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3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息态脑镜像同伦连接在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娟 程晶华 +1 位作者 金涵 黄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8-882,共5页
目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针对共同性外斜视(CE)患者进行小脑半球同伦功能连接的研究,为CE神经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CE患者36例为研究组(CE组),同期从社... 目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方法,针对共同性外斜视(CE)患者进行小脑半球同伦功能连接的研究,为CE神经发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CE患者36例为研究组(CE组),同期从社会招募的与CE组患者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6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HC组)。两组受试者均进行3.0T功能性磁共振扫描,应用DPABI_V4.0软件及SPM8对磁共振数据进行处理,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脑区之间存在的VMHC值的差异。结果与HC组相比,CE组受试者的双侧小脑的6区、8区、9区和小脑蚓部2区的VMHC值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从小脑区域VMHC值的差异模式图中可以看出,与HC组相比,CE组受试者在小脑6区、8区、9区及小脑蚓部2区VMHC值差异显著,特别是小脑9区的VMHC差异值最为显著。结论小脑半球的功能改变在CE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双侧小脑半球9区,可能与眼位体素控制能力和融合功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磁共振成像 小脑 镜像同伦连接
下载PDF
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单眼遮盖试验前后斜视度的变化
2
作者 刘育榕 刘彦孜 +1 位作者 孙思宇 王丽晶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165-1167,共3页
目的:比较单眼遮盖试验前后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斜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07/2022-09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术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258例,其中男122例,女136例,年龄5-12(平均8.0±3.1)岁。术前均采用三棱镜... 目的:比较单眼遮盖试验前后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斜视度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21-07/2022-09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术的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258例,其中男122例,女136例,年龄5-12(平均8.0±3.1)岁。术前均采用三棱镜加交替遮盖法进行视远(6 m)及视近(33 cm)的斜视度的测量,然后遮盖患儿非主导眼40 min后再次测量视远及视近斜视度,遮盖期间患儿不能闭眼及视近,打开遮盖眼之前需遮盖另眼,再交替遮盖测量斜视度。结果:单眼遮盖试验前后看远(6 m)斜视度分别为28.23^(△)±10.79^(△)、29.79^(△)±10.85^(△)(t=-0.903,P=0.368),看近(33 cm)斜视度分别为33.14^(△)±8.89^(△)、36.90^(△)±10.76^(△)(t=-2.377,P=0.019)。结论: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前单眼遮盖试验对视近斜视度影响大,可以暴露最大斜视度,降低斜视术后欠矫率,为斜视手术方案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单眼遮盖试验 斜视
下载PDF
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视功能重建及知觉眼位的影响
3
作者 高娜 周丽丽 +2 位作者 何芳 杜玲芳 黎颖莉 《广东医学》 CAS 2024年第9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视功能重建及知觉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 目的探讨多媒体视功能训练对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视功能重建及知觉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行手术治疗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配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所有患者均行间歇性外斜视术,对照组患者术后未予以双眼视觉功能训练;观察组患者则在术后予以多媒体视功能训练,两组均连续于手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双眼视功能情况、Titmus近立体视情况、知觉眼位、斜视度数情况,术后3个月眼位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两组斜视度数≤10°、同时视、视觉融合、立体视的患者占比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10°且≤20°的患者占比、水平偏移(像素)、垂直偏移(像素)则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与术前比较,术后3个月,观察组黄斑立体视、黄斑中心凹立体视的患者占比均升高,且高于对照组,无立体视的患者占比则降低,且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位为正位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欠矫的患者占比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媒体视功能训练能够有效降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者的斜视度数,增加其正位率,还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的双眼视功能、Titmus近立体视情况以及知觉眼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斜视 间歇性 术后 多媒体视功能训练 视功能重建 知觉眼位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间歇性外斜视的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4
作者 王露珏 李媛 +4 位作者 牛同欣 邓静 石禹贤 齐欣 李筠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876-883,共8页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CiteSpace6.2.R2软件对年发文量、国家、机构、杂志、作者... 目的: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方法:检索2003-2022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收录的文献计量学相关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使用CiteSpace6.2.R2软件对年发文量、国家、机构、杂志、作者、参考文献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2003-2022年共检索到620篇间歇性外斜视相关文献,年发文量呈稳定增加的趋势。韩国和美国为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最具有生产力的机构为梅奥诊所。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Holmes JM。刊文量最多的期刊是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ediatric Ophthalmology and Strabismus(J AAPOS)(共计78篇文献)。关键词和突现词分析可总结出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为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流行病学、正位、复发。结论:应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可客观反映出2003-2022年间歇性外斜视文献数量变化及分布情况,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热点已从其手术和流行病学逐渐转移到融合和复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文献计量学 CITESPACE 趋势 热点
