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深部调剖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爱芬 陈月明 +2 位作者 阚春玲 刘颖萍 雷光伦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7-49,共3页
对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研究 ,根据大庆油田目前所用的配方 ,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多种配方调剖剂 ,并对其成胶特点、在岩心中物理堵塞作用的大小、以及用量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 对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组成和化学反应原理进行了研究 ,根据大庆油田目前所用的配方 ,通过室内实验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多种配方调剖剂 ,并对其成胶特点、在岩心中物理堵塞作用的大小、以及用量对调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的交联时间可以控制 ,成胶时间从 2天到十几天不等。成胶后强度大 ,粘度大于 2 0Pa·s且有效期长 ,在实验观察 9个月的时间里 ,冻胶的粘度没有明显降低。另外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对地层的堵塞作用大 ,地层条件下可使渗透率降低 6 0 %以上。该调剖剂已在大庆油田进行了矿场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调剖剂 深部调剖 机理 室内实验 组成 化学反应原理
下载PDF
复合离子聚合物深度调剖试验效果 被引量:10
2
作者 付青春 姜振海 卢洁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4-45,共2页
通过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注聚合物前进行的复合离子深度调剖试验 ,表现出了调剖井注入压力、PI值明显上升 ,高渗透层渗透率变差 ,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且稳定时间长 ;产出井产出剖面连续得到改善 ,产液指数下降幅度较大 ,见效时间较聚驱提前... 通过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注聚合物前进行的复合离子深度调剖试验 ,表现出了调剖井注入压力、PI值明显上升 ,高渗透层渗透率变差 ,注入剖面得到改善且稳定时间长 ;产出井产出剖面连续得到改善 ,产液指数下降幅度较大 ,见效时间较聚驱提前等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了线状注水井组和特高含水井见效明显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动态变化 效果分析 调剖剂 开采效果 产液指数
下载PDF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体系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霞 李颖 郭松林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90-92,i007,共4页
为提高注聚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研究了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配方优化。影响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水质、复合离子聚合物浓度、复合离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剂浓度、复合离子聚合物体系剪切率... 为提高注聚区块的整体开发效果,研究了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配方优化。影响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性能的因素主要包括水质、复合离子聚合物浓度、复合离子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交联剂浓度、复合离子聚合物体系剪切率、pH值以及实验配制方式等。对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配方进行优化,主要考虑从聚合物浓度、交联剂浓度等方面进行筛选,拟在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的同时,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剂在油田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调剖剂 交联剂
下载PDF
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体系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贾瑞轩 刘卫东 +3 位作者 孙灵辉 丛苏男 李杰瑞 周义博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0-243,247,共5页
论述了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剂的成胶时间长且可控,有良好的抗盐性、抗剪切性、热稳定性等优点。综述了影响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剂成胶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组成调驱剂的各化学剂用量、复合离子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剪切强度、矿化度、pH值等。... 论述了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剂的成胶时间长且可控,有良好的抗盐性、抗剪切性、热稳定性等优点。综述了影响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剂成胶性能的因素主要有组成调驱剂的各化学剂用量、复合离子聚合物相对分子量、剪切强度、矿化度、pH值等。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剂用量和调驱时机对调驱效果也有显著影响。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体系适合应用在高含水、吸水剖面差、层间矛盾严重的中高渗油田,该调驱体系已在大庆油田得到广泛应用。虽然复合离子聚合物调驱体系在矿场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驱油理论及评价方法不健全、生产成本较高、与多种调驱技术联用研究较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调驱 调剖 影响因素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复合离子聚合物深度调剖堵水剂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国珍 周顺超 +2 位作者 杨祥 何玉芳 周朝昕 《山东化工》 CAS 2009年第7期11-13,17,共4页
