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0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增龄因素对牙源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徐志国 武艳飞 +9 位作者 任振辉 杨旭巍 钮移坤 董志隆 杜为 杨文玲 徐鑫 朱怡 刘乐锋 刘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96-3002,共7页
背景:牙源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为牙相关组织修复及全身疾病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对不同年龄区间牙源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缺少系统的分析。目的:探讨脐血源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人乳牙、恒牙牙髓干细胞... 背景:牙源干细胞在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为牙相关组织修复及全身疾病治疗带来了希望。但目前对不同年龄区间牙源干细胞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缺少系统的分析。目的:探讨脐血源血小板裂解液培养人乳牙、恒牙牙髓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为人血小板裂解液代替胎牛血清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取出乳牙、少年恒牙及成年恒牙牙髓组织,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或5%,10%,15%人血小板裂解液的DMEM/F-12培养基中培养,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4组细胞增殖情况,选取最佳人血小板裂解液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在最佳人血小板裂解液浓度条件下,体外培养乳牙、少年恒牙及成年恒牙牙髓干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细胞计数法和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三系分化实验观察细胞体外分化能力。结果与结论:①10%人血小板裂解液组的细胞增殖速率最高;②各组牙髓组织块周围均有梭形成纤维状细胞生长并扩增,乳牙与少年恒牙细胞形态无明显差异;与同代次乳牙和少年恒牙细胞相比,成年恒牙细胞体积偏大;③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乳牙、少年恒牙及成年恒牙牙髓干细胞均符合间充质来源干细胞的表型特征;④成年恒牙牙髓干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乳牙及少年恒牙牙髓干细胞(P<0.01);⑤成年恒牙牙髓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碱性磷酸酶、骨形态发生蛋白2 mRNA表达,成脂相关基因脂蛋白脂肪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 mRNA表达,成软骨相关基因Ⅱ型胶原α1、软骨寡聚基质蛋白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乳牙及少年恒牙牙髓干细胞(P<0.01);⑥结果表明,人乳牙与少年恒牙牙髓干细胞相较于成年恒牙牙髓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与多向分化潜能,更适用于临床研究和疾病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裂解液 牙髓 干细胞 分化 增龄性变化
下载PDF
颈椎钩突相关夹角增龄变化的特征与意义
2
作者 张德洲 王超群 +11 位作者 史君 李琨 张少杰 马渊 侯二飞 赵丹阳 郝韵腾 王思敏 李筱贺 王海燕 李志军 王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66-5772,共7页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展和发育直接影响着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相关,深入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利用影像学和三维重建技术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突相关夹角进行大样本测量和观察,旨在揭示其随年龄和椎骨增长变化的特点,以及与颈椎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设计,将收集到的符合研究要求的1447例完整颈椎节段CT影像学资料的原始数据以DICOM格式导入Mimics 21.0软件进行后处理,并进行钩突夹角、钩突矢状位角测量,按照性别、年龄、侧别分组。结果与结论:①钩突夹角随椎序的增加呈V字形增长,其最低峰值位于C5处;总体随年龄的增长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30-39岁年龄范围内;②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的增加呈鱼钩样增长、总体随年龄的递增也呈尖峰状,其峰值多介于20-29岁年龄范围内;钩突夹角与钩突矢状位角在侧别和性别间仅部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提示钩突夹角随椎序递增呈V字形增长;钩突矢状位角随椎序递增鱼钩样增长,而2个夹角随年龄的增长总体呈尖峰状,钩突夹角在131°左右,可能与颈椎的稳定性密切相关;而钩突矢状位角在14°左右,可能对限制颈椎过度旋转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突 钩突夹角 钩突矢状位角 增龄变化 颈椎稳定性
下载PDF
健康增龄人群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杨浩 王同尧 +2 位作者 潘苗苗 钱程朗 赵超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24年第1期23-27,32,共6页
