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
1
作者 李红叶 蒋文娟 张小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随后将其分为激素敏感组112例、激素... 目的:分析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收治的15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纳入观察组,随后将其分为激素敏感组112例、激素耐药组(RNS患儿)38例。另选取同期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进行健康体检儿童60例为对照组。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簇状分化抗原(CD)3^(+)、CD4^(+)、CD8^(+)、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分析不同组别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与对照组CD3^(+)、CD8^(+)、Treg水平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激素敏感组与激素耐药组患儿CD3^(+)、CD8^(+)、Treg水平比较,激素耐药组均高于激素敏感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观察组、激素敏感组、激素耐药组患儿治疗后CD3^(+)、CD8^(+)、Treg水平均降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4^(+)在各组间、组内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3^(+)、CD8^(+)、Treg水平同PNS、RNS的发生发展呈现密切的关系,在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监测其水平变化来评估患儿病情进展或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儿童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对于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相对危险性的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唐文君 曾珠 +2 位作者 孙增涛 杨洪静 杨帆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10期1511-1518,共8页
目的比较慢阻肺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引起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相对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是否急性加重分... 目的比较慢阻肺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分析引起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期(AECOPD)相对危险因素并进行预测评价。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6月收治于我院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是否急性加重分为两组,AECOPD组63例(男31例,女32例)和COPD组35例(男18例,女17例);经肺功能参数、血清上清液中炎症生物标志物和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水平的检测,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预测和模型验证;采用Pearson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与患者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ECOPD组中有吸烟史、SII、NRS2002评分和WBC、NEUT、EOS、CRP、NLR水平显著高于COPD组,FEV_(1)/FVC、FEV_(1)%、PNI、BMI均显著低于COPD组(P均<0.05);AECOPD组的CD3^(+)、CD4^(+)、CD4^(+)/CD8^(+)、Treg水平显著低于COPD组,CD8^(+)、Th17、CD3^(-)CD56^(+)、CD3^(+)CD56^(+)水平高于COPD组(P<0.05);单因素以及多因素结果说明,CD8^(+)、Th17、CD3^(-)CD56^(+)、CD3^(+)CD56^(+)水平增加是引起急性加重的最主要危险因素(OR值均>1,P<0.05);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准确度和有效性;CD8^(+)、NEUT与AECOPD患者FEV_(1)%、FEV_(1)/FVC呈负相关,Th17与患者FEV_(1)%呈负相关,Treg与患者FEV_(1)%、FEV_(1)/FVC呈正相关,CD4^(+)/CD8^(+)与患者FEV_(1)%呈正相关(P<0.05)。结论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可以对急性加重的机制有更清楚的了解,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预测价值,为AECOPD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慢阻肺 急性加重 肺功能 预测
下载PDF
自制红细胞裂解液对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姜华 黄瑛 +5 位作者 王超 秦超 孙立 韩素芹 王三龙 文海若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165-170,共6页
目的比较实验室配制的红细胞裂解液的裂解时间对流式测定SD大鼠和食蟹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取15只食蟹猴的肝素钠抗凝血各50μl,血样与荧光检测抗体Per CP-CD3/FITC-CD8/PE-CD4孵育后分别经自制和市售红细胞裂解液裂解... 目的比较实验室配制的红细胞裂解液的裂解时间对流式测定SD大鼠和食蟹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取15只食蟹猴的肝素钠抗凝血各50μl,血样与荧光检测抗体Per CP-CD3/FITC-CD8/PE-CD4孵育后分别经自制和市售红细胞裂解液裂解一段时间,比较样本经自制与市售裂解液处理不同时间后其CD3~+CD4~+,CD3~+CD8~+和CD3~+淋巴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medi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MFI)等数值的差异;(2)取15只SD大鼠的EDTA-K2抗凝血各50μl,血样与荧光检测抗体APC-CD3/FITC-CD4/PE-CD8a孵育后,分别经自制红细胞裂解液和市售裂解液裂解一段时间,比较样本经自制与市售裂解液处理不同时间后CD3~+CD4~+和CD3~+CD8~+淋巴细胞的MFI等数值的差异;(3)取15只大鼠EDTA-K2抗凝血各50μl,血样与荧光检测抗体APC-CD3/PE-CD4孵育后,分别经自制红细胞裂解液和市售裂解液裂解一段时间,比较样本经自制与市售裂解液处理不同时间后PE-CD4~+的MFI差异。结果(1)食蟹猴外周血经自制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时间约15min和5min的FITC-CD8~+的MFI分别为1745±173和2439±253,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47.9%±7.2%和42.1%±7.6%;裂解时间约15min和5min的PE-CD4~+的MFI分别为12924±892和13695±984,淋巴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8.7%±7.2%和33.1%±7.2%。裂解时间约15min比裂解5min的FITC-CD8~+(t=8.779,P<0.0001)和PE-CD4~+(t=2.250,P<0.05)的MFI降低;淋巴细胞百分比占比(t=2.139,2.162,均P<0.05)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食蟹猴外周血经市售红细胞裂解液裂解15min,FITC-CD8~+,PE-CD4~+,Per CP-CD3~+的MFI分别为2413±240,12428±1208和1015±123。与自制裂解液裂解5min比较,市售裂解液裂解15min的PE-CD4~+和Per CP-CD3~+的MFI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50,4.862,均P<0.01)。(2)SD大鼠外周血经自制红细胞裂解液,裂解时间5min和2min的FITC-CD4~+的MFI分别为55.72±14.10和225.08±12.44;裂解5min与裂解2min的FITC-CD4~+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9,P<0.001);SD大鼠外周血经市售红细胞裂解液,裂解5min和15min的FITC-CD4~+的MFI分别为277.02±30.36和310.04±43.56,PE-CD8a~+的MFI分别为3453.43±443.19和3211.28±357.85;裂解时间5min与裂解15min的FITC-CD4~+和PE-CD8a~+的M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1)。(3)SD大鼠经自制红细胞裂解液,裂解5min和2min的PE-CD4~+的MFI分别为1766±67,1765±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5,P>0.05)。结论与市售裂解液比较,自制红细胞裂解液可缩短裂解时间。将FITC荧光抗体更换为PE荧光抗体后,在一定的裂解时间内可消除对大鼠测定淋巴细胞MFI的影响;但随着裂解时间延长会造成FITC和PE荧光抗体MFI值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裂解液 流式细胞测定法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食蟹猴 SD大鼠 荧光标记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
4
