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壳色分布及贝壳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分析
1
作者 贺文聪 黄庚胤 +2 位作者 梁健 陈丽梅 郭永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5期35-41,共7页
为了探究四角蛤蜊贝壳中颜色分布以及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本试验以天津大港和东疆港地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紫色和白色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法、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法,比较分析不同壳色贝壳着色分布特点... 为了探究四角蛤蜊贝壳中颜色分布以及金属元素含量特征,本试验以天津大港和东疆港地区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紫色和白色壳色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法、原子吸收光谱仪(AAS)测定法,比较分析不同壳色贝壳着色分布特点,以及2个地区紫色、白色壳色四角蛤蜊的棱柱层、珍珠层的金属元素含量组成,全面了解不同壳色群体之间金属元素含量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四角蛤蜊紫壳群体的壳内侧比壳外侧显示出更深的紫色,紫色色素主要分布于贝壳棱柱层与角质层、棱柱层与珍珠层的交界处;Na元素和K元素在大港地区的2个壳层中,紫色群体含量均显著高于白色群体,Mg元素在2个地区2个壳层中,紫壳含量均显著高于白壳。综上,四角蛤蜊贝壳中颜色分布在壳层交界处,Mg元素可能与四角蛤蜊的紫壳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角蛤蜊 壳色 棱柱层 珍珠质层 金属元素
下载PDF
2种壳色福寿螺营养成分研究
2
作者 薛玲华 颜若彤 韩晓磊 《水产养殖》 CAS 2024年第7期20-25,共6页
测定2种壳色(黑壳和黄壳)福寿螺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通过对不同组分的分析,评价其营养价值的大小。结果表明,黄壳福寿螺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低于黑壳福寿螺,而粗蛋白含量则高于黑壳福寿螺;2种壳色福寿螺共检测出2... 测定2种壳色(黑壳和黄壳)福寿螺肌肉的常规营养成分、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通过对不同组分的分析,评价其营养价值的大小。结果表明,黄壳福寿螺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低于黑壳福寿螺,而粗蛋白含量则高于黑壳福寿螺;2种壳色福寿螺共检测出24种脂肪酸,所含饱和脂肪酸含量均较低,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总量相当;2种壳色福寿螺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为全面,黑壳福寿螺丝氨酸、甘氨酸、胱氨酸含量高于黄壳福寿螺,其余氨基酸含量均低于黄壳福寿螺。指出,2种福寿螺对中华绒螯蟹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值均>96,具有较好的蛋白质组成,营养价值较高,能够满足中华绒螯蟹对蛋白质的需求,可有条件地作为饲料蛋白源替代传统经济螺及部分鱼粉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色 福寿螺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三种壳色硬壳蛤(Mercenariamercenaria)的生长性状差异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元宁 李华煜 +5 位作者 孟良 李金泽 董诗雨 李永仁 郭永军 张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32,共10页
壳色是影响商品贝类经济价值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不同壳色的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群体为繁殖亲贝,采用个体间随机交配的方法,成功选育了白、红和杂3种壳色的子代群体,并在池塘培育至360日时测量了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 壳色是影响商品贝类经济价值的重要性状。本研究以不同壳色的硬壳蛤(Mercenaria mercenaria)群体为繁殖亲贝,采用个体间随机交配的方法,成功选育了白、红和杂3种壳色的子代群体,并在池塘培育至360日时测量了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及活体质量(Y),并使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究了不同壳色硬壳蛤在幼虫期和稚贝期的生长性状差异及壳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幼虫期,与白色和红色群体相比,杂色群体生长速度更快、变态率更高,但存活率低(P<0.05);在稚贝期,白色群体表现出显著的生长优势(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3种壳色硬壳蛤的壳形态性状(X1、X2、X3)与活体质量(Y)的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硬壳蛤的壳长(X1)是影响其活体质量(Y)的主要因素。本研究结果能够为不同壳色硬壳蛤良种选育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蛤(Mercenaria mercenaria) 壳色 生长性状 通径分析
下载PDF
不同底质环境对方斑东风螺稚螺生长、壳色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梁晶 於锋 +6 位作者 刘子岭 臧战 VASQUEZ Hebert Ely 唐贤明 邢诒炫 郑兴 顾志峰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6-74,共9页
