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95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壮族传统五色糯米饭的医养食疗研究综述
1
作者 员晓云 盘莹莹 +4 位作者 卢莹 钟彩红 欧阳美 甘宁峰 林怡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壮族的传统特色食品之一,由红、黄、紫、黑和白5种颜色的糯米制成。该文从五色糯米饭的医养文化与食疗作用视角下,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五色糯米饭与中国传统五色理论密切相关,五色理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 五色糯米饭是广西壮族的传统特色食品之一,由红、黄、紫、黑和白5种颜色的糯米制成。该文从五色糯米饭的医养文化与食疗作用视角下,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五色糯米饭与中国传统五色理论密切相关,五色理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阴阳五行的含义,五色食养文化和染色植物的药用成分可为保健食品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五色糯米饭 医养文化 食疗
下载PDF
现代语境下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空间重构研究
2
作者 王瑾琦 樊卓 《美与时代(城市)》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民族习俗与区域文化也丰富多彩。区域性的建筑样式与空间不但会受到其他区域建筑因素的渗透,还会受到时代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代的多元化建筑潮流的推动下,广西壮族民居建筑势必会受到其... 中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各民族习俗与区域文化也丰富多彩。区域性的建筑样式与空间不但会受到其他区域建筑因素的渗透,还会受到时代性因素的影响。在我国当代的多元化建筑潮流的推动下,广西壮族民居建筑势必会受到其他区域性与时代性的影响。深入挖掘广西壮族干栏式民居建筑在现代环境中的多种可能性,在弘扬地区文化、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时,映射时代性需求,对广西壮族民居及其受众有着非常重要而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栏式 壮族民居 建筑空间 现代重构
下载PDF
“艺术的生活”与“生活的艺术”——新时代迈向人民的广西壮族民歌
3
作者 蒋燮 班富宁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2,共7页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根田畴沃野与乡里村舍的广西壮族民歌,是一个广袤幽深的民歌文化传承场,壮家儿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歌唱中以自己的诗性智慧表达了不同时代的多重性社会意义。广西壮族民歌作为全体国民共享的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也始终是广西壮族民歌深沉的情感依托与深邃的精神归宿。从地方、国家到全球,不同身份的民众以自己的主体音乐实践,在广西壮族民歌的传承变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广西壮族民歌既是“艺术的生活”,也是“生活的艺术”,其在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实现全面的文化复兴、迈向人民将是一条光明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广西壮族民歌 文化复兴
下载PDF
文化翻译视角下壮族体育文化外宣翻译文献分析与研究展望
4
作者 陈立群 尹静茹 韦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受到尊崇。梳理近20年文献综述发现,现阶段壮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虽初具规模,但大多集中在溯源、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在外宣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文化表达、...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攀升,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日益受到尊崇。梳理近20年文献综述发现,现阶段壮族体育文化的研究成果虽初具规模,但大多集中在溯源、挖掘、整理、传承发展等方面,在外宣方面的研究较少,且不成体系,文化表达、翻译策略等方面存在短板。该文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一方面,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研究短板,提出研究建议与展望。另一方面,为探讨如何选取适宜的外宣翻译策略,即如何保持壮族特色又能提高文化传播适应性的研究而提供研究依据,从而加快广西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播,使得壮族体育文化能更好地造福人类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翻译理论 外宣翻译 壮族 体育文化 文献分析 研究展望
下载PDF
广西壮族服饰图案的文化艺术特征及其数字化保护研究——广西世居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5
作者 赵媛媛 朱梓铭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2期178-180,共3页
广西壮族服饰图案文化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元素,凝聚着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蕴含了壮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精神、智慧、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容,体现着壮族的民... 广西壮族服饰图案文化作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文化的重要代表元素,凝聚着璀璨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组成内容,也蕴含了壮民族独具特色的历史、精神、智慧、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内容,体现着壮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近年来由于壮族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壮民族传统服饰受现代文化冲击而濒临绝迹,对壮族服饰图案语言的记录和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为推进壮民族地区文化的持续发展,文章探索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壮族服饰图案数字化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服饰图案 文化艺术特征 数字化保护
