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0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抑制脂多糖促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研究
1
作者 郭咏梅 齐敬宇 +2 位作者 闫素梅 赵艳丽 郭晓宇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 试验以脂多糖(LPS)为刺激源,以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标和炎症因子为判断指标,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IL-1Ra)通过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活性,对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氧化损伤的缓解作用。试验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PBMCs被随机分为7个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第1组是阴性对照组(Neg组),完全培养基培养30 h;第2组损伤组(Dam组),是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6 h后,再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第3至7组(R0.25、R0.5、R1、R5组和R10组)细胞分别经浓度为0.25、0.5、1、5、10 ng/mL的IL-1Ra培养6 h,接着经10μg/mL的LPS工作液培养24 h。结果表明:与Neg组相比,Dam组的细胞活力、抗氧化相关酶[包括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硫氧还蛋白还原酶(TrxR)]的活性显著降低,丙二醛(MDA)浓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β含量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一氧化氮(NO)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Dam组相比,R1组显著逆转了氧化损伤引起的上述抗氧化活性的降低和炎症因子浓度的升高,其他IL-1Ra处理组对上述指标的逆转效果不同程度地低于R1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LPS通过诱发PBMCs产生大量IL-1β进而导致细胞氧化损伤,IL-1Ra剂量依赖性地缓解了LPS引起的氧化损伤,添加剂量以1 ng/mL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氧化应激 剂量依赖性 白细胞介素1受体颉颃剂 预保护作用
下载PDF
人外周血血清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干细胞
2
作者 韩霞 赵瑞东 杨俊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00-4004,共5页
背景:细胞培养基种类甚多,成分不尽相同,对细胞生长影响较大。国内外有多项研究采用无血清、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但应用含人外周血血清的培养基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干细胞以及人外周血血清促进神经干细... 背景:细胞培养基种类甚多,成分不尽相同,对细胞生长影响较大。国内外有多项研究采用无血清、含胎牛血清的培养基进行体外扩增培养,但应用含人外周血血清的培养基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干细胞以及人外周血血清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其他神经细胞,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观察人外周血血清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为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①采用含体积分数10%人外周血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传代培养至第3代时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其表面标志物,并通过茜素红染色对其成骨分化能力进行检测;②取第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加入培养体系为含0.5%N2、1.5%B27、20 ng/m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20 ng/mL表皮生长因子的DMEM/F12培养基定向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对其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③取生长状态良好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源性神经干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均匀接种于96孔板中,加入含体积分数10%人外周血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继续培养8 d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干细胞向其他神经细胞分化情况。结果与结论:①经人外周血血清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呈漩涡状生长且多层分布,排列有方向性;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CD105、CD29、CD73,茜素红染色阳性;②人外周血血清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表面高度表达CD44、CD105、CD29、CD73、Nestin、NF-L、GALC;③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第8天时,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发现其伸出的突起长度较长,分支也较多且邻近细胞之间的突起互相连接,呈典型的神经细胞形态,且微管相关蛋白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均呈阳性。结果表明,人外周血血清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定向诱导为神经干细胞,在人外周血血清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可分化为其他神经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血清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神经细胞 分化
下载PDF
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在疾病诊断和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张洪涛 乌仁稍 +2 位作者 周波 徐倩(综述) 曹贤(审校)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期265-269,共5页
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趋化、黏附、吞噬和杀菌的功能。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意味着病理情况的出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以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有少量杆状核粒细胞。该文概括总结了在部分疾病中未成熟粒细... 粒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趋化、黏附、吞噬和杀菌的功能。某些特殊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增多,意味着病理情况的出现。正常情况下人体外周血以分叶核粒细胞为主,有少量杆状核粒细胞。该文概括总结了在部分疾病中未成熟粒细胞出现的临床意义,如在外伤、肿瘤、感染、应激反应及怀孕等情况下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增加,让读者对未成熟粒细胞有更深的认识,更加客观地分析和治疗疾病。未成熟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增加可能与疾病的诊断和预后相关。因此,正确看待外周血未成熟粒细胞对疾病的治疗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粒细胞 脓毒症 肿瘤 外周血 预后
下载PDF