目的探讨健康增龄过程中影响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因素。方法对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使用随机数进行抽样,共抽取87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样本年龄分布为30~96岁,平均(69.3±17.4)岁,... 目的探讨健康增龄过程中影响血浆氧化三甲胺水平的因素。方法对2020年12月—2021年1月在上海市宝山区社区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群体使用随机数进行抽样,共抽取87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样本年龄分布为30~96岁,平均(69.3±17.4)岁,其中男性39例,女性48例。使用社区电子病历采集健康增龄人群的临床数据,并使用CKD-EPI估算受试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对健康人群的血浆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及其前体物三甲胺(trimethylamine,TMA)进行绝对定量。根据性别对健康增龄人群的临床指标、TMAO和TMA进行分组比较。分析与年龄和TMAO的相关因素,并使用偏相关分析探讨增龄过程中影响血浆TMAO含量的因素。结果肌酐、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小板、尿酸、直接胆红素和总胆固醇具有性别差异(P<0.05)。血尿素氮、TMAO、单个核细胞数、总胆汁酸、肌酐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葡萄糖、总蛋白、白蛋白、总胆固醇、谷丙转氨酶、钙、肾滤过率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5)。年龄、单核细胞、肌酐、总胆汁酸、血尿素氮、胆碱与TMAO呈显著正相关,eGFR与TMAO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校正TMA和eGFR对TMAO的影响后,血浆TMAO含量仍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浆TMAO水平在人群健康增龄过程中显著上升。在校正其前体来源(TMA)和排泄(肾小球滤过率)后,TMAO仍呈现出与年龄的显著正相关,表明增龄是血浆TMAO水平增加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衰老 健康 氧化三甲胺 三甲胺
下载PDF
老年及高龄老人记忆及认知功能生理增龄性及整体增龄性动态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马永兴 竺越 +9 位作者 陈韵美 孔争琦 朱秀英 吴素芬 谢素珍 顾跃娣 俞正炎 叶荣真 杨俭英 王赞舜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记忆及认知功能生理增龄性及整体增龄性动态改变.方法共调查两个群体3 234例各年龄组对象(其中≥75岁高龄老人1 741例),检测记忆商及MMSE,并定记忆商(MQ;WMS)≥100分,MMSE为28~30为认知正常;MQ<100分,MMSE为28~30为AAMI... 目的研究老年记忆及认知功能生理增龄性及整体增龄性动态改变.方法共调查两个群体3 234例各年龄组对象(其中≥75岁高龄老人1 741例),检测记忆商及MMSE,并定记忆商(MQ;WMS)≥100分,MMSE为28~30为认知正常;MQ<100分,MMSE为28~30为AAMI;MQ<100分,MMSE为24~27分为MCI;MQ<100分,MMSE≤23分为痴呆.研究记忆及认知功能生理性(除外MCI及痴呆)及整体性(排除痴呆,而仍包括MCI)增龄性动态改变.全组中2 666例老年人(≥65岁)除外MCI 782例,痴呆157例后,余1 727例作为生理性增龄改变观察组.而将包括认知正常、AAMI及MCI各867、860及782例共2 509例作为整体性增龄改变观察对象.检测方法用WMS及MMSE.结果①WMS:生理性增龄改变组老年及高龄组量表分平均值介于83.54±15.04~82.12±13.74;MQ计算结果介于99.01±13.05~98.05±12.64.②WMS:整体性增龄改变组观察结果显示老年组量表平均值低于生理性增龄改变组7.5分.③MMSE生理性增龄改变组65~74、75~84、85~98岁组MMSE总分中位值均为29分,高于整体性增龄改变组中位值28分.④MMSE按各年龄组异常标准推算式为'该年龄组MMSE总分x-1.5s'计算,则作为与认知正常区别的切点为≤27分.结论①记忆及认知功能均呈现显著增龄性减退改变.②本文'生理增龄性'组测定结果可作为对一般高龄、长寿老人各年龄组临床判断WMS检测结果意义时的参考(正常参考值).可将老年人及高龄老人AAMI异常标准定为MQ<100分及量表分<83.0.③MMSE总分≤27分可作为与正常值区别的异常标准.将MMSE总分与痴呆的分界值切点定为≤23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MS生理性增龄变化 WMS整体增龄性变化 MMSE生理性增龄变化 MMSE整体性增龄变化
下载PDF
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精子氧化应激与凋亡的影响
5
作者 赵铭佳 张瑶楠 +6 位作者 傅龙龙 暴国 王晓尉 韩宝生 卢文红 刘美玲 谷翊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精子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为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生育力影响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低(6个月龄)、中(9.5个月龄)、高(12.5个月)3个年龄组,每组各6只。大鼠腹腔注射3%... 目的探讨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精子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为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生育力影响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低(6个月龄)、中(9.5个月龄)、高(12.5个月)3个年龄组,每组各6只。