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音乐作品中的非声音因素 |
祝春华
|
《当代音乐》
|
2019 |
1
|
|
2
|
“非声音”因素在声乐表演中的意义 |
章莉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3
|
初探声乐表演中的非声音因素——以“吴碧霞现象”为例 |
范敏茹
|
《作家》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4
|
现象学美学对音乐情感意义的解释──20世纪西方哲学、美学领域有关音乐情感意义的探讨(之一) |
邢维凯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1998 |
4
|
|
5
|
同音相犯与同音反复 |
何明延
|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6
|
论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语言特色 |
刘雅华
|
《新闻传播》
|
2011 |
4
|
|
7
|
广播剧的人物语言艺术 |
鄂雅梅
|
《戏剧之家》
|
2011 |
1
|
|
8
|
同期声在电视新闻中的作用 |
王淼
|
《记者摇篮》
|
2008 |
1
|
|
9
|
“吴碧霞现象”引发的声乐教学启示 |
马冉冉
|
《海外文摘》
|
2017 |
0 |
|
10
|
语境因素与英语听力 |
陈吉棠
|
《外语电化教学》
北大核心
|
2002 |
29
|
|
11
|
语境与英语听力教学 |
张琼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4 |
16
|
|
12
|
论音乐描述以及描述对象的多层结构 |
陆小玲
|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
|
|
13
|
由“吴碧霞现象”探讨声乐教学理念 |
支慧
|
《艺术教育》
|
2017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