为优化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健康养殖技术,比较分析了方斑东风螺稚螺在5种底质环境下(河砂、棕色陶粒、黑色陶粒、黄色陶粒、白色陶粒)的生长、壳色及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河砂组中底质氨氮(NH_(4)^(+)-N)质量浓度为(0.3... 为优化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健康养殖技术,比较分析了方斑东风螺稚螺在5种底质环境下(河砂、棕色陶粒、黑色陶粒、黄色陶粒、白色陶粒)的生长、壳色及抗氧化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河砂组中底质氨氮(NH_(4)^(+)-N)质量浓度为(0.382±0.010)mg·L^(−1),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棕色陶粒组的成活率最高[(62.00±2.00)%],显著高于河砂[(56.00±1.00)%]、黄色陶粒[(48.00±2.00)%]和白色陶粒[(42.50±3.00)%]组(P<0.05);河砂组和棕色陶粒组的壳高、壳宽、体质量显著高于黑色、黄色、白色陶粒组(P<0.05)。实验结束时,棕色陶粒组的壳色更艳丽,其壳色的明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皆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棕色陶粒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而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分别为(12.614±0.378)U·mg^(−1)和(1.179±0.001)nmol·mg^(−1),均低于其他实验组。综上所述,底质环境会显著影响方斑东风螺稚螺的生长、壳色和抗氧化性能,其中棕色陶粒较适合方斑东风螺稚螺的养殖,在生产中可以选用棕色陶粒替代河砂作为底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斑东风螺 稚螺 底质 壳色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三角帆蚌Hc-GSK3β基因鉴定及内壳色性状相关SNP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柏莹 李星 +3 位作者 王贺 颜玲 吕高伦 白志毅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2-608,共7页
为了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对壳色的影响,研究采用RACE技术获得Hc-GSK3β基因cDNA全长1867 bp,其中包含1261 bp的ORF区编码420个氨基酸,ORF中含有一个S_TKc结构域,该结构域序列高度保守。组织... 为了探究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基因对壳色的影响,研究采用RACE技术获得Hc-GSK3β基因cDNA全长1867 bp,其中包含1261 bp的ORF区编码420个氨基酸,ORF中含有一个S_TKc结构域,该结构域序列高度保守。组织差异表达分析发现Hc-GSK3β基因在紫色蚌鳃、斧足、内脏团和边缘膜组织中表达量高于白色蚌的表达量(P<0.05),且在斧足和边缘膜表达差异水平达到极显著(P<0.01),而在紫色蚌闭壳肌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白色蚌(P<0.05)。原位杂交(ISH)实验结果显示在三角帆蚌外套膜的外褶、中褶、内褶、背膜区和腹膜区均有阳性信号产生,且在外褶的信号表达较强烈。该基因经重测序比较,共鉴定出6个SNP位点,其中在C+185A位点的CA基因型在紫色蚌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白色三角帆蚌(P<0.05);在紫色蚌中,T+341G位点TT基因型三角帆蚌内壳颜色参数b值显著低于TG基因型(P<0.05)。研究表明,Hc-GSK3β基因参与了三角帆蚌壳色形成,筛选的SNP标记可用于三角帆蚌壳色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K3Β 壳色 SNP标记 三角帆蚌
下载PDF
不同壳色文蛤免疫酶活性的比较
6
作者 王家宁 黄晨坤 +2 位作者 厉梦妮 颜孙捷 金建钰 《农业科学》 2023年第2期63-68,共6页
软体动物贝壳神话般多姿的颜色和图案令人赞叹,但是,壳色对于贝体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晰。本研究选取温州市具有不同壳色的四种文蛤养殖品种(黑斑、红褐色、斑马纹、灰白色),提取其肝胰腺组织,开展免疫酶活性的测试。结果发现:文蛤壳色对... 软体动物贝壳神话般多姿的颜色和图案令人赞叹,但是,壳色对于贝体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晰。本研究选取温州市具有不同壳色的四种文蛤养殖品种(黑斑、红褐色、斑马纹、灰白色),提取其肝胰腺组织,开展免疫酶活性的测试。结果发现:文蛤壳色对其肝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的活力有显著影响(F3,16 = 8.541, P = 0.001),对其肝胰腺中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力无显著影响(F3,16 = 0.113, P = 0.951),对其肝胰腺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无显著影响(F3,16 = 1.121, P = 0.370);整体来看,深色文蛤体内具有更强的抗氧化酶活力,红褐色文蛤SOD和CAT活力相对居于最高水平,而灰白色文蛤SOD和CAT活力均为最低。这初步证实了不同壳色文蛤具有不同的抗氧化酶活性,进一步预示着不同的壳色可能与其抗逆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壳色 免疫酶 活性
下载PDF
利用马氏珠母贝4个壳色系F_3培育厚层优质珍珠 被引量:15
7
