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外周静脉穿刺管理中的应用
1
作者 石红梅 石咏梅 +1 位作者 唐蕾 曾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42-0145,共4页
探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外周静脉穿刺管理应用情况。方法 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外周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初次静脉穿刺采用传统穿刺操作,第2天涂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施无痛穿刺),年龄(6~12)岁,平均(8.44±2.06)岁,... 探究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外周静脉穿刺管理应用情况。方法 2023年3月至2023年11月,外周静脉穿刺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初次静脉穿刺采用传统穿刺操作,第2天涂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施无痛穿刺),年龄(6~12)岁,平均(8.44±2.06)岁,男18例,女12例;对照组(传统静脉穿刺),年龄(6~12)岁,平均(8.38±2.02)岁,男16例,女14例,各30例。比较分析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输液体验感满意度、生理应激反应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穿刺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22例(73.33%)高于对照组16例(53.33%),但是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理应激反应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把初次静脉穿刺采用传统穿刺操作,第2天涂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实施无痛穿刺干预的方式用于外周静脉穿刺患者,将明显改善生理应激反应和患者的疾病预后,改善疼痛程度,提升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穿刺的满意度,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疼痛管理 疗效评估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伊木萨克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谢江平 吴金华 +3 位作者 林锋 刘沛衍 廖忠祥 张妍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46-148,152,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伊木萨克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早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利多...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伊木萨克治疗原发性早泄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早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伊木萨克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阴道内射精时间(intravaginal ejaculatory latency time,IELT)、早泄诊断工具(premature ejaculation diagnostic tool,PEDT)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76.47%(P<0.05)。治疗后,2组IELT均延长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2组PEDT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2组中医证候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76%、17.65%,2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伊木萨克治疗原发性早泄临床效果显著,可延长患者射精时间,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早泄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伊木萨克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内镜下套扎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
3
作者 吕国恩 陈学清 +2 位作者 彭亮 邹文书 谭翠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内镜下套扎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在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痔疮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L组,每组均45例,A组在术毕清醒后给予口服美洛昔康镇痛,B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静... 目的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内镜下套扎痔疮患者术后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135例在消化内镜中心行内镜下痔疮套扎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和L组,每组均45例,A组在术毕清醒后给予口服美洛昔康镇痛,B组患者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静脉镇痛,L组在肛外周表面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镇痛。记录3组患者的术前、用药后1 h、6 h及24 h后的疼痛(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术前和术后24 h心境状况(profile of mood states,POMS)评分及24 h内可能出现的高血压、心动过速、尿潴留、局部瘙痒等不良反应及三组综合满意度评级。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三组POMS评分均升高(P<0.05),A组用药后1 h、6 h及24 h和B组用药后1 h的NRS疼痛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L组用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与B组比较,L组患者用药后1 h和24 h的NRS疼痛评分更低(P<0.05),但用药后6 h两组NR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患者在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A组和B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综合满意度评级L组>B组>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内镜下套扎痔疮患者术后镇痛安全有效,减轻痔疮术后疼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内镜下套扎 痔疮 镇痛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镇痛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文琴 康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23期193-196,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患儿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患儿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20例行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状况、术后镇痛程度情况、术中依从性评分、手术总时长与疼痛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和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30 min,两组患儿HR快于本组麻醉前,SPO_(2)低于本组麻醉前,RR慢于本组麻醉前,且观察组患儿HR慢于对照组,SPO_(2)高于对照组,RR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30 min、2 h镇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手术总时长及疼痛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应用于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麻醉效果良好,能够提高患儿术中依从性,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儿疼痛,以防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小儿包皮粘连手法分离 疼痛 镇痛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研究
