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金融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效应——基于MVQCA与Probit方法的实证研究
1
作者 罗荷花 唐思源 《当代农村财经》 2024年第1期14-19,共6页
本文在剖析数字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效应的机理基础上,基于四川、湖南两省306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数字金融是影响经营主体增收强效应的重要变量。通过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发... 本文在剖析数字金融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收效应的机理基础上,基于四川、湖南两省306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运用多值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发现数字金融是影响经营主体增收强效应的重要变量。通过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验证发现数字金融对经营主体增收效应产生正向影响,并通过纾缓融资困境、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改善运营能力促进经营主体增收效应。为此,本文提出推动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促使经营主体负责人合理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等对策建议,不断提升经营主体增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增收效应
下载PDF
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的增收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以乡村振兴为背景
2
作者 王辉 李瑞 黄杏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7-47,共11页
识别电子商务技术对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在农村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中国农村电商发展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发现参与电... 识别电子商务技术对农村居民增加收入以及收入分配的影响,对于在农村推动电子商务发展、缩小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以2018年中国农村电商发展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家庭人均收入的影响效应,发现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比未参与电子商务的农村居民高83.6%。使用分位数回归和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分析电子商务对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效应,发现电子商务对低收入家庭的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政府应通过积极在农村地区推广电子商务、为农村居民电商创业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红利等措施,不断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效改善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增收效应 收入分配 倾向得分匹配法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农村电商减贫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以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村为例
3
作者 张银银 徐耀君 吴晓彤 《中国商论》 2024年第4期165-168,共4页
农村电商是新兴的扶贫减贫方式,实施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但其增收效果仍有待研究。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河北、河南两省淘宝村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淘宝村扶贫增收作用。研究发现,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 农村电商是新兴的扶贫减贫方式,实施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有助于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但其增收效果仍有待研究。本文基于2009—2019年河北、河南两省淘宝村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淘宝村扶贫增收作用。研究发现,河北河南两省的淘宝村可以使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加约6.27%,此结论在进行一系列检验后仍然成立。因此,基层政府应持续推进淘宝村建设,完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淘宝村助农增收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扶贫 扶贫增收效应 多期双重差分法 国家级贫困县 淘宝村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四川农村地区的增收效应研究
4
作者 勒伍果果 杨威 杨汶熙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第4期36-38,共3页
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产物,对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四川省2013-2020年地市(州)面板数据,主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地区增收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四川省地市(... 数字普惠金融是金融与数字技术的结合产物,对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四川省2013-2020年地市(州)面板数据,主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地区增收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四川省地市(州)农民增收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在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后,结论仍旧成立。(2)机制检验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来提升农民增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增收效应 四川省地市
下载PDF
“互联网+”驱动下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分析
5
作者 赵悦 孟博 +1 位作者 程子傲 董宇 《商展经济》 2023年第6期14-16,共3页
本文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增收效应进行探究,先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之后就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与实验样本及促进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策略进行分析,针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提升提出了... 本文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增收效应进行探究,先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分析,之后就理论分析、模型构建与实验样本及促进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策略进行分析,针对“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增收效应的提升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互联网+”驱动下的数字经济发展,从而加强增收效应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经济 增收效应 数字产品 网络驱动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培训的增收效应研究——来自新疆南疆巩固提升县的微观调查证据
6
作者 胡建元 孙悦 《新疆社科论坛》 2023年第4期61-71,共11页