大鼠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麻醉后称重并取材,记录大鼠体重、睾丸和附睾重量,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稀释20倍后附睾精子参数,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精子的活性氧(ROS)和凋亡情况,统计分析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高龄组大鼠的睾丸、附睾重量以及睾丸/体重比显著低于低龄组和中龄组(P<0.05)。3组大鼠间附睾精子的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3组大鼠间附睾精子ROS荧光强度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高龄组显著低于低龄组和中龄组(P<0.05);晚期凋亡的附睾精子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高龄组显著高于低龄组和中龄组(P<0.05)。结论增龄引起生育期雄性大鼠晚期凋亡的精子比例增加,可能是导致雄性大鼠生育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增龄 活性氧 凋亡
下载PDF
健康老年人肾功能增龄性下降与早期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徐兰 赵雪兰 +1 位作者 赵霞娟 张晓明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伴随增龄的肾功能下降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0岁及以上在华山医院参加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823例,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糖... 目的探讨健康老年人伴随增龄的肾功能下降与早期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年龄60岁及以上在华山医院参加体检的健康老年人2823例,采用CKD-EPI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检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指标,分别根据eGFR四分位值和cfPWV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eGFR和年龄、收缩压(SBP)、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素氮(BUN)、血尿酸(SUA)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随着年龄增加,eGFR出现增龄性的下降。随着eGFR水平的下降,cfPWV明显升高,cIMT增厚比例增加不明显。与cfPWV正常组比较,cfPWV增高组在年龄、SBP、DBP、CHO、LDL、BUN、SUA水平明显升高,eGFR水平明显降低,cIMT增厚的比例增加不显著。单因素分析提示cfPWV与年龄、SBP、DBP、CHO、BUN、SUA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呈明显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eGFR(OR=1.122,P<0.001)是cfPWV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他影响因素包括年龄(OR=1.081,P<0.001)、SBP(0R=1.281,P<0.001)、DBP(0R=0.781,P=0.036)、SUA(0R=1.178,P<0.001)。结论健康老年人伴随着eGFR增龄性下降,动脉弹性衰退可能先于颈动脉内膜的增厚。血压、血尿酸的严格控制可以更好防治健康人群动脉弹性的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肾功能 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下载PDF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增龄大鼠脂肪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松 李方晖 +3 位作者 吴大帅 谢天 王静 乔一波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34,共10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增龄大鼠脂肪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月龄雌性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SED)、持续性耐力组(MICT)和HIIT组,每组12只。HIIT组起始速度为15 m/min,时间为4 min;之后进行高强度训练... 目的:探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增龄大鼠脂肪组织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18月龄雌性大鼠分为安静对照组(SED)、持续性耐力组(MICT)和HIIT组,每组12只。HIIT组起始速度为15 m/min,时间为4 min;之后进行高强度训练,速度为25 m/min,运动1 min,依次交替9个循环。MICT组以17 m/min速度运动45 min,持续8个月。免疫组化观测内脏脂肪β-半乳糖苷酶,蛋白免疫印迹和RT-qPCR检测脂肪组织p16-INK4a、p53、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Leptin)、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激酶B(AKT)、核转录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和c-Jun N端激酶(JN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蛋白免疫荧光观察p16-INK4a、p-NF-κB和p-lkBα蛋白含量。