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90篇文章
< 1 2 2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淋巴血管侵犯状态的价值
1
作者 李扬 王向明 +8 位作者 谷霄龙 杨丽 王琦 时高峰 随义 徐校胜 岳萌 王明博 任嘉梁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9-246,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预测食管鳞癌(ESCC)淋巴血管侵犯(L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行根治性切除术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24例食管鳞癌患者,其中包括66例LVI阳性和158例LVI阴性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周内进行胸部增强CT扫描。将入组的患者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3D Slicer软件逐层勾画全肿瘤感兴趣区(ROI),采用Python软件的Pyradiomics包提取肿瘤组织的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用于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来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诊断效能,使用校准曲线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拟合程度。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从全肿瘤ROI中提取了1130个组学特征,经过筛选最终保留了7个影像组学特征,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在训练集中,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VI的AUC值为0.930,敏感度为0.851,特异度为0.919,准确度为0.899,阳性预测值为0.816,阴性预测值为0.936;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897,敏感度为0.789,特异度为0.787,准确度为0.788,阳性预测值为0.600,阴性预测值为0.902。校准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良好。DCA曲线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基于增强CT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在术前有效预测食管鳞癌的LVI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影像组学 淋巴血管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ct
下载PDF
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
2
作者 夏宾 叶鹏飞 +2 位作者 邵祎炜 李俊杰 李宇庆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550-554,共5页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 目的 探讨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发生再灌注损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心肌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情况将80例患者资料分为损伤组(28例)与未损伤组(52例),所有患者均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接受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检查。对比两组心肌灌注成像及增强CT指标,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肌灌注成像、增强CT单独及联合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价值。结果 损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均高于未损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对比,损伤组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心肌血流量、心肌血容量均小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达峰时间对比,损伤组长于未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心肌灌注成像指标、增强CT指标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的曲线下面积均>0.7,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更高。结论 心肌灌注成像联合增强CT可准确评估心肌缺血患者再灌注损伤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灌注成像 增强ct
下载PDF
增强CT对胰腺癌术前诊断的价值与影像特征分析
3
作者 张芝 王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结果,分析影像特征。... 目的:分析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的诊断价值与影像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0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增强CT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探究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结果,分析影像特征。结果:52例疑似胰腺癌患者中,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32例,良性20例;增强CT检出恶性32例,其中诊断准确31例,增强CT的灵敏度为96.88%(31/32)、特异度为95.00%(19/20)、准确率为96.15%(50/52),阳性预测值为96.88%(31/32),阴性预测值为95.00%(19/20),与病理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0.919)。临床病理诊断确诊T0期1例,T1期8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检出T0期0例,T1期9例,T2期12例,T3期11例,增强CT各病理分期类型的准确率为96.88%(31/32)。结论:增强CT在胰腺癌术前诊断的灵敏度高,且增强CT影像特征清晰、辨识度高,临床综合诊断价值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增强ct 术前诊断 灵敏度
下载PDF
颈部增强CT在甲状腺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
4
作者 魏建军 史瑞剑 王凤丽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期111-113,共3页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50例,对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 目的:分析对甲状腺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2023年5月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50例,对患者实施颈部增强CT扫描,以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颈部增强CT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150例疑似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转移78例,未转移72例;颈部增强CT扫描结果显示转移75例,未转移75例。颈部增强CT扫描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145/150)、灵敏度94.87%(74/78)、特异度98.61%(71/75),Kappa值=0.933,与病理结果高度一致。结论:在甲状腺癌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中实施颈部增强CT检查的诊断价值比较高,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增强ct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胸部增强CT检查在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皮志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55-0158,共4页
