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5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容剂对降噪PA6/ASA合金材料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磊 施俊强 周中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降噪尼龙(PA)6/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ASA)合金是一种高分子阻尼材料,常规增容剂对PA6/ASA增容效果不佳,导致合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较差。针对上述情况,将不同含量的3种增容剂分别与PA6/ASA共混,对比了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丙烯... 降噪尼龙(PA)6/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ASA)合金是一种高分子阻尼材料,常规增容剂对PA6/ASA增容效果不佳,导致合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较差。针对上述情况,将不同含量的3种增容剂分别与PA6/ASA共混,对比了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丙烯腈塑料(SAN-g-MAH)、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POE-g-MAH)及SAN-甲基丙烯酸共聚物(SAN-co-MAA)对PA6/ASA合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耐氙灯老化性能和降噪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AN-g-MAH和SAN-co-MAA对PA6/ASA具有较好的增容效果,其中SAN-g-MAH的增容效果最好,但对合金材料的流动性能有极大的不利影响,且降低了材料的降噪性能。POE-g-MAH对PA6/ASA的增容效果有限,但有助于提高PA6/ASA的加工稳定性。SAN-co-MAA能有效提高合金材料的韧性和强度,并保持了降噪PA6/ASA合金材料优异的耐氙灯老化性能和降噪性能,可满足汽车仪表板、手套箱等汽车零件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降噪 尼龙6 丙烯腈-苯乙烯-丙烯酸酯塑料 增容剂 韧性 强度
下载PDF
增容剂对有机硅/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于向天 黄雷 +3 位作者 翟斌 周庭 王俊和 曾莹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本文研究了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有机硅/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物理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增容剂均可以有效改善硅橡胶/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硅橡胶微球尺寸,但效果具有显著差别。其中,马来酸酐接枝苯乙... 本文研究了增容剂种类和用量对有机硅/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物理性能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不同增容剂均可以有效改善硅橡胶/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硅橡胶微球尺寸,但效果具有显著差别。其中,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对弹性体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优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增幅分别为41.6%和22.6%,马来酸酐接枝聚烯烃弹性体次之,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相近,但也比未添加增容剂的胶料拉伸强度提高24.3%,断裂伸长率略有提高。增容剂的用量对硅橡胶和聚氨酯的界面相互作用和物理性能具有明显影响,其随着增容剂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不变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橡胶 聚氨酯 动态硫化橡胶 增容剂
下载PDF
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接枝率的酸碱反滴定法测定误差分析
3
作者 李朝 贾元山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7-84,共8页
基于误差传递公式,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接枝率的酸碱反滴定法测定建立了误差模型,讨论了取样量、HCl⁃异丙醇溶液浓度和接枝马来酸酐含量对接枝率测定误差的影响。实验室制备了PP⁃g⁃MAH,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分别以不同取样量... 基于误差传递公式,对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接枝率的酸碱反滴定法测定建立了误差模型,讨论了取样量、HCl⁃异丙醇溶液浓度和接枝马来酸酐含量对接枝率测定误差的影响。实验室制备了PP⁃g⁃MAH,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分别以不同取样量、HCl⁃异丙醇溶液浓度对接枝物进行了接枝率测定;对比了不同马来酸酐含量PP⁃g⁃MAH的接枝率测定误差。结果表明,马来酸酐已接枝在PP分子链上;PP⁃g⁃MAH的沉析及对KOH的包裹效应是接枝率测定误差大、再现性差的主要原因;酸碱滴定溶液浓度减小、取样量增大可减小测定误差,HCl⁃异丙醇溶液浓度为0.01 mol/L时可取得最小测定误差;所制备PP⁃g⁃MAH在HCl⁃异丙醇溶液浓度为0.01 mol/L、取样量为0.2 g时,测定接枝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所建误差模型可用于优化PP⁃g⁃MAH接枝率测试条件,减小测定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马来酸酐 接枝率测定 增容剂 误差传递公式
下载PDF
增容剂含量对PP/PA6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微观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姜林 曹尚刚 +1 位作者 刘鸣飞 薛平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8-44,共7页