从农民培训的增收效应理论分析入手,深入探究农民培训增收效应的内涵意蕴,理顺农民培训与农户增收的关系与逻辑,为深入推进研究靶向定位;在整理数据、指标设定的基础上构建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并厘清研究步骤和策略;从模型的构建、各类... 从农民培训的增收效应理论分析入手,深入探究农民培训增收效应的内涵意蕴,理顺农民培训与农户增收的关系与逻辑,为深入推进研究靶向定位;在整理数据、指标设定的基础上构建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并厘清研究步骤和策略;从模型的构建、各类处理效应的分析到选择效应和选择收益的比较展开实证研究,并提出结论和对策措施,以期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培训 增收效应 调查 异质性处理效应模型
下载PDF
产业扶贫项目增收效应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来自545个项目的依据
7
作者 杨宇 王婷 +1 位作者 周颖 李镜 《新疆农垦经济》 2023年第2期68-75,共8页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原则对四川插花片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凉山彝区及高原藏区5个已脱贫片区的产业扶贫项目展开了实地调研,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项目增收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厘清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产业扶贫项目有显著的增收效应...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原则对四川插花片区、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凉山彝区及高原藏区5个已脱贫片区的产业扶贫项目展开了实地调研,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项目增收效应的影响因素和厘清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产业扶贫项目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呈现递减趋势;新型经营主体的专业背景和经营年限等特征对项目增收效应有显著影响;项目通过生产技能培训和吸纳就业来实现增收效应。研究为政府制定增强产业项目带动增收能力、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对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扶贫项目 新型经营主体 增收效应 四川5个已脱贫片区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共同富裕目标下农户贴息贷款对低收入群体增收效应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庆正 李红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2-116,共15页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农户贴息贷款的减贫效应和增收促进作用,对防止贫困人群返贫、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南疆四地州2017年起实施的“政农通”农户贴息贷款政策构造...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农户贴息贷款的减贫效应和增收促进作用,对防止贫困人群返贫、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以新疆南疆四地州2017年起实施的“政农通”农户贴息贷款政策构造准自然实验,并借助“建档立卡”信息系统提取相关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DID)进行回归分析,研究贴息贷款对农户尤其是低收入群体收入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结果发现:“政农通”农户贴息贷款政策有效促进了南疆四地州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增长,但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时滞性,总体呈现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在不同收入群体中,相对较高收入人群的增收递减效应较为明显;农户贴息贷款具有趋利性和风险规避性,信贷资金用于养殖业项目的增收效果优于种植业和创业性项目。为检验农户贴息贷款对收入增长促进作用的机理,使用Bootstrap中介效应模型对投资意愿、种植面积、养殖规模三个代理变量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个中介变量置信区间内均不包含零值,验证了中介效应成立。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建议在贴息贷款政策连续性、信贷产品创新、农村地区金融素养、数字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长效机制,以期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最终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贴息贷款 低收入群体 增收效应 双重差分法 Bootstrap中介效应
下载PDF
基于新媒体营销的苹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增收效应分析
9
作者 陈厚华 徐进 李梅芳 《农学学报》 2023年第7期94-100,共7页
基于山东省烟台市405名苹果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收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新媒体营销对绿色生产行为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了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差异和机制。研究发现,绿色生产... 基于山东省烟台市405名苹果种植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对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收入的影响效应以及新媒体营销对绿色生产行为增收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并讨论了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不同收入农户的影响差异和机制。研究发现,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可以显著提升苹果种植户收入,即绿色生产行为采纳对农户增收效应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对于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显著高于中高收入农户;新媒体营销是促进苹果种植户绿色生产行为增收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53.49%,表示农户采纳新媒体营销的渠道越多,对于农户增收效应的正向影响越强。因此,增强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增收效应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和新媒体营销参与,强化政策帮扶精准度,以期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种植户 绿色生产行为 新媒体营销 增收效应
下载PDF
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
10
作者 王梦月 邱守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期256-259,共4页
基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生态旅游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发展对于提高人均总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家庭的人均总收入显著增加了15675.1... 基于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生态旅游发展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生态旅游发展对于提高人均总收入和人均经营性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参与生态旅游发展的农户家庭的人均总收入显著增加了15675.1元,其中,人均经营性收入显著增加了9224.69元,人均转移性收入和人均工资性收入分别增加了5239.17元和1209.62元,但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农户收入 增收效应 双重差分模型
下载PDF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对农户增收效应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时点DID的实证
11