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率高特点,患者确诊后,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化疗等方式,对病情加以干预,以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情况。肺癌早期,患者表现的病症不明显,治疗难度小,经过综合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因此一直以来,临... 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具有发病率高特点,患者确诊后,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化疗等方式,对病情加以干预,以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情况。肺癌早期,患者表现的病症不明显,治疗难度小,经过综合治疗可有效延长生存期,因此一直以来,临床上对早期肺癌诊疗关注度极高。早期肺癌病症不明显,容易被患者忽视,影像学手段的出现及应用,很大程度上,使得早期肺癌检出率提高。早期肺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通常无小气道阻塞,肿瘤直径小,常规CT检查,存在误诊、漏诊情况。增强CT扫描,基于常规CT技术,通过使用增强剂,利用灌注或动态增强等多种模式,使得肿瘤组织同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更加强烈,获取患者病灶区域清晰、全面的影像,提高肺癌诊断准确性。近年增强CT检查(胸部)在肺癌鉴别诊断应用中,获得理想效果,此次研究将综述近年来此病增强CT检查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胸部增强ct检查 动态增强ct 时间—密度曲线
原文传递
增强CT影像组学对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鉴别
6
作者 梅超 朱庆强 +2 位作者 叶靖 李璐璐 莫小小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索基于CT增强图像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强CT图像资料,其中低级别组(Ⅰ-Ⅱ级,n=111)、高级别组(Ⅲ-Ⅳ级,n=81)。对于增强CT皮质髓质期(CMP)、肾实质期(... 目的探索基于CT增强图像影像组学鉴别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2例经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CCRCC)增强CT图像资料,其中低级别组(Ⅰ-Ⅱ级,n=111)、高级别组(Ⅲ-Ⅳ级,n=81)。对于增强CT皮质髓质期(CMP)、肾实质期(NP)、排泄期(EP)及三期联合的图像进行影像组学特征提取,运用最小绝对收缩率和选择运算符(LASSO)进行降维,选取有价值的组学特征,采用五折交叉验证将样本量分为训练组及测试组,训练组采用支持向量(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及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两类分类器创建CMP、NP、EP及三期联合的影像组学模型,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精确度最终评估影像组学模型对于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的诊断效能,并用测试组进一步验证。结果基于CMP、NP、EP及三期联合图像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与CCRCC恶性程度显著相关,且CMP影像组学模型对于CCRCC恶性程度诊断效能最高(R=0.831,0.801)。SVM分类器模型测试组CMP、NP、EP及三期联合诊断效能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19、0.785、0.808、0.812;LR分类器模型测试组CMP、NP、EP及三期联合AUC值分别为0.860、0.789、0.808、0.799;在SVM与LR分类器中,CMP与EP、CMP与NP影像组学模型AUC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NR与EP模型之间无差异(P>0.05)。两类分类器均有较好的诊断性能,且SVM分类器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较LR分类器更稳定、全面。结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所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对于肾透明细胞癌恶性程度鉴别具有临床指导性作用,且SVM分类器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性能更加稳定、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组学 肾肿瘤 透明细胞癌 增强ct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7
作者 吴燕平 张丽凡 陈艳琛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患儿中,对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不同护理方法下的相关信息,观察组属于综合护理,而对照组为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的患儿中,对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不同护理方法下的相关信息,观察组属于综合护理,而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CT检查图像差发生率、护理总满意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后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CT检查图像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价总分、护理质量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可在综合护理辅助下,提升护理质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增强患儿检查中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腹部增强ct检查 综合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增强CT影像学组在肺腺癌组织学分型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8
作者 马啸天 贾祯 +1 位作者 孟锦 李卫星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0-523,共4页
目的 探究增强CT影像学组对肺腺癌组织学分型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明确病理亚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含有腺癌原位癌、微浸润腺癌为A组,仅有浸润性腺癌为B组。对比两组... 目的 探究增强CT影像学组对肺腺癌组织学分型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17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腺癌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明确病理亚型,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含有腺癌原位癌、微浸润腺癌为A组,仅有浸润性腺癌为B组。对比两组性别和年龄,获取病灶三维纹理特征参数选取最佳特征建立预测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数据比例2∶1,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经6种机器学习算法分类获取最佳佳分类器;对比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训练集和验证集)并获得模型预测肺腺癌病理分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取三维纹理特征共381个,其中213个具有差异性,最佳影像组学特征选择10个建立预测模型。经模型训练提示准确率最高为Perceptron分类器,以此作为最佳分类器。经此模型分类5倍交叉验证数据集、训练集、验证集,得到模型预测原位癌、微浸润腺癌、浸润性腺癌的ROC曲线:原位癌曲线下面积(AUC)为0.92、准确率86.1%、特异度81.3%、敏感度90.2%;微浸润腺癌AUC为0.94、准确率88.7%、特异度82.4%、敏感度93.3%;浸润性腺癌AUC为0.94、准确率86.1%、特异度87.2%、敏感度84.3%。结论 基于10个最佳三维纹理特征建立增强CT影像学组模型对肺腺癌组织学分型鉴别诊断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较高,可为后续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科学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病理组织 5倍交叉验证 增强ct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增强CT中病灶皮质衰减比在小肾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周鹏 蒋瑾 周光荣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16-118,共3页
