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1篇文章
< 1 2 9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伤口护理在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中作用
1
作者 王超 《智慧健康》 2024年第2期194-197,202,共5页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护理措施在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中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负压伤口护理... 目的 分析负压伤口护理措施在普通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中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5月—2023年4月本院普通外科收治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采取负压伤口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疼痛感、术后感染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经过负压伤口护理干预后,伤口愈合时间、出血量、疼痛数字评分(NRS)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普通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采取负压伤口护理措施效果明显,可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并且有利于降低疼痛感,使得患者术后伤口感染发生率降低,最终可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外科患者 负压伤口护理 术后 伤口愈合 作用
下载PDF
改良PICC固定套的研制及其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建男 陈虹 袁海娟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9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PICC固定套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MC)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6月行MC置入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导管固定;2021年7—12月行MC置入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P... 目的探讨改良PICC固定套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线导管(MC)固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神经外科2021年1—6月行MC置入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导管固定;2021年7—12月行MC置入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改良PICC固定套进行MC导管外固定,两组均按照标准MC导管置入及维护流程。比较两组患者带管期间M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前换药发生率、置管部位舒适度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MC相关并发症(渗血渗液、移位、Ⅱ级静脉炎、导管堵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提前换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PICC固定套可降低神经外科患者MC相关并发症、意外拔管发生率及提前换药发生率,并改善患者置管部位舒适度,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ICC固定套 神经外科患者 中线导管 护理创新 置管部位舒适度
下载PDF
外科患者VT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芳 鲍秀红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23年第4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外科患者VT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专家函询构建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静脉血栓栓塞(VT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将实施预防VTE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前(2022年8月-9月)收治的... 目的:探讨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外科患者VT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循证、专家函询构建基于Donabedian理论的静脉血栓栓塞(VT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将实施预防VTE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前(2022年8月-9月)收治的符合标准的128例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后(2022年10月—11月)收治的132例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预防VTE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预防VTE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控管理。比较两组患者VTE风险评估合格率、VTE基本预防措施实施合格率、VTE机械防范措施实施合格率、抗凝药物给药操作合格率、患者VTE健康宣教合格率、患者VTE发生率及患者VTE预防满意率。结果:应用VTE预防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后,VTE风险评估合格率、VTE机械防范措施实施合格率、抗凝药物给药操作合格率、患者VTE健康宣教合格率、患者VTE发生率、患者VTE预防满意率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TE基本预防措施实施合格率实施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TE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能够提高外科VTE护理的工作质量,降低患者VTE发生率,提高患者VTE预防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指标 深静脉血栓 外科患者
下载PDF
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在普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4
作者 吕晶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173-0176,共4页
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患者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下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样本,选取时间起止点为2022年3月~2023年2月,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各占3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分... 研究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外科患者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下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60例普外科患者作为样本,选取时间起止点为2022年3月~2023年2月,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各占30例,采用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结果 普外科患者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下临床症状好转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普外科患者对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的总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下术后1d、术后3d、术后7d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4.62±0.82(分)、2.43±0.56(分)、1.24±0.20(分),低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下焦虑、偏执、恐惧、抑郁评分分别为0.65±0.20(分)、0.78±0.24(分)、0.62±0.25(分)、0.60±0.17(分),低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护理下生理、心理、躯体、社会评分分别为4.52±0.51(分)、4.36±0.48(分)、4.28±0.45(分)、4.06±0.37(分),高于常规护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P<0.05)。普外科患者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下的跌倒坠床、走失、伤人毁物总发生率为3.33%,肠梗阻、切口疼痛、切口感染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P<0.05)。结论 普外科患者在医护一体化分层级责任制下的护理效果更好,且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一体化 分层级责任制 外科患者 VAS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在ICU外科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孔令敏 杨梅 苏晓慧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0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20例ICU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 目的:探讨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的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外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1日~2021年2月28日收治的120例ICU外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人本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清营养学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营养学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人本位护理模式可提升ICU外科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外科患者 人本位护理模式 肠内营养支持
