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开挖引起地下岩体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的微裂纹扩展损伤,并伴随有塑性流动变形。在地下水环境中对于孔隙和微裂隙围岩介质受到应力作用时,在内部将产生高孔隙水压力影响岩石的力学性质,也改变了围岩的破坏模式。为了研究损伤引起的刚度退化和塑性导致的流动两种破坏机制的耦合作用,从弹塑性力学和损伤理论的角度出发,同时引入修正有效应力原理来考虑孔隙水压力的作用,建立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针对该本构模型推导了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数值积分算法-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分别对预测应力返回到屈服面的光滑圆锥面或尖点奇异处两种可能的情况给出了详细的描述,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具有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大多数弹塑性损伤模型中涉及参数多且不易确定的问题,采用反分析方法获得损伤参数,解决了损伤参数不易确定的难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C++语言编制了弹塑性损伤本构求解程序,并对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和所编程序进行了试验和数值两个方面的验证;最后将其在吉林抚松隧道工程中进行应用,模拟了塑性区和损伤区的发展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的力学性能、塑性和损伤变化趋势,所编程序能够进行实际工程问题的模拟,对现场施工给予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水压力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修正有效应力原理 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 隐式返回映射算法 反分析方法
原文传递
岩石摩尔-库仑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主应力隐式返回映射算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扬 杨刚 +1 位作者 王军祥 姜谙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418-428,共11页
在弹塑性损伤理论框架内考虑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和刚度退化,建立基于Mohr-Coulomb(M-C)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内变量即等效塑性应变表征岩石损伤变量的演化。由于M-C屈服准则在应力空间为一个六棱锥,在数值实施过程中六棱锥角... 在弹塑性损伤理论框架内考虑岩石的塑性变形机制和刚度退化,建立基于Mohr-Coulomb(M-C)屈服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采用内变量即等效塑性应变表征岩石损伤变量的演化。由于M-C屈服准则在应力空间为一个六棱锥,在数值实施过程中六棱锥角点和棱线上的应力更新存在"奇异性"问题,角点光滑化方法可以处理该问题,但其不可避免的导致近似的计算结果。在M-C本构数值积分算法的基础上,推导弹塑性损伤本构方程的主应力空间隐式返回映射算法,包括弹性预测、塑性修正和损伤修正3个主要计算步骤。在塑性修正过程中,针对流动向量返回到主平面、左右棱线和尖点3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从主应力空间的角度出发解决"奇异性"问题。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使用C++语言开发弹塑性损伤本构求解程序(RDM-C),并采用单轴压缩试验、地基和洞室算例对程序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岩石材料主要的力学和变形特性、塑性区和损伤区变化趋势。基于主应力空间的隐式积分算法所开发的程序可以进行岩土工程问题的数值分析,对现场施工提供指导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材料 隐式返回映射算法 主应力空间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原文传递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动力扩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延缓受拉损伤的发展,提高模型的稳定性.推导了该模型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详细数值算法,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在ABAQUS中二次开发,通过对Koyna重力坝动力隐式分析表明:刚度阻尼的能量耗散作用能显著增强动力隐式分析的稳定性,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后能增强模型数值稳定性,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同时应变率效应对结构的位移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阻尼 应变率效应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水饱和混凝土单轴压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5
作者 张铁军 《交通世界》 2013年第19期180-181,共2页
在混凝土当中存在很多孔隙,其中包括在混凝土成型的时候残留的气泡.凝胶孔和毛细管孔腔,以及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一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是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比如海岸结构物、桥墩以及大坝等等.在水压力作用之下... 在混凝土当中存在很多孔隙,其中包括在混凝土成型的时候残留的气泡.凝胶孔和毛细管孔腔,以及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一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是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比如海岸结构物、桥墩以及大坝等等.在水压力作用之下.水会渗透到混凝土的孔中.直至饱和:另外.处于常态下的混凝土材料.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混凝土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水环境 单轴压缩 混凝土成型 混凝土结 混凝土材料 工程实践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的高拱坝损伤开裂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建伟 刘鹏飞 +2 位作者 王涛 焦延涛 李兆恒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8-165,共8页
