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离体大白鼠肝癌细胞的EROD诱导指示二恶英的复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8
1
作者 黎雯 徐盈 +2 位作者 吴文忠 K.-W.Schramm A.Kettrup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4-70,共7页
离体条件下 ,以大白鼠肝癌细胞株H4IIE的 7 乙氧基 3 异吩恶唑酮 脱乙基酶 (EROD)活力诱导作为毒性指标 ,测定了 2 ,3,7,8 TCDD单独存在以及与一定浓度的 2 ,3,7,8, TCDF ,OCDD ,PCB12 6和PCB77分别共存下的EROD活力 ,并用TEF和独立作... 离体条件下 ,以大白鼠肝癌细胞株H4IIE的 7 乙氧基 3 异吩恶唑酮 脱乙基酶 (EROD)活力诱导作为毒性指标 ,测定了 2 ,3,7,8 TCDD单独存在以及与一定浓度的 2 ,3,7,8, TCDF ,OCDD ,PCB12 6和PCB77分别共存下的EROD活力 ,并用TEF和独立作用模型 (independence)两种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评估。利用TEF评估的结果表明实验的TEQ值和理论计算的TEQ值十分接近 ,复合毒性表现为加合作用 (additivi ty) ,这一结果与用独立作用模型评估的结果完全一致。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TEF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利用模型方法评估二恶英类化合物复合毒性的可行性 ,同时还表明离体条件下 ,大白鼠肝癌细胞株H4IIE的EROD酶活力诱导适用于化合物的复合毒性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毒性效应 二恶英 大白鼠肝癌细胞 EROD诱导 污染物
下载PDF
壬基酚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对多刺裸腹溞的复合毒性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胡雪雷 周静韵 段舜山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25-1730,共6页
为了探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EO)与其降解产物壬基酚(NP)对多刺裸腹溞的复合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和NP10EO单一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以及两者混合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NP和NP10E... 为了探讨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10EO)与其降解产物壬基酚(NP)对多刺裸腹溞的复合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和NP10EO单一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以及两者混合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NP和NP10EO两种物质单一暴露对多刺裸腹溞的24 h LC50分别为0.154和3.37 mg.L-1,48 h LC50分别为0.065和2.11 mg.L-1。联合毒性实验中,定义0.5×LC50(NP)+0.5×LC50(NP10EO)为一个毒性单位(1TU)。NP和NP10EO混合暴露后对多刺裸腹溞的24 h和48 h的LC50分别是0.646TU和0.291TU,联合毒性强度明显高于两种物质单一暴露时的毒性强度。在持续混合暴露条件下,多刺裸腹溞的首次生殖时间延迟、母体体长和初生幼体体长严重缩短、首次生殖数量大幅减少。说明NP和NP10EO对多刺裸腹溞的复合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壬基酚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多刺裸腹溞 复合毒性效应
下载PDF
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与 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黄丹妮 章敏 +4 位作者 高富龙 郑榕辉 黄文树 薄军 方超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201,共27页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 近年来用生物可降解塑料(BPs)替代传统塑料(CPs)被认为是应对塑料污染危机的有效途径。由于BPs比CPs更容易分解成微纳米塑料(MNPs),因此生物可降解微纳米塑料(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是当前关注的焦点,但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BMNPs本身、渗滤液及其与其他污染物形成复合污染物3个方面入手,系统总结了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关注BMNPs与传统微纳米塑料(CMNPs)之间的差异。本文总结的研究显示,与CMNPs相比,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表现为减弱、无显著变化和显著增强的研究结果分别占总研究结果的21%、25%和54%。其中BMNPs的生物毒性效应显著增强主要原因在于,首先BMNPs表面比CMNPs更加粗糙复杂,对被测生物表现出更强的机械性损伤能力。其次,进入生物体内的BMNPs会被生物分解成更小尺寸的塑料,更容易进入生物体的组织和细胞,产生更大的危害效应。此外,BMNPs更容易被微生物所吸收,通过影响微生物的正常生理功能,对相关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一系列连锁负面影响。再者,BMNPs在分解、降解和老化过程中能更快地释放出添加剂,并且释放出的某些化合物具有更强的生物可利用性。最后,与CMNPs相比,BMNPs与其他污染物产生的复合生物毒性效应更强,这与BMNPs特殊的表面和内部结构造成其对污染物拥有更强的吸附和解吸能力有关。本文还通过梳理上述研究存在的不足,对未来BMNPs生物毒性效应的研究、检测和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BPs污染的有效防治和生态风险评估,以及MNPs相关产品的管理和认证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塑料 传统塑料 生物毒性效应 微纳米塑料 复合毒性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