超声参数联合外周血指标诊断儿童淋巴瘤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张倩 刘百灵 +1 位作者 张琪 李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569-574,580,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联合外周血指标对儿童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疑为淋巴瘤的浅表淋巴结肿大123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其中85例患儿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瘤(淋巴瘤组),38例患儿诊断为良性病变(良性组),同期选... 目的探讨超声参数联合外周血指标对儿童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疑为淋巴瘤的浅表淋巴结肿大123例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其中85例患儿经病理诊断为淋巴瘤(淋巴瘤组),38例患儿诊断为良性病变(良性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评价长短径比(L/S)、淋巴门、血流类型等超声参数对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断价值。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3种免疫相关基因——CC趋化因子受体5(CCR5)、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叉头盒P3(FOXP3)在淋巴瘤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分析超声参数联合3种外周血指标对儿童淋巴瘤的联合诊断价值。结果L/S、淋巴门、血流类型联合诊断淋巴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6、89.41%、68.42%。淋巴瘤组患儿外周血CCR5、PD-1、FOXP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和良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参数联合外周血CCR5、PD-1、FOXP3诊断淋巴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76、97.65%、92.11%。结论超声参数(L/S、淋巴门和血流类型)联合外周血CCR5、PD-1、FOXP3对淋巴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童 超声检查 外周血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黄燕 周正宇 +2 位作者 彭志强 余萍萍 钟幸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74-77,82,共5页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 目的探索影响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动员采集的因素。方法收集80例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病程时间、化疗疗程、采集前疾病缓解状态、动员方案、采集前血常规指标,分析相关因素对CD34+细胞采集数的影响。结果干细胞采集成功患者63例,采集失败患者17例。性别、年龄、疾病类型、采集前缓解状态与CD34+细胞采集数无关(P>0.05)。病程时间、化疗疗程、动员方案、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重要影响因素。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采集到的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的患者(P<0.05),普乐沙福动员的患者CD34+细胞数量显著高于rhG-CSF动员和化疗+rhG-CSF动员的患者(P<0.05),采集成功患者的白细胞、单核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采集失败者(P<0.05)。结论病程时间和化疗疗程会影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需要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应争取在病程时间≤12个月、化疗疗程<8次时动员,白细胞水平、单核细胞水平具有预测价值,必要时可采用普乐沙福动员以提高采集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采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6
作者 彭超 林阳 何俐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51-254,259,共5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介素-4(IL-4)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例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固定组)及...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白介素-4(IL-4)及趋化因子CXC配体13(CXCL13)水平检测在神经梅毒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3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88例梅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62例血清固定患者(血清固定组)及126例神经梅毒患者(神经梅毒组)(包括无症状型31例,早期58例,晚期37例)。另选取同时期于本院门诊和体检就诊的正常健康者(对照组)80名。比较不同人群、梅毒不同病情程度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化因子CXCL1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联合检测对早期神经梅毒识别的诊断价值。结果CD4^(+)、CD4^(+)/CD8^(+)值:神经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CXCL13水平:神经梅毒组>血清固定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值:晚期组<早期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CXCL13水平:晚期组>早期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联合检查灵敏度为89.68%,特异度为91.11%,AUC=0.862(95%CI:0.806-0.933),均高于三指标单一检查(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IL-4及趋化因子CXCL13水平变化与神经梅毒患者病情密切联系,三者联合检测度对神经梅毒的早期识别诊断具有更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在神经梅毒病情进展评估及临床指导上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IL-4 趋化因子CXCL13 神经梅毒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NLR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7
作者 郭峰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69-71,共3页
探究乳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乳腺... 探究乳腺癌手术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影响。选取2018年4月—2019年6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乳腺癌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女性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及健康体检女性外周血NLR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外周血NLR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乳腺癌组术前、术后分别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NLR的表达水平较高,乳腺癌术后与术前相比外周血NLR的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LR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外周血NLR、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外周血NLR在乳腺癌手术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异常,且与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可用于对乳腺癌的诊断,并辅助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比值 乳腺肿瘤 手术 预后
下载PDF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淋巴细胞比值的临床意义研究/C反应蛋白
8
作者 李昌生 寇晨光 张晶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4期21-24,共4页