以复合离子聚合物、六次甲基四胺、间苯二酚为主要原料,制取复合离子聚合物调剖堵水剂。试验研究了调剖堵水剂的制备工艺,通过性能评价确定是一种成胶时间长、强度高、稳定性好的新型深度调剖堵水剂,可用于深部调剖堵水。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六次甲基四胺 间苯二酚 调剖堵水剂
下载PDF
复合离子聚合物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绍斌 向丽 《钻采工艺》 CAS 2002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在水处理技术与方法中 ,絮凝法是最常用、成本最低、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文中就新研制开发的一种絮凝剂—复合离子聚合物TC— 1进行室内试验研究 ,探讨絮凝剂的阴离子度、阳离子度、用量、分子量、pH值以及搅拌作用等主要因素对絮凝效果... 在水处理技术与方法中 ,絮凝法是最常用、成本最低、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文中就新研制开发的一种絮凝剂—复合离子聚合物TC— 1进行室内试验研究 ,探讨絮凝剂的阴离子度、阳离子度、用量、分子量、pH值以及搅拌作用等主要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这对优化其分子内部结构 ,强化其性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废水处理 效果 絮凝 机理
下载PDF
新型纳米复合离子聚合物电驱动器件问世
7
《新材料产业》 2013年第1期86-86,共1页
据报道,最近,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陈韦课题组制备出石墨烯包裹银纳米颗粒的电极,并在此基础上成功设计出电化学稳定的新型纳米复合离子聚合物电驱动器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先进材料》杂志。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银纳米颗粒 驱动器件 化学稳定 先进材料 研究成果 课题组 研究员
下载PDF
新型纳米复合离子聚合物电驱动器件
8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3年第1期39-39,共1页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韦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制备了石墨烯包裹银纳米颗粒的电极,并成功获得电化学稳定的新型离子聚合物复合电驱动器件。金属电极复合离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目前其主要是通过阳离子交换膜...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陈韦研究员课题组设计制备了石墨烯包裹银纳米颗粒的电极,并成功获得电化学稳定的新型离子聚合物复合电驱动器件。金属电极复合离子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目前其主要是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和铂等贵金属化学镀方法复合而成,所使用的贵金属电极价格高昂,原料稀有。寻找可替代贵金属电极的廉价、并可大规模制备的材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离子聚合物 银纳米颗粒 驱动器件 大规模制备 金属电极 离子交换膜 智能材料 中国科学院
下载PDF
TEOS-GO掺杂的银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致动性能
9
作者 李星震 李廷鱼 +3 位作者 郭丽芳 李银辉 李朋伟 胡珂祺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75-82,共8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驱动软材料,具有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力较小、驱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在基膜内掺杂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以提高保水性和驱动能力的银基IP...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驱动软材料,具有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的优点,但也存在输出力较小、驱动时间短的缺点,限制了其应用前景。提出了一种在基膜内掺杂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以提高保水性和驱动能力的银基IPMC,通过对纯Nafion IPMC与TEOS-GO/Nafion IPMC致动器的含水量、尖端位移、输出力和稳定性等参数的测试,证实优化后IPMC的驱动性能有明显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掺杂质量分数1.5%TEOS-GO的IPMC在3 V直流电压下,尖端位移达到16.579 mm,相当于纯Nafion IPMC的3.37倍;输出力最高达到0.439 gf(1 gf=9.8 mN),是纯Nafion IPMC的5倍。这种改进方式弥补了IPMC用于致动器的缺点,为今后的发展开拓了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 致动性能 硅酸乙酯-氧化石墨烯(TEOS-GO) 柔性致动器 NAFION 表面电极
原文传递
基于CMWCNT/Nafion的增强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致动性能
10
