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郭予元院士在创建中国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上的学术贡献——纪念郭予元院士诞辰90周年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汉祥 陈巨莲 +1 位作者 张勇 曹雅忠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8-36,共9页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20世纪80-90年代对中国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包括组建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性思路、创建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 本文回顾了郭予元院士在20世纪80-90年代对中国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工作,包括组建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的创新性思路、创建主要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以及对21世纪我国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出的发展前景和目标等,其中粮棉作物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施后取得了显著成效。郭予元院士在我国主要粮棉多病虫复合群体综合防治领域的相关学术思想及贡献,对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可持续治理、绿色防控策略制定以及植物保护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实现农作物生物灾害可持续控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予元 水稻 小麦 玉米 棉花 多病虫复合群体 病虫害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不同基因型玉米间作复合群体生态生理效应 被引量:59
2
作者 李潮海 苏新宏 孙敦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096-2103,共8页
连续两年 (1 998~ 1 999)根据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形的差异和对抗病虫、抗倒伏以及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差异进行了组合间作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间作的复合群体后期抗逆能力明显提高 ,其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和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增强。复合群... 连续两年 (1 998~ 1 999)根据不同基因型玉米株形的差异和对抗病虫、抗倒伏以及对水分胁迫适应性的差异进行了组合间作试验。结果表明 ,合理间作的复合群体后期抗逆能力明显提高 ,其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和对干旱的适应能力增强。复合群体在后期可维持较高的叶日积 (LAI-D)、叶绿素 (Chl)含量和光合速率 (Pn) ,土地当量比 (LER)有所提高 ,因此有利于实现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型 玉米 间作 复合群体 生态生理效应
下载PDF
四川玉米-大豆带状套作复合群体产量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舒凯 孟永杰 +8 位作者 帅海威 王梓豪 陈锋 张超 刘卫国 杨峰 雍太文 王小春 杨文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2-837,共6页
选取四川省射洪、仁寿、广安3个典型丘陵农业生态区,调查了各区域2004-2012年的玉米-大豆套作复合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探讨了玉豆套作复合群体最大理论产量及其同各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玉米-大豆套作而言,四川存在... 选取四川省射洪、仁寿、广安3个典型丘陵农业生态区,调查了各区域2004-2012年的玉米-大豆套作复合群体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探讨了玉豆套作复合群体最大理论产量及其同各构成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就玉米-大豆套作而言,四川存在大面积的中低产地块,其比例高达80.2%。根据实际产量计算获得的射洪、仁寿、广安玉豆复合群体最大理论产量显著高于各自的实际最高产量,说明提升潜力巨大。通径分析表明,在不同区域内,复合群体主要的产量构成因素对群体产量的贡献率有差异,其中大豆和玉米的有效株数最为重要。此外,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复合群体产量差异的主要肥力因素。因此,玉米大豆套作高产栽培技术应以增加播种密度为核心,提高玉米有效穗数和大豆有效株数,辅以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这是玉豆复合群体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玉米 套作 复合群体 产量 四川
下载PDF
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的光合物质积累与叶面积指数变化 被引量:25
4
作者 焦念元 陈明灿 +3 位作者 付国占 宁堂原 王黎明 李增嘉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5,共2页
玉米花生间作虽然降低了玉米和花生的产量,但间作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产量间作优势,可提高土地利率13.5%,其生物学基础是玉米花生间作复合群体后期具有较高的光合物质积累量,最大叶面积指数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后期保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
关键词 玉米花生间作 复合群体 光合物质 叶面积指数
下载PDF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间套作复合群体的高产机理探讨 被引量:50
5
作者 陈阜 逄焕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16,共5页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 在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模式基础上开发的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多熟间套模式 ,具有较高的生产潜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其单产水平和光热资源利用率提高 2 0 %多 ,是农田在吨粮基础上实现高产再高产的一种新尝试。该模式实现高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间套作复合群体高强度的纳密功能 ,并形成一个高光效的群体结构 ,使复合群体的受光改善和截光能力增强。从栽培技术角度 ,确定适宜的品种组合和田间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套作 复合群体 高产机理 间作
下载PDF
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合群体光合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国 吕新 +6 位作者 王克如 褚贵新 杨勇刚 买买提江 姚成 周芳芝 阿依夏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19-122,共4页
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合群体干物质积累、光合性能以及群体冠层的研究表明 ,小麦套种玉米带田种植高产形成机理 ,一是合理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且与作物生物学要求、与当地最佳自然资源相吻合 ;二是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 ,表现出... 通过对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复合群体干物质积累、光合性能以及群体冠层的研究表明 ,小麦套种玉米带田种植高产形成机理 ,一是合理增加了叶面积指数且与作物生物学要求、与当地最佳自然资源相吻合 ;二是改善了群体的通风透光状况 ,表现出良好的边际效应 ;三是群体冠层分布合理 ,光合势高 ,群体光合速率高 ,净光合积累多。进一步提高产量 ,可通过调整作物行比、提早玉米播期、适当推迟小麦播期 ,延长玉米生长期特别是灌浆时间来达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套玉米 复合群体 光合性能 群体冠层 光合势 高产机理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麦玉玉三熟高效种植模式复合群体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新平 黄进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76-482,共7页
