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6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小鼠复温策略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叶丹 林珑 +3 位作者 侯鹏伟 张灏 魏梁锋 王守森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1-15,共5页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TBI-SIH)模型,观察复温时程对模型小鼠损伤恢复的影响,评估电热垫复温的治疗效果.方法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热垫复温组(以小鼠核心体温升高至(37&... 目的通过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合并海水浸泡性体温过低症(TBI-SIH)模型,观察复温时程对模型小鼠损伤恢复的影响,评估电热垫复温的治疗效果.方法48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电热垫复温组(以小鼠核心体温升高至(37±1)℃为结束复温标志)及电热垫复温延长组(在小鼠达到正常体温后,继续使用电热垫复温1 h),每组12只.全程观察小鼠生命体征变化,并分别统计每组小鼠的死亡率.观察各组小鼠脑组织病理HE染色、尼氏染色情况,评估神经损伤程度及神经元缺失数量.24 h后行脑含水量测定及伊文思蓝染色.结果模型组小鼠死亡率高于复温组小鼠(P<0.05),电热垫复温组与电热垫复温延长组小鼠死亡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每组小鼠行HE染色、尼氏染色实验后发现,小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复温密切相关.与模型组相比,复温组小鼠脑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神经元丢失减少(P<0.05).此外,电热垫复温组小鼠受损神经元比例少于电热垫复温延长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及伊文思蓝渗出量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热垫复温后脑水肿显著减轻,伊文思蓝渗出减少(P<0.05).然而,复温时间延长会导致伊文思蓝渗出量增加(P<0.05).结论复温可改善TBI-SIH小鼠脑组织损伤程度及其预后,延长复温时间对神经损伤的恢复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浸泡性体过低症 颅脑损伤 小鼠 复温
下载PDF
急性低温和复温对青田田鱼鳃组织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廖嘉仪 熊梓彤 +2 位作者 李志力 刘其根 孙佳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13-2823,共11页
【目的】青田田鱼在浅水环境中经常面临急性低温胁迫,探究青田田鱼在急性低温和复温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青田田鱼科学越冬和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提取9.0℃胁迫6 h(CO... 【目的】青田田鱼在浅水环境中经常面临急性低温胁迫,探究青田田鱼在急性低温和复温环境下的生理响应机制,为青田田鱼科学越冬和耐低温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提取9.0℃胁迫6 h(CO组)、升温至28.0℃复温恢复6 h(RE组)和28.0℃对照组(Con组)青田田鱼鳃组织样本代谢峰。预处理后的代谢组数据与数据库匹配鉴定代谢物种类。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鉴定代谢组学数据的可靠性。根据Student’s test检验的P值(P<0.05)和OPLS-DA模型得到的变量权重值(VIP>1)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对差异代谢物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并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筛选与急性低温和复温最相关的代谢通路。对重要代谢通路制作聚类热图,显示组间差异和代谢物水平变化趋势。【结果】PCA和OPLS-DA分析结果显示,组内样本聚集,组间样本分离,组间的代谢物水平存在显著差异。OPLS-DA得分图显示各组Q2累计值均在0.5以上,R2Y累积值均接近1.0,模型具有较高的解释度和可靠性;共鉴定到1222个代谢物,其中CO vs Con,RE vs CO和RE vs Con分别筛选鉴定出232、238和300种显著差异代谢物(P<0.05)。各组间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花生四烯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嘌呤代谢等代谢途径;急性低温胁迫下,皮质醇水平上调,而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物和甘油磷脂代谢物下调。复温后花生四烯酸、甘油磷脂代谢物和嘌呤代谢物相对Con组下调,皮质醇含量下调,牛磺酸含量上调。【结论】急性低温可导致青田田鱼免疫、物质转运和信号传递等功能异常。皮质醇的合成和代谢可能是青田田鱼抵抗急性低温胁迫的重要机制。复温后青田田鱼鳃组织损伤在短期内无法得到完全恢复。牛磺酸合成可能是青田田鱼在复温过程中的重要恢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田田鱼 急性低 复温 代谢组学 鳃组织
下载PDF
基于损伤严重评分的预见性复温措施在创伤自发性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梁青青 宋辉 崔艳娇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2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损伤严重评分(ISS)的预见性复温措施在创伤自发性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52例创伤自发性低体温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 目的:探讨基于损伤严重评分(ISS)的预见性复温措施在创伤自发性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152例创伤自发性低体温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基于ISS评分开展预见性复温措施。比较两组各时间段体温情况、凝血功能指标、低体温持续时间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复温后30 min、复温后2 h、出科时,体温水平在时间、组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科时,两组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低体温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创伤自发性低体温患者实施基于ISS评分的预见性复温措施,能改善患者体温情况及机体凝血功能,降低心律失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低体 损伤严重评分 预见性复温措施
下载PDF
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短中期效果
4