下载PDF
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使用不同类型镜片控制近视及斜视的作用
5
作者 王云云 谢英 许多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1052-1057,共6页
目的:比较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使用多点近视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单光镜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6/2022-09在我院就诊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150例(均取主导眼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三棱镜检查为双... 目的:比较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使用多点近视离焦镜片、角膜塑形镜、单光镜片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06/2022-09在我院就诊的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150例(均取主导眼数据进行分析,其中三棱镜检查为双眼所测数据),年龄8-15岁,斜视度-10^(△)--20^(△)(块镜),等效球镜度(SE)为-1.00--5.50 D,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三组:HAL组50例配戴多点近视离焦镜片;OK镜组50例夜间配戴角膜塑形镜;SVL组50例配戴普通单光镜片。比较三组患者戴镜前及戴镜1 a的眼轴、裸眼及戴镜棱镜度(取33 cm处三棱镜)、近水平正融像性集合(模糊点)、近立体视变化,采用纽卡斯尔(NCS)评分标准评估三组患者的眼位控制能力。结果:HAL组、OK镜组、SVL组戴镜前眼轴分别为24.83±0.91、24.93±0.97、24.98±0.68 mm(P>0.05),戴镜1 a为25.02±0.90、25.18±0.97、25.45±0.65(P<0.05),与SVL组戴镜1 a眼轴增加0.47±0.30 mm相比,HAL组和OK镜组眼轴分别增加0.19±0.06、0.25±0.21 mm(均P<0.05);戴镜前33 cm处HAL组、OK镜组、SVL组三棱镜检查斜视度分别为-15.00^(△)±3.12^(△)、-14.34^(△)±3.00^(△)、-14.06^(△)±3.22^(△),戴镜1 a戴镜测三组棱镜度分别为:-9.34^(△)±3.84^(△)、-18.42^(△)±4.41^(△)、-19.58^(△)±5.21^(△),与戴镜前相比分别增加了5.66^(△)±2.13^(△)、-4.08^(△)±3.34^(△)、-5.52^(△)±3.70^(△)(P<0.05);戴镜前HAL组、OK镜组、SVL组近立体视分别为89.20″±54.65″、93.00″±52.54″、88.40″±55.31″(P>0.05),戴镜1 a分别为76.00″±20.40″、81.20″±18.91″、100.60″±51.41″(P<0.05);戴镜前三组近水平正融像性集合(模糊点)分别为:15.04±1.97、15.14±1.67、14.62±1.47(P>0.05),戴镜1 a为17.10±2.02、13.12±1.41、13.26±2.45(P<0.05);戴镜1 a HAL组眼位控制能力较OK镜组和SVL组明显增强(P<0.05)。结论:小角度间歇性外斜视伴近视患者配戴HAL组与OK镜组、SVL组相比,可有效控制斜视度及眼轴的变化,尤其对戴镜后斜视度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而戴OK镜与SVL均出现外斜视漂移,且HAL组戴镜后立体视觉及正融性集合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多点近视离焦镜片 角膜塑形镜 近视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
6
作者 刘莉 覃冬 张宏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4-8,共5页
目的:分析影响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IXT患儿145例,根据中华眼科分会全国弱视与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斜视疗... 目的:分析影响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危险因素并制定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笔者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IXT患儿145例,根据中华眼科分会全国弱视与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患者手术疗效,过矫:≥+15PD;欠矫:≤-15PD;正位:第一眼位±15PD以内。以欠矫、过矫记为无效组(60例),以正位患者记为有效组(85例)。收集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XT儿童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影响因素的准确度。结果:两组手术年龄、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及每天观看电子设备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术前视近斜度、集合不足型IXT为影响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评估各因素对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准确度,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手术年龄ROC曲线下AUC均在0.75以上,具有中等水平的准确度。结论:术前视近斜度、斜视类型、手术年龄为影响IXT患儿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应针对患儿情况实施针对性措施,进而改善患儿术后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力恢复 间歇性外斜视 眼位 危险因素 防范对策
下载PDF
负球镜疗法与手术疗法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比较研究
7
作者 孙志高 张有亭 +2 位作者 王涛 贾萌萌 刘向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75-0078,共4页
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IE),行负球镜疗法(NS)、手术疗法(OT),比较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来源:医院,时间:起始:2021年6月,结束:2022年6月;样本:小度数IE;数量:n=92例;电脑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化;1:1原则分组,即甲组、乙组,各n=46例,前... 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IE),行负球镜疗法(NS)、手术疗法(OT),比较研究效果。方法 选取来源:医院,时间:起始:2021年6月,结束:2022年6月;样本:小度数IE;数量:n=92例;电脑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化;1:1原则分组,即甲组、乙组,各n=46例,前者:NS,后者:OT。主/客观外斜视程度、眼控制力检查(NCS)评分、双眼视功能、临床疗效,行指标比较。结果 治疗6个月、12个月后,主、客观外斜视程度,乙组均比甲组低(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NCS评分,较甲组,乙组均高(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同时视、视觉融合、立体功能,乙组均比甲组更高(P<0.05)。恶心、头晕、头痛、眼球运动受限、侧方复视、非共同性视力、感染发生率,乙组均较甲组更低(P<0.05),结论 小度数IE者,比较NS、OT,后者并发症发生较少,改善其斜视程度,提升其双眼视功能、眼控制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度数 间歇性外斜视 负球镜疗法 手术疗法
下载PDF
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TMC3基因错义突变研究
8
