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前庭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1
作者 马宁 刘瀚迪 +3 位作者 刘冰 刘薇 杨扬 张杰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 目的了解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患儿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4~13(7.95±0.415)岁。病程平均6.01±1.618周,合并非偏头痛性头痛23.8%,合并晕车26.2%,1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病史者占23.8%。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者有61.9%(26/42)。治疗1个月时,前庭症状治愈率为66.67%,双温试验恢复率为73.80%。治疗1个月时两组比较,儿童前庭症状问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庭康复训练治疗与前庭症状治愈率相关(P=0.004),与双温试验恢复率无关(P=0.148)。结论儿童复发性眩晕伴单侧外周前庭功能障碍,除药物对症治疗外,建议进行前庭康复训练,达到更高临床症状缓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疾病 眩晕 儿童 预后 前庭康复训练 儿童复发性眩晕 单侧前庭功能障碍
下载PDF
鼻后神经切断术在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树华 姚婷 邓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重要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重要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试验组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总有效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炎症因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6和12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25和23例,对照组术后6和12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26和25例;术后6和12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SNOT-22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个月试验组EOS、IgE、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更能抑制机体IgE分泌和黏膜炎症反应,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 鼻后神经 神经切断术 疗效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及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3
作者 刘曼曼 徐诗联 +8 位作者 张贺博 张瑞 杨如雪 张俊韦 任炳楠 张文娟 刘朝朝 刘文霞 管一春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5期321-326,共6页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 目的:比较行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LMWH)后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7日URSA患者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移植冷冻囊胚共115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按移植前是否行PGT-A分为PGT-A组(行PGT-A+ICSI,315例)和非PGT-A组(行IVF/ICSI,843例),再根据移植日是否使用LMWH分为肝素组和非肝素组,为调整混杂因素进行1∶5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对PSM后患者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及单胎活产围产结局的差异。对非PGT-A组和PGT-A组PSM前数据、肝素PGT-A组和肝素非PGT-A组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不孕年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33.8%vs 32.1%,P=0.610)、临床妊娠率(45.4%vs 43.8%,P=0.733)、流产率(28.0%vs 28.4%,P=0.958)、早期流产率(23.8%vs 25.4%,P=0.797)、活产率(31.9%vs 30.1%,P=0.6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的女方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率(59.8%vs 57.6%,P=0.763)、临床妊娠率(59.4%vs 57.6%,P=0.806)、流产率(20.4%vs 14.7%,P=0.448)、早期流产率(16.4%vs 14.7%,P=0.803)、活产率(46.9%vs 49.2%,P=0.7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PGT-A组中,肝素组和非肝素组内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A组中,肝素组较非肝素组小于胎龄儿(10.3%vs 0.8%,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PGT-A助孕和未行PGT-A助孕的URSA患者应用LMWH并不能改善其妊娠结局,且行PGT-A助孕应用LMWH患者的围产期小于胎龄儿发生风险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胚胎植入前非整倍体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基于超声子宫内膜容受性参数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对复发性流产再孕早期流产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戴小颖 沈亚 谭小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02-1406,共5页
目的基于超声子宫内膜容受性参数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妊娠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4-8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再次妊娠患者166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成功分娩组和再次... 目的基于超声子宫内膜容受性参数和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探究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妊娠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2年4-8月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再次妊娠患者166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成功分娩组和再次流产组,检测子宫内膜容受性参数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筛查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次妊娠流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66例患者中成功分娩102例(61.45%),再次流产64例(38.55%)。成功分娩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均高于再次流产组(P<0.05)。成功分娩组患者的CD4^(+)、CD4^(+)/CD8^(+)低于再次流产组(P<0.05)。CD4^(+)、CD4^(+)/CD8^(+)是妊娠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VFI是妊娠失败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再妊娠的妊娠结局与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VFI、CD4^(+)、CD4^(+)/CD8^(+)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不明原因 妊娠早期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分子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心蕾 贡磊磊 +5 位作者 王晓霞 张雪艳 赵涵 姚伟洁 袁偲偲 冯欣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4期366-370,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RSA)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数据库收集养血安胎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映射靶标,通过OMIM、GeneC...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养血安胎颗粒治疗复发性流产(RSA)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TCMIP)数据库收集养血安胎颗粒主要化学成分及其映射靶标,通过OMIM、GeneCards、Drugbank、PharmGkb、TTD数据库收集RSA疾病靶标,并通过在线工具draw venn diagram分析药物与疾病靶标交集,导入STRING数据库,分析共有靶标相互作用关系(PPI),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此外,根据Degree值分析养血安胎颗粒治疗RSA的核心靶标,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靶标与化学成分之间结合度,验证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结果共收集养血安胎颗粒化学成分70个和靶标236个,疾病靶标去重后获得453个。通过交集分析共获得66分共有靶标。PPI互作分析发现IL6、MMP9、TNF、IL1B、IL10等靶标是养血安胎颗粒治疗RSA核心靶标。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共有靶标主要作用于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雌激素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进一步的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degree)靠前的靶标MMP9与芍药苷、芝麻素、槲皮素和山柰酚对接良好。尤其是芍药苷对接结果优于阳性对照。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分析,发现养血安胎颗粒中主要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MMP9影响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治疗RSA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血安胎颗粒 复发性流产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多维网络分析
