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耳声发射在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潇露 黄珊 +1 位作者 李吉平 钱敏飞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7-331,共5页
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是常见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查方法。本文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测试原理,临床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3种用于对侧抑制研究的耳声发射特征,为听觉传出神经功能的科研及临床研... 耳声发射对侧抑制是常见的听觉传出神经功能检查方法。本文总结目前临床常用的三种耳声发射对侧抑制研究的相关文献,分别从测试原理,临床进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对比3种用于对侧抑制研究的耳声发射特征,为听觉传出神经功能的科研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觉传出神经 对侧抑制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瞬态诱发耳声发射 刺激频率耳声发射
下载PDF
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煤岩破裂规律与声发射响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马衍坤 张正锐 张纪辉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29,共11页
为探寻煤岩体高效致裂新技术,提出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的思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体真三轴试验系统,设计了五种钻孔不耦合系数(1.0、1.5、2.0、2.5、3.0),开展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试验,... 为探寻煤岩体高效致裂新技术,提出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的思路,利用自主研发的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体真三轴试验系统,设计了五种钻孔不耦合系数(1.0、1.5、2.0、2.5、3.0),开展了水耦合作用下高压空气冲击致裂煤岩试验,借助动态气压监测与声发射检测手段,研究了煤岩体裂缝形态、气压曲线及能量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耦合作用显著提高了高压空气的能量利用率,使试块产生的水平及竖直裂缝长度明显大于空气耦合时;水耦合时试块的破裂面无碎屑出现,而空气耦合时试块破裂面出现了较多碎屑;随着钻孔不耦合系数的增大,试块裂缝长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钻孔不耦合系数为2.0时,裂缝长度达到峰值,此时试块产生的裂缝网络最为丰富;致裂过程的气压曲线呈现起裂、扩展和贯通三个阶段,水耦合作用时的气压峰值均大于空气耦合作用时的气压峰值;声发射信号主要集中在扩展阶段,水耦合作用时声发射信号响应更为剧烈,且以多簇形式出现,而空气耦合作用时则以单簇形式出现;当钻孔不耦合系数为2.0时,声发射累积能量和累积事件数均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致裂 真三轴 水耦合 声发射能量
下载PDF
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及声发射特征研究
3
作者 王小琼 宋嘉欣 +6 位作者 刘卫华 何吉祥 徐政语 张作冬 葛洪魁 邹雨时 王洋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43,共15页
本文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基于声发射定位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研究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表明:(1)根据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破裂阶段以及体... 本文开展了页岩真三轴水力压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基于声发射定位和声发射特征参数,研究了页岩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过程,结果表明:(1)根据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页岩水力压裂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主破裂阶段以及体积破裂阶段.(2)初始阶段,压力处于上升期,声发射数量较少,b值较大,主要是混合型裂缝,声发射频率较低,表明在岩石内部形成均匀的微小裂隙,并初步形成优势方位的主裂缝.