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5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PICC术后CRBSI的案例分析
1
作者 李婷 李军梅 +3 位作者 靳丽萍 牟文昭 张彩琳 刘娜娜 《甘肃医药》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通过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PICC术后发生导管相关血液感染(CRBSI)的护理过程,并阅读相关文献报道,总结经验,为皮肤型淋巴瘤患者选择血管通路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安全。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PICC CRBSI
下载PDF
霍奇金淋巴瘤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并MDS的诊治体会(附1例报告)
2
作者 罗静 李学军 +2 位作者 周瑞莲 周建鹏 蓝梅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该例患者初诊为... 目的总结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后发生疾病转化的临床经验,为该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CHL)治疗后继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诊治经历。结果该例患者初诊为CHL,经化疗联合放疗达到完全缓解,37个月后继发PTCL-NOS并MDS,经COEP方案治疗达到部分缓解后,桥接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目前已完全缓解。结论HL继发PTCL-NOS并MDS临床罕见,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标准,化疗后尽快行allo-PBSCT,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奇金淋巴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和生存预后分析
3
作者 丁佳音 夏亚勤 +4 位作者 毛菁华 丁师琦 南飞飞 孙振昌 付晓瑞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 目的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存和预后影响因素等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5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0岁,3、5、10 a的疾病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43.70%、36.60%和20.60%,3、5和、10 a的总生存(OS)率分别为56.60%、49.20%和30.00%。多因素Cox分析结果回示,Ann Arbor分期(HR=3.600,95%CI=1.277~10.145,P=0.015)是PF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Ann Arbor分期(HR=4.812,95%CI=1.389~16.679,P=0.013)和国际预后指数评分(HR=0.308,95%CI=0.109~0.870,P=0.026)是OS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GDPT方案组患者的总反应率、PFS率和OS率明显高于CHOP方案组(P=0.033、0.011、0.042)。结论Ann Arbor分期和IPI评分是影响PFS和OS的预后因素,GDPT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新方案,有望成为PTCL的一线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IPI评分
下载PDF
不同HDAC水平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李英新 李一丹 +4 位作者 王佩 焦会杰 李英 张静 原现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3-741,共9页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水平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PTCL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 目的:基于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水平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就诊的PTCL患者112例,将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潜在类别分析法比较复发高风险组与复发低风险组间预后复发影响因素的分布特征差异。结果:复发组患者87例(77.68%),未复发组患者25例(22.3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2分、Ann Arbor分期为III-IV期、IPI评分>2分、骨髓受累、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升高、近期疗效未达到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HDAC高表达为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AC高水平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HDAC低水平患者(P<0.05)。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预后复发风险呈明显聚集性,可将患者分为预后复发高风险组(HDAC>5分)和低风险组(HDAC≤5分)。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复发低风险组相比,预后复发高风险组中“危险因素分布较多型”占比较高(P<0.05)。结论:不同HDAC水平的PTCL患者的预后复发情况以及预后复发高风险与低风险人群中危险因素分布特征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复发 危险因素 分布特征
原文传递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代谢产物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5
作者 段一硕 饶军 +13 位作者 夏菁 马娜丫 蔺诗佳 李甫 唐书翰 周沙 曾韫璟 李炘檑 黄德智 李琼 刘帮洞 赵先兰 魏锦 张曦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2-358,共7页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 目的 观察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能量代谢产物的变化,从能量代谢角度寻找监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血清生物标志物。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诊治的1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初诊患者,并招募同期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采用选择性反应/多反应监测技术(selected/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 SRM/MRM)检测其血清中能量相关代谢产物的差异,并结合其临床资料,包括病史、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健康对照相比,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清中能量代谢相关产物水平表达谱存在差异,其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6-磷酸葡萄糖水平升高(P<0.05),且患者血清中的柠檬酸和琥珀酸水平与疾病危险度分级(低危、中危、高危)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同时,苹果酸和柠檬酸水平与患者中期疗效评估结果[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或疾病稳定(SD)]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n=10),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琥珀酸、柠檬酸、异柠檬酸和顺乌头酸含量亦有显著降低(P<0.05),其中柠檬酸与琥珀酸的水平与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中期疗效评估(CD/PR或SD)呈明显相关性(P<0.05);对于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患者(n=6),与健康对照相比,其血清中环磷腺苷、柠檬酸和琥珀酸的含量明显降低,而6-磷酸葡萄糖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其中琥珀酸水平分别与患者临床分期和危险度分级都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与健康对照人群在血清代谢产物水平上共鉴定出5个差异代谢产物,其中琥珀酸、柠檬酸有希望成为血清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 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 血清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多反应监测
原文传递