结果:与SED和MICT组相比,HIIT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脂肪细胞数(P<0.05)及IL-6、IL-1β、瘦素、TNF-α、p16-INK4a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脂联素的蛋白(P<0.05)和mRNA表达(P<0.01)显著升高;HIIT和MICT组脂肪组织p53蛋白和m RNA表达均低于SED组(P<0.01),HIIT组p-IkBα、p-JNK、p-NF-κB、p-p38MAPK、p-IkBα/p-IkBα、p-JNK/JNK、p-NF-κB/NF-κB、p-p38MAPK/p38MAPK均低于SED和MICT组(P<0.01),HIIT组p-AKT和p-AKT/AKT高于SED和MICT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NF-κB/NF-κB与p16-INK4a(r=0.94,P<0.01)、IL-6(r=0.77,P<0.05)、IL-1β(r=0.74,P<0.05)、TNF-α(r=0.82,P<0.01)、瘦素(r=0.92,P<0.01)呈正相关,p-AKT/AKT与p-Ik Bα/Ik Bα(r=-0.89,P<0.01)、p-JNK/JNK(r=-0.95,P<0.01)、p-p38MAPK/p38MAPK(r=-0.90,P<0.01)和p-NF-κB/NF-κB(r=-0.91,P<0.01)呈负相关。结论:HIIT比MICT能更有效地抑制内脏脂肪组织SASP分泌,该过程可能与AKT通路的激活及NF-κB、p38MAPK和JNK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间歇训练 增龄 脂肪组织 衰老相关分泌表型
下载PDF
颈椎钩突的增龄形态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星 阿格茹 +12 位作者 吉热格乐根 张弛 赵磊 张媛媛 卜佳琪 科尔沁 赵学婷 杨媛惠子 王超群 李琨 张少杰 史君 李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580-3586,共7页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育、发展与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密切相关,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关联,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椎关节中钩突... 背景:钩椎关节作为颈椎所特有的结构,其发生、发育、发展与颈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密切相关,也与颈椎病的发病密切关联,了解钩椎关节的发育特点对颈椎病的发病类型、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目的: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颈椎钩椎关节中钩突相关径线的测量,以发现其随年龄增长、椎序递增的变化规律。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收集不同年龄的颈椎影像学资料1447例,根据年龄分为:<10岁、10-19岁、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岁组,对钩椎关节中钩突长、高、宽、钩-横间距、钩突间距、钩突前脚间距和钩突后脚间距进行测量。结果与结论:(1)测量结果发现钩突相关结构部分存在着男女性别和左右侧别间的差异,钩突的长、高、宽随椎序的递增和年龄的增长总体呈缓慢递增趋势;钩突间距、钩突前脚间距、钩突后脚间距随椎序递增呈缓慢递增趋势,但在年龄增长中该三者间距变化不很显著;钩-横间距随椎序递增呈缓慢递增,但增龄变化不显著。(2)结果说明,颈椎钩椎关节中钩突相关结构存在着性别和侧别差异,并且随年龄增长和椎序增加整体呈缓慢递增趋势,掌握钩椎关节增龄特点和发育规律,可以为相关颈椎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突 钩椎关节 形态学 增龄变化 临床意义 颈椎
下载PDF
未成年人颅底结构间增龄差异分析
9
作者 王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10期0081-0085,共5页
探讨未成年颅底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差异。方法 收集正常头颈部CT影像共140例,男性102例,女性38例,三维重建颅底后观测枕骨大孔(FM)、枕髁(OC)、乳突(MP)3个结构的共13个指标,经方差分析观察这些指标的增龄差异。结果 1.FM:FM指标均... 探讨未成年颅底结构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差异。方法 收集正常头颈部CT影像共140例,男性102例,女性38例,三维重建颅底后观测枕骨大孔(FM)、枕髁(OC)、乳突(MP)3个结构的共13个指标,经方差分析观察这些指标的增龄差异。结果 1.FM:FM指标均男大于女(P <0.05)。2.OC:OCL、PICD均男大于女(P <0.05)。2.MP:MP指标均男大于女(P <0.05)。2.参数与年龄相关性:除OCL外其余指标均与年龄呈正相关。3. 参方差分析:FML在10~12岁组到达发育峰值;左OCL在7~9岁组到达发育峰值,右OCL在4~6岁组到达发育峰值;左、右MPL在16~19岁组到达发育峰值。结论 FM、OC、MP发育时间并不同步,OC最早到达最大值,FM略晚,MP最晚达最大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枕骨大孔 枕髁 乳突 增龄 发育
原文传递
基于细胞焦亡PCR芯片分析负重跑训练对增龄大鼠骨骼肌丢失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鹏宇 杨璐瑶 +2 位作者 唐舒宁 苏浩 龚丽景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8-216,共9页