目的提出全新参数—病灶皮质衰减比;并讨论其在增强CT中小肾肿瘤(病灶直径<4cm)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肿瘤患者的术前多期增强CT 70例。由两名有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 目的提出全新参数—病灶皮质衰减比;并讨论其在增强CT中小肾肿瘤(病灶直径<4cm)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及四川省人民医院肾脏肿瘤患者的术前多期增强CT 70例。由两名有临床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生采用双盲法分别记录肾脏肿瘤增强CT中的典型影像征象(边缘形态、强化类型、血管侵犯、肾周脂肪侵犯等)。并于肿瘤及邻近肾皮质区域分别选取感兴趣区域,计算病灶皮质衰减比。观察以上指标在小肾脏肿瘤不同良恶性亚型(肾嗜酸细胞腺瘤、平滑肌瘤、透明状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间的表现。结果不同于恶性肾脏肿瘤,本研究中全部的良性肾脏肿瘤均呈现边缘清晰、无血管或肾周脂肪侵犯。肾嗜酸细胞腺瘤的病灶皮质衰减比与透明状细胞癌(P<0.05)和乳头状细胞癌(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肾脏增强CT中病灶皮质衰减比可将有代表性的肾细胞癌(肾透明状细胞癌)与良性肿瘤(肾嗜酸细胞腺瘤)显著分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肿瘤 多期增强ct 良恶性鉴别诊断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分析
10
作者 王立志 郑吟诗 +1 位作者 王芳 辛莳威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6期91-95,共5页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胃癌的效能及其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胃癌患者87例,统计胃癌患者动态增强CT征象及分期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对...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胃癌的效能及其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邓州市中心医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经术后病理活检证实为胃癌患者87例,统计胃癌患者动态增强CT征象及分期结果,分析动态增强CT对胃癌的诊断价值,分析动态增强CT扫描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87例胃癌患者中,动态增强CT扫描检出胃癌患者85例,胃癌检出率为97.70%,漏诊率为2.30%;动态增强CT扫描与术后病理检查分型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933;动态增强CT扫描胃癌术前T、N及TNM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Kappa值分别为0.917、0.906、0.908,均>0.7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可显著提高胃癌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其术前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扫描 胃癌 诊断价值 术前TNM分期 术后病理检查
下载PDF
超声造影与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效能比较
11
作者 郝永欣 孟祥安 +4 位作者 骆允 高美丽 刘欢 刘磊 沈荣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4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3.0 cm。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应用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 目的分析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增强CT诊断对小肝细胞癌(HCC)的效能。方法2020年1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104肝脏小结节患者,病灶直径≤3.0 cm。均接受CEUS和增强CT检查,以穿刺活检或手术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应用2018年版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对肝脏小结节分类,分析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的效能。结果CEUS与增强CT对肝脏小结节分类有93例(89.4%)一致,一致性良好(Kappa系数=0.749,P<0.05);在104肝脏小结节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为HCC者42例(高分化29例,低分化13例),肝脏良性结节62例;Kappa一致性检验显示,CEUS与增强CT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P均<0.05),CEUS与增强CT以LR-4/LR-5为判断HCC的标准,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Kappa=0.861和Kappa=0.803),显示CEUS的诊断效能稍优于增强CT诊断;高分化HCC患者CEUS检查达峰时间和开始廓清时间分别为(29.4±4.8)s和(62.4±5.7)s,均显著长于低分化者【分别为(25.0±4.3)s和(51.8±5.2)s,P均<0.05】。结论CEUS和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均有较高的效能,在某些情况下,CEUS检查可能更具优越性,对评估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可能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超声造影 增强ct 诊断
下载PDF
能谱增强CT诊断继发性骨骼肌滤泡性淋巴瘤的病例分析
12
作者 徐海芸 杨烁慧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2期221-227,共7页
滤泡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之一,继发性骨骼肌滤泡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临床少见,诊断较困难,能谱增强CT成像可帮助进行影像学诊断。2021年,1名52岁的男性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2月就诊,经肿物穿刺活检术、颈部淋巴结... 滤泡性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常见类型之一,继发性骨骼肌滤泡性淋巴瘤属于结外淋巴瘤,临床少见,诊断较困难,能谱增强CT成像可帮助进行影像学诊断。2021年,1名52岁的男性因发现左侧腹股沟区肿物2月就诊,经肿物穿刺活检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及骨髓穿刺活检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Ⅰ级、累及骨髓。后患者腰痛进行性加重2月,行腰椎能谱增强CT提示右侧腰大肌与腹膜后肿大淋巴结为同源性病灶,考虑右侧腰大肌淋巴瘤浸润可能性大。能谱增强CT成像是一种无创、便捷、准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通过重建、比较不同组织的能谱曲线确定肿块性质,可以帮助诊断结外淋巴瘤,对判断病变范围、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谱ct 增强ct 滤泡性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骨骼肌淋巴瘤
原文传递
增强CT联合MEWS评分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及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13
