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星在天:夏墟地理与传说考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宗迪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72,163,共23页
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将上古华夏世界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以夏为西方集团,主要活动于河南、山西、陕西地区,这一学说对古史重建和夏商考古的影响有目共睹,由于豫西、晋南、陕北等地多处大型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的发现,夏居西方几成学界... 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将上古华夏世界分为东、西两个集团,以夏为西方集团,主要活动于河南、山西、陕西地区,这一学说对古史重建和夏商考古的影响有目共睹,由于豫西、晋南、陕北等地多处大型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的发现,夏居西方几成学界共识。夏居西方说的一个重要根据,是《左传》叔虞封于夏墟的记载,周成王灭唐,封晋祖叔虞于夏墟,因晋居河东,故可推定叔虞所封的夏墟必在河东,汉魏以来,学者皆承此说。实际上,这一推定并不成立。详考古书所载周成王时期封国格局、唐杜氏及其后裔晋国范氏的世系、迁徙和祭祀传统,可知周成王灭以封叔虞的唐国,不在河东,而在鲁西。叔虞始封的夏墟,实在鲁西河、济之间,其子燮始迁于河东。既然夏墟在鲁西而不在河东,则“夷夏东西说”以及基于这一学说的夏墟考古和古史重建,都有重新审视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墟 夏墟考古 夷夏东西说 大禹治水
下载PDF
晋南“夏墟”考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国硕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6-31,83,共7页
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夏墟”应该是泛指广大区域而非专指某一地点,整个晋南地区皆应该属于“夏墟”之范围;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的原... 夏王朝包括夏代晚期的都城皆在豫西地区,晋南地区不存在像安阳殷墟那种都城废址性质的属于夏王朝的都邑故址;文献所记的“夏墟”应该是泛指广大区域而非专指某一地点,整个晋南地区皆应该属于“夏墟”之范围;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的原因是由于商王朝灭夏之后夏族聚居晋南所致,“夏墟”即夏族聚居区;晋南地区被称作“夏墟”只能说明商代和西周初年夏族曾聚居于此,其与夏族的起源和夏文化的渊源没有必然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墟 晋南 夏族
原文传递
以田野考古为主探索夏文化已经取得硕果——纪念徐旭生先生赴豫西考古调查“夏墟”49周年
3
作者 方酉生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4-148,共5页
本文回顾了几十年来探索夏文化、早商文化的历程及突破,并对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学术研究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
关键词 田野考古 探索夏文化 夏墟 学术讨论
原文传递
见证太原四千五百余年史——追寻中华文明的根与魂
4
作者 王增斌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9-25,共7页
2003年9月举办之“太原建城2500年”庆典所据之公元前497年,实为“晋阳”城首次见诸中国历史文献之年,这以后之2500年仅是“太原”历史的一部分。晋阳城史前之二千余年的太原历史则更为辉煌,金天氏封台骀于太原,尧、禹曾一度在太原的建... 2003年9月举办之“太原建城2500年”庆典所据之公元前497年,实为“晋阳”城首次见诸中国历史文献之年,这以后之2500年仅是“太原”历史的一部分。晋阳城史前之二千余年的太原历史则更为辉煌,金天氏封台骀于太原,尧、禹曾一度在太原的建都,以及此后太原发生之诸多历史事件,构成了一部中华民族从远古走来的生生不息完整的发展历史。太原在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形成史上曾起过巨大的作用,对这一段历史我们应当百倍珍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 大夏 夏墟 并州
下载PDF
三皇五帝——中国古史传说中的英雄
5
