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7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增生体的精细表征 被引量:5
1
作者 牟中海 廖春 +2 位作者 丁晓军 陈袁 于跃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根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存在2个河口坝、2种构型单元及5个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顶底界受限于以隔层为识... 根据测井及地质资料,应用储层构型分析法,对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河口坝进行了精细分析。研究认为,下干柴沟组下段Ⅰ-11号小层存在2个河口坝、2种构型单元及5个河口坝增生体。河口坝顶底界受限于以隔层为识别标志的5级界面,河口坝增生体之间则为以泥岩夹层为识别标志的4级界面。对构型单元空间组合类型的研究表明,在垂直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与河口坝的拼接、河口坝与席状砂的拼接及河口坝的侧积3种类型;在平行物源方向上,存在河口坝的前积和河口坝的退积2种类型;在纵向上,构型单元之间可见加积正旋回和加积反旋回特征,构型单元内主要表现为反韵律,其次是正韵律特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编绘了5个河口坝增生体的平面分布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坝 河口坝增生体 构型单元 空间组合类型 跃进二号油田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激动剂对糖尿病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蒋玲 廖洪霞 +1 位作者 吴燕 吕红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54-1058,共5页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每组30只。采用STZ腹腔内注射法制...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早期糖尿病(DM)大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每组30只。采用STZ腹腔内注射法制作DM模型。DM+罗格列酮组造模后3d给予罗格列酮3mg/kg灌胃,每日1次,正常对照组和DM组大鼠以同样的方法给予同等剂量的DMSO灌胃。于给药后4、8、12周时处死各组大鼠各5只,进行伊凡思蓝(EB)左心室灌注后制备视网膜消化铺片并进行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测定,对视网膜消化切片上视网膜血管壁的周细胞和内皮细胞进行计数,评估大鼠高血糖对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影响。结果造模后4、8、12周,DM组和DM+罗格列酮组大鼠的血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后DM组大鼠随着时间的延长,视网膜毛细血管壁周细胞减少,内皮细胞增多,毛细血管迂曲、扩张,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增加(P<0.01),且视网膜血管的渗透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也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M+罗格列酮组视网膜微血管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视网膜屏障通透性较DM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变化呈时间依赖性。结论作为一种外源性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能减少视网膜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对血-视网膜屏障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新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过氧化物酶增生体激活受 血-视网膜屏障
下载PDF
增生体地质学和1:100万日本地质图改版
3
作者 沈耀龙 《海洋地质信息通报》 1995年第2期10-12,共3页
关键词 增生体地质学 地质图 改版 推复构造 增生体
下载PDF
基于水平井信息的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识别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瑞 廖新武 +2 位作者 刘宗宾 张雪芳 司少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89,共9页
海上油田受地理位置限制,井距一般较大,利用现行的针对密井网区的多井模式拟合方法难以有效表征分布规模较小的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为此,利用渤海X油田大量水平井资料,开展了基于水平井资料的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识别。研究表... 海上油田受地理位置限制,井距一般较大,利用现行的针对密井网区的多井模式拟合方法难以有效表征分布规模较小的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为此,利用渤海X油田大量水平井资料,开展了基于水平井资料的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识别。研究表明,水平井水平段垂向上在单一河口坝内部钻进,其横向钻进直接钻遇河口坝内部增生体,通过统计其钻遇的侧积夹层及叠置界面,得到研究区侧积夹层分布规模统计值,进而指导单一河口坝内部增生体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渤海X油田,统计表明,水平井水平段普遍在240320m,井间发育36期侧积夹层(叠置面)。该方法不仅对缺少小井距及岩芯资料的海上油田具有实用价值,对相似油田的小级别构型单元识别也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井距 河口坝 储层构型 水平井 增生体
下载PDF
板块俯冲边界增生体的发育
5
作者 芦寿一郎 日升 《地震地质译丛》 1992年第2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板块 俯冲边界 增生体 发育
下载PDF
意大利西南部卡拉布里亚岛弧增生体中的冷泉活动
6
作者 Silvia Ceramieola Daniel Praeg +6 位作者 Andrea Cova Daniela Aceettella Nigel Wardell Roberto Barbieri Vikram Unnithan 陆红锋(译) 陈弘(校对) 《海洋地质》 2008年第3期70-71,共2页
为了识别和掌握冷泉活动,大量的调查正在卡拉布里亚岛弧增生棱柱体开展。2005年夏天,意大利“OGS勘探者”号调查船在卡拉布里亚岛弧海区中发现了多处冷泉活动,现在已经被2006和2007年深入开展的两个海洋科学调查航次所证实(调查船... 为了识别和掌握冷泉活动,大量的调查正在卡拉布里亚岛弧增生棱柱体开展。2005年夏天,意大利“OGS勘探者”号调查船在卡拉布里亚岛弧海区中发现了多处冷泉活动,现在已经被2006和2007年深入开展的两个海洋科学调查航次所证实(调查船分别为R/VMeter和R/VPourquoisP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布里亚 增生体 意大利 冷泉 岛弧 西南部 海洋科学 调查船
下载PDF
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转录激活因子3水平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
