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灌溉量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1
作者 张俊 王小昌 +3 位作者 崔晓路 李澳旗 赵璐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2,168,共11页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 为探究水分和氮肥增效剂对夏玉米生长及水肥利用的综合影响,通过设置40 mm(W1)和60 mm(W2)两个灌水水平下不施氮肥(N0)、施用氮肥(U)、氮肥+硝化抑制剂(U+DCD)、氮肥+脲酶抑制剂(U+NBPT)、氮肥+双效抑制剂(U+N+D)5种氮肥施用措施,开展夏玉米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施用氮肥处理,氮肥配施增效剂可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增幅分别为5.92%~13.82%、5.85%~18.07%、11.12%~24.30%、12.35%~41.83%和5.93%~13.80%,其中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效果较优;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和双效抑制剂可以降低夏玉米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成熟期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前者效果最优。相比于W1,W2水平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处理玉米产量、成熟期地上生物量、净收益、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54%、15.51%、19.40%、20.31%和27.36%;氮肥配施脲酶抑制剂处理农田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和硝态氮残留量分别降低11.33%和48.46%。综合考虑夏玉米施肥灌水方案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水肥利用效率和玉米植株生长,构建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得到最优处理为灌水量60 mm下氮肥配施双效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量 氮肥增效剂 土壤氨挥发 土壤硝态氮残留 夏玉米产量 水肥利用
下载PDF
不同锌肥施用量对濮阳市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芳 《河南农业》 2023年第19期14-15,共2页
锌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对作物生长素、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重要作用。玉米对锌敏感,在玉米上施用锌肥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穗长、穗粗和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锌是农作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能促进作物光合作用,对作物生长素、酶、蛋白质的合成起到重要作用。玉米对锌敏感,在玉米上施用锌肥能明显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穗长、穗粗和穗粒数,提高千粒质量,对提高玉米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濮阳市是粮食生产大市,2021 年玉米播种面积15.2 万hm^(2),总产量103.7 万t。为探索锌肥对濮阳市玉米产量的影响,掌握锌肥促玉米增产的最佳施用量,本文研究了不同锌肥施用量对濮阳市玉米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指导当地农民合理施用锌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播种面积 最佳施用量 夏玉米产量 玉米生长发育 锌肥 作物光合作用 千粒质量 玉米增产
下载PDF
控释掺混肥对夏玉米产量及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伟 李絮花 +3 位作者 唐慎欣 李海燕 刘旭凤 彭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8-71,91,共5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释放期60d的水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常规施肥用量下不同比例配合追施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积累量及0-60cm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控释掺...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释放期60d的水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常规施肥用量下不同比例配合追施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氮素收获指数、氮素积累量及0-60cm土壤硝铵态氮含量动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控释掺混处理对夏玉米的产量、肥料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素收获指数较常规施肥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以控氮比50%处理最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比对照的提高9.43%和24.69%,达到显著水平;各控释掺混处理0-60cm土壤都保持较高的硝态氮含量,至后期较常规施肥的略高,满足了玉米的生长。玉米各时期土壤铵态氮含量大致以高控氮比处理的含量高,差异不明显,但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的。控氮比50%处理更适合本区域玉米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控释掺混肥 肥料利用率 硝态氮 铵态氮
下载PDF
气象因子和土壤水分变化对河北省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睿昊 刘海军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33-136,146,共5页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站河北省10个站点2001年-2010年的农业气象、夏玉米产量和农田土壤湿度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及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站点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土壤... 利用国家农业气象站河北省10个站点2001年-2010年的农业气象、夏玉米产量和农田土壤湿度等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及土壤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数站点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积温、土壤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在夏玉米生长季节内当降水总量为250~450mm、积温大于2 200℃、土壤相对湿度大于田间持水量的70%时,河北省玉米产量可达其最高产量的70%以上。若降水量低于250mm,需通过灌溉补充土壤水分,以保障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夏玉米产量 降水量 积温 土壤湿度
