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7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临床观察
1
作者 牛闯来 唐好江 +1 位作者 马腾飞 张雷超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 目的 分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采用单侧钢板内固定)和观察组(采用改良双钢板内固定),各40例。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术后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运动能力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后的康复期,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而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双钢板内固定 运动能力 并发症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双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术与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观察
2
作者 薛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148-150,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2-06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侧钢板内固定术组(单钢板组)和双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术(三钢板组),各50... 目的观察分析不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06—2022-06南阳市中医院收治的100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单侧钢板内固定术组(单钢板组)和双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术(三钢板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记录手术和术后恢复等相关指标,术前、术后1a应用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患侧膝关节功能。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中出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钢板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膝关节锻炼时间均短于单钢板组,术后1 a时的HSS评分高于单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F钢板内固定术中,双切口三钢板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开始行膝关节锻炼时间更早,有利于促进患侧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切口三钢板内固定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诊疗策略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鹏 赵猛 +4 位作者 严永祥 徐圣康 张劲松 罗斌 赵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一期取出感染侧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对侧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于外院行双侧... 目的探讨一期取出感染侧内固定物、二期取出对侧内固定的方法,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双钢板内固定术后慢性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太和医院自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于外院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慢性感染的患者,共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为23~74岁,平均(59.3±14.3)岁;Schatzker分型Ⅴ型13例,Ⅵ型2例;所有患者来院时骨折线模糊或骨痂形成。根据患者创面分泌物微生物培养结果使用敏感抗生素抗感染治疗,一期手术仅取出感染侧内固定钢板,联合VSD负压引流治疗控制感染,待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取出对侧内固定钢板。结果所有患者在行取出感染侧内固定钢板+创面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后,感染控制满意,术后无感染复发,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取出对侧内固定钢板,术前术后对侧均无感染,且骨折端愈合良好。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优9例,良4例,中2例,优良率为86.7%。结论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发生慢性感染的患者,一期仅取出感染侧钢板,联合VSD技术控制感染,骨折愈合后二期手术对侧内固定,控制感染效果满意,同时达到骨折愈合的目的,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 慢性感染 单侧取出 双侧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叶维斌 潘宣任 吴强初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后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与双支持钢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于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在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集病例展开研究,以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后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双支持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固定治疗。统计手术相关指标,检测手术前后的影像学参数(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利用HSS评分表判定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观察统计术后并发症情况,对以上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组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HS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实行外侧锁定钢板联合内侧支持钢板,相比双支持钢板固定,在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方面更具优势,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定钢板 内侧支持钢板 双支持钢板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氨甲环酸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中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唐茁栋 李亭燕 +2 位作者 李林涛 钟凤林 刘绍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3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2022年6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关节腔组30例,静...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TXA)不同给药方式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研究2020年1月—2022年6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静脉+关节腔组30例,静脉组30例,对照组30例。静脉+关节腔组采用静脉滴注结合关节腔内灌注给药,静脉组采用静脉滴注给药,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点分别静脉滴注及关节腔内灌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肢体肿胀率、膝关节活动度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静脉+关节腔组和静脉组相比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失血量明显减少(P<0.05);静脉+关节腔组的术后血红蛋白水平高于静脉组和对照组(P<0.05);术后肢体肿胀率小于另外两组(P<0.05);静脉+关节腔组与静脉组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P<0.05);且静脉+关节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另外两组患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TXA多次静脉给药联合关节腔内灌注应用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失血量安全有效,可显著减少围手术期失血量,提升血红蛋白水平,减轻肢体肿胀,有促进患者加速康复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氨甲环酸 给药方式 失血量 血红蛋白 并发症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帕孜拉·艾拉 艾克白尔·吐逊 阿力木·克热木 《中国医刊》 CAS 2023年第1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根据CT和X线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和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例,根据CT和X线检查结果制定手术方案)和观察组(40例,采用数字化技术规划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位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第3天采用影像学Rasmussen评分评估骨折复位效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复位固定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Rasmussen评分显示观察组骨折复位优良率(85.0%)明显高于对照组(62.5%),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6个月两组HS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可缩短手术及复位固定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骨折复位效果,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技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手术
下载PDF
3D打印联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7