作者 宋伟伟 刘景峰 +2 位作者 段丽娟 张琳琳 袁雪梅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7期1169-1172,1177,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子(CD147)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诊治的10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根... 目的研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子(CD147)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期间诊治的102例TIA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卒中风险系数ABCD3⁃I评分表将TIA患者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根据TIA患者发病72 h内是否发生脑梗死将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发生脑梗死)、无脑梗死组(未发生脑梗死),另选取9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危险程度TIA患者、不同早期临床转归TIA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该些指标与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CD8^(+)、CD147、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同危险程度TIA患者CD3^(+)、CD4^(+)、CD4^(+)/CD8^(+)呈现: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CD8^(+)、CD147、VWF水平呈现: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TIA患者CD3^(+)、CD4^(+)、CD4^(+)/CD8^(+)明显低于无脑梗死组,CD8^(+)、CD147、VWF水平显著高于无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分析结果显示,TIA患者脑梗死发生率与CD3^(+)、CD4^(+)、CD4^(+)/CD8^(+)呈负相关,与CD8^(+)、CD147、VWF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147及VWF水平与TIA患者早期临床转归有明显的关联,可作为TIA患者是否会发生脑梗死的重要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147 VW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 早期临床转归
下载PDF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慧 刘晶 杨金英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1295-1299,共5页
目的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2020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5例IM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 目的探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2020年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5例IM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期在医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0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儿童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8^(+)、CD4^(+)、CD3^(+)、CD4^(+)/CD8^(+))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淋巴亚群对IM诊断价值;依据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T淋巴亚群与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儿童的CD8^(+)、CD3^(+)分别为(40.33±7.26)%、(78.29±7.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59±6.28)%、(62.94±8.14)%,CD4^(+)、CD4^(+)/CD8^(+)分别为(20.53±5.19)%、(0.63±0.1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94±6.57)%、(1.34±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结果显示,CD8^(+)、CD4^(+)、CD3^(+)、CD4^(+)/CD8^(+)用于IM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0、0.848、0.810、0.771。急性期组儿童的CD8^(+)、CD3^(+)分别为(44.23±5.79)%、(80.55±7.22)%,明显高于恢复期组的(33.16±2.89)%、(74.14±6.31)%,CD4^(+)、CD4^(+)/CD8^(+)分别为(18.19±3.22)%、(0.59±0.17),明显低于恢复期组的(24.83±5.40)%、(0.70±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儿童的CD8^(+)、CD3^(+)分别为(44.76±4.67)%、(81.11±8.25)%,明显高于轻症组的(33.94±5.29)%、(33.94±5.29)%,CD4^(+)、CD4^(+)/CD8^(+)分别为(18.15±3.70)%、(0.56±0.17),明显低于轻症组的(23.96±5.14)%、(0.73±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CD8^(+)、CD3^(+)水平与病程呈负相关(r=-0.428,-0.625;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94,0.614;P<0.05);CD4^(+)、CD4^(+)/CD8^(+)水平与病程呈正相关(r=0.509,0.722;P<0.05),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319,-0.747;P<0.05)。结论IM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异常,可用于患者病情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诊断价值 病情严重程度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6
作者 寿亚琴 吴朝勇 +1 位作者 张涛 冯荧娣 《中国性科学》 2023年第10期47-50,共4页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行孕期管理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非重度... 目的 探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8例行孕期管理并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根据病情程度将其分为非重度子痫前期组(n=40)和重度子痫前期组(n=18)。另选取同期58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于孕中期(24~28周)分别检测各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辅助性T细胞(Th)、抑制性T细胞(Ts)线粒体损伤指数,比较各组间指标差异,并关注妊娠结局,分析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及Th、Ts线粒体损伤指数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非重度子痫前期组CD3^(+)、CD4^(+)、CD8^(+)水平及Th、Ts线粒体损伤指数阳性率均低于重度子痫前期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51.72%,其中妊娠结局良好者CD3^(+)、CD4^(+)、CD8^(+)水平及Th、Ts线粒体损伤指数阳性率均低于妊娠结局不良者(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CD3^(+)、CD4^(+)、CD8^(+)水平及Th、Ts线粒体损伤指数均具有预测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价值(P<0.05)。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和异常氧化应激,T淋巴细胞亚群和线粒体损伤指数的检测可作为病情评估和不良妊娠结局预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线粒体损伤指数 临床意义
下载PDF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7