目的 采用PCR芯片研究细胞焦亡在32周负重跑训练对增龄大鼠趾长伸肌(EDL)丢失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0组,n=10)、增龄不运动组(C组,n=40)和增龄负重跑组(R组,n=40)(着负重袋的跑台训练),C组和R组分别干预8、16... 目的 采用PCR芯片研究细胞焦亡在32周负重跑训练对增龄大鼠趾长伸肌(EDL)丢失进程中的作用。方法 90只SD大鼠分为3组:对照组(C0组,n=10)、增龄不运动组(C组,n=40)和增龄负重跑组(R组,n=40)(着负重袋的跑台训练),C组和R组分别干预8、16、24和32周后取材,即分为C8组、C16组、C24组、C32组、R8组、R16组、R24组和R32组(n=10)。干预后测量大鼠体重和肌肉总量;取EDL称量湿重,HE染色观察肌纤维形态,测试横截面积(FCSA);Western Blot测试细胞焦亡关键蛋白NF-κB、ASC、GSDMD和Caspase1的表达;PCR芯片筛选EDL中的细胞焦亡差异表达基因,qPCR验证芯片结果准确性。结果 (1)C组大鼠体重持续增加,R组大鼠体重相对平稳;C32组肌肉总量及其百分比显著低于C0组;R8组、R24组和R32组肌肉总量百分比显著高于其相应的C组(P<0.05)。(2)R24组和R32组EDL湿重和FCSA分别显著高于C24组和C32组;C组各组FCSA均低于C0组(P<0.05)。(3)C16组和C24组NF-κB、GSDMD,R16组ASC,C8组、C16组、C24组和R8组Caspase1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0组(P<0.05);R16组和R24组NF-κB、R16组的ASC和GSDMD以及R各组Caspase1蛋白含量分别低于其对应的C组(P<0.05)。(4)R组随训练时间的延长,细胞焦亡基因表达逐渐减少。对R16/C16和R32/C32组下调的差异基因Naip6和焦亡关键基因Casp1进行qPCR验证,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 32周负重跑训练可通过抑制骨骼肌细胞焦亡水平而缓解增龄大鼠肌肉丢失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骨骼肌 负重跑 细胞焦亡 PCR芯片 大鼠
下载PDF
健康育龄男性精液常规参数增龄性变化分析
11
作者 王晓琳 李蕾 +2 位作者 张雁冰 孙健武 王培昌 《北京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599-602,共4页
目的探讨男性精液质量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行生育健康咨询(备孕人群)和婚前检查、体检的男性1150例,按年龄分为<26岁组(n=56)、26~<31岁组(n=336)、31~<36岁组(n=438)、36~<41岁组(n=... 目的探讨男性精液质量与年龄的关系。方法选取2022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泌尿外科行生育健康咨询(备孕人群)和婚前检查、体检的男性1150例,按年龄分为<26岁组(n=56)、26~<31岁组(n=336)、31~<36岁组(n=438)、36~<41岁组(n=210)及≥41岁组(n=110),比较不同年龄组精液常规检测参数。结果1150例男性年龄18~66岁,平均(33.1±5.8)岁,其中行生育健康咨询(备孕人群)646例、婚前检查及体检504例。1150例男性中精液质量异常结果584例(50.78%),其中精子向前运动异常率与精子总活力异常率高于精液检测的其他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组液化时间、pH值及精子浓度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31岁组精液量、精子总数最高,≥41岁组最低,各组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向前运动百分率与精子总活力随年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41岁组最低(P<0.05)。结论男性精液异常主要表现为精子总活力及向前运动异常,且41岁后精液量、精子总数及精子活力下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育 精液 增龄 男性
原文传递
增龄性因素对固定矫正患者初粘后疼痛的影响
12
作者 顾铭 徐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0-352,共3页
目的:初步探查年龄因素对于正畸患者初戴托槽后疼痛水平的影响,为正畸疼痛个性化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共纳入青少年(11~14岁)、成年(18~25岁)唇侧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选取初次粘接托槽后7个不同时间点(加力即刻、4 h、12 h、1 d、2 d... 目的:初步探查年龄因素对于正畸患者初戴托槽后疼痛水平的影响,为正畸疼痛个性化防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共纳入青少年(11~14岁)、成年(18~25岁)唇侧固定矫治患者各18例,选取初次粘接托槽后7个不同时间点(加力即刻、4 h、12 h、1 d、2 d、3 d、7 d)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估年龄因素对正畸疼痛水平的影响。结果:对初次加力后VAS基于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分析,加力时间主效应显著(F=94.294,P<0.01),年龄和加力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54.114,P<0.01),初次加力后4 h、2 d、3 d增龄性效应显著(4 h时P<0.01;2 d时P<0.05;3 d时P<0.01)。结论:戴固定矫治器的青少年患者对机械力反应迅速而敏感,成年组患者对机械力施加后的炎性疼痛反应迟缓但更为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疼痛 视觉模拟评分 增龄
下载PDF
CBCT测量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
13
作者 高荣 庄重 刘倩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6期59-61,共3页
