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6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刮痧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湿热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
1
作者 杜迎春 《中医研究》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湿热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手部顽固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3次/d,饭后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刮痧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湿热证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手部顽固性湿疹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次,3次/d,饭后口服;依巴斯汀片,10 mg/次,1次/d,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刮痧(督脉、膀胱经,主穴取大椎、神道、天柱、神堂、膈俞、膈关、脾俞、意舍)治疗,1次/周。两组均治疗8周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2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痊愈14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2.00%(41/50)。两组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躯体功能、心理活动、社会能力、物质生活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手部湿疹严重指数评分和瘙痒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刮痧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手部顽固性湿疹湿热证有较好疗效,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湿疹,缓解瘙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部顽固性湿疹 刮痧 复方甘草酸苷片 依巴斯汀 炎症因子 生活质量 视觉模拟评分法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与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比较
2
作者 方兴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比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35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草组(18例)和火把花组(17例)。甘草组选择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火把花组选择火把花根片治疗... 目的对比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22年1月—2023年2月收治的35例掌跖脓疱病患者,随机分为甘草组(18例)和火把花组(17例)。甘草组选择采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火把花组选择火把花根片治疗,每组均治疗2~3个疗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甘草组与火把花组临床总有效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②两组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但改善程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③两组的IL-17A、IL-22和INF-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下降程度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④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甘草组与火把花组之间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复方甘草酸苷片和火把花根片治疗掌跖脓疱病具有较一致的临床疗效,且两种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火把花根 掌跖脓疱病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药药浴乳沐发舒联合米诺地尔酊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方金仙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观察外洗中药药浴乳沐发舒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AA)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AA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外洗中药药浴乳沐发舒联合外喷米诺地尔酊,对照组仅外喷米诺地尔酊,2组均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4周为... 目的 观察外洗中药药浴乳沐发舒联合米诺地尔治疗斑秃(AA)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AA诊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外洗中药药浴乳沐发舒联合外喷米诺地尔酊,对照组仅外喷米诺地尔酊,2组均给予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2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3例,好转12例。观察组痊愈7例,显效2例,好转12例。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6.67%比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洗中药药浴乳沐发舒联合外喷米诺地尔酊及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AA,其疗效确切,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浴乳 沐发舒 斑秃 米诺地尔酊 复方甘草酸苷片
下载PDF
探究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
4
作者 李绳彬 《北方药学》 2024年第3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3年04月)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50例,以替诺福韦酯治疗为对照组,以复方甘草...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替诺福韦酯对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1月-2023年04月)活动性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各50例,以替诺福韦酯治疗为对照组,以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为研究组。比较治疗前、后肝脏指标、血清炎症因子及外周血T细胞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各肝功能、维化指标较治疗前下降,研究组更低(P<0.05)。治疗后,炎性指标、免疫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改善(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以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替诺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可改善肝功相关指标,减轻纤维化严重程度,降低机体炎性指标提升免疫功能,对于提升治疗效果较单一药物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替诺福韦酯 联合治疗 活动性 乙肝肝硬化 炎症因子 外周血T细胞
下载PDF
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分析
5
作者 卢春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分析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斑秃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 目的:分析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斑秃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芪胶升白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CD8+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芪胶升白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减轻患者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复方甘草酸苷片 芪胶升白胶囊 免疫功能 满意度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效果观察