下载PDF
陕西夏玉米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蓓 栗柯 +1 位作者 李艳丽 魏婷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429-434,共6页
采用相关分析、正交多项式及积分回归等方法,对陕西1971~2003年夏玉米的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陕西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672,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73.1%;气象产量存在着约5年的周期性波动;6月中、下旬降水量、7月... 采用相关分析、正交多项式及积分回归等方法,对陕西1971~2003年夏玉米的单产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陕西夏玉米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1672,占夏玉米产量波动的73.1%;气象产量存在着约5年的周期性波动;6月中、下旬降水量、7月下旬气温、8月中旬降水量和9月日照时数是影响陕西夏玉米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气温 降水量 日照
下载PDF
濮阳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30
6
作者 崔力 王春玲 +6 位作者 李改琴 姚胜 吴非洋 许庆娥 董建设 齐瑞英 刘晓燕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341-344,共4页
适时把握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趋利避害,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获得夏玉米高产稳产是笔者研究的目的;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濮阳市1970—2009年共4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 适时把握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气象因子,趋利避害,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获得夏玉米高产稳产是笔者研究的目的;采用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濮阳市1970—2009年共40年的夏玉米单产量,与同期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得出:6月中旬和8月下旬的降水、8月下旬和9月上旬的气温、7月上旬和8月上旬的日照时数等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关键气象因子,6月上中旬播种期的干旱、7月上旬拔节期的卡脖旱、8月上旬开花授粉期的雨涝是夏玉米生育期中几个需要注意的气候现象;夏玉米产量气象波动指数为0.139,占实际产量变异系数(0.3914)的35.51%,气象因子是影响夏玉米产量波动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降水量 平均气温 日照时数
下载PDF
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光岩 徐良菊 +1 位作者 李俊良 金圣爱 《山东农业科学》 2020年第7期54-59,共6页
为了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配施及灌水等不合理问题,本试验以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利... 为了解决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种植过程中肥料配施及灌水等不合理问题,本试验以玉米登海605为材料,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灌水及肥料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可显著提高夏玉米地上部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以及肥料偏生产力。(2)施肥处理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效率和磷素收获指数,但会降低氮素、钾素的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3)施肥显著提高夏玉米产量,氮磷钾配施较不施肥处理产量提高49.12%~58.26%。(4)灌水模式由于实现了氮素后施,在减肥18.2%基础上,氮磷钾配施处理较不灌水氮磷钾处理夏玉米地上部氮磷钾吸收量、肥料偏生产力、养分吸收效率、肥料利用率、产量方面均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 肥料配施 夏玉米产量 养分吸收利用率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二虎 孙欣 《陕西农业科学》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影响显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91-2010年开封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8月份降水>7月份降... 气象因素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影响显著。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1991-2010年开封市夏玉米产量和气象因素的关联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各气象因素之间的关联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依次为:8月份降水>7月份降水>8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降水>8月份光照>7月份光照>9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光照>9月份降水>7月份平均温度>6月份平均温度>9月份光照。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开封市夏玉米产量与降水量密切相关。开封市6月份容易出现干旱天气,此期如果降水偏少,应注意及时合理灌溉。8月份夏玉米灌浆成熟期,正值开封市的雨季,要特别注意防范暴雨洪涝和连阴雨天气对玉米产量造成的不利影响,雨后注意及时排水防涝。夏玉米生长期间需充足的日照时数和较强的光照强度,若光照不足,会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因此栽培管理上应该注意及时改善玉米植株光照条件。对玉米进行人工去雄可以增加光合产物输向果穗,有利于形成大穗,提高夏玉米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气象因素 灰色关联度 分析
下载PDF
气象因子对黑龙港地区夏玉米产量的影响分析
9
作者 陈克敏 李月英 +2 位作者 岳海旺 李翠玉 张健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S01期140-143,146,共5页
