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参数及CA125在宫颈癌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刘振平 丁凤华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23年第2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参数及CA125在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罹患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110例和盆腔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110例,并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参数及CA125在宫颈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罹患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110例和盆腔良性病变患者(对照组)110例,并回顾性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容(PCT)、大血小板比例(PLC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PLT)及CA125水平,采用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受试者各指标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DW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PLT、PCT、PLR、NLR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MPV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宫颈癌组CA125含量以及阳性率均明显增高(P<0.05)。CA125在腺癌中的含量和阳性率均高于鳞癌(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从低到高依次为PCT(0.631)、PLR(0.643)、PLCR(0.656)、MPV(0.667)、NLR(0.671)、PLT(0.688);NLR诊断灵敏度为44.58%,特异度为86.32%;PLR诊断灵敏度为43.88%,特异度为83.29%。结论:NLR、PLR、PLT、PCT、MPV、PLCR以及CA125水平对诊断宫颈癌的诊断价值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参数 CA125 宫颈癌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口腔中性粒细胞免疫炎症反应的差异比较
2
作者 朱沁 高岚青 +1 位作者 仝悦 孙颖 《口腔生物医学》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目的:比较口腔中性粒细胞(oPMN)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PMN)免疫炎症反应的差异,探讨oPMN维持牙周健康的作用。方法: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PMN,离心过滤法分离获得健康人口腔含漱液来源的oPMN。采用1μg/mL... 目的:比较口腔中性粒细胞(oPMN)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PMN)免疫炎症反应的差异,探讨oPMN维持牙周健康的作用。方法:常规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健康人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PMN,离心过滤法分离获得健康人口腔含漱液来源的oPMN。采用1μg/mL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脂多糖(LPS)刺激,并以大肠杆菌(E.coli)LPS作为阳性对照,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水平变化;Transwell实验比较白介素(IL)-8刺激前后两种细胞趋化能力的差异;ELISA检测IL-1β、IL-8和IL-10表达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种细胞对P.gingivalis或E.coli的吞噬作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形成,Sytox Green法对胞外DNA进行定量;Western blot检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2(MEK1/2)、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P65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种LPS刺激后,与cPMN相比,oPMN凋亡增多(P<0.05)。IL-8刺激后,两种细胞趋化能力未见明显差异(P>0.05)。两种LPS刺激后,oPMN较cPMN的IL-1β、IL-8和IL-10表达水平更高(P<0.01)。oPMN吞噬P.gingivalis和E.coli的能力强于cPMN(P<0.05),形成的NETs更多,胞外DNA水平、MEK1/2、ERK1/2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较cPMN更高(P<0.05)。结论:oPMN可能是具有过度活跃表型的中性粒细胞,其吞噬、分泌细胞因子和形成NETs的能力较cPMN增强,可能与其MEK1/2、ERK1/2和NF-κB磷酸化水平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中性粒细胞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趋化 吞噬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
下载PDF
创伤性脓毒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 mRNA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7
3
作者 隰建成 马远征 +5 位作者 周宝桐 林洪远 何忠杰 张星火 付小兵 盛志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在创伤脓毒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大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组织TNFαmRNA的表达。结果CLP术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αmRNA表达逐渐增高,48h达峰值后开始降低,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组织TNFαmRNA表达的增高首先局限于创伤局部(小肠12hP<0.01,24h达峰值),然后进入血循环,再转移至敏感器官肺和肝组织中(肺24hP<0.01,48h达峰值;肝24hP<0.05,48h达峰值)。结论TNFαmRNA表达的增高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创伤 基因表达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MRNA表达 肝组织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胃癌初治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术后预后价值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史敬东 钟志强 +1 位作者 李有国 白日星 《癌症进展》 2017年第8期960-962,966,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胃癌初治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术后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胃癌初治患者186例,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记录患者的NLR值、性别、年龄、肿瘤情况及生存情况,并对不同NLR值患者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大小、病理分级、血清白蛋白水平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LR升高组与NLR降低组患者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可得,NLR值与胃癌患者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呈正相关(P﹤0.05);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可得,NLR值、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及病理分级均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NLR与胃癌初治患者的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呈正相关,且为影响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临床上预测胃癌初治患者预后效果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 预后价值
下载PDF
血透对尿毒症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郭国明 李小秋 +3 位作者 李闽云 黄小军 季勇 徐敏 《武警医学》 CAS 2010年第10期859-861,865,共4页