7
作者 钱国庆 蔡昶 +2 位作者 李丹 黄凯 张兴涔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 目的探索血管瘤患儿血清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瘤体增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52例血管瘤增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增生期组(87例)与退化期组(65例),另选择同期确诊为血管畸形的53例患儿作为血管畸形组。对血清GM-CSF、STAT3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生成素-1(Ang-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血清GM-CSF、STAT3与bFGF、VEGF、HIF-1α、Ang-1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GM-CSF、STAT3对血管瘤瘤体增生的预测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增生期组患儿血清bFGF、VEGF、HIF-1α、GM-CSF、STAT3表达水平高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但血清Ang-1表达水平低于血管畸形组及退化期组患儿(P<0.05);Pearson法相关性分析显示,增生期组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水平均与bFGF、VEGF、HIF-1α水平正相关,与Ang-1水平负相关;ROC曲线下面积显示,GM-CSF和STAT3单独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的AUC分别为0.847,0.822,联合预测的AUC为0.918,联合预测的效能显著大于GM-CSF单独诊断的AUC(Z=2.459,P=0.014),STAT3单独诊断的AUC(Z=3.371,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M-CSF、STAT3是血管瘤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血管瘤瘤体增生患儿血清GM-CSF及STAT3表达水平升高,是瘤体增生的影响因素,联合检测能较好的预测血管瘤瘤体增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转录激活因子3 增生 相关性
下载PDF
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邓晓 邱莎莎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13期2411-241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宫颈微腺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标记特征、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微腺体增生...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宫颈微腺体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病理组织形态特点、免疫组化标记特征、预后,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宫颈微腺体增生临床少见,常表现为息肉样新生物,病理学特征为微小腺体增生,可伴有不典型增生,并见细胞实性增生及印戒样细胞,伴较多炎细胞浸润,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标记特征,可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该文报道2例患者均无口服避孕药史,月经正常,大体均表现为宫颈新生物,影像学检查与宫颈癌难以鉴别,免疫组化表达CK、CK7、CK8、CK5/6、VIM,不表达p16、p63、p40、CEA,p53为野生型,Ki-67增殖指数低。结论:宫颈微腺体增生属于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病理学特征为微小腺体增生,可伴有不典型增生,并见细胞实性增生及印戒样细胞,伴较多炎细胞浸润。该病变临床易误诊为宫颈癌,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并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腺增生 免疫组化 临床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宫颈微腺体增生3例临床病理分析
9
作者 牛多山 夏巧凡 +2 位作者 崔鹏丽 杨杰 姚丰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48-550,共3页
宫颈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ia,MGH)是一种良性的子宫颈腺体增生性疾病,常常在子宫颈活检、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由于其组织结构复杂,腺体排列紧密,可见筛状和实性结构,甚至出现细胞非典型性和假浸润现象,容... 宫颈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ia,MGH)是一种良性的子宫颈腺体增生性疾病,常常在子宫颈活检、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由于其组织结构复杂,腺体排列紧密,可见筛状和实性结构,甚至出现细胞非典型性和假浸润现象,容易被误诊为恶性肿瘤。本文报道3例MGH并复习相关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腺增生 子宫颈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MRI鉴别宫颈腺体叶状增生与宫颈胃型腺癌的价值
10
作者 马凤华 姜安绮 +2 位作者 陈奕清 徐丛剑 康玉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0-388,共9页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 背景与目的:宫颈胃型腺癌(gastric-type endocervical adenocarcinoma,G-EAC)是一种少见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不典型,病灶隐匿,极易漏诊、误诊,患者预后差;而宫颈腺体叶状增生(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LEGH)及非典型LEGH(atypical lobular endocervical glandular hyperplasia,aLEGH)是G-EAC的癌前病变,与G-EAC存在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等诸多重叠,术前诊断极具挑战性。本文旨在分析宫颈囊实性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表现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相关性,以提高LEGH与G-EAC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6年7月—2023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就诊的37例LEGH和53例G-EAC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效能评价。