作者 李帆 李廷鱼 +2 位作者 李朋伟 李银辉 郭丽芳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59-67,共9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活性材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等优点,但驱动力小、稳定工作时间短等问题限制着其柔性致动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银基IPMC的增强型致动器,通过在IPMC的基底聚合物中掺杂羧基化多...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新型的电活性材料,具有体积小、质量轻、驱动电压低等优点,但驱动力小、稳定工作时间短等问题限制着其柔性致动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银基IPMC的增强型致动器,通过在IPMC的基底聚合物中掺杂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来提高IPMC的整体机械性能和致动性能。其中,掺杂质量分数0.5%CMWCNT的IPMC的最大尖端位移和驱动力分别增加至未优化银基IPMC的1.60倍与2.32倍,该性能的提升归因于CMWCNT良好的导电性和羧基对水合阳离子迁移的加速作用。与未优化的银基IPMC相比,掺杂质量分数0.5%CMWCNT时IPMC驱动速率可提升至3.57倍。研究结果可为IPMC在各领域的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 增强型致动器 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CMWCNT) 柔性致动性能 电活性材料
原文传递
基于团簇微观结构分析的离子电活性聚合物驱动特性
11
作者 王红 杨亮 杨延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首先,对离子交换膜吸附水分子微观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团簇结构揭示离子电活性聚合物的传质动力学特性;其次,基于溶胀理论研究团簇受力情况,依据几何变形特点和变形传质机理建立物理模型;最后,对得到的驱动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讨论。研... 首先,对离子交换膜吸附水分子微观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团簇结构揭示离子电活性聚合物的传质动力学特性;其次,基于溶胀理论研究团簇受力情况,依据几何变形特点和变形传质机理建立物理模型;最后,对得到的驱动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讨论。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模型所得结果和实验结果较吻合。含水量对离子交换膜团簇通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阳离子的迁移以及水分子运动是离子交换膜驱动的主控因素。随着阳离子浓度和水分子浓度增加,静水压力、渗透压力以及静电压力均逐渐增大,渗透压力对离子电活性聚合物弯曲变形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团簇微观结构 软体机器人 驱动特性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柔性电极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晓鹏 肖友华 +3 位作者 管奕琛 鲁晓东 宗文杰 傅深渊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70-4782,共13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电活性的智能软材料,由离子交换薄膜及其上下表面的柔性电极组成,其中柔性电极的优异性能对于提升IPMC的驱动和传感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专门针对IPMC传感的电极研究相对较少,而适用于IPMC驱动的电极...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是一种电活性的智能软材料,由离子交换薄膜及其上下表面的柔性电极组成,其中柔性电极的优异性能对于提升IPMC的驱动和传感性能至关重要。目前专门针对IPMC传感的电极研究相对较少,而适用于IPMC驱动的电极一般也满足其传感的电极要求,因此本文从IPMC柔性电极的材料筛选、制备和柔性电极对驱动性能的提升策略方面综述了IPMC柔性电极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首先,简单概述了IPMC智能软材料的组成及其驱动、传感机理;其次,归纳整理了IPMC电极材料的种类和各类电极材料面临的问题,如金属电极易疲劳开裂且比电容较低的问题,导电聚合物电极的电导率较低等问题;最后,重点综述了改性柔性电极在提升IPMC驱动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理想的IPMC柔性电极应兼具较高的电导率、较大的比电容和优异的稳定性特点,以期为IPMC智能软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软材料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柔性电极 电活性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氧化铟/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及抗牛血清白蛋白性能
13
作者 刘斌 王文庆 +4 位作者 于知非 汤晶 李正心 刘天中 苏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23-230,共8页
生物附着是水环境使用设施污损的主要原因,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机物或微生物膜是生物附着的第一步,如能抑制初期有机物膜的形成则可有效抑制进一步的附着生长,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对水环境设施的危害。有机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多糖组成,将具有... 生物附着是水环境使用设施污损的主要原因,在材料表面形成有机物或微生物膜是生物附着的第一步,如能抑制初期有机物膜的形成则可有效抑制进一步的附着生长,从而减少生物污损对水环境设施的危害。有机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及多糖组成,将具有抑制多糖和蛋白质附着功能的材料应用于设施表面,可阻止污损发生。由此,本工作以GO/In_(2)O_(3)复合材料为填料、PAZFP树脂乳液为基体,制备了一种具有微/纳米表面结构和低表面能的新型有机/无机复合涂料——氧化石墨烯/氧化铟/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GO/In_(2)O_(3)/PAZFP)复合膜,并对其抗蛋白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In_(2)O_(3)纳米颗粒为立方结构,粒度在20~60 nm之间,均匀地负载在GO上。