作者 符韶 谢绍河 +1 位作者 邓岳文 梁飞龙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18-1424,共7页
为了评价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育珠性状,设立两个实验,分别利用马氏珠母贝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作为植核(受体)贝和小片(供体)贝进行植核育珠。实验Ⅰ: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插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另外利用以普... 为了评价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育珠性状,设立两个实验,分别利用马氏珠母贝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作为植核(受体)贝和小片(供体)贝进行植核育珠。实验Ⅰ: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插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另外利用以普通养殖群体为插核贝、金黄壳色系F3为小片贝建立了1个组合,共建立17个组合,育珠期为24个月;实验Ⅱ:分别利用红、金黄、白和黑壳色系F3为植核贝和小片贝建立16个组合,育珠期为18个月。结果表明,育珠期结束后实验Ⅰ和Ⅱ的4个壳色系F3平均壳高和成活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Ⅰ和Ⅱ的黑壳色系F3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实验Ⅰ金黄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Ⅱ黑壳色系F3具有最高的成活率。实验Ⅰ:各组合间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珍珠层厚度差异不显著(P>0.05);BW组具有最大的留核率、商品珠率、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值,RB组具有最大的优良珠率;实验Ⅱ:各组合的留核率、商品珠率、优良珠率、珍珠层厚度和育珠绩效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黑壳色系F3作为插核贝具有较好的育珠效果,经进一步测试其育珠性能,可在珍珠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壳色系F3 壳色性状
下载PDF
致力壳色育种 探索海洋生物创新前沿——记鲁东大学农学院王晓通教授团队
8
作者 韩芳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第7期42-43,共2页
颜色是生物体重要的表型特征,并且与伪装、免疫、体温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相关。软体动物具有丰富的贝壳颜色,这些贝壳颜色大致可分为色素色和结构色两大类。壳色主要由外套膜产生的色素决定,而构成贝壳的碳酸钙晶体的微观结构、贝类的饮... 颜色是生物体重要的表型特征,并且与伪装、免疫、体温调节等生物学功能相关。软体动物具有丰富的贝壳颜色,这些贝壳颜色大致可分为色素色和结构色两大类。壳色主要由外套膜产生的色素决定,而构成贝壳的碳酸钙晶体的微观结构、贝类的饮食也可能影响贝壳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东大学 体温调节 壳色 碳酸钙晶体 表型特征 海洋生物 外套膜
下载PDF
海产经济贝类壳色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管云雁 何毛贤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8-114,共7页
海产贝类的贝壳颜色是一个对生产、育种有重要意义的可遗传性状。滨螺、海湾扇贝、皱纹盘鲍、牡蛎、蛤类及珍珠贝等贝类的壳色多态性的遗传研究及壳色选择育种的角度综述了目前海产贝类壳色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壳色多态性在育种中... 海产贝类的贝壳颜色是一个对生产、育种有重要意义的可遗传性状。滨螺、海湾扇贝、皱纹盘鲍、牡蛎、蛤类及珍珠贝等贝类的壳色多态性的遗传研究及壳色选择育种的角度综述了目前海产贝类壳色性状遗传机制的研究进展及壳色多态性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进一步开展壳色遗传机制和选择育种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贝类 壳色多态性 壳色变异 选育
下载PDF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的双列杂交 被引量:32
10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3 位作者 霍忠明 梁峻 杨凤 张国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64-875,共12页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 于2006年秋,以"海洋红"(R)、白蛤(W)、斑马蛤(Z)为材料,开展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间3×3的双列杂交。实验由3个自交组R×R、W×W、Z×Z和3个杂交组R×Z、W×Z、W×R,即6个正反交RZ、ZR、WZ、ZW、WR、RW组成,研究了子一代在不同阶段生长、变态、存活的杂种优势及壳色遗传机制。结果表明,在不同阶段,不同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表现程度不同。浮游期间,各杂交组幼虫生长优势(Hg)随着日龄而增大,存活优势(Hs)与日龄几乎无相关性,其值分别为Hg=6.20±2.43,Hs=14.83±0.28。W×Z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其值分别为Hg w×z=8.50±2.79,Hs w×z=20.59±0.98,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杂交有效地提高了变态率,缩短了变态时间;变态率的杂种优势为Hm=15.84,平均缩短变态时间2d。