结果:LEGH和G-EAC两组间患者年龄、症状、病灶范围、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子宫内膜累及、淋巴结肿大、宫腔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GH及aLEGH组病灶位于宫颈黏膜层,主要表现为大、微小囊混合型或密集微小囊型(32/37),囊壁多明显强化(31/37);而G-EAC组中多累及宫颈肌层(42/53),多见实性成分(52/53)和低信号间质环中断或消失(46/5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实性成分(OR=50.064)和宫颈间质环中断(OR=40.180)可作为预测G-EAC的显著MRI特征。综合病灶大小、成分、强化程度、宫颈间质环和子宫内膜累及5个特征,对诊断G-EAC的效能采用ROC分析,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70(95%CI:0.931~1.008)。结论:结合宫颈囊实性病变的多个MRI征象有助于鉴别LEGH与G-E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腺叶状增生 宫颈胃型腺癌 癌前病变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宫颈不典型微腺体增生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11
作者 罗斌 袁静萍 +2 位作者 赵丽娜 张修云 陈丽霞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8期729-731,787,共4页
目的分析宫颈不典型微腺体增生(MG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宫颈不典型MGH患者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7例患者女性,平均年龄35.5岁(26~4... 目的分析宫颈不典型微腺体增生(MGH)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误诊原因,以提高诊断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宫颈不典型MGH患者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分析。结果7例患者女性,平均年龄35.5岁(26~43岁)。因阴道不规则排液、阴道不规则出血等原因于当地医院就诊。7例均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其中4例患者当地医院病理诊断均误诊为宫颈腺癌,遂至我院进行病理会诊。镜下观:7例病变均由多而大小不一且密集排列的腺腔构成,排列复杂,部分腺体呈筛孔状,胞质嗜酸,可见细胞内或细胞外空泡,细胞轻度异型,可见核分裂象,伴有广泛的未成熟鳞状上皮化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散在细胞+),CEA(灶+),P53(个别细胞+,野生型),ER(+),Ki-67(低增殖)。结论宫颈的微腺体增生是良性增生性病变,当病变呈不典型改变时易与宫颈腺癌及相关恶性肿瘤相混淆,需要临床和病理医师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其病理学诊断主要依赖于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严防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 微腺增生 误诊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过氧化物增生体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对白细胞介素-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佑铭 王海涛 +3 位作者 陈星 刘虹 段绍斌 刘伏友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465-465,共1页
关键词 过氧化物增生体激活型受-γ激动剂 白细胞介素-6 慢性血液透析 动脉粥样硬化 炎症 HCY血症
原文传递
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00
13
作者 许志琴 徐惠芬 +6 位作者 张建新 李海兵 朱志直 曲景川 陈代璋 陈金禄 杨开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5,共15页
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火山岛弧带前缘为弧前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它由多重的增生火山岛弧、复理石增生楔、高压变质滑脱带及蛇绿岩残片组成,为早古生代古祁连洋壳自SW在NE俯冲于阿拉善地块之下的结果。俯冲过程的高压变质阶段经历了中温... 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火山岛弧带前缘为弧前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它由多重的增生火山岛弧、复理石增生楔、高压变质滑脱带及蛇绿岩残片组成,为早古生代古祁连洋壳自SW在NE俯冲于阿拉善地块之下的结果。俯冲过程的高压变质阶段经历了中温高压的初期、降温增压的主期而进入降压增温的驰后期。提出了450—500Ma期间,中祁连地块向北俯冲、阿拉善地块向南增生的海沟后退的俯冲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岩 增生 动力学 俯冲过程
下载PDF
混合网格方法在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热演化有限元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石耀霖 葛社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85-196,共12页
为研究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构造热演化的过程,采用空间坐标系和质点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在处理构造运动和变形的平流热效应时,并用变网格法及固定网格中的迎风法,成功地对该区域进行了二维有限单元法热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巴巴多斯... 为研究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构造热演化的过程,采用空间坐标系和质点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在处理构造运动和变形的平流热效应时,并用变网格法及固定网格中的迎风法,成功地对该区域进行了二维有限单元法热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巴巴多斯增生复合体前弧下存在较高孔隙压力(约为岩体压力值的0.8)和一定摩擦生热(等效摩擦系数约为0.17),俯冲沉积物压密和脱水排出的水沿脱顶断层从变形前锋流出是解释该区地热特征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网格法 热演化 增生复合 巴巴多斯俯冲带
下载PDF