(3)主破裂阶段,随着压力的上升,直至达到储层破裂压力,声发射率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的高能量声发射事件,b值降低,声发射频率较高,在井筒附近形成了拉伸型的主裂缝.(4)体积破裂阶段,压力虽然大幅降低,但岩心内部依然产生了大量的微破裂,裂缝主要沿主裂缝呈弥散式扩展并形成复杂的体积裂缝网络,这一阶段声发射b值较大,声发射数目较多,主要为剪切型裂缝.(5)实验室中的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特征,与现场水力压裂微震监测结果一致,现场水力压裂后在闷井阶段也会产生大量的微震事件.本文研究的结果对于现场水力压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物模实验 声发射 主破裂 体积破裂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离散元理论煤体宏细观损伤力学行为研究
4
作者 张琪 李祥春 +1 位作者 刘耀儒 聂百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8,共16页
研究煤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宏细观尺度损伤力学行为对于从本质上探寻连续-非连续型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声发射监测实验并结合PFC2D离散元软件,从本质上阐述煤体材料复杂宏观力学行为的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 研究煤体在加载过程中的宏细观尺度损伤力学行为对于从本质上探寻连续-非连续型材料的损伤破坏机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声发射监测实验并结合PFC2D离散元软件,从本质上阐述煤体材料复杂宏观力学行为的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煤体进入屈服阶段后,微裂隙结构彼此相互贯通并形成随意的漫射分布,声发射(AE)定位信号表现出明显的激增现象,这一现象可以作为煤体失稳破坏前的预警信息;围压的作用改变了煤体在宏观尺度下的纵向劈裂破坏模式,导致次生裂纹数量增加,并形成多个共轭剪切面,使煤体由纵向劈裂模式和剪切破裂模式向“Y”形剪切破坏模式和多剪切破坏模式转变;煤体宏观主破裂面与轴向应力方向形成的破裂夹角随围压变化呈正相关递增关系。在应力-应变全过程不同阶段中,煤体轴向应力与轴向应变对应微裂纹扩展演化的敏感性阈值指标,可为煤体宏细观损伤破坏机理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 声发射 离散元 宏细观 损伤破坏
下载PDF
循环荷载尾砂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征
5
作者 邱华富 李宇航 +1 位作者 刘浪 丁自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5,共12页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废石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与损伤规律,制备了4种不同废石含量的尾砂胶结充填体,开展了2种加载路径下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借助声发射监测系统,获取了不同加载路径下所释放的声信号,研究充填体损伤演化规律... 为了研究循环荷载作用下废石尾砂胶结充填体的力学特性与损伤规律,制备了4种不同废石含量的尾砂胶结充填体,开展了2种加载路径下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并借助声发射监测系统,获取了不同加载路径下所释放的声信号,研究充填体损伤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充填体力学强度随废石含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废石含量10%的充填体力学强度达到最大,在恒定下限循环加卸载和等幅循环加卸载路径下的强度分别为3.94 MPa和3.63 MPa,且充填体在等幅循环加卸载下的强度普遍高于恒定下限循环加卸载;恒定下限循环加卸载过程中,滞回环面积同循环次数呈二次函数关系,随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增大,Felicity比值随循环次数增多而减小,充填体损伤程度不断加深;恒定下限循环加卸载和等幅循环加卸载过程中,充填体的声发射信号均呈“峰谷”现象,累计振铃计数和累计能量呈“阶梯式”上升趋势。研究可为矿山储库构建及稳定性无损检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砂胶结充填体 循环加卸载 力学特性 声发射 损伤特性
下载PDF
含水率对三轴多级加卸载下页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张遂 严强 +2 位作者 曹洋兵 蔡福明 沈红钱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40,共8页