研究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μL)/C-reactive protein(mg/dL)ratio,LCR]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意义。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RC根治术患者为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比... 研究淋巴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比值[Lymphocyte(/μL)/C-reactive protein(mg/dL)ratio,LCR]对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根治术患者的临床意义。以2015年1月—2016年6月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CRC根治术患者为对象行回顾性研究,比较炎症标志物对CRC术后并发症和患者生存期的预测价值。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CRP比率(lymphocyte count/CRP ratio,LCR)预测术后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为0.769。LCR≤12450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5岁、LCR≤12450、CRP/白蛋白比率(CRP/albumin ratio,CAR)>0.27是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复发生存期(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N分期阳性是RFS较差的独立风险因素。研究发现,术前外周血LCR是预测CRC根治术后并发症、OS和RFS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根治术 外周血 淋巴细胞/C反应蛋白比值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9
作者 陆天 米浩 +5 位作者 赵丹丹 杨水个 步云文 张芳 陈文明 孙道萍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8-465,共8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 目的:探讨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初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初诊DLBCL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细胞计数与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按照B细胞计数中位值将患者分为低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4)和高B细胞计数组(B细胞≥0.1×10^(9)/L,n=33)。与高B细胞计数组相比,低B细胞计数组中有更高比例的Lugano分期III-IV期、LDH升高、β2-MG升高及IPI评分3-5的患者(P值分别为0.033、0.000、0.023、0.001),且CRP升高更多见(P=0.033)。低B细胞计数组的外周血CD3^(+)和CD4^(+)细胞计数显著低于高B细胞计数组(P=0.010,0.017)。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初始治疗后总缓解率(ORR)及完全缓解(CR)率均显著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32,0.013)。中位随访时间为23(2-77)个月,高B细胞计数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PFS)率及总生存(OS)率均明显优于低B细胞计数组(P=0.001,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初诊外周血低B细胞计数与PFS和OS缩短相关(HR=4.108,P=0.002;HR=8.218,P=0.006)。多因素分析显示,低B细胞计数是导致PFS缩短(HR=3.116,P=0.037)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初诊DLBCL患者外周血B细胞计数降低与高危临床特征相关,并可能影响免疫化疗的疗效,与较差的临床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细胞 外周血 预后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血小板重建影响的研究
10
作者 谢妍 颜灵芝 +9 位作者 尤涛 施晓兰 颜霜 翟英颖 商京晶 严治 尤红英 王晴晴 吴德沛 傅琤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11,共7页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目的:分析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 TPO)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PBSCT)后血小板(PLT)重建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线行APBSCT治疗的14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PBSCT期间是否使用rh TPO分为rh TPO组80例和对照组67例,比较两组患者在PLT植入时间、血制品输注需求量、移植后+14和+100 d PLT恢复至≥50×10^(9)/L和≥100×10^(9)/L的患者比例以及出血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M蛋白类型、初诊时PLT数、APBSCT前诱导治疗中位疗程数、回输的CD34^(+)细胞数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rh TPO组患者PLT植入中位时间为10(6-14)d,较对照组11(8-23)d显著缩短(P<0.001)。rh TPO组患者在APBSCT期间的中位PLT输注需求量为15(0-50)U,较对照组20(0-80)U更少(P=0.001)。移植后+14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6.3%和52.2%,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3.8%和11.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移植后+100 d时,rh TPO组和对照组PLT≥50×10^(9)/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6.3%和89.6%(P>0.05),但rh TPO组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75.0%vs 55.2%,P=0.012)。两组患者在PLT水平低下期间不同部位出血事件的总体发生率无差异,且rh TPO组治疗耐受性良好,肝肾功能异常和感染的发生概率与对照组类似。结论:MM患者在一线行APBSCT时,皮下注射rh TPO药物可以缩短PLT植入时间,减少血制品的需求量,耐受性良好,且在移植后有更多患者达到了PLT高水平的恢复,这对保证APBSCT和MM患者维持治疗期间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多发性骨髓瘤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小板重建
原文传递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11
作者 蔡东红 李青 +4 位作者 柯铃铃 钟慧雅 江其龙 张涵 宋雅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1-488,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MG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并提取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MG患者(MG组)的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自噬和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阐明其对MG诊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并提取50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和50例MG患者(MG组)的PBMC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线粒体自噬因子磷脂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诱导激酶1(PINK1)、E3泛素连接酶PARK2(Parkin)、泛素结合蛋白62(p62)、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及凋亡因子细胞色素C(Cyt-C)、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 3)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的mRNA以及蛋白表达水平,根据mRNA检测结果设定多个不同临界值,在每个临界值处计算出相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G组患者PBMCs中的自噬因子PINK1、Parkin和LC3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p6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凋亡因子Cyt-C、Bax、caspase 3和caspase 9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Cyt-C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而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检测,PINK1、Parkin、p62和LC3Ⅱ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96(95%CI:0.9435~0.9957)、0.9440(95%CI:0.9047~0.9833)、0.8556(95%CI:0.7767~0.9345)及0.9088(95%CI:0.8526~0.9650)(P<0.01),灵敏度分别为92%、92%、78%和84%,特异度分别为88%、82%、92%和82%;而Cyt-C、Bax、Bcl-2、caspase 3和caspase 9的AUC均为1.000(P<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达到100%。