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位移外环控制的拟动力试验方法及验证 被引量:4
1
作者 王贞 王照然 吴斌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5,共7页
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在该类试验中,试件出力大,连接件和支座往往产生滑移与弹性变形,导致试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存在较大偏差,降低试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位移外环控制,是在作动器控制回路之外直接以试件位移... 拟动力试验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抗震试验方法。在该类试验中,试件出力大,连接件和支座往往产生滑移与弹性变形,导致试件实际位移与期望位移存在较大偏差,降低试验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位移外环控制,是在作动器控制回路之外直接以试件位移为控制变量的控制回路,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阐述了PI(即比例-积分)位移外环控制的原理,分析了在非实时平台实现该控制的延迟不确定问题,详细介绍了在混合试验平台软件Hy Test中的实现架构。采用混合试验平台软件Hy Test及该外环控制方法,完成了阶跃命令试验、单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和6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模拟,研究表明该方法稳定可靠,能大幅提高位移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动力试验 控制误差 位移外环控制 PI控制
下载PDF
弱连接下并网VSC外环控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任必兴 孙蓉 +3 位作者 李强 甘德强 周前 汪成根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62-771,共10页
近年来,关于弱连接下并网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造成的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环节,对于不考虑PLL动态作用的VSC外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这... 近年来,关于弱连接下并网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造成的电力系统振荡稳定性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PLL)环节,对于不考虑PLL动态作用的VSC外环控制系统稳定性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这一环节的稳定特性及影响因素,建立了考虑直流电压控制环节及无功功率控制环节的VSC外环线性化模型。基于劳斯-赫尔维茨判据,得到了弱连接条件下并网VSC外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指标,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推导的稳定指标的正确性,并分析得出了影响VSC外环控制系统振荡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及对应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不考虑PLL的动态作用时,主要影响弱连接条件下并网VSC稳定性的环节为VSC功率控制外环,且直流电压外环控制参数对并网VSC稳定性影响显著,而无功功率外环控制参数对并网VSC稳定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同时,VSC连接电网强度越弱,系统发生不稳定振荡的风险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VSC系统 外环控制 弱连接 稳定性分析 直流电压控制
原文传递
车载用燃料电池直流变换器全状态双环控制方法
3
作者 党娟 《环境技术》 2024年第3期199-205,共7页
研究车载用燃料电池直流变换器全状态双环控制方法,以获得更稳定的输出电压,满足车载电源需求。分析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揭示燃料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关系,将其作为依据并结合汽车动力系统结构,设计二次型Boost变换器,在分析其主电路结构... 研究车载用燃料电池直流变换器全状态双环控制方法,以获得更稳定的输出电压,满足车载电源需求。分析燃料电池输出特性,揭示燃料电池输出电压、电流关系,将其作为依据并结合汽车动力系统结构,设计二次型Boost变换器,在分析其主电路结构以及工作原理的前提下,提出基于输入电压前馈的全状态双环控制策略,电流内环控制通过比较实际输出电流和期望输出电流的差值调节开关操作,以完成负载变化时燃料电池输出电流控制;电压外环控制器根据输出电压和期望电压值之间的差异调整开关状态,实现对燃料电池输出电压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直流变换器控制,控制后的输出电压波形稳定、电压纹波较小、超调量低、控制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 直流变换器 全状态 电流内环控制 电压外环控制 负载
下载PDF
基于单神经元的三相PWM整流器外环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魏克新 杜吉飞 杜明星 《华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46-1549,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的外环控制方法。分析了传统PI模型,在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为一种神经元控制,通过对其权值的自动修改达到控制目的,并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证明了其稳定性。该方法应用简便,易于实现。通过... 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的外环控制方法。分析了传统PI模型,在负载电流前馈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为一种神经元控制,通过对其权值的自动修改达到控制目的,并构造李亚普诺夫函数证明了其稳定性。该方法应用简便,易于实现。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电压型整流器 外环控制 负载电流前馈控制 神经元控制 李亚普诺夫函数