作者 高雅 周文涛 +2 位作者 李佳迅 李津 史学锋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543-547,共5页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探讨与共同性外斜视相关的致病突变。方法:招募了2个中国汉族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4例患者以及10名健康人(其中8人为家系外受试者)。2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先证者均在儿童期被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父母中有一...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探讨与共同性外斜视相关的致病突变。方法:招募了2个中国汉族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4例患者以及10名健康人(其中8人为家系外受试者)。2个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先证者均在儿童期被诊断为共同性外斜视,父母中有一方也患有共同性外斜视。提取所有受试者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进行变异检测。使用Sanger测序检验得到的变异,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评估变异的致病性,通过蛋白质结构预测探究突变的作用机制。结果:在2个独立的共同性外斜视家系的4例患者中都检测出了TMC3基因c.1177C>T(p.R1259C)的错义突变,而在所有10名健康受试者中均未发现此突变。该突变表现出与疾病共分离的现象。此外,该突变在2个家系中均通过了Sanger测序验证,并表现为显性遗传模式。该突变位于TMC3的保守区域,对其蛋白质结构的预测发现突变可能通过降低TMC3蛋白的稳定性发挥致病作用。结论:TMC3基因c.1177C>T(p.R1259C)错义突变可能为共同性外斜视新的致病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外斜视 TMC3 遗传变异 显子组测序
下载PDF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唐金华 彭晓娟 石鹃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9期473-481,共9页
目前,我国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患病率逐年增加,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对于CI-IXT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成果,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 目前,我国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I-IXT)患病率逐年增加,其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而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本文通过回顾分析近年来对于CI-IXT的临床研究及相关成果,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面出发,为CI-IXT的治疗作一综述,希望为临床工作中CI-IXT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At presen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convergence insuffici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 (CI-IX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in our country. The treatment methods include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and non-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the operation treatment is the main treatment. By reviewing the clinical research and related results of CI-IXT in recent year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treatment of CI-IXT from the aspects of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non-surgical treatment and operative treatment, hoping to provide help for the selection of CI-IXT treatment in clinical 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下载PDF
近视合并间歇性外斜视可以使用低浓度阿托品吗?
10
作者 杨羿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24年第10期114-116,共3页
间歇性外斜视是眼科门诊中常见的斜视类型,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早期患者常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发呆时出现一只眼睛往外斜的情况,随着病程进展,斜视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可能变为恒定性斜视。由于间歇性外斜视属于严重的双眼视功能... 间歇性外斜视是眼科门诊中常见的斜视类型,具有间歇性发作的特点。早期患者常在注意力不集中或发呆时出现一只眼睛往外斜的情况,随着病程进展,斜视出现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增加,可能变为恒定性斜视。由于间歇性外斜视属于严重的双眼视功能异常,且常与近视一起发生,因此近视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在近视防控中面临较大挑战。低浓度阿托品虽然能延缓近视进展,但因其对视功能尤其是调节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存在加重外斜视的情况,所以对于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的近视儿童,医生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时需要非常谨慎。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低浓度阿托品对合并间歇性外斜视的近视儿童不会有影响,可以放心大胆使用”的观点。笔者认为,其背后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但也存在过分夸大的嫌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间歇性发作 眼科门诊 阿托品 恒定性 注意力不集中 近视儿童 病程进展
下载PDF
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治疗的临床研究
11
作者 李盈 唐娟 +4 位作者 兰芬 张琴琴 张丹 戴传强 李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91-897,共7页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 目的探讨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治疗间歇性外斜视对患者手术成功率、立体视觉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3年4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资阳医院的间歇性外斜视患儿108例(216眼),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108眼),A组采取传统计算法,B组采取AI智能计算法,依据6 m和33 cm斜视度制定患儿斜视手术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斜视手术成功率、术后斜视度、立体视功能、水平与垂直知觉眼位以及生活质量评分[使用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CIXTQ)进行评分]。结果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B组患儿手术成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术后1 d相比,两组患儿术后1、3、6个月时的6 m和33 cm斜视度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B组患儿术后1 d、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的术后6 m和33 cm斜视度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中心立体视和远立体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增加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76.59,P<0.05);两组患儿无立体视比例均逐渐降低,且B组患儿下降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37.74,P<0.05)。术后1、3、6个月时,B组水平知觉眼位和垂直知觉眼位降低幅度均大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儿术后1 d以及术后1、3、6个月时,外斜漂移量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术后1、3、6个月各时间点外斜漂移量均小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3、6个月时,两组患儿CIXTQ评分均逐渐增加,且B组患儿CIXTQ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AI智能辅助计算系统可有效提高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手术成功率,增强患儿立体视功能的建立,提高患儿的视觉质量,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手术 AI智能 立体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双眼视功能检查进展及其与屈光不正的关系