作者 刘丽鸣 马树峰 +1 位作者 潘曙明 冯敏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20期90-9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短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 目的探讨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短中期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于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治疗的12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10 h复温的亚低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25 h复温的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神经测定评分、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神经行为发育情况、神经系统伤残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出生后第14、28天神经测定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复温后pH值、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出生后3、6个月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出生后3、6个月的神经系统伤残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电解质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10 h复温相比,25 h复温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短期临床效果更好,可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和神经行为功能,降低神经系统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复温时间 亚低治疗 神经系统伤残 动脉血气指标
下载PDF
综合复温护理管理运用于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临床分析
5
作者 刘丽萍 胡严严 《中华养生保健》 2024年第21期108-111,共4页
目的重点分析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应用综合复温护理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重点分析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应用综合复温护理管理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江苏省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低体温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管理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复温护理,管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复温管理模式。结果入院后,两组30 min、60 min、120 min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在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院时、入院后的pH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以及凝血酶原时间效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凝血酶原组间效应、交互效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复温护理管理有助于及时恢复患者体温,使患者各项指标恢复至正常状态。结论综合体温护理管理对严重创伤性低体温患者的复温存在有效促进作用,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理稳定性,对优化低体温严重创伤者救治效果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复温护理 低体严重创伤 生理指标 血氧饱和度
下载PDF
不同复温时点的热打击人骨骼肌细胞损伤情况观察及其机制
6
作者 刘斌 袁芳芳 +4 位作者 豆春丽 肖宝 李霖 李慧 苏磊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5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复温时点的热打击人骨骼肌细胞(HSKMC)损伤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SKMC分为热打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热打击组建立热打击细胞损伤模型后置于37℃、5%CO_(2)细胞培养箱中复温,复温时间分别为0... 目的观察不同复温时点的热打击人骨骼肌细胞(HSKMC)损伤情况,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HSKMC分为热打击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正常培养,热打击组建立热打击细胞损伤模型后置于37℃、5%CO_(2)细胞培养箱中复温,复温时间分别为0、6、12、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4(TRPV4)蛋白相对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RPV4 mRNA相对表达量。将对数生长期的HSKMC分为HS组、GSK+HS组、HC+HS组和NC组,NC组正常培养,其他三组建立热打击细胞损伤模型,复温时间均为12 h,GSK+HS组、HC+HS组在热打击前0.5 h分别给予TRPV4激动剂GSK1016790A 500 nmol、TRPV4抑制剂HC-0670475μmol,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Ca^(2+)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复温0、6、12、24 h的热打击组细胞存活率均降低(P均<0.05);随着复温时间的延长,热打击组细胞存活率依次降低,两两比较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复温0、6 h的热打击组细胞即可出现超微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肿胀、体积变大,细胞质空泡化,线粒体明显肿胀、脱颗粒、双嵴消失,细胞核周间隙增宽,细胞核凝聚、固缩,部分包膜连续性中断;复温12、24 h的热打击组细胞出现核仁溶解消失,细胞核碎裂、染色质边集,细胞质结构崩解、呈颗粒状。与对照组比较,复温0、6、12、24 h的热打击组细胞TRPV4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均<0.05)。NC组、HC+HS组、HS组、GSK+HS组细胞内Ca^(2+)浓度依次升高,组间两两比较P均<0.05。结论热打击会造成HSKMC存活率降低及结构损伤,热打击后复温时间越长对细胞的损伤越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RPV4表达及其介导的Ca^(2+)内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亚型4 热打击 复温 钙离子 横纹肌溶解 中暑
下载PDF
系统分级复温模式对低体温创伤患者不同时段全因死亡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洋洋 卢阳阳 +2 位作者 黄海群 郑婷婷 颜雷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0,共8页