作者 李玉洁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5年第2X期26-30,共5页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活跃着许多部族,并各有自己的首领和领袖。中国古史传说中的英雄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祖先。他们从洪荒时代走来,在通向文明的道路上,带领着自己的部族奋力跋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巢穴居室... 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活跃着许多部族,并各有自己的首领和领袖。中国古史传说中的英雄是我们伟大民族的祖先。他们从洪荒时代走来,在通向文明的道路上,带领着自己的部族奋力跋涉,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巢穴居室、钻燧取火、教民熟食、驯服野兽、发明农业,到钗簪服饰、文字金属、聚落城堡,从而把我们的民族引向鼎盛和辉煌。由于当时尚未有文字记载,人们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口耳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史传说 口耳相传 钻燧 后禹 虞舜 青帝 王天下 夏人 王城岗古城 夏墟
原文传递
试论东下冯类型文化的渊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克林 《文物春秋》 1993年第3期12-19,共8页
学术界对夏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发表的简报和论文,日渐其多,无论是对夏代历史和文化的论述、考释,均有高见卓识之处,是有成效的。 首先对夏代历史的态度,信乎!还是古代传说?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然时至今日,在考... 学术界对夏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近年来有了很大的进展,发表的简报和论文,日渐其多,无论是对夏代历史和文化的论述、考释,均有高见卓识之处,是有成效的。 首先对夏代历史的态度,信乎!还是古代传说?历来就有不同的意见,然时至今日,在考古资料不断增多,研究深入的情况下,令人感到似乎以往被浓雾笼罩的夏代历史与文化,逐渐披露其身影和容颜。从而人们对夏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如同对商代历史与文化一样,逐渐趋于持肯定的态度,仅这一点,对夏文化的研究来说,就是取得了很大成绩的表现,是值得我们高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下冯 文化类型 二里头文化 夏文化 考古发掘 夏墟 圈足 地层堆积 历史文献记载 晋南
下载PDF
安邑、晋阳、平阳是否夏都之我见
7
作者 杨杨 《中州今古》 2003年第4期14-15,共2页
关键词 安邑 晋阳 夏都 夏墟 斟寻 山西夏县 老丘 三家分晋 公元年 夏王朝
下载PDF
龙的崇拜之谜 被引量:1
8
作者 年轮 《中州今古》 2004年第9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良渚文化 古代社会 陶壶 龙的传人 夏墟 古代先民 中国历史 丁儒 红山文化 龙泉
下载PDF
在二里头遗址探索中国王朝国家起源
9
作者 赵海涛 《党的生活(河南)》 2024年第5期50-51,共2页
1959年夏,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在豫西调查“夏墟”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在随后60多年的发掘中,在这里发现了丰富而重要的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距今3800年至3500年中国乃至东亚地... 1959年夏,著名史学家、考古学家徐旭生率队在豫西调查“夏墟”时,发现了二里头遗址,在随后60多年的发掘中,在这里发现了丰富而重要的文化遗存。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市偃师区,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是距今3800年至3500年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聚落遗址,拥有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城市道路系统、宫室建筑群和宫城,最早的青铜礼器群等诸多重要遗存。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它是夏王朝中晚期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也被认为是探索中国王朝国家起源的关键遗址和重要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遗址 聚落遗址 青铜礼器 城市道路系统 夏王朝 夏墟 著名史学家 都城遗址
原文传递
“禹兴西羌”说考辨
10
作者 杜美娟 刘宗迪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9,158,共12页
