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5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NA pull-down联合质谱分析lncRNA HSFAS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机制
1
作者 夏童童 马芳 +8 位作者 孙浩原 刘虹麟 张正皓 杨佳琪 张慧萍 吴凯 沈江涌 姜怡邓 李桂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492-2499,共8页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增生性瘢痕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 HSFAS是一种可用于增生性瘢痕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但其如何在增生性瘢痕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SFAS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临床收集3例行... 背景: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增生性瘢痕特异性长链非编码RNA HSFAS是一种可用于增生性瘢痕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但其如何在增生性瘢痕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SFAS在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临床收集3例行增生性瘢痕组织切除手术患者的新鲜增生性瘢痕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旁正常皮肤组织标本,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两种皮肤组织冰冻切片中长链非编码RNA HSFAS的表达。应用酶消化法体外分离增生性瘢痕皮肤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原代成纤维细胞,采用qRT-PCR检测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HSFAS mRNA表达,通过RNA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检测与长链非编码RNA HSFAS相互结合的蛋白,利用GO和KEGG分析长链非编码RNA HSFAS参与增生性瘢痕进展的主要功能和通路,通过catRAPID和RPISeq网站分析确定长链非编码RNA HSFAS与蛋白的靶向结合。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长链非编码RNA HSFAS表达升高(P<0.05);与正常皮肤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相比,增生性瘢痕组织来源成纤维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 HSFAS mRNA表达升高(P<0.05);②RNA pull-down联合质谱技术明确与长链非编码RNA HSFAS相互结合的蛋白有510个;GO和KEGG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蛋白主要涉及RNA剪接和加工、染色体合成和分离、细胞周期等过程,其中涉及RNA剪接和加工的蛋白有支架附着因子B2和DICER1,并且与长链非编码RNA HSFAS的结合分数较高;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验证结果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HSFAS与支架附着因子B2和DICER1蛋白存在相互结合;③结果显示,长链非编码RNA HSFAS可能通过与支架附着因子B2和DICER1蛋白相互结合调控RNA剪接和加工修饰影响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lncRNA HSFAS 成纤维细胞 RNA pull-down 质谱分析
下载PDF
铁死亡诱导剂联合紫草素协同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
2
作者 王建军 王艳华 +10 位作者 唐玉婷 张静宜 马芳 贺茜 杨慧霞 赵启鹏 白志刚 郝银菊 李桂忠 姜怡邓 沈江涌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目的探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Era)联合紫草素(shikonin,SHK)协同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提供的增生性瘢痕,提取HSFBs;HE染色、免疫荧... 目的探讨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Era)联合紫草素(shikonin,SHK)协同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uma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HSFBs)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提供的增生性瘢痕,提取HSFBs;HE染色、免疫荧光鉴定HSFBs;CCK-8检测不同浓度Era、SHK对HSFBs的抑制率,计算IC 50值;CompuSyn软件计算联用指数(CI);设置对照组、Era组、SHK组和Era+SHK组,干预24 h后观察细胞数量及形态变化;划痕、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相应生化试剂盒检测丙二醛(MDA)、总铁离子、活性氧(ROS)变化;蛋白印迹实验检测collagenⅠ、α-SMA、GOT1、SLC7A11、GPX4、FTH1表达。结果原代HSFBs Era的IC 50值为2.22μmol·L^(-1),SHK的IC 50值为3.94μmol·L^(-1),作为单用药浓度;CompuSyn软件计算CI值,选取CI=0.39597对应浓度(Era:1.2μmol·L^(-1)+SHK:1.5μmol·L^(-1))为联合用药浓度(各药浓度减小,抑制率>50%)。与单药组比,SHK+Era组HSFBs数量减少,细胞膜断裂、出泡,细胞皱缩变小,胞质浓缩;HSFBs迁移、侵袭能力减弱(P<0.05),CollagenⅠ、a-SMA蛋白表达降低(P<0.05);MDA、总铁离子、ROS含量升高(P<0.05),SLC7A11、GOT1、GPX4、FTH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Era联合SHK可协同抑制HSFBs增殖、迁移及纤维化水平,其机制可能是Era增强SHK对GOT1的抑制,提升细胞铁离子、ROS、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而促进HSFBs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死亡诱导剂 紫草素 铁死亡 GOT1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miR-27a-3p激活MAPK信号通路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3
作者 李俊 巩晶晶 +5 位作者 孙国斌 郭睿 丁杨 强立娟 张晓莉 方占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09-1617,共9页
背景:目前多项研究证实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的增殖过程,且miRNA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探讨了miR-27a-3p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目的:探究miR-27a-3p通过丝裂原活化蛋... 