为了充分利用黑龙港地区气候资源,给夏玉米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根据黑龙港地区衡水市1990—2019年夏玉米平均产量和同期气象因子逐日观测资料,从夏玉米的7个生育期中选取36个气象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2种方法,分析气... 为了充分利用黑龙港地区气候资源,给夏玉米栽培管理方案提供依据,根据黑龙港地区衡水市1990—2019年夏玉米平均产量和同期气象因子逐日观测资料,从夏玉米的7个生育期中选取36个气象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2种方法,分析气象因子与夏玉米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气温的变化与夏玉米产量的关系最密切,是影响夏玉米产量的主导因素,其次是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其中,抽雄期极端最高气温、拔节期极端最高气温与夏玉米气象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49和-0.381;成熟期日照时数与夏玉米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54。与降水相关的气象因子与夏玉米气象产量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龙港地区 气象因子 夏玉米产量 灰色关联度分析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晓芳 车春信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2年第10期1-4,共4页
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是云南省主要作物,味道鲜美、用途多样。近年来,玉米需求量愈渐增长,但中国耕地面积有限,要想满足玉米食用需求,需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基于现有品种基础条件,发挥增产潜力,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 玉米是中国重要粮食作物,是云南省主要作物,味道鲜美、用途多样。近年来,玉米需求量愈渐增长,但中国耕地面积有限,要想满足玉米食用需求,需提高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基于现有品种基础条件,发挥增产潜力,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种植产业的发展趋势。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玉米个体和群体间能够获得良好的协调性,增加穗粒重、千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增产潜力 夏玉米产量 穗粒重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玉米种植 玉米需求量 单位面积产量
下载PDF
秸秆还田与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薛庆锋 陈荣丽 +2 位作者 陈桂月 徐九文 李天富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101-103,共3页
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组的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组,秸秆还田处理组的氮肥利用率高于不还田处理组,但秸秆还田处理组的相对经济效益低于不还... 在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研究了氮肥、有机肥配施对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处理组的夏玉米产量显著高于不还田处理组,秸秆还田处理组的氮肥利用率高于不还田处理组,但秸秆还田处理组的相对经济效益低于不还田处理组。配施有机肥在两种处理中均提高了夏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氮肥 有机肥 夏玉米产量
下载PDF
潮土区秸秆还田下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丽 冯楠 刘素美 《河南农业》 2009年第7X期52-52,58,共2页
近年来,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施肥上存在氮肥过量和施肥方式不合理的现象,68%以上农户的玉米当季施氮量在330kg/hm2左右,大多数为一次性施用,造成氮肥利用率很低,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施用方式 潮土 一次性施用 玉米品种 施肥方式 玉米植株 常规施肥 产量三要素 大喇叭口期
下载PDF
制约夏玉米产量提高的因素及对策
13
作者 刘忠强 《科学种养》 2015年第5期7-8,共2页
一、品种多而杂1.现状近年来各地审定推广的品种较多,种子培育者千方百计想把自己多年辛辛苦苦培育的品种推出去,某些种子公司只把利润好的新品种作为推广的重点,部分种子经销商也以推销利润大的种子为主,因而造成市场上品种的多而杂。... 一、品种多而杂1.现状近年来各地审定推广的品种较多,种子培育者千方百计想把自己多年辛辛苦苦培育的品种推出去,某些种子公司只把利润好的新品种作为推广的重点,部分种子经销商也以推销利润大的种子为主,因而造成市场上品种的多而杂。农民面对纷乱复杂的品种无从下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审定推广 种子培育 种子经销商 种子公司 大喇叭口期 蜡熟期 完熟期 化学除草 养分供应
下载PDF
试析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的作用
14
作者 李晓晶 《吉林农业(学术版)》 2012年第8期48-48,共1页
我们采用大田、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分析施用控释尿素增产的主要原因,说明控释尿素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及夏玉米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施用控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以及同地... 我们采用大田、盆栽试验,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控释尿素对夏玉米产量,分析施用控释尿素增产的主要原因,说明控释尿素对夏玉米籽粒品质的影响及夏玉米产量及品质形成的生理生化机制,分析不同地力水平下施用控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以及同地力水平下适宜的控释尿素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释尿素 夏玉米产量 品质形成
下载PDF
夏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15
作者 张敏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第1期21-23,共3页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饲用粮与工业用粮需求不断提升,玉米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范县地处中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温度变化明显。耕地总面积3.6万hm~2,主要植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近年来,夏玉... 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消费结构升级,饲用粮与工业用粮需求不断提升,玉米消费需求逐渐增加。范县地处中国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季分明、温度变化明显。耕地总面积3.6万hm~2,主要植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为主。近年来,夏玉米产量需求不断提升,但在夏玉米种植方面,却存在密度设置偏差、选种质量差、施肥不科学、种植成本高等问题,难以形成高产高效的种植产业链,需要进行及时优化改革。因此,为进一步促进夏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本文分析了夏玉米高效高产种植技术要点,以期促进夏玉米产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耕地总面积 工业用粮 种植技术要点 种植成本 优化改革 消费结构升级 玉米消费
