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永喜 毕健平 曲才杰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2-83,共2页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各检测30例来源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量。结果...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的影响。方法用ELISA法各检测30例来源于正常对照组、银屑病组及卡介菌多糖核酸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和IL-4的量。结果卡介菌多糖核酸组IFN-γ水平明显低于银屑病组而高于正常对照(P<0.05),IL-4水平在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可通过降低IFN-γ的水平而对银屑病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银屑病 寻常型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下载PDF
狼疮肾炎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IL-10和γ干扰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燕斌 李幼姬 吴玉红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各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技术及ELISA方法定量分析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 目的探讨Th1型和Th2型细胞因子在L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各30例、健康对照者30例,分别采取外周静脉血,应用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FQ-PCR)技术及ELISA方法定量分析LN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10(IL-10)和γ干扰素(IFN-γ)mRNA及血清中IL-10、IFN-γ的自然表达水平。结果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血清和PBMC的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活动期与非活动期LN患者的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期LN患者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非活动期LN患者IFN-γ水平虽有增加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活动期和非活动期LN患者血清和PBMC的IL-10/IFN-γ的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N患者血清和PBMC的IL-10自然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但其增高程度与疾病活动度无明显相关;活动期LN患者IFN-γ的表达也显著增高,提示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均可能参与活动期LN的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白介素-10 Γ干扰素 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细胞因子 T辅助细胞1 T辅助细胞2
下载PDF
γ-干扰素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及其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传刚 舒晓宏 +3 位作者 韩丹 李墨林 Michael Notter 秦志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016-1019,共4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单一剂量美法仑治愈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取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不同的IFN-γ+/-和IFN-γ-/-C57BL/6小鼠各6...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计数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单一剂量美法仑治愈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取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不同的IFN-γ+/-和IFN-γ-/-C57BL/6小鼠各6只,观察7.5 mg/kg美法仑治疗后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并且分别在美法仑用药前第3天、用药后6 h、用药后第4、7、11、15、28天内眦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后进行血常规检测,观察两组荷瘤小鼠外周血PLT计数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比较,了解美法仑治疗后荷瘤小鼠化疗的疗效及其外周血PLT计数的变化与体内IFN-γ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美法仑用药前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的直径和外周血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 mg/kg美法仑用药后第1天,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缩小均不明显;用药后第4天,荷瘤IFN-γ-/-小鼠肿瘤生长轻度受抑后进行性增大,并在用药后2周内所有小鼠肿瘤复发、死亡,而对照组IFN-γ+/-小鼠肿瘤的肿瘤结节进行性缩小、肿瘤消退并治愈。7.5 mg/kg美法仑用药后6 h,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PLT计数较前明显升高,达(1935±378)×109/L(P<0.01),而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PLT计数较前无明显升高,为(1183±186)×109/L(P>0.05),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美法仑用药1 d以后,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PLT计数较前逐渐下降,用药后第11天降至(1158±270)×109/L,恢复至化疗前水平(P>0.05);而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PLT计数一直维持在正常水平;两组荷瘤小鼠外周血PLT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美法仑治疗荷瘤C57BL/6小鼠过程中,IFN-γ免疫功能正常的荷瘤IFN-γ+/-小鼠在用药后6 h出现外周血血小板计数的"一过性"增高,小鼠肿瘤治愈;而IFN-γ免疫功能缺陷的荷瘤IFN-γ-/-小鼠在用药后6 h不出现外周血PLT计数的增加,小鼠肿瘤复发死亡。