原文传递
VSC接入弱电网时外环有功控制稳定性解析 被引量:24
5
作者 吴广禄 王姗姗 +4 位作者 周孝信 赵兵 梁军 李英彪 王铁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169-6182,共14页
该文推导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sourced converter,VSC)接入弱电网时,考虑交流电网强度和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影响的外环控制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传递函数解析模型,提出将MIMO系统简化为单输入单输出(... 该文推导电压源换流器(voltage-sourced converter,VSC)接入弱电网时,考虑交流电网强度和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影响的外环控制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传递函数解析模型,提出将MIMO系统简化为单输入单输出(single input single output,SISO)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将SISO传递函数解析模型中有功开环传递函数GPC0视为无穷大系统下的理想开环传递函数和一个调制函数的乘积,其中理想开环传递函数反映外环有功控制的影响,调制函数则反映电网强度、有功功率、PLL带宽、外环交流电压控制带宽的影响。分析调制函数对理想开环传递函数的影响即可揭示电网强度、有功功率、PLL、外环交流电压控制带宽等因素对弱电网下外环有功控制稳定性的影响机理。揭示弱电网下PLL和外环有功控制带宽相同或接近时易发生失稳现象的本质,总结电网强度、有功功率对外环有功控制稳定性影响规律。时域仿真结果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电网 锁相环 外环控制 多输入多输出 单输入单输出 解析传递函数
原文传递
一种快速响应的新型Vienna整流器控制方法
6
作者 姜卫东 唐林 +1 位作者 刘海勋 席荻捷 《电力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7-31,共5页
首先介绍Vienna整流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Vienna整流器在d,q坐标系下的能量交换关系。针对传统电压外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电容储能作为反馈变量,并将负载功率进行前馈的外环控制方式。为了降低系统成... 首先介绍Vienna整流器在三相静止坐标系和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分析了Vienna整流器在d,q坐标系下的能量交换关系。针对传统电压外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电容储能作为反馈变量,并将负载功率进行前馈的外环控制方式。为了降低系统成本,提出了一种无电流传感器的负载功率估计算法,并介绍一种改进的遗忘迭代滤波对估算的负载功率进行滤波。此外,针对电容充电功率的物理特性对外环的参数设计进行了说明。最后,搭建了Vienna整流器的实验平台,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ENNA整流器 负载功率估计 外环控制
下载PDF
基于改进功率控制环的VSG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练兵 何桂欣 +3 位作者 贾学岩 范辉 胡文平 赵治国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2,共8页
由于微网中分布式电源无法像同步发电机(SG)一样为系统提供惯性及阻尼,导致系统出现低惯量和弱阻尼特征。通过虚拟同步机(VSG)控制方法可使并网逆变器具有SG的调频调压特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控制环的虚拟同步机优化控制方法... 由于微网中分布式电源无法像同步发电机(SG)一样为系统提供惯性及阻尼,导致系统出现低惯量和弱阻尼特征。通过虚拟同步机(VSG)控制方法可使并网逆变器具有SG的调频调压特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功率控制环的虚拟同步机优化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含VSG的微网系统结构模型,设计了VSG的功率外环控制方案。然后,在有功环设计超前滞后环节,用于解决传统VSG的惯量阻尼控制不能兼顾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和静态控制精度的矛盾;在无功环设计修正环节,用于补偿传统VSG控制中功率耦合对无功功率响应速度的影响,以提高无功功率的动态响应速度,抑制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振荡。最后,在MATLAB中建立了微网仿真模型并进行验证,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机 功率外环控制 有功频率环节 无功电压环节 调频调压
原文传递
采用双馈机组的风电场无功功率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东东 王凯凯 叶辰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7-42,共6页
现今双馈风力发电机已成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然而在故障期间,转子侧变流器在转子保护的作用下退出运行,不能向电网提供无功功率以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分析了网侧变流器的无功调节能力,提出了电压外环和功率外环两种控制模型。在DIgSILE... 现今双馈风力发电机已成为风力发电的主流机型,然而在故障期间,转子侧变流器在转子保护的作用下退出运行,不能向电网提供无功功率以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分析了网侧变流器的无功调节能力,提出了电压外环和功率外环两种控制模型。在DIgSILENT/Power Factory仿真软件中建立了包含风电场的三机九节点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在故障情况下,与传统的单位功率因数控制相比,两种控制模型下的网侧变流器均能产生较多的无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风电接入系统的暂态电压稳定性。最后对比分析了网侧变流器采用两种控制模型时的无功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网侧变流器 电压外环控制 功率外环控制 暂态稳定
下载PDF
分布式电源并网逆变器典型控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146