6
作者 覃桂清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南宁市宾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化标准值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透明质酸、层黏蛋白和Ⅳ型胶原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临床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与肝功能,逆转肝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复方甘草酸苷片 恩替卡韦 凝血功能 肝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中甘氨酸与DL-甲硫氨酸原料药的理化性质及晶型稳定性的初步研究
7
作者 谢湘云 陈春丽 +4 位作者 张亮 常占瑛 王梅 唐城 高晓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片中甘氨酸和DL-甲硫氨酸的固态理化性质和晶型稳定性。方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同步热分析(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tical tech... 目的研究复方甘草酸苷片中甘氨酸和DL-甲硫氨酸的固态理化性质和晶型稳定性。方法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PD)、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同步热分析(Simultaneous thermal analytical techniques,TGA/DTG-DSC)、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分析方法对两种氨基酸原料药固体的理化性质与晶型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探讨其在高温(60℃)、高湿(25℃,相对湿度75%±5%)、粉碎(<10℃)及水中的晶型稳定性。结果室温条件下甘氨酸为块状的α-型晶体,分解温度为257.4℃,ΔHf为773.5 J/g。α-型甘氨酸在高温(60℃)、高湿(25℃,相对湿度75%±5%)、粉碎(湿度<10℃)及60℃水中稳定性较好,未发生转晶;DL-甲硫氨酸为易吸附团聚的片状晶体,易发生固态转晶与溶液介导转晶。在高温(60℃)条件下固体DL-甲硫氨酸会由γ-型转为α-型,热分解温度和ΔH\-f均随α-型增多而增加,低温下γ-型更稳定。由于溶液介导转晶,在60℃水中结晶也只得到γ-型DL-甲硫氨酸。结论α-型甘氨酸与γ-型DL-甲硫氨酸可作为复方甘草酸苷制剂研发的优势晶型。对两个氨基酸固态理化性质及晶型稳定性的考察,可为原料药的物态质量控制和制剂研发的晶型筛选与控制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甘氨酸 DL-甲硫氨酸 多晶型 晶型稳定性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面部敏感性皮肤治疗中的应用
8
作者 杨学军 黄淑琼 +4 位作者 杨定彬 彭露 周丽君 朱仁衡 戚欣雨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者为对照组(23例),口服复方甘草酸... 目的:评价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在面部敏感性皮肤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50例面部敏感性皮肤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者为对照组(23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外用舒缓保湿修护霜者为观察组(27例)。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皮损面积评分、表皮含水量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皮损面积评分及表皮含水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观察者皮损面积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表皮含水量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65.22%)(P<0.05),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舒缓保湿修护霜治疗面部敏感性皮肤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舒缓保湿修护霜 敏感性皮肤 临床治疗
下载PDF
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斑秃临床观察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影响研究
9
作者 文文兵 许恩超 杨弋仙 《药品评价》 CAS 2023年第2期163-165,共3页
目的 分析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斑秃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自拟补... 目的 分析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儿童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0例斑秃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自拟补肾生发汤治疗,均持续用药1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T淋巴细胞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连续治疗12周,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斑秃严重程度(SALT)评分、DLQI评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可提高儿童斑秃治疗效果,降低SALT评分,纠正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减轻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复方甘草酸苷片 T淋巴细胞 不良反应 儿童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308 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皮损的修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婉妮 刘靖 杨广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84-8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8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及308nm准分子光治...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的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2年9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小榄医院收治的8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他克莫司软膏及308nm准分子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持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皮损修复情况、血清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2.50%,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皮损面积小于对照组,皮损色素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4(IL-4)水平高于对照组,白介素17(IL-17)、干扰素-γ(IFN-γ)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308nm准分子光治疗白癜风,可显著减少患者皮损面积,减少炎性损伤,改善免疫功能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皮损修复 308nm准分子光 他克莫司 复方甘草酸苷片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中三种活性成分在四种不同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测定
11
作者 张亮 唐城 +4 位作者 薛红瑞 谢湘云 刘晓航 单宇 高晓黎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9-15,共7页
