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离散元模拟的不同挡土墙位移模式下非极限主动土压力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帆 殷铭 +6 位作者 孙峰 冯国辉 孙佳政 刘冠水 林刚 李强 徐长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658-4668,共11页
针对刚性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问题,利用PFC 2D分别对挡土墙绕墙顶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和平动(T)模式下砂土主动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移模式下土体内摩擦角及墙土摩擦角调动规... 针对刚性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问题,利用PFC 2D分别对挡土墙绕墙顶转动(RB)模式、绕墙顶转动(RT)模式和平动(T)模式下砂土主动破坏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位移模式下土体内摩擦角及墙土摩擦角调动规律存在差异。挡土墙主动位移过程中,RB模式下土体破坏从墙顶开始,向墙脚发展,土楔体内部只有靠近墙背侧区域出现主应力偏转现象,并且土楔体中内摩擦角调动值均能达到极限值。RT模式下,土体破坏沿着墙背和滑裂面从墙脚开始,向土体表面发展,墙后土楔体中上部区域主应力偏转角度较大,形成了大主应力拱,与此对应的是该区域内摩擦角调动值相对初始内摩擦角减小。T模式下,土体破坏分别沿着墙背从墙顶向墙脚发展以及沿着滑裂面从墙脚向土体表面发展,墙后土楔体内部会出现小主应力拱,且内摩擦角调动值从初始内摩擦角增加,但达不到极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极限主动状态 离散元模拟 压力 墙土摩擦角 拱效应
下载PDF
挡土墙与土之间摩擦角对土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世俊 周云东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8-161,共4页
挡土墙与土之间摩擦角对于挡土墙上作用的主动土压力分布影响显著,但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考虑,缺乏定性定量分析。本文采用库仑土压力假设,假设滑动楔体的形态及参数,沿竖向将滑动楔体分成水平单元体[1]。对单元体进行分析得到挡土墙与土... 挡土墙与土之间摩擦角对于挡土墙上作用的主动土压力分布影响显著,但在实际工程中很少考虑,缺乏定性定量分析。本文采用库仑土压力假设,假设滑动楔体的形态及参数,沿竖向将滑动楔体分成水平单元体[1]。对单元体进行分析得到挡土墙与土之间摩擦角和土侧压力系数、土压力分布、土压力作用点、土压力合力大小及倾覆力矩大小之间的关系。并引入其他几种挡土墙土压力计算方法进行对比,与实际的情况进行比照,得到的本文方法符合实际。且最终得到一个建立在库仑土压力模型基础上,以挡土墙与土摩擦角为中心问题,得到摩擦角对于作用于挡土墙土压力影响定性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土摩擦角 主动压力
下载PDF
基于土拱效应的挡墙后砂土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周云东 杨德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为研究土拱效应下挡土墙后砂土的主动土压力,考虑墙土摩擦角对土体滑裂面倾角的影响,对圆弧形的小主应力拱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到不同深度处的土拱微分体水平宽度及小主应力拱形状表达式。根据所得的拱形状,提出沿小主应力拱轴方向划分... 为研究土拱效应下挡土墙后砂土的主动土压力,考虑墙土摩擦角对土体滑裂面倾角的影响,对圆弧形的小主应力拱进行理论分析,计算得到不同深度处的土拱微分体水平宽度及小主应力拱形状表达式。根据所得的拱形状,提出沿小主应力拱轴方向划分微分单元体的拱弧微分单元法,并将其用于求解挡土墙主动土压力,得到了挡土墙主动土压力的理论公式。与试验数据及其他理论方法的比较表明该方法所得理论公式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墙土摩擦角 小主应力 圆弧拱 拱弧微分单元法 主动压力
下载PDF
RB模式下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的离散元模拟与理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孙佳政 傅翼 +3 位作者 仇雅诗 徐长节 张恒志 冯国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03-614,共12页
针对刚性挡土墙绕墙底向外位移(RB)模式下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问题,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对砂土的主动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极限主动状态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内摩擦角变成极限值时,该点所需的水平位移近似相同,约为0.03%H... 针对刚性挡土墙绕墙底向外位移(RB)模式下砂土非极限主动土压力分布问题,采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对砂土的主动破坏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非极限主动状态下,不同深度处土体内摩擦角变成极限值时,该点所需的水平位移近似相同,约为0.03%H,墙-土摩擦角至极限值时该点所需的水平位移S_(δ)近似与深度z呈线性关系,即S_(δ)=0.12%z;挡墙位移过程中,墙后土体中存在多个相互平行的“准滑动面”。根据模拟结果,在Liu提出的摩擦角调动值计算公式基础上进行了修正,并利用斜微分单元法,取墙后土楔体中平行于滑动面的薄层作为斜微分单元,建立了非极限主动状态下单元体静力平衡方程,得到了RB模式下挡墙不同位移量时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模拟结果和模型试验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理论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极限主动状态 离散元模拟 底转动 压力 斜微分单元法 -摩擦角
原文传递
一种非极限状态主、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5
作者 曹海莹 张书恒 +1 位作者 费兴彪 刘德用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1-40,64,共11页
为了完善非极限状态主、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中的不足,以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组合的数学思想构建了一种非极限状态土压力计算模式。利用非极限状态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松弛应力、挤压应力三者的关系方程,并引入松弛应力发挥... 为了完善非极限状态主、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中的不足,以刚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采用加权组合的数学思想构建了一种非极限状态土压力计算模式。利用非极限状态土压力与静止土压力、松弛应力、挤压应力三者的关系方程,并引入松弛应力发挥系数和挤压应力发挥系数,分别推导得到非极限状态主、被动土压力的加权组合计算模型;借助非极限状态侧土压力系数与填土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的关系式,得到一种求解加权组合计算模型的计算方法;通过引入非极限状态墙土摩擦角与位移比的关系公式,在非极限状态土压力与挡土墙位移之间建立了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与经典理论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边界条件的合理性;当挡土墙位移处于非极限状态时,本研究方法较已有文献方法的计算结果更接近于试验数据;本研究方法考虑了非极限状态侧土压力系数与土体内摩擦角、墙土摩擦角的非线性关系,更适用于实际工况;在松弛应力发挥系数、挤压应力发挥系数作为加权组合计算模型中的权重,可以直观反映出应力变化对于非极限状态主、被动土压力的影响程度,为构建土压力计算模式提供了思路;由于墙土摩擦角实测数据偏少,其数值演变规律有待进一步探明,导致本研究方法的计算精度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非极限状态压力 加权组合 应力发挥系数 墙土摩擦角
原文传递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heorie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被引量:1
6
作者 S.P.Yap F.A.Salman S.M.Shiraz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0期2933-2939,共7页
Determin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is crucial in retaining wall designs. A number of analytical theorie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were presented. Yet,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com... Determination of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is crucial in retaining wall designs. A number of analytical theories on active earth pressure were presented. Yet, there are limited studies on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ies. In this work,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ories with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is done using the PLAXIS software. The comparative results show that in terms of distribution and magnitude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RANKINE's theory possesses the highest match to the PLAXIS analysis. Parametric studies were also done to study the responses of active earth pressure distribution to varying parameters Increasing soil friction angle and wall friction causes decrease in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 contrast, active earth pressur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soil unit weight and height of wall. RANK/NE's theory has the highest compatibility to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mong all theories, and utilization of this theory leads to proficient retaining wall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e earth pressure retaining wall PLAXIS comparative study RANKINE's theory COULOMB's the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