背景:目前多项研究证实了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参与了细胞的增殖过程,且miRNA参与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因此深入探讨了miR-27a-3p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病理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目的:探究miR-27a-3p通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皮肤标本并分别分离出原代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细胞,免疫荧光予以验证;采用qRT-PCR检测miR-27a-3p在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利用数据库预测miR-27a-3p的靶基因,再将预测的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生物通路富集分析;设置分组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miR-27a-3p过表达组、miR-27a-3p抑制组、miR-27a-3p过表达+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组、miR-27a-3p过表达+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抑制剂组、miR-27a-3p过表达+c-Jun氨基末端激酶抑制剂组,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激酶总量及其磷酸化水平,采用CCK-8法和EdU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相比,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更强(P<0.05),增殖速度也更快(P<0.001);②与正常皮肤相比,miR-27a-3p在增生性瘢痕中呈高表达(P<0.001);③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27a-3p能促进细胞的增殖活性(P<0.001)和增殖水平(P<0.001);④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低miR-27a-3p能抑制细胞的增殖活性(P<0.05)和增殖水平(P<0.001);⑤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miR-27a-3p促进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敲减miR-27a-3p能抑制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P<0.05);⑥与miR-27a-3p过表达组相比,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c-Jun氨基末端激酶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可逆转miR-27a-3p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P<0.01)和增殖水平(P<0.001);⑦提示miR-27a-3p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促进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7a-3p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miR-192-5p在增生性瘢痕组织及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及调控
4
作者 赵皎均 田文融 +4 位作者 卜盼盼 齐郁松 马志伟 李培培 马少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2500-2506,共7页
背景:研究表明,miRNAs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肾纤维化及皮肤纤维化发生有关;并证实在痛风性关节炎中miR-192-5p与表皮调节素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目的:探讨miR-192-5p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调控作用,并验证miR-192-5p与表皮调节素之间存在... 背景:研究表明,miRNAs的表达与肝纤维化、肾纤维化及皮肤纤维化发生有关;并证实在痛风性关节炎中miR-192-5p与表皮调节素存在靶向调控关系。目的:探讨miR-192-5p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及调控作用,并验证miR-192-5p与表皮调节素之间存在靶向调控关系。方法:①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集6例增生性瘢痕组织及6例正常皮肤组织,采用qRT-PCR法检测miR-192-5p与表皮调节素mRNA表达。②组织块法获取原代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传代培养至3-6代用于后续实验,实验分为3个组:阴性对照组、miR-192-5p模拟物组和miR-192-5p抑制物组,分别转染对应的序列。采用CCK-8法和EdU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表皮调节素、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α-SMA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生物信息学网站预测miR-192-5p靶点,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向结合。结果与结论:①与正常皮肤组织及其成纤维细胞相比,miR-192-5p和表皮调节素在增生性瘢痕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中均呈高表达(P<0.05或P<0.01);②过表达miR-192-5p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EdU阳性细胞率增加(P<0.01);抑制miR-192-5p后细胞活力降低(P<0.05),EdU阳性细胞率减少(P<0.05);③过表达miR-192-5p 24 h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模拟物组细胞划痕间面积、细胞凋亡率减小(P<0.05),miR-192-5p抑制物组细胞划痕间面积、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④转染48 h后,miR-192-5p模拟物组表皮调节素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降低、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或P<0.01);miR-192-5p抑制物组上述4项指标呈现相反的变化(P<0.05或P<0.01);⑤Targetscan网站预测表皮调节素与miR-192-5p有潜在结合位点;⑥双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192-5p能够与表皮调节素靶向结合。结果说明:miR-192-5p过表达可降低表皮调节素的表达,二者可能存在负向调控;提示通过调控表皮调节素可能起到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miR-192-5p 表皮调节素 成纤维细胞
下载PDF
PAI-1和TLR4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5
作者 孙佳琳 郑伟才 樊磊 《安徽医药》 CAS 2025年第1期79-83,I0005,共6页
目的探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Toll样受体4(TLR4)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4例HS病人为研究对象,术中取病人HS组织为HS组,并选取HS... 目的探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Toll样受体4(TLR4)在烧伤后增生性瘢痕(HS)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94例HS病人为研究对象,术中取病人HS组织为HS组,并选取HS病人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对组织中PAI-1、TLR4 mRNA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免疫组化法对组织中PAI-1、TLR4阳性表达情况进行测定;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PAI-1、TLR4的蛋白表达水平;使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对瘢痕组织严重情况进行评价,使用跨皮水分丢失(TEWL)对HS病人的表皮屏障功能进行评估;Pearson相关性分析病人HS组织中PAI-1、TLR4表达水平与VSS及TEWL净丧失量之间的关系。结果HS组PAI-1表达水平1.54±0.32、TLR4 mRNA表达水平1.61±0.38高于对照组1.11±0.24、1.06±0.21,HS组PAI-1、TLR4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人HS组织VSS评分为(12.01±3.48)分,HS组织TEWL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EWL净丧失量为(7.87±2.37)g·m^(−2)·h^(−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S组织中PAI-1、TLR4表达水平分别与VSS及TEWL净丧失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烧伤后病人HS组织中PAI-1、TLR4 mRNA表达水平、阳性表达率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且PAI-1、TLR4与HS组织严重程度,表皮屏障功能障碍有关,因此PAI-1、TLR4有望成为临床治疗HS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TOLL样受体4 烧伤 增生性瘢痕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芍倍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的影响