目的测定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中甘草酸苷、甘氨酸和DL-蛋氨酸分别在pH1.2盐酸溶液、pH4.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和水介质中的溶出曲线。方法采用浆法,转速为50 r/min,以pH 1.2盐酸溶液、pH4.0磷酸氢二钠-柠... 目的测定复方甘草酸苷片(美能)中甘草酸苷、甘氨酸和DL-蛋氨酸分别在pH1.2盐酸溶液、pH4.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和水介质中的溶出曲线。方法采用浆法,转速为50 r/min,以pH 1.2盐酸溶液、pH4.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溶液、pH6.8磷酸盐缓冲溶液和水为溶出介质,溶出介质体积为900 mL进行溶出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甘草酸苷、甘氨酸和DL-蛋氨酸的含量,计算累积溶出百分率,绘制溶出曲线。结果通过分析方法验证,溶出曲线测定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加样回收率及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甘草酸苷在pH4.0、pH6.8缓冲溶液和水中60 min内平均累积溶出率均达到85%以上,但在pH1.2盐酸溶液中溶出较慢,120 min时平均累积溶出率为70%;溶出前10~20 min具有延迟释放现象。甘氨酸和DL-蛋氨酸在四种溶出介质中60 min内平均累积溶出率均达到85%以上。结论所建立的溶出测定方法准确可靠,测得3个批次复方甘草酸苷片中3种活性成分在4种不同溶出介质中的溶出曲线,为其仿制药的溶出曲线相似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甘草酸苷片 溶出曲线 一致性评价
下载PDF
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ICAM-1、SOD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晓晓 李青青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1期71-75,共5页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白癜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 目的:探讨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白癜风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诊治的白癜风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308 nm准分子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血清ICAM-1、SOD,以及临床治疗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CAM-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血清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SOD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45%高于对照组的75.47%(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3.21%高于对照组的9.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8 nm准分子激光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白癜风,可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ICAM-1,升高血清SOD,临床治疗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8 nm准分子激光 复方甘草酸苷片 白癜风 T细胞亚群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超氧化物歧化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重麟 屈煦 王小莉 《贵州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871-872,共2页
目的分析皮肤瘙痒症老年病患选择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皮肤瘙痒症老年病患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他克莫司软膏,试验组予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比较两组病... 目的分析皮肤瘙痒症老年病患选择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皮肤瘙痒症老年病患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30例。常规组予他克莫司软膏,试验组予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比较两组病患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各时期临床症状得分。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病患不良反应率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各时期临床症状得分均低于用药前(P<0.05),且试验组病患各时期临床症状得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皮肤瘙痒症老年病患选择他克莫司软膏以及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能够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他克莫司软膏 复方甘草酸苷片 不良反应 继发皮损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盛建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8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江苏省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江苏省丹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单用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时间,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2.00%(χ^(2)=7.111,P=0.008);观察组止疱、止痛、结痂、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1周后,2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健康状态、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χ^(2)=5.005,P=0.02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效果确切,可加快患者皮疹消退,改善神经疼痛症状,提升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复方甘草酸苷片 盐酸伐昔洛韦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苄星青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梅毒的临床疗效观察
15
作者 王润龙 张海璐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2592-2594,共3页
目的: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梅毒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梅毒患者145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3)。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 目的:探究苄星青霉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梅毒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梅毒患者145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3)。其中对照组单纯使用苄星青霉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效果、血清转阴、血清复发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硬下疳、玫瑰疹、掌跖梅毒疹、扁平湿疣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效率及RPR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梅毒患者的治疗中,联合使用苄星青霉素和复方甘草酸苷片可加快其临床症状缓解,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苄星青霉素 复方甘草酸苷片 梅毒 血清
下载PDF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rb-bFGF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效果
16
作者 廖家 蔡小健 谭敏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CG)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用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HD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rb-BFGF治疗,观察组加用CG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片(CG)与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联用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HD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HD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rb-BFGF治疗,观察组加用CG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表皮皮脂含量、皮肤弹性、角质层含水量高于对照组,经皮水分丢失低于对照组,自觉症状、客观体征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量表(DL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G联合rb-bFGF能增强HDD治疗效果,改善皮肤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素依赖性皮炎 复方甘草酸苷片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皮肤生理