为探究高拱坝在超强地震下所出现的结构损坏与失稳问题,从高拱坝超载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混凝土材料在地震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特征,并考虑了高拱坝在地震前施工中形成的施工初始应力场,应用附加质量法分析了天然地震波频谱... 为探究高拱坝在超强地震下所出现的结构损坏与失稳问题,从高拱坝超载能力的角度出发,结合混凝土材料在地震动拉-压循环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特征,并考虑了高拱坝在地震前施工中形成的施工初始应力场,应用附加质量法分析了天然地震波频谱特性下的高拱坝损伤开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坝踵基岩胶结面和水平向顶拱中部是损伤开裂的严重区域;在地震峰值呈梯度增大的设计工况下,坝基胶结面的损伤呈现规律性增大;在地震峰值为0.4 g的工况下,水平顶拱出现损伤,且地震峰值工况为0.6 g时,拱坝中部出现了贯穿性质的裂缝。同时将物理模型试验结果与拱坝损伤开裂仿真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损伤开裂部位及发展趋势基本一致,进一步论证了仿真模拟试验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坝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 损伤因子 附加质量法 初始应力场
下载PDF
基于木材弹塑性损伤本构的古建木结构残损梁柱构件损伤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张利朋 谢启芳 +1 位作者 吴亚杰 刘伊津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8-106,共9页
局部糟朽、虫蛀在古建筑梁柱构件中普遍存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受力性能意义重大。在连续介质力学和损伤力学框架内,建立木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ABAQUS的用户材料开发接口UMAT进行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通过模拟已有文献中... 局部糟朽、虫蛀在古建筑梁柱构件中普遍存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其受力性能意义重大。在连续介质力学和损伤力学框架内,建立木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ABAQUS的用户材料开发接口UMAT进行本构模型的二次开发,通过模拟已有文献中的三点受弯木梁试验,对本构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通过人工预制局部开槽的方式模拟实际古建筑木结构中梁柱构件的局部糟朽和局部虫蛀,基于所开发的本构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已有试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所建木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和木梁、木柱的有限元模型可较好地反映残损梁柱构件在受力过程中的非线性受力和损伤演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建筑木结 残损梁柱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数值模拟 非线性分析
下载PDF
混凝土率相关单轴塑性损伤本构的开发及应用
8
作者 钟波 李忠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1-1196,共6页
为了对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构件动力响应进行简化分析,需要合理描述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率效应,而LS-DYNA中缺乏能够考虑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单轴本构模型,因此,结合Faria单轴塑性损伤模型,通过黏性规则化方法... 为了对爆炸作用下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构件动力响应进行简化分析,需要合理描述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率效应,而LS-DYNA中缺乏能够考虑混凝土应变率效应的单轴本构模型,因此,结合Faria单轴塑性损伤模型,通过黏性规则化方法调整率无关模型的损伤阈值演化律以考虑应变率效应,并利用LS-DYNA将该模型编制为用户材料子程序VUMAT.以单个单元测试了高应变率下材料的基本性能;基于纤维模型模拟了RC梁在爆炸、冲击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能反映混凝土受拉应变率效应高于受压应变率效应的事实,同时也能较准确地模拟爆炸与冲击作用下RC梁的动力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塑性损伤本构 应变率 爆炸作用 LS-DYNA
下载PDF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两类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黄谢平 孔祥振 +1 位作者 陈祖煜 方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5,共11页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同本构模型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是获得合理预测结果的先决条件。文章探讨了这两类弹塑性模型的本构理论区别并给出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选取弹体低速侵彻混凝土薄板和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厚板两个算例对两类弹塑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弹体低速侵彻下,两类模型预测结果接近并且均与试验结果吻合;弹体高速侵彻下,流体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而帽盖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别很大。这一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流体弹塑性模型可适用于低压力到高压力的不同情况,而帽盖弹塑性模型只适用于较低压力(约1GPa),不适用于高压力如弹体高速侵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流体弹塑性模型 帽盖弹塑性模型 混凝土材料 冲击和爆炸荷载
原文传递
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的双层模块装配式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武雄 《华南地震》 2022年第3期94-106,共13页
以双层模块装配式组合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建立了该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数值有限元计算模型,引入试验结果对所建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调查了跨高比、高厚比、混凝土强度和栓钉间距等参数对双层... 以双层模块装配式组合剪力墙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建立了该双层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数值有限元计算模型,引入试验结果对所建数值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调查了跨高比、高厚比、混凝土强度和栓钉间距等参数对双层组合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混凝土和型钢材料的塑性损伤本构可更为准确地模拟剪力墙构件在往复加载过程中的力学性能,且与试验结果具有更优的吻合度;双层模块组合剪力墙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跨高比、钢板厚度增大有利于提高剪力墙构件的承载力和滞回性能,而混凝土强度和栓钉间距对承载力和滞回性能的影响不大;刚度退化比较稳定,跨高比对割线刚度的影响最大、高厚比次之,混凝土强度和栓钉间距几乎无影响;栓钉间距对混凝土损伤发展行为影响较大,建议栓钉间距取15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本构 装配式 组合剪力墙 抗震性能 参数影响