目的探讨系统分级复温模式对低体温创伤患者不同时段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6例修正创伤评分<12分的低体温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 目的探讨系统分级复温模式对低体温创伤患者不同时段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236例修正创伤评分<12分的低体温创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系统分级复温组和传统复温组,每组118例。研究的主要结局事件是伤后15 d内全因死亡。次要结局事件是伤后3、7、30 d内全因死亡。结果13.98%(33/236)的患者在伤后15 d内死亡,14.83%(35/236)的患者在伤后30 d内死亡,所有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4,10)d。与传统复温组比较,系统分级复温组的复温后2 h体温更高(P=0.001),复温干预前后体温变化更大(P=0.0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系统分级复温组的15 d(27.3%比72.7%,P=0.005)和30 d(25.7%比74.3%,P=0.002)死亡率低于传统复温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系统分级复温组患者的生存时间长于传统复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采用系统分级模式复温是伤后生存时间的强保护因素(HR=0.450,P=0.042)。进一步对各时段全因死亡的发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协变量后,采用系统分级复温模式对患者发生伤后15 d和30 d内全因死亡的OR值分别为0.289和0.286(P=0.008,P=0.005),复温后2 h体温与伤后30 d内全因死亡的发生呈负相关(OR=0.670,P=0.049)。结论系统分级模式复温是创伤低体温患者伤后生存时间的保护因素,采用系统分级复温模式是伤后15 d和30 d内全因死亡发生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复温后2 h体温有望成为低体温创伤患者伤后30 d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应用系统分级复温模式能够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分级复温 创伤 低体 全因死亡
下载PDF
冷应激复温对ICR小鼠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史宏昭 刘洋 +2 位作者 姚睿智 刘鹏 李士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2-941,共10页
【目的】研究不同冷应激复温后对ICR小鼠的自发运动、探索行为、焦虑情绪和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检测ICR小鼠4、10、16、22℃冷应激复温组于复温2、4、6、8、10、12 h后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 【目的】研究不同冷应激复温后对ICR小鼠的自发运动、探索行为、焦虑情绪和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方法】通过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检测ICR小鼠4、10、16、22℃冷应激复温组于复温2、4、6、8、10、12 h后在旷场试验和高架十字迷宫试验中的运动变化,并通过ELISA检测各组在复温2及4 h后的血液激素指标变化。【结果】旷场试验结果显示,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22℃冷刺激复温10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和运动时间显著减少(P<0.05);16℃冷刺激复温4和8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10℃冷刺激复温4和10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5),复温2 h中央区域运动距离显著增加(P<0.05);4℃冷刺激复温6 h时中央区域停留时间极显著减少(P<0.01),复温2 h中央区域运动距离极显著增加(P<0.01)。高架十字迷宫试验结果显示,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22和4℃冷刺激复温4 h、16℃冷刺激复温10 h闭臂停留时间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10℃冷刺激复温组闭臂停留时间无显著变化(P>0.05)。与28℃常温对照组相比,皮质酮(CORT)在22℃冷刺激复温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16℃冷刺激复温2和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肾上腺素(EPI)在22℃冷刺激复温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10℃冷刺激复温2和4 h时极显著升高(P<0.01)。【结论】冷应激结束后对ICR小鼠的自发运动、探索行为、焦虑情绪和血液激素指标存在持续影响,应减少以ICR小鼠为模型的试验环境温度变化,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R小鼠 冷应激 复温 行为学 皮质酮(CORT) 肾上腺素(EPI)
下载PDF
术后轻度低体温患者组合保暖与充气式加温仪复温效果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郁帆 王雪 +1 位作者 马森 刘箐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8-50,55,共4页
目的探讨组合保暖与充气式加温仪在术后轻度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术后轻度低体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反光毯和棉被的组合保暖方式复温,对照组使用充气式加温仪复温。结果复温后两组的升温值差异未达非劣... 目的探讨组合保暖与充气式加温仪在术后轻度低体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0例术后轻度低体温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观察组使用反光毯和棉被的组合保暖方式复温,对照组使用充气式加温仪复温。结果复温后两组的升温值差异未达非劣效边界。两组体感舒适度、寒战和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组合保暖方式应用于轻度低体温患者的升温效率与充气式加温仪相当;体感舒适度和安全性与充气式加温仪也相似,适用于此类患者的术后复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患者 麻醉苏室 低体 复温 反光毯 棉被 充气式加 手术室护理
下载PDF
失温症及其复温后凝血功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庆玲 唐明 +1 位作者 杨军 张正义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5期388-392,共5页
失温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人体核心体温<35℃的一种疾病,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功能障碍,严重者常常危及生命。中重度失温会使人体在失温时处于低凝状态,增加出血风险。但失温症复温后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甚至形成血栓,加重了失温症患者的器... 失温症是指各种原因引起人体核心体温<35℃的一种疾病,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功能障碍,严重者常常危及生命。中重度失温会使人体在失温时处于低凝状态,增加出血风险。但失温症复温后的血液呈高凝状态,甚至形成血栓,加重了失温症患者的器官衰竭,极大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旨在对失温症及失温症复温后的凝血功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温 凝血功能 血小板 血栓 并发症 核心体