下载PDF
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分析
17
作者 袁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3期0067-0070,共4页
探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方案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区某二级医院皮肤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 探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方案应用于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区某二级医院皮肤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依巴斯汀方案治疗,观察组使用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方案治疗。针对两组治疗以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达到了94.29%(33/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25/35),(x²=8.086,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风团大小方面的评分分别为(0.81±0.04)分、(0.25±0.04)分,(t=5.314,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风团数量方面的评分分别为(2.06±0.03)分、(0.79±0.05)分,(t=8.653,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发生频率方面的评分分别为(0.95±0.03)分、(0.23±0.02)分,(t=9.541,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持续时间方面的评分分别为(0.87±0.05)分、(0.26±0.03)分,(t=5.217,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瘙痒程度方面的评分分别为(0.91±0.01)分、(0.21±0.02)分,(t=6.471,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29%(5/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6/35),(x²=1.108,P>0.05)。结论 针对慢性荨麻疹患者来说,依巴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的临床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用依巴斯汀方案,同时各项临床症状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不会导致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可以作为临床首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荨麻疹 依巴斯汀 复方甘草酸苷片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慢性湿疹疗效分析
18
作者 周子豪 吴亚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6期0055-0060,共6页
本课题意在探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于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湿疹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组,48例)和观察组(丙酸氟替... 本课题意在探讨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对于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选取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湿疹患者9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组,48例)和观察组(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组,48例)。比较用药后第1周末及第2周末2组患者症状改善及疗效,治疗后第4周及3个月随访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红斑、丘疹、瘙痒以及皮损面积评分均呈降低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平均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丙酸氟替卡松乳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湿疹,疗效佳,症状改善明显,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湿疹 丙酸氟替卡松乳膏 复方甘草酸苷片
原文传递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32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9
作者 康丽 李前国 +2 位作者 王瑛琨 黄俊青 杨义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富血小板血浆组及联合纽均采用PIRP局部注射...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为复方甘草酸苷组、富血小板血浆组及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富血小板血浆组及联合纽均采用PIRP局部注射,PRP的制备及注射方法如下:抽取患者静脉血10~30mL注入PRP专用套管3000r/min×10min制取PRP加入适量氯化钙以激活血小板,再加入适量利多卡因注射液进行配制,静置4—5min,行皮损处皮下点状注射,每点0.1mL,点间距离1cm,每月1次,3次为一疗程。复方甘草酸苷组和联合治疗组均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75mg,3次/d;7d后减为75mg,2次/d;14d后减为75mg,1次/d,疗程为3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87.50%,显著高于单用复方甘草酸苷组(53.33%)及单用富血小板血浆组(64.29%)(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局部注射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斑秃安全且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秃 富血小板血浆(PRP) 复方甘草酸苷片
原文传递
复方氟米松软膏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东 张庆瑞 +1 位作者 王恩波 耿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I0010-I0011,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治疗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5例,A组:奥深外搽联合美能和雷公藤多甙片口服;B组:仅不用美能,余同A组;C组:奥深外搽,同时雷公藤多甙片口服... 目的探讨复方氟米松软膏(商品名:奥深)联合复方甘草酸苷片(商品名:美能)治疗治疗掌跖脓疱病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各25例,A组:奥深外搽联合美能和雷公藤多甙片口服;B组:仅不用美能,余同A组;C组:奥深外搽,同时雷公藤多甙片口服,方法同A组,3组均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和8周后观察疗效。结果A组、B组和C组第4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60.00%、32.00%、8.00%,有效率分别为88.00%、72.00%和44.00%;第8周末的治愈率分别为76.00%、48.00%、20.00%,有效率分别为96.00%、92.00%和60.00%。A组、B组分别与C组相比,治疗第4和8周末的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相比,治疗第4和8周末治愈率及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A组、B组和C组的复发率分别为4.20%、26.10%和33.33%,A组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和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深联合美能治疗掌跖脓疱病疗效优于单用奥深组,复发率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氟米松软膏 复方甘草酸苷片 掌跖脓疱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