结论:MG患者PBMCs中存在线粒体自噬障碍和凋亡增加现象,其对临床诊断MG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线粒体自噬 细胞凋亡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T细胞受体组库特征分析
12
作者 宋娟 王林林 +2 位作者 胡洁 宋元林 童琳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1期60-67,共8页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目的 比较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细胞受体(TCR)组库的免疫学特征。方法 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5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肺癌患者的外周血和胸腔积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和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PEMC),提取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对TCR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TCR组库的多样性等特征。结果 PBMC和PEMC中的TCR克隆型、VJ pairs和互补决定区3(CDR3)序列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BMC中检测到的TCR克隆数量高于PEMC(P<0.05),VJ pairs和CDR3数量与PE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MC和PEMC配对样本的共有VJ pairs数量占总VJ pairs的比例高于共有克隆型和CDR3序列的数量比例(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MC中高扩增克隆(HEC)数量和占比均高于PBMC。同时鉴定了36个在PBMC和PEMC中差异表达的VJ pairs,其中25个在PEMC中表达升高、9个在PEMC中表达降低。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和胸腔积液的TCR组库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变化,可能为肺癌重要的免疫病理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T细胞受体组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胸腔积液单个核细胞 多样性
下载PDF
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补体3的临床意义
13
作者 徐锦 张腊红 +4 位作者 刘晓婷 孟宪梅 姚心怡 许宁沁 陈兆军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补体3(C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和11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及76名体检健康者,比较并分析3组对象外周血中C3、C4、IgA、IgM、IgG、转... 目的探讨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补体3(C3)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于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86例非耐药结核病患者和118例耐药结核病患者及76名体检健康者,比较并分析3组对象外周血中C3、C4、IgA、IgM、IgG、转铁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差异。结果3组对象C3、C4、IgA、IgG、转铁蛋白、Fib、D-D、总蛋白、白蛋白以及白蛋白/球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C3低于非耐药组和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耐药组C4高于耐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耐药组IgA、IgG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与非耐药组Fib、D-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耐药组与非耐药组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转铁蛋白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耐药结核病患者外周血中C3水平较非耐药和健康组明显降低,提示耐药结核病患者补体系统失衡,体液免疫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结核 外周血 补体3 免疫
下载PDF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及外周血的表达及其意义
14
作者 曾瑜 边亚芹 +1 位作者 杨怡春 彭冬先 《西部医学》 2024年第1期79-84,90,共7页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及外周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URSA患者168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26例(URSA组)和测试集42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绒毛及外周血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URSA患者168例,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法将就诊患者以3∶1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26例(URSA组)和测试集42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终止妊娠的126例孕妇作为对照,对比训练集及对照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和绒毛组织ADMA表达,通过拟合曲线和阈值效应分析患者血清URSA表达与URSA发生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发生URSA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患者IL-6、IL-117、Th17、Th17/Treg及血浆、绒毛组织ADMA表达显著增加,孕酮、IL-10、TGF-β及Treg显著降低(P<0.05)。IL-6、IL-17、Th17、Th17/Treg及血浆ADMA、绒毛组织ADMA是发生URSA的独立危险因素,而IL-10、TGF-β及Treg是发生URSA的保护因素(P<0.05)。当血浆ADMA≥1.43μmol/L时,血浆ADMA每增加0.6μmol/L,孕妇发生VRSA的风险增加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115,95%CI:0.102~0.133,P<0.05);当绒毛ADMA≥1.92μmol/L时,绒毛ADMA每增加0.6μmol/L,孕妇发生URSA的风险增加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1.192,95%CI:1.085~1.302,P<0.05)。依据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区分度、准确性和临床适用性。