室内培育期间,刚刚完成变态的稚贝很快表现出生长优势,而后一段时间才表现出存活优势,其值分别为Hg=8.98±2.91,Hs=8.11±8.18;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为Hg w×z=15.93±6.47、Hs w×z=8.78±8.76,Hg w×z与R×Z、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Hs w×z与W×R杂交组差异显著(P<0.05)。养成期间,幼贝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12.77±1.20,Hs=49.85±1.93;W×Z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分别为Hg w×z=20.92±1.98,Hs w×z=61.60±1.38,与其它杂交组的显著性差异程度与稚贝期相同。从总体水平上分析,幼虫、稚贝、幼贝生长速度的杂种优势分别为15.06、17.40、15.77,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各阶段的杂种优势,3个杂交组的杂种优势大小顺次为:W×Z>R×Z>W×R。R×Z、W×Z、W×R的子一代的壳色分别表现为:红斑马、白斑马(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中红(左壳背部有一条深色条带),且正反交的壳色表现一致,说明壳色表现形式与性别无关,为非伴性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双列杂交 杂种优势
下载PDF
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3
11
作者 郑怀平 许飞 +2 位作者 张国范 刘晓 王六顺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28-333,共6页
海湾扇贝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左右两枚贝壳均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它们不仅能够稳定地遗传,而且还与生长、存活等数量性状有关。为了查清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2005年11月中下旬,作者对河北、山东、辽... 海湾扇贝北部亚种Argopecten irradians irradians的左右两枚贝壳均具有丰富多彩的颜色,它们不仅能够稳定地遗传,而且还与生长、存活等数量性状有关。为了查清海湾扇贝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的关系,2005年11月中下旬,作者对河北、山东、辽宁三省的海湾扇贝养殖群体的壳色种类、分布频率及其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测量和分析。这些养殖群体来自于相同的基础群体,均是1998-1999年引种繁殖的后代。三个养殖区都有橙、棕、黑、紫、白等壳色的个体,表明海湾扇贝的壳色具有多态性,且不受环境的影响,橙、棕、黑、紫、白等壳色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7.8%、48.8%、32.5%、3.8%、1.1%。总重、闭壳肌重、出柱率、壳长、壳高、壳宽等数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最大值出现在壳长与壳高之间,其次在全湿重与闭壳肌重之间,最小值在出柱率与壳高之间;壳长、壳高和壳宽都能显著地影响总重和闭壳肌重。海湾扇贝的壳色与数量性状之间有密切关系,棕色个体总重最大、紫色个体总是最轻最小。方差分析表明,壳色(遗传因素)和养殖区(环境因素)均能够单独地对数量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而且它们的交互作用也是显著的。本研究结果对海湾扇贝遗传育种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 壳色 多态性 数量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品系F_2的表型性状 被引量:22
12
作者 闫喜武 张跃环 +3 位作者 霍忠明 孙焕强 杨凤 张国范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1-709,共9页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 于2007年9月,对选育的菲律宾蛤仔不同壳色品系(C:对照组;Tr:两道红品系;Tw:两道白品系;Ab:玛瑙黑品系;Or:海洋红品系;Pw:珍珠白品系;Z:斑马蛤品系;W:波纹蛤品系)F1和F2的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龄F1的壳长以Pw最大,与Tr差异不显著(P>0.05),明显大于对照组及其它品系,Z壳长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C的壳长明显小于Tw、Ab(P<0.05),但与Or、W差异不显著(P>0.05);F1鲜重也以Pw最大,Z最小,且与其它品系差异显著P<0.05),Tr、Tw、Ab和Or鲜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大于C(P<0.05);F1产卵量Pw、Tr明显高于其它品系,Z、C明显小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和W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F2的表型性状,C的孵化率低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Tw无显著差异(P>0.05),各壳色品系间卵径、受精率和D形幼虫大小差异不显著(P>0.05)。浮游期结束时(9日龄),W与Z幼虫壳长明显大于其它品系(P<0.05),Tw、Ab、Or、Pw、Z彼此间差异不显著(P>0.05);幼虫存活率大小顺序为,Ab、Z>Or、W>Tw、Pw>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变态时间和变态规格各品系间无显著差异(P>0.05),变态率大小的顺序为Ab>Z>Tw>Or>Pw>W>Tr>C,彼此差异显著(P<0.05)。