作者 虞晚玉 朱凯棠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41-143,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联合MEWS评分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评估其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2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肠系膜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均予以增强CT检查和NEWS评分。比较增强CT、MEWS... 目的分析增强CT联合MEWS评分对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评估其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在2018年1月-2022年12月至我院进行肠系膜损伤的患者中随机选择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来诊后均予以增强CT检查和NEWS评分。比较增强CT、MEWS评分以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肠系膜损伤的准确率和漏诊率。比较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预后。包括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增强CT、MEWS评分单独应用诊断肠系膜损伤的准确率分布为63.33%和36.67%,均明显低于二者联合检测的准确率86.6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评分>9分患者的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时间长度均超过评分≤9分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EWS评分>9分共计发生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27%,明显高于评分≤9分患者的4例,7.02%,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增强CT联合MEWS评分能够明显增加肠系膜损伤的诊断准确率,降低漏诊率,而且NEWS评分对于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MEWS评分 肠系膜损伤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联合流程化沟通模式在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的应用
14
作者 卢靖 叶佩芝 郑琼蕾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183-187,共5页
目的 探讨在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应用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联合流程化沟通(CICARE)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病房拟接受增强CT水化的84例低文化程度、高龄患... 目的 探讨在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应用标准化医护沟通模式(SBAR)联合流程化沟通(CICARE)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全科病房拟接受增强CT水化的84例低文化程度、高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CICARE模式沟通,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BAR模式沟通,沟通后指导患者进行水化干预。比较两组水化依从性及合格率、肾功能指标、尿p H值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水化依从率、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间点尿p H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造影后各时间点尿p H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造影剂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对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低文化程度、高龄行增强CT检查水化患者中应用SBAR联合CICARE沟通模式干预可提高其水化的依从性及合格率,促进尿p H值恢复正常水平,减少对肾功能的影响及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文化程度 高龄 增强ct扫描 水化 标准化沟通模式 流程化沟通模式
下载PDF
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及病理评估中的应用
15
作者 赵军华 周志杰 赵鑫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探究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和病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增强CT检查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强CT参数差异,建立受试... 目的 探究增强CT参数在肾脏恶性肿瘤诊断和病理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9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65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增强CT检查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肾脏良恶性肿瘤患者的增强CT参数差异,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增强CT参数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肾脏肿瘤患者经病理学诊断恶性55例、良性10例,分别纳入恶性组、良性组;恶性组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和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显然比良性组高,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值显然比良性组低(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与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参数于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2、0.940、0.873和0.715(均P<0,0)5,其中皮髓质期增强百分比的AUC最高,以199.86为截断值,于肾脏恶性肿瘤诊断中的灵敏性、特异性分别为98.18%、80.00。结论 在增强CT扫描图像中,平扫期灰度值比率、皮髓质期与实质期增强百分比、排泄期肾皮质校正CT参数对于肾脏恶性肿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尤其是皮髓质期增强百分比的效能最高,在特异性上的优势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 恶性肿瘤 增强ct 皮髓质期 增强百分比 诊断
下载PDF
增强CT及多参数MRI在局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16
作者 吴振虎 姚雷 +2 位作者 崔碧 李海斌 丁建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00-102,共3页
目的探究增强CT及多参数MRI在局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中以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胰腺癌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组... 目的探究增强CT及多参数MRI在局灶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中以2017年9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8例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诊断并治疗的胰腺癌患者7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组后,均对患者开展增强CT以及多参数MRI扫描。比较两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各期病灶CT值、ADC、SI指标之间的差异。研究ADC、SI以及CT值的联合诊断对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以及对照组的胰腺形态异常、胰胆管情况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扫(t=13.550,P=0.000)、动脉期(t=26.901,P=0.000)、静脉期(t=14.218,P=0.000)以及延迟期(t=107.204,P=0.000)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ADC值(t=13.021,P=0.000)、SI(t=13.120,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ADC、SI以及CT值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通过ROC曲线分析,ADC、SI以及CT值对于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的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结论增强CT各期病灶CT值结合多参数MRI影像特征在局灶性自身免疫性胰腺炎和胰腺癌诊断中具有较强的鉴别诊断意义,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ct ct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胰腺癌