作者 高正凡 向明 康邹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6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采用3D打印联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TP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内固...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采用3D打印联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景德镇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CTPF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n=30)与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给予3D打印联合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功能、运动功能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屈曲、伸直ROM较术前均增大,且研究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较术前均提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6.67%)较对照组(30.0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联合传统钢板内固定用于治疗CTPF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及透视次数,缩短骨折复位时间、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增强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膝关节功能与运动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 传统钢板内固定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万威 《医疗装备》 2023年第3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1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比...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到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152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试验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4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内固定后胫骨平台内翻角、胫骨平台内侧后倾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4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并植骨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在促进患者骨折愈合的基础上,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内固定 植骨
下载PDF
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及术后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茂山 徐文龙 +1 位作者 正楷 赵永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9期1636-1640,共5页
目的 探究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接受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2例... 目的 探究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对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稳定性、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接受单侧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2例(作为单侧组)和接受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者43例(作为联合组),比较两组固定稳定性、膝关节恢复情况、骨重建相关指标水平变化、骨折延迟愈合相关指标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轴向刚度高于单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单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骨重建相关指标中骨钙素(BGP)、人降钙素(hCT)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均较治疗后24 h增高,且联合组骨重建各相关指标均高于单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骨折延迟愈合相关指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后24 h降低,联合组骨折延迟愈合各相关指标均低于单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1.43%、4.65%,联合组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 老年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应用联合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综合效果佳,稳定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对骨代谢、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积极影响,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入路 双钢板内固定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稳定性
下载PDF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胫骨平台角度的影响
10
作者 朱宁 王安妮 黄冬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8期114-117,共4页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胫骨平台角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2021年1月至202... 目的 探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在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胫骨平台角度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八十集团军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予以观察组患者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两组均采用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观察至患者出院,随访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固定疗效、手术指标,胫骨平台角度、骨折延迟愈合相关指标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固定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开始锻炼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相较于术前,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水平均显著升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及术后3、6个月组内以及组间胫骨平台内翻角(TPA)、胫骨平台后倾角(PA)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联合Pender健康促进模式护理更能提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固定优良率,帮助患者尽早开始锻炼,促进其术后骨折愈合,且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均具有良好的复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 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 Pender健康促进模式 胫骨平台角度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价值
11
作者 陈占磊 刘方方 王智茹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3期70-72,共3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给予观察组患者实...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市骨科医院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140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术后膝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成角畸形、髁部变宽、关节面塌陷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达到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能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有效性并降低并发症、确保手术治疗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3D打印技术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影响因素分析
12
作者 陈时雨 程后庆 +5 位作者 梁清宇 钱利海 刘刚 张永 胡健 周佳武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36-339,共4页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 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1年3月芜湖市中医医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共75例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分析临床特征,并将有差异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术后切口愈合良好者67例,愈合不良者8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与BMI及骨折分类两个因素有关联(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BMI(≥24 kg/m^(2))(OR=31.514)、有吸烟史(OR=16.234)、手术时间过长(≥1.5 h)(OR=26.415)均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因素较多;遇到高BMI、常年吸烟患者时需警惕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术中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 切口愈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三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13
作者 杨海龙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8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6月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单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三切口联合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97.14%)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77.14%)(P<0.05)。观察组负重、住院、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均缩短(P<0.05)。术后3个月,两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Rasmussen影像学评分较术前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8.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8.57%)(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三切口联合入路治疗的效果较好,能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提高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功能 骨折愈合时间
下载PDF
探讨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14
作者 郝晓剑 程海松 尹小波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0期167-170,共4页