5
作者 张莉莉 吕奇 冯婷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6期701-703,708,共4页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60例,按照双色球随机抽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 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PHN患者60例,按照双色球随机抽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普瑞巴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外擦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疼痛程度予以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用药期间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表(DLQI)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2、4和8周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37%(8/30)vs.16.67%(5/3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2、4和8周后的PSQI总评分、DLQI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普瑞巴林不仅能够明显降低PHN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还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心理暗示法在儿童皮肤穿刺中的应用
6
作者 郑名辉 廖月明 于泓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21期89-91,共3页
目的评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LC)联合心理暗示法在儿童皮肤穿刺中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方法选择需住院输液治疗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心理暗示组(A组,n=20例)、凡士林联合心理暗示组(B组,n=20例)和不采取任... 目的评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CLC)联合心理暗示法在儿童皮肤穿刺中的镇痛效果和满意度。方法选择需住院输液治疗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复合利多卡因乳膏联合心理暗示组(A组,n=20例)、凡士林联合心理暗示组(B组,n=20例)和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对照组(C组,n=20例)。记录患者皮肤穿刺后修订版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R)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亲属满意度评分和护理顺利度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患者FPS-R评分和VAS均降低,家属满意度和护理顺利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与B组比较,A组患者FPS-R评分和VAS更低,家属满意度和护理顺利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CLC联合心理暗示法可降低儿童皮肤穿刺时的疼痛感,提高家属满意度和护理顺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暗示法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儿童 穿刺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疼痛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佳 孙娟娟 +2 位作者 安丽娜 洪文娟 成家茂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11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镇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西安新长安妇产医院妇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1小时,在手背穿刺部...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镇痛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西安新长安妇产医院妇科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观察组于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前1小时,在手背穿刺部位周围约3 cm×3 cm范围内涂抹1 g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照组涂抹等量的超声耦合剂作为对照。采用数字疼痛评分(NRS)、面部表情分级评分法(FRS)进行疼痛评估,并对患者进行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FRS、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十分满意率80.0%(48/60)高于对照组的58.3%(35/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3、6.50,χ^(2)=6.60,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有效减轻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中的疼痛感,提升患者对护理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手术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 疼痛 护理管理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儿童中毒1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金玲芬 郑优敏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2期29-31,共3页
利多卡因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随着对疼痛管理认识的逐渐深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包括静脉穿刺、腰椎穿刺、激光治疗、包皮环切等操作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局部麻醉药,使用方便,但若过量使用,可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我院收治1例... 利多卡因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随着对疼痛管理认识的逐渐深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包括静脉穿刺、腰椎穿刺、激光治疗、包皮环切等操作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局部麻醉药,使用方便,但若过量使用,可发生严重不良后果。我院收治1例因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过量而中毒的患儿。本文回顾该例患儿的病历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进行总结,旨在以提高同行对该病的认识。1病历摘要患儿女,4岁,既往无惊厥史。1岁时因“烧伤”(烧伤面积约70%),遗留大面积烧伤后瘢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儿童 中毒
下载PDF
