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汉外戚政治研究的传统、过去与现在
1
作者 李煜东 《社会科学动态》 2024年第10期75-80,共6页
东汉政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外戚长期执政,形成了独特的外戚政治。此种外戚政治在范晔《后汉书》中被予以严厉批判,由此形成的负面形象和理解长期占据着传统主流。20世纪,尽管有学者从豪族、制度、政治斗争等角度对东汉外戚政治进行了深... 东汉政治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外戚长期执政,形成了独特的外戚政治。此种外戚政治在范晔《后汉书》中被予以严厉批判,由此形成的负面形象和理解长期占据着传统主流。20世纪,尽管有学者从豪族、制度、政治斗争等角度对东汉外戚政治进行了深入、细致梳理,但大多仍未能突破其旧有形象。进入21世纪后,学界在政治史、社会史和制度史三个层面拓展了新旧研究进路,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也展示了东汉研究所具有的拓进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外戚政治 政治 社会史 制度史 综述
下载PDF
论中国外戚政治的起源及形成的历史条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禹阶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3-51,88,共10页
中国最早的外戚干政始于战国后期的秦国。外戚政治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政治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五:在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专制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君主专制条件下政治与权力价值观念的转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冲突加剧,皇... 中国最早的外戚干政始于战国后期的秦国。外戚政治是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政治现象,其形成的历史条件有五:在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专制的转化过程中产生,君主专制条件下政治与权力价值观念的转变,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与冲突加剧,皇室内为了防止皇族同姓近亲利用亲族身份篡夺皇位导致的权力争夺与冲突,作为解决文官制度对封建专制制度离心力的补充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戚政治 政治与权力价值观念 皇权 相权 文官制度
下载PDF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外戚政治研究
3
作者 李禹阶 韩晓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9,共8页
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由于其民族习惯、习俗和政治运作机制等原因,使这些政权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它也使得皇室的后族、外戚在干政预政方面有着不同于汉族政权的显著特征。本文还对西夏政权持续上百年的外戚政治进行了研究... 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由于其民族习惯、习俗和政治运作机制等原因,使这些政权有着自己的显著特点。它也使得皇室的后族、外戚在干政预政方面有着不同于汉族政权的显著特征。本文还对西夏政权持续上百年的外戚政治进行了研究,提出西夏国家政治运作机制与外戚政治的特殊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政权 外戚政治 特征
下载PDF
两晋时期的门阀士族与外戚政治 被引量:2
4
作者 汪涛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22-126,共5页
以世家望族支持而建立的两晋政权 ,确立了两晋士族的政治地位 ,士族与皇族又结成政治姻亲。由于皇族与士族、士族与士族的利益冲突 ,最后使东晋步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关键词 东晋 西晋 门阀士族 外戚政治
下载PDF
三国两晋皇室婚姻身份性变化对外戚政治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宏格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87-90,共4页
