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NT-3修饰的施万细胞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蕙
叶放
+1 位作者
于宁
王艳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修饰的施万细胞(SCs)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模型组(B组,n=10),神经导管单独移植组(C组,n=11),未修饰施万细胞+神经导管移植组(D...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修饰的施万细胞(SCs)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模型组(B组,n=10),神经导管单独移植组(C组,n=11),未修饰施万细胞+神经导管移植组(D组,n=20),NT-3修饰施万细胞+神经导管移植组(E组,n=22)。各组大鼠麻醉后,暴露左侧坐骨神经,切除8 mm神经干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自身坐骨神经翻转吻合后缝合、切除坐骨神经后缝合、神经导管桥接缝合缺损神经、未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神经导管桥接缝合缺损神经和NT-3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神经导管桥接缝合缺损神经。S100/Sox10双荧光染色法鉴定从新生SD大鼠提取的施万细胞纯度,RFP标记腺病毒载体(AdvNT-3)确定最佳MOI值,Live/Dead染色法检测术后5 d、11 d移植处施万细胞存活状态,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法和电生理检测评估术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UNEL测定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再生情况。结果从新生SD大鼠提取的施万细胞纯度为95%以上,NT-3胰腺病毒感染的最佳MOI值为100,且移植后施万细胞在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中存活状态良好。术后1周,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SFI均明显降低(P<0.05),但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SFI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组中E组最高(P<0.05),而B组、C组、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周、10周和13周,与B组和C组相比,D组和E组SFI均显著较高(P<0.05),且E组高于D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周,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显著较低(P<0.05),除E组外其余各组峰峰值均较低(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峰峰值依次升高(P<0.05)。术后13周,与其他组相比,B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较多,神经纤维数量明显较少,且有严重的脱髓鞘变化及轴浆萎缩等异常现象。结论NT-3修饰的施万细胞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有助于神经纤维功能恢复和神经髓鞘再生,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营养素3
施万细胞
坐骨
神经
损伤
胶原—
壳聚糖神经导管
大鼠
动物模型
周围
神经
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卢海彬
贾云沙
+2 位作者
郭晓龄
于慧
吴蜀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496-1500,1503,共6页
目的:利用壳聚糖制作可降解神经导管,探讨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面神经缺损提供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4组,各10只。建立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并置于神经再生导管中...
目的:利用壳聚糖制作可降解神经导管,探讨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面神经缺损提供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4组,各10只。建立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并置于神经再生导管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和生理盐水。壳聚糖神经导管加PRP为A组、壳聚糖神经导管加生理盐水为B组、硅胶管加生理盐水为C组、硅胶管加PRP为D组。术后8周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A、B组神经导管部分降解吸收,C、D组神经导管未降解,A、D组再生神经粗大而B、C组细小。电生理检测A、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优于B、C组(P<0.05),A、D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及髓鞘厚度,A、D组优于B、C组(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可作为一种新的面神经缺损修复手段,其效果较好,有望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神经导管
面
神经
缺损
神经
再生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原文传递
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令军
喻锦成
+1 位作者
符俏
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4期6413-6420,共8页
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
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 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神经再生(nerve 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 nerve 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 nerve 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 nerve 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
神经
损伤
神经
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
神经
导管
胶原
神经
导管
文献计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对长缺损正中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孟凡琪
裴文娅
+2 位作者
焦博钰
阮经文
何冠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6-853,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修复大鼠正中神经长节段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左侧正中神经10 mm长节段缺损模型,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采用壳聚糖神...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修复大鼠正中神经长节段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左侧正中神经10 mm长节段缺损模型,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采用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并以正中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电针联合导管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于患侧上肢天泉、曲泽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4周。采用网格行走试验及除胶试验评估三组大鼠正中神经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正中神经缺损处神经微丝蛋白(NF)和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的表达以了解受损正中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对正中神经对应C5节段脊髓组织进行尼氏染色以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在行为学观察中,电针联合导管组大鼠的网格前肢失足率和除胶试验中的接触时间改善程度皆显著优于导管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治疗后,电针联合导管组大鼠在正中神经缺损桥接处的近端、远端皆可看到NF和S100β表达,且表达的数目显著多于导管组(P<0.05)。此外尼氏染色显示电针联合导管组在C5节段内左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导管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治疗能促进发出正中神经的脊髓神经元存活,同时,电针可能更好地促进长节段缺损正中神经近侧断端的神经纤维再生长入桥接的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并到达远侧断端,进而促进大鼠损伤侧上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
神经
缺损
电针
壳聚糖神经导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NT-3修饰的施万细胞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许蕙
叶放
于宁
王艳生
机构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科
出处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6,共6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指导计划项目(20180550853)。