目的观察血透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CD62L、CD11a、CD11b、CD54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透析膜对上述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血透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血透组又分为铜仿膜组和聚砜膜组... 目的观察血透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CD62L、CD11a、CD11b、CD54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透析膜对上述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血透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血透组又分为铜仿膜组和聚砜膜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62L、CD11a、CD11b、CD54的表达。结果血透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明显升高,CD62L和CD54表达明显降低;透析不久后,可见2透析组CD11b表达明显上调,CD62L和CD54表达下调。透析结束时CD11b、CD62L及CD54恢复透析前水平;CD11a变化不明显;铜仿膜组CD11b表达较聚砜膜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发生规律变化,从而影响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力,可能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黏附分子表达与使用的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黏附分子表达 维持性血透 尿毒症患者 CD11B表达 CD54表达 CD62L 细胞表面黏附分子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的动态变化(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国强 钱桂生 刘韧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215-217,共3页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这些炎症细胞数量增加和活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慢性... 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特征,这些炎症细胞数量增加和活性改变的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特点及其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以期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早期干预和功能监测提供参考方向。设计: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的观察对比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呼吸内科。对象:观察对象为2003-02/12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同期同类住院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择18例患者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8~70岁,平均(56±7)岁。对照组14例,为来本院查体的健康成年人,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50~70岁,平均(59±8)岁。方法: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观察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率比较。结果:流式细胞分析显示,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凋亡早期中性粒细胞的比率为(8.5±1.3)%,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2.5±1.8)%(t=6.25,P<0.01),急性加重期(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动态变化 细胞凋亡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中性粒细胞凋亡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正常对照组 急性加重期 密度梯度离心法 早期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聚集
下载PDF
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崔盘根 季江 +3 位作者 陈敏 李遇梅 李晶冰 陈志强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9期701-703,共3页
目的:探讨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对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35例健康人做对比。结果: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 目的:探讨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疾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的PCR对34例斑块状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P16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并与35例健康人做对比。结果: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病程、PASI积分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斑块状银屑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16基因甲基化明显异常,可能参与斑块状银屑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块状银屑病 P16基因 甲基化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P16基因甲基化 甲基化状态 银屑病患者 正常对照组 PASI PCR
下载PDF
Percoll分离法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提纯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小莉 罗波 +2 位作者 梅志强 李申 刘佳佳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8期2723-2724,共2页
目的:探讨采用Percoll分离法结合免疫磁珠负性筛选法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的CD62L表达阳性率。结果:分选后CD62L表达阳性细胞纯度达(95.5±2.2)%,细胞活力为(98.8&#... 目的:探讨采用Percoll分离法结合免疫磁珠负性筛选法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观察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标记的CD62L表达阳性率。结果:分选后CD62L表达阳性细胞纯度达(95.5±2.2)%,细胞活力为(98.8±2.7)%。结论:Percoll分离法结合免疫磁珠负性筛选法分选系统提纯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细胞纯度高并对细胞的生物活性无明显影响,是一种更加有效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离提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oll分离法 免疫磁珠法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分离提纯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的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伟 曾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期62-65,70,共5页
目的探讨及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4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65名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伤后24、48 h及72 ... 目的探讨及观察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的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4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6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65名为对照组,然后将观察组伤后24、48 h及72 h时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抗炎介质、促炎介质水平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并将观察组中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与MODS者、存活与死亡者的上述检测指标水平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伤后24、48 h及72 h时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抗炎介质、促炎介质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伤后48、72 h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高于伤后24 h,伤后72 h的抗炎介质、促炎介质水平高于伤后24 h,且观察组中MODS及死亡者的检测水平均高于非MODS及存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核因子κB与炎症介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检测价值较高,对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核因子ΚB 炎症介质 严重多发伤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金春 丁辉 汤青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9-61,共3页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消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24个地区16种常见肿瘤的新发病数,胃癌为第一位,占10.5%,男性多于女性[1];而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为39.2~62.0/10万,...