三国两晋时期,皇室婚姻的身份门第不断加强。这种变化,使外戚对政治的影响逐步加大。三国时,外戚在政治上无多大作为;西晋时期,外戚利用政治婚姻,操纵中官,攫取政治权力;东晋外戚大多都程度不等地参与了政权甚至辅政,对当时的政治产生... 三国两晋时期,皇室婚姻的身份门第不断加强。这种变化,使外戚对政治的影响逐步加大。三国时,外戚在政治上无多大作为;西晋时期,外戚利用政治婚姻,操纵中官,攫取政治权力;东晋外戚大多都程度不等地参与了政权甚至辅政,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两晋 皇室婚姻 外戚政治
下载PDF
两汉之际的外戚政治与赋学转捩
6
作者 刘祥 《齐鲁学刊》 CSSCI 2021年第1期135-143,共9页
外戚与赋家在大汉帝国政治体制中占据不同位置,赋家代行王言试图襄赞王治,外戚代行王政却遮蔽王权。这种矛盾使赋家生存空间被压缩,流离失所,怨愤愁苦,进而促成两汉之际辞赋的一系列转变:体式由铺张大赋向骚体小赋复归,内容由郊祀田猎... 外戚与赋家在大汉帝国政治体制中占据不同位置,赋家代行王言试图襄赞王治,外戚代行王政却遮蔽王权。这种矛盾使赋家生存空间被压缩,流离失所,怨愤愁苦,进而促成两汉之际辞赋的一系列转变:体式由铺张大赋向骚体小赋复归,内容由郊祀田猎变为野外征行,主旨由讽颂并重转向颂扬为主。两汉之际外戚政治对赋学的影响,以赋家个人遭际为媒介,以理性反思为终结。赋家通过不断追问天命与美政,淡化了外戚政治留下的伤痕,在对东汉礼制社会的建构中,重拾对皇权的信心,实现了精神自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汉之际 外戚政治 赋学转捩 王莽 扬雄
下载PDF
北魏外戚政治的嬗变
7
作者 韦东荣 《黑龙江史志》 2022年第11期33-35,共3页
北魏外戚政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道武帝拓跋珪建国之前,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遗风,汉族式的后妃制度尚未确立,女主权力很大,并不存在外戚政治的现象;道武帝时期确立了“子贵母死”制度,以此预防生母外戚干政,一直持续到太武帝时期;... 北魏外戚政治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道武帝拓跋珪建国之前,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遗风,汉族式的后妃制度尚未确立,女主权力很大,并不存在外戚政治的现象;道武帝时期确立了“子贵母死”制度,以此预防生母外戚干政,一直持续到太武帝时期;文成帝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年幼,皇帝的保姆与嫡母政治影响日益显著,外戚成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后,随着北魏国家政治制度和统治者思想的汉化,“子贵母死”制度被废除,外戚专权现象突出。但相比于外戚,北魏的皇太后(无论是生母还是保太后)本人在政治上发挥的作用要比皇太后家的外戚大得多,这与北魏的统治者出身于草原游牧部族,保留了浓厚的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魏 外戚政治 子贵母死
原文传递
东汉桓灵时期的外戚及其政治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先兴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3期1-12,共12页
东汉桓灵时期外戚与宦官互相争斗,构成了独特的外戚与宦官政治。外戚梁冀专权弄私,杀戮李固、杜乔,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价值,也充分展现了梁冀极权独裁者的暴虐性格。外戚窦武,请愿桓帝,声援并跻身于党人队伍,又因诛杀宦官未果,蒙受杀身之... 东汉桓灵时期外戚与宦官互相争斗,构成了独特的外戚与宦官政治。外戚梁冀专权弄私,杀戮李固、杜乔,颠覆了当时的社会价值,也充分展现了梁冀极权独裁者的暴虐性格。外戚窦武,请愿桓帝,声援并跻身于党人队伍,又因诛杀宦官未果,蒙受杀身之祸,彰显了周至汉代儒家所培育的士人与忠臣形象,其失败表明儒家治国理念已经不能指导当时社会历史所出现的新问题了。外戚何进的出身是卑微的,其与宦官的结怨,是汉灵帝故意制造的,也是历史趋势,但是他却依赖"包藏祸心,乘时构乱"的袁绍兄弟,不利用手中权力翦除宦官,却调集董卓等将领胁迫皇太后,导致兄妹意见分歧、政治的极端紊乱,王夫之言其"心胆失据",的确是有道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灵时期 外戚政治 梁冀 窦武 何进
下载PDF
藤原氏外戚政治与上皇制度的发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姜金言 戴宇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0-79,共10页