室内培育阶段结束时(240日龄),Ab壳长最大,但与Or、Tr差异不显著,Z壳长最小,但与C、W差异不显著(P>0.05),C与Pw、W,Tr、Tw、Or之间,以及Tw与Pw差异也不显著;Z的存活率最高,明显高于除Ab外的其它品系,C的存活率最低,明显低于除Tr、Tw外的其它品系,W>Or>Pw,彼此差异显著(P<0.05)。360日龄时,Pw壳长和鲜重最大,显著大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壳长和鲜重显著小于其它壳色品系(P<0.05);Ab和Z的存活率高于其它品系(P<0.05),但与Or、Pw差异不显著(P>0.05),Or存活率高于C(P<0.05),其它各品系存活率无显著差异(P>0.05)。从相对产量上看,Z(678.63%±56.80%)>Ab(554.88%±69.42%)>Or(527.23%±76.21%)>W(475.97%±90.25%)>Pw(405.90%±55.19%)>Tw(224.89%±47.85%)>Tr(178.50%±34.50%)>C(100.00%±22.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 品系 表型性状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莆田群体两个壳色品系生长发育的比较 被引量:57
13
作者 闫喜武 张国范 +1 位作者 杨凤 梁峻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6-269,共4页
于2004年确立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莆田群体斑马蛤和两道红壳色品系,并对不同品系D形幼虫的生长、存活和变态及稚贝期和养成期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马蛤与两道红品系D形幼虫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 于2004年确立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莆田群体斑马蛤和两道红壳色品系,并对不同品系D形幼虫的生长、存活和变态及稚贝期和养成期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马蛤与两道红品系D形幼虫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组间仅两道红组与对照组(混合壳色)D形幼虫大小差异显著(P<0.05);斑马蛤和两道红4日龄及7日龄幼虫的壳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斑马蛤和两道红之间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4日龄幼虫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变态率斑马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日龄时,斑马蛤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66日龄时,斑马蛤和两道红壳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斑马蛤与两道红壳长差异不显著;135日龄时,两道红壳长明显大于斑马蛤和对照组(P<0.05),斑马蛤壳长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93日龄时,两道红壳长明显大于斑马蛤和对照组(P<0.01)。稚贝期和养成期的存活率均以斑马蛤最高,对照组次之,两道红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莆田群体 壳色 花纹 生长 变态
下载PDF
三角帆蚌生长性状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李清清 白志毅 +4 位作者 刘晓军 韩学凯 罗红瑞 董绍建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31-1639,共9页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 为了研究供片蚌和育珠蚌对无核珍珠质量的影响,以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F5为材料,在插植无核珍珠前,测量了供片蚌和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等生长性状,检测了供片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经过18个月育珠,测量了育珠蚌的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计算其特定生长率,检测了育珠蚌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 E,测量了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结果发现,供片蚌生长性状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圆度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供片蚌内壳色与无核珍珠颜色相关性极显著(r=-0.400~0.376,P<0.01),供片蚌d E值越大所产紫色珍珠比例越高、d E值越小所产白色珍珠比例越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大小、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极显著(r=0.237~0.516,P<0.01),相关程度为体重>壳长>壳宽>壳高,育珠蚌特定生长率与所产无核珍珠圆度相关性极显著(r=-0.284^-0.256,P<0.01),相关程度为壳长>体质量>壳宽>壳高。育珠蚌内壳色与所产无核珍珠颜色、大小、圆度、光泽和产珠量相关性不显著(P>0.05)。综合各性状相关性分析,改良供片蚌内壳色可以改良珍珠颜色,改良育珠蚌的生长性状可以改良珍珠大小、光泽、圆度和产珠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生长性状 壳色 珍珠质量 相关性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4个壳色选系F_1幼虫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38