提示在小剂量美法仑治愈肿瘤过程中荷瘤小鼠外周血PLT计数的升高与其体内IFN-γ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法仑 肿瘤 C57BL/6小鼠 Γ-干扰素 外周血血小板计数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特异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周晖 李琴 +2 位作者 吴长有 江楚文 陈学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4223-4225,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V表面抗原(HBsAg)刺激后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免疫反应。方法:选择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b阳性健康体检者各10例,Ficoll分离液法分离PBMC,用HBsA...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HBV表面抗原(HBsAg)刺激后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免疫反应。方法:选择免疫清除期、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和HBsAb阳性健康体检者各10例,Ficoll分离液法分离PBMC,用HBsAg刺激培养。利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含量;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检测PBMC中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BMC中IFN-γ^+的细胞亚群。结果:经HBsAg刺激培养后,免疫耐受组PBMC产生IFN-γ含量、IFN-γ产生细胞的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免疫清除组(均p<0.05),免疫清除组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免疫清除组、正常对照组PBMC中IFN-γ^+的细胞亚群以CD4-CD8^+、CD4^-CD8^-细胞为主,且免疫清除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免疫耐受组仅CD4^-CD8^-表达IFN-γ,且低于另两组。结论:免疫清除期与免疫耐受期慢性乙肝患者PBMCs经HBsAg刺激后产生IFN-γ的免疫反应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Γ-干扰素 HBSAG
下载PDF
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产生干扰素-γ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徐丽敏 李虹 +1 位作者 毛舒和 康瑞珠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及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芦... 目的探讨芦荟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s)产生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及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芦荟对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产生的IFN-γ含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而对银屑病患者PBMCs或Colo-16细胞培养产生的IFN-γ的含量没有抑制作用。结论芦荟在银屑病患者PBMCs和Colo-16细胞混合培养时,才能抑制IFN-γ的产生。为进一步研究芦荟外用治疗银屑病提供药理作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银屑病 外周血单一核细胞 干扰素 PBMCS IFN 细胞因子
下载PDF
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γ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瑞琳 蔺淑梅 +3 位作者 张树林 叶峰 张曦 赵英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FN-γmRNA的表达和血清IFN-γ的分泌水平;巢式PCR技术检测PBMCs中HBV...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干扰素-γ(IFN-γ)的表达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和ELISA法分别检测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FN-γmRNA的表达和血清IFN-γ的分泌水平;巢式PCR技术检测PBMCs中HBV DNA。结果慢性HBV感染者IFN-γ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慢性HBV携带者IFN-γ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均显著低于HBeAg阳性组(P均<0.05)和HBeAg阴性组(P均<0.01);HBeAg阳性组IFN-γ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HBeAg阴性组(P均<0.01);PBMCs中HBV DNA阳性组IFN-γ的表达和分泌水平均明显低于HBV DNA阴性组(P均<0.01);IFN-γ表达和分泌水平与血清HBV DNA水平均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慢性HBV感染者IFN-γ低表达;高病毒载量可抑制IFN-γ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干扰素(IFN)
下载PDF
桑黄增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的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张万国 胡晋红 蔡溱 《基层中药杂志》 2002年第3期5-6,共2页
目的 研究桑黄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Cs)产生 γ-干扰素 (IFN- γ)的影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 PMNCs,与不同浓度的植物血凝素 (PHA- M)和桑黄水提取液培养 ,检测 IFN- γ生成量。结果  10 0 μg/m l PHA- M对 PMNCs生成 IFN- γ... 目的 研究桑黄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MNCs)产生 γ-干扰素 (IFN- γ)的影响作用。方法 体外分离 PMNCs,与不同浓度的植物血凝素 (PHA- M)和桑黄水提取液培养 ,检测 IFN- γ生成量。结果  10 0 μg/m l PHA- M对 PMNCs生成 IFN- γ的刺激效应最强 ;在此基础上 ,桑黄可进一步增强 PMNCs产生 IFN- γ,在0~ 2 0 0 μg/ ml范围内 ,随桑黄浓度升高而促进效应增强。结论 桑黄具有诱生 IFN- γ的能力 ,有利于其发挥调节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Γ-干扰素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机体免疫力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儿童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干扰素γ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及其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翠兰 周舟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1162-1163,共2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儿童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刺激后培养上清干扰素γ(IFN-γ)和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儿童21例(A组)、抗-HBe阳性慢性HBV携带儿童20例(B...