瑞马唑仑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石秀丽 陈勤广 李洁明 《智慧健康》 2023年第27期93-96,共4页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日间吻合器包皮环切术的患儿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R组与P组,每组40例,R组患儿给予瑞马唑仑麻醉,P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记录入室平静时(T1)、睫毛反... 目的观察瑞马唑仑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小儿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拟行日间吻合器包皮环切术的患儿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R组与P组,每组40例,R组患儿给予瑞马唑仑麻醉,P组给予丙泊酚麻醉,记录入室平静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及切皮后1min(T3)的平均动脉血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诱导时间、追加麻醉药次数、苏醒时间)、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R组T2、T3时的MAP、HR较T1时下降不明显(P>0.05),与P组相比均高于P组(P<0.05)。R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P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R组术中注射痛、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马唑仑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用于小儿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麻醉诱导时无注射痛,诱导后小儿生命体征更加平稳,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小儿麻醉 包皮环切术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安全性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的有效性
10
作者 王沛 田秋阳 +1 位作者 方芳 仓静 《中国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323-329,共7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12月全身麻醉下行TURB...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预防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12月全身麻醉下行TURBT的男性患者135例,随机分为3组: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组(L组)、羟考酮组(O组)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复合羟考酮组(LO组),每组45例。L组患者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润滑导尿管后行尿管置入术;O组常规使用水溶性润滑剂润滑导尿管,并在预计手术结束前20 min静注羟考酮0.05 mg/kg;LO组患者同时采用以上两种方法。记录患者入苏醒室即刻(T1)、入室30 min(T2)、入室60 min(T3)CRBD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具体症状(“尿意”“疼痛”“憋胀”)的发生率。记录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共剔除12例患者,最终纳入统计123例。T1时刻,LO组中重度CRBD的发生率显著低于L组(P<0.017);T2时刻,LO组CRBD发生率显著低于L组(P<0.017)。LO组与O组相比,T1、T2、T3时刻CRBD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7)。T1时刻LO组“疼痛”发生率为7.1%,显著低于L组(41%;RR=5.744,95%CI 1.810~18.203)和O组(28.6%;RR=4.000,95%CI 1.216~13.157);LO组患者“憋胀”的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L组(46.2%;RR=2.769,95%CI 1.300~5.900)和O组(38.1%;RR=2.286,95%CI 1.049~4.978)。3组患者苏醒期不良反应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TURBT的男性患者中,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羟考酮联合应用与单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相比,可以降低苏醒早期CRBD的发生率,并减轻患者“疼痛”“憋胀”的不适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导尿管相关膀胱不适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羟考酮 舒适化医疗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急诊挫擦伤患者伤口换药中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陈顺德 郑磊 计美平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16期133-135,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在急诊挫擦伤患者伤口换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急诊挫擦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常...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在急诊挫擦伤患者伤口换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婺源县中医院收治的急诊挫擦伤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加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对比分析2组镇痛效果、镇静效果、情绪变化情况、舒适度、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前,2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各维度评分及总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h、24 h、72 h,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 amsay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72 h,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观察组GCQ中生理、心理精神、环境、社会文化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用于急诊挫擦伤患者伤口换药中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可有效缓解负性情绪,提高舒适度,且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挫擦伤 伤口换药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 镇痛 镇静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丙胺卡因与利多卡因的含量 被引量:13
12
作者 孙淑娟 谷大建 +2 位作者 杨久丽 李宏建 苏乐群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75-677,共3页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质量控制方法 ,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丙胺卡因在 13 3~ 2 40mg·L- 1、利多卡因在 14 0~ 2 50mg·L- 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均为 0 .9996。样品回...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质量控制方法 ,为该药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丙胺卡因在 13 3~ 2 40mg·L- 1、利多卡因在 14 0~ 2 50mg·L- 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r均为 0 .9996。样品回收率高 ,丙胺卡因和利多卡因回收率分别为 99.2 7%和 99.0 5% ,RSD分别为 1.14 %和 0 .67%。样品溶液稳定 ,3d内日间差异性试验结果 :丙胺卡因RSD =0 .73 % ;利多卡因RSD =0 .65%。本实验方法重复性好 ,RSD分别为丙胺卡因 1.3 0 % ,利多卡因 0 .91%。对 3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分别为 :丙胺卡因 99.6 9% ,10 0 .53 % ,10 1.86 %。;利多卡因 99.6 7% ,98.3 0 % ,99.97%。结论 :本方法准确 ,可靠 ,能同时测定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中利多卡因、丙胺卡因的含量 ,在本研究基础上制定的质量标准可以控制本品的质量 ,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丙胺卡因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法 含量测定 麻醉药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表面麻醉预防喉罩全麻后咽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汪海松 冯宇峰 +1 位作者 蔡东妙 徐林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88,共2页