页岩是黔东深部锰矿等金属矿体的重要围岩。由于矿体开采导致的复杂应力与地下水重分布条件,矿体顶板页岩失稳灾害频繁发生。研究含水率和加卸载路径影响下页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不同围压与含水率下页岩试样的三轴多... 页岩是黔东深部锰矿等金属矿体的重要围岩。由于矿体开采导致的复杂应力与地下水重分布条件,矿体顶板页岩失稳灾害频繁发生。研究含水率和加卸载路径影响下页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开展不同围压与含水率下页岩试样的三轴多级加卸载试验,结合声发射监测,研究了页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并探究了含水率对页岩强度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相同含水率与围压下,页岩单调加载下三轴压缩强度大于多级加卸载循环条件;在三轴多级加卸载下,页岩三轴抗压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随着含水率和围压的增加,页岩破坏模式由拉伸破坏主导型向剪切破坏主导型转变;含水率越高,页岩的主穿透裂缝越多,声发射b值越大,Felicity比值越低;含水率增加时,矿物溶解和液桥结合力降低等因素综合导致页岩抗压强度降低。研究结论可为黔东深部锰矿等矿体顶板页岩力学参数的确定与声发射破坏前兆的甄别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含水率 多级加卸载 力学特性 声发射
下载PDF
不同速率下松散颗粒直剪试验声发射特征
7
作者 吴鑫 罗筱毓 +3 位作者 李龙灿 刘永红 朱旭 林华李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8-136,共9页
松散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为研究其力学性质和失稳过程,基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探究松散体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演化规律.首先,分析松散颗粒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AE特征参数;其次,结合加载过程的力学... 松散颗粒堆积体在自然界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广泛存在.为研究其力学性质和失稳过程,基于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技术探究松散体剪切过程的声学特征演化规律.首先,分析松散颗粒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AE特征参数;其次,结合加载过程的力学特征对AE演化阶段进行划分;最后,利用频谱变化和小波包能量占比进一步验证松散颗粒剪切破坏的AE演化规律.结果表明:能量和振铃计数随剪切过程而逐步增大,且剪切速率越快,能量和振铃计数增幅越大;小事件数与大事件数的比值(b值)在剪切过程中逐渐降低,剪切速率越大,b值越小;不同速率下的颗粒抗剪强度约为140kPa,剪切力峰值集中在400N左右,振铃计数、AE能量与b值在剪切运动过程中的变化与剪切破坏阶段密切相关;频谱重心会随剪切过程逐步降低,从大约350 kHz降低至250kHz,同时,较低频带能量占比增加、较高频带能量占比减少,导致频谱重心不断下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颗粒 剪切速率 声发射 频谱分析 小波包分解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梁中不同频率声发射信号的传播特征
8
作者 虞爱平 陈哲涵 +1 位作者 石津旭 李秀鑫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0-84,89,共6页
目前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并没有考虑不同频率声发射信号传播特征的差异,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为此,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情况两个因素,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激发不同频率的声发射脉冲信号,研究不同频率声发射信号幅... 目前利用声发射技术监测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并没有考虑不同频率声发射信号传播特征的差异,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为此,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配筋情况两个因素,利用任意波形发生器激发不同频率的声发射脉冲信号,研究不同频率声发射信号幅值和波速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C40素混凝土声发射幅值和波速分别比C30提高约10.47%和15.50%。钢筋混凝土波速比素混凝土提高了9.62%~26.61%,钢筋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波速。纵筋的数量对波速影响不明显。100~150 k Hz属于声发射信号优势频率,300~450 mm为优势传播距离。总体来看,声发射传感器的布置不宜大于450 mm,否则高频声发射信号会剧烈衰减、失真,难以反映声发射源的真实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声发射 频率 传播特征