6
作者 冯月宁 申玉行 +5 位作者 冯大勇 王春晖 白志勇 王茜 王京文 安阿玥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5年第3期463-468,共6页
目的 通过观察芍倍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模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倍组、曲安奈德组。除正常组外,... 目的 通过观察芍倍注射液对兔耳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模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改善瘢痕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 2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倍组、曲安奈德组。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通过建立直径10 mm全层皮肤创面制备兔耳HS模型,在瘢痕组织注射相应药物,每7天注射1次,干预2周。皮肤镜观察各组兔耳HS大体变化;双光子显微镜观察兔耳HS胶原纤维分布;HE染色观察兔耳HS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兔耳HS组织白介素(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及RT-qPCR法检测兔耳HS组织TGF-β1、Smad2、Smad3、Smad7蛋白与m 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耳HS厚度显著增加(P<0.01)、高出表皮、呈暗红色、质硬,血管明显增生,形成炎性肉芽组织,胶原纤维呈方向性条索状排列,HS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密度显著升高(P<0.01),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TGF-β1、Smad2、Smad3蛋白与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Smad7蛋白与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倍组兔耳HS增生明显改善,HS组织中成纤维细胞密度降低(P<0.05),IL-1β、IL-6、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TGF-β1、Smad2、Smad3蛋白与m 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芍倍注射液在改善兔耳HS增生,降低TNF-α含量,降低TGF-β1、Smad2、Smad3与m RNA表达方面,优于曲安奈德(P<0.05)。结论 芍倍注射液可减轻兔耳HS炎症反应,抑制血管增生从而改善瘢痕增生,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Smads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芍倍注射液 增生性瘢痕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炎症因子 胶原纤维
下载PDF
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
7
作者 刘会云 乔改红 +1 位作者 彭倩 张建文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1006-1009,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接受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自体...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使用单双号分组法将2022年2月至2024年1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7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接受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自体脂肪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评分、改良温哥华瘢痕量表(mVSS)评分、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以及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表皮水分丢失量,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OSAS、mVSS评分以及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表皮水分丢失量均下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OSAS、mVSS评分以及瘢痕血流灌注量、瘢痕厚度、表皮水分丢失量较低,皮肤角质层含水量较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脂肪移植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瘢痕性状,对促进瘢痕修复、改善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有积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自体脂肪移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瘢痕血流灌注量 皮肤屏障功能
下载PDF
肽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8
作者 张恩远(综述) 李景云 +1 位作者 陈玲 李俊(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增生性瘢痕是由于皮肤组织过度纤维化而产生的病理性瘢痕,可引起功能性、社会心理学和美观上的问题。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皆不确切,相关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肽在增生性... 增生性瘢痕是由于皮肤组织过度纤维化而产生的病理性瘢痕,可引起功能性、社会心理学和美观上的问题。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是现有的治疗手段疗效皆不确切,相关预防和治疗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肽在增生性瘢痕防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肽来源广泛,安全性高,易于制备;在促进创面愈合,抑制瘢痕增生,改善伤口预后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主要从生长因子相关肽、肽类激素、神经肽、模拟肽、动物来源肽等方面就肽及其化合物在增生性瘢痕防治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创面愈合 纤维化 成纤维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自体脂肪胶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温慧 李智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目的 分析自体脂肪胶联合点阵激光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5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点阵激光联合生长因... 目的 分析自体脂肪胶联合点阵激光在增生性瘢痕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4年1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白求恩医院收治的158例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9例。对照组给予点阵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观察组给予自体脂肪胶联合点阵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VSS)、血清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水平,以及治疗开始到结束后1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VSS评分(外观情况、血管情况、柔软程度和瘢痕厚度)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VEGF、EGF水平的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点阵激光联合生长因子外用治疗,自体脂肪胶联合点阵激光可进一步提高增生性瘢痕治疗效果,改善增生性瘢痕症状及血清相关指标表达,且不会增加患者相关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自体脂肪胶 点阵激光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脉冲激光治疗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曾频 曾祥勇 金平亮 《中国当代医药》 2025年第11期78-81,86,共5页