目的:探究CBCT测量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具有合适CBCT影像的患者600例,分为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 目的:探究CBCT测量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的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库尔勒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筛选具有合适CBCT影像的患者600例,分为汉族组和维吾尔族组两大组别(每组300例),然后再按年龄划分出不同年龄段(16~35岁、36~55岁、55岁以上)的组别(每组100例)。测量包括中央窝-髓顶、远中髓壁-远中邻面、颊侧髓角-牙尖、舌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对比不同民族、不同年龄段患者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分析民族差异性及增龄性变化。结果:维吾尔族组中央窝-髓顶、远中髓壁-远中邻面、舌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均大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颊侧髓角-牙尖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中不同年龄分组中央窝-髓顶、舌侧髓角-牙尖、远中髓壁-远中邻面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中>55岁组颊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大于36~55岁组与16~35岁组,呈现出增龄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中不同年龄分组中央窝-髓顶、远中髓壁-远中邻面、颊侧髓角-牙尖牙冠硬组织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组中>55岁组舌侧髓角-牙尖的牙冠硬组织厚度大于36~55岁组与16~35岁组,呈现出增龄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存在民族差异及增龄性变化情况,应结合患者的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维吾尔族 上颌前磨牙牙冠硬组织厚度 民族差异 增龄性变化
下载PDF
叉头盒N1(FoxN1)、 p63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对胸腺增龄性萎缩进程的影响研究进展
14
作者 王嘉艺 李俊 姚新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8-94,共7页
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胸腺萎缩会导致增龄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机会性感染等的发生。叉头盒N1(FoxN1)、p63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等转录因子可以通过影响胸腺上皮细胞(TEC)的增殖、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而影响胸腺增龄性萎缩... 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胸腺萎缩会导致增龄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机会性感染等的发生。叉头盒N1(FoxN1)、p63和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等转录因子可以通过影响胸腺上皮细胞(TEC)的增殖、发育和分化过程,进而影响胸腺增龄性萎缩进程与T细胞的分化、发育和输出。我们总结了FoxN1、p63和AIRE转录因子的上下游靶点、影响其功能的微小RNA(miRNA)及相关信号通路参与调控胸腺增龄性萎缩的机制及新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胸腺萎缩 叉头盒N1(FoxN1) P63 自身免疫调节因子(AIRE) T细胞 微小RNA(miRNA) 综述
原文传递
大鼠骨髓细胞PPARγ和Cbf α1mRNA表达的增龄变化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丰盛梅 金慰芳 +1 位作者 高建军 顾淑珠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64-166,183,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与核结合因子α1(cote binding factoralpha l,Cbfα1)表达的增龄性变化,分析二者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老年性骨衰退发生的可能...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γ,PPARγ)与核结合因子α1(cote binding factoralpha l,Cbfα1)表达的增龄性变化,分析二者变化的相关性,探讨老年性骨衰退发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取1、3、7、12、16、18和 20月龄的SD大鼠,每组雌雄各5只,无菌获得腰椎骨髓细胞,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细胞中 PPARγ与Cbfα 1mRNA的表达水平;并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差异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 PPARγ mRNA的表达水平在3月龄前变化不大,7月龄时下降,约为3月龄的34% (P<0.01),之后逐渐上调,18月龄约为7月龄的8.8倍(P<0.001);Cbfα1 mRNA表达水平在3 月龄为最高,为1月龄的3倍(P<0.001),随后逐渐下调, 18月龄为最低,约为3月龄的6% (P<0.001).PPARγ与Cbfα 1mRNA的表达水平从3月龄开始呈负相关(r=0.5967,P<0.01), 相关系数随月龄增加而增加,16~20月龄期间二者变化的相关性最大。结论 PPARγ mRNA在老年大鼠骨髓细胞中高表达,且与Cbfα 1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骨髓细胞PPARγ高表达可能参与老年性成骨细胞前体减少和骨衰退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ARΓ mRNA表达 骨髓细胞 CBF 相关性研究 过氧化物酶体殖物激活受体 增龄变化 receptor RT-PCR方法 单因素方差分析 1mRNA 增龄性变化 分子机制 SD大鼠 相关分析 统计软件 相关系数 老年大鼠 细胞前体 老年性 负相关
