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稀土对根际稀土和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丁士明 张自立 +1 位作者 梁涛 孙琴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3-17,共5页
利用根箱装置并运用ICP-AES分析技术,通过添加外源稀土研究了土壤中不同稀土含量下稀土元素La、Ce、Nd、Pr和Y以及重金属元素Fe、Mn、Zn在油菜根际的动态迁移过程,并结合根际pH及油菜根系稀土和Fe、Mn、Zn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外源稀土对... 利用根箱装置并运用ICP-AES分析技术,通过添加外源稀土研究了土壤中不同稀土含量下稀土元素La、Ce、Nd、Pr和Y以及重金属元素Fe、Mn、Zn在油菜根际的动态迁移过程,并结合根际pH及油菜根系稀土和Fe、Mn、Zn含量的变化,探讨了外源稀土对根际稀土和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稀土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稀土和Fe、Mn、Zn离子在根-土界面趋于累积,高浓度稀土处理累积显著,同时根际pH出现降低;根际影响范围稀土仅2mm,Fe、Mn、Zn达到6mm。油菜根系稀土含量随稀土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升高,Fe、Mn、Zn的含量变化相反。分析表明,在研究农用稀土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环境效应时,根际效应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 根际稀土 重金属 地球 化学行为
下载PDF
包钢尾矿坝下风位土壤外源稀土累积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金霞 红梅 殷秀琴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7-62,共6页
包钢尾矿坝中含有大量稀土的尾矿在风的作用下扬起并沉降在下风位一定区域内,必然造成土壤外源稀土的累积。为了探求尾矿坝对下风位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ICP-MS法测定了尾矿坝东南一定区域内土壤中的稀土含量。结果显示,尾矿坝下风位... 包钢尾矿坝中含有大量稀土的尾矿在风的作用下扬起并沉降在下风位一定区域内,必然造成土壤外源稀土的累积。为了探求尾矿坝对下风位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采用ICP-MS法测定了尾矿坝东南一定区域内土壤中的稀土含量。结果显示,尾矿坝下风位8km^10km范围内土壤稀土累积明显,混合稀土及La、Ce、Nd和Pr的含量均高于我国地带性主要土类的平均含量;距离尾矿坝越近累积越严重,外源稀土主要来源于尾矿坝;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为轻稀土富集型,Eu表现为负异常,不同样地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差异明显。研究区土壤外源稀土的累积必然带来土壤生态系统的变化和无法预料的生态风险,甚至通过食物链威胁周边居民的健康,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累积 土壤 包头市
下载PDF
外源稀土作用下根-土界面元素转化、分布及其植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柳勇 李淑仪 +1 位作者 廖新荣 于雄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07-718,共12页
外源稀土(RE)可导致根-土界面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的变化。如施用不同剂量RE条件下,稀土元素(REE)与根系的相互作用使根系生长、酶活性、细胞质膜透性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系生长、... 外源稀土(RE)可导致根-土界面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发生根本性变化,特别是根系主导的根际动态过程的变化。如施用不同剂量RE条件下,稀土元素(REE)与根系的相互作用使根系生长、酶活性、细胞质膜透性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根系生长、酶活性的变化反映了植物可能通过根系形态学、生理学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变化机制来改变根系吸收养分、REE及重金属离子的能力,直接影响根际离子进入根系中的含量;而根系细胞质膜透性的变化则反映了植物可能通过根系分泌作用的适应性和非适应性变化机制来改变根系有机酸、质子等的分泌状况,使之作用于根际环境,制约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在根际的形态转化与迁移分布模式,从而间接影响根际离子进入根系中的含量。本文从外源RE对根系生长状况和酶活性的影响,对根系细胞质膜透性和分泌作用的影响,对根际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动态的影响,对根系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吸收分布的影响等4个方面的国内外文献出发,就土壤-植物系统中外源RE作用下根-土界面养分、REE及重金属元素的转化、分布及其植物有效性的响应变化与相关机制做出综述,同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 根-土界面 元素 转化分布 植物有效性
下载PDF
外源稀土对稀土矿区土壤氮化物的影响与吸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春燕 何勇 +3 位作者 池春榕 刘祖文 温春辉 蔺亚青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9-102,共4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测定不同浓度外源稀土条件下浸矿土壤中氮化物的变化并分析其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吸附外源稀土的能力大于土壤吸附NH+4离子的能力,外源稀土投加量在750g时土壤吸附氮化物最少;硝态氮随时间变化呈现"W&...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来测定不同浓度外源稀土条件下浸矿土壤中氮化物的变化并分析其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吸附外源稀土的能力大于土壤吸附NH+4离子的能力,外源稀土投加量在750g时土壤吸附氮化物最少;硝态氮随时间变化呈现"W"趋势。存在外源稀土的浸矿土壤满足二级吸附动力学,且理论计算得的平衡吸附量与试验值较吻合。研究结论为赣南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氮化物污染研究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浸矿土壤 外源稀土 氮化物
下载PDF