下载PDF
分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丹婷 赵燕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3年第7期108-111,共4页
目的探讨分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 目的探讨分级复温护理对急诊创伤患者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与观察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分级复温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低体温、并发症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30 min体温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1 h、2 h的体温监测,观察组患者体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采用分级复温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低体温和凝血指标,减少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不良并发症事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创伤 分级复温 低体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临床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林雨焮 冯骁 +2 位作者 张艺丹 洪婉蓉 赵红缨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0-356,共7页
目的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出生的101例亚低温治疗(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MTH)的HIE... 目的探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出生的101例亚低温治疗(mild therapeutic hypothermia,MTH)的HIE新生儿,随机分为MTH1组(50例,10 h复温,0.25℃/h)和MTH2组(51例,25 h复温,0.10℃/h),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和临床效果,并对复温第25小时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正常睡眠觉醒周期(sleep-wake cycle,SWC)的出现情况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TH1组和MTH2组胎龄、5 min Apgar评分、中重度HIE占比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临床疗效方面,与MTH2组比较,MTH1组复温结束时动脉血pH值更趋于正常,氧依赖时间更短,复温第10、25小时正常SWC占比更高,出生后第5、12、28天的NBNA评分更高(P<0.05);两组复温相关惊厥发作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期临床疗效方面,两组第6个月的神经系统伤残率和第3、6个月的Bayley婴儿发展量表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 h复温时间不利于正常SWC的出现(OR=3.423,95%CI:1.237~9.469,P=0.018)。结论与25 h复温时间相比,10 h复温时间短期临床效果更好。延长MTH复温时间对中重度HIE新生儿的临床效益有限且不利于正常SWC的出现,不宜作为常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治疗 复温 临床效果 新生儿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复温时间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刘华雪 王瑞 +1 位作者 李方 陈祖君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1116-1121,共6页
目的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复温时间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外科SICU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患者295例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 目的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复温时间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国家心血管中心阜外医院外科SICU 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患者295例患者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后最高钠离子值,肌酐值,总胆红素值,直接胆红素值、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脑保护方式以及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结果共29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19例发生术后谵妄,发生率40.3%。即刻体温36℃以上的患者共47例,发生谵妄的例数为22例。1~5 h复温到36℃的总例数为161例,发生谵妄的例数为10例,发生率为6.2%。6~10 h复温到36℃的总例数为76例,全部病例发生谵妄,发生率为100%。复温时间>10 h的病例例数为11例,全部发生谵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四组之间的χ^(2)为207.1(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脑卒中病史、急诊手术、最高钠离子值、肌酐值、手术时间、深低温停循环时间、脑保护方式因素的影响后,复温时间过长(OR=3.01,95%CI 1.22~7.38,P<0.02),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越高。结论主动脉夹层A型术后复温时间越长,谵妄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A型 复温时间 谵妄
下载PDF
新生儿硬肿症的复温护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郑丽琼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复温护理 复温 复温 复温
下载PDF
关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临床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一文的专家点评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敬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6-436,共1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不同复温时间亚低温治疗临床效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这篇文章发表在本刊本期第350~356页。该文被评为本期优秀论文。本刊邀请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刘敬教授为该文做了点评,供读者阅读参考。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亚低治疗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复温时间 专家点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临床效果 读者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组织冷冻过度复温方法的改良