结论 ADMA在URSA患者血浆及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增加,是URS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URSA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 绒毛 外周血 表达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UX1、CTSD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宋宁 石杨 +4 位作者 蔡建叶 张晓荷 靳蕊 张秀英 马培梁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4年第7期1296-130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剪样同源盒1(CUT1)、组织蛋白酶D(CTSD)表达及两者对AMI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96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内AMI病人是否发生主要不...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剪样同源盒1(CUT1)、组织蛋白酶D(CTSD)表达及两者对AMI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我院诊治的96例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1年内AMI病人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AMI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32例)和预后良好组(64例)。以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病人PBMC中CUX1、CTSD的表达。比较各组CUX1、CTSD水平、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AMI病人CUX1、CTSD表达与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病人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CUX1、CTSD对AMI病人MACE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及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排血量(CO)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与hs-cTnT、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LVFS及CO呈负相关(P<0.05)。hs-cTnT升高、LVEF降低、CUX1升高及CTSD升高是AMI病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UX1、CTSD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AMI病人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6、0.874及0.910。二者联合检测预测AMI病人MACE的AUC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升高,是影响AM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AMI病人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剪样同源盒1 组织蛋白酶D 预后
下载PDF
零度冰水冷疗对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效果
16
作者 杜锋蔚 孙彩虹 +1 位作者 李梦静 罗皓蔚 《中国临床护理》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零度冰水冷疗在预防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 目的探讨零度冰水冷疗在预防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口腔黏膜炎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7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12月-2021年3月收治的39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对照组,2021年4月-8月收治的3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口腔黏膜炎预防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零度冰水冷疗。比较2组口腔黏膜炎、重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口腔疼痛程度。结果2组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及口腔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8;t=0.372,P=0.711),但观察组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88,P=0.026)。结论零度冰水冷疗能降低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重度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且操作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口腔黏膜炎 冷疗 护理
下载PDF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顾新月 张锴 刘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40-845,共6页
肿瘤精准治疗已经进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时代。以肿瘤组织为基础的检测,如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肿瘤突变负荷等是临床用于筛选ICIs获益人群的常见生物标志物。但基于组织的检测存在组织标本不足和需要进行有... 肿瘤精准治疗已经进入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时代。以肿瘤组织为基础的检测,如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和肿瘤突变负荷等是临床用于筛选ICIs获益人群的常见生物标志物。但基于组织的检测存在组织标本不足和需要进行有创、复杂的操作等缺陷,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近来兴起的外周血生物标志物为这些缺陷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解决方案。本综述总结了ICIs相关外周血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筛选ICIs获益人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外周血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外周血标志物检测识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NSCLC免疫相关毒性风险的临床观察
18
作者 张富亿 阮杰斌 张倬彬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标志物识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相关毒性(irAE)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ICIs的195例晚期NSCLC患者,随访并记录irAE。比较irA... 目的探讨外周血标志物识别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相关毒性(irAE)风险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3年4月在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接受ICIs的195例晚期NSCLC患者,随访并记录irAE。比较irAE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rAE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外周血标志物对irAE的诊断效能。采用R软件构建列线图。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91个月(1.0~45.63个月),ICIs的中位给药周期为4(1~49)个周期。57例患者发生irAE,主要包括肺炎、腹泻、脂肪酶/淀粉酶升高和皮肤反应等。irAE组患者基线NLR、PLR、MLR和LDH水平高于无irAE患者(P<0.001)。与无irAE组患者比较,发生irAE患者的ORR更高(47.37%vs.25.36%;P=0.003)。无irAE组患者的中位PFS(313天,95%CI:242~383天)略长于irAE组(235天,95%CI:199~270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NLR、PLR和ICIs治疗情况是影响irAE的独立因素(P<0.05)。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C指数接近,分别为0.71和0.75。校准曲线的拟合度较高,证实了该列线图具有较高的预测值。结论基线NLR和PLR及多线治疗ICIs可能是影响晚期NSCLC患者irAE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相关毒性 列线图 外周血标志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