15
作者 王庆恒 邓岳文 +1 位作者 杜晓东 符韶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8-492,共5页
2006年4月,从湛江流沙港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挑选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马氏珠母贝个体为亲本建立建立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选系F1。分别在受精后第8天、14天和21天,从4个壳色系随机各取样50个幼虫,测量... 2006年4月,从湛江流沙港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养殖群体挑选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马氏珠母贝个体为亲本建立建立黑色、红色、黄色和白色壳色选系F1。分别在受精后第8天、14天和21天,从4个壳色系随机各取样50个幼虫,测量每个个体的壳长与壳高,并利用方差分析比较4个壳色系的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实验期间4个壳色系的平均壳长和壳高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在第8天、14天和21天,黑壳色系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长,分别为(105.77±6.47)μm、(132.20±13.48)μm和(198.17±22.61)μm;白壳色系具有最小的平均壳长,分别为(94.35±4.29)μm、(120.13±10.50)μm和(178.25±19.61)μm。在第8天、14天和21天,黑壳色系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高,分别为(99.47±6.22)μm、(126.83±9.87)μm和(187.73±7.54)μm;第8天和21天,白壳色系具有最小的平均壳高,分别为(87.33±5.02)μm和(172.70±13.78)μm;在第14天,黄壳色系具有最小的平均壳高(112.40±9.84)μm。本结果初步说明在幼虫阶段马氏珠母贝壳色和生长性状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旨在为马氏珠母贝的壳色系列进一步选育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壳色系g F1幼虫 生长比较
下载PDF
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及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被引量:31
16
作者 王照旗 韩学凯 +1 位作者 白志毅 李家乐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4-650,共7页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 采用群体选育辅助种内群体间杂交选育的方法,以内壳色、体质量作为选育性状,经过连续4代的选育获得了紫色选育系F4。本实验以F4为亲本进行繁殖,利用6对微卫星标记,对15个同批繁育的F4母蚌的1龄后代进行亲子鉴定,鉴别出了来自12个父本、15个母本的42个全同胞家系,使用ASREML软件的约束极大似然法对三角帆蚌内壳色及生长性状进行了遗传参数分析。结果显示,内壳色颜色参数L^*、a^*、b^*、dE*的遗传力分别为0.31±0.22、0.11±0.08、0.36±0.18、0.29±0.19,L^*、a^*、b^*之间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较低,范围为0.08-0.47和0.04-0.32,L^*与dE*相关性最大,遗传相关为-0.94±0.06,表型相关为-0.96±0.01;生长性状壳长、壳高、壳宽、体质量和壳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24±0.19、0.37±0.27、0.26±0.16、0.26±0.17、0.31±0.19,各性状间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为正相关,分别为0.71-0.92、0.66-0.94;颜色参数与生长性状的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均很低,为0.02-0.18。三角帆蚌紫色选育系1龄阶段内壳色和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多为中高水平,对其继续进行遗传改良预期能够获得良好遗传进展。内壳色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度很低,无法实现相互选择,体质量与其他生长性状相关均较紧密,表明将内壳色、体质量作为目标性状进行同步选育的方法合理,可实现同时改良壳色及生长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壳色 生长性状 遗传参数 亲子鉴定
下载PDF
长牡蛎4种壳色家系子代的表型性状比较 被引量:35
17
