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肝损伤伴失血性休克后凝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赵阳 李程程 +2 位作者 高建新 宋国庚 单毅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长时间的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可引起缺血再灌损伤,但其对创伤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60 min的REBOA对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0头健康成年普通级、长白猪,使用实验用弹道枪构建肝穿透伤... 目的长时间的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可引起缺血再灌损伤,但其对创伤后凝血功能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旨在探讨60 min的REBOA对创伤性凝血病(TIC)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0头健康成年普通级、长白猪,使用实验用弹道枪构建肝穿透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在主动脉1区行REBOA并阻断60 min)和对照组(在主动脉1区行REBOA但未阻断血流),每组5头。连续监测基本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在基线点、休克点及休克后每60 min的观察点采集血样本,进行动脉血气,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常规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结果60 min观察点,实验组的SBP、DBP、MAP、CO、Lac、H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Fib和R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2)。对照组休克点的PT和INR较基线点明显增加(P<0.05),Angle较基线点明显降低(P<0.05),R值较基线点、60 min观察点明显增加(P<0.05)。实验组休克点的PT和INR、R值较基线点明显增加(P<0.05),120 min及180 min的观察点PT和INR较休克点明显增加(P<0.05),60 min及180 min观察点的R值较休克点明显增加(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在120 min及180 min观察点明显小于休克点(P<0.05),Fib在180 min的观察点较休克点明显减少(P<0.05)。结论REBOA能有效控制肝穿透伤出血,改善并维持近端血压,提高创伤后存活率。但主动脉1区60 min的REBOA加重了酸中毒,诱发了TIC的低凝状态并导致钙离子浓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降低,需谨慎实施并严密监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肝穿透伤 失血休克 创伤凝血病
下载PDF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治疗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效果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 辛梅 +7 位作者 黄虹皓 杨柯 李霞 张文馨 吴西强 邬晓臣 戴睿武 张近宝 《创伤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93-98,117,共7页
目的评价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治疗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的效果,探讨哪些研究领域可能是进一步推进REBOA应用的关键。方法使用“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 目的评价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治疗不可压迫性躯干出血的效果,探讨哪些研究领域可能是进一步推进REBOA应用的关键。方法使用“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BOA)”、“复苏性主动脉血管内球囊闭塞(resuscitation intra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球囊闭塞(balloon occlusion)”、“部分主动脉球囊闭塞(partial 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部分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partial resuscitation of aortic balloon blockade)”、“部分球囊闭塞(part of the balloon is occluded)”等关键词在PubMed、Embase、Cochrane等数据库中对文献进行回顾。纳入临床研究文献,排除数据集重叠、缺少2个以上变量的文章,分为院前和院内环境下两组。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6篇临床文献表明,院前环境下进行REBOA手术共47例(存活率为87.2%),穿透伤19例(40.4%),钝性损伤28例(59.6%),接受REBOAⅠ区治疗26例(55.3%),Ⅲ区治疗21例(44.7%),球囊扩张时间为36.8min。院内环境进行REBOA手术共705例(存活率为41%),穿透伤138例(19.6%),钝性损伤549例(77.9%),其他损伤18例(2.6%),接受REBOAⅠ区治疗493例(74.3%),Ⅱ区治疗16例(2.4%),Ⅲ区治疗155例(23.3%),球囊扩张时间36min。院前组军事环境下此手术者共31例(存活率为96.8%),民用环境下此手术者共16例(存活率为68.8%),在院前环境、穿透伤和区域(Zone)分区为I区患者接受REBOA紧急止血后的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REBOA具有微创、操作相对简单的优点,非常适合军事战争或灾害救援等特定条件下创伤急救的需求。但病情诊断困难与插管时间限制了院前REBOA的使用,因此该技术距离真正走向实际应用,还需要对最适宜的对象、优化的阻断技术和阻断持续的时间等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部分主动脉闭塞 不可压迫躯干出血 院前环境 急救
下载PDF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的球囊定位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凯 宋佳纯 +5 位作者 王龚 于楠 何麒灿 屈明玥 郭宝石 冯鑫 《创伤外科杂志》 2022年第12期886-890,共5页
非压迫性躯干部位出血是战场上可预防战斗死亡的主要原因。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作为一种血管腔内阻断技术可有效控制致死性大出血。然而,现有的REBOA球囊定位技... 非压迫性躯干部位出血是战场上可预防战斗死亡的主要原因。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作为一种血管腔内阻断技术可有效控制致死性大出血。然而,现有的REBOA球囊定位技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瓶颈或弊端,成为限制技术广泛推广的重要原因。本文对现有的REBOA球囊定位技术要点进行梳理和综述,并展望未来REBOA定位技术的发展方向,供同道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创伤 非压迫躯干出血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下载PDF
双下肢毁损伤现场实施REBOA术及紧急输血1例
4
作者 杨波 陶宁 +5 位作者 王明 杨敏 袁凯 杨光强 于任轩 李茜茜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72-74,77,共4页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最早由Hughes等^([1])于1954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成为创伤急救中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止血方法。然而,由于REBOA球囊需要通过放射或...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resuscitative endovascular balloon occlusion of the aorta,REBOA)最早由Hughes等^([1])于1954年提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进,已成为创伤急救中一种有效而快速的止血方法。然而,由于REBOA球囊需要通过放射或者超声定位,院前应用时相应技术缺乏指南和规范指导等原因,REBOA技术在院前急救中应用较少^([2])。2014年,伦敦空中急救中心实施了世界上第1例院前急救的RE-BOA术,迄今国内尚未见到类似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毁损伤 复苏性主动脉球囊阻断术 输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