目的探究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脉冲激光治疗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34例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脉冲... 目的探究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脉冲激光治疗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34例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硬币法分为对照组(67例)与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脉冲激光治疗,观察组给予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脉冲激光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瘢痕情况、瘙痒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03%)高于对照组(8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瘢痕评分、瘢痕厚度、瘙痒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45%)低于对照组(2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疤痕止痒软化乳膏联合脉冲激光治疗可显著提高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瘢痕程度、瘙痒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可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疤痕止痒软化乳膏 脉冲激光 儿童早期增生性瘢痕 临床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干预及机制研究
11
作者 卜盼盼 齐郁松 +1 位作者 赵皎均 马少林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4期7-12,43,共7页
目的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毛蕊花糖苷低浓度组(40μg/ml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 目的基于TGF-β1/Smads信号通路探讨毛蕊花糖苷对人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CCK8法检测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毛蕊花糖苷低浓度组(40μg/ml毛蕊花糖苷)、毛蕊花糖苷组高浓度(80μg/ml毛蕊花糖苷)。划痕实验检测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影响。选用最佳浓度的TGF-β1作为模型组,再将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5 ng/ml TGF-β1;低浓度实验组(TGF-β1+40μg/ml毛蕊花糖苷);高浓度实验组(TGF-β1+80μg/ml毛蕊花糖苷)。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四组Smad2、Smad3和COL-1的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毛蕊花糖苷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为79.54μg/ml。毛蕊花糖苷低、高浓度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迁移距离小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花糖苷低、高浓度组均能将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周期阻滞在G0/G1期(P<0.05)。与对照组比较,毛蕊花糖苷高浓度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中Smad2、Smad3及COL-1 mRNA的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浓度实验组Smad2、Smad3及COL-1 mRNA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Smad2/3、COL-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浓度实验组P-Smad2/3表达水平降低,低、高浓度实验组COL-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毛蕊花糖苷可通过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进而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化和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毛蕊花糖苷
下载PDF
载β-谷甾醇介孔硅纳米颗粒抑制大鼠增生性瘢痕
12
作者 张斐 左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4期7301-7309,共9页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β-谷甾醇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受到水溶性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的限制。目的:制备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载β-谷甾醇纳米颗粒,分析该纳米颗粒对大鼠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介... 背景:近期研究表明β-谷甾醇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受到水溶性差、理化性质不稳定的限制。目的:制备具有药物缓释功能的载β-谷甾醇纳米颗粒,分析该纳米颗粒对大鼠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效果。方法:制备介孔硅纳米颗粒与介孔硅@β-谷甾醇纳米颗粒,表征两种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利用自制牵引装置在48只SD大鼠尾部创面(深达骨膜)持续施加牵引力,构建尾部增生性瘢痕模型。持续牵引第21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36只大鼠随机分4组干预,每组9只:对照组瘢痕组织内注射生理盐水,介孔硅组、β-谷甾醇组和介孔硅@β-谷甾醇组瘢痕组织内分别注射介孔硅纳米颗粒溶液、β-谷甾醇悬液和介孔硅@β-谷甾醇纳米颗粒溶液,每周注射1次,连续注射6周。注射前及注射后14,42 d,记录各组瘢痕面积和临床瘢痕评分;末次注射后1周,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评估真皮厚度和胶原纤维沉积、排列情况,免疫组化染色评估瘢痕中Ⅰ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瘢痕中自噬标志物LC3-Ⅱ和凋亡标志物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下可见两种纳米颗粒均呈空心球形,其中介孔硅@β-谷甾醇纳米颗粒的介孔结构较模糊、平均粒径略大;红外光谱检测显示β-谷甾醇被成功包封于介孔硅纳米颗粒中;介孔硅@β-谷甾醇纳米颗粒的药物包封率为88.34%、载药率为39.77%,溶解性强于游离β-谷甾醇,并且体外可缓慢释放β-谷甾醇长达6 d以上。②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介孔硅@β-谷甾醇组注射后42 d的瘢痕面积小于其他3组(P<0.05),注射后14,42 d的临床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介孔硅组(P<0.05)。苏木精-伊红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介孔硅组、β-谷甾醇组,介孔硅@β-谷甾醇组瘢痕真皮厚度降低(P<0.05),胶原排列相对整齐且方向规则。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介孔硅@β-谷甾醇组Ⅰ型胶原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均低于其他3组(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介孔硅@β-谷甾组LC3-Ⅱ蛋白表达低于其他3组(P<0.05),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高于其他3组(P<0.05)。③结果表明,介孔硅@β-谷甾醇纳米颗粒有效改善了β-谷甾醇的水溶性和水分散性,并具有优异的药物控释性能,可通过抑制病灶内成纤维细胞自噬并诱导其发生凋亡,进而抑制胶原蛋白沉积,促进增生期瘢痕消褪并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增生性瘢痕 介孔硅 Β-谷甾醇 自噬 凋亡 工程化材料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联合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血流灌注量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13