9
作者 王成山 李琰 彭克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0,共9页
为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工作性能,加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典型控制方法,重点针对双环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外环控制中的恒功率控制、恒压恒频控制和下垂控制方法,内环控制中的dq... 为提高分布式电源的工作性能,加强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广泛应用,文中介绍了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并网逆变器的典型控制方法,重点针对双环控制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了外环控制中的恒功率控制、恒压恒频控制和下垂控制方法,内环控制中的dq旋转坐标系下的控制、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和abc自然坐标系下的控制方法,并对各种控制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指明目前并网逆变器控制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归纳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三相电压型逆变器 并网逆变器控制 外环控制 环控制
下载PDF
多能源互补独立电力系统的控制策略仿真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秀媛 黄丹 申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56-162,21,共7页
多能源互补电力系统是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西藏阿里地区比较适合建设光电、储能装置、水电和柴油发电互补的独立电力系统。针对光伏电站,提改进PQ下垂控制与功率外环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设... 多能源互补电力系统是解决偏远地区供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西藏阿里地区比较适合建设光电、储能装置、水电和柴油发电互补的独立电力系统。针对光伏电站,提改进PQ下垂控制与功率外环控制相结合的综合控制策略。针对不同的控制目标,设计两种功率外环控制策略。利用电力系统分析软件DIgSILENT/PowerFactory对该独立电力系统及控制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不同控制策略下电网的动态响应特性,并研究V/f响应功率外环控制策略下光伏电站独立支撑电网的能力。仿真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发生剧烈变化以及大容量设备启停时,系统能够快速跟踪动态响应变化,其电压和频率均能可靠快速地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源互补独立电力系统 光伏电站 储能装置 改进PQ下垂控制 功率外环控制
原文传递
三相PWM整流器电压外环PI调节过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魏克新 杜吉飞 杜明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336-2340,共5页
目前将PI调节器用于三相PWM整流器外环控制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为了简化PI参数的整定过程,实质性地分析其调节原理、PI参数影响指令电流进而影响直流侧电压的过程后给出了PI参数的取值范围并说明PI参数增大则网侧谐波增加,PI参数减小... 目前将PI调节器用于三相PWM整流器外环控制的方法已经非常成熟。为了简化PI参数的整定过程,实质性地分析其调节原理、PI参数影响指令电流进而影响直流侧电压的过程后给出了PI参数的取值范围并说明PI参数增大则网侧谐波增加,PI参数减小则可能会使直流侧电压无法达到给定。最后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调节器 三相PWM整流器 外环控制 网侧谐波 直流侧电压 PI参数 指令电流
原文传递
隔离型离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郝振洋 甘渊 +1 位作者 浦程 陈浩蕾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71,共4页
随着智能电网的提出,由分布式电网组成的微网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此处针对离网型逆变器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电感电流比例控制、电容电压比例积分(PI)控制的双环控制模型。为了降低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负载电... 随着智能电网的提出,由分布式电网组成的微网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研究。此处针对离网型逆变器控制策略展开了研究。首先建立了电感电流比例控制、电容电压比例积分(PI)控制的双环控制模型。为了降低负载对输出电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负载电流前馈的输出阻抗重构控制策略,有效地抑制了负载效应。针对基于PI的双环控制逆变器输出电压精度低、带非线性负载时低次谐波含量大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准比例谐振(PR)控制器的电压外环控制方式,实现了对给定信号的闭环无静差跟踪,降低了谐波频率点输出阻抗,减小了对应频率点输出电压谐波含量。最后,设计了1.5 kW的原理样机,并验证了所有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变器 准比例谐振 电压外环控制
下载PDF
VSC-HVDC控制系统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丁一平 钟晨曦 刘建华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75-79,共5页