为解决聚丙烯(PP)/尼龙66(PA6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MFC)中PA66微纤与基体PP两相间因相容性差导致的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一次挤出熔融、二次挤出拉伸的方法通过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剂制备了PP/PA66/PP-g-MAH ... 为解决聚丙烯(PP)/尼龙66(PA66)原位微纤复合材料(MFC)中PA66微纤与基体PP两相间因相容性差导致的力学性能存在局限性的问题,采用一次挤出熔融、二次挤出拉伸的方法通过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H)增容剂制备了PP/PA66/PP-g-MAH MFC。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表征揭示了原位增容反应,并通过与普通PP/PA66/PP-g-MAH共混物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对比,分析了增容剂含量对形成微纤形貌的作用及影响。探究了增容剂含量对MFC的结晶性能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66微纤可作为PP基体的非均相成核剂且PP-g-MAH也对基体起到异相成核的作用;当PP-g-MAH质量分数为3%时,MFC的拉伸性能与弯曲性能达到最佳,其值分别为41.36 MPa和54.73MPa,比未增容的MFC提高了21.80%和13.14%,当增容剂质量分数为9%时,MFC的缺口冲击强度最佳达到了9.98kJ/m^(2)。证明了在MFC中加入适量的增容剂,可达到改善分散相与基体间界面相容性的效果,进而提高了MFC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66 微纤形貌 增容剂 增容反应 力学性能 结晶行为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PP/PA6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及其增容机理研究
5
作者 白玉清 凌媛 +4 位作者 邸喜强 孟丹 杨少勇 王力新 范云峰 《浙江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23-27,共5页
采用多种增容剂对聚丙烯/聚酰胺6(PP/PA6)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包括:离子聚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对共混物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断裂伸长率、低温断裂伸长率、耐磨... 采用多种增容剂对聚丙烯/聚酰胺6(PP/PA6)共混体系进行改性,包括:离子聚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聚乙烯-丙烯酸丁酯-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对共混物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以及断裂伸长率、低温断裂伸长率、耐磨性能测试和分析,讨论了不同种类增容剂的增容机理,探究了相容性对材料物理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聚酰胺6 增容剂 增容机理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下载PDF
含两亲性PEO-b-PBA增容剂的吸水膨胀橡胶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彩旗 董宇平 +2 位作者 张国 陈欣方 谭惠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00-203,共4页
以天然橡胶为基体 ,微米级交联聚丙烯酸钠为高吸水性树脂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 - b-聚丙烯酸丁酯 (PEO- b- PBA)为增容剂 ,聚乙二醇为吸水促进剂 ,制备了嵌段共聚物增容型吸水膨胀橡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相态结... 以天然橡胶为基体 ,微米级交联聚丙烯酸钠为高吸水性树脂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氧化乙烯 - b-聚丙烯酸丁酯 (PEO- b- PBA)为增容剂 ,聚乙二醇为吸水促进剂 ,制备了嵌段共聚物增容型吸水膨胀橡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微观相态结构 ,适量加入两亲性嵌段共聚物 PEO- b- PBA可以改善 CSP树脂与 NR的相容性。并研究了质量吸水率 ,体积膨胀率以及吸水速率与各组分含量之间的关系 ,对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 PEO-b-PBA 增容剂 吸水膨胀橡胶 制备 性能 聚氧化乙烯-b-聚丙烯酸丁酯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杨龙 左迎峰 +2 位作者 顾继友 谭海彦 张彦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95,103,共6页
用乙二醇、甘油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增容剂,制备了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复合材料的两相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为增容剂时,木粉和聚乳酸的界面相容性最好。对不同增... 用乙二醇、甘油和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增容剂,制备了木粉/聚乳酸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差示扫描量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复合材料的两相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油为增容剂时,木粉和聚乳酸的界面相容性最好。对不同增容剂制备的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力学性能和吸水率测定的结果显示,甘油为增容剂时,储能模量的斜率最小,表明木粉和聚乳酸的相互作用最强,且复数黏度介于乙二醇和PEG400之间;甘油为增容剂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乙二醇和PEG400为增容剂;复合材料的吸水率则随着增容剂碳链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粉 聚乳酸 复合材料 增容剂 性能
下载PDF
高密度聚乙烯/木粉复合材料的热氧老化(Ⅰ)——增容剂及抗氧剂对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4
8
作者 雷文 余旺旺 +2 位作者 骆嘉言 上官国锦 徐逸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2-105,共4页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木粉为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研究,对比分析了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及不同抗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老化前,使用25%的MAPE可使木塑... 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木粉为原料,采用模压工艺制备木塑复合材料,通过力学性能及热性能的研究,对比分析了界面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PE)及不同抗氧剂对木塑复合材料耐热氧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老化前,使用25%的MAPE可使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分别提高68.65%、29.60%和67.53%,所用的3种抗氧剂同样都可提高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及冲击强度,但均将降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热氧老化600h后,MAPE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具有最高的强度值,耐老化效果优于使用抗氧剂的木塑复合材料,更明显优于未改性的木塑复合材料。使用MAPE及抗氧剂均可提高老化后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但MAPE增容将提高木塑复合材料的起始熔融温度,而抗氧剂却将降低复合材料的起始熔融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塑复合材料 热氧老化 界面增容剂 抗氧