作者 刘宁 韩奇财 司文腾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究空心螺钉内固定术(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CSF)对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GardenⅡ型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究空心螺钉内固定术(Cannulated screw fixation,CSF)对GardenⅡ型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FNF)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94例GardenⅡ型FN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CSF组和BFHR组,各47例。BFHR组接受股骨头置换术(Bipolar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BFHR)治疗,CSF组接受CS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骨代谢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SF组优良率明显较BFHR组高(P<0.05);CSF组术中失血量较BFHR组少,手术耗时、住院时长及下地活动时间较BFHR组短(P<0.05);术后1 m、3 m CSF组Harris评分明显较BFHR组高(P<0.05);术后3 d、7 d CSF组CD3^(^(+))、CD4^(+)、CD4^(+)/CD8^(+)水平明显较BFHR组高(P<0.05);术后1 m、3 m CSF组血清I型胶原交联C端肽(Serum type I collagen cross-linked C-terminal peptide,sCTX)水平明显较BFHR组低,血清骨钙素(Serum osteocalcin,sOC)水平明显较BFHR组高(P<0.05);CSF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BFHR组低(P<0.05)。结论:CSF治疗GardenⅡ型FNF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优化围术期指标,促进骨折愈合,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且对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螺钉内固定术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股骨颈骨折 骨代谢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及临床意义探究
8
作者 宋格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0063-0065,共3页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海安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治患者56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选取同期海安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海安市人民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的初治患者56例作为非小细胞肺癌组,选取同期海安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5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观察两组人员外周血相关指标情况可以看到,在各指标对比中分值处于较低水平的组别为非小细胞肺癌组(P<0.05);CD3+CD8+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 <0.05)。在非小细胞肺癌组别中展开临床分期及病理分型的对比可以看到缺乏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NSCLC患者而言,在其诊断过程中,对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展开分析,有助于对疾病情况进行掌握,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临床意义
下载PDF
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规律 被引量:5
9
作者 王鑫 赵新辉 +4 位作者 高香翠 张国民 王桂平 宋英华 周青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349-4350,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0例青年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4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统计及... 目的探讨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40例老年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即观察组;选取同期的40例青年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40名健康人为正常组,统计及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2、CD 3+、CD 4+及CD4/CD8均低于正常组,IL-6、IL-8、CD 8+则高于正常组(均P<0.05),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各项目变化幅度较对照组大,但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老年肝硬化患者血清IL-2、IL-6、IL-8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性,与青年患者稍有差异,但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肝硬化 IL-2 IL-6 IL-8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变化规律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用于恶性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景胜 苗杰 +3 位作者 刘正君 郭景阳 王彩红 高会广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A01期269-270,共2页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包括肺癌(n=49)、乳腺癌(n=17)、恶性淋巴瘤(n=18)、肝癌(n=20)及结直肠癌(n=30);另... 目的 探讨对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34例,包括肺癌(n=49)、乳腺癌(n=17)、恶性淋巴瘤(n=18)、肝癌(n=20)及结直肠癌(n=30);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6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包括CD3+、CD4+、CD8+及CD4+/CD8+指标.结果 恶性淋巴瘤组、肝癌组、结直肠癌组及肺癌组CD3+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性淋巴瘤组、肝癌组及结直肠癌组CD4+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性淋巴瘤组、结直肠癌组、肺癌组及乳腺癌CD8+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淋巴瘤组、肝癌组、结直肠癌组及肺癌组CD4+/CD8+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存在紊乱或抑制现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便于临床诊断疾病与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恶性肿瘤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朱宇飞 吴涛 +2 位作者 徐健 姚豪杰 吴国忠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387-390,共4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治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实验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开腹手术;而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治疗后...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就治急性胰腺炎患者9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实验组4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普通开腹手术;而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ym、CD3+和CD4+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Lym、CD3+和CD4+水平;另外,在CD8+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同时,观察组患者Ang-Ⅱ、Ang-Ⅲ、AL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IL-6、PCT、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效果明显,具有伤口小、操作简单、恢复快等优点,能够有效的恢复患者免疫功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尹蕾 梁淳 +2 位作者 田伟 宋亚娟 李守霞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9期2360-2363,共4页
目的观察与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 目的观察与研究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3月的90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90例体检健康的同龄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3+、CD4+及CD4/CD8)及血清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同时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上述血液指标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4/CD8)及血清IL-2、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及IL-1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者的上述血液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及血清IL-2、IFN-γ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负相关(r=-0.919~-0.762,P<0.05),血清TNF-α及Th2细胞因子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785~0.923,P<0.05)。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细胞因子呈现异常表达的状态,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具有较高的临床检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tH1细胞因子 tH2细胞因子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的影响比较 被引量:7
