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临床应用中预防医院感染 被引量:4
1
作者 许新平 车淑女 张小琴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2-812,共1页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医院感染控制 措施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巧庆 何美群 +1 位作者 司徒妙琼 陈静蓉 《临床护理杂志》 2013年第1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7月~11月采用PICC置管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 目的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7月~11月采用PICC置管和周围静脉留置针的危重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静脉留置针置管。比较两组穿刺次数,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穿刺次数少、置管时间长,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可应用于新生儿抢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疾病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玉榕 赵海霞 《齐鲁护理杂志》 2007年第10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术后患者 胃癌 肠外营养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肠外营养患者中的应用及其护理 被引量:7
4
作者 张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8期45-46,共2页
目的调查肠外营养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效果。方法分析48例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及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结果患者导管留置3 d至3个月,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无一例患者... 目的调查肠外营养患者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效果。方法分析48例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经验及常见护理问题的处理。结果患者导管留置3 d至3个月,在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或出现严重置管并发症。结论PICC置管简便易行,并发症轻微,可长期留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肠外营养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华艳萍 毛美芬 贺春华 《吉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2576-2578,共3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为PICC置管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P...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乳腺癌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为PICC置管及护理奠定基础。方法:选取收治的98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PICC置管,观察组给予B超引导下PICC置管术。对比两组置管成功率、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建立相应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少量出血患者、中量出血患者、无多量出血患者例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患者常见并发症建立预防感染、静脉炎、血栓的护理措施。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管可明显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置管出血量及并发症,但仍难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患者常见并发症建立预防感染、静脉炎、血栓的护理措施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应用 护理
下载PDF
B超引导下对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无菌性静脉炎的影响
6
作者 刘敏 白洁 郑娇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5期195-196,共2页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与常规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对无菌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75例行PICC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PICC置管,实验组(35例)于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与常规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对无菌性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75例行PICC术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PICC置管,实验组(35例)于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观察两组行PICC术后无菌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无菌静脉炎发生率为0,患者舒适度提高;对照组无菌静脉炎发生率为15%。两组无菌性静脉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菌性静脉炎的发生与插管不畅、反复送管、携管期间插管侧上臂活动度过大、维护期敷料选择有关。超声引导下应用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可以减少无菌性静脉炎的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保证治疗有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方式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无菌性静脉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化疗患者中的运用(附48例报告)
7
作者 汤忠秀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9年第6期540-541,共2页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化疗患者 中心静脉导管 肿瘤 长期静脉输液 PICC技术 外周静脉 血标本采集
下载PDF
AIDET沟通降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焦虑情绪 被引量:1
8
作者 俞杨 李玲莉 陈晓 《中国乡村医药》 2017年第3期11-11,共1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长期输液、静脉化疗患者重要的输液途径和方式,由于本身的疾病较严重,加上PICC导管留置在体外较长,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将会引起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直接影响置管的顺利进行。笔...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是长期输液、静脉化疗患者重要的输液途径和方式,由于本身的疾病较严重,加上PICC导管留置在体外较长,加重患者的精神负担。过度焦虑等负面情绪将会引起肌肉痉挛,血管收缩,直接影响置管的顺利进行。笔者在穿刺前采用AIDET沟通方式以减轻女性患者的心理负担,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化疗患者 焦虑情绪 通降 PICC 长期输液 输液途径 导管留
下载PDF
红外线照射预防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无菌性静脉炎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5期15-16,共2页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缝针及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据报道口],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发生率较高...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麻、缝针及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据报道口],患者在接受PICC置管术后,静脉炎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多为无菌性静脉炎(SP)。由于PICC置管术后导致SP,损伤患者血管,影响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临床护理工作。我科从2005年1月开始对PICC置管术患者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探讨和观察SP的预防措施和发生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静脉 无菌性 红外线照射 术后 预防 PICC管术 临床护理工作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丽凡 黄向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25期237-238,共2页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 目的分析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的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找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对50例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并发症的防治。结果 50例患者中一次性置管成功46例,成功率92%,至化疗结束发生静脉炎1例、导管堵塞1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导管相关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总计8%。结论 PICC置管后的并发症如能及时发现,并根据其发生原因及时正确处理,一般均可解除。但应以预防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11
作者 杜一 王军 《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17期43-43,共1页
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入,而反复多次浅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均会使浅静脉受到破坏,造成静脉穿刺困难而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和恐惧,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 化疗是恶性肿瘤病人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多数化疗药物需要通过静脉注入,而反复多次浅静脉穿刺及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均会使浅静脉受到破坏,造成静脉穿刺困难而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了痛苦和恐惧,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导管.该导管不仅保证化疗的顺利进行,而且保护病人上肢的外周血管[1],减少痛苦,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负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 效果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12
作者 王金玲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2期139-142,共4页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需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PICC,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舒适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探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护理方法。方法 将我院需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分成对照、研究组,对照组单独进行PICC,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观察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舒适度、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指标均相比对照组得到提高,P<0.05。结论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采取护理干预后,可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方法 并发症
