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菌种发酵青稞面团工艺优化
1
作者 阿晟德 陈啟蓉 +2 位作者 张生梅 曹效海 王树林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该文研究复合菌种发酵对青稞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青稞粉和高筋小麦粉为原料,pH值和持气性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菌种组合;以硬度、弹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复合菌种接种量、复合菌种质量比和青稞粉添加量对面团特性的... 该文研究复合菌种发酵对青稞面团质构特性的影响。以青稞粉和高筋小麦粉为原料,pH值和持气性为指标,筛选最佳发酵菌种组合;以硬度、弹性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发酵时间、复合菌种接种量、复合菌种质量比和青稞粉添加量对面团特性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复合菌种发酵青稞面团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2.0 h、复合菌种接种量2.5%、菌种(高活性干酵母∶植物乳杆菌)质量比3∶2、青稞粉添加量30%。该条件下面团弹性较好、硬度较低,具有发酵的香气以及较浓厚的青稞风味,适合用于制作烘焙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复合菌种 质构特性 青稞粉 青稞面团
下载PDF
生物修复技术与复合菌种协同降解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车其芷 屈楠楠 《化工管理》 2024年第13期88-92,共5页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材料被人们开发利用,带来了便利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传统的处理石油烃污染物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局限性。而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技术凭借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理石油烃...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材料被人们开发利用,带来了便利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污染。传统的处理石油烃污染物多为物理和化学方法大多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局限性。而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类技术凭借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的特点,成为目前治理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最佳方案之一。文章从生物修复技术与复合菌种协同降解的设计角度,对石油烃类的危害、代谢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总结并阐述了复合菌种在降解过程中的优势,以及研究进展,为进一步优化提升微生物降解技术在修复降解石油烃类污染物的相关领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复合菌种 微生物降解 微生物修复技术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玉米秸秆的效果评定及筛选
3
作者 杜云龙 杨濛 +5 位作者 栾嘉明 冯鑫 杨东旭 金英海 张敏 耿春银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84-90,共7页
试验以不同复合菌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进行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并测定相关指标,结合各指标以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种。试验分为对照组(CON)、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组(HD)、地衣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DB)、黑曲霉菌+黄孢原... 试验以不同复合菌种发酵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进行瘤胃体外发酵试验并测定相关指标,结合各指标以筛选出最优的复合菌种。试验分为对照组(CON)、黑曲霉菌+地衣芽孢杆菌组(HD)、地衣芽孢杆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DB)、黑曲霉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组(HB),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于室温下密封发酵21 d后开袋取样,通过感官鉴定和发酵指标评定,并采用瘤胃体外发酵方法,测定产气参数、发酵参数和体外消化率等指标,评价不同复合菌种对玉米秸秆的发酵效果。结果表明,HB、DB组的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ON组(P<0.05)。HB组合中酸性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较CON组显著提高(P<0.05)且高于其他各组。DB组合中外切β-1,4-葡聚糖酶、滤纸酶的活性较CON组显著提高(P<0.05)且高于其他各组。在瘤胃体外发酵试验中,DB组的产气量显著高于CON、HB组(P<0.05)。3个试验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其中DB组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B组的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CON组(P<0.05),3个试验组的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粗蛋白体外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且D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综上,本试验选用的复合菌种发酵均可不同程度提高玉米秸秆中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粗纤维降解率,综合分析,以玉米秸秆中接种5%地衣芽孢杆菌+5%黄孢原毛平革菌组合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玉米秸秆 发酵 粗纤维 纤维素酶活性 体外发酵