下载PDF
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的七层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伍时辉 《广州建筑》 2020年第3期20-26,共7页
混凝土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准脆性材料,其力学行为介于弹性与脆性材料之间。为表征其力学特性,在连续介质力学的框架内,人们发展了混凝土损伤力学的分支。简言之,混凝土损伤表征的是材料细微观裂纹的萌生、发展与聚合效应在宏观上的综合现... 混凝土材料是一类典型的准脆性材料,其力学行为介于弹性与脆性材料之间。为表征其力学特性,在连续介质力学的框架内,人们发展了混凝土损伤力学的分支。简言之,混凝土损伤表征的是材料细微观裂纹的萌生、发展与聚合效应在宏观上的综合现象。不同于断裂力学,损伤的存在并未打破连续介质力学的连续性假定,针对工程问题,则可以通过损伤力学结合有限元方法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模拟。结合混凝土材料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与三维壳单元,本研究开展了一个7层足尺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动力时程分析,并与实验结果和其他研究者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考察了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能,并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 三维壳单元 混凝土剪力墙结 动力时程分析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塑性混凝土本构模型对比研究
12
作者 张宝增 江志安 唐贝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介于混凝土与土体之间,其本构模型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实例工程,分别采用塑性损伤和硬化土两种本构模型对塑性混凝土进行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本构模型... 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介于混凝土与土体之间,其本构模型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实例工程,分别采用塑性损伤和硬化土两种本构模型对塑性混凝土进行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规律基本一致,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表达式简单,计算结果偏保守、安全,而硬化土体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更高,但模型参数测定较为复杂,后续可基于硬化土本构模型对塑性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混凝土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硬化土本构模型 变形协调性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大断面隧道衬砌结构的动力损伤特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娟 龙浩风 +1 位作者 周世杰 施成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34,共11页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动力损伤特性,建立了其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强震区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入射方向、地震波强度和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规律,探讨了大断面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特性和破坏机...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动力损伤特性,建立了其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强震区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入射方向、地震波强度和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规律,探讨了大断面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特性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垂直、水平两种入射条件下两者衬砌的压主应力、加速度响应形态相似,但水平入射条件下衬砌结构的应力、加速度响应相较于垂直入射条件更加剧烈;水平入射时衬砌的动力损伤远大于垂直入射时的动力损伤,且动力损伤主要集中于拱腰与墙脚处;围岩条件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拉主应力响应以及动力损伤有显著影响,V级围岩条件下衬砌结构的最大拉应力是IV级围岩下的5.7倍;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特性也受地震波强度的影响,随着地震波强度增大,应力、加速度响应峰值以及最大动力损伤量均呈现非线性增大趋势,动力损伤随之加剧且由拱腰和墙脚处逐渐向外扩展;在强震区软岩隧道抗震设计以及运营期间震后加固修复应着重注意动力损伤集中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衬砌结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地震响应 动力损伤特性
下载PDF
基于Mogi-Coulomb准则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数值实现 被引量:17
14
作者 蒋邦友 谭云亮 +2 位作者 王连国 顾士坦 戴华宾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84-792,共9页
Mogi-Coulomb准则能够较好的描述真三轴条件下岩石的破坏强度特征,基于Mogi-Coulomb准则,同时考虑岩石材料的塑性及损伤共同作用,建立了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塑性增量理论,构建了模型的本构关系,实现了模型在FLAC3D软件中的二... Mogi-Coulomb准则能够较好的描述真三轴条件下岩石的破坏强度特征,基于Mogi-Coulomb准则,同时考虑岩石材料的塑性及损伤共同作用,建立了岩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基于塑性增量理论,构建了模型的本构关系,实现了模型在FLAC3D软件中的二次开发.对比分析不同岩性试样在真三轴压缩路径下室内试验与数值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误差较小,对大理岩、红砂岩和水泥砂浆3种试样极限八面体剪应力和应力极限点ε1的最大计算误差仅为1.60%和3.56%,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与Mohr-Coulomb模型相比,本文模型能更准确的描述岩石材料在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破坏条件及变形特征,更适合深部三维应力状态下地下工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Mogi-Coulomb准则 真三轴试验 FLAC3D 二次开发
