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居住权处分权能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探析
1
作者 李会勋 张琳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4-62,共9页
我国《民法典》对于居住权的处分权能采取绝对禁止适用原则。承袭于罗马法的我国居住权制度以人役性的社会保障为其制度功能起点,旨在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标。通过分析司法实践中居住权出现的新模式以及... 我国《民法典》对于居住权的处分权能采取绝对禁止适用原则。承袭于罗马法的我国居住权制度以人役性的社会保障为其制度功能起点,旨在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住有所居”的政策目标。通过分析司法实践中居住权出现的新模式以及域外典型国家居住权制度的发展演进过程,可以发现居住权处分权能在我国有着破除限制条件的现实价值。应在居住权类型化的基础之上,从居住权的多重制度功能角度出发,采取“三编协同”——即物权编、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衔接之立法体例,对居住权处分权能的扩张进行针对性规范。在保证原有立法目的得以实现的前提下发挥居住权制度经济效益,为投资性居住权的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凸显居住权用益物权之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权 居住权转让 处分权能 投资性居住权
下载PDF
论中国居住权处分权能的扩张
2
作者 李桂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满足特定群体的生活居住需要,《民法典》增设了居住权制度,但严格限制该权利处分权能的运行。通过分析居住权的法律属性和法律价值,研究《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用益物权处分权能的法律规... 为满足特定群体的生活居住需要,《民法典》增设了居住权制度,但严格限制该权利处分权能的运行。通过分析居住权的法律属性和法律价值,研究《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用益物权处分权能的法律规定,证明中国居住权处分权能的扩张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在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和立法意愿的前提下,除了约定出租之外,居住权人还可以通过投资、互换或者赠与等方式处分该权利所涉及的住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处分权能 处分行为 居住权 居住权人
下载PDF
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论纲--以处分权能为中心 被引量:24
3
作者 高圣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5-101,共7页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政策取向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将没有存续期间的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将被永佃化。永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求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完善应置重于其处分权能的完善。对于转包、出租等债...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文件的政策取向是土地承包经营权将没有存续期间的限制,土地承包经营权将被永佃化。永佃化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要求重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能。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的完善应置重于其处分权能的完善。对于转包、出租等债权性处分,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并未改变,在契约自由理念之下自应允许;对于转让、互换、入股等物权性处分,以改变土地承包权主体为特征,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剥离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社会保障职能的前提下,应当给予充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权能 处分权能
下载PDF
论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晓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329-332,共4页
从理论层面看,应将事实处分权能与使用权能加以区分。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仅包括法律处分权能而不包括事实处分权能。我国《物权法》肯定了用益物权人享有法律处分权能而对其事实处分权能的享有采取了否认的态度。
关键词 用益物权 处分权能 事实处分 法律处分
下载PDF
权能分析视角下农业水权转让的立法检视与探索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广华 朱寒冰 《行政与法》 2019年第2期106-114,共9页
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附着于农地之上的农业水权制度亟待完善。基于权能分析视角检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不难发现,农业水权转让的规定存在权利属性界定不明、转让主体范围过窄、转让程序干预过多等诸多不合理之处。使... 随着"三权分置"改革的不断推进,附着于农地之上的农业水权制度亟待完善。基于权能分析视角检视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不难发现,农业水权转让的规定存在权利属性界定不明、转让主体范围过窄、转让程序干预过多等诸多不合理之处。使用权能分析的方法从法律上认可农业水权的性质为特殊用益物权,既有学理的支撑,也有现实的需求。故而在综合考虑农业水权特殊性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农业水权的法律性质、扩大农业水权转让主体范围、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农业水权转让平台的保障功能等综合举措放活农业水权转让,方能构建新形势下农业水权转让之科学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权 用益物权 处分权能 水资源
下载PDF
刍议“三角诈骗”中的处分行为 被引量:1
6
作者 虞佳臻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59-64,共6页