13
作者 沈海幸 万亚锋 杨祺俊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305-307,共3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于慈溪市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腹手术治疗的27例重症急性胰腺...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的影响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12月于慈溪市人民医院和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开腹手术治疗的2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为A组,同时期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27例患者为B组,将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7 d的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h1Th2指标进行分别检测,将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患者术后1、3、7 d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Th1Th2指标均显著地好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患者术后3d的检测结果差于其他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Th2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腹腔镜手术对患者上述指标的不良影响相对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th1th2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变合并HR-HPV感染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4
作者 朱敏 李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检测及意义。方法:对192例CIN合并HR-HPV感染患者行HPV DNA载量检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检测。比较不同CI... 目的:探究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检测及意义。方法:对192例CIN合并HR-HPV感染患者行HPV DNA载量检测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检测。比较不同CIN级别患者HPV DNA载量水平及分布,对不同CIN级别和不同HPV DNA载量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对CIN级别、HPV DNA载量与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CIN级别越高,HPV DNA载量越高,不同CIN级别患者HPV DNA载量水平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CIN级别越高,其CD3^(+)、CD4^(+)、CD4^(+)/CD8^(+)水平越低,CD8^(+)、CD4^(+)CD25^(+)CD127^(-)水平越高;不同CIN级别、不同HPV DNA载量水平患者在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结果显示,CIN级别、HPV DNA载量与CD3^(+)、CD4^(+)、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CD8^(+)、CD4^(+)CD25^(+)CD127^(-)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随HR-HPV感染CIN级别越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异常愈加明显,在CIN的发生、发展及肿瘤免疫逃逸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调节性T细胞表达情况对病情预测、免疫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HR-HPV感染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下载PDF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懿敏 谭志明 庄宇 《广西医学》 CAS 2022年第24期2841-2846,共6页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接受甲氨蝶呤联合GC治疗的9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状瓜氨酸(CCP)水平... 目的分析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联合糖皮质激素(GC)治疗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以接受甲氨蝶呤联合GC治疗的95例RA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状瓜氨酸(CCP)水平,并分析治疗前上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治疗结局将RA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治疗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对RA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RA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RF水平、CC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升高(均P<0.05)。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与RF水平、CCP水平均呈正相关,CD8^(+)T淋巴细胞水平与RF水平、CCP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5)。治疗前,预后不良组的RA患者CD4^(+)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比值均高于预后良好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和CD4^(+)/CD8^(+)比值升高是联合GC治疗后RA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均P<0.05)。结论联合GC治疗可以降低RA患者的CD4^(+)T淋巴细胞水平、RF水平、CCP水平及CD4^(+)/CD8^(+)比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水平升高、CD4^(+)/CD8^(+)比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可能是联合GC治疗后RA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糖皮质激素 预后
下载PDF
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炎症因子变化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刘秋红 张杰文 杨景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8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63例,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根据1周内是否发生S...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收集发病24h内入院的老年卒中患者63例,入院时对其进行NIHSS评分,根据1周内是否发生SAP,分为SAP组和非SAP组;并以同时期门诊体检中心30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3组入院后于24~48h抽血送检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和CD4+/CD8+),比较其差异,并根据临床资料和统计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SAP组、非SAP组血清PCT及hs-CRP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SAP组、非SAP组的CD3+、CD4+、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8+T淋巴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发病早期即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血清PCT和hs-CRP明显升高,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PCT诊断早期细菌感染的特异性优于hs-CRP;其生物标志物对诊断、病情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卒中相关性肺炎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不孕症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失败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甲状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蕾 李娟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7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失败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103例不孕症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组... 