作者 朱广乾 李亚君 张靖微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联合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及对瘢痕血流灌注量、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联合组,各43例。单一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治疗...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联合A型肉毒毒素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及对瘢痕血流灌注量、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组、联合组,各43例。单一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治疗,联合组给予A型肉毒毒素+5-氟尿嘧啶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后疗效,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流灌注量、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白细胞介素-2(IL-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疼痛、瘙痒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瘢痕处厚度、血管分布、柔软度、色泽评分均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流灌注量低于单一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IL-2、VEGF、TGF-β1、EGF、TNF-α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增生性瘢痕患者安全有效,能降低血流灌注量,改善临床症状及瘢痕状态,抑制生长因子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A型肉毒毒素 增生性瘢痕 血流灌注量 血清学 疗效
下载PDF
曲安奈德与A型肉毒毒素联合治疗对增生性瘢痕患者的疗效观察
14
作者 甘泉 张曼曼 王贝贝 《中国医疗美容》 2025年第2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增生性瘢痕(H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S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A...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增生性瘢痕(H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4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S患者84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曲安奈德注射液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瘢痕指标、疼痛程度、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骨形态发生蛋白7(335.94±20.39)ng/L均高于对照组80.95%、(304.59±18.86)ng/L,血清转化生长因子(189.62±12.74)ng/L、温哥华瘢痕量表中色泽(0.86±0.20)分、(1.42±0.36)分、(0.92±0.24)分、(1.74±0.36)分、视觉模拟评分法(3.62±0.37)分均低于对照组(237.54±16.85)ng/L、(1.62±0.39)分、(2.05±0.48)分、(1.58±0.37)分、(2.69±0.50)分、(4.94±0.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A型肉毒毒素治疗HS患者的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瘢痕,减轻疼痛程度,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曲安奈德 A型肉毒毒素 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瘢痕
下载PDF
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15
作者 黄清江 李竺憬 +1 位作者 岳凤文 蒋婷 《中国美容医学》 2025年第3期30-33,共4页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采用脱细胞... 目的:观察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2月笔者医院收治的64例增生性瘢痕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观察组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移植皮片成活率、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1、2、3、7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量表(VAS)]、术前及术后3个月胶原纤维指标(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与瘢痕状态[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结果:术后14 d,两组移植皮片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及术后1、2、3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 d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Ⅰ型胶原纤维、Ⅲ型胶原纤维含量、两者比值及VSS评分较术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联合自体刃厚皮片移植能有效去除增生性瘢痕,缓解患者疼痛,并抑制胶原纤维再生,进而改善瘢痕状态,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异体真皮 自体皮肤移植 增生性瘢痕 Ⅰ型胶原纤维 Ⅲ型胶原纤维
下载PDF
消瘢散结方结合火针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观察
16
作者 袁淑苹 张伟丽 苏欢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5年第3期460-462,共3页
目的:观察消瘢散结方结合火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消瘢散结方治疗,治疗组加用火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瘢痕面积、硬度、疼痛瘙痒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消瘢散结方结合火... 目的:观察消瘢散结方结合火针治疗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用消瘢散结方治疗,治疗组加用火针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瘢痕面积、硬度、疼痛瘙痒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结论:消瘢散结方结合火针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较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生性瘢痕 消瘢散结方 火针