下载PDF
丙烯酸酯木塑复合材料增容剂的性能及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剑英 区颖刚 +3 位作者 蔡红珍 高巧春 赵连云 黄兆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2期421-424,共4页
该文以含有双键官能团的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类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类木塑增容剂,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甘蔗渣/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利用万能电子试验和冲击试验机测试其拉伸及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偶联剂KH-... 该文以含有双键官能团的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类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聚合方法,制备了丙烯酸酯类木塑增容剂,采用模压成型工艺制备了甘蔗渣/聚乙烯木塑复合材料,利用万能电子试验和冲击试验机测试其拉伸及冲击性能,结果表明,采用硅烷偶联剂KH-570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等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是较好的木塑复合材料增容剂,其共聚单体中引入的环氧基团可以和氨基硅烷偶联剂的氨基或纤维素中的羟基进行开环交联反应,使木粉纤维和丙烯酸酯类共聚物之间形成交联互贯网络,在甘蔗渣、增容剂和塑料之间形成均匀稳定的微观分散体系,降低了纤维素极性,增加了甘蔗渣与塑料之间的分散性和增容性,制得甘蔗渣木塑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6.5MPa,冲击强度为19.1kJ/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废弃物 聚乙烯 复合材料 增容剂 丙烯酸酯 有机硅烷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POE增韧聚乳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留进 陈广义 +4 位作者 魏志勇 宋平 袁瑞登 梁继才 张万喜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0,共4页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烯烃弹性体(POE)和4种不同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POE、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双官能化POE、丙烯酸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PO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的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物力学性...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烯烃弹性体(POE)和4种不同增容剂(马来酸酐接枝POE、马来酸酐、丙烯酸酯双官能化POE、丙烯酸酯与缩水甘油酯双官能化的POE、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的共混物,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断面形貌的影响,分析了退火前后共混物力学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使用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POE(POE-g-GMA)作为增容剂,三元体系PLA/POE/POE-g-GMA的质量比为80/15/5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此时缺口冲击强度为12.3 kJ/m2,是纯PLA的3.7倍,拉伸强度为4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聚烯烃弹性体 共混物 增韧改性 增容剂
下载PDF
反应型增容剂PS-co-GMA在PA1010/ABS共混体系中的增容作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孙洪海 高歌 +3 位作者 王静媛 于晓强 马荣堂 汤心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13,共2页
以PScoGMA 作为PA1010/ABS 共混体系的增容剂,探讨了增容剂的含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1010/ABSgGMA 共混体系,比较了两种增容方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 以PScoGMA 作为PA1010/ABS 共混体系的增容剂,探讨了增容剂的含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A1010/ABSgGMA 共混体系,比较了两种增容方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龙1010 ABS塑料 增容剂 共混物 相容性
下载PDF
增容剂改善茶粉/聚乳酸生物质复合材料性能 被引量:15
12
作者 龚新怀 辛梅华 +2 位作者 李明春 袁宏兴 谢剑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8-314,共7页