下载PDF
复合菌种发酵对蚕豆蛋白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特性的影响
4
作者 马英 马丽娟 +3 位作者 韩丽娟 党斌 张文刚 郑万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83-188,共6页
该实验将植物乳杆菌(ZR)、嗜热链球菌(SL)和嗜酸乳杆菌(SS)3种菌种两两复配及三菌复合作为发酵剂用于脱脂蚕豆粉的液态发酵,测定发酵前后蚕豆粉蛋白酶活性、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吸水性和吸油性、持水性和持油性、起泡和泡沫稳定性... 该实验将植物乳杆菌(ZR)、嗜热链球菌(SL)和嗜酸乳杆菌(SS)3种菌种两两复配及三菌复合作为发酵剂用于脱脂蚕豆粉的液态发酵,测定发酵前后蚕豆粉蛋白酶活性、肽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吸水性和吸油性、持水性和持油性、起泡和泡沫稳定性、凝胶特性和蛋白质溶液的黏度等指标,评价每种复合物液体发酵后脱脂蚕豆粉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条件一致的情况下,ZR+SL+SS联合发酵后,发酵液蛋白酶活性最高、多肽含量达到30.94%,脱脂蚕豆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比未发酵时提高3.23倍(P<0.05)。ZR+SS复合发酵后,脱脂蚕豆粉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98.86%、蛋白起泡性达到32.00%、泡沫稳定性达13.33%,均高于其他组(P<0.05)。经4种复合菌发酵后蛋白质硬度、弹力、吸水(油)性等明显增加,弹性下降。此外除经过SL+SS复合菌发酵的脱脂蚕豆粉蛋白溶液黏度降低之外,其余组增加,其中经ZR+SS复合发酵后黏度达到55.20 mPa·s。4种复合菌发酵后蛋白营养价值均有了显著提高,表明复合菌种发酵有助于改善蚕豆蛋白的功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液态发酵 脱脂蚕豆粉 功能特性
下载PDF
不同复合菌种对热研4号王草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罗欢 罗皎兰 +3 位作者 梁琼 易显凤 邱进宝 黄世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59-63,68,共6页
为筛选可提高热研4号王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最优菌种组合,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K(不添加菌种)、A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1:1:1)、B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1:1:1... 为筛选可提高热研4号王草青贮发酵品质的最优菌种组合,试验采用单因素设计,共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CK(不添加菌种)、A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1:1:1)、B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1:1:1:1)、C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1:1:1:1:1)、D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1:1:1:1:1:1)、E组(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1:1:1:1:1:1:1),每组3个重复。青贮发酵30 d,开袋进行质量感官评价。结果显示,A组、B组、C组、E组感官评分较高,均为良。C、D组的粗蛋白相对于CK均显著增加(P<0.05)。与CK相比,各组的干物质、脂肪、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灰分、总脂肪酸的含量变化较小(P>0.05),D组的中性洗涤纤维显著降低(P<0.05),B组的酸性洗涤纤维显著升高(P<0.05),木质素和钙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的氨和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A组和B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CK组(P<0.05)。A组、C组、E组的乳酸浓度均显著高于CK组(P<0.05)。B组的丁酸浓度最高。综上说明,在高水分条件下,混合添加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植物乳杆菌(1:1:1:1:1)可以显著提高热研4号王草的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热研4号王草 青贮品质 营养价值
下载PDF
复合菌种混合发酵提高桑叶蛋白利用率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任元元 康建平 +2 位作者 黄静 周泽林 邹育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6年第1期20-23,共4页
采用枯草芽饱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桑叶,提高桑叶蛋白质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菌种接种量5%,固液比1∶1,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性为2210.15U/g,多肽转化率为52.90%,可溶性... 采用枯草芽饱杆菌、米曲霉、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桑叶,提高桑叶蛋白质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菌种接种量5%,固液比1∶1,发酵温度36℃,发酵时间72h为最佳发酵条件,在此条件下蛋白酶活性为2210.15U/g,多肽转化率为52.90%,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了176.52%,氨基态氮含量提高了546.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混合发酵 桑叶
下载PDF
固态发酵玉米黄粉饲料复合菌种的筛选 被引量:5
7