介绍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的基本原理,分析两端有源交流电网互联的VSC-HVDC系统(包括内环控制回路、外环控制回路、锁相环),设计控制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基于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稳态条件下的扰... 介绍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VSC-HVDC)的基本原理,分析两端有源交流电网互联的VSC-HVDC系统(包括内环控制回路、外环控制回路、锁相环),设计控制方案.并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基于该系统的仿真模型,分析稳态条件下的扰动响应,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及时响应各种扰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 环控制 外环控制 稳态响应 电压源换流器
下载PDF
用于分布式风电的LCL型STATCOM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蒋泽虔 陈卓 +2 位作者 郝正航 刘建龙 陈湘萍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09,共8页
为解决分布式风电接入电网带来的电压波动以及补偿装置谐波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引入(inductance-capacitanceinductance,LCL)耦合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针对系统非线性时变的特殊性和装置补偿性... 为解决分布式风电接入电网带来的电压波动以及补偿装置谐波污染等电能质量问题,引入(inductance-capacitanceinductance,LCL)耦合型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针对系统非线性时变的特殊性和装置补偿性能的提升,提出LCL型STATCOM基于过渡过程的并网点电压外环非线性PI与电流内环准-比例谐振(QPR)串级的双环控制。利用过渡过程降低信号起始误差,实现超调降低、响应速率加快;通过频率特性分析,设计了适合系统的QPR控制器参数。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对比分析双PI控制策略下装置的电压波动抑制和谐波治理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系统电压波动和电流畸变率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能有效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和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风电 静止同步补偿器 电压外环控制 QPR内环控制 LCL滤波器
下载PDF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同极双阀组直流电压平衡控制方法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华龙 黄伟煌 +2 位作者 梅红明 谈竹奎 刘静佳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15-121,共7页
采用同极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的电气参数差异、电压/电流测量装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同极双阀组直流电压的不平衡,严重时将造成设备过压损坏。文中针对柔性直流换流站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在柔性直流阀组基本控... 采用同极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阀组的电气参数差异、电压/电流测量装置的误差都可能导致同极双阀组直流电压的不平衡,严重时将造成设备过压损坏。文中针对柔性直流换流站双阀组串联拓扑结构,在柔性直流阀组基本控制策略基础上,增加阀组均压调整量计算环节,并对有功外环控制及直流侧控制进行了改进,对功能投切逻辑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同极双阀组电压平衡控制方法。搭建了PSCAD/EMTDC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在稳态和暂态工况下均具有较好的电压平衡控制效果,验证了其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双阀组串联 电压平衡 有功外环控制 直流侧控制
下载PDF
基于能量函数法的含虚拟惯性控制直驱风电场内部暂态同步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纪泰鹏 赵伟 +2 位作者 李永达 林一凡 王彤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38-48,共11页
直驱风电机组的同步稳定性与锁相环动态特性紧密相关,锁相环同步失稳易引发风电场大规模脱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函数法的直驱风电场内部暂态同步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保留惯性控制和外环控制对锁相环动态特... 直驱风电机组的同步稳定性与锁相环动态特性紧密相关,锁相环同步失稳易引发风电场大规模脱网。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能量函数法的直驱风电场内部暂态同步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在一定假设条件下,保留惯性控制和外环控制对锁相环动态特性的影响,对直驱风机并网控制系统进行降阶。然后,在降阶控制系统的基础上,推导出计及惯性控制和外环控制影响的直驱风机广义摇摆方程。基于广义摇摆方程,利用首次积分法建立机组级风机暂态能量函数,在直驱风电场等效线路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导出多风机暂态能量函数,并采用势能界面法确定系统临界能量值。最后,在直驱风电场四机系统中进行仿真分析,证明了该能量函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惯性控制参数对同步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风电场 锁相环 惯性控制 外环控制 广义摇摆方程 暂态同步稳定性 能量函数
下载PDF
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直接储能控制的研究
17
作者 赵维娜 王男 +2 位作者 冯瑞昀 杨喜军 唐厚君 《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 2014年第15期19-22,63,共5页