GO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为In_(2)O_(3)颗粒的加载提供了大量的活性位点,从而阻止了In_(2)O_(3)颗粒的团聚,降低了In_(2)O_(3)电子-空穴对重新复合的概率。通过填料和涂层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溶液吸附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暗环境中,复合薄膜对BSA蛋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在自然光和紫外光下,复合膜具有较强的光催化降解蛋白性能。利用光催化和在PAZFP涂膜表面掺入含氟单体,复合膜表现出协同防污作用,具有较好的抗蛋白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氧化铟/两性离子丙烯酸氟化聚合物复合 牛血清白蛋白 光催化 吸附 抗蛋白性能
下载PDF
聚合物驱用复合离子调剖剂HN-3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磊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1-55,共5页
为了抑制聚合物驱过程中聚合物的窜流,研制了一种用于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复合离子调剖剂HN-3(由400数800 mg/L复合离子聚合物ZN930和40数80 mg/L有机铬交联剂DT862组成),考察了ZN930与聚合物驱用聚合物的配伍性和成胶性差异,研究... 为了抑制聚合物驱过程中聚合物的窜流,研制了一种用于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技术的复合离子调剖剂HN-3(由400数800 mg/L复合离子聚合物ZN930和40数80 mg/L有机铬交联剂DT862组成),考察了ZN930与聚合物驱用聚合物的配伍性和成胶性差异,研究了ZN930浓度、DT862浓度和剪切等因素对成胶性能的影响,以及HN-3在多孔介质中的注入性和封堵性。结果表明,ZN930与聚合物驱单元用聚合物配伍性好,混合后油藏温度下(50℃)放置90 d未发生分层或沉淀,且老化后的黏度略高于混合初始黏度;同等聚合物浓度下成胶性能优于相当或略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油藏条件下浓度为400数800 mg/L的ZN930和40数80 mg/L的DT862复配能形成性能良好的凝胶并在180 d以上不破胶,说明调剖剂成胶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随着注入速率的增加,交联体系初始黏度和成胶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成胶时间有所延长;当注入速率达1200 m L/h时,剪切后的体系几乎不能成胶,故在现场应用中应尽量控制地面设备对交联体系的剪切。与相同浓度(1000 mg/L)的聚合物3630S、MO-4000、1285溶液相比,在相同注入速率下HN-3具有良好的注入性,且在多孔介质中封堵效率大于90%,成胶黏度40数1500 m Pa·s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调剖 复合离子聚合物 聚丙烯酰胺 凝胶 有机铬 交联剂
下载PDF
基于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结构(IPMC)的柔性致动器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罗玉元 李朝东 张国贤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10-413,共4页
介绍了基于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结构(IPMC)的柔性致动器的制备方法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致动机理。针对所构造的致动器样本,初步研究了其机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动器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电压低、相对变形量大、重量轻等优点,在泳动仿生... 介绍了基于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结构(IPMC)的柔性致动器的制备方法和关键技术,分析了致动机理。针对所构造的致动器样本,初步研究了其机电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动器具有结构简单、驱动电压低、相对变形量大、重量轻等优点,在泳动仿生微机器人推进和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结构(IPMC) 致动器 电极 MEMS
下载PDF
离子液体型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的封装及变形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罗斌 朱子才 +1 位作者 陈花玲 王延杰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2-127,共6页
针对水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在空气中性能不稳定且存在松弛变形这一问题,使用离子液体替代水作为IPMC内部溶剂,采用光固化材料对该材料进行表面封装,测试水基IPMC和离子液体型IPMC封装前后的驱动性能,对比水基IPMC和离子液体... 针对水基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在空气中性能不稳定且存在松弛变形这一问题,使用离子液体替代水作为IPMC内部溶剂,采用光固化材料对该材料进行表面封装,测试水基IPMC和离子液体型IPMC封装前后的驱动性能,对比水基IPMC和离子液体型IPMC在空气中的长期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V电压驱动下,离子液体型IPMC的松弛变形消失,输出力和位移虽有所减小,但该类型IPMC可以承受高的驱动电压;在8 V电压作用下,离子液体型IPMC封装后的材料变形为12mm,输出力达到0.8mN;封装后的离子液体型IPMC的整体质量基本维持不变,驱动性能基本稳定,满足在空气中长期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松弛 驱动性能 封装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电致动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于敏 丁海涛 +2 位作者 郭东杰 何青松 戴振东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36-1440,共5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电致形变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了有效描述IPMC的形变规律,基于IPMC致动原理提出了一种电致动模型。