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消化科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世界24个地区16种常见肿瘤的新发病数,胃癌为第一位,占10.5%,男性多于女性[1];而我国胃癌的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男性胃癌的发病率为39.2~62.0/10万,女性为19.1~24.8/10万,分别占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和第二位[2,3]。近年来研究表明:全身炎症反应可以加剧癌症患者营养水平及机体功能降低,促进肿瘤进展;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和红细胞分布宽度等作为反映机体系统性炎症状态的新型标志物,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分化程度及发生部位等有密切的关系[4]。本研究回顾性收集了220例胃癌患者临床病例资料,以探讨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价值。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比值 临床病理特征 胃癌患者 预后 术前 细胞分布宽度 恶性肿瘤
下载PDF
机械通气中异丙酚对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11
作者 李淮安 王景梅 +1 位作者 朱红莲 高雪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蛋白酶活性 弹性蛋白酶 机械通气 异丙酚 活化中性粒细胞 细胞因子释放 肺组织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预激活gp-91^(phox)基因表达和吞噬杀菌功能异常
12
作者 郭黎莉 金惠敏 徐琴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HD)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方法 用RT PCR方法 ,对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 gp 91phox、白介素 (IL) 8、胞内型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 (icIL 1ra)和分泌型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 (sIL 1ra)...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HD)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的原因。方法 用RT PCR方法 ,对HD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 gp 91phox、白介素 (IL) 8、胞内型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 (icIL 1ra)和分泌型白介素 1受体拮抗物 (sIL 1ra)基因表达进行研究。细胞吞噬和杀菌功能通过菌落计数以细胞外和胞内活菌下降的百分比表示。结果 健康对照组新鲜分离的中性粒细胞有 gp 91phox mRNA表达 ,而HD患者不表达。HD患者中性粒细胞自发表达IL 8、icIL 1ra和sIL 1ra。HD患者中性粒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吞噬和胞内杀菌能力均明显下降。结论 HD患者中性粒细胞表达 gp 91phox障碍 ,提示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系统受损。粒细胞自发表达IL 8、icIL 1ra和sIL 1ra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机体免疫功能 细胞因子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gp-91^phox基因 吞噬杀菌功能
下载PDF
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形态学改变及意义
13
作者 张玉霞 冯青贵 +1 位作者 林森方 陈其凰 《海南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急性毒鼠强中毒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形态学 血液系统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燕钰 陈远婷 +2 位作者 刘碧媚 李思会 李晓玲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5期2552-2554,共3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规律产检且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NLR和PLR,与正常分娩组对照,分析评估感染指...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规律产检且住院分娩的单胎妊娠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NLR和PLR,与正常分娩组对照,分析评估感染指标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相关性。结果 未足月胎膜早破组NLR、PLR分别为(4.8±1.2)、(236.0±2.5),正常分娩组分别为(3.2±0.3)、(187.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LR、PLR水平与未足月胎膜早破之间存在相关性,是其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NLR、PLR对羊膜腔感染的表达更灵敏,NLR、PLR增高可作为预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疾病发生发展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下载PDF
tPSA、fPS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15
作者 张圣强 苏强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9-1095,共7页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69例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到本院就诊或体检的PCa、BPH患者及健康男性,分为PCa、BPH、健... 目的:探讨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和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869例2018年8月至2021年12月到本院就诊或体检的PCa、BPH患者及健康男性,分为PCa、BPH、健康对照(HC)组。检测其血清中tPSA、fPSA的含量及Neut#。应用Logistic回归结合ROC曲线、Spearman相关分析及非参数检验方法判断相关指标及联合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PCa、BPH和HC组任意两组间的tPSA、fPSA、Neut#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tPSA、fPSA和Neut#的联合指标N的诊断价值优于单项指标。Gleason评分与tPSA、fPSA、N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84、0.245、0.166,P均<0.05),与Neut#之间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68,P<0.05)。不同Gleason评分组别tPSA、fPSA、Neut#、N呈现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PSA、fPSA、Neut#及联合检测指标提高了对PCa及恶性程度的判断能力,可作为PCa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前列腺癌 联合检测
原文传递
生长抑素诱导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
16