下载PDF
岩石各向异性波速三维全方位表征方法与声发射定位优化
9
作者 苗胜军 余文轩 +3 位作者 梁明纯 杨鹏锦 李从豪 刘泽京 《工程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467,共14页
为了探究岩石波速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声发射定位精度的影响,开展了大理岩与粉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过程中,大理岩几乎完全处于弹性阶段,平均波速保持基本不变,水平波速始终大于斜纵向波速,说明初始状态下纵向裂隙较少.粉砂岩在压... 为了探究岩石波速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声发射定位精度的影响,开展了大理岩与粉砂岩单轴压缩试验.单轴压缩过程中,大理岩几乎完全处于弹性阶段,平均波速保持基本不变,水平波速始终大于斜纵向波速,说明初始状态下纵向裂隙较少.粉砂岩在压密阶段,水平、斜纵向及平均波速均呈现增加趋势;在弹性阶段,水平波速及平均波速缓慢下降,说明该阶段岩石在纵向上已出现微小裂隙;在损伤阶段,水平、斜纵向与平均波速的快速减小表明裂隙已贯通.根据岩石不同方向波速演化特征提出了基于罗德里格矩阵的岩石各向异性波速三维椭球体表征方法,通过统计椭球体长轴与真实裂纹分布方位角,大理岩和粉砂岩波速椭球体77%以上的长轴方位角与裂纹方位角分布一致,说明该方法可应用于裂纹扩展预测.同时提出了结合各项异性波速演化特征的声发射定位方法,通过断铅试验确定该方法平均误差在大理岩中为1.89 mm,在粉砂岩中为2.76 mm.粉砂岩的定位误差大于大理岩,主要因为粉砂岩孔隙率较大、波速变化不稳定性强以及波速的各向异性更为严重.在两种岩石中本文方法相较于传统单纯形法和Geiger方法定位精度均提高了58%以上,验证了该定位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德里格矩阵 波速 各向异性 三维表征 声发射定位
下载PDF
机械密封界面摩擦声发射信号的特征提取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陆俊杰 刘柱 +2 位作者 丁俊华 高德 丁雪兴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1-419,共9页
机械密封非正常接触状况下的高频摩擦信号识别与诊断研究较为匮乏,因此采用高频宽域与强灵敏的声发射技术,搭建密封监测试验台,采集机械密封启停、无压、低压、高压、低速、高速等运行状况下的声发射信号。使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分析... 机械密封非正常接触状况下的高频摩擦信号识别与诊断研究较为匮乏,因此采用高频宽域与强灵敏的声发射技术,搭建密封监测试验台,采集机械密封启停、无压、低压、高压、低速、高速等运行状况下的声发射信号。使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分析方法处理试验数据,进行测试,并建立基于AE信号均方根(RMS)值变化判定机械密封界面摩擦状态的方法,揭示了机械密封从接触式到非接触式过程中的端面摩擦信号与运行状态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探明了密封运行过程中,从端面接触摩擦的边界润滑(BL)与混合润滑(ML),逐渐转变为非接触下流体动力润滑(HL)状态的滑动接触信号演变规律,获取了密封界面摩擦时的AE信号频率带范围(240~320 kHz),并通过对AE信号进行时频分析,发现了连续小波变换(CWT)能有效表征机械密封不同工况下的AE信号时频特征信息。本文研究结果为机械密封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密封 声发射 摩擦 状态识别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研究木材表面裂纹对应力波能量衰减特性的影响
11
作者 陈楚敏 李明 +4 位作者 方赛银 赵家龙 沈志辉 张志恒 邓婷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0-49,共10页
木材中的裂纹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探究应力波的能量变化规律对木材中裂纹深度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樟子松木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试件上制作不同数量的裂纹,并且裂纹深度从0逐渐增加至90 mm,每次的增量为10 mm... 木材中的裂纹对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探究应力波的能量变化规律对木材中裂纹深度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以樟子松木材作为试验材料,在不同的试件上制作不同数量的裂纹,并且裂纹深度从0逐渐增加至90 mm,每次的增量为10 mm。首先,利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传感器采集铅芯折断在试件表面产生的应力波,并对其进行时频特征分析。然后,基于离散小波分析,建立应力波在不同频段中的能量衰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暂态波中频率成分为125~250 kHz的AE信号占比显著减小;随着裂纹数量的增加,小波重构后的AE信号能量衰减模型中表示衰减程度的系数由0.73增加至1.09;此外,随着裂纹深度的增加,频段为31.25~62.5 kHz的小波信号能量衰减明显缓慢;利用能量衰减模型确定的裂纹区域可以覆盖实际裂纹的所在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裂纹 声发射 能量 小波变换 应力波 区域定位 指数衰减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的木材裂缝数量辨识研究