作者 付兆刚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56,共9页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增加了农户财产处置决策的选择。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能够提升农户收入,相关法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而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增加了农户财产处置决策的选择。采用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DID方法实证研究发现,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能够提升农户收入,相关法律颁布后影响更为明显,通过了平行趋势、安慰剂等稳健性检验,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颁布较早地区农户的政策增收效应更为明显。从影响机制看,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通过投资水平、信贷水平和非农就业水平的中介机制,促进了农户增收,缩小了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有助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从农户异质性结果看,教育培训多的农户、粮食作物种植农户、土地相对规模大的农户受到政策带来的增收效应更加明显。因此,我国各地应稳定土地承包权,积极响应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因地制宜鼓励农户实现非农就业,参与土地经营权抵押,实现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拓宽农户增收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经营权 抵押贷款政策 多时点DID 农户增收效应
下载PDF
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增收效应的实证分析--基于农户调查数据和分位数模型的再检验
12
作者 刘艳华 张国钊 余畅婉 《铜陵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33-39,共7页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编制的包含城乡多种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不能精准反映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需要再检验。为了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真实效应,基于微观机制分析,文章在借鉴北京大学数...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编制的包含城乡多种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不能精准反映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需要再检验。为了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真实效应,基于微观机制分析,文章在借鉴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度了农户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增收效应。结果发现: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的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并非单一的线性作用,而是呈现出准倒“U”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增收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数字普惠金融 增收效应 分位数模型
下载PDF
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水平测度与农民增收效应——基于2006—2020年的县级面板数据
13
作者 潘经韬 熊致祥 +1 位作者 熊睿 张子扬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62-166,共5页
基于恩施州2006—2020年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度模型构建茶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恩施州茶旅... 基于恩施州2006—2020年8个县(市)的面板数据,借助耦合度模型构建茶旅融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的农民增收效应。结果表明,2006—2020年恩施州茶旅融合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恩施市和利川市的茶旅融合发展水平在8个县(市)中居领先地位。恩施州茶旅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农民增收效应,茶旅融合发展对农民农业收入和农民非农收入都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从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巩固恩施州茶旅融合助农增收效果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发展 农民增收效应 面板数据 恩施州
下载PDF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空间分布与增收效应 被引量:38
14
作者 夏龙 姜德娟 隋文香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91,共14页
在界定地理标志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具有地理属性和集体知识产权属性的地理标志可以通过价格溢出机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指标测算表明:在2008-2012年期间,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在地理上形成了一... 在界定地理标志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指出具有地理属性和集体知识产权属性的地理标志可以通过价格溢出机制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正向促进作用。指标测算表明:在2008-2012年期间,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的差异性越来越大,在地理上形成了一定的集中。空间滞后模型显示: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农民收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在考察期内,各省区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每增加1种,实际农民收入增加0.1%,地理标志农产品对实际农民收入的总增长贡献为8.12%,平均每年贡献为2.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农产品 价格溢出机制 空间分布 增收效应 产品特性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与作用机制——基于中国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2
15
作者 石玲玲 余秀江 +1 位作者 杨威 梁伟森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3-104,共12页
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4个市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而且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均存在显著增收效应;农村地区的居民增收效应... 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4个市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而且在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均存在显著增收效应;农村地区的居民增收效应大于城镇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可缓解社会贫富差距。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增收存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因此,建议夯实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金融覆盖程度,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增收效应 乡村振兴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增收效应分析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璐 李玉琴 王颜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3,共8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本文基于769份农户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分析政策实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战略,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途径。