12
作者 王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2期1945-1949,共5页
文章旨在全面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XT)的双眼视功能检查进展及其与屈光不正的关系。IXT作为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健康,还可能随年龄增长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文章概述了IXT的定义、患病率和临床表现;介绍了IX... 文章旨在全面探讨间歇性外斜视(IXT)的双眼视功能检查进展及其与屈光不正的关系。IXT作为一种常见的斜视类型,不仅影响患者的视觉体验和心理健康,还可能随年龄增长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文章概述了IXT的定义、患病率和临床表现;介绍了IXT的检查方法,包括斜视度检查、眼位控制力评估以及调节与集合功能的变化。文章还探讨了IXT患者立体视的改变和其他相关检查,为IXT的全面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文章深入分析了IXT与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屈光参差和远视的相互关系,指出屈光矫正对改善双眼视功能和促进立体视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文章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IXT的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视功能 立体视 近视 屈光参差
下载PDF
全身麻醉下使用肌肉松弛药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
13
作者 明春平 吉伟 +2 位作者 张晓宇 李淑婷 尹娟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12岁行全身麻醉(静脉给药)手术的外斜视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肌肉松弛药物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肌肉...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中使用肌肉松弛药物对外斜视儿童眼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3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2~12岁行全身麻醉(静脉给药)手术的外斜视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应用肌肉松弛药物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肌肉松弛药,B组不应用肌肉松弛药。应用角膜映光法测定两组患儿全身麻醉前、麻醉操作后即刻眼位及手术过程中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 ral index,BIS)监测下测定浅、中、深度麻醉期的患儿眼位。结果:两组麻醉操作后即刻角膜映光法测定的眼位外斜度较麻醉前增加,但A组眼位外斜度较B组眼位外斜度小(P<0.05);两组BIS监测不同麻醉深度下眼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麻醉深度的增加,眼位外斜度增加,且A组各麻醉深度下眼位外斜度较B组小(P<0.05)。结论:全身麻醉会对外斜视儿童眼位造成影响,但肌肉松弛药的使用会削弱这种影响。且不同麻醉深度也会影响外斜视儿童眼位,相较于中度麻醉期和深度麻醉期,浅度麻醉期患儿眼位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外斜视 眼位 脑电双频指数 麻醉深度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联合眼位矫正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观察
14
作者 叶海力 杜素芬 +1 位作者 张婷 颜玉娥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9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联合眼位矫正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普瑞眼科医院收治的5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进行眼位矫... 目的探讨双眼视觉训练联合眼位矫正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昌普瑞眼科医院收治的5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两组均进行眼位矫正手术治疗,对照组术后行常规视觉训练,观察组术后予以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眼位情况、斜视度数、双眼视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正位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视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正常立体视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斜视度数、双眼视功能、儿童量表、家长评分量表(p-CIXTQ)、家长代理量表(pp-CIXT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儿童量表、pp-CIXTQ、p-CIXTQ评分均高于术前,斜视度数小于术前,且观察组儿童量表、pp-CIXTQ、p-CIXTQ均高于对照组,斜视度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眼位矫正手术后实施双眼视觉训练效果较好,利于减少斜视度,促进眼位恢复正常,重建双眼视功能,进而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 双眼视觉训练 眼位矫正手术 视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15
作者 王吉翔 苏渲迪 +1 位作者 王玉瑾 王福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0-13,共4页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6)与观察组(n=116)。对照组患儿在术后... 目的:探究单眼部分遮盖与视感知觉训练对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2年8月就诊的间歇性外斜视且接受手术治疗的232例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6)与观察组(n=116)。对照组患儿在术后7 d行视感知觉训练,观察组患儿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单眼部分遮盖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斜视度数、双眼视功能检查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斜视度数≤30°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双眼同时视功能与融合功能恢复率及黄斑中心凹立体视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立体视盲例数低于对照(P<0.05);观察组视觉功能与社会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视感知觉训练相比,联合单眼部分遮盖治疗可明显改善术后视功能恢复,提高患儿术后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单眼部分遮盖 视感知觉训练 视功能
下载PDF
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效果观察
16