下载PDF
地方科技智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为例
6
作者 陆桂军 《安徽科技》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高度重视科技智库建设,推动科技智库建设政策不断完善、智库队伍不断壮大、决策咨询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总体上来说,由于科技智库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广西科技智库在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其研究成...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简称广西)高度重视科技智库建设,推动科技智库建设政策不断完善、智库队伍不断壮大、决策咨询影响力不断提升,但总体上来说,由于科技智库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广西科技智库在参与政府决策过程中,其研究成果未能充分满足政府决策需要,导致科技智库未能最大化地发挥其政策咨询作用。因此,强化广西科技智库建设,以充分发挥科技智库在创新型广西建设和推进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科技 科技智库 决策咨询 广西壮族自治区 政策咨询 智库建设 实践与思考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下载PDF
壮族民间刘永福传说的口述史意义
7
作者 陈金文 《河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2-38,共7页
壮族民间的刘永福传说包括少年磨难、义气与度量、投奔三点会、计败番鬼四个主题的内容,基本反映了刘永福波澜壮阔的一生。流传于壮族民间口头的刘永福传说具有的参史之错、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的口述史功能,可以纠正某些治史者对刘永福... 壮族民间的刘永福传说包括少年磨难、义气与度量、投奔三点会、计败番鬼四个主题的内容,基本反映了刘永福波澜壮阔的一生。流传于壮族民间口头的刘永福传说具有的参史之错、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的口述史功能,可以纠正某些治史者对刘永福的不正确认识。刘永福传说保存了许多书面文献所没有记录的可贵史料,壮族民间传说中刘永福的形象更丰满,事迹更具体细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永福 壮族民间传说 口述史意义
下载PDF
壮族服饰元素应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的理念与实践
8
作者 杨俊洁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54-56,共3页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寻求民族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以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壮族服饰元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实践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壮族服饰元素 现代服装 设计理念 设计实践
下载PDF
壮族乐器“啵咧”融入唢呐演奏课教学中的创新价值与实践路径
9
作者 贾阿龙 温泉 《戏剧之家》 2024年第11期92-94,共3页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唢呐演奏课程受到重视与普及,成为音乐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啵咧”是流传于广西地区的传统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与唢呐的形制、... 唢呐作为中国传统乐器之一,在民族音乐中被广泛地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唢呐演奏课程受到重视与普及,成为音乐领域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啵咧”是流传于广西地区的传统民族乐器,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与唢呐的形制、音域等有着较多相似之处,是一件独具色彩的民族乐器。将“啵咧”应用于唢呐的教学中是新时期唢呐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乐器的认识和对壮族音乐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唢呐的演奏方法。本文旨在探索将壮族乐器“啵咧”融入唢呐演奏课教学中的创新价值与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啵咧” 唢呐演奏教学 创新价值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特征分析
10
作者 庞磊 吴文英 +1 位作者 黄妹青 邵宏华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为这类人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的心电图特征进行分析,为这类人群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纳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居住且在本院住院治疗的壮族人群中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各200例,分别作为感染组及患者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2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测,比较三组主动性心律失常、被动性心律失常、ST-T改变、QT间期/QTc延长及其他心电图异常改变的情况。结果感染组和患者组的主动性心律失常、被动性心律失常、QT间期/QTc延长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组这三类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发生率亦显著高于感染组(P均<0.05)。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人群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心电图异常改变较为普遍,多是心律失常、ST-T改变和QT间期/QTc延长,需要临床医师密切关注这部分人群中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的心电图异常改变,以防不良心脏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心电图特征 心律失常 QT间期/QTc延长 壮族人群
下载PDF
论壮族狩猎空间生产的基础
11