建立了阶梯电压下IPMC膜内水合阳离子的力平衡方程...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电致形变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应用前景。为了有效描述IPMC的形变规律,基于IPMC致动原理提出了一种电致动模型。建立了阶梯电压下IPMC膜内水合阳离子的力平衡方程,由水合阳离子的浓度分布及水分子的扩散计算得出水分子的浓度以及含水量分布,结合实验所确定的含水量和应变的关系从而确定IPMC沿厚度方向的应变分布。该计算方法适用于不同形状的IPMC致动器。以悬臂梁IPMC致动器为例,通过应变分布计算得到IPMC致动器在阶跃电压下的输出弯矩和相应的位移响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瞬时响应规律高度一致,证明该模型正确。该模型的建立为IPMC结构驱动一体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IPMC 致动模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发展综述 被引量:14
18
作者 彭瀚旻 杨淋 +1 位作者 李华峰 赵淳生 《微特电机》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61,共5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智能材料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概述了其特性和致动机理,引述了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在微特作动器中一些应用实例,最后展望了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物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 人工肌肉 EAP 作动器 仿生机器人
下载PDF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PMC)的电极界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延杰 汝杰 +4 位作者 赵东旭 王田苗 沈奇 陈花玲 朱灯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4-29,共6页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电转换能力且本体柔软,可以制作成多种驱动器和传感器,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机电性能受多种因素影...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Ionic polymer-metal composites,IPMC)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机电转换能力且本体柔软,可以制作成多种驱动器和传感器,因而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这种材料的机电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电极界面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文章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针对IPMC材料的界面电极特性所做的研究工作,归纳了优化电极界面的主要措施,并提出一种有效提高IPMC材料电极界面的制备工艺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聚合物-金属复合材料 电极界面 制备工艺 化学镀 智能材料
下载PDF
阳离子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吸附材料的性能及对红色染料的脱色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李倩 岳钦艳 +1 位作者 高宝玉 刘莉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36-441,共6页
利用阳离子聚合物-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为插层剂,采用“有机高聚物溶液直接插层复合法”制备了一系列阳离子聚合物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膨润土纳米复合吸附材料,经特性分析表明,经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插层复合后的膨润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 利用阳离子聚合物-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为插层剂,采用“有机高聚物溶液直接插层复合法”制备了一系列阳离子聚合物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膨润土纳米复合吸附材料,经特性分析表明,经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插层复合后的膨润土比表面积显著增加,表面电性由负值变为正值,颗粒的聚集程度增加,有较好的吸附和沉降性能.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还原大红R、分散大红S-R、活性艳红K-2BP等红色染料在复合膨润土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膨润土对三种染料的吸附脱色能力明显大于钠基膨润土,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浓度Ce之间的关系均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行为遵循Langmuir方程所述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 离子聚合物/膨润土纳米复合吸附材料 吸附 红色染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