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静 李志铭 《肿瘤药学》 CAS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近年来,得益于新型药物的快速发展,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作为中国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淋巴瘤亚型,相关研究进展备受该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报道的外周T细胞淋... 近年来,得益于新型药物的快速发展,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作为中国发病率相对较高的淋巴瘤亚型,相关研究进展备受该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对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欧洲血液学协会(EHA)年会报道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及其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 研究进展
下载PDF
202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分析及预后新模型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文艺 申浩睿 +4 位作者 汤菁 梁金花 尹华 王莉 徐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组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旨在探索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新指标,建立新的... 目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s,PTCL)是一组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本研究旨在探索PTCL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新指标,建立新的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21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02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等进行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评估。结果:所有PTCL患者中位PFS与OS分别为11个月和43个月。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正常患者的中位PFS(44个月vs.9个月,P<0.001)和中位OS(83个月vs.24个月,P=0.002)均优于Hb水平低于正常的患者。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1(P=0.009)和Hb水平低于正常(P=0.007)是PFS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60岁(P=0.015)和ECOG评分>1(P=0.002)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Hb水平联合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和T细胞淋巴瘤预后指数(prognostic index for T-cell lymphoma,PIT)评分提高了预测PFS的准确性。结论:Hb水平可以作为评估PTCL患者预后的指标,Hb水平联合IPI和PIT可以提高预测PTCL患者预后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血红蛋白 预后 生存
原文传递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患者预后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
8
作者 陈瑜 陶石 +4 位作者 胡敏 徐璐 王娇 符才波 周威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35-1039,共5页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 目的:探讨3种炎症反应标志物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PTCL-NO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构建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72例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一般病历资料,随访3年,根据随访期内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5)与死亡组(n=37)。比较两组PTCL-NOS患者入院时的病历资料,ROC曲线获取各因素最佳截断值,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PTCL-NOS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软件“rms”包构建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Nomogram模型,校正曲线对Nomogram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决策曲线评估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结果:Nomogram模型预测与实际观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说明此Nomogram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高风险阈值>0.06时,Nomogram模型提供的临床净收益均高于单个独立危险因素,且在预测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可提供显著的额外临床净收益。结论:PIT≥2.40、Ann Arbor分期(Ⅲ~Ⅳ期)、结外受累个数≥2、PLR≥180.27、NLR≥4.05及LMR<2.81是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Nomogram模型在识别PTCL-NOS患者死亡高风险方面临床效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反应标志物 外周t细胞淋巴瘤 非特指型 预后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
9
作者 宁静 杨建伟 +1 位作者 姚志华 陈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9期3471-3474,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7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并发组(52例)和未并发组(115例)。采...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化疗后发生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67例PT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化疗后是否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将其分为并发组(52例)和未并发组(115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TCL化疗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绘制森林图进行logistic结果的可视化显示。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并发感染组和未并发感染组性别、体重指数、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脂血症、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组年龄≥60岁、吸烟史、肿瘤病程≥30 d、应用糖皮质激素、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使用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物、血白蛋白<30 g·L^(-1)患者占比高于未并发组(P<0.05),首次治疗患者占比低于未并发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Ⅲ~Ⅳ期、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物、血白蛋白<30 g·L^(-1)是PTCL患者化疗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首次治疗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吸烟、临床分期Ⅲ~Ⅳ期、多次治疗、使用2种及2种以上化疗药物、血白蛋白<30 g·L^(-1)与PTCL患者化疗后易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肺部感染 化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分子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兰云意 陶伟 +5 位作者 王晓雄 李鸿生 马露瑶 杜亚茜 刘馨 周永春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3期7-11,共5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等特点。化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耐药是影响相关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 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病程进展快、预后较差等特点。化疗是目前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手段。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对化疗耐药是影响相关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本文针对目前外周T细胞淋巴瘤化疗耐药的分子诊断及复发耐药后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化疗耐药 分子标志物 进展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2000-2021年外周T细胞淋巴瘤基因治疗的可视化分析