下载PDF
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肠道菌群特征观察及证型相关分析
6
作者 冯晓玲 王士萌 +1 位作者 涂许许 陈璐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I0001-I0010,共15页
目的观察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未孕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特点及与正常女性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URSA肾虚血瘀型与肠道菌群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2... 目的观察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患者未孕状态下肠道微生态特点及与正常女性粪便中肠道菌群的差异;探讨URSA肾虚血瘀型与肠道菌群是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门诊和住院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试验组(30例)为URSA肾虚血瘀型未孕患者、对照组(40例)为正常未孕女性。收集基本信息、中医证候等资料,采集粪便标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肠道菌群,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URSA肾虚血瘀型患者与正常女性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丰度,Alpha、Beta多样性存在差异。URSA患者年龄与粪球菌、梭状杆菌、厌氧菌、双歧杆菌成正相关;流产次数与罗氏菌属、丹毒丝菌科正相关,与真杆菌属负相关;中医证候积分与粪球菌属呈正相关,与巨球型菌属、卡氏伯克霍氏菌、毛螺菌属呈负相关;变形杆菌门在URSA肾虚细化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URSA肾虚血瘀型患者与正常女性肠道优势菌群的丰度比例存在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贡献菌群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肾虚血瘀型 肠道菌群 相关性
原文传递
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7
作者 涂云霞 华金仁 +2 位作者 刘荣芳 叶婷婷 潘玫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评估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卡度尼利单抗≥3程的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不良事件发... 目的:评估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卡度尼利单抗≥3程的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4例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中,1例因耐受性差接受免疫单药治疗,23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截至2023年6月30日,随访5.5~15.2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4例(其中死亡2例),ORR为66.67%(16/24),DCR为83.33%(20/24)。24例患者中,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率为45.8%,其中以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 卡度尼利单抗 免疫治疗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保胎灵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CRP与HO-1的影响
8
作者 邱春萍 曹爱娥 +1 位作者 钟威达 王婷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59-263,275,共6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保胎灵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保胎灵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对C-反应蛋白(CRP)与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8例复发性流产(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n=54)和传统组(n=54),传统组患者予以低分子肝素(LMWH);联合组患者加用保胎灵。比较两组患者激素水平、凝血功能、细胞相关因子水平、血清水平的变化、妊娠结局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雌二醇(E 2)和孕酮(P)、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白细胞介素-10(IL-10)、HO-1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白细胞介素-17(IL-17)、CRP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传统组;联合组流产率显著低于传统组,活产率则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的足月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分娩周数显著长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妊娠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MWH联合保胎灵能有效改善RSA患者妊娠期孕激素水平及凝血功能,提升保胎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同时可调节细胞平衡,且对并发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低分子肝素 保胎灵 血栓前状态
下载PDF
李乾构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经验
9
作者 李享 沈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69-272,共4页
总结李乾构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经验。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位在口腔,主要与心、脾关系最大,也涉及到肾、胃、肝、胆、肺等脏腑,火热上炎,熏蒸... 总结李乾构教授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经验。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多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者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病位在口腔,主要与心、脾关系最大,也涉及到肾、胃、肝、胆、肺等脏腑,火热上炎,熏蒸口舌为本病基本病机。李乾构教授认为本病病理表现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临证主抓一个“火”字,分清虚火与实火,因此在治疗上主张从“火”论治,实火治宜清热泻火,虚火治宜扶正清火、攻补兼施。除此,治疗上还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调护注重二便通畅,治病配合膳食治疗,临床上成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临床经验 李乾构 从“火”论治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复发性流产辨治经验
10
作者 于喜乐 卫爱武 +2 位作者 宋红艳 崔天薇 肖惠冬子 《光明中医》 2024年第6期1194-1197,共4页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易导致反复性妊娠失败,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使女性生殖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同时,亦对其家庭幸福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临床对中医治疗RSA相关研究的逐渐增加,RSA病因复杂,临证时在进...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易导致反复性妊娠失败,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使女性生殖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同时,亦对其家庭幸福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临床对中医治疗RSA相关研究的逐渐增加,RSA病因复杂,临证时在进行查诊的同时需结合“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进行辨证论治,以减少RSA的发生。此文旨在从RSA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角度探讨中医治疗RSA临证思路及临床经验,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胎 复发性流产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育龄期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病人自我管理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11