宫颈微腺体增生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车超 李占林 +1 位作者 燕东阳 车拴龙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483-485,494,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确定病理诊断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析7例宫颈微腺体增生,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7例宫颈微腺体增生患者平均年龄41.6岁...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病理组织学特征、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常规HE染色确定病理诊断的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分析7例宫颈微腺体增生,并结合文献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7例宫颈微腺体增生患者平均年龄41.6岁,其中3例有口服避孕药史;1例病理组织学显示宫颈微腺体增生伴不典型增生。免疫组化显示增生腺体对CEA、P53、Ki-67、P16均不表达。[结论]宫颈微腺体增生属于一种良性宫颈病变,大多数光镜下可明确诊断。对于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需依靠病理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进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腺增生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DNA倍体分析在胃黏膜上皮反应性增生与异型增生鉴别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田智丹 齐琼 +2 位作者 王劲松 林庆秀 赵有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探讨图像细胞测量术(image cytometry,ICM)在鉴别胃黏膜腺体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GED)和胃黏膜腺体反应性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reactive hyperplasia,GERH)中的价值。方法 GED和GERH蜡块各50例,应用ICM... 目的探讨图像细胞测量术(image cytometry,ICM)在鉴别胃黏膜腺体上皮异型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dysplasia,GED)和胃黏膜腺体反应性增生(gastric epithelial reactive hyperplasia,GERH)中的价值。方法 GED和GERH蜡块各50例,应用ICM技术分别检测DNA指数。结果 GED的DNA指数、超二倍体率均明显高于GERH。结论 ICM有助于鉴别GED和GERH,达到胃癌早期诊断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腺上皮异型增生 胃黏膜腺反应性增生 图像细胞测量术
下载PDF
宫颈微腺体增生-易于误认为恶性肿瘤的良性病变 被引量:7
17
作者 涂小予 张廷璆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73-174,I047,共3页
目的 加强对宫颈微腺体增生的认识。方法 报告 5例宫颈微腺体增生 ,其中包括 2例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 ,并进行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4岁 ,其中 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通过分析本文概括了该病变典型与不典型... 目的 加强对宫颈微腺体增生的认识。方法 报告 5例宫颈微腺体增生 ,其中包括 2例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 ,并进行了特殊染色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 44岁 ,其中 1例有口服避孕药史。通过分析本文概括了该病变典型与不典型的组织学特征 :密集集合的大小不等的腺体、部分区呈网状或实性的图象、间质或腺腔中炎细胞的浸润、可出现上皮的多形性及核深染但无核分裂或核分裂偶见 (≤ 1 /1 0HPF) ;强调了可能与恶性肿瘤相混淆的不典型宫颈微腺体增生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分析了特殊染色PAS、AlcianBlue及免疫酶标CEA单抗、P5 3、Ki 6 7在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论 宫颈微腺体增生是一种完全良性病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微腺增生 病理诊断 恶性肿瘤 良性病变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与肺癌生长机制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敏 白明 +2 位作者 邹萍 陶晓南 金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274-1275,共2页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经配体活化后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肺癌细胞株上PPAR-γ的表达,并通过MTT和细胞计数检测经PPAR-γ的配体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情况,以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情...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经配体活化后抑制肺癌生长的机制。方法通过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肺癌细胞株上PPAR-γ的表达,并通过MTT和细胞计数检测经PPAR-γ的配体作用后的细胞增殖情况,以TUNEL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两种细胞株上均有PPAR-γ的表达;PPAR-γ的配体作用后明显抑制细胞生长,且与时间和剂量有关;经配体活化的PPAR-γ能诱导细胞凋亡,使其增殖受抑。结论PPAR-γ在肺癌细胞上表达,经配体活化后能通过诱导凋亡而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作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增生激活受γ 肺癌 生长机制 细胞凋亡 治疗 细胞生长
下载PDF
子宫颈微腺体增生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徐基成 李晓琼 +2 位作者 余绍兰 朱鸿 王青青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0年第6期82-85,共4页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观察9例MGH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21~46岁的生育期妇女,平均年龄30岁,其中1例为足月妊娠,2例有口服避孕... 目的探讨宫颈微腺体增生(microglandular hyperplasia,MG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观察9例MGH的临床病理特点,并进行组化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患者年龄为21~46岁的生育期妇女,平均年龄30岁,其中1例为足月妊娠,2例有口服避孕药史;患者通常无症状,于妇科普查时偶然发现宫颈息肉状赘生物,最大直径不超过1.5cm;组织学特点为复杂性增生的小腺体和微囊腔呈小区状分布,小区腺体周围有储备细胞增生或/和不成熟的鳞状上皮化生细胞;腺体或微囊腔内分泌物及部分胞浆内空泡PAS、淀粉酶消化PAS及Alcian Blue(AB)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阳性,提示其为黏液性分泌物;免疫组化CEA、p53、Ki-67、Vimentin均为阴性,可与相应的恶性病变鉴别。结论 MGH是发生于宫颈的良性病变,是宫颈储备细胞在孕激素的作用下活跃增生并向腺上皮分化的形态学表现,有必要充分熟悉此特殊类型病变,避免误诊或漏诊;组化和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腺增生 宫颈病变 组织化学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