作者 黄丽娜 黄家信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空间生产是自然空间“人化”的实践过程。壮族狩猎空间生产以峒地猎场提供空间产品创造的自然基础,狩猎工具简单易造;以集体生产和公平分配为社会关系基础,遵循“见者有份”原始公有制观念。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和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壮族... 空间生产是自然空间“人化”的实践过程。壮族狩猎空间生产以峒地猎场提供空间产品创造的自然基础,狩猎工具简单易造;以集体生产和公平分配为社会关系基础,遵循“见者有份”原始公有制观念。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和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壮族狩猎空间生产逐渐失去自然属性和社会实践,以岩画艺术和传统体育样态的表征形式衍化遗存。壮族狩猎空间生产发展出来的天人合一观念,符合当代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促进现代文明建设;长期沉淀的集体观念有利于推动乡村基层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狩猎 空间生产
下载PDF
传承传统,继承经典——基于壮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中职体育校本课程构建
12
作者 赵云 《炫动漫》 2024年第2期0007-0009,共3页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师须高度重视中职生的体能素质培养,以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中职阶段体育作为关键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的重要载体。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传承经典为导... 在新时期的教育改革形势下,教师须高度重视中职生的体能素质培养,以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发展。在中职阶段体育作为关键性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运动意识和运动习惯的重要载体。在开展中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传承经典为导向,着重发掘壮族传统体育文化项目。以此为支撑构建特色化校本课程,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基于对传统体育文化项目的认知和了解,形成更加端正的体育运动思想观念,呈现出更加优秀的运动素养和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传统体育项目 中职体育 校本课程 构建
下载PDF
新语境下壮族绣球IP营造探索
13
作者 王颖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3-449,459,共8页
目的基于IP开发角度,解读壮族绣球传统价值,探析新语境下壮族绣球的当代价值,提出绣球IP营造实施具体策略。方法以文化母体理论分析壮族文化IP与绣球IP的衍生关系,以让·鲍德里亚“物的逻辑”分析壮族绣球物使用功能逻辑、交换经济... 目的基于IP开发角度,解读壮族绣球传统价值,探析新语境下壮族绣球的当代价值,提出绣球IP营造实施具体策略。方法以文化母体理论分析壮族文化IP与绣球IP的衍生关系,以让·鲍德里亚“物的逻辑”分析壮族绣球物使用功能逻辑、交换经济逻辑、象征交换逻辑、符号价值逻辑,探寻绣球IP价值。结果通过对壮族绣球传统价值和当代价值的解读和探寻,以实例开发对壮族绣球IP营造提出了聚焦于心智情感化、内容多元符号化、视觉跨界潮流化的具体实施路径。结论发掘壮族绣球IP的当代价值,形成壮族绣球IP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开发,在传承创新壮族绣球文化的同时,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创新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绣球 IP 营造 新语境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研究——以覃塘莲藕为例
14
作者 聂雯欣 王华琳 《工业设计》 2024年第1期52-55,共4页
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拥有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良基础。因此,文章提出以广西贵港覃塘区的覃塘莲藕为例,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相关内容。首先通过SOWT态势分析法研究广西贵港覃塘区的覃塘莲藕品牌的... 广西作为农业大省区,拥有培育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优良基础。因此,文章提出以广西贵港覃塘区的覃塘莲藕为例,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相关内容。首先通过SOWT态势分析法研究广西贵港覃塘区的覃塘莲藕品牌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其次通过明确品牌定位与用户画像、确定品牌风格与品牌标语、品牌视觉设计三个方面构建了覃塘莲藕品牌形象设计思路。通过文章的研究,以期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设计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港覃塘莲藕 农产品 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
下载PDF
壮族面料语言的非叙事性转化——以实验影像坡芽歌书“三趟”为例
15
作者 印梓汐 龚吉雯 《学术探索》 202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坡芽歌书是在2006年的一次富宁文化产业考察过程中被发现的。因为其发现地为云南富宁的坡芽村,故命名为“坡芽歌书”。它是一块画着81个图符的土布,这81个图符由当地壮族妇女用仙人掌花的汁液绘制而成。81个图符也是81首山歌,当地人能... 坡芽歌书是在2006年的一次富宁文化产业考察过程中被发现的。因为其发现地为云南富宁的坡芽村,故命名为“坡芽歌书”。它是一块画着81个图符的土布,这81个图符由当地壮族妇女用仙人掌花的汁液绘制而成。81个图符也是81首山歌,当地人能够通过记忆图符后根据相应的图符唱出对应的山歌。本文通过选取坡芽歌书中的第77首“三趟”来对壮族面料语言的非叙事性转换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面料语言 纤维艺术 叙事性 非叙事性
下载PDF
文化记忆的身体表达:壮族铜鼓舞蹈形态研究——以云南省泸西县法衣村为个案
16
作者 陈桂波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6-47,共12页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 舞蹈是文化记忆的载体,是以人的身体为核心的文化表达,承载着古老的文化与记忆。法衣村的铜鼓舞蹈可分为请四方神、拜铜鼓神、送恶灵、再拜铜鼓神四个段落,具有屈膝、跪蹲、顺边、托掌的形态特征,其基本体态、动作线路、祭拜对象与祭祀主题均保留着古代铜鼓舞蹈祭祀性的文化属性,从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均表现出与青铜时期铜鼓舞蹈一脉相承的文化特征。壮族传统舞蹈动作形态不但蕴含着壮族的舞蹈文化基因,还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呈现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记忆 身体表达 壮族舞蹈 铜鼓舞 舞蹈形态 法衣村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特色村寨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17