通过实地调查走访,本文基于769份农户数据并利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实证分析政策实施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村三产融合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有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一是应积极地通过政策规划、补贴激励、创设平台等方式为农村产业融合主体的壮大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应充分利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渗透优势,更多地挖掘农业的多功能性,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同模式的融合方式;三是应通过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资助订单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推行股份合作模式等多种模式建立科学的利益联结机制;四是应通过培育打造融合发展先导区、树立发展典型,开展示范引导,以增加农户了解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融合模式 增收效应 PSM-DID模型
下载PDF
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 被引量:31
17
作者 曾亿武 郭红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4-113,共10页
基于"淘宝村"兴起的现实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电子商务以一种外生技术进步的角色对专业村行业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产生影响。在"准完全竞争市场"等一系列假设前提... 基于"淘宝村"兴起的现实背景,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进行理论分析。电子商务以一种外生技术进步的角色对专业村行业市场的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产生影响。在"准完全竞争市场"等一系列假设前提下分析得出,电子商务的引进使专业村的整体收入水平得到提升,但其提升幅度受到电子商务技术进步率、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三方面有关因素的影响,具体包括互联网普及程度、电商平台建设力度、物流产业发展状况、消费者网购偏好、产品类型、产品特色程度、品牌信用度、替代品行业的电商化程度、追加要素的成本等。如果进一步放宽假设条件,则专业村电商化转型的增收效应还会受到线上销售比重、线下生产效率、产业集群环境等更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子商务 专业村 “淘宝村” 电商化 增收效应 电商平台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 被引量:10
18
作者 彭腾 马跃龙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75,共4页
近年来,在取消了农业税的基础上,农业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农业补贴力度仍然有限、补贴方式间接和配套制度缺失,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并不显著。要提高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就必须在综合国力和国家财力增... 近年来,在取消了农业税的基础上,农业补贴力度不断加大,实现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但是,由于农业补贴力度仍然有限、补贴方式间接和配套制度缺失,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并不显著。要提高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就必须在综合国力和国家财力增强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改变补贴方式,变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变生产补贴为收入补贴;取消对农业生产资料限价销售的价格补贴,让农资价格和农产品价格形成市场化,改变农产品价格受抑制的状态,并对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实行有条件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补贴 增收效应 直接收入补贴 价格市场化
下载PDF
精准脱贫背景下建档立卡政策的增收效应测度:自我“造血”还是外部“输血”? 被引量:12
19
作者 乔慧 刘爽 郑风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19,共17页
本文以甘肃、陕西、山西、江西、四川五个中西部省份农户与村级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建档立卡政策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转移支付性收入,但是对贫困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转移就业收入... 本文以甘肃、陕西、山西、江西、四川五个中西部省份农户与村级调研数据为样本,运用PSM-DID方法检验了建档立卡政策的增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建档立卡政策显著提高了贫困户的转移支付性收入,但是对贫困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和转移就业收入的增收作用不明显。这一结论说明建档立卡政策虽然有助于国家扶贫资源向贫困户流动,但主要体现为直接的转移支付,并没有提升农户自身的发展能力,因而未能实现由“输血”向“造血”的转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第一,扶贫资金主要被用于改善外部环境的普惠性项目,对促进贫困户内部积累、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特惠性项目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第二,贫困户对“造血式”扶贫项目参与度及效果评价都不高,且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非贫困户对贫困户的挤出效应,使得“造血式”扶贫项目效果打折;第三,扶贫开发催生了“福利依赖”现象,“等、靠、要”心态使得“输血式”扶贫项目更受贫困户的欢迎。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优化扶贫措施及扶贫激励机制给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档立卡政策 精准脱贫 精准扶贫 “造血式”扶贫 增收效应 转移就业 转移支付 农业经营收入
下载PDF
职业技术培训对国有林区生产经营林户增收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彩平 李会洁 朱震锋 《林业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27-536,共10页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多元回归模型等系统地探究了职业技术培训对林区生产经营林户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生产经营当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和时间成本的林户更愿意参... 基于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实地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多元回归模型等系统地探究了职业技术培训对林区生产经营林户的增收效应。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生产经营当中投入更多的资本和时间成本的林户更愿意参与各类职业培训;参与培训对提高林户收入具有促进作用,但是贡献程度并不突出;培训组织者、培训方式分别与林户收入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和正相关关系。因此,提出提高林户对职业技术培训的认可度及参与度;加大林区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的规模和力度;促进林区职业技术培训主体的多元化;增强职业技术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国有林区 职业技术培训 营林户 增收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