作者 刘艳琼 金红燕 江停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45-48,66,共5页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观察单眼内直肌截除术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Convergenceinsuficency-type intermittent exotropia,CI-IXT)矫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CI-IX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眼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位矫正效果,并统计手术前后视远度、视近度、平均斜视度及视功能、融合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的正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过矫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术后6个月的正位率、过矫率及欠矫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降低,且观察组视远度、视近度及平均斜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视功能阳性率均降低,Ⅲ级视功能阳性率均升高(P<0.05),但Ⅱ级视功能阳性率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两组无、Ⅰ级、Ⅱ级、Ⅲ级视功能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范围、集合性融合、离散性融合均升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92%vs13.46%)(P<0.05)。结论:内直肌截除联合外直肌后徙术治疗CI-IXT矫治效果较好,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集合不足型 内直肌截除 直肌后徙术 矫治效果
下载PDF
配戴角膜塑形镜与单焦框架眼镜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17
作者 吴平平 徐星 鄢涛 《黑龙江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928-930,共3页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与单焦框架眼镜(SVS)对间歇性外斜视(IXT)合并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IXT合并近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配戴单焦框架眼镜进行矫正治疗,... 目的:探讨配戴角膜塑形镜(OK镜)与单焦框架眼镜(SVS)对间歇性外斜视(IXT)合并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IXT合并近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配戴单焦框架眼镜进行矫正治疗,观察组4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进行矫正治疗。比较两组双眼视功能、斜视度、裸眼视力、眼位控制力、屈光度以及不适情况。结果:观察组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斜视度、裸眼视力、眼位控制力以及屈光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适症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相比于SVS,配戴OK镜对IXT合并近视患者效果更明显,能够更有效促进患者视功能恢复,更利于改善患者多项视觉质量,修复其眼位控制力以及屈光状态,并降低不适症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近视 角膜塑形镜 单焦框架眼镜 视功能
下载PDF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18
作者 张艳芳 刘欣怡 +1 位作者 陈健 彭梅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4期559-561,共3页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E)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IE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观察组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比两组视疲劳程度、视近度、...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儿童间歇性外斜视(Intermittent Exotropia,IE)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IE患儿,采用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单眼外直肌后徙术+内直肌缩短术,观察组行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对比两组视疲劳程度、视近度、视远度、平均斜视度、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和斜视儿童生存质量(Child-IXTQ)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视疲劳各项评分、视近度、视远度、平均斜视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周、3个月,观察组Child-IXTQ评分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 采用双眼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儿童IE,能显著改善患儿视疲劳评分,恢复视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 单眼直肌后徙术 内直肌缩短术 双眼直肌后徙术
下载PDF
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19
作者 胡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4期11-13,17,共4页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矫正术治疗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横断面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 目的:观察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在该院接受矫正术治疗的10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进行横断面研究,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手术年龄、病程、术前斜视度、术后眼位、术前视功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斜视分型、戴镜情况、手术方式、睡眠质量、运动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年龄≤6岁、病程≥3年、术前斜视度>40 PD、术后眼位非正位、术前无视功能均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手术年龄≤6岁、病程≥3年、术前斜视度>40 PD、术后眼位非正位、术前无视功能均为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矫正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外斜视 矫正手术 复发 斜视 眼位 视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训练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
作者 胡实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68-70,共3页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14 d采用三棱镜训... 目的:观察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在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98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术后14 d采用三棱镜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眼视觉训练。比较两组训练后视功能恢复率、眼位正位率和生命质量[中文版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生存质量量表(CIXTQ)]评分。结果:术后24周,两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视功能恢复率均高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眼位正位率为93.88%(46/49),高于对照组的73.47%(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周,两组社会心理、视觉功能等CIXTQ评分均高于术后1周,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眼视觉训练联合三棱镜训练应用于间歇性外斜视术后患儿可提高视功能恢复率、眼位正位率和生命质量评分的效果优于单纯三棱镜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眼视觉训练 三棱镜 间歇性外斜视 术后 视功能 眼位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