作者 陈丽平 黄冬清 +4 位作者 罗颖华 蓝盈盈 黄小知 陆茜 李小珍 《循证护理》 202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为RVVC病人预防控制措施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医护人员及10例病人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因素,为RVVC病人预防控制措施的构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0名医护人员及10例病人进行半结构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内容分析。结果:提炼出行为态度(长时间治疗易致病人产生消极自我管理行为、认知偏差导致自我管理重要性认识缺乏)、主观规范(社会现状对疾病包容性不足、家庭成员对疾病控制支持有限)、知觉行为控制(疾病专业知识获取局限、自我管理实际操作能力欠缺、自我管理客观原因拘束)3种类别7个主题。结论:RVVC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维持受多重因素影响,护理人员应通过改变病人主观行为认知、降低外界给予的压力以及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支持3个方面促进病人行为改进,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育龄期妇女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下载PDF
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研究
12
作者 刘兴国 聂晨 +3 位作者 付明洁 曹繁华 杜冬琛 冯定华 《河北中医》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观察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中药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治疗,西药组36例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联合临床常规西医... 目的观察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3组,中药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治疗,西药组36例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联合组36例予扶正通淋散联合临床常规西医治疗。3组均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尿常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尿细菌培养结果、血清炎症相关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统计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1.67%(33/36),中药组总有效率72.22%(26/36),西药组总有效率66.67%(24/36),联合组疗效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尿常规WBC、RBC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血清TNF-α、PCT、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均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中药组均低于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均高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联合组尿路感染复发率显著低于中药组、西药组(P<0.05)。结论扶正通淋散治疗脾肾两虚湿热内蕴型复发性尿路感染有较好疗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炎症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尿路感染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贝伐珠单抗联合TC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效果
13
作者 岳红 陈文华 +2 位作者 范志刚 张淑莲 常捷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7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TC(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1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复发性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TC(紫杉醇/卡铂)方案治疗晚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11月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2例复发性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年龄(52.34±8.45)岁,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IFGO)分期Ⅲ期24例、Ⅳ期22例。观察组年龄(53.21±9.67)岁,FIGO分期Ⅲ期23例、Ⅳ期23例。对照组采用TC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周期,约18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肿瘤血清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治疗后1年生存率、生存质量[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Scale,KP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6个周期后,观察组疾病缓解率为78.26%(36/46),高于对照组的54.35%(25/46)(χ^(2)=7.771,P=0.005);观察组CA125、HE4、CA199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3.91%(34/46),高于对照组46.65%(21/46)(χ^(2)=7.640,P=0.006);观察组KPS评分为(72.52±8.13)分,高于对照组的(64.60±7.58)分(t=4.832,P<0.001);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肝肾损伤;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TC方案治疗复发性晚期卵巢癌患者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患者1年生存率和生活质量,降低肿瘤血清标志物水平,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伐珠单抗 晚期复发性卵巢癌 疗效 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医药孕前防治复发性流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慧敏 曾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56-0060,共5页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进步,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西医对于病因为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的一小部分RSA,有一定治疗准则。但是对于大部分RSA,西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在孕前调理,为以后妊娠打下基础。本... 随着现代化生活的进步,复发性流产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西医对于病因为解剖、内分泌、免疫、感染因素的一小部分RSA,有一定治疗准则。但是对于大部分RSA,西医缺乏针对性的治疗。中医注重“治未病”,强调在孕前调理,为以后妊娠打下基础。本研究在 CNKI、万方与维普三个数据库中,以“复发性流产”与“中医药”为主要关键词,对最近十年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归纳了防治复发性流产的中医辨证论治、特色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 中医药孕前防治 文献综述
下载PDF
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效果
15
作者 王静艳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77-0080,共4页
针对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引入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2.4-2023.8期间收治的80名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n=40,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和研究组(n=40,硝酸咪康唑栓... 针对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引入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2.4-2023.8期间收治的80名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n=40,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和研究组(n=40,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比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普通组,且该组患者有更短的外阴瘙痒缓解时间、更快白带性状恢复时间,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阴道健康状态评分以及念珠菌清除率显著优于普通组,且研究组有更低的复发率,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针对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上,采取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联合治疗方案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快速缓解患者外阴瘙痒,同时也可以缩短患者白带性状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阴道健康状态评分,对清除患者阴道的念珠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咪康唑栓联合乳杆菌活菌胶囊 复发性念珠菌性阴道炎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基于“毒伏焦膜”理论探讨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病因病机
