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前提探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凤伟
刘新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前提是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自然前提是主体的成长;接受的内在前提是是主体需要和动机;接受的外在前提是客体的客观外在性和价值可能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自然
前提
内在
前提
外在前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魏源与先秦儒学(续)
2
作者
孙功达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0-12,60,共4页
魏源未认识到王学之错在于“格物”之对象仅限于“心”,且是一个瞬间(过程),魏源当然也不能认识到朱学之错在于人为设定一个“天理”,人只须求比理便可达圣道,而是认为朱学“格物”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对象,即“意、心、身”。格物方能致...
魏源未认识到王学之错在于“格物”之对象仅限于“心”,且是一个瞬间(过程),魏源当然也不能认识到朱学之错在于人为设定一个“天理”,人只须求比理便可达圣道,而是认为朱学“格物”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对象,即“意、心、身”。格物方能致知,所格之“对象”有所缺失,则“致知”亦有问题。在魏源看来,“修身以上为本”那么,作为“择善明善”的“致知”在朱熹那里就没有作为《大学》之本的地位了。换句话讲,朱熹丢失了具有本体作用的“致知”,因其将作为本的“意、心、身”丢了。 由此看来,魏源仍然强调人之主体地位、强调人之意识活动,强调道德的自修自律。封建时代之文人大多摆脱不了唯心主义,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所谓圣贤之道全由人自己修练,故多强调道德之反省,试图通过内修自省走上圣贤之路。绝大多数企图有所作为的文人都试图在通向圣贤之路上修桥、补路,结果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便都涌来,谁也逃不脱唯心主义之框框,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也不能避免主观虚构假想,总在唯心。魏源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泥潭,他在补朱王唯心主义之漏洞,便自然而然地染上唯心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源
先秦儒学
主观唯心主义
《孝经》
客观唯心主义
《大学》
《管子》
曾子思想
外在前提
社会历史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前提探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赵凤伟
刘新全
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
出处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2011SORW016)
文摘
前提是事物发生或发展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自然前提是主体的成长;接受的内在前提是是主体需要和动机;接受的外在前提是客体的客观外在性和价值可能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
自然
前提
内在
前提
外在前提
Key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ception
the natural premise
the inherent premise
the outside premise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魏源与先秦儒学(续)
2
作者
孙功达
机构
兰州教育学院
出处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0-12,60,共4页
文摘
魏源未认识到王学之错在于“格物”之对象仅限于“心”,且是一个瞬间(过程),魏源当然也不能认识到朱学之错在于人为设定一个“天理”,人只须求比理便可达圣道,而是认为朱学“格物”过程中丢失了一部分对象,即“意、心、身”。格物方能致知,所格之“对象”有所缺失,则“致知”亦有问题。在魏源看来,“修身以上为本”那么,作为“择善明善”的“致知”在朱熹那里就没有作为《大学》之本的地位了。换句话讲,朱熹丢失了具有本体作用的“致知”,因其将作为本的“意、心、身”丢了。 由此看来,魏源仍然强调人之主体地位、强调人之意识活动,强调道德的自修自律。封建时代之文人大多摆脱不了唯心主义,这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所谓圣贤之道全由人自己修练,故多强调道德之反省,试图通过内修自省走上圣贤之路。绝大多数企图有所作为的文人都试图在通向圣贤之路上修桥、补路,结果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便都涌来,谁也逃不脱唯心主义之框框,就是客观唯心主义也不能避免主观虚构假想,总在唯心。魏源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泥潭,他在补朱王唯心主义之漏洞,便自然而然地染上唯心主义。
关键词
魏源
先秦儒学
主观唯心主义
《孝经》
客观唯心主义
《大学》
《管子》
曾子思想
外在前提
社会历史条件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的前提探析
赵凤伟
刘新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魏源与先秦儒学(续)
孙功达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199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