目的 分析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单侧... 目的 分析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法手术治疗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2年7月江苏省如皋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6例患者给予单侧钢板法治疗,观察组47例患者实施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对比两组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安全性、手术优势等。结果 术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13%,低于对照组的1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73,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骨科临床中通过改良双钢板法手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均较高,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加速患者术后的康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改良双钢板法 骨科治疗 治疗效果 并发症
下载PDF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自制功能锻炼执行表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和常规干预模式效果对比分析
15
作者 齐云影 马静 +1 位作者 乔敏 呼小静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4期145-147,共3页
目的 比较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术后自制功能锻炼执行表联合健康信念模式(HBM)和常规干预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0—2022-10开封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97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分为常规干预组... 目的 比较复杂胫骨平台骨折(CTPF)术后自制功能锻炼执行表联合健康信念模式(HBM)和常规干预模式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10—2022-10开封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97例CTPF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护理方案分为常规干预组(对照组,48例)和以自制功能锻炼执行表联合HBM干预组(联合组,49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康复进程、膝关节功能,以及干预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Barthel)评分、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的Barthel评分、G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功能锻炼执行表联合HBM应用于CTPF术后患者,能加速患者康复进程,提升其日常生活能力和自我效能感,并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功能锻炼执行表 健康信念模式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活血止痛汤加味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肿痛及并发症的影响
16
作者 张立强 陈高新 +1 位作者 朱灿 陈扬 《浙江中医杂志》 2023年第10期754-755,764,共3页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条件是手术时机甚至手术方式的关键。如果肿胀无法消退,手术等待时间过长,则会严重影响预后。如何快速消肿改善软组织条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中医药在减轻骨折相关...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条件是手术时机甚至手术方式的关键。如果肿胀无法消退,手术等待时间过长,则会严重影响预后。如何快速消肿改善软组织条件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发挥中医药在减轻骨折相关肿胀及促进皮肤软组织损伤恢复的优势也是目前探索的热点[1,2]。我们在甘露醇脱水的基础上予以《伤科大成》中的活血止痛汤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肿痛,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止痛汤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围手术期肿痛 并发症
下载PDF
多模式复位联合软骨面下多角度排钉技术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
17
作者 谢宇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11期40-43,共4页
目的评价多模式复位联合软骨面下多角度排钉技术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 目的评价多模式复位联合软骨面下多角度排钉技术固定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FT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2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多模式组采用常规钢板内固定治疗+多模式复位联合软骨面下多角度排钉技术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及康复情况、手术成功率、膝关节功能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多模式组手术耗时长于常规组,多模式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多模式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多模式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多模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低于常规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结论多模式复位+软骨面下多角度排钉技术固定联合应用于复杂FTP治疗中,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缩短患者骨折愈合耗时、住院耗时,明显改善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排钉技术固定 多模式复位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成功率 膝关节功能
下载PDF
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ABC情绪干预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观察
18
作者 林宝翠 师晓静 常娇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ABC情绪干预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科2020-01—2021-05行手术治疗的9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 目的 探讨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ABC情绪干预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骨科医院运动创伤关节镜科2020-01—2021-05行手术治疗的9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后干预方法分为2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ABC情绪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遵医行为。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价患者的舒适度,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干预3个月时的HSS评分、GCQ评分和SDS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萧氏双C护理模式联合ABC情绪干预应用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的临床护理中,可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和提高舒适度,并有利于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氏双C护理模式 ABC情绪干预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19
作者 毛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64-0066,共3页
分析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n=34,传统单侧钢板内固定法)和观察组(n=34,改良双钢板法)。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改善程度,... 分析改良双钢板法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8例,分为对照组(n=34,传统单侧钢板内固定法)和观察组(n=34,改良双钢板法)。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胫骨平台内翻角和后倾角改善程度,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等,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试试改良双钢板法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恢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双钢板法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指标 膝关节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对比
20
作者 张志强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44-0046,共3页
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经皮微创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骨科2021年9月-2022年9月随机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黄白小球法划入两组,即双切口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69例和微创组(经皮微... 对比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行经皮微创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于我院骨科2021年9月-2022年9月随机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黄白小球法划入两组,即双切口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术)69例和微创组(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70例。对比两组治疗结局。结果 微创组胫骨平台术后6月内翻角(86.37±2.19)°、后倾角(9.53±0.62)°,明显大于双切口组(85.29±2.24)°、(9.21±0.47)°(P<0.05)。双切口组FMA(20.17±3.14)分、FAC(3.40±0.22)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69.57%,明显小于微创组(24.19±2.08)分、(4.23±0.25)分、87.14%(P<0.05)。微创组负重负重(8.10±1.62)周、骨折愈合时间(9.18±1.46)周,明显短于双切口组(13.97±2.04)周、(16.01±2.29)周(P<0.05)。结论 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时,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更为理想,利于减小骨折愈合时间,增强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双钢板内固定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