对于传统的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一般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结构,直接控制输出电容电压和中间电感电流,能够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将直接控制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控制策略引申为直接控制电容电压平方和电感电流平... 对于传统的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APFC),一般采用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结构,直接控制输出电容电压和中间电感电流,能够获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将直接控制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控制策略引申为直接控制电容电压平方和电感电流平方,即无源器件的直接储能控制,对传统有桥结构的单相APFC进行理论分析、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控制电容电压平方和电感电流平方,单相APFC能够获得满意的动态和静态特性。该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包含有控制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的其他类型电力电子变换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 直接储能控制 电压平方外环控制 电流平方内环控制 动态特性
下载PDF
微电网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设计
18
作者 孙筠 《电气应用》 2015年第14期83-86,共4页
以直流微电网并网为题,展开直流微电网结构、换流器外环控制和换流器内环控制等直流微电网并网相关研究。根据VSC所接入的交流系统不同,分别进行外环控制功能配置研究以及对应内环控制逻辑研究。在上述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仿真模型及编... 以直流微电网并网为题,展开直流微电网结构、换流器外环控制和换流器内环控制等直流微电网并网相关研究。根据VSC所接入的交流系统不同,分别进行外环控制功能配置研究以及对应内环控制逻辑研究。在上述分析研究基础上,建立仿真模型及编制对应控制算法,对不同工况下直流微电网并网展开仿真,并对仿真结果展开分析,以验证仿真策略及实现算法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并网 换流器 外环控制 环控制
原文传递
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控制算法仿真及实验
19
作者 李磊 孙俊 +2 位作者 周正 叶露 陈家璘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62-264,268,共4页
分布式光伏电源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核心部件,通过并网控制算法将光伏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注入电网.而电网的波动将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因此并网控制算法有必要考虑电网的干扰.通... 分布式光伏电源将成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一环.光伏发电系统作为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核心部件,通过并网控制算法将光伏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注入电网.而电网的波动将影响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接入,因此并网控制算法有必要考虑电网的干扰.通过电流内环前馈补偿的方法抵消电网的干扰,并将光伏电压作为外环控制对象从而完成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过程.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对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前馈补偿的并网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并进一步通过DSP硬件平台验证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式光伏发电系统 电压外环控制 电流内环前馈补偿控制 并网控制
下载PDF
弱电网下电压源型逆变器多机系统交互影响及失稳机理研究
20
作者 叶伟豪 郭强 +1 位作者 赵兵 兰天楷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377-4385,共9页
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与大规模并网逆变器的动态特性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电压源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研究大多将多机系统视为单机系统展开分析,实际上,电压源型逆变器多机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且... 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的背景下,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安全高效运行与大规模并网逆变器的动态特性密切相关。目前针对电压源型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研究大多将多机系统视为单机系统展开分析,实际上,电压源型逆变器多机间存在着交互作用且不容忽视,因此该文对多机系统展开了研究。该文从外环控制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电压源型逆变器单、双机系统小信号模型,采用特征值分析、参与因子理论和电磁暂态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对比分析了定功率因数控制、混合控制策略、交流侧恒定电压控制3种不同外环控制策略对双机系统的影响,揭示了定功率因数控制的失稳机理。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表明:电压源型逆变器多机系统采用混合控制策略并网更有利于功率向外输送;交流侧恒定电压控制方式的响应速度主要受到有功控制环节积分增益的影响;定功率因数控制受限于无功调节能力不足和控制环节的延时,在弱电网下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逆变器 小信号模型 外环控制 参与因子 多机交互 控制协调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