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被引量:13
1
作者 赵滨 王春祥 李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949-950,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儿童 CT 诊断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 被引量:51
2
作者 张治平 蒋宇钢 尹畅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CT检查 MRI检查 血管造影 影像学特征 病理机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65
3
作者 韩微 夏义容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9期2958-2960,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脑梗塞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康复护理后,干预组运动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60.67%,对照组为4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87,P<0.05);干预组MBI评分为(70.21±7.15)分,对照组为(36.75±17.9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干预组语言功能评分为(176.34±9.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0.66±7.6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07,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和语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早期康复护理 语言 生活能力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敏忠 李春霞 +1 位作者 王凤焰 闫荣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对 3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发现其外伤的主要原因是车祸伤和跌落伤 ,主要损伤部位为颅脑外伤和颈部外伤。颅脑 CT扫描显示脑梗塞多位于基底节和脑叶 ,脑血管造影发现 8例有颈动脉狭窄。提示外伤时颈动脉直接或间接受损是... 对 3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临床分析 ,发现其外伤的主要原因是车祸伤和跌落伤 ,主要损伤部位为颅脑外伤和颈部外伤。颅脑 CT扫描显示脑梗塞多位于基底节和脑叶 ,脑血管造影发现 8例有颈动脉狭窄。提示外伤时颈动脉直接或间接受损是外伤性脑梗塞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应引起临床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血管造影 CT 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3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庄之剑 王青松 +1 位作者 林婷婷 李钢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33例颅脑创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结果 33例患者良好18例,中残7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会加重患者的致死、致残风险...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点。方法总结33例颅脑创伤后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要点。结果 33例患者良好18例,中残7例,重残6例,死亡2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是颅脑创伤后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会加重患者的致死、致残风险,治疗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重型颅脑创伤患者脑血管损伤和脑灌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外伤性脑梗塞 血管 灌注
下载PDF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19例诊治报告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军 李伟华 +1 位作者 许瑞雪 李雄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56-157,共2页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脑梗塞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确诊的19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内减压术5例,单纯外减压术3例,同时行内外减压术4例,另有7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 [目的]探讨提高外伤性脑梗塞预后的有效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6月-2005年6月确诊的19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单纯内减压术5例,单纯外减压术3例,同时行内外减压术4例,另有7例行非手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治疗总有效率为73.74%,治愈率为52.63%。[结论]外伤性脑梗塞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时发现病情变化,CT、MR I及DW I对早期诊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预防及护理 被引量:26
7
作者 吴益芬 尚旭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3期1243-1244,共2页
外伤性脑梗塞是因损伤引起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况,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发病隐匿、进展快,易被原发伤的症状掩盖,一旦出现外伤性脑梗塞可能出现一定的... 外伤性脑梗塞是因损伤引起局部脑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损害及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理状况,是颅脑外伤的并发症之一,是脑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常发病隐匿、进展快,易被原发伤的症状掩盖,一旦出现外伤性脑梗塞可能出现一定的不可逆损害。早期脑血管痉挛的预防、颅内压的控制、保证充足的脑组织灌注、保持正常的脑血流状态等,是防止外伤性脑梗塞发生的有效措施。本文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268例脑外伤患者的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预防及护理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脑血流速度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祖勇 董晓巧 +5 位作者 杜权 陈锋 付林 车志豪 俞文华 许培源 《浙江创伤外科》 2009年第6期549-552,共4页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时程变化规律,揭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正常对照组40例,TCD检测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外伤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时程变化规律,揭示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对外伤性脑梗塞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重型颅脑外伤术后患者104例,正常对照组40例,TCD检测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第1天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升高,第3天到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经Mann-WhitneyU检验,5个时间点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重型颅脑外伤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和第14天,脑梗塞组大脑前、中、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非脑梗塞组(P<0.05)。ROC曲线辨别了大脑中、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判定界值,对预测重型颅脑外伤术后外伤性脑梗塞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大脑前、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曲线下面积(P<0.05)。结论脑血管痉挛是颅脑外伤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参与外伤性脑梗塞的病理生理机制,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特别是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可早期预测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可指导临床,降低颅脑外伤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损伤 经颅血管多普勒 血管痉挛 外伤性脑梗塞 平均血流速度
下载PDF
48例外伤性脑梗塞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沈鸟松 宋小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24-1125,共2页
对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创伤后脑梗塞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 对4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创伤后脑梗塞的机理、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外伤性脑梗塞机制复杂,并发症多,常引起比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预后极差,病死率高。提示须重视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诊治 临床分析 神经功能缺损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CT、MRI表现 被引量:7
10
作者 吴林发 林顺发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57-159,共3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临床 CT MRI表现 影像学 诊断 小儿 资料
下载PDF