上皇制度是日本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近代以前的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奈良与平安时代的藤原氏作为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外戚氏族,见证并参与了数十次的皇位交替,在其初兴、繁荣、衰落期分别对上皇制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奈良时代初... 上皇制度是日本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对近代以前的日本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奈良与平安时代的藤原氏作为日本历史上最重要的外戚氏族,见证并参与了数十次的皇位交替,在其初兴、繁荣、衰落期分别对上皇制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奈良时代初期,藤原氏族根基薄弱,以其为外戚的天皇尚需要上皇的扶持,上皇制度得以发端;平安时代中期,藤原氏成为累世外戚,通过"摄关政治"掌握最高权力,肆意废立、多行禅让,导致上皇人数激增,客观上也使上皇制度逐渐发展成熟;平安时代后期,藤原氏外戚身份的缺失导致摄关政治衰落,藤原氏的地位被代表父系势力的上皇所取代,上皇的政治经济地位达到了历史顶峰。最终,随着武士阶级的兴起,上皇、天皇和藤原氏随着公家朝廷一起淡出了最高权力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上皇制度 藤原氏 外戚政治 摄关政治 院政
原文传递
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杨光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62-67,共6页
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杨光华后妃、外戚预政擅权的现象在中国古代不少朝代中都出现过,有时还相当突出。宋代也有后妃、外戚预政,但同前代相比却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其特点和形成特点的根源,不仅有助于认识宋朝的政治统治状况,而... 宋代后妃、外戚预政的特点杨光华后妃、外戚预政擅权的现象在中国古代不少朝代中都出现过,有时还相当突出。宋代也有后妃、外戚预政,但同前代相比却有鲜明的特点。分析其特点和形成特点的根源,不仅有助于认识宋朝的政治统治状况,而且有助于了解古代后妃、外戚参政的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戚政治 《宋史》 官僚地主 后妃预政 垂帘听政 官僚士大夫 《续资治通鉴长编》 政治统治 临朝听政 母后临朝
下载PDF
东汉前期的皇权与外戚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学颀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63-68,共6页
东汉前期的皇权与外戚秦学颀皇权与外戚的关系是东汉政治史研究中的课题,它对于深入研究东汉王朝集权政治的内涵、演变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光武、明帝时期皇权与外戚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看,东汉前期... 东汉前期的皇权与外戚秦学颀皇权与外戚的关系是东汉政治史研究中的课题,它对于深入研究东汉王朝集权政治的内涵、演变及其内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篇幅所限,本文主要讨论光武、明帝时期皇权与外戚的相互关系。从总体上看,东汉前期的外戚都出自土族,东汉王室从士族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前期 外戚专权 光武帝 后汉书 外戚政治 地主阶级 豪强地主 东汉政权 东汉王朝 世家大族
下载PDF
浅析东汉外戚集团维系政权稳定的制度性安排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正杰 李志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2-76,共5页
终东汉一朝,外戚集团作为一股与统治者密切相关的政治势力始终是东汉政治局势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过去的学人在对其的研究上往往更为偏重于外戚集团的腐化堕落对东汉政治的负面作用,而较少涉及外戚集团作为东汉政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 终东汉一朝,外戚集团作为一股与统治者密切相关的政治势力始终是东汉政治局势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而过去的学人在对其的研究上往往更为偏重于外戚集团的腐化堕落对东汉政治的负面作用,而较少涉及外戚集团作为东汉政权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成分存在时如何在这一政治惯例下发挥其积极作用。本文将从东汉外戚集团维系政权稳定的三个层面——统帅军旅、参预朝政与举荐贤才的举措出发,在吸收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新的思考与观点,以期更好地有助于东汉外戚政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 外戚政治 皇权 政权稳定
下载PDF
门阀·门阀政治·门阀观念
13