12
作者 张志恒 李明 +5 位作者 沈志辉 陈楚敏 方赛银 杜坤 杨龙飞 邓婷婷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针对木材裂缝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木材裂缝数量识别方法。首先,在试件上人为依次制作1 mm×9 mm(长×高)的4条裂缝,在裂缝的一侧通过折铅的方式产生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另一侧放置传感器,信号采样频率设置... 针对木材裂缝缺陷,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的木材裂缝数量识别方法。首先,在试件上人为依次制作1 mm×9 mm(长×高)的4条裂缝,在裂缝的一侧通过折铅的方式产生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信号,另一侧放置传感器,信号采样频率设置为2 MHz。然后,通过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确定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position,VMD)的分解层数K和惩罚因子α,并将原始信号分解为具有不同频率的本征模态(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接着,随机选择5组信号进行VMD分解,并对分解后的IMF构成的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得到相应的奇异值向量,再由5组奇异值向量组成标准矩阵。最后,由测得的AE信号,分别与标准矩阵计算马氏距离,并依据最小判别原则,判定裂缝数量。结果表明,PSO-VMD-SVD方法能够方便提取出AE信号特征,并通过计算马氏距离进行裂缝数量判别,判别正确率为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变分模态分解 奇异值分解 马氏距离 木材裂缝缺陷
下载PDF
不同裂隙倾角下岩石破坏模式及声发射特征
13
作者 赵乾百 杨天鸿 +3 位作者 张兵 赵永 滕龙 杜时贵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3-213,共11页
为了准确识别不同裂隙倾角下岩石声发射特征以及破坏模式,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室内单轴压缩实验,构建不同裂隙倾角下非均质岩石的单轴压缩模型。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越大,裂隙结构面对岩石试件的劣化效应越小;裂隙结构面尖端及宏... 为了准确识别不同裂隙倾角下岩石声发射特征以及破坏模式,基于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室内单轴压缩实验,构建不同裂隙倾角下非均质岩石的单轴压缩模型。结果表明:裂隙倾角越大,裂隙结构面对岩石试件的劣化效应越小;裂隙结构面尖端及宏观裂纹中心的损伤破裂程度更为严重。岩石试件内部以拉伸破坏为主,裂隙倾角较小时,裂隙结构面尖端的剪切裂纹扩展方向与裂隙倾角近似成90°,并不断向远端发展直至贯穿整个岩石试件;裂隙倾角较大时,裂隙结构尖端的剪切裂隙扩展方向与裂隙倾角近似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倾角 声发射 破坏模式 力学行为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花岗岩孔隙结构及声发射特征影响规律研究
14
作者 曹雅恒 吴云 林键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72,共10页
在干热岩高效稳定安全开采过程中,冷水等低温采热工作液与高温岩体之间直接接触所产生的热应力会造成岩石孔隙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井壁围岩变形失稳,影响地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为探究不同冷却方式对花岗岩孔隙结构及裂纹演化规律的影... 在干热岩高效稳定安全开采过程中,冷水等低温采热工作液与高温岩体之间直接接触所产生的热应力会造成岩石孔隙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导致井壁围岩变形失稳,影响地热资源安全高效开发。为探究不同冷却方式对花岗岩孔隙结构及裂纹演化规律的影响,采用核磁共振技术测试花岗岩在不同冷却方式作用后的孔隙结构,并进行了巴西劈裂试验和声发射实时监测,分析不同冷却方式下花岗岩孔径分布、声发射能量及RA—AF值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高温会破坏岩石孔隙结构,促进孔隙数量和尺寸进一步增大,遇水冷却相较于自然冷却条件下更易使岩石产生更多热裂纹,增加岩石孔隙度。②高温会显著影响声发射活动频度与幅度,遇水冷却会显著降低岩石的热破裂损伤阈值温度,使岩石内部损伤进一步加剧。温度和遇水冷却会显著增加花岗岩声发射裂纹震源数量,但对花岗岩拉张裂纹与剪切裂纹占比没有产生明显影响。③高温作用和遇水冷却对岩石内部造成的冷热冲击是造成岩石内部损伤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干热岩稳定开采提供数据借鉴与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损伤 不同冷却方式 核磁共振 孔隙结构 声发射