为降低聚乳酸的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和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以茶粉(tea dust,TD)为填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经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环境友好型TD/PLA复合材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为... 为降低聚乳酸的生产成本、拓宽其应用范围和高值化利用茶产业剩余物资源,以茶粉(tea dust,TD)为填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为基体,经密炼、注塑工艺制备了环境友好型TD/PLA复合材料。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icumyl peroxide,DCP)为引发剂,通过熔融反应制备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接枝聚乳酸(glycidyl methacrylate grafting PLA,GMA-g-PLA),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H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并以GMA-g-PLA为增容剂,考察了其添加对TD/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界面形态、热性能及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FTIR和1H-NMR分析证实了GMA成功地接枝到了PLA上。GMA-g-PLA的添加明显改善了TD与PLA的界面相容性,提高了TD/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降低了吸水率。在GMA-g-PLA添加质量分数为10%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与未增容TD/PLA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及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43.8%、42.1%和24.1%,拉伸模量和弯曲模量提高26.5%和10.4%,断裂伸长率提高26.1%。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茶塑复合材料界面改性规律及制备聚乳酸基复合材料,提供试验数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纤维 聚乳酸 茶粉 熔融接枝 增容剂
下载PDF
聚硅氧烷型增容剂改性环氧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周智峰 赵峰 +2 位作者 齐继安 陈贻瑞 方洞浦 《热固性树脂》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2-17,共6页
本文用环氧树脂、瑞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等为原料,合成了增容剂,其可使聚二甲基硅氧烷有效地分散在环氧体系中而使环氧增韧。通过红外光谱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热失重分析及其他力学性能测试,对该体系的增容和增韧效果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增容剂 增韧 改性 聚硅氧烷型
下载PDF
增容剂EAA对PA6/POE共混体系的相态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李小梅 王磊 +1 位作者 武德珍 吴立峰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21-25,共5页
采用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作为尼龙 6/乙烯 1 辛烯共聚物弹性体 (PO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详细研究了增容剂用量与共混体系的相态、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分散性大大改善 ,分散相POE粒子明显... 采用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 (EAA)作为尼龙 6/乙烯 1 辛烯共聚物弹性体 (POE)共混体系的增容剂。详细研究了增容剂用量与共混体系的相态、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分散性大大改善 ,分散相POE粒子明显细化 ,粒子较均匀地分散在PA6连续相中 ;相容剂的加入使体系韧性明显提高 ,拉伸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下降 ,加工性能也得到改善 ,而且当每 10 0份PA6/POE用量为 85 /15、EAA用量在 4份左右时 ,其增容作用达到饱和 ,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1-辛烯聚合物 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聚酰胺6 聚合物合金 增容剂 EAA 性能
下载PDF
反应型增容剂PS-co-GMA的合成及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歌 孙洪海 +5 位作者 于晓强 王静媛 马荣堂 屠国力 薛红梅 汤心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2,共2页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利用改进的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PScoGMA),用红外光谱证实了PScoGMA共聚物的存在,并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转化率...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利用改进的本体聚合方法制备了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PScoGMA),用红外光谱证实了PScoGMA共聚物的存在,并探讨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对聚合物的分子量和转化率的影响,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6h时,可得到性能满意的PScoGMA共聚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乙烯 共聚物 增容剂 GMA 反应动力学
下载PDF
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江学良 孙康 +1 位作者 张勇 张隐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44-1248,共5页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 将动态硫化技术应用于环氧树脂(EP)增强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增容剂对动态固化共混物结构与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酐接枝PP(PP-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PP/EPDM/EP共混物是三相结构,即EPDM分散相、EP颗粒分散相和PP连续相.共混物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弯曲模量,冲击强度变化不大.马来酸酐接枝EPDM(EPDM-g-MAH)增容的动态固化共混物是“核-壳”复合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其中EP颗粒为核,外面包覆着EPDM-g-MAH和EPDM.这种“核-壳”结构变相地提高了EPDM橡胶的体积分数,使得共混物具有较高的冲击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强度和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固化 聚丙烯 三元乙丙橡胶 环氧树脂 增容剂