目的探讨不孕症女性患者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失败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治疗的103例不孕症女性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结局分组,其中49例治疗成功作为成功组,54例治疗失败作为失败组。比较不同治疗结局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甲状腺功能、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IVF-ET移植术后14d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CD4^(+)、CD4/CD8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移植术后14d血清TSH、CD4/CD8水平对IVF-ET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移植前,成功组与失败组患者体重指数(BMI)、血清TSH、FT4、CD4^(+)、CD4/CD8、黄体生成素(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14d后,失败组患者血清TSH、CD4/CD8水平高于成功组,血清FT4、CD4^(+)、β-HCG水平低于成功组(P<0.05)。移植术后14d患者血清TSH、CD4/CD8与β-HCG水平呈负相关(r=-0.385、-0.409,P<0.05),血清FT4、CD4^(+)与β-HCG水平呈正相关(r=0.309、0.333,P<0.05);移植术后14d血清TSH>1.800mmol/L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95%CI:0.871~0.975,P<0.001),预测IVF-ET移植失败结局的灵敏度为96.23%、特异度为94.00%,移植术后14dCD4/CD8>2.290时ROC曲线下面积为0.906(95%CI:0.833~0.955,P<0.001),预测IVF-ET移植失败结局的灵敏度为94.34%,特异度为92.00%,移植术后14d血清TSH、CD4/CD8水平预测IVF-ET移植失败结局效能较高(P<0.05)。结论IVF-ET治疗失败与移植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甲状腺功能有密切联系,其中血清TSH、CD4/CD8水平影响最大,或许可通过调控其水平来干预IVF-ET治疗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甲状腺功能
下载PDF
扶正固肾汤对老年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13
18
作者 宋晓婕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78-2081,共4页
目的探讨扶正固肾汤对老年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老年卵巢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全部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常规妇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紫杉醇联合铂类... 目的探讨扶正固肾汤对老年卵巢癌术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136例老年卵巢癌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全部患者在入院后接受常规妇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实施紫杉醇联合铂类(TP)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扶正固肾汤配合化疗。两组均以21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时对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并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并分析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肿瘤标志物〔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及人附睾蛋白(HE)4〕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抑制细胞(CD8^+)、T辅助细胞(CD4^+)、总T淋巴细胞(CD3^+)及免疫状态(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HE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CA125、CA19-9、HE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老年卵巢癌患者给予扶正固肾汤治疗,可有效改善其术后中医临床症状,提高其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同时降低肿瘤标志物浓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固肾汤 卵巢癌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肿瘤标志物 中医证候积分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血清SCC-Ag、D-D、MIC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楠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42-643,646,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血清SCC-Ag、D-D、MIC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前、术后1d及3d的血清SCC-Ag、D-D、MIC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血清SCC-Ag、D-D、MIC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2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术前、术后1d及3d的血清SCC-Ag、D-D、MIC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1d及3d的血清SCC-Ag、D-D、MICA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也呈现逐渐改善的状态,术前分别与术后1d及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围术期血清SCC-Ag、D-D、MICA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呈现持续改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围术期 SCC-AG D-D MICA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变化规律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荣伴 邹茂权 +2 位作者 梁惠如 谭美仲 蔡美霞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急性髓性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30例血液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所有试验者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包括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外周血... 目的探究急性髓性白血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30例血液科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5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参照组,所有试验者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包括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治疗前、完全缓解者、健康者的CD3^+百分比、CD4^+百分比、CD8^+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30例患者在经过系列放疗后,完全缓解共23例。对比参照组与研究组的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参照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比研究组与完全缓解组患者的CD3^+、CD4^+、CD8^+、CD4^+/CD8^+比值,研究组明显低于完全缓解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髓性白血病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变化,在经过有效治疗后恢复正常,证明了白血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均影响细胞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 CD3^+ CD4^+ CD8^+ CD4^+/CD8^+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