下载PDF
轴向及环向变形加载控制方式对花岗岩力学及声发射特性影响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徐荣超 王怡博 +4 位作者 张圣哲 孟凡震 李震 高梁 阎震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3-134,共12页
加载控制方式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轴向变形控制和环向变形控制两种加载方式,对花岗岩试样开展变形速率为0.005 mm·s^(-1)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两种加载控制方式对花岗岩强度、应力及应变门槛值、能量演化及... 加载控制方式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重要因素之一。采用轴向变形控制和环向变形控制两种加载方式,对花岗岩试样开展变形速率为0.005 mm·s^(-1)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分析两种加载控制方式对花岗岩强度、应力及应变门槛值、能量演化及声发射特性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环向变形控制方式相比,轴向变形控制加载条件下:试样的峰值强度、损伤应力、起裂应力分别高12.8%、15.1%、13.1%;峰值轴向应变、损伤轴向应变及起裂轴向应变分别大12.5%、14.3%、15.2%,而峰值环向应变、起裂环向应变分别小24.2%、16.7%;峰值总能量大23.9%,储能能力R e大2.6%;声发射累计计数及累计能量分别高48.8%、106.1%,声发射b值大14.1%;通过声发射AF-RA值分析发现,两种加载控制方式对裂纹类型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对于深入揭示脆性岩石破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轴向变形控制 环向变形控制 应力门槛值 能量演化 声发射
下载PDF
法向边界条件对锚固节理岩体剪切力学及声发射特征的影响研究
16
作者 刘建荣 栾恒杰 +4 位作者 蒋宇静 商和福 王明强 王长盛 张孙豪 《矿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3,共11页
认识锚固节理岩体剪切力学行为对岩体工程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开展恒定法向应力和恒定法向刚度边界条件下锚固和非锚固节理岩体直剪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系统分析了初始法向应力、法向刚度影响下的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征、声发射... 认识锚固节理岩体剪切力学行为对岩体工程稳定性控制至关重要。通过开展恒定法向应力和恒定法向刚度边界条件下锚固和非锚固节理岩体直剪试验,并结合声发射技术,系统分析了初始法向应力、法向刚度影响下的节理岩体剪切力学特征、声发射特性及损伤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CNL边界下,剪切应力-剪切位移曲线应力软化特征明显,在CNS边界下,曲线表现出由应力软化向应力硬化转变的趋势;τ_(1)和τ_(2)均随法向应力的增大而增加,法向刚度对τ_(2)的大小有显著提升;在CNS边界下,试样法向位移表现出由剪缩向剪胀转变的趋势,且非锚固节理试样剪缩和剪胀现象更为明显;锚固节理试样的AE能量和累计AE能量显著高于非锚固节理试样;AE定位点主要分布在节理面相交处及锚杆附近,CNS边界条件下AE定位点分布更集中;随着法向应力和法向刚度的增大,节理面破坏区域由孔壁附近向四周扩展,锚杆孔壁的破坏范围减小,锚杆呈现出“Z”型破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定法向应力 恒定法向刚度 锚固节理 剪切特性 声发射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和支持向量机的插齿刀磨削砂轮状态监测
17
作者 路晨辉 刘海涛 王建华 《应用声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05-512,共8页