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儿童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刺激后培养上清干扰素γ(IFN-γ)和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HBeAg阳性慢性HBV携带儿童21例(A组)、抗-HBe阳性慢性HBV携带儿童20例(B组)及正常儿童19例(C组),每例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及PBMC,PBMC体外单独培养或与HBcAg共培养72 h后,检测血清及培养上清IFN-γ和IL-10水平。结果血清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A和B组血清IL-10较C组显著增高。经HBcAg处理后PBMC培养上清中,IFN-γ水平在B和C组较A组显著增高。同时,经HBcAg处理后A和B组PBMC培养上清中IL-10水平均较C组显著增高,尤以A组明显。结论IL-10水平及PBMC对HBcAg应答低下在儿童HBV携带者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慢性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γ-干扰素在小剂量美法仑治疗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
9
作者 舒晓宏 李传刚 +3 位作者 曲振运 邓卅 李媛媛 李墨林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30-133,共4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小剂量美法仑治疗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单一剂量美法仑治疗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取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不同的IFN-γ+/-和IFN-γ-/-C57BL/6小鼠各6只,观察7.5 mg/k...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在小剂量美法仑治疗肿瘤过程中对荷瘤小鼠外周血红细胞的影响。[方法]利用单一剂量美法仑治疗荷瘤野生型C57BL/6小鼠模型,取遗传背景相同、基因型不同的IFN-γ+/-和IFN-γ-/-C57BL/6小鼠各6只,观察7.5 mg/kg美法仑治疗后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直径的变化,并且分别在美法仑用药前第3天、用药后6 h、第4、7、11、15、28天内眦静脉取血,肝素抗凝后检测外周血RBC数、Hb含量和Hct。[结果]美法仑7.5 mg/kg用药后第1天,两组荷瘤小鼠肿瘤结节缩小均不明显;用药后第4天,荷瘤IFN--γ/-小鼠肿瘤生长轻度受抑后进行性增大,并在用药后2周内所有小鼠肿瘤复发、死亡;而IFN-γ+/-小鼠肿瘤的肿瘤结节进行性缩小、肿瘤消退并治愈。7.5 mg/kg美法仑治疗后11 d内,IFN-γ免疫功能不同的荷瘤IFN--γ/-和IFN-γ+/-小鼠外周血RBC计数、Hb含量和Hct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美法仑治疗11 d后,IFN-γ免疫功能缺陷的荷瘤IFN-γ-/-小鼠外周血RBC计数、Hb含量和Hct明显低于IFN-γ免疫功能正常的荷瘤IFN-γ+/-小鼠,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美法仑治疗后荷瘤小鼠外周血RBC、Hb和Hct的降低与其体内IFN-γ的免疫功能无关,其进行性下降可能与荷瘤小鼠肿瘤复发和肿瘤负荷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法仑 肿瘤 C57BL/6小鼠 Γ-干扰素 外周血红细胞
下载PDF
肝硬变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活性及其与γ-干扰素活性的关系
10
作者 陆东东 夏正香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1997年第4期202-202,共1页
我们检测了肝硬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PHA诱生产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活性,分析其改变及相互间关系。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活性 Γ-干扰素 外周血 肝硬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免疫 活性测定 IFN 正常人 活性比较
下载PDF
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外周血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的表达及意义
11
作者 肖哲虹 霍霞 +3 位作者 章宇 张浴玲 李伟秋 徐锡金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11,共2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在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2-7岁儿童(暴露和参照组各80名)为研究对象。采集肘静脉血2 m L;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IP-10水平。结果:暴露组外周血I... 目的:探讨γ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在电子垃圾拆解区儿童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60例2-7岁儿童(暴露和参照组各80名)为研究对象。采集肘静脉血2 m L;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清中IP-10水平。结果:暴露组外周血IP-10表达水平低于参照组(P〈0.05),暴露组男童外周血IP-10表达水平低于参照组男童(P〈0.05)。结论:电子垃圾拆解区环境污染对当地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具有一定影响,可降低儿童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垃圾拆解区 儿童 外周血 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
下载PDF
免疫介导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外周血干扰素-γ与蛋白激酶-θ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春 张伟华 +2 位作者 张秀莲 葛晓静 谢满廷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0年第4期431-433,共3页
本研究通过建立免疫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A)动物模型,研究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IFN)-γ mRNA与蛋白激酶(PKC)-θ mRNA的表达关系.探讨AA动物模型的免疫发病机制,为AA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再生障碍性贫血 蛋白激酶 小鼠模型 免疫介导 干扰素 干扰素(IFN) 免疫发病机制
下载PDF