17例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伟 薛跃华 +4 位作者 徐正保 付伟春 林亦海 冯路 王军友 《浙江创伤外科》 2010年第5期607-607,共1页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较成人多见,好发于基底节区,随着CT、MRI的应用和推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院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了经CT确诊的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17例,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较成人多见,好发于基底节区,随着CT、MRI的应用和推广,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本院2001年5月至2008年8月收治了经CT确诊的小儿基底节区外伤性脑梗塞17例,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就其发病机理、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基底节区 临床分析 小儿 治疗效果 早期诊断率 发病机理 临床诊断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7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树波 郑洛翰 赖素勇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20期61-63,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机理、临床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73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按GOS评分良好49例,中残11例,重残8例,死亡5例。结论... 目的分析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生机理、临床早期诊断及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本院收治73例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按GOS评分良好49例,中残11例,重残8例,死亡5例。结论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动态影像学检查,可尽早发现外伤性脑梗塞,结合科学有效的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早期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36例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孟宗 袁玉会 王成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981-982,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 ,药物保守治疗 ,其中 2 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 ,其中 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 目的 :探讨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治疗与预后。方法 :36例小儿外伤性脑梗塞行头CT扫描 ,药物保守治疗 ,其中 2 4例辅以高压氧治疗。结果 :CT扫描梗塞均位于基底节区 ,其中 6例有双侧豆状核钙化。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随访 6个月~ 1年均无复发。结论 :CT扫描和及时复查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小儿所处的特殊发育阶段、基底节区供血动脉的特殊解剖结构、豆状核钙化、外伤后血液流变学改变和脑血管痉挛为本病形成的主要原因 ,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是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外伤性脑梗塞 诊断 CT MRI 治疗 病例分析 儿童
下载PDF
奥扎格雷钠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冉启山 王飞 +2 位作者 姚强 唐靖雯 潘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7期535-536,共2页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42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6.4%、55.0%,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5.0%(P<0.05),...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外伤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42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奥扎格雷钠和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6.4%、55.0%,总有效率分别为90.9%、75.0%(P<0.05),治疗组无出血并发症。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外伤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扎格雷钠 外伤性脑梗塞 疗效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生 李文华 +1 位作者 魏东 徐蔚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10-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a来收治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震荡伤2例、脑干损伤2例、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14例、脑疝3例;开颅手术19例,内科治疗8例.结果随...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a来收治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资料.其中合并震荡伤2例、脑干损伤2例、脑挫裂伤6例、颅内血肿14例、脑疝3例;开颅手术19例,内科治疗8例.结果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5a,随访率92.6%.按GOS评定标准评定疗效:恢复良好14例,中残8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塞发生机制较复杂,预后差,临床上应充分运用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外伤性脑梗塞 诊治
下载PDF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治 被引量:11
16
作者 江宝柱 牛小敏 +1 位作者 王元 张翼 《山西临床医药》 2002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了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总结 2 1例头颅 CT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 ,少数发生大面积梗塞 ,腔隙性梗塞... 目的 :结合文献分析探讨了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后。方法 :总结 2 1例头颅 CT证实的小儿外伤性脑梗塞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结果及预后。结果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多发生于一侧基底节区 ,少数发生大面积梗塞 ,腔隙性梗塞者治疗效果、预后好 ,大面积梗塞者预后差。结论 :小儿外伤性脑梗塞机制是由于小儿基底节区供血的血管直角从主干分出 ,细长迂曲 ,发育不成熟 ,调节能力差 ,在头部外伤时易损伤形成血栓 ,其次血液动力学改变 ,微循环障碍也是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外伤性脑梗塞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家玉 梁树立 +3 位作者 曾啸雄 朱书敏 陈鹏 李涛 《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6年第3期18-19,共2页
目的比对外伤性脑梗塞的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案。方法回顾性统计近两年18例确诊为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进行SPECT、常规MRI、MRI-Flair和CT检查的结果情况,对比其阳性率和完成诊断的时间。结果SPECT、常规MRI、MRI-Flair... 目的比对外伤性脑梗塞的不同的影像检查方法,选择最佳的检查方案。方法回顾性统计近两年18例确诊为外伤性脑梗塞的病例进行SPECT、常规MRI、MRI-Flair和CT检查的结果情况,对比其阳性率和完成诊断的时间。结果SPECT、常规MRI、MRI-Flair和CT阳性率分别为100%、73.3%、86.7%和43.26%,检查出现阳性率的平均时间分别为伤后19.5 h、22.6 h、23.78 h和42.56 h,其中CT的阳性率和时间最差,且与各组有显著性差异,SPECT阳性率最高,诊断时间最早。结论SPECT和MRI-Flair是外伤性脑梗塞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影像学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43例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丁晓 冯正健 李智斌 《中国航天医药杂志》 2002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2年至1999年,本院外伤性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总43例,良好26例,占总数60%;中残8例,占18%;重残5例,占12%;死亡2例,占5%;植物生存2例,占5%。结论CT... 目的分析外伤性脑梗塞发病率及发病原因,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1992年至1999年,本院外伤性脑梗塞病人的诊断及治疗的情况。结果总43例,良好26例,占总数60%;中残8例,占18%;重残5例,占12%;死亡2例,占5%;植物生存2例,占5%。结论CT的使用,使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率明显提高,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诊断 治疗 发同理 CT检查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CT诊断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小新 陈时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7期725-726,共2页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5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GECT 90 0 0型 /GEHis peedFX /i螺旋CT行头颅平扫。结果 :轻微脑外伤患者 7例 ,均为儿童 ,CT显示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灶 6例 ;严重脑外伤患者 18例 ,成人多见 ... 目的 :提高对外伤性脑梗塞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2 5例颅脑外伤病人采用GECT 90 0 0型 /GEHis peedFX /i螺旋CT行头颅平扫。结果 :轻微脑外伤患者 7例 ,均为儿童 ,CT显示基底节内囊区腔隙性梗塞灶 6例 ;严重脑外伤患者 18例 ,成人多见 ,CT显示梗塞灶发生在基底节内囊区 9例 ,脑叶区 6例 ,两者同时存在 3例 ;首次CT扫描发现脑梗塞 5例 ,复查CT发现脑梗塞 2 0例 ,其中术后 4例。结论 :CT是诊断外伤性脑梗塞的首选方法 ,当首次CT扫描未发现脑梗塞时 ,应根据病情需要行CT复查 ,尤其是外伤后偏瘫患者 ,更应做CT复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脑梗塞 CT 诊断 损伤
下载PDF
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黄海能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421-421,共1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预后 外伤性脑梗塞 临床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