作者 江成英 王松 +5 位作者 李琰 徐婷婷 郭宏文 张文学 韩国栋 姜未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4,共4页
运用平板点种法、点种刺激圈法和多菌种固体发酵法3种主要方法,筛选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复合菌株。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种菌株以1∶1∶... 运用平板点种法、点种刺激圈法和多菌种固体发酵法3种主要方法,筛选发酵玉米黄粉饲料的复合菌株。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凝结芽孢杆菌(Bacillus coagulans)和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3种菌株以1∶1∶1的比例混合,按5%的接种量接入发酵培养基,发酵效果较好,于30℃条件下发酵120 h,玉米黄粉饲料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由3.78%提高到14.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黄粉 复合菌种 固体发酵 可溶性蛋白 蛋白酶活力
下载PDF
复合菌种固态发酵豆粕生产蛋白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原海兵 刘军 孙东伟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6-50,共5页
采用黑曲霉、米曲霉复合菌株固态发酵法生产豆粕饲料。研究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接种总量0.75%,麸皮添加量5%,牛肉膏添加量0.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3h,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54.23%... 采用黑曲霉、米曲霉复合菌株固态发酵法生产豆粕饲料。研究了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对固态发酵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接种总量0.75%,麸皮添加量5%,牛肉膏添加量0.2%,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3h,粗蛋白质质量分数可达54.23%,蛋白酶活力达到776.2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豆粕 固态发酵 粗蛋白质 蛋白酶活性
下载PDF
复合菌种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沛沛 石建喜 +5 位作者 姜启兴 许艳顺 杨方 高沛 余达威 夏文水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81-1188,共8页
为了研究接种复合菌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作者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菌落数、pH和总酸、生物胺、总氮(TN)、游离氨基酸(FAA)、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的微生物增... 为了研究接种复合菌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影响,作者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菌落数、pH和总酸、生物胺、总氮(TN)、游离氨基酸(FAA)、硫代巴比妥酸(TBA)、游离脂肪酸(FFA)和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混合菌种组的微生物增长显著高于对照组,发酵成熟后,接种组中的总酸、TN、TBA、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H、生物胺质量分数低于对照组;FAA质量分数在成熟第6 d达到最高,接种组达到0.030 5 mg/g,明显高于对照组;接种组中的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GC-MS的结果显示接种组的挥发性风味成分中醛类、酮类和酯类化合物的质量分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复合菌种对发酵鲢鱼成熟过程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的变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增强了其安全性,并促进了发酵鲢鱼风味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发酵 成熟 复合菌种 风味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种发酵棉粕工艺条件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德斌 付桂明 +4 位作者 吴学华 万茵 陈勇辉 罗阳帆 房玉民 《粮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8-72,共5页
本文采用产脘假丝酵母(F-C01)和枯草芽孢杆菌(F-B01)对棉粕进行混合菌种固体发酵。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种比例(F-B01∶F-C01)、料水比、发酵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根据响应面的基本原理,以游离棉酚脱毒率和发酵后小分子肽含量为... 本文采用产脘假丝酵母(F-C01)和枯草芽孢杆菌(F-B01)对棉粕进行混合菌种固体发酵。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菌种比例(F-B01∶F-C01)、料水比、发酵温度对试验结果有显著性影响,根据响应面的基本原理,以游离棉酚脱毒率和发酵后小分子肽含量为优化指标,利用SAS软件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最佳发酵条件为:F-B01与F-C01菌种比例2∶1,料水比3∶1,发酵温度32℃,此条件下游离棉酚的脱毒率86.52%,小分子肽含量达13.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粕 复合菌种发酵 响应面法
原文传递
降解芦苇木素复合菌种的选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庆华 邢孟兰 蔡禄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