下载PDF
增龄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抗衰老医学中的重要性
16
作者 马永兴 陆佩芳 阮清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5312-5315,共4页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两大中枢调控系统,二者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甲状腺素分泌和释放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互为反馈,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亢进)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血清水平的升高(或降低)的关系。增... 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是人体两大中枢调控系统,二者相互协调,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甲状腺素分泌和释放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调控,互为反馈,如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亢进)与促甲状腺释放激素(TSH)血清水平的升高(或降低)的关系。增龄性临床前甲状腺功能异常(又称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病STD)包括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Hypo)、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SHyper)与一些疾病的相关关系必须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病 增龄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增龄性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
下载PDF
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1
17
作者 刘莹 陈庆伟 +4 位作者 吴庆 柯大智 邓玮 姚武位 李桂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CHD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2年4月~2007年12月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733例患者,比较非冠心病组(306例)、单... 目的:探讨老年及高龄老年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危险因素及流行病学特征,评价老年人增龄、性别差异与CHD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2年4月~2007年12月行Judkins法冠状动脉造影的连续733例患者,比较非冠心病组(306例)、单支病变组(211例)、双支(126例)和多支病变组(90例)的年龄和基础临床指标,采用四分位法对Gensini积分进行分级,对不同Gensini积分水平患者的年龄、危险因素进行定量比较,所有对象分为4个年龄组:<60岁组(116例)、60~69岁组(200例)、70~79岁组(315例)、80岁~89岁组(102例),分析年龄、性别构成比对冠心病发病风险、病变范围和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分析Gensini积分与年龄及危险因素的相关关系。结果:4个年龄组(<60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89岁组)CHD的发病率分别为47.41%、50.50%、64.40%、68.30%,与60岁以下的人群相比,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CHD的发病危险分别增加12.70%、24.20%、31.70%。各年龄组男性CHD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男性CHD发病风险为女性的1.39倍(P<0.01)。年龄(P<0.01,P<0.01)、纤维蛋白原(FIB,P<0.05,P<0.01)、尿素氮(Bun,P<0.05,P<0.05,P<0.05)、肌酐(Cr,P<0.01,P<0.01,P<0.01)伴随冠脉病变的支数及Gensini积分的增加而上升,且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un、Cr和FIB都是Gensini积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伴随增龄,CHD的发病风险逐渐上升,病变范围和程度也逐渐增加;男性为CHD的易患因素,与女性相比,男性CHD患者病变程度更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老年人 增龄 性别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分布及增龄变化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江崇民 张一民 +2 位作者 张彦峰 邹亮畴 籍晓蕾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28,共13页