11
作者 卢广涛 章雯 +5 位作者 罗倩 况云舒 朱晓群 赵旭 孙恩涛 陈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3年第17期1601-1609,共9页
目的 旨在对基因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寻找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本研究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集里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基因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文献并下载,使... 目的 旨在对基因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寻找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帮助。方法 本研究对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集里检索2000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基因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相关文献并下载,使用Microsoft Excel对下载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用VOSviewer、CiteSpace对下载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并构建可视化图谱。结果 筛选选用614篇文献。年发文量分析得到2019年年发文量最高为46篇,从2010年开始年发文量明显上升。作者共现分析得到美国的Rooney CM教授发文最多为18篇。国家共现分析得到发文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295篇、日本84篇、中国69篇,中国和其它国家间合作仅10次。机构共现分析得到发文量前三分别是贝勒医学院32篇、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31篇、德克萨斯儿童医院28篇。关键词共现分析得到现在的研究主要集中临床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生存预后等方面。结论 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作者应该加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间的合作。不同研究机构间应注重学科交叉,注重创新,早日取得重大突破。使用造血干细胞移植、药物靶向治疗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进行治疗是目前的研究重点,改善患者的生存预后情况并减少并发症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争取早日取得巨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基因治疗 靶向治疗 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存率
下载PDF
精准医学时代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新型药物研究进展
12
作者 周晓丽 胡顺凤 王欣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具有恶性程度高、分子异质性强、临床预后极差等特点。由于缺乏对PTCL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一线治疗进展长期停滞,PTCL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不足30%,临床诊疗面临巨大挑战。精准医学概...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具有恶性程度高、分子异质性强、临床预后极差等特点。由于缺乏对PTCL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一线治疗进展长期停滞,PTCL患者的五年总生存率不足30%,临床诊疗面临巨大挑战。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及高通量多组学测序的发展推动了分子靶点的发现和药物的研发,多种新型药物在PTCL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较好的抗肿瘤效果及耐受性,包括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单克隆抗体及抗体偶联药物、信号通路抑制剂等。本文就精准医学时代下PTCL临床治疗中新型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精准医学 新型药物 靶向干预
下载PDF
CHOP方案治疗106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长期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25
13
作者 黄慧强 彭玉龙 +8 位作者 林旭滨 孙晓菲 林桐榆 夏忠军 李宇红 蔡清清 何友兼 姜文奇 管忠震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1443-1447,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与西方国家比较,亚洲国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较为常见,其生物学行为与B细胞NHL不同,往往表现为化疗敏感性较差、病情迁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本研究评价标准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 背景与目的:与西方国家比较,亚洲国家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较为常见,其生物学行为与B细胞NHL不同,往往表现为化疗敏感性较差、病情迁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本研究评价标准CHO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peripheralT-celllymphoma-unspecified,PTCL-U)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在1997年1月~2003年12月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共收治106例PTCL-U(REAL分型)患者,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采用CHOP方案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结果:本组PTCL-U临床分期多为Ⅰ~Ⅱ期(占78.3%);结外侵犯多见(占84.0%),其中结外侵犯部位数>1者占34.9%;IPI评分多为0~1分(占78.3%)。106例PTCL-U均采用CHOP方案为主的治疗方法,单纯化疗59例(55.7%),化疗加局部侵犯野放疗46例(43.3%),术后辅助化疗1例(1.0%)。化疗加局部放疗总有效率81.0%,CR率58.2%;单纯化疗有效率69.5%,CR率为44.1%,中位有效维持时间16个月(1~88月)。中位随访时间19个月(1~89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9.9%、42.9%、22.0%,中位生存期24个月(95%置信区间12~36月)。Ⅰ、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24.0%、22.3%、18.0%和0。本组病例中IPI、结外病变数和化疗是否达到CR与预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HOP方案 联合化疗
下载PDF
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 被引量:21
14
作者 马军 沈志祥 +4 位作者 朱军 石远凯 姜文奇 李建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763-768,共6页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又称成熟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NK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功能与T细胞相似,因此常将NK细胞淋巴瘤和成熟T细胞淋巴瘤归为一类,即成熟NK细胞和... 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又称成熟T细胞淋巴瘤,是一组高度异质性来源于成熟T细胞的恶性增殖性疾病。由于NK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功能与T细胞相似,因此常将NK细胞淋巴瘤和成熟T细胞淋巴瘤归为一类,即成熟NK细胞和T细胞淋巴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达本胺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专家共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西达本胺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国专家共识(2016版) 被引量:20
15
作者 马军 石远凯 +3 位作者 朱军 李建勇 沈志祥 姜文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17-323,共7页
1外周T细胞淋巴瘤概述1.1流行病学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淋巴细胞异常恶性增殖性疾病,包括来自胸腺起源的成熟T细胞及NK细胞肿瘤。PTCL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在中国,
关键词 西达本胺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临床研究 不良反应
下载PDF