重组干扰素-γ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IL-4和IL-10 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灿 刘新康 +1 位作者 李照辉 钱奕政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研究重组干扰素 -γ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IL - 4和IL - 10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哮喘患者9例、正常人 5例的外周静脉血 ,ficoll-hypau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 ,分为 2组进行培养 ,A组加入rIFN -γ ,0 .2U·μl... 目的 :研究重组干扰素 -γ对哮喘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IL - 4和IL - 10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哮喘患者9例、正常人 5例的外周静脉血 ,ficoll-hypaue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 ,分为 2组进行培养 ,A组加入rIFN -γ ,0 .2U·μl-1;B组为不加rIFN -γ的对照组。在 3 7℃ ,5 %CO2 培养箱中培养 48h后 ,用RT -PCR方法检测PBMCIL - 4和IL - 10mRNA表达。结果 :哮喘患者PBMCIL - 4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L - 10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rIFN -γ作用于PBMC 48h后 ,哮喘患者PBMCIL - 4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5 ) ,IL - 10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 (P <0 .0 5 ) ,而健康者PBMCIL - 4和IL - 10mRNA的表达均无显著改变 (P >0 .0 5 )。结论 :rIFN -γ可能通过下调哮喘患者PBMCIL- 4mRNA的表达、上调I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核细胞 IL-4MRNA 支气管哮喘 重组干扰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基因水平对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政衡 黄勇 +2 位作者 柯海霞 李南 马乙云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8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6例,CHB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离PBM...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表达水平对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CHB患者106例,CHB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48周,随访24周。分离PBMCs,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s Galectin-3表达水平。结果在治疗24 w,本组CHB患者应答27例(22.6%),在治疗48 w,应答44例(67.0%);入组时,24 w应答组血清AST、ALT和HBV DNA水平【分别为(122.8±98.2)U/L、(108.1±51.1)U/L和(6.3±0.6)lg copies/ml】,与48 w应答组【分别为(124.2±94.7)U/L、(113.1±47.3)U/L和(6.5±0.8)lg copies/ml】或与未应答组【分别为(121.9±97.4)U/L、(96.1±56.4)U/L和(6.8±0.9)lg copies/ml】比,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w应答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 mRNA相对水平为(3.0±0.5),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4±0.2),均显著高于治疗48 w应答组【分别为(1.8±0.4)和(0.9±0.1),P<0.05】或未应答组【分别为(1.1±0.2)和(0.8±0.1),P<0.05】。结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Galectin-3水平与接受α-干扰素治疗的CHB患者应答密切相关,可以根据检测的结果预判治疗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Α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GALECTIN-3 应答
下载PDF
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外周血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凤娣 张郴华 李敏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30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外周血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30例,10例HCV RNA定量<104 IU/mL,10例104~106IU/ml,10例> 106 ...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治疗对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外周血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30例,10例HCV RNA定量<104 IU/mL,10例104~106IU/ml,10例> 106 IU/mL。HCV 1a型3例、1b型20例、2a型3例、2b型2例、3a型2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期为24周。空腹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CV RNA病毒含量、血细胞分析采用血液分析仪分析,检测HCV基因型、病毒载量、外周血的变化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RNA基线<1×104 IU/mL的病毒应答率(SVR)显著高于104~106 IU/mL和≥106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104~106 IU/mL和≥106 IU/mL两者之间的SV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1型HCV与非1型HCV的SVR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与治疗前比升高显著组SVR率明显高于与治疗前无明显升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效果良好,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非1型HCV患者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与利巴韦林治疗可获得更佳的SVR效率,低病毒载量水平、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升高患者SVR率治疗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利巴韦林 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计数 血红蛋白
下载PDF
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P-10和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16