下载PDF
基于增强CT直方图对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17
作者 康彤 黄文才 +2 位作者 江远亮 李玲 赵林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4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增强CT直方图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患者影像检查资料。采用Image J软件手动勾画出肾上腺肿瘤在双期增强CT的肿瘤最大层面,获得其动脉... 目的探讨增强CT直方图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嗜铬细胞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腺瘤和嗜铬细胞瘤患者影像检查资料。采用Image J软件手动勾画出肾上腺肿瘤在双期增强CT的肿瘤最大层面,获得其动脉期与平衡期直方图参数并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估其对两组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增强CT动脉期、平衡期直方图参数中平均灰度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偏度值均显著高于腺皮质腺皮质腺瘤(P<0.05)。增强CT动脉期及平衡期直方图参数中,最大值的AUC曲线下面积最大,最佳阈值为126.500,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5%、91.8%,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增强CT直方图参数可以用于肾上腺皮质腺瘤与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其中以“最大值”的诊断效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直方图分析 肾上腺皮质腺瘤 嗜铬细胞瘤 增强ct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HCC患者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8
作者 路晓雯 刘梓洋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5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 目的探讨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进行TACE治疗的96例HCC患者临床资料,男53例,女43例;年龄(52.69±4.0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治疗,并于术后1个月行增强CT、超声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的诊断效能,使用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并观察残留病灶的影像学表现。结果96例患者经TACE治疗1个月后,共发现肿瘤残留15例,占15.63%;超声造影诊断肿瘤残留11例,占11.46%;增强CT诊断肿瘤残留10例,占10.42%;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肿瘤残留13例,占13.54%。对超声造影、增强CT、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对肿瘤残留诊断效能及Kappa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Kappa值分别为80.00%、98.77%、95.83%、96.39%、92.31%、0.833,均高于超声造影、增强CT。结论增强CT联合超声造影在HCC患者TACE疗效评估中应用优势明显,可作为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增强ct 超声造影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卢燕祥 肖锦明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87-0190,共4页
分析、评价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0.06~2023.06对我院82例肝癌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人员8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增加腹部增强C... 分析、评价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2020.06~2023.06对我院82例肝癌患者开展此次研究,将其作为观察组,对照组为同期体检健康人员82例,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观察组患者增加腹部增强CT扫描,分析、评价增强CT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该类患者疾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比对观察组,对照组AFP、CA19?9、CEA检测值及其阳性率更低,P<0.05;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组合检测特异度95.12%(78/82)及灵敏度85.36%(70/82)均高于两种检查方式单一检查,P<0.05;无复发与复发肝癌患者术前AFP、CA19?9、CEA检测值相近,P>0.05;复发肝癌术后AFP、CA19?9、CEA检测值显著高于无复发肝癌患者,P<0.05。结论 增强CT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诊断及预后价值较高,可以降低误诊与漏诊率,提高肝癌阳性检出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复发情况,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诊断 预后 增强ct 肿瘤标志物 联合诊断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增强CT技术在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尹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增强CT技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沂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均同时进行增强CT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能及不同... 目的:分析增强CT技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于沂南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88例,均同时进行增强CT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患者诊断效能及不同分型正确率;分析增强CT检查急性胰腺炎患者典型影像。结果:88例疑似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病理诊断阳性80例,阴性8例。增强CT技术共检出阳性81例,阴性7例;真阳性78例,真阴性5例。CDUS检查共检出阳性66例,阴性22例;真阳性65例,真阴性7例。增强CT诊断的灵敏度及准确率均高于CD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CT检查诊断急性胰腺炎分型检出准确率高于CD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应用增强CT检查诊断价值更高,临床可结合三期增强扫描检查对该病进行全面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增强ct 超声检查 效果 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