作者 付永聚 《齐鲁学刊》 CSSCI 199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门阀·门阀政治·门阀观念付永聚门阀地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曾经创造出一个门阀政治的特殊时代,而且还曾以强烈的门阀观念影响了长达六、七个世纪的中国历史... 门阀·门阀政治·门阀观念付永聚门阀地主是中国古代史上地主阶级的一个特殊阶层,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不仅表现在它曾经创造出一个门阀政治的特殊时代,而且还曾以强烈的门阀观念影响了长达六、七个世纪的中国历史。1.区别是否门阀的标准,迄今见仁见智,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 门阀制度 中国古代史 宦官政治 外戚政治 地主阶级 军功地主 李唐皇室 科举制度
下载PDF
秦及汉初外戚的政治平衡作用
14
作者 张梦晗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23年第8期74-75,共2页
秦国外戚维持政治平衡的贡献外戚政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始于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尽管关于秦国外戚,时人范睢曾有“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的负面评价,但秦国外戚对秦的发展壮大实际也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尤其是... 秦国外戚维持政治平衡的贡献外戚政治作为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始于战国中后期的秦国。尽管关于秦国外戚,时人范睢曾有“贤嫉能,御下蔽上,以成其私”的负面评价,但秦国外戚对秦的发展壮大实际也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平定叛乱和维系政权平稳交接方面有其值得称道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戚政治 负面评价 秦国 战国中后期 平定 平衡
原文传递
汉成帝暴薨原因新探
15
作者 刘爽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10期150-152,共3页
关于汉成帝自古就有很多争议,而成帝之死,更是扑朔迷离。成帝一朝最大的政治特点就是外戚专权,严重威胁了皇权。成帝采取多种措施打击外戚势力,但终是收效甚微,成帝放浪形骸,自断子嗣,行为乖张,就连最后死亡也是疑点重重。笔者认为成帝... 关于汉成帝自古就有很多争议,而成帝之死,更是扑朔迷离。成帝一朝最大的政治特点就是外戚专权,严重威胁了皇权。成帝采取多种措施打击外戚势力,但终是收效甚微,成帝放浪形骸,自断子嗣,行为乖张,就连最后死亡也是疑点重重。笔者认为成帝极有可能是死于自杀,因为无论是从动机和结果两方面来看,在当时的环境下自杀是与外戚斗争的有效手段。试从成帝死亡前后的政治局势变化、成帝与外戚势力的斗争、成帝的行为及采取的政策等角度对成帝暴薨可能是自杀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成帝 外戚政治 暴薨
下载PDF
从遏绝染指到专擅权钺——汉武帝防范外戚的举措与局限
16
作者 王志国 《兰台世界》 2022年第11期146-149,159,共5页
两汉外戚政治特征转变于汉武帝时期。吕后专权的历史教训与窦后干政的现实经历致使武帝格外防范外戚专权。一方面,武帝采取扶植外戚以制衡外戚的策略,卫氏、李氏等外戚家族的继替兴衰皆根源于此;另一方面,改革官制,授予军功赫赫的卫青... 两汉外戚政治特征转变于汉武帝时期。吕后专权的历史教训与窦后干政的现实经历致使武帝格外防范外戚专权。一方面,武帝采取扶植外戚以制衡外戚的策略,卫氏、李氏等外戚家族的继替兴衰皆根源于此;另一方面,改革官制,授予军功赫赫的卫青、霍去病大司马一职,防止外戚掌权。面对储君年幼与国家动荡局面时,汉武帝被迫托孤霍光,重启外戚理政之旧例,导致后者在昭宣二朝专擅权钺,开创外戚辅政新模式。皇权政治的内在矛盾给予他人擅权契机,而两汉皇帝与外戚的血肉关联也终使汉家难逃外戚干政,这正是历史早期官僚政治不成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武帝 女主制政 外戚政治
原文传递
郑玄“三族九族同姓”说的特色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尔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12,共8页
汉唐经学家对"三族""九族"亲属构成的解释,大致可分成"同姓"说和"异姓"说两派意见。东汉时,"九族异姓"说占据经学解释的主流。汉末,郑玄对九族构成问题重新做解,他在三《礼》注中坚... 汉唐经学家对"三族""九族"亲属构成的解释,大致可分成"同姓"说和"异姓"说两派意见。东汉时,"九族异姓"说占据经学解释的主流。汉末,郑玄对九族构成问题重新做解,他在三《礼》注中坚持"三族父子孙"论,以此为论证起点,缜密推演出"九族同姓"的结论,并对"九族异姓"说代表学者许慎展开反驳。通过考察庾蔚之和孔颖达对郑玄"同姓"说的评价,可发现郑玄的"九族同姓"说乃是希望通过建构同姓亲属地位至上的族内伦理规范,重新定义"天子亲九族"的内涵,借此作为对东汉中后期外戚乱政现象的反思,带有告诫后世皇帝"亲同姓、远异姓"的现实关怀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三族父子孙 九族同姓 东汉外戚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