16
作者 袁明慧 张建伟 +1 位作者 张良 荣远航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6-20,共5页
免疫因素为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免疫失衡影响胚胎种植和生长发育。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以中医伏毒理论为基础,结合免疫异常物质在体内动态变化的病理机制,提出伏毒为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关键病因,进... 免疫因素为复发性流产的重要病因,免疫失衡影响胚胎种植和生长发育。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以中医伏毒理论为基础,结合免疫异常物质在体内动态变化的病理机制,提出伏毒为免疫性复发性流产的关键病因,进而阐述伏毒具有热瘀互结、蛰伏胞宫,正虚毒伏、胎成诱发的致病特点。认为伏毒滞于焦膜为发病机制,存在伏毒阻滞内通性膜系、外通性膜系等多种病理变化,应以益气养血、补肾固冲、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为基本治法,为中医辨治免疫性复发性流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复发性流产 伏毒 焦膜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复发性抑郁障碍进展为谵妄性躁狂1例并文献复习
17
作者 张慧凤 肖旭东 +3 位作者 龚佳康 王慧 许桦 朱丽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0-444,共5页
谵妄性躁狂(delirious mania,DM)是一种极易被忽视、潜在致死的严重神经精神综合征,表现为极度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思维散漫,行为紊乱,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1-2]。尽管最初认... 谵妄性躁狂(delirious mania,DM)是一种极易被忽视、潜在致死的严重神经精神综合征,表现为极度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思维散漫,行为紊乱,伴有冲动行为;也可出现短暂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1-2]。尽管最初认为DM发病率极罕见,但有研究显示,在所有急性躁狂发作病例中,DM占比可高达15%[3]。一旦该疾病未被及时识别或未恰当给予治疗,其可快速进展,进而可能威胁生命健康。临床上关于DM的病例报告有限,本文报道1例复发性抑郁障碍进展为DM的患者,以期为DM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借鉴和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抑郁障碍 谵妄性躁狂
原文传递
NOS3、IL-1β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丁仲军 毛宝宏 +2 位作者 倪亚莉 许文婧 刘青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给患者身心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是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一大威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生殖健康领域的一大难点。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酶3...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给患者身心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是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一大威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生殖健康领域的一大难点。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酶3(NOS3)、白介素-1β(IL-1β)基因的相关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URSA疾病相关,但文献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就NOS3、IL-1β基因多态性与URSA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3 白介素-1Β 基因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在复发性胆总管结石中的应用研究
19
作者 王瑞瑞 陈奇 +3 位作者 姜友 刘家洋 李良 鲁俊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15-120,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行胆道手术治疗的83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行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4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对比...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行胆道手术治疗的83例复发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行经皮经肝胆道镜取石术(PTCS),43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CBDE),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与术后恢复情况。结果:PTCS组成功完成39例,1例中转LCBDE,中转率2.5%(1/40)。两组一般资料、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胆总管直径、结石数量、最大结石直径、术后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术后除中性粒细胞以外的实验室检查结果、T管引流量(除第3天)、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CS组超声定位以外的手术操作时间、第3年总手术时间、术后镇痛例数、术后恢复进食时间、疼痛评分、住院时间、术后住院费用、导管滑脱风险、术后中性粒细胞、术后第3天T管引流量少于LCBDE组(P<0.05)。结论:PTCS与LCBDE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均是可行的,与LCBDE相比,PTCS在微创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复发性 腹腔镜检查 经皮肝穿刺胆道镜检查 胆总管探查取石术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参数、胚胎发育及复发性流产相关性分析
20
作者 蔡焕元 陈以德 +4 位作者 张宇 王静 张考珍 温海鹏 叶惠香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7期54-57,共4页
目的:观察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参数、胚胎发育及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有生育要求的精子DNA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50例精子形... 目的:观察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参数、胚胎发育及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2年3月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300例有生育要求的精子DNA损伤患者设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50例精子形态正常(精子正常形态比率≥4%)但配偶为RSA患者的男性设为流产组,50例有生育要求的健康男性设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精液参数(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根据精子DNA碎片指数将观察组患者分为高损伤组(精子DNA碎片指数≥30%,n=127)和低损伤组(精子DNA碎片指数<30%,n=173),随访比较两亚组患者配偶(自然怀孕和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成功怀孕后)胚胎发育情况及RSA发生情况,分析精子DNA损伤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患者配偶胚胎发育、RSA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三组精液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均低于流产组、对照组,且流产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损伤组治疗后自然成功怀孕配偶胚胎发育停滞率、RSA发生率高于低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损伤组应用辅助生殖技术成功怀孕胚胎发育停滞率为6.97%,RSA发生率为11.63%。精子DNA碎片指数与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精子形态呈负相关(P<0.05),与患者配偶自然怀孕后胚胎发育停滞、RSA发生呈正相关(P<0.05)。结论:精子DNA损伤与精液参数、胚胎发育及RSA具有一定相关性,精子DNA损伤程度越高,其精液质量越差,自然怀孕后胚胎发育停滞、RSA发生可能性越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精子DNA损伤情况,评估不育原因,为临床妊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DNA 损伤 精液参数 胚胎发育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