外源稀土La在沉积物中的形态及其生物可利用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芹 孙昊 +1 位作者 王晓蓉 王连生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将沉积物中的外源稀土La分为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erinck)对这三种形态La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形态的La在沉积物中的含量与其在藻中的含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 将沉积物中的外源稀土La分为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研究了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Beijerinck)对这三种形态La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结果表明:这三种形态的La在沉积物中的含量与其在藻中的含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其中可溶解态La的生物可利用性最大,这说明,沉积物中La的释放对其生物可利用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La 形态 小球藻 生物 可利用性
下载PDF
外源稀土在黄刚土中形态分布和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荆国芳 钱晓晴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8-42,共5页
模拟土壤施用稀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黄刚土中各组份吸附稀土的能力为 :无定形 Fex Oy、紧结有机物>松结有机物 >Mn Ox>晶形 Fex Oy>永久负电荷 ;进入黄刚土的外源轻稀土 ,主要累积于紧结有机态 (2 9.90~49.72 %)、无定形... 模拟土壤施用稀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 :黄刚土中各组份吸附稀土的能力为 :无定形 Fex Oy、紧结有机物>松结有机物 >Mn Ox>晶形 Fex Oy>永久负电荷 ;进入黄刚土的外源轻稀土 ,主要累积于紧结有机态 (2 9.90~49.72 %)、无定形氧化铁吸附态 (2 6 .81~ 46 .76 %) ,而累积于松结有机态的轻稀土受外源稀土的加入量影响较小(2 4.93~ 2 8.72 %)。当外源稀土用量在 0 .6 84~ 2 .735 mg/ kg·季时 ,大豆地上部稀土无明显增加 ,而用量达13.6 74m g/ kg时 ,地上部明显增加。黄刚土外源稀土的最佳用量为 0 .6 84mg/ kg,此时 ,大豆增产 43.82± 15 .0 8%、油菜增产 17.92± 9.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 黄刚土 形态 生态效应
下载PDF
外源性稀土对淡水藻类种群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胡勤海 胡晓明 +1 位作者 陈林茜 汤曙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5-317,共3页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性稀土元素Nd及混合稀土对淡水藻类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浓度(1mg·L-1和5mg·L-1)下Nd及混合稀土对藻类种类数及个体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总体呈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mg&#... 通过模拟培养试验,研究了外源性稀土元素Nd及混合稀土对淡水藻类种群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浓度(1mg·L-1和5mg·L-1)下Nd及混合稀土对藻类种类数及个体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总体呈一定的抑制作用,低浓度(1mg·L-1)的稀土在试验初期对藻类生长略有刺激作用;相对而言,单一稀土元素Nd的毒性要比混合稀土略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 淡水藻类种群 生物多样性 种群结构 试验浓度
下载PDF
pH对外源性稀土元素镧在水-底泥中分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勤海 陶凌燕 +1 位作者 温军杰 王志荣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06-309,共4页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条件下外源性稀土元素镧(La)在水-底泥中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La易在底泥中沉积,低浓度(9.9mg/L)处理组要比高浓度(47.6mg/L)处理组沉积速度快;水溶液中La的消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其速率常数k分... 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在不同pH条件下外源性稀土元素镧(La)在水-底泥中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La易在底泥中沉积,低浓度(9.9mg/L)处理组要比高浓度(47.6mg/L)处理组沉积速度快;水溶液中La的消长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0e-kt,其速率常数k分别为0.2969(9.9mg/L处理组)和0.1926(47.6mg/L处理组);在酸性条件下,La可从底泥中再溶出,溶出量依次为酸性>碱性>偏酸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废水 底泥 外源稀土元素 分配规律 PH值 沉积 溶出
下载PDF
外源轻稀土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pH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娟娟 钱晓晴 +3 位作者 荆国芳 王柏英 钟志仁 陈恒喜 《江苏农业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29-32,共4页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 3年 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8.75、3 7.50、75.0 0、3 75.0 0 kg/hm2 ,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5.0 0、3 0 .0 0、60 .0 0、3 0 0 .0 0 kg/hm2 。试验结束... 在黄刚土和马肝土上进行 3年 6季的田间试验。在稻麦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8.75、3 7.50、75.0 0、3 75.0 0 kg/hm2 ,在油豆轮作制中每季施用稀土制剂 0 .0 0、1 5.0 0、3 0 .0 0、60 .0 0、3 0 0 .0 0 kg/hm2 。试验结束时 ,测定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的 p H状况。结果表明 :在油豆轮作制中 ,施用 1 5~ 3 0 kg/hm2的稀土制剂后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及微生物总量明显增加 ,而放线菌数量在这一稀土用量范围内明显减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 土壤微生物 土壤PH 数量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土柱中稀土元素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张宇峰 姚敏 +2 位作者 邵春燕 王晓蓉 骆永明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9-382,共4页