随着生长发育和体力活动等的进行,人体的身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身体脂肪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选取济南、广州、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3~69岁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DEXA对受试对象的全身及各部位身... 随着生长发育和体力活动等的进行,人体的身体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其中,身体脂肪含量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研究受到人们的关注。选取济南、广州、成都和西安4个城市的3~69岁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DEXA对受试对象的全身及各部位身体成分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体脂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其中,男性分为3~6岁、7~29岁和30~69岁3个阶段;女性分为3~6岁、7~12岁、13~39岁和40~69岁4个阶段。进入成年后,我国城镇居民体重还在继续增长,但绝大部分是脂肪,男性约在88%,女性约在95%,而肌肉含量和骨矿物质保持平稳并略有下降。我国城镇居民身体脂肪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增龄性规律,男性增龄性变化主要是向心性聚集,随年龄增长全身脂肪的50%~60%含量聚集在身体躯干部位,四肢的体脂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女性的脂肪随年龄的增长则主要向躯干和大腿两个部位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居民 体成分 体脂 增龄 中国
下载PDF
北京地区中老年人糖尿病和IGT患病率与增龄相关性的分析 被引量:80
19
作者 杨泽 郑宏 +8 位作者 高芳坤 佟之复 于普林 唐雷 史晓红 范钦颖 王秉治 张培兰 曾平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9-73,共5页
目的 阐明中老年人糖尿病 (DM)和 IGT患病的增龄性特点及增龄的患病风险。方法 采用随机分级整群抽样方法 ,横断面调查北京市城乡 4个社区 2 35 4例≥ 4 0岁的中老年人。结果  DM患病率为 11.36 % (标化率 :10 .6 4 % ) ,IGT患病率为... 目的 阐明中老年人糖尿病 (DM)和 IGT患病的增龄性特点及增龄的患病风险。方法 采用随机分级整群抽样方法 ,横断面调查北京市城乡 4个社区 2 35 4例≥ 4 0岁的中老年人。结果  DM患病率为 11.36 % (标化率 :10 .6 4 % ) ,IGT患病率为 12 .17% (标化率 :11.5 6 % ) ,其与增龄有显著的相关性 (DM:r =0 .99,P =0 .0 0 2 ;IGT:r =0 .92 ,P =0 .0 2 9)。不同年龄组的血糖均值秩和分析 (IGT:χ2 =9.816 ,P =0 .0 4 4 ,总体 :χ2 =10 6 .94 4 ,P <0 .0 0 0 5 )在IGT和总体中证明有显著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趋势。有 3个显著不同的患病风险 (OR)年龄阶段 ,即 4 0~ 4 9岁最低(DM:4 .95 % ,OR=0 .4 1;IGT:8.35 % ,OR=0 .6 6 ) ;5 0~ 6 9岁较高 (DM:12 .13%~ 13.5 7% ,OR=1.0 8~ 1.2 2 ;IGT:11.0 2 %~ 13.6 0 % ,OR=0 .89~ 1.13) ;70~ 99岁最高 (DM:19.0 2 %~ 2 1.0 5 % ,OR=1.83~ 2 .0 8;IGT:19.0 1%~2 1.0 5 % ,OR=1.6 9~ 1.92 )。患病高峰年龄为 DM(95 %可信区间 ,CI) :4 1.0~ 80 .4岁 ,IGT(95 % CI) :36 .9~ 82 .1岁。结论 因 DM和 IGT患者人数随增龄积累 ,年龄越大 ,患病率越高 ,表现出高龄群体高患病风险的增龄特点。年龄是 DM发生的一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地区 患病率 中老年人 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 增龄
下载PDF
增龄对钙调节相关激素、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颜晓东 黄忠 +2 位作者 朱敏嘉 陈友华 王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 探讨增龄与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 (TT3 )、总甲状腺素 (TT4)、甲状旁腺素全段 (PTH- SP)、降钙素 (CT)、睾酮 (T)、雌二醇(E2 )、骨钙素 (BGP)、尿脱氧吡啶啉 /尿肌酐 (DPD/ Cr)及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  2 2 6例健康中老年... 目的 探讨增龄与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 (TT3 )、总甲状腺素 (TT4)、甲状旁腺素全段 (PTH- SP)、降钙素 (CT)、睾酮 (T)、雌二醇(E2 )、骨钙素 (BGP)、尿脱氧吡啶啉 /尿肌酐 (DPD/ Cr)及骨密度 (BMD)的关系。方法  2 2 6例健康中老年人分中年组、老年前组、老年组测定血清上述钙调节相关激素、骨转换指标 ,双能 X光骨密度仪测定腰椎、髋部、前臂八个区域的 BMD值 ,比较三组间差异及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T(男性 )、E2 (女性 )、TT4、CT、BGP随增龄逐渐下降并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P<0 .0 0 1 ,P<0 .0 5) ,PTH- SP、DPD/ Cr逐渐升高并与年龄显著正相关 (P<0 .0 5)。各部位 BMD值随增龄逐渐降低 ,三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结论 血清钙调节相关激素浓度随增龄发生变化 ,这些改变引起骨吸收增加 ,骨形成减少 ,骨代谢向负平衡发展 ,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钙调节相关激素 骨转移指标 骨密度 骨质疏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