原文传递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防治
13
作者 侯春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6年第5期00133-00133,共1页
为了增强化疗放疗治疗效果,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有效方式。对在我院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置管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及其引起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防治措施。经外周中心静脉... 为了增强化疗放疗治疗效果,采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有效方式。对在我院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置管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及其引起原因,总结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防治措施。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能够显著提升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的可能性,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并发症防治措施能够大幅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措施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对进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的护理体会及防治并发症的方法
14
作者 陈文化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年第7期244-245,共2页
目的:总结对实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的护理方法和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这3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100%。②... 目的:总结对实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的护理方法和防治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例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这30例患者均一次性置管成功,一次性置管的成功率为100%。②在此30例患者中,发生静脉炎的患者有1例,穿刺点出现渗血、红肿现象的患者有3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结论:正确的护理方法和恰当的防治措施是预防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体会 并发症防治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分析
15
作者 余凤鸣 杨桂蓉 +1 位作者 巫文华 方明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探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方法: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中共纳入100个病例,分为组①和组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而后者则选择临床十分常用的传统护理。结果:... 探究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及护理干预。方法:在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中共纳入100个病例,分为组①和组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而后者则选择临床十分常用的传统护理。结果:组①和组2的各项指标(导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导管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导管微生物定植感染的所占比例、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等指标的评分)中,观察组的结果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加强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并且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值得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干预
下载PDF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婴幼儿肠外营养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武媛 冀珊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32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婴幼儿肠外营养(TPN)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分析我院36例经PICC行TPN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置管失败2例,腋静脉穿刺置管4例,头静穿刺脉置管1例,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4... 目的探讨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在婴幼儿肠外营养(TPN)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分析我院36例经PICC行TPN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治疗、护理方法和经验。结果置管失败2例,腋静脉穿刺置管4例,头静穿刺脉置管1例,肘正中静脉穿刺置管4例,贵要静脉穿刺置管25例。进行2次PICC置管完成TPN治疗3例,PICC留置时间最短5 d,最长29 d,术后发生导管堵塞2例,漏液1例,导管感染1例。结论 PICC在婴儿置管时的操作有一定难度,但可长时间留置导管,并发症较少,符合婴幼儿静脉高营养的需求,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管术 婴幼儿肠外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置管患者相关性深静脉血栓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护理措施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慧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9期10-12,共3页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 9年1月—2021年1月玉山县黄家驷医院...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预防DVT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 9年1月—2021年1月玉山县黄家驷医院收治的80例PICC置管患者,根据有无DVT分为血栓组(21例)和非血栓组(59例)。单因素分析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DVT的危险因素。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2组在性别、置入静脉、导管前端位置、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和吸烟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年龄、血小板(platelets,PLT)、置管肢体部位、穿刺次数、是否患有恶性肿瘤、血栓史和PICC置管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OR=2.962,P<0.05),PLT<350.23×109/L(OR=2.869,P<0.05)、有血栓史(OR=2.713,P<0.05)是影响PICC并发DVT的独立高风险因素。结论 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年龄≥60岁、PLT<350.23×109/L和有血栓史的患者,积极采取护理措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管术 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下载PDF
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卫华 周小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790-1791,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相关性感染因素,并提供预防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科使用PICC的3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化疗药物、操作人员经验、细...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相关性感染因素,并提供预防对策。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肿瘤科使用PICC的31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对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住院天数、导管留置时间、应用化疗药物、操作人员经验、细菌病原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13.61%;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50.00%;感染患者年龄(61.3±17.2)岁、导管留置时间(35.4±13.3)d、穿刺次数(26.3±11.2)次、化疗药物使用比例与未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感染患者的男女比例、病程(2.3±0.4)年、住院天数(32.3±12.5)d与未感染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长、化疗药物应用、操作经验不足是引起PICC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采取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减少置管时间、安全有效使用化疗药物,从而预防和减少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患者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感染 预防
原文传递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许华 单世君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4年第4期505-506,共2页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安全性高、便于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大血管,并在高流量和高流速的血管中进行稀释,避免了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在肿瘤化疗患者中...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具有安全性高、便于操作和导管留置时间长等优点,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大血管,并在高流量和高流速的血管中进行稀释,避免了药物对局部组织的刺激,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应用广泛,免去了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麻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 肿瘤护理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和凝血四项水平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振香 林蓓蕾 +4 位作者 陈颖 王艳丽 杨巧芳 程瑞莲 高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患者血清TNF-α、IL-6、IL-10及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方法:以未PICC患者38例为对照(包括肿瘤患者10例、非肿瘤患者18例和血液病患者10例),对比分析PICC患者(包括肿瘤患者14例、非肿瘤患者20例和血液病患者16例)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凝血四项水平的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TNF-α、IL-6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IL-10,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凝血四项。结果:PICC肿瘤、非肿瘤、血液病组TNF-α水平高于相应未PICC对照组(t分别为2.330、3.606和3.110,P均<0.05),IL-6水平低于相应对照组(t分别为7.120、5.863和2.572,P均<0.05),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t分别为0.881、0.887和0.079,P均>0.05);非肿瘤PICC组凝血四项与未PICC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ICC置管后血浆TNF-α水平的升高和IL-6水平的下降可能与静脉血栓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管术 炎症细胞因子 凝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