下载PDF
增容剂对微晶纤维素增强淀粉塑料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斌 王礼建 +3 位作者 董亚强 李本刚 范磊 李盘欣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2-115,121,共5页
首先用微晶纤维素(MCC)对热塑性淀粉(TPS)进行增强,再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增强后的TPS共混,并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g-PE)作为增容剂,制成MCC/TPS/LDPE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拉力机、冲击强度试验机、热重法、转矩流变仪和接触角测定... 首先用微晶纤维素(MCC)对热塑性淀粉(TPS)进行增强,再将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增强后的TPS共混,并以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MA-g-PE)作为增容剂,制成MCC/TPS/LDPE复合材料。通过电子拉力机、冲击强度试验机、热重法、转矩流变仪和接触角测定仪,研究了不同用量的MA-g-PE对MCC/TPS/LDPE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使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强度不断增大,材料韧性显著提高;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改善,但影响较小;当添加量小于6%时,加工性能提高明显;此外,耐水性提高显著。总体而言,当MA-g-PE的添加量为4%时,材料的综合性能最好(拉伸强度为13.52 MPa,冲击强度为6.38kJ/m2,接触角为9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容剂 微晶纤维素 增强 淀粉塑料
下载PDF
DPE/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分子设计与合成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鸣波 郑学晶 +1 位作者 李忠明 冯建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3-59,共7页
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 (HDPE) /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技术。采用了低密度聚乙烯 (LDPE)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存在下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在二甲苯中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反应的工艺。通过重量法和X 射线光... 介绍了高密度聚乙烯 (HDPE) /聚碳酸酯 (PC)共混体系的增容剂的分子设计与合成技术。采用了低密度聚乙烯 (LDPE)在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 (BPO)存在下与二烯丙基双酚A(DABPA)在二甲苯中进行溶液接枝共聚反应的工艺。通过重量法和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证实了接枝共聚物 (LDPE g DABPA)的存在。研究了引发剂BPO用量、单体DABPA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 ,确定了合成LDPE g DABPA最佳接枝率的工艺条件。采用红外光谱研究增容的共混体系证明 ,LDPE g DABPA与PC之间的确存在强的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体系 增容剂 分子设计 聚乙烯 聚碳酸酯
下载PDF
增容剂对PUR-T/PP共混体系形态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管兰芳 樊卫华 +3 位作者 陈金周 谭晓莉 李新法 王经武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0-13,共4页
利用双螺杆挤出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以癸二胺、十二碳二胺分别与聚丙烯(PP)接枝物的共聚物(分别记为PN1和PN2)及EPDM-g-MAH作为增容剂的热塑性聚氨酯(PUR-T)/PP(质量比为80∶20)共混体系,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 利用双螺杆挤出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以癸二胺、十二碳二胺分别与聚丙烯(PP)接枝物的共聚物(分别记为PN1和PN2)及EPDM-g-MAH作为增容剂的热塑性聚氨酯(PUR-T)/PP(质量比为80∶20)共混体系,考察了不同增容剂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体系的微观形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3种增容剂的增容效果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PN2>PN1 EPDM-g-MAH,这主要是由于接枝在PP上的氨基与PUR-T的反应活性远远高于MAH基团,因此以PN1和PN2增容的体系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从而使得共混体系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和较稳定的形态结构,且当增容剂含量为5份时,共混体系的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热塑性聚氨酯 增容剂 力学性能 形态
下载PDF
PVC/NBR(HNBR)/HDPE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研究(Ⅱ)增容剂对共混物形态的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邦华 王光 +3 位作者 周庆业 郝广杰 宋谋道 张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61-64,共4页
以丁腈橡胶(NBR)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共聚物为增容剂,用扫描电镜(SEM)对PVC/HDPE共混物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共聚物NBR(HNBR)加入共混物中后,使冲击断面形貌发生变化。表明两相间粘合力增大,相分离... 以丁腈橡胶(NBR)和氢化丁腈橡胶(HNBR)共聚物为增容剂,用扫描电镜(SEM)对PVC/HDPE共混物的形态进行了研究。共聚物NBR(HNBR)加入共混物中后,使冲击断面形貌发生变化。表明两相间粘合力增大,相分离程度减小,改变增容剂的种类和用量以及共混组成,均将对体系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物 形态结构 增容剂 氢化共聚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