选用普通青霉菌(A)、产黄青霉菌(B)、向病菌(C)和烟曲霉菌(D)作为实验菌种对芦苇木素进行降解。通过对4种菌种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制成复合菌,比较木素降解率,从而确定最佳复合菌。然后进行复合菌种不同复合方式、不同复合比例和固液比... 选用普通青霉菌(A)、产黄青霉菌(B)、向病菌(C)和烟曲霉菌(D)作为实验菌种对芦苇木素进行降解。通过对4种菌种进行不同比例的复合制成复合菌,比较木素降解率,从而确定最佳复合菌。然后进行复合菌种不同复合方式、不同复合比例和固液比的优化,得到最佳复合菌。结果表明,ABD复合菌木素降解率最高,ABD复合菌在8天、复合比例为A∶B∶D=1∶4∶16时,木素含量为10.7%,降解率达6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高效降解 木素 菌种选育 芦苇
下载PDF
复合菌种协同发酵混合酒糟最佳C/N的测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政一 周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69,共3页
通过测定混合酒糟发酵液初始碳源氮源的含量及复合菌种协同发酵后发酵液中碳源氮源残留含量 ,计算复合菌种对碳源氮源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研究了最佳 C/N的新测定方法 ,同时对细胞干重法作了改进。发酵试验条件为 :10 0 m L混合酒糟培养... 通过测定混合酒糟发酵液初始碳源氮源的含量及复合菌种协同发酵后发酵液中碳源氮源残留含量 ,计算复合菌种对碳源氮源的利用率或转化率 ,研究了最佳 C/N的新测定方法 ,同时对细胞干重法作了改进。发酵试验条件为 :10 0 m L混合酒糟培养液中接种量 10 % ,温度 3 0 .0℃ ,转速 170 r/min,摇床培养 48h,通过正交试验得绝干菌体质量高达 14 .693 g/L,碳利用率最高达 98.13 % ,氮转化率最高达 78.14 % ,最佳 C/N比为 5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混合酒糟 碳氮比 酒糟 发酵 碳利用率 氮转化率 酿酒厂 废物处理
下载PDF
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探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瑞娟 张叶 +1 位作者 帖卫芳 崔云虹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1年第21期42-43,共2页
文章以复合菌种协同发酵酒糟生产饲料蛋白为研究对象,对酒糟营养成分资源利用特点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结合相关的实验,分析了不同复合菌种微生物对酒糟饲料生产带来的影响,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复合菌种 酒糟发酵 蛋白质 饲料生产
下载PDF
海带发酵降解的复合菌种筛选及海藻寡糖产物的检测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营 孙业梅 +1 位作者 杨丹丹 郭琳 《肥料与健康》 CAS 2020年第5期59-63,共5页
从实验室保存的海带降解菌群中分离出3种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Lj1、Lj2和Lj3),经交叉划线法和滤纸片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发现Lj1与Lj2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应用分离得到的菌株混合发酵海带,在235 nm波长处测定产物... 从实验室保存的海带降解菌群中分离出3种不同菌落形态的菌株(Lj1、Lj2和Lj3),经交叉划线法和滤纸片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发现Lj1与Lj2之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应用分离得到的菌株混合发酵海带,在235 nm波长处测定产物中海藻寡糖的含量,结果表明以Lj1与Lj2组合为最高,稀释50倍后的吸光度为0.784。经细菌16S rDNA测序鉴定,Lj1和Lj2分别为印度斯塔普氏菌和陶氏假单胞菌。采用Lj1与Lj2复合菌种发酵海带,3~4 d可使培养基中质量分数30%的湿海带的分解率达90%以上,产物中的海藻寡糖推测为单一组分的三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发酵降解 海藻寡糖 复合菌种 海洋细菌
下载PDF
发酵生产蛋白饲料中复合菌种生长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邓桂兰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24-26,共3页
利用茶粕为基质接入一定微生物进行发酵以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是关键。本实验所用的复合菌种是已经过筛选和优化了的,为进一步确定所得的复合菌种是否为最优菌种组合,实验对该复合菌种在茶粕培养基上... 利用茶粕为基质接入一定微生物进行发酵以获得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微生物蛋白饲料,菌种的筛选和优化是关键。本实验所用的复合菌种是已经过筛选和优化了的,为进一步确定所得的复合菌种是否为最优菌种组合,实验对该复合菌种在茶粕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种可以有效地利用茶粕基质中的营养成分合成菌体蛋白,表现为较高的菌体干重收率及总糖的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茶粕 生长特性
下载PDF
新型复合菌种“Howaru Protect”从中国市场开始
16
作者 人和 文畅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15,共2页
在中国乳制品协会在北京主办的“发酵乳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丹尼斯克公司的乳制品菌种全球商务总监PatrickVEAU先生专程从法国赴北京出席,并带来了HowaruProtect益生菌种的全新概念:在中国新推出的益生菌组合,针对儿童能够有效降低感冒... 在中国乳制品协会在北京主办的“发酵乳国际研讨会”上,来自丹尼斯克公司的乳制品菌种全球商务总监PatrickVEAU先生专程从法国赴北京出席,并带来了HowaruProtect益生菌种的全新概念:在中国新推出的益生菌组合,针对儿童能够有效降低感冒相关症状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可以明显缓解咳嗽、流鼻涕等流感症状,增强儿童免疫力。会后,媒体记者进行了采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市场 复合菌种 益生菌种 国际研讨会 持续时间 乳制品 发酵乳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三元耐盐复合菌种在碱减量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鹏程 杜佳丽 +3 位作者 郑凤娟 王玉恬 吴敏 张文武 《印染》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3,共4页