作者 陆金帅 游道峰 李楠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50-253,共4页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HBV-ACLF患者和9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和环氧化酶-2(COX-2)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73例HBV-ACLF患者和95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分离PBMCs,采用RT-PCR法检测PBMC IP-10和COX-2mRNA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HBsAg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FN-γ水平。结果 HBV-ACLF组血清IFN-γ及PBMC IP-10 mRNA和COX-2 mRNA水平分别为(59.3±7.9)ng/L、(0.9±0.1)和(1.6±0.2),显著高于CHB组【分别为(35.8±6.2)ng/L、(0.6±0.1)和(0.5±0.1),P<0.05】;HBV-ACLF患者PBMC IP-10和COX-2水平与血清HBsAg水平呈负相关(r=-0.828,P<0.05;r=-0.795,P<0.05);29例死亡组血清IFN-γ及PBMC IP-10 mRNA和COX-2 mRNA水平分别为(67.5±8.1)ng/L、(1.2±0.2)和(1.9±0.4),显著高于44例生存组【分别为(53.9±7.4)ng/L、(0.7±0.1)和(1.4±0.2),P<0.05】;应用PBMC IP-10和COX-2水平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35和0.82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例PBMC IP-10 mRNA≥0.9患者90 d生存率为46.9%,显著低于41例IP-10 mRNA<0.9患者的70.7%(P<0.05),38例COX-2 mRNA≥1.7患者90 d生存率为47.4%,显著低于35例COX-2 mRNA<1.7患者的74.3%(P<0.05)。结论 检测HBV-ACLF患者PBMC IP-10和COX-2水平可能能帮助预测其短期预后,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干扰素诱导蛋白-10 环氧化酶-2 预后
下载PDF
干扰素α-2b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17
作者 毕维平 王伟军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2年第9期1177-1178,共2页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疾病之首,有癌变可能,其病因与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焦虑、疲劳、内分泌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学发病机制.尤...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患病率居口腔黏膜疾病之首,有癌变可能,其病因与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病毒感染、焦虑、疲劳、内分泌紊乱及机体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其中免疫学发病机制.尤其T细胞亚群的调节紊乱已引起广泛关注。重组人干扰素α-2b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治疗RAU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轻,但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国内报道不多。本研究观察了干扰素α-2b对RAU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干扰素Α-2B 外周血T细胞亚群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患者 免疫学发病机制 免疫功能障碍 口腔黏膜疾病 内分泌紊乱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NF-α和IL-8表达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银平 董继华 +3 位作者 刘朝 管世鹤 林雨霖 杨东亮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2-644,647,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组病人PB... 目的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α干扰素(IFN-α)的诱导表达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评价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细胞免疫功能。方法PolyIC体外刺激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组病人PBMC,取培养上清液利用病毒保护试验测定IFN-α2b治疗前后病人PBMC表达的干扰素抗病毒生物学活性。同时在IFN-α2b治疗前后,RT-PCR检测慢性乙肝患者不同干扰素应答组病人PBMCIL-8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应答组病人(n=13)和无应答组病人(n=27)PBMC分泌的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n=20)(P<0.01;P<0.01)。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随治疗时间延长而增加,1个月时已显著高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PBMC分泌的干扰素活性始终处于低下水平。治疗前,应答组病人和无应答组病人PBMCIL-8mRNA水平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治疗后,应答组病人IL-8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而降低,1个月时已显著低于无应答组病人(P<0.01),无应答组病人IL-8水平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慢性HBV感染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受损,不能正常表达IFN-α,但应答组病人经干扰素治疗后IFN-α表达能力逐渐恢复。慢性乙肝患者PBMCIL-8表达与肝脏炎症活动有关。慢性乙肝患者PBMCIFN-α活性检测结果也许可以作为干扰素治疗预后的判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Α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8
下载PDF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干扰素治疗中IL-12对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IL-10和γ-干扰素的作用
19
作者 李冰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3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IPC 干扰素 治疗 IL-12 慢性HBV感染 外周血 单核细胞 IL-10 Γ-干扰素 乙型肝炎
下载PDF
干扰素产生细胞(IPC)与肝炎:慢性HCV感染时外周血产生γ-干扰素的CD4+T细胞增加
20
作者 李冰 《传染病网络动态》 2003年第3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IPC 慢性HCV感染 外周血 Γ-干扰素 CD4+T细胞 丙型肝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