对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春玉米 (Zea mays L .) -夏玉米 (Zea mays L .)种植模式 (简称麦玉玉模式 )的田间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两年研究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平作和春玉米单作相比 ,麦玉玉模式各作物生殖生... 对冬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 .)‖春玉米 (Zea mays L .) -夏玉米 (Zea mays L .)种植模式 (简称麦玉玉模式 )的田间生态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两年研究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平作和春玉米单作相比 ,麦玉玉模式各作物生殖生长期复合群体内部光、温、气等生态条件明显改善 ,群体内相对光强明显提高 ,各作物行间地温升高 ,种植带内风速加大 ,表明这一时期该模式各作物均处于有利的生态位。总体而言 ,与风速相比 ,光照和地温是复合群体内部变化较为剧烈的因素。在良好的田间生态条件下 ,才能使群体保持较高的叶日积 ,显示出复合群体高产功能。麦玉玉模式光能利用率两年平均为 1.3189% ,总产量两年平均为 19435 .0 5 kg· hm- 2 ,分别比冬小麦 -夏玉米两熟平作提高了 10 .13%、17.0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种植模式 生态效应 黄淮海平原 三熟制
下载PDF
集雨补灌对冬小麦套玉米复合群体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6-79,共4页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 通过研究旱农区集雨补灌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的作物生长特征发现:冬小麦/玉米较单作小麦和玉米年均光能利用率分别提高了49.67%和50.66%,耗水系数分别提高63.1%和70.2%,套作比单作增产13.21%~38.53%,其中6∶3套作群体补灌处理增产幅度最大;叶日积(LAI-D)增加是套作增产的重要原因,套作群体中小麦叶片趋薄程度大于单作;补充灌溉可加速不同作物生长后期干物质向穗部的转移,且套作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速率大于单作;干旱造成的株高不足是导致玉米减产的重要原因,但可通过关键期补充灌溉加以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生长特性 套种
下载PDF
不同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复跃 梁江 +2 位作者 陈文杰 韦清渊 陈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17期27-29,共3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 [目的]筛选出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促进蔗豆生长、获得蔗豆丰产、增加农民收入,为蔗豆间作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2014年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因素为甘蔗行距,副因素为大豆行数,调查了蔗豆田间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并进行SAS统计分析,研究蔗豆间作复合群体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适宜的蔗豆间作复合群体不仅提高了蔗豆产量,还提高了甘蔗田间锤度,对大豆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没有显著影响。当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时,甘蔗产量和田间锤度最高,分别为110.13 t/hm2和19.94,蔗豆间作复合群体综合效益最高为34 190.4元/hm2。[结论]甘蔗行距1.2 m、行间间作2行大豆间作复合群体在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综合效益方面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群体 间作 产量 效益
下载PDF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积送 杨可胜 +1 位作者 产焰坤 吴应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2期207-208,210,共3页
棉花花生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肥力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但复合群体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 ,提出了一整套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栽培技术 。
关键词 配套栽培技术 棉花 花生 间作 复合群体效应 立体种植
下载PDF
集雨补灌冬小麦套作玉米复合群体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柴强 黄高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0-72,共3页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 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 2 77%和 2 4 85 % ,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 ,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实... 试验研究表明补充灌溉可加大复合群体冠层 大气温差。冬小麦和玉米套作全生育期叶片平均光合速率较单作分别提高 2 77%和 2 4 85 % ,且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键期补充灌溉可提高复合群体内相对湿度 ,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和作物产量 ,实施适量分次补灌技术可挖掘组分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冬小麦 玉米 复合群体 套作 生理特性 生态特性
下载PDF
小麦花生两熟制高产生育规律及栽培技术研究──Ⅳ麦油复合群体(B)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才斌 成波 +2 位作者 迟玉成 孙秀山 郑亚萍 《中国油料》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1-33,36,共4页
麦油两熟制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期为25~30d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复合群体中,小麦基本苗是复合群体的主体,对麦油两作产量效应显著;花生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明显,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在小麦90~270万株/hm2基本... 麦油两熟制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共生期为25~30d的麦油两熟制双高产复合群体中,小麦基本苗是复合群体的主体,对麦油两作产量效应显著;花生密度对花生产量作用明显,但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在小麦90~270万株/hm2基本苗范围内,每增加15万苗,花生平均减产18kg/hm2;小麦花生两熟制一体化栽培高产复合群体指标为:小麦基本苗165~195万/hm2,花生13.5~16.5万穴/hm2。高效复合群体最优组合为:小麦基本苗120万/hm2,花生播15万穴/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花生 两熟制 双高产栽培 复合群体
下载PDF
小麦玉米套作复合群体生长特征与生产力间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高宝 黄鹏 +1 位作者 柴强 强生军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3-269,共7页
运用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麦玉间套复合群体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以及LAI、CGR、NAR与作物生产力间的相关性,指出带回的纳密能力是相对的,通过光合能力的提高来获取高产是可行的。在沿黄灌区现存的麦玉套作模式中... 运用生长分析法研究了不同麦玉间套复合群体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动态变化,以及LAI、CGR、NAR与作物生产力间的相关性,指出带回的纳密能力是相对的,通过光合能力的提高来获取高产是可行的。在沿黄灌区现存的麦玉套作模式中A1D4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和增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群体 生产力 光合能力 小麦 玉米 套作