从嗜耐盐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出两株能够在高盐环境下高效降解碱减量废水中CODCr的菌种Shewanella algae和Pseudomonas prosekii。研究发现,碱减量废水进行酸析预处理后,CODCr降至15 575 mg/L,再用二元菌混合体系对预处理后废水进行二级好... 从嗜耐盐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出两株能够在高盐环境下高效降解碱减量废水中CODCr的菌种Shewanella algae和Pseudomonas prosekii。研究发现,碱减量废水进行酸析预处理后,CODCr降至15 575 mg/L,再用二元菌混合体系对预处理后废水进行二级好氧生化处理,RHT 48 h,二级好氧出水CODCr小于500 mg/L,但是反应中额外添加的氮源使出水氨氮超标。因此,向二级好氧反应体系中添加Bacillus sp.。结果发现,Bacillus sp.可有效去除污水中残留的氨氮,同时强化S.algae和P.prosekii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碱减量废水 高盐 三元耐盐复合菌种 好氧生化
下载PDF
复合菌种固态发酵饲料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阮萍 黄威 李铁柱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4期33-37,共5页
以玉米粉和豆粕为底料,采用复合菌种进行固态发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作为实验参数。以可消化粗蛋白含量作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接种量1%、发酵时间3d、... 以玉米粉和豆粕为底料,采用复合菌种进行固态发酵。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确定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作为实验参数。以可消化粗蛋白含量作为指标,利用正交实验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参数为接种量1%、发酵时间3d、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发酵产物中可消化粗蛋白含量为29.58%,较初始物料提高了57.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发酵饲料 正交实验 可消化粗蛋白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菌种发酵葡萄玫瑰花饮品及其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舸楠 刘维兵 +4 位作者 王雪薇 全莉 尹丽萍 武运 薛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311-317,共7页
为了制备一款新型复合菌种发酵饮品,以发酵液的菌种添加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初始pH为单因素,以总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液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葡萄汁添加量为30%、玫瑰花添加量为0... 为了制备一款新型复合菌种发酵饮品,以发酵液的菌种添加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发酵初始pH为单因素,以总多酚含量作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并对发酵液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在葡萄汁添加量为30%、玫瑰花添加量为0.75%的条件下,选取复合菌种白地霉和乳酸菌的添加比5.5∶4.5(%),发酵温度33℃,发酵时间48 h进行发酵,其总多酚含量达到9.92×10^2 mg/L,且在该条件下感官评分最高为92分。在复合菌种发酵作用下,其SOD活力5.31×10^3 U/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达到857μmol/L,花青素维持在28 mg/L,因此,发酵过程中葡萄玫瑰花发酵液不仅感官评分得到了提高,其抗氧化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菌种 发酵饮料 抗氧化 葡萄 玫瑰花
下载PDF
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发酵对猪肉脯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高静 曹叶萍 郇延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8-136,共9页
分别利用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进行猪肉脯的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发酵,采用气相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比传统猪肉脯、单一菌种发酵... 分别利用植物乳杆菌和酿酒酵母进行猪肉脯的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发酵,采用气相电子鼻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对比传统猪肉脯、单一菌种发酵猪肉脯及复合菌种发酵猪肉脯风味化合物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电子鼻能较好区别不同的猪肉脯样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和感官评定结果可得:发酵可显著提升猪肉脯的风味,复合菌种发酵猪肉脯风味优于单菌发酵猪肉脯。复合发酵猪肉脯的关键风味化合物主要有1-辛烯-3-醇、庚醛、癸醛、壬醛、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和2-甲基丙酸乙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脯 单一菌种发酵 复合菌种发酵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关键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