73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黄晓春 李晓林 +1 位作者 黄然欣 金香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 目的: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探讨该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时中位年龄为42岁,男55例,女18例,治疗前病程中位数3月,接受化、放疗综合治疗5例,单纯化疗65例。自体移植3例。结果: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38%和22%;,随着Ann Arbor分期增高,生存率明显下降;有B症状(发热、消瘦、盗汗)或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factors index,IPI)评分≥2者,其生存率分别显著低于无全身症状者或IPI评分<2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或D-二聚体(D-dimer)升高者对化疗反应较差。结论: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类侵袭性强、预后不良的疾病。其临床特征、AnnArbor分期、IPI及B症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CA125和D-dimer也对预后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化学治疗 预后因素 生存
下载PDF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PTCL-U)117例长期临床随访结果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彭玉龙 黄慧强 +3 位作者 周中梅 林旭滨 潘战和 管忠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32-135,共4页
背景与目的:对于亚洲和中国较为常见的PTCL,其生物学行为与B细胞NHL不同,往往表现为化疗疗效不佳,病情迁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我们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FFCL-U)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冈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 背景与目的:对于亚洲和中国较为常见的PTCL,其生物学行为与B细胞NHL不同,往往表现为化疗疗效不佳,病情迁延,容易复发,预后不良。我们回顾性分析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性(FFCL-U)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冈素。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根据REAL分类确诊的117冽初治PTCL-U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疗效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多为Ⅰ/Ⅱ期(69.2%);结外侵犯多见共101例(86.3%),结外侵犯部位数大于1个者41例(35.0%);IPI评分多为低危(71.8%)。117例患者中采用单纯化疗69例(59.0%),化放疗联合治疔4l例(35.0%),113例(96.6%)化疗患者中采用标准CHOP方案占97例(85.8%)。化疗加局部放疗总有效率78.1%,CR率59.6%、其中单用化疗有效率74.3%,CR率为50.4%:中位有效维持时问19个月(1-89个月)i、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0.5%、43.2%和21.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IPl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3)。结论:采用CHOP化疗方案治疗PTCL-U疗效欠佳,远期生存率低.仍需寻转可有效方搴.IPI评分旱盯CL-U独立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征 预后
下载PDF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新霞 古丽那尔.阿布拉江 +4 位作者 马志萍 张巍 周晓燕 盛伟琪 李巧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6-990,995,共6页
目的观察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 目的观察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此罕见亚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观察1例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原位杂交法分析EB病毒感染,应用PCR技术检测IgH、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分析,同时结合文献报道的35例CD20+T细胞淋巴瘤与该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结果本例及文献报道共36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6例,另6例性别不详,平均年龄58岁,中位年龄67岁,组织学类型为最常见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22例)。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强表达T细胞标记(CD2、CD3、CD5、CD8)及滤泡辅助T细胞标记(CD10、BCL-6、CXCL13、PD1),弱弥漫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4、PAX5。瘤细胞间散在转化的大B免疫母细胞EBER阳性。PCR法检测TCR基因单克隆重排。患者接受R-CHOP治疗。结合文献:获得随访16例,随访时间2~16个月,其中9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死亡与存活病例患者年龄差异无显著性,组织学亚型差异也无显著性。结论 CD20+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变异亚型,临床及病理特征可能会与B细胞淋巴瘤混淆,形态学观察、多种抗体的联合使用及TCR基因重排等分子遗传学研究可避免误诊,部分肿瘤免疫表型和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相似,提示二者可能是同一肿瘤的不同阶段或两者存在互相演进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 CD20阳性 免疫表型 原位杂交 基因重排
下载PDF
GDP与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明智 邢朋涛 李玲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57-860,共4页
目的:探讨GD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PTCL-U患者29例。14例患者应用GDP方案,15例应用CHOP... 目的:探讨GDP方案和CHOP方案治疗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U)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淋巴瘤诊疗中心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PTCL-U患者29例。14例患者应用GDP方案,15例应用CHOP方案。采用X^2检验和Log-Rank检验,对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接受GDP方案化疗的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患者总有效率(RR)为78.57%,而CHOP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P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79个月,总生存期(OS)为17.36个月;CHOP组PFS为4.2个月,OS为11.2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其中CDP方案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发生率57.14%,CHOP方案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33.33%。结论:GDP方案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疗效优于传统CHOP方案,虽然血液学毒性稍重,仍值得临床推广,并有望成为PTCL治疗的一线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 GDP方案 疗效安全性
下载PDF
PD-1、PD-L1蛋白在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7
20
作者 吕学文 徐琼 +2 位作者 陈焕伟 王博 张茜 《肿瘤药学》 CAS 2016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PD-1、PD-L1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PTCL患者肿瘤组织中PD-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35%,PD-L1蛋白的阳性率为70%,炎性淋巴结组织中未见PD-1、PD-L1表达,PD-1、PD-L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正相关,PD-1蛋白的表达与疗效负相关,PD-1与PD-L1蛋白双阳性的PTCL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PTCL患者淋巴瘤组织中PD-1和PD-L1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炎性淋巴结组织,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 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配体(PDL-1)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