模拟研究酸雨对土柱中稀土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雨水、酸雨淋溶下,对照组红壤土柱中所含稀土元素有向下迁移的趋势,并且随淋溶液pH值的降低,稀土元素向下迁移的能力增加.外源稀土迁移量的大小顺序为;Ce>La>Nd>Pr,其顺序... 模拟研究酸雨对土柱中稀土元素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雨水、酸雨淋溶下,对照组红壤土柱中所含稀土元素有向下迁移的趋势,并且随淋溶液pH值的降低,稀土元素向下迁移的能力增加.外源稀土迁移量的大小顺序为;Ce>La>Nd>Pr,其顺序与各稀土元素在稀土微肥中含量大小的顺序相同.表明外源稀土的迁移性与外源稀土的总量密切相关.外源稀土在土柱中的含量随着红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稀土元素主要在土柱中第一、二层持留;随着淋溶液酸度的下降,稀土元素向下迁移的能力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迁移 土柱 模拟酸雨 稀土元素 外源稀土 溶液PH值 模拟研究 稀土微肥 溶液酸度 顺序 迁移量 迁移性 红壤 能力 含量 淋溶
下载PDF
坡度与雨强对磷和稀土元素径流输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梁涛 王凌青 +4 位作者 胡雅燕 崇忠义 王伟力 曹红英 P.Kleinman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2010年第5期741-749,共9页
通过系列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观察了不同坡度(5°、10°、15°、20°、25°)和不同降雨强度(43mm/h、83mm/h、115mm/h)组合条件下,3种外源稀土元素Nd、Ce、La和磷素随土槽坡面径流输出的特征.结果表明,92%以上的... 通过系列室内人工降雨模拟试验,观察了不同坡度(5°、10°、15°、20°、25°)和不同降雨强度(43mm/h、83mm/h、115mm/h)组合条件下,3种外源稀土元素Nd、Ce、La和磷素随土槽坡面径流输出的特征.结果表明,92%以上的外源稀土元素和磷素都是以径流颗粒物形式输出,且3种外源稀土元素与磷素随径流输出的总量均呈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不同雨强下,外源稀土元素和磷素随径流流失总量与坡度呈二次抛物线型关系,即随坡度增大而增大,但土槽坡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存在转折点,临界坡度的变化范围为22—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稀土 流失模拟 坡度 雨强
下载PDF
环境中稀土研究的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照喜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3-296,共4页
评述了环境中稀土研究的新进展。指出自然状况下土壤、植物及水中皆含有一定量稀土,但施用稀土后其稀土含量却会发生改变。因此在推广应用稀土的同时,应重视外源稀土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稀土 本底值 环境地球化学 环境影响 外源稀土
下载PDF
环境地学
13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7-8,共2页
X142 X53 200402583 外源稀土对根际稀土和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的影响/丁士明(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中国农业生态环保协会.- 2004,23(1).-13-17 环图X-15 利用根箱装置并运用ICP—ALES分析技术。
关键词 环境地学 外源稀土 地球化学行为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重金属 分析技术 环境科学 中国农业 生态环保 稀土含量
下载PDF
Interactions Between Exogenous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Phosphorus Leaching in Packed Soil Columns 被引量:2
14
作者 LIANG Tao SONG Wen-Chong +2 位作者 WANG Ling-Qing P. J. A. KLEINMAN CAO Hong-Y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616-622,共7页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increasing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n amendment for crop growth may help to lessen environmental losses of phosphorus (P) from heavily fertilized soils. The vertical transport character... Rare earth elements (REEs) increasing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n amendment for crop growth may help to lessen environmental losses of phosphorus (P) from heavily fertilized soils. The vertical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P and REEs, lanthanum (La), neodymium (Nd), samarium (Sin), and cerium (Ce), were investigated with addition of exogenous REEs at various doses to packed soil columns (20 cm deep). Vertical transfers of REEs and P were relatively small, with transport depths less than 6 cm for most REEs and P. Export of applied REEs in leachate accounted for less that 5% of inputs. The addition of Ce, Nd and Sm to soil column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oncentrations of extractable soil P up to a depth of 4 cm, with soil P concentrations unaffected at depths 〉 4 cm. In general, REEs had little effect on the vertical leaching of P in packed soil colum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table soil P MANURE MOBILITY TRANSLOCATION vertical transpor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