下载PDF
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模型的修正和验证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明强 宇振荣 刘云慧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834-1840,共7页
本文利用收集的黄淮海平原不同点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对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的土壤肥力评价模型QUEFTS进行了修正和验正。QUEFTS是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的半机理养分模型,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考虑... 本文利用收集的黄淮海平原不同点肥料田间试验数据,对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夏玉米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的土壤肥力评价模型QUEFTS进行了修正和验正。QUEFTS是基于土壤肥力指标的养分吸收和产量关系的半机理养分模型,模型最重要的特点是考虑到了氮、磷和钾3种养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计算包括4个部分:(1)土壤潜在供肥量计算;(2)作物氮、磷和钾实际吸收量计算;(3)产量范围的确定;(4)最终产量预估。模型第一步建立了新的计算公式,同时建立了养分表观利用率和施肥量之间的关系式,取代了原模型中表观利用率的常数项;第三步中将夏玉米籽粒最大和最小养分含量(kg·kg-1)分别校正为:氮21~64;磷126~384;钾20~90。通过验证,模型计算的氮、磷和钾养分吸收量及产量与实测值比较结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FTS 土壤基础养分 施肥量 养分吸收量 夏玉米产量 土壤肥力指标 养分吸收量 关系模型 产量关系 玉米 验证 表观利用率 黄淮海平原 计算包
下载PDF
基于蒸腾估算的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荣 段喜明 +1 位作者 张宝忠 周青云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21,共6页
利用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定量分配占比确定最优施肥量,是指导合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该研究测定了夏玉米蒸腾量、土壤蒸发量、作物生长参数和产量,并用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全生育期夏玉米蒸发蒸腾量,分析了... 利用作物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定量分配占比确定最优施肥量,是指导合理灌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的重要研究内容。该研究测定了夏玉米蒸腾量、土壤蒸发量、作物生长参数和产量,并用修正双作物系数法估算全生育期夏玉米蒸发蒸腾量,分析了雨养条件下,不同施肥量对夏玉米植株蒸腾(T-c)和土壤蒸发(E)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生长初期,施肥量对T-c的影响不明显,E对蒸散量(ET-c)的贡献大于T-c;生长中期,施肥量越大,T-c相对较大,0肥(N1)<低肥(N2)<中肥(N3)<高肥(N4),T-c对夏玉米蒸散量ET-c的贡献大于E;生长后期,N2处理T-c最高,N4处理最低。不同施肥量下,T-c、E整体呈现下降趋势,T-c、E对ET-c相互影响。不同施肥量夏玉米产量N3>N2>N4>N1,N3处理比N1处理产量高16.9、N3处理比N4处理产量高9.6。施肥量过多或太少,都会降低夏玉米产量。适当施肥可以提高T-c在ET-c中的所占比例(N3最高,T-c/ET-c67.53),降低E的消耗,从而使水分消耗向增加作物产量的方向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作物蒸腾 土壤蒸发 蒸散量 最优施肥量 双作物系数法 夏玉米产量 水肥利用效率
下载PDF
叶面喷施黄腐酸钾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红 李放 +4 位作者 宋东涛 王丹丹 孟泽凤 刘晓丽 刘怀龙 《腐植酸》 2015年第4期37-37,共1页
该研究以“丰利德1号”玉米为试验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钾喷施浓度低于133mg/L时,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黄腐酸钾喷施浓度大于133mg/L时,... 该研究以“丰利德1号”玉米为试验试材,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黄腐酸钾对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腐酸钾喷施浓度低于133mg/L时,随喷施浓度的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黄腐酸钾喷施浓度大于133mg/L时,随浓度的增加,夏玉米株高表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产量 黄腐酸 粒数 叶期 农业科学
原文传递
腐植酸肥料对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双双 董晓霞 +4 位作者 田慎重 王学君 刘盛林 孙泽强 刘志鑫 《腐植酸》 2020年第3期54-54,共1页
以腐植酸尿素和腐植酸复合肥为材料,研究6种腐植酸肥料对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期为玉米施肥提质增效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新型腐植酸尿素/复合肥肥料中添加剂的适宜用量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腐植酸肥料 玉米施肥 氮肥利用率 夏玉米产量 适宜用量 腐植酸复合肥 理论与实践 腐植酸尿素
原文传递
研究提出黄淮海平原夏玉米节水、减排、稳产灌溉模式
20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3年第6期118-118,共1页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研究发现,轻度水分亏缺滴灌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分布,可降低夏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不降低产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环境科学》上。科研人员通过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非充分灌溉原理与新技术团队研究发现,轻度水分亏缺滴灌通过调节土壤水分分布,可降低夏玉米农田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且不降低产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总环境科学》上。科研人员通过系统对比不同灌溉方式和灌溉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夏玉米产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后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土壤水分分布 灌溉模式 非充分灌溉 农田灌溉 夏玉米产量 黄淮海平原 灌溉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