下载PDF
陇中半干旱区集雨补灌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产量及水分效应 被引量:13
14
作者 李玲玲 秦舒浩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1,共4页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复合群体集雨补灌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复合系统的产量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因补灌而显著提高,小麦组分也取得明显的边行优势。根据对产量、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综合分析,认为在... 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陇中半干旱区小麦/玉米复合群体集雨补灌的产量及水分效应。结果表明,复合系统的产量水平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因补灌而显著提高,小麦组分也取得明显的边行优势。根据对产量、WUE和灌水利用效率(IWUE)的综合分析,认为在小麦播前补3 mm水,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各补21 mm水,玉米抽雄期补45 mm水是该区最理想的补灌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雨补灌 小麦/玉米复合群体 产量和水分效应 陇中半干旱区
下载PDF
复合群体中玉米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何海军 王晓娟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4-106,共3页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玉米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n、PAR、Ct、Lt和T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玉米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Pn、PAR、Ct、Lt和Tr的日变化均“为单峰型”曲线,其变化趋势一致。CO2浓度和RH%的日变化不明显,Sr的日变化也“为单峰型”曲线,但与Pn的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Pn)与PAR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r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Pn与Sr呈显著负相关,PAR与Ct、Lt、Tr呈显著相关。在水肥满足的条件下,影响群体Pn的主要生态因子是PAR,要提高复合群体中玉米的经济产量主要靠调整群体结构来完成,即选择株型紧凑的玉米品种不仅能保证光合面积,而且还可改善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从而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和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复合群体 光合特性 日变化
下载PDF
桃麦间作复合群体中桃树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根英 孟庆华 段友臣 《山东农业科学》 2004年第2期31-33,共3页
桃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桃树较近的冠下区、甚至近冠区小麦幼穗分化延迟,分蘖少,成穗率低,籽粒的灌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小麦极显著的减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冠下区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穗数较低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 桃麦间作条件下,距离桃树较近的冠下区、甚至近冠区小麦幼穗分化延迟,分蘖少,成穗率低,籽粒的灌浆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造成小麦极显著的减产。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冠下区小麦产量的构成因素中,穗数较低是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穗粒数和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树 小麦 间作 复合群体 生长发育 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下载PDF
复合群体作物根际营养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郝艳如 劳秀荣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1年第2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复种 复合群体作物 根际营养效应 促进作用 竞争作用
下载PDF
春玉米+春大豆间作复合群体结构的优化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伟明 叶安民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131-135,共5页
选择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的畦幅、春玉米种植密度、春大豆种植密度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的总产量、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诸目标,分别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 选择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的畦幅、春玉米种植密度、春大豆种植密度等3个因素,采用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针对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的总产量、春玉米产量、春大豆产量及净产值诸目标,分别建立相应的回归数学模型,并据此进行综合分析,获得了本试验条件下3个供试农艺因子的优化组合方案:春玉米+春大豆间作的畦幅2.50~2.80m,春玉米种植密度0.35~0.38万株/667m2,春大豆种植密度2.50~2.80万株/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春大豆 间作 复合群体
下载PDF
复合群体中小麦光合特性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晓娟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41,共3页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小麦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群体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 通过对小麦/玉米复合群体中小麦的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蒸腾系数、水分利用率、相对湿度、叶室温度、叶片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生态生理指标在一日内的变化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群体的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蒸腾系数和水分利用率日变化均为单峰形曲线;群体光合速率和气孔阻抗的日变化呈S形曲线,但趋势相反,二氧化碳浓度的日变化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蒸腾系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光合速率与气孔阻抗呈显著负相关。在水肥充足的条件下,影响群体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要提高复合群体的经济产量,主要靠调整群体结构,即在保证光合面积的前提下,改善群体内部的光照条件,有利于提高群体的光合能力和经济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群体 小麦 光合特性 日变化
下载PDF
果树复合群体高能高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席天元 李永山 刘青云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4期56-59,共4页
对高原旱地幼龄果园间作种类、效益及其调控技术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幼果树套种不同的作物经济效益不同,且套种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随着果树成为果树复合群体的优势种而逐年降低;一般种植瓜菜、棉花、甘薯经济效益高,种植小麦。
关键词 果树 复合群体 产量 经济效益 套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