禹为夏祖,禹诞生地的确认关乎夏人发源地和夏文化发祥地的考订。目前,学界关于禹诞生地的观点,以“禹出四川”说呼声最高。古书记载的夏人故地皆在中原,夏墟考古则以豫西、晋南为关注焦点,均与四川相距甚远,故“禹出四川”说的真实性需... 禹为夏祖,禹诞生地的确认关乎夏人发源地和夏文化发祥地的考订。目前,学界关于禹诞生地的观点,以“禹出四川”说呼声最高。古书记载的夏人故地皆在中原,夏墟考古则以豫西、晋南为关注焦点,均与四川相距甚远,故“禹出四川”说的真实性需要重新审视。“禹出四川”说依据是“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详考“禹兴西羌”和“禹生石纽”两个传说生成和流变,可以证明“禹出四川”实为层累造成的传说,而非历史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兴西羌 禹生石纽 夏墟
原文传递
商汤伐桀路线新探 被引量:10
11
作者 郑杰祥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7-40,共4页
郑州商城就是商汤所都的亳邑,成乃成皋,戎山就是文献所称的陑山,也即后世的雷首山和中条山。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一带,是夏桀逃亡的“莘之墟”。鸣条位于今夏县西北和安邑镇以北地带。今河南省陕州市是夏王桀所逃的“南巢氏”,又称“焦... 郑州商城就是商汤所都的亳邑,成乃成皋,戎山就是文献所称的陑山,也即后世的雷首山和中条山。今陕西省合阳县东南一带,是夏桀逃亡的“莘之墟”。鸣条位于今夏县西北和安邑镇以北地带。今河南省陕州市是夏王桀所逃的“南巢氏”,又称“焦门”。今山西夏县为中心的晋南地区古称“夏虚”,是夏王朝统治集团的最后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墟 商汤 征伐 路线 晋南
原文传递
“禹都阳城”传说考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宗迪 蒋帅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9-119,160,共12页
禹都阳城的传说最早见于《孟子》,因汉代有阳城县,在今河南省嵩山之阳,故从班固《汉书·地理志》开始,即以河南的阳城县(今登封市)为禹都故地,该说成为当代豫西夏墟考古的重要依据。然而,古书所载名为阳城之地,非仅河南阳城一地,《... 禹都阳城的传说最早见于《孟子》,因汉代有阳城县,在今河南省嵩山之阳,故从班固《汉书·地理志》开始,即以河南的阳城县(今登封市)为禹都故地,该说成为当代豫西夏墟考古的重要依据。然而,古书所载名为阳城之地,非仅河南阳城一地,《春秋》《左传》记载的数处位于鲁西地区以"阳"为名之地,较之河南阳城的历史更为久远,且这几处"阳"地处于黄河下游,历史上为洪水泛滥之地,《山海经》等书记载的鲧、禹布土治水的传说也发生在黄河下游,鲁西诸"阳"地才是传说中的禹都,也才是夏墟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城 夏墟
原文传递
夏的变迁与中西文化交流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善纯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5-22,共8页
夏人虽建立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可它本身并非汉族。《尚书笺》云:'夏,中国也。始自西夷,及于内地。'《孟子》:'禹生石纽,西夷人也。'《潜夫论·五德志》干脆把夏禹称为'戎禹'。所以《左传·... 夏人虽建立过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可它本身并非汉族。《尚书笺》云:'夏,中国也。始自西夷,及于内地。'《孟子》:'禹生石纽,西夷人也。'《潜夫论·五德志》干脆把夏禹称为'戎禹'。所以《左传·定公四年》说到周初封唐叔于夏墟时,周王叫他'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禹生石纽 中西文化交流 夏禹 尚书笺 夏墟 夏政 唐叔 戎人 周王 苏美尔人
原文传递
踏破铁鞋有觅处——记考古学家邹衡先生
14
作者 林小安 《文物天地》 1997年第4期35-39,共9页
从事考古工作的人都知道重大的考古发现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然而,也有不靠机遇、不靠'好运',完完全全靠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重大成果的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邹衡教... 从事考古工作的人都知道重大的考古发现似乎是'可遇不可求'。然而,也有不靠机遇、不靠'好运',完完全全靠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一而再、再而三地获得重大成果的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的邹衡教授就是这样一位兢兢业业、老老实实地按科学规律办事的考古学家。西周晋都遗址的发现,就是他考古生涯中最重要的成果之一,而且还是他完全采用科学方法、严格遵循科学途径从事考古工作的典型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邹衡 考古工作 周晋 考古系 踏破铁鞋 可遇不可求 典型范例 曲村 夏墟 陶片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