16
作者 杨家莉 张盛 +1 位作者 王明伟 高少阳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3年第6期599-601,共3页
冷冻切片是病理技术手段之一。临床医生可根据冷冻报告结果决定手术范围。高质量的冷冻切片为精准及时的报告提供物质保证。冷冻制片时组织中易形成冰晶,进而破坏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最终导致漏诊或误诊。速冻是减少切片冰晶形成最有效... 冷冻切片是病理技术手段之一。临床医生可根据冷冻报告结果决定手术范围。高质量的冷冻切片为精准及时的报告提供物质保证。冷冻制片时组织中易形成冰晶,进而破坏组织细胞的形态结构最终导致漏诊或误诊。速冻是减少切片冰晶形成最有效的方法。然而,速冻极易造成组织的冷冻过度,特别是甲状腺。甲状腺一旦冷冻过度,切片时会出现粉末状、裂隙或褶皱,严重者影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冷冻切片 冷冻过度 复温 冰晶
原文传递
不同温度复温护理对深低温停循环危重症主动脉术后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李枭雄 谷天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3年第4期536-539,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复温护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危重症主动脉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行DHCA危重症主动脉术治疗患者,依照患者采用复温方案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26例。A组...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复温护理对深低温停循环(DHCA)危重症主动脉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7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8例行DHCA危重症主动脉术治疗患者,依照患者采用复温方案不同分为A组22例和B组26例。A组复温比值0.1~0.5,B组复温比值>0.5~0.7。于术前、停循环时、术后4 h、术后24 h时检测受试者血清中S-100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CPB)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最低鼻咽温度及最低直肠温度;测定麻醉后行CPB前(T_(0))、CPB开始后DHCA开始前(T_(1))、DHCA结束恢复CPB后5~10 min(T_(2))、停止CPB后(T_(3))的平均动脉压(MAP),血细胞比容(Hct),鼻咽温度及直肠温度;记录两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结果 S-100蛋白和NSE水平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及术后24 h,A组血中S-100蛋白和NSE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B时间、辅助循环时间、最低鼻咽温度及最低直肠温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Hct、鼻咽温度及直肠温度组间比较、时间点比较及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T_(1)、T_(2)及T_(3)时,A组MAP均高于B组,Hct水平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0)及T_(1)时,A组鼻咽温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2)时,A组直肠温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神经并发症发生率及POCD发生率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复温比值0.1~0.5方案对DHCA危重症主动脉术治疗患者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保护患者脑功能,提高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复温 深低停循环 危重症主动脉术 认知功能 脑功能
下载PDF
自制复温约束保暖套在全麻开胸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卫红 艾海丽 +2 位作者 侯静朴 陆学荣 郑毛根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8期85-86,共2页
目的寻找一种既能复温保暖又有约束作用的工具。方法将16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复温与约束;观察组在常规复温基础上,采用自制复温约束保暖套行保暖复温约束,复温约束保暖套包括保温、... 目的寻找一种既能复温保暖又有约束作用的工具。方法将160例全麻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复温与约束;观察组在常规复温基础上,采用自制复温约束保暖套行保暖复温约束,复温约束保暖套包括保温、观察与操作和约束三部分,应用时将复温约束保暖套套于手脚后,约束带约束患者脚踝或手腕并系于床挡上,观察和操作可在观察口和操作口进行。结果观察组20 min即可恢复正常体温,对照组需60 min才能恢复正常体温;两组术后回病房肛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温约束保暖套是一种既能复温保暖又有约束作用的工具,使用简单、安全、方便、经济、可操作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手术 复温约束保暖套 复温治疗 革新推广
下载PDF
新生儿硬肿症不同复温方法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巧云 张惠 彭君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73-1374,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 临床效果观察 复温方法 新生儿时期 组织器官 手法按摩 快速复温 远红外线 常见病 治疗
下载PDF
改进冷水复温试验方式对振性白指检出率的影响
20
作者 冯国贤 刘书乾 《山西预防医学》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改进冷水复温试验对振动力怀白旨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对接触振动作业人员181名按GB4869-85进行手臂振动病检查(但水复温试验水温在10±0.5±,浸泡时间10分种),观察振动性白指检出率、复温率... 目的 探讨改进冷水复温试验对振动力怀白旨检出率的影响。方法 对接触振动作业人员181名按GB4869-85进行手臂振动病检查(但水复温试验水温在10±0.5±,浸泡时间10分种),观察振动性白指检出率、复温率和复温时间的情况,结果 造型工复温异常率、振动性白指检出率不正常者显著高于前方法。结论 改进冷试方法,检查得易接受,由于浸泡时间长,日易观察复温率和复温异常情况以及白指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复温试验 振动性白指 复温 复温异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