作者 刘筱 董斌 +1 位作者 卫泽柱 陆志鹏 《大连民族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28-135,共8页
为促进民族村寨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宣传民俗文化,需分析现存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97个民族特色村寨,借助ArcGIS 10.2、Geoda等相关技术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 为促进民族村寨的快速发展与保护,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及宣传民俗文化,需分析现存特色村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97个民族特色村寨,借助ArcGIS 10.2、Geoda等相关技术软件,通过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全局空间自相关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在空间上呈凝聚分布态势,且空间集聚区数量较少,呈现出以柳州为核心的“一核多点”空间结构特征。自然地理因素中,地形起伏度、海拔高程对特色村寨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特色村寨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山区中的地形较平整地区;人文经济因素中,距中心城市距离、交通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是影响其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特色村寨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广西壮族自治区
下载PDF
非遗传承视域下广西壮族古籍中的数字人物形象设计
18
作者 “绘幻想”创作团队 李玮玮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8-I0008,共1页
设计说明:本设计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视觉传达影像库”创作工程和“古籍数字艺术AI数据库”建设工程作品之一。壮族文化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传统文化,作品基于对壮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求,通过将壮族古籍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 设计说明:本设计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视觉传达影像库”创作工程和“古籍数字艺术AI数据库”建设工程作品之一。壮族文化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非遗传统文化,作品基于对壮族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求,通过将壮族古籍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转化为可视化的数字图像及影视作品,运用现代的数字技术体现出了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的数字人物形象。本数字人物形象设计是以明代女英雄瓦氏夫人抗倭故事为背景创作的壮族女战士形象,人物造型以壮族传统服饰为参考,其辅助配饰、头巾、项圈、腰带等均取自于壮锦纹样等壮族非遗元素,兵器设计在壮刀及壮锦图腾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进行创新设计。运用计算机图形化、AI智能技术等数字视觉技术创作的数字动漫人物形象及动画,应用于数字图书馆并收录古籍数字艺术AI数据库,通过手机、Pad、AR、VR等移动设备向青少年读者进行展示,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数字艺术资源建设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青少年读者 人物形象设计 数字图书馆 设计说明 审美元素 创新设计 壮族文化
下载PDF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
19
作者 罗远玲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1-36,共6页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情感德育在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壮族歌咏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情感德育价值,其传承内容、形态与情感德育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进行探究,可为岭南优秀民俗文化的长久传... 壮族歌咏文化传承是情感德育在地方社会日常生活的实践。壮族歌咏文化传承具有鲜明的情感德育价值,其传承内容、形态与情感德育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通过对壮族歌咏文化传承的情感德育价值及其实现进行探究,可为岭南优秀民俗文化的长久传承和情感德育的地方实践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歌咏文化 文化传承 情感德育价值
下载PDF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20
作者 张东 黄媛婷 程明洋 《小城镇建设》 2024年第3期120-128,共9页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统总结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基于建立整体壮族村寨空间形态认知的目的,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量化样本村落的空间形态。桂西南壮族村落根据整体形态可以分为条带状、团块状和散布团块状,分别对应线性的、村落与自然交接的空间和紧凑空间关系代表的“那空间”。结合壮族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数值均小于0.7、民族性节点“那空间”与核心轴线差值范围为0.05~0.5,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范围较大等量化结果,提出壮族村落空间是整体弱边界形态、空间规律呈强秩序、节点空间高灵活分布的民族特色“那空间”,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壮族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聚落 壮族 空间形态 “那文化” “那空间” 桂西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