"三角诈骗"作为新型诈骗模式的一种,凭借其将受骗人与受害人相分离而区别于传统一元诈骗行为结构。关于"三角诈骗"中的处分问题,刑法学界虽有着深刻的讨论,但至今未能形成共识。在"三角诈骗"的行为模式中... "三角诈骗"作为新型诈骗模式的一种,凭借其将受骗人与受害人相分离而区别于传统一元诈骗行为结构。关于"三角诈骗"中的处分问题,刑法学界虽有着深刻的讨论,但至今未能形成共识。在"三角诈骗"的行为模式中,受骗方是否具有处分权能、是否作出处分行为则成为诈骗罪与盗窃罪的最主要的分水岭。因此,在"三角诈骗"中,对受骗方的处分权能来源问题的探析就十分重要。明确处分权能的来源,能正确认定受骗人的行为是否属于有权处分,继而对认定"三角诈骗"的性质能提供一条有力的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诈骗 处分行为 处分权能 来源
下载PDF
无权处分:解释方案的比较与选择
7
作者 柯勇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9-59,共11页
法释[2012]8号第3条将无权处分问题推向了一个高峰,论者蜂起,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争议。迄今为止的学术争议可以概括为三种对无权处分合同的解释方案之间的选择问题。其中有两种坚持主观解释论的立场,另有一种坚持客观解释论的立场。通... 法释[2012]8号第3条将无权处分问题推向了一个高峰,论者蜂起,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争议。迄今为止的学术争议可以概括为三种对无权处分合同的解释方案之间的选择问题。其中有两种坚持主观解释论的立场,另有一种坚持客观解释论的立场。通过未来物买卖、与现行法体系的衔接以及利益平衡的角度,认可善意取得下无权处分合同有效的主观解释论立场既能在法源正统性上有其依据,也能保证逻辑上的自洽和结果的公正合理,应当对相关的无权处分合同的规范群作此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权处分合同 主观解释论 客观解释论 善意取得 处分权能
下载PDF
物权变动理论分野下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的体系完善
8
作者 魏小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我国《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至30条中赋予买受人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援引于《德国民法典》中土地及其附着物物权期待权的规范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适用样态却与德国呈现权利受领人法律地位稳固性与物权期待权处分权能领域的差异。... 我国《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至30条中赋予买受人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援引于《德国民法典》中土地及其附着物物权期待权的规范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适用样态却与德国呈现权利受领人法律地位稳固性与物权期待权处分权能领域的差异。追根溯源,是我国民法体系与德国民法体系所适用的物权变动理论不同。我国采“修正的债权形式主义”,以“债权合意+支付价款”为物权期待权的成立基础,德国采“无因的物权形式主义”,以“物权合意+登记意思”为成立基础。在我国现实情境下,以“和缓的债权形式主义”指引我国物权期待权体系的构建更为适宜,具体包括确立物权期待权“准物权”的法律性质来稳固权利受领人的法律地位和确立功能边界、设立双层合意模式来完善处分权能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期待权 物权行为理论 债权形式主义 准物权 处分权能
下载PDF
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的区分及其法律意义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先贵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8-93,共6页
现有对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二者的界定存在混淆甚至错误。概念上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发展权存在明显的区别,从法理上讲土地发展权和土地开发权的生成逻辑分别是土地所有权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之权利化的结果。我国现行法上的诸多制度设... 现有对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二者的界定存在混淆甚至错误。概念上土地开发权和土地发展权存在明显的区别,从法理上讲土地发展权和土地开发权的生成逻辑分别是土地所有权收益权能和处分权能之权利化的结果。我国现行法上的诸多制度设计是土地开发权与土地发展权的规范表达。承认这两项权利的独立权利属性,准确界定二者的内涵,并将其嵌入到现行的地权结构体系和内容中,不仅是结束土地法学理论研究乱象的需要,更是土地权利体系和内容的深化与拓展以及土地管理法律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权 土地发展权 处分权能 收益权能 法律意义
下载PDF
论用益物权的内容 被引量:17
10
作者 房绍坤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42-45,共4页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内容,用益物权作为以所有权为基础而产生的物权,其内容亦包括这四项内容。用益物权的占有权能通常体现为直接占有,在特殊情况下也表现为间接占有;用益物权的使用权能包括生活性使用、经营性使用、... 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项内容,用益物权作为以所有权为基础而产生的物权,其内容亦包括这四项内容。用益物权的占有权能通常体现为直接占有,在特殊情况下也表现为间接占有;用益物权的使用权能包括生活性使用、经营性使用、公益性使用三种形式;用益物权的收益权能虽是重要权能,但并不是各类用益物权的共有权能;用益物权的处分权能体现为法律上的处分而不包括事实上的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益物权 占有权能 使用权能 收益权能 处分权能
下载PDF
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 被引量:6
11
作者 聂佳 《西部论坛》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很难与规范意义所有权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取得 农村集体组织 物权变动 所有权主体支配意志 所有权权能 处分权能 收益权能 规范意义所有权
下载PDF
农村住房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建国 《行政与法》 2008年第2期68-72,共5页
