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电影声景到声景电影:基于声景理论的电影声音探究 被引量:4
1
作者 侯丹丹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7-52,共6页
声景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在21世纪以来得以开展,电影声景的跨学科属性体现在电影、声音以及听觉文化研究等方面,至少包含被电影客观记录下来的声音文献、电影声音设计层面的整体声音观和总谱观、电影视听美学意义上有着具身沉浸感的空间... 声景理论在电影中的应用在21世纪以来得以开展,电影声景的跨学科属性体现在电影、声音以及听觉文化研究等方面,至少包含被电影客观记录下来的声音文献、电影声音设计层面的整体声音观和总谱观、电影视听美学意义上有着具身沉浸感的空间感知体验和审美经验、电影中呈现出的声音环境与人的关系以及电影声音与观众的结构关系几个向度。近年来以《工作与时日》为代表的电影,用电影声景实验拓展了电影声音的创作空间和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理论 电影 电影 《工作与时日》
下载PDF
广播媒体在城市声景系统中的建构性意义
2
作者 徐巍 王瑞 《视听界》 2021年第3期34-37,共4页
广播中的声音元素在“底色”和“图像”两个维度立体式地参与到了城市声景系统的建构之中,同时又在现有声景系统的影响之下继续发出声音,两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为人们提供内心渴望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借助声景理论对广播媒体进行研究时,... 广播中的声音元素在“底色”和“图像”两个维度立体式地参与到了城市声景系统的建构之中,同时又在现有声景系统的影响之下继续发出声音,两者之间形成有机互动,为人们提供内心渴望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借助声景理论对广播媒体进行研究时,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并且细致探讨广播媒体与听众心理、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景理论 城市系统 广播媒体 认同感 归属感
下载PDF
数字时代声音媒介的空间建构与听觉文化转向
3
作者 佘雅婷 《视听》 2023年第5期21-24,共4页
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人机共生的数字时代,视听媒介的繁荣形成了数字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空间与以听觉为中心的声觉空间交替的媒介景观。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耳朵经济的兴起,唤起了声音媒介的价值再回归,打破了读屏时代的“图... 媒介技术的发展将人类带入人机共生的数字时代,视听媒介的繁荣形成了数字时代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空间与以听觉为中心的声觉空间交替的媒介景观。移动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耳朵经济的兴起,唤起了声音媒介的价值再回归,打破了读屏时代的“图像霸权”局面。声音符号流动于空间中,声音媒介本质上是空间性的,在数字时代建构私密性的听觉空间、社会性的听觉空间与流动性的听觉空间。在数字空间内进行的一系列听觉文化实践,参与塑造了新的媒介文化,呈现出互动性、符号性、涉身性的特质。然而,从媒介环境学与媒介社会学视角来看,还需思考和警惕听觉文化消费主义陷阱以及“声音/发声”视角下声音与话语权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媒介 声景理论 听觉文化 空间性
下载PDF
以“在场”之名:“对谈”型播客IP的数字共同体建构
4
作者 赵璇 张元鑫 《科技传播》 2023年第5期130-132,136,共4页
播客类音频IP作为一种新兴音频IP形式,凭借“对谈”型创作模式等优势,实现体感、符号和声量的三重“在场”,从而在深度化情感表达和精神抚慰中完成数字共同体建构。以小宇宙App为代表的播客类音频IP具有独特的内容生产模式和话语体系,... 播客类音频IP作为一种新兴音频IP形式,凭借“对谈”型创作模式等优势,实现体感、符号和声量的三重“在场”,从而在深度化情感表达和精神抚慰中完成数字共同体建构。以小宇宙App为代表的播客类音频IP具有独特的内容生产模式和话语体系,为网络音频行业整体的良性持久发展提供相关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音频 播客IP 音传播 声景理论
下载PDF
从符号互动到形象互融:裕固族传统仪式听觉符号传播的视觉化转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辉刚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5,共9页
对于仪式传播来讲,听觉符号是一个与视觉符号同等重要的研究议题,作为一种修辞文本,在以口传颂词、仪式歌曲等各类听觉符号为考察对象的仪式研究中,声音本身更易于在仪式现场实现达意传情的效果。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诞生... 对于仪式传播来讲,听觉符号是一个与视觉符号同等重要的研究议题,作为一种修辞文本,在以口传颂词、仪式歌曲等各类听觉符号为考察对象的仪式研究中,声音本身更易于在仪式现场实现达意传情的效果。在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诞生于裕固族传统仪式母体环境的听觉符号联袂生成了声源多端、内容多样、听者多元、环境多方的声景形象,对其完整呈现则需要借助视听联动的传播方式,只有实现了传统仪式听觉元素的视觉传播转向,才能准确传达出听觉符号所拥有的空间意义和内涵所指。因此,在具体的修辞实践中,应在综合调用人体多重感官作用的基础上,借用视觉画面完成对听觉符号的修饰,由此来收听并观察听觉符号有别于其他对象的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仪式 听觉符号 声景理论 意义建构 民族互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