作者 许兰涛 唐承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方法:用生长抑素与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仪、DNA电泳、电镜观察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DNA含量分布变化. 结果:生长抑素能诱导猕猴外周...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对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作用. 方法:用生长抑素与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共同孵育一定时间后,采用流式细胞仪、DNA电泳、电镜观察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形态变化,细胞DNA含量分布变化. 结果:生长抑素能诱导猕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凋亡, 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膜起泡、染色质固缩、核碎裂、凋亡小体形成:电泳呈凋亡特征性Ladder带;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PMN凋亡比例增高(22.1%vs50.5%.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凋亡 生长抑素 猕猴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细胞DNA含量 流式细胞仪分析 DNA电泳 PMN凋亡 作用方法 形态变化 电镜观察 分布变化 细胞 形态学 染色质 核碎裂 特征性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刺激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凯 姜雪莹 +4 位作者 钱英红 曹金山 刘博 张静 毛伟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0-34,共5页
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中性粒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台盼蓝拒染法对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鉴定和活性检测,ELIS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IL-1β、TNF-α、IL-10及IL-8的分泌情况,West... 以体外培养的奶牛中性粒细胞为研究对象,用瑞氏姬姆萨染色和台盼蓝拒染法对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进行鉴定和活性检测,ELISA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IL-1β、TNF-α、IL-10及IL-8的分泌情况,Western blot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NF-κB的激活效应。结果显示,体外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纯度达99%,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性逐渐降低。ELISA检测结果显示,在3 h~24 h刺激时间范围内,随着金黄色葡萄球菌刺激时间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IL-10、TNF-α、IL-1β和IL-8的分泌量均显著升高(P<0.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15 min~120 min刺激时间范围内,随着SA113感染时间的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体外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IκBα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01)。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分离培养了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株)刺激体外分离培养的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过程中细胞因子IL-10、TNF-α、IL-1β和IL-8的分泌量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这一促进作用可能与NF-κB的激活有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引发的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 核因子-ΚB 细胞因子 奶牛
下载PDF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秀红 霍晓赛 +2 位作者 贾克然 王宪灵 贺政新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9年第10期1746-1748,共3页
脑炎/脑膜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螺旋体等侵犯脑部或脊髓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和颈项强直等[1]。根据引发脑炎病原体的不同,脑炎/脑膜炎主要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两种。据Hasbun[2]等的研究,引发中枢... 脑炎/脑膜炎是指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螺旋体等侵犯脑部或脊髓引起的急性炎症,主要症状表现有发热、头痛和颈项强直等[1]。根据引发脑炎病原体的不同,脑炎/脑膜炎主要分为细菌性和病毒性感染两种。据Hasbun[2]等的研究,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有肠病毒(51.6%)、细菌(14.1%)和单纯疱疹病毒(8.3%)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细菌性脑膜炎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评估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小兰 苏乌云 呼群 《癌症进展》 2017年第5期592-59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1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NLR值情况,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0,n=52)及低NLR组(...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1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NLR值情况,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0,n=52)及低NLR组(NLR﹤2.60,n=109)。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61例H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6%、70.8%、41.1%,中位肿瘤复发时间14.9个月;低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79.6%、48.7%,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20.1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NLR组(P﹤0.05),中位肿瘤复发时间短于低NLR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TNM分期、术前AFP、术前高NLR、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FP﹤400 ng/ml、术前NLR≥2.60、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10 mm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术前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高NLR者其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 预后评估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在非转移性肾癌中预后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邵渊 吴波 +1 位作者 陈骞 王东文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676-681,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转移性肾癌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关于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非转移性肾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 目的系统评价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非转移性肾癌患者中的预后作用。方法检索从建库至2019年12月关于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与非转移性肾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关系的相关文献资料,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合适文献并提取相关信息和数据。使用Stata 12.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回顾性研究,涉及4544例接受部分性或根治性肾切除术的非转移性肾癌患者。与术前外周血较高NLR相比,相对较低NLR的患者术后总生存率(HR=2.00,95%CI:1.41~2.82,P<0.001)、无复发生存率(HR=2.05,95%CI:1.61~2.61,P<0.001)和癌症特异性生存率(HR=2.33,95%CI:1.65~3.31,P<0.001)较高。结论作为一项简单且有效的指标,NLR能够较好地预测非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但仍需更多前瞻性、大样本的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肾肿瘤 炎症 预后 META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