农村住房所有人依法有权转让其住房。作为完整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也包括处分权能,但含义不同于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住房所有权与宅基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有不同类型;折中主义下的转让,也有不同情形。在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进行农村... 农村住房所有人依法有权转让其住房。作为完整的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也包括处分权能,但含义不同于所有权中的处分权能。住房所有权与宅基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有不同类型;折中主义下的转让,也有不同情形。在我国部分地区可以进行农村住房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合一自由转让的试点工作。我国历史上有农村住房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转让,现实中也大量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处分权能 转让类型 合一自由转让 转让的必要性
下载PDF
论“三权分置”模式下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方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261-265,共5页
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设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效果的发挥。依法理视角检视,《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6条就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作出的"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的规定过于模糊,非但于法理上缺乏支撑... 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设定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效果的发挥。依法理视角检视,《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6条就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作出的"出租(转包)、入股或者其他"的规定过于模糊,非但于法理上缺乏支撑,更对土地经营权处分权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形成阻碍,与土地经营权的功能定位严重相悖。为实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制度完善,应在宏观上秉承强化农地财产权属性的立法精神指引,微观上修正《农村土地承包法》第36条的相关内容,同时通过健全土地经营权的登记规则等综合举措达到制度上的统筹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 处分权能 流转方式
下载PDF
关于赃物的权利类型分析——以部分承认受赃人对赃物系属的利益为内容
14
作者 黄伟亚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83-86,共4页
对财产型犯罪的赃物作刑事法律性质与民法意义的双层分析,试图建立起对赃物的完整认识,进而说明研究赃物的使用价值及赃物经济性质的不可忽视性。探讨在流通物或者是限制流通物的前提下收受赃物的人可以掌握并运用的权利类型。在承认赃... 对财产型犯罪的赃物作刑事法律性质与民法意义的双层分析,试图建立起对赃物的完整认识,进而说明研究赃物的使用价值及赃物经济性质的不可忽视性。探讨在流通物或者是限制流通物的前提下收受赃物的人可以掌握并运用的权利类型。在承认赃物的使用价值(有用性)的基础上,受赃人对该类赃物具有部分权利行使的空间与可能并且法律应当考量其参与经济活动的独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赃物 权利类型 占有 使用权能 处分权能
下载PDF
论农业水权流转限制性规范的制度完善
15
作者 王聪聪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6期189-193,共5页
基于农业水权的保障功能与流转风险等政策依据,现行法就农业水权的流转制定了诸如"流转主体限于内部成员之间"等大量限制性规范。私法视域下,农业水权具有用益物权性质,享有充分的法律上的处分权能。依权能分析视角检视,既有... 基于农业水权的保障功能与流转风险等政策依据,现行法就农业水权的流转制定了诸如"流转主体限于内部成员之间"等大量限制性规范。私法视域下,农业水权具有用益物权性质,享有充分的法律上的处分权能。依权能分析视角检视,既有限制性规范的存在已体现出诸多不合理性。为此,可尝试采取强化农业水权的经济功能、扬弃现行法中的相关限制性规范以及加强政府对流转的管理与服务等综合举措,实现农业水权流转限制性规范的制度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权分置 农业水权 流转 处分权能 限制性规范
下载PDF
“绿色民法典”视角下采矿权的用益物权性质研究
16
作者 刘琦豪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14-17,35,共5页
尽管我国的物权法已将采矿权定义为一种用益物权,但由于采矿权与传统的用益物权理论仍存在一些差异,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些差异仍是当下及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立足于我国的采矿权实际情况和“绿色民法典”的思路,通过比对我国现行... 尽管我国的物权法已将采矿权定义为一种用益物权,但由于采矿权与传统的用益物权理论仍存在一些差异,如何分析和处理这些差异仍是当下及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立足于我国的采矿权实际情况和“绿色民法典”的思路,通过比对我国现行的法律规范来着重分析采矿权作为用益物权,与传统用益物权相比其有特殊性,并由此得出拓宽用益物权的客体;扩大用益物权权能;渗入“绿色民法典”思想三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权 用益物权 权利客体 处分权能 绿色民法典
下载PDF
标表型人格权的制度价值与规范构造 被引量:16
17
作者 温世扬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8-149,共12页
人格标识在大陆法系历经由著作权法、一般人格权及具体人格权进行保护的三个阶段,在英美法系则分别通过"仿冒""盗用"之诉及"公开权"进行保护。我国《民法典》沿袭《民法通则》对具体人格权的保护模式并... 人格标识在大陆法系历经由著作权法、一般人格权及具体人格权进行保护的三个阶段,在英美法系则分别通过"仿冒""盗用"之诉及"公开权"进行保护。我国《民法典》沿袭《民法通则》对具体人格权的保护模式并肯认标表型人格权,在人格权之证成、人格权权能之丰富及人格权独立成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制度价值。标表型人格权客体应为具体人格要素之一的人格标识,具有外在性、可支配性、可商业利用性及人格性等特征,其具体范围应通过对《民法典》第993条及第1017条的文义解释予以确定。标表型人格权的权能构造在现代社会呈现出向传统财产权利靠拢的趋势,具体应包括标识形成权、标识使用权、处分权能和妨害排除权能。以法律行为方法行使标表型人格权的核心在于使用利益的转移,权利之行使应考虑财产利益、公共利益等不同利益之间的协调。人格权请求权应与损害赔偿请求权相互独立以共同作为标表型人格权的保护手段,同时亦应通过获利返还弥补传统损害赔偿制度对标表型人格权救济之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标表型人格权 人格标识 处分权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