近年来,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工具,因其具有置人简单、刺激性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然而,喉罩对咽喉的刺激仍不可避免,术后可能出现咽喉痛、声音嘶哑甚至吞咽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输尿... 近年来,喉罩作为一种新型的通气工具,因其具有置人简单、刺激性小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然而,喉罩对咽喉的刺激仍不可避免,术后可能出现咽喉痛、声音嘶哑甚至吞咽困难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喉罩置人后咽痛的减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临床观察 喉罩 表面麻醉 咽痛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 全麻后 预防
下载PDF
2%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洪彬源 陈桂纯 +4 位作者 罗昌辉 蔡日生 戴鹏 王云花 刘洪珍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3220-3222,共3页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在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择期行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将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Ⅱ组:...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喷雾剂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气管黏膜表面麻醉在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120例择期行支气管插管全麻的老年患者分为4组,每组30例。Ⅰ组:将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Ⅱ组:麻醉前10 min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患者的咽喉部,再将石蜡油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Ⅲ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Ⅳ组:麻醉前10 min用2%利多卡因溶液喷雾患者的咽喉部,再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均匀涂于支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观察并记录4组患者麻醉前(T1)、插管前5 min(T2)、插管时(T3)、插管后5 min(T4)、由仰卧位变侧卧位时(T5)、由侧卧位变仰卧位时(T6)、拔管前5 min(T7)、拔管时(T8)、拔管后5 min(T9)各时点SBP、DBP、HR的变化及术后24 h内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及脑血管意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Ⅰ组和Ⅲ组T3、T4、T5时相比,Ⅱ组和Ⅳ组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和Ⅱ组T6、T8、T9相比,Ⅲ组和Ⅳ组的SBP、DBP、HR明显降低(P<0.05)。与Ⅰ组相比,Ⅲ组和Ⅳ组的咽喉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出现1例脑血管意外。结论 2%利多卡因喷雾剂和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联合用于老年患者支气管插管全麻中,可以有效抑制支气管插管和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应激反应,减少咽喉疼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毒性低,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利多卡因喷雾剂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老年患者 支气管插管 血流动力学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后导尿减轻男性患者全麻苏醒期导尿管刺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5
作者 沈兴模 饶丽华 +2 位作者 苏小虎 胡北 陈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34-1135,共2页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复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如术后疼痛、低氧血症、导尿管刺激引起尿急、尿道痛、气管插管刺激、体位不当、催醒药物的影响等等。本研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 全麻苏醒期躁动是麻醉复苏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各种不良刺激是引起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如术后疼痛、低氧血症、导尿管刺激引起尿急、尿道痛、气管插管刺激、体位不当、催醒药物的影响等等。本研究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减轻男性食管癌患者全麻苏醒期由于导尿管刺激引起的躁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全麻苏醒期 男性患者 导尿管 临床观察 减轻 苏醒期躁动 麻醉复苏过程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浅表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的多中心自体双盲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万筱丽 冯占芹 +5 位作者 吴铁强 王晓华 解士海 赵卫华 黄东辉 黄银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056-2057,共2页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种皮肤性病浅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自体双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次物理治疗患者的不同皮疹处分别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号组)和恩纳乳膏(2号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种皮肤性病浅表麻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自体双盲对照的方法,对60例次物理治疗患者的不同皮疹处分别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号组)和恩纳乳膏(2号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号组显效率为48.33%,总有效率为96.67%,2号组显效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98.33%,两组间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轻微,安全性高。