磨削加工对现代智能制造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砂轮的磨损直接影响到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而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昂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和支持向量机的插刀磨砂轮钝化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砂... 磨削加工对现代智能制造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砂轮的磨损直接影响到被加工工件表面质量,而主要依靠经验判断可能会导致效率低下和成本昂贵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声发射和支持向量机的插刀磨砂轮钝化状态监测方法,首先分析了不同砂轮磨损状态下的声发射信号,声发射信号时域均方根曲线和砂轮钝化能量的理论曲线划分砂轮钝化状态节点,对磨削插齿刀过程产生的时变非稳定声发射信号进行滤波去噪,避免实验条件对声发射信号的影响。利用小波包分解提取声发射信号各频段有效特征,并对有效特征的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最终选择对多频段小波包能量系数和时域特征进行拼接特征融合,建立在小样本性能较优的多分类模型支持向量机。最终,砂轮钝化状态识别准确率可达91%,能够满足实际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过程监测 支持向量机 砂轮状态监测
下载PDF
轴承故障声发射信号的涡旋聚焦传输方法
18
作者 吴冠武 吴立群 +5 位作者 王洪成 王亚星 郭金帅 张正 吴佳欣 李亮亮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6,共9页
针对滚动轴承内部供电及电信号传输难题,研究了基于声发射的轴承智能感知技术。首先,基于故障轴承转动振动特性构建声信号时序相差涡旋传输模型。然后,设计了环形中空式声超表面结构,研究了声涡旋聚焦机制及超表面透射性能,并仿真分析... 针对滚动轴承内部供电及电信号传输难题,研究了基于声发射的轴承智能感知技术。首先,基于故障轴承转动振动特性构建声信号时序相差涡旋传输模型。然后,设计了环形中空式声超表面结构,研究了声涡旋聚焦机制及超表面透射性能,并仿真分析了故障类型与声场涡旋拓扑荷数的关联关系。最后,通过故障轴承的模拟与试验装置验证了轴承故障声发射信号的涡旋聚焦传输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聚焦 时序相差模型 环形超表面 智能轴承 声发射信号
下载PDF
基于Basic Theta^(*)算法的声发射源定位方法
19
作者 张力中 任会兰 李涛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7,共13页
对于大型混凝土、岩石等结构,由于其内部含有空区结构,弹性波会绕过空区沿非直线路径传播,基于直线路径的传统时差定位算法误差较大。为提高含空区结构中的声发射源定位精度,基于Basic Theta^(*)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含空区结构的声发射... 对于大型混凝土、岩石等结构,由于其内部含有空区结构,弹性波会绕过空区沿非直线路径传播,基于直线路径的传统时差定位算法误差较大。为提高含空区结构中的声发射源定位精度,基于Basic Theta^(*)算法提出一种适用于含空区结构的声发射源定位方法,通过含圆形空区混凝土平板表面的断铅试验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讨论了传感器数量、传感器位置、声发射源位置对声发射源定位误差的影响。采用多通道声发射测试系统获得了混凝土平板中波速随传播距离衰减的规律;单个和多个声发射源的定位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时差定位方法和A^(*)定位方法,提出的定位方法有效降低了弹性波绕过空区传播对定位的影响,大幅度提高了含空区混凝土结构中的声发射源定位精度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发射 含空区混凝土 波速衰减 Basic Theta^(*)算法
下载PDF
闪长岩不同卸荷速率声发射特征及非稳定阶段识别
20
作者 刘剑 周宗红 +3 位作者 张晶 王春 侯廷凯 乔木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5-232,243,共9页
岩爆前兆信息准确识别是岩爆监测预警的关键问题。工程实践表明,岩爆灾害为静态孕育到动态破坏的过程,不稳定阶段为岩体失稳和突变导致岩爆发生的关键期,进行该阶段研究对揭示岩爆前兆信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闪长岩不同卸荷速... 岩爆前兆信息准确识别是岩爆监测预警的关键问题。工程实践表明,岩爆灾害为静态孕育到动态破坏的过程,不稳定阶段为岩体失稳和突变导致岩爆发生的关键期,进行该阶段研究对揭示岩爆前兆信息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闪长岩不同卸荷速率声发射特征,并识别了非稳定阶段,分析了幅值、振铃计数、频率等特征,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简称RF)模型识别非稳定阶段幅值、振铃计数和能量等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应力-幅值-振铃计数-时间出现平静期,相较于平静期后大、中、小值同时出现,初始频率、混响频率、累计初始频率和累计混响频率平静期后激增,且初始频率和混响频率值呈大范围分布,可作为岩爆前兆信息,该阶段均为非稳定阶段,RF模型可以较好地识别声发射非稳定阶段,准确率在81.2%以上。开展岩石力学试验对声发射参数标定,基于RF模型对某金矿非稳定阶段识别,对于岩爆灾害的监测预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卸荷速率 非稳定阶段识别 随机森林模型 声发射监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