原文传递
基于隐式动力方法的大跨混凝土薄壳结构弹塑性全过程分析
15
作者 杨成栋 黄永强 闫泽升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3-17,31,共6页
以超长自由曲面预应力混凝土薄壳结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纪馆为例,为进一步明确薄壳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过程,建立了混凝土薄壳模型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分析。采用ABAQUS提供的隐式动力算法对壳体结构进行拟静力分析,该算法... 以超长自由曲面预应力混凝土薄壳结构——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世纪馆为例,为进一步明确薄壳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及破坏过程,建立了混凝土薄壳模型并进行弹塑性全过程分析。采用ABAQUS提供的隐式动力算法对壳体结构进行拟静力分析,该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收敛性,且不存在显示动力算法的累积误差问题,兼具精度和效率。结果表明:壳体破坏过程为悬挑区先发生破坏,进而柱间混凝土产生较大的受压损伤,最终东侧壳体中部区域发生破坏,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能满足规范要求。此外对世纪馆结构进行参数分析,讨论了矢跨比、混凝土强度等级、壳体厚度、预应力大小以及配筋率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参数中,矢跨比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壳体配筋率对壳体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世纪馆 薄壳结 塑性全过程分析 隐式动力算法 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 损伤因子 极限承载力参数分析
下载PDF
一种基于Willam-Warnke模型的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损伤本构模型
16
作者 吴礼程 陈湘生 雷江松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532-1539,共8页
通过选取Willam-Warnke五参数模型作为屈服函数,基于等效应变假定和损伤准则,并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与屈服函数、损伤准则相联系,建立了增量型式单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拉伸与压缩试验结果,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验... 通过选取Willam-Warnke五参数模型作为屈服函数,基于等效应变假定和损伤准则,并将钢纤维含量特征值与屈服函数、损伤准则相联系,建立了增量型式单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根据已有钢纤维混凝土单轴拉伸与压缩试验结果,应用该模型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钢纤维掺量对峰后曲线的影响。同时,应用该模型对在单轴下的拉伸循环、压缩循环以及、拉压循环进行了验算,验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计算单轴复杂加载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Willam-Warnke五参数模型 等效应变假定 钢纤维含量特征值 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下载PDF
粘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中材料常数的一种确定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海燕 聂景旭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88-393,共6页
对粘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做了简单回顾,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粘塑性参数确定方法,并以定向凝固合金DZ4为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同时给出了DZ4蠕变损伤参数和疲劳损伤参数的优化结果。通过循环应力应变计算和蠕... 对粘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及其参数确定方法做了简单回顾,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粘塑性参数确定方法,并以定向凝固合金DZ4为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了优化。同时给出了DZ4蠕变损伤参数和疲劳损伤参数的优化结果。通过循环应力应变计算和蠕变计算,证明所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损伤统一本构模型 蠕变损伤 疲劳损伤 塑性参数 高温合金
下载PDF
岩石类材料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翟越 赵均海 +1 位作者 李寻昌 任建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820-3824,共5页
针对岩石类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损伤演化和元件模型理论,将岩石类材料视为由具有损伤特性、弹性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质点组成,建立考虑损伤的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本构方程的微分表达式。将下山单纯形法嵌入自... 针对岩石类材料的动态力学特性,基于损伤演化和元件模型理论,将岩石类材料视为由具有损伤特性、弹性特性、塑性特性及黏滞特性的非均质点组成,建立考虑损伤的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并推导出本构方程的微分表达式。将下山单纯形法嵌入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中,编制反演分析程序,在岩石冲击试验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出损伤动态本构方程的待定特征参数。利用确定出来的动态本构方程得到的再生应力–应变曲线与试验曲线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从而可验证该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方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岩石类材料 损伤黏弹塑性动态本构模型 元件模型理论 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