下载PDF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陈鑫格 梁蓉 +2 位作者 何秋月 唐平 高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46-150,共5页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HS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n=58)、rb-bf-GF组(n=58)和联合...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武汉市第三医院2022年2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74例HS患者,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曲安奈德组(n=58)、rb-bf-GF组(n=58)和联合组(n=58)。曲安奈德组使用曲安奈德注射治疗,rb-bf-GF组使用rb-bf-GF治疗,联合组联合使用曲安奈德和rb-bf-GF进行治疗。比较3组患者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四项目瘙痒量表(FIIQ)评分、数字评定量表(NRS)评分情况;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瘢痕厚度和面积变化;比较3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变化情况;统计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随访复发情况以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3组HS患者VSS评分、FIIQ评分、NRS评分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VSS评分、FIIQ评分、NRS评分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341、4.364、8.834,P<0.05);治疗后,3组HS患者瘢痕厚度和面积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瘢痕厚度和面积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0.313、140.187,P<0.05);治疗后,3组HS患者EGF、VEGF、IFN-γ、TNF-α水平均较前降低,且联合组EGF、VEGF、IFN-γ、TNF-α水平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034、3.826、7.900、5.641,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复发率低于曲安奈德组和rb-bf-G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088、6.538,P<0.05);且联合组的疗效评价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5.400,P<0.05)。结论rb-bfGF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疗效确切,优于曲安奈德单独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湿敷对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疗效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静 黄雷 +2 位作者 赵麒麟 王乡宁 付子俊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78-281,共4页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湿敷对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将就诊的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湿敷)和对照组(单一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 目的探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湿敷对早期增生性瘢痕的影响。方法将就诊的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9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湿敷)和对照组(单一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皮肤修复率、治愈时长)和不良反应(色素沉着、持久性潮红、点状渗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后的瘢痕状况[温哥华瘢痕量表(VSS)、痤疮瘢痕评估量表(ECCA)]、瘢痕炎症水平、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生活质量[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标调查表(DLQI)]。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皮肤修复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的治愈时长和总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瘢痕状况、瘢痕炎症因子水平、VAS和DLQ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超脉冲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湿敷治疗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早期增生性瘢痕的状况,减轻瘢痕炎症因子水平和疼痛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脉冲 点阵激光 曲安奈德 早期 增生性瘢痕
下载PDF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用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溪 陈文美 +2 位作者 王敏 张晓东 杨韩清 《大医生》 2024年第4期28-30,共3页
目的 研究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8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仅采用... 目的 研究二氧化碳(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增生性瘢痕(HS)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58例H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28例,仅采用曲安奈德治疗)和试验组(30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SS评分和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_(2)点阵激光联合曲安奈德治疗HS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瘢痕增生状态,缓解疼痛程度,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 曲安奈德 增生性瘢痕 疼痛程度
下载PDF
血清miR-29b 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
20
作者 李庆华 肖雄木 +1 位作者 祖红旭 任永强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6-41,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烧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指... 目的探讨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烧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42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采用Pearson法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mi R-29b、miR-320表达水平与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指标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9b、miR-320、SOD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TNF-α、IL-6、MDA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9b、miR-320表达水平分别与TNF-α、IL-6、MD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与SOD表达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烧伤患者血清miR-29b、miR-320呈低表达水平,且其表达水平与增生性瘢痕组织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具有相关性,mi R-29b、miR-320可能通过调控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指标因子参与烧伤患者增生性瘢痕组织发生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增生性瘢痕组织 炎性反应 氧化应激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