文摘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T-3)修饰的施万细胞(SCs)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12),模型组(B组,n=10),神经导管单独移植组(C组,n=11),未修饰施万细胞+神经导管移植组(D组,n=20),NT-3修饰施万细胞+神经导管移植组(E组,n=22)。各组大鼠麻醉后,暴露左侧坐骨神经,切除8 mm神经干制备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然后分别给予自身坐骨神经翻转吻合后缝合、切除坐骨神经后缝合、神经导管桥接缝合缺损神经、未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神经导管桥接缝合缺损神经和NT-3修饰的施万细胞复合神经导管桥接缝合缺损神经。S100/Sox10双荧光染色法鉴定从新生SD大鼠提取的施万细胞纯度,RFP标记腺病毒载体(AdvNT-3)确定最佳MOI值,Live/Dead染色法检测术后5 d、11 d移植处施万细胞存活状态,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法和电生理检测评估术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TUNEL测定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坐骨神经髓鞘再生情况。结果从新生SD大鼠提取的施万细胞纯度为95%以上,NT-3胰腺病毒感染的最佳MOI值为100,且移植后施万细胞在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中存活状态良好。术后1周,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SFI均明显降低(P<0.05),但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SFI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各组中E组最高(P<0.05),而B组、C组、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7周、10周和13周,与B组和C组相比,D组和E组SFI均显著较高(P<0.05),且E组高于D组(P<0.05),B组和C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周,与A组相比,其余各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显著较低(P<0.05),除E组外其余各组峰峰值均较低(P<0.05);与B组相比,C组、D组和E组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和峰峰值依次升高(P<0.05)。术后13周,与其他组相比,B组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明显较多,神经纤维数量明显较少,且有严重的脱髓鞘变化及轴浆萎缩等异常现象。结论NT-3修饰的施万细胞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有助于神经纤维功能恢复和神经髓鞘再生,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关键词
神经
营养素3
施万细胞
坐骨
神经
损伤
胶原—
壳聚糖神经导管
大鼠
动物模型
周围
神经
系统
Keywords
neurotrophin 3
Schwann cells
sciatic nerve injury
collagen-chitosan nerve conduit
rat
animal model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分类号
R285.5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卢海彬
贾云沙
郭晓龄
于慧
吴蜀江
机构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
出处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496-1500,1503,共6页
文摘
目的:利用壳聚糖制作可降解神经导管,探讨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可行性,为临床修复面神经缺损提供新方法。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4组,各10只。建立面神经上颊支缺损模型并置于神经再生导管中,分别注入等量的PRP和生理盐水。壳聚糖神经导管加PRP为A组、壳聚糖神经导管加生理盐水为B组、硅胶管加生理盐水为C组、硅胶管加PRP为D组。术后8周进行面神经大体观察、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评价神经再生恢复情况。结果:A、B组神经导管部分降解吸收,C、D组神经导管未降解,A、D组再生神经粗大而B、C组细小。电生理检测A、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均优于B、C组(P<0.05),A、D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低于B、C组(P<0.05),A组与D组再生神经传导速度、波幅及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分析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及髓鞘厚度,A、D组优于B、C组(P<0.05),A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可作为一种新的面神经缺损修复手段,其效果较好,有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壳聚糖神经导管
面
神经
缺损
神经
再生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Keywords
chitosan nerve conduit
facial nerve defects
nerve regeneration
autologous platelet-rich plasma
分类号
R322.85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
6
3
作者
陈令军
喻锦成
符俏
林鹏
机构
海南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部
出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34期6413-6420,共8页
文摘
背景:显微外科技术及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发展与神经导管材料密切相关。神经导管的构建特别是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材料还有待进一步开发研究。目的:探讨生物材料构建的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及数据分析。方法:SCI数据库中2001/2010检索有关神经导管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的文献,检索词为"神经导管(nerve conduit);生物材料(biomaterials);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 nerve injury);神经再生(nerve regeneration);壳聚糖神经导管(chitosan/chitin nerve conduit);高分子神经导管(polymer/macromolecule nerve conduit);胶原神经导管(collagen nerve conduit)",共检索文献183篇。结果与结论:神经导管修复法是在神经断端之间留有一段间隙,利用神经导管在神经的远端和近端之间桥接,并创造相对密闭的环境,以充分发挥远端神经的趋化作用,同时阻隔外部的影响,减少瘢痕的产生。目前,已被用于制备神经导管材料分为非神经组织、非生物降解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其他相关技术的发展,探索寻找理想的材料构建神经导管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研究始终在进行中。
关键词
神经
导管
生物材料
周围
神经
损伤
神经
再生
壳聚糖神经导管
高分子
神经
导管
胶原
神经
导管
文献计量
分类号
R318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对长缺损正中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4
作者
孟凡琪
裴文娅
焦博钰
阮经文
何冠蘅
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科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46-853,共8页
基金
广东省中医药局面上科研项目(20171051)。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修复大鼠正中神经长节段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成年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每组6只。建立大鼠左侧正中神经10 mm长节段缺损模型,导管组、电针联合导管组采用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于神经缺损处,并以正中神经缺损作为对照。电针联合导管组在术后第4天开始于患侧上肢天泉、曲泽穴进行电针治疗,每天治疗1次,每周连续治疗5次,共治疗4周。采用网格行走试验及除胶试验评估三组大鼠正中神经的运动与感觉功能恢复情况,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正中神经缺损处神经微丝蛋白(NF)和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的表达以了解受损正中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对正中神经对应C5节段脊髓组织进行尼氏染色以观察脊髓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在行为学观察中,电针联合导管组大鼠的网格前肢失足率和除胶试验中的接触时间改善程度皆显著优于导管组和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经治疗后,电针联合导管组大鼠在正中神经缺损桥接处的近端、远端皆可看到NF和S100β表达,且表达的数目显著多于导管组(P<0.05)。此外尼氏染色显示电针联合导管组在C5节段内左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显著多于导管组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治疗能促进发出正中神经的脊髓神经元存活,同时,电针可能更好地促进长节段缺损正中神经近侧断端的神经纤维再生长入桥接的壳聚糖神经导管内并到达远侧断端,进而促进大鼠损伤侧上肢的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
正中
神经
缺损
电针
壳聚糖神经导管
Keywords
median nerve defect
electroacupuncture
chitosan nerve conduit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NT-3修饰的施万细胞联合胶原—壳聚糖神经导管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
许蕙
叶放
于宁
王艳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壳聚糖神经导管联合PRP修复面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卢海彬
贾云沙
郭晓龄
于慧
吴蜀江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
5
原文传递
3
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
陈令军
喻锦成
符俏
林鹏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电针联合神经导管移植对长缺损正中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影响
孟凡琪
裴文娅
焦博钰
阮经文
何冠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