作者 丛日浩 李琪 +2 位作者 葛建龙 孔令锋 于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94-502,共9页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 本研究分析了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白壳色、黑壳色、金壳色和紫壳色4种壳色家系各生长阶段的表型性状及成贝生长和存活性状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结果表明,浮游阶段10日龄后,金壳色和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白壳色家系和对照组(P<0.05);稚贝阶段40和100日龄紫壳色家系壳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60日龄白壳色家系壳高显著小于其他家系(P<0.05);成贝阶段金壳色家系壳高和总重显著高于白壳色和黑壳色家系及对照组(P<0.05)。浮游阶段15和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稚贝期各家系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420日龄紫壳色家系存活率显著高于其他家系(P<0.05)。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双岛湾和海阳所海区长牡蛎成贝壳高和壳长影响显著(P<0.05),对总重和存活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长牡蛎壳色与其生长和存活性状关联显著,成贝阶段生长和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相对较弱,不会对长牡蛎在两海区的育种效果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牡蛎 壳色 表型性状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
下载PDF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免疫机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丁鉴锋 杨霏 +3 位作者 闫喜武 杨凤 赵立强 张国范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1-416,共6页
研究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免疫能力,对野生斑马蛤(Zb)、珍珠白(Pw)、两道红(Tr)、两道白(Tw)、奶牛蛤(Co)5个不同壳色群体的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壳色蛤仔免疫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Zb和Pw... 研究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免疫能力,对野生斑马蛤(Zb)、珍珠白(Pw)、两道红(Tr)、两道白(Tw)、奶牛蛤(Co)5个不同壳色群体的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壳色蛤仔免疫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Zb和Pw群体的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高于Co群体(P<0.05);Tr和Tw群体的溶菌酶(LYZ)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Co群体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Tr群体(P<0.05);Pw群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Tr和Co群体(P<0.05),Zb群体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Tr群体(P<0.05);各壳色蛤仔的血细胞总数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壳色群体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下载PDF
不同壳色虾夷扇贝家系F_1幼虫生长及遗传结构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程鹏 杨爱国 +4 位作者 周丽青 吴彪 刘志鸿 李霞 李德军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60-968,共9页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群体存在2种壳色个体,简称白贝和褐贝。本研究通过近交和杂交方法建立了褐贝(♀)×褐贝(♂)、白贝(♀)×褐贝(♂)、褐贝(♀)×白贝(♂)和白贝(♀)×白贝(♂)4个家系,分别用1F、2F、3F... 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群体存在2种壳色个体,简称白贝和褐贝。本研究通过近交和杂交方法建立了褐贝(♀)×褐贝(♂)、白贝(♀)×褐贝(♂)、褐贝(♀)×白贝(♂)和白贝(♀)×白贝(♂)4个家系,分别用1F、2F、3F和4F代表,每家系设3个平行,共12个家系。对各家系的卵径、幼虫的孵化率、成活率和生长性状等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各个家系幼虫壳长、壳高的生长方程,并利用微卫星标记比较4个家系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壳色家系间卵径大小、幼虫的孵化率、成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家系4F幼虫期壳长和壳高日生长速率均高于1F、2F和3F,且差异显著(P<0.05),家系2F、3F和4F间幼虫期壳长和壳高日增长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家系1F的遗传多样性最低;遗传相似性系数(0.6351~0.9772)和遗传距离(0.0231~0.4540)分析表明,1F和4F之间遗传相似性(0.6351)最低,遗传距离(0.4540)最远;不同家系间存在着遗传差异,1F和4F差异最大。本研究结果初步说明虾夷扇贝群体内白贝个体和褐贝个体之间产生了遗传分化,这种遗传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不同壳色家系在幼虫阶段生长性状上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夷扇贝 F1幼虫 生长 壳色 遗传结构
下载PDF
贝类壳色多态的研究概况及展望 被引量:32
20
作者 张跃环 闫喜武 +3 位作者 张澎 金晶宇 杨凤 张国范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680-683,共4页
关键词 贝类 壳色多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