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作为表面麻醉剂,麻醉效果显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疾病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多中心研究 双盲法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及对Th1/Th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盛国荣 王健 +1 位作者 谢勇 刘海琴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02-906,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64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前4周2次/d,后2周1次/d,最后2周隔... 目的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h1,Th2分泌的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与临床意义。方法 64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外涂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前4周2次/d,后2周1次/d,最后2周隔日1次,共治疗8周;对照组外涂肝素钠软膏,用药方法与疗程同治疗组。另选志愿者3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8周及治疗后2周记录病情积分;于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检测健康对照组以及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周血中IFN-γ,IL-2,IL-4,IL-12,IL-18含量。结果治疗组治疗2,4,8周及治疗后2周病情积分下降明显优于肝素钠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0.63%,明显优于肝素钠对照组59.38%(P<0.01);治疗后及治疗后2周,治疗组IFN-γ,IL-2,IL-4,IL-12,IL-18和肝素钠对照组IFN-γ,IL-4,IL-1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上述各指标与肝素钠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肝素钠对照组IFN-γ与病情积分呈负相关性,IL-4,IL-18与病情积分呈正相关性。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显著,可能是通过纠正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而发挥其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激素依赖性皮炎 临床疗效 TH1细胞 TH2细胞
原文传递
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 被引量:10
18
作者 梁东科 张炳东 +1 位作者 梁蓓薇 陈燕桦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测定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诱导前缓慢静注硫酸镁30mg/kg,其后以15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直至插管完毕,双... 目的测定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诱导前缓慢静注硫酸镁30mg/kg,其后以15mg·kg^-1·h^-1速率静脉输注直至插管完毕,双腔支气管导管囊套及前2/3均匀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2~3g,依次静注丙泊酚2.0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3mg/kg及瑞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并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插管反应的发生情况。瑞芬太尼的剂量按序贯法确定,相邻剂量的比值为1.2。结果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ED50为0.91μg/kg,95%可信区间为0.80~1.04μg/kg。结论硫酸镁联合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丙泊酚麻醉下,瑞芬太尼抑制双腔支气管插管反应的ED50为0.91μg/kg,95%可信区间为0.80~1.04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丙泊酚 瑞芬太尼 半数有效量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对小儿鼾症全麻气管插管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前辉 谢小娟 +1 位作者 李海朝 宋绍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10-711,共2页
小儿鼾症手术操作在口咽腔内,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需采取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要求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充分,术后及早清醒,迅速恢复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及时清除咽后部及口腔内的血液及分泌物,观察无活动性出血时才能拔除气... 小儿鼾症手术操作在口咽腔内,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需采取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要求麻醉诱导平稳,术中麻醉充分,术后及早清醒,迅速恢复呼吸道保护性反射,及时清除咽后部及口腔内的血液及分泌物,观察无活动性出血时才能拔除气管导管。以往我们采用深麻醉下拔管,有很多危害,如呼吸中枢抑制、误吸或呼吸道梗阻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是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的复方制剂,具有皮肤和黏膜的表面麻醉作用。本研究将其均匀涂于气管导管的套囊及前端,观察其气管表面麻醉对小儿鼾症术中全麻插管及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小儿鼾症 全麻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 呼吸系统并发症 拔除气管导管 呼吸道梗阻 呼吸中枢抑制
下载PDF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气管导管表面预防甲状腺手术全麻拔管期呛咳躁动 被引量:13
20
作者 桑诺尔 曲歌 +2 位作者 张秀华 罗爱伦 黄宇光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5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全麻甲状腺手术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的有效性。方法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42例甲状腺部分或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L组)。将L组气管导管前1/2和... 目的评价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于气管导管表面,用于全麻甲状腺手术气管黏膜表面麻醉的有效性。方法前瞻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42例甲状腺部分或全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试验组(L组)。将L组气管导管前1/2和套囊表面均匀涂布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约2 g),C组导管表面涂抹石蜡油。研究终点为拔管期自发或诱发的(人为套囊放气充气)呛咳躁动事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随访患者在麻醉恢复室(PACU)和住院期间并发症。结果拔管前的自发呛咳躁动率L组低于C组(15%和65%)(P<0.01);套囊放气充气试验阳性率L组低于C组(35%和90%)(P<0.001)。带管期间发生血压或心率增加超过基线20%的发生率,L组有低于C组的趋势(1.65±1.26和5.57±2.06次/例);拔管后1 min两组间收缩压与心率乘积,L组(12 867±2 169)低于C组(16 385±2 242)(P<0.05)。结论对于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气管导管表面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进行气管黏膜表面麻醉,能够有效减少全麻拔管期患者的呛咳和躁动,降低心血管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 表面麻醉 甲状腺手术 呛咳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