下载PDF
303例肝胆胰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应用分析
6
作者 孟慧杰 颜妍 +3 位作者 冀召帅 胡永芳 毛乾泰 艾超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3年第9期1131-1134,共4页
目的:调研肝胆胰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3月该院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有无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患者在用药合理性和经济学方面的差异。结... 目的:调研肝胆胰外科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22年1—3月该院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围手术期气道管理药物使用情况,并比较有无术后肺部并发症(PPC)的患者在用药合理性和经济学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纳入303例肝胆胰外科手术患者,以出院诊断为判定标准,PPC发生率为7.52%(23例);手术中使用气道管理药物的患者有109例(占35.97%),人均使用气道管理药物2.81种;有药物治疗相关问题的医嘱共151项,主要包括给药剂量不适宜、给药频率不适宜。与无PPC的患者(280例,使用气道管理药物医嘱共622项)比较,出现PPC患者(23例,使用气道管理药物医嘱共131项)的药物使用合理率更低[73.28%(96/131)vs.81.35%(506/622)],住院时间更长(中位数:15.0 d vs.9.5 d),住院费用更高(中位数:3.7万元vs.2.9万元),药品费用更高(中位数:2.4万元vs.0.6万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肝胆胰外科出现PPC的手术患者气道管理药物使用合理率低于无PPC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无PPC的患者,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均高于无PPC的患者。临床应提高气道管理药物的使用合理性,以降低PPC发生率和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肺部并发症 气道管理 药物 肝胆胰外科患者
下载PDF
误吸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7
作者 余敏芬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12期184-186,共3页
目的研究误吸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误吸风险管理)。结果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误吸知识评分、家属满意度评... 目的研究误吸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60例,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误吸风险管理)。结果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误吸知识评分、家属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2.54±1.57)分、(95.28±2.40)分,高于常规护理的(85.30±2.64)分、(88.30±3.28)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19.931、14.829,P<0.05)。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维护费用分别为(15.82±2.46)d、(112.41±13.64)元,低于常规护理的(20.74±3.69)d、(185.20±19.71)元,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11.720、14.065,P<0.05)。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血氨、内毒素水平分别为(36.15±3.50)μmol/L、(0.148±0.017)EU/mL,低于常规护理的(40.72±4.39)μmol/L、(0.226±0.021)EU/mL,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12.719、16.920,P<0.05)。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IgA、IgG、IgM免疫指标水平分别为(5.73±1.85)g/L、(30.23±5.28)g/L、(1.89±0.72)g/L,高于常规护理的(4.46±0.76)g/L、(26.64±4.91)g/L、(1.68±0.57)g/L,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8.034、12.651、9.339,P<0.05)。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预处理不当、置管不规范、日常维护不当、自我管理不强各项置管管理评分分别为(92.60±1.82)分、(94.36±1.30)分、(96.31±1.15)分、(90.28±2.38)分,高于常规护理的(83.41±3.58)分、(86.19±3.57)分、(87.40±3.24)分、(82.31±4.57)分,对比结果差异显著(t=8.552、8.193、8.470、8.203,P<0.05)。误吸风险管理下神经外科患者感染、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落、误吸总发生率为3.33%,低于常规护理的40.00%,对比结果差异显著(χ^(2)=10.134,P<0.05)。结论误吸风险管理在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因此误吸风险管理更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患者 误吸风险管理 置管管理评分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时间间隔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对小儿外科患者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
8
作者 叶国妹 陈依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7期1070-1071,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对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60 s组(A组,30例)、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30 s组(B组,30例)和利多卡因预先注射组(C组,30例),三组预先...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间隔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对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60 s组(A组,30例)、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30 s组(B组,30例)和利多卡因预先注射组(C组,30例),三组预先给药后给予丙泊酚相同公斤体质量诱导剂量。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及用药后血压、心率。结果A组丙泊酚注射痛评分为(0.167±0.46)分,B组为(0.167±0.40)分,C组为(1.12±1.03)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三组在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外科患者麻醉诱导时,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可快速、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小儿外科患者 注射痛
下载PDF
外科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研究
9
作者 赵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3-0096,共4页
研究针对外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本院外科患者90例,进行分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 研究针对外科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本院外科患者90例,进行分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通过应用优质护理服务,进行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对患者负性情绪控制具有显著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患者护理满意度能得到逐渐提升,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患者 护理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 效果研究
下载PDF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效果评估
10
作者 关春莹 赵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073-0076,共4页
心胸外科手术是常见且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效果。通过分析文献和临床数据,发现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风险,并加速康复... 心胸外科手术是常见且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恢复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评估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心胸外科患者中的效果。通过分析文献和临床数据,发现早期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并发症风险,并加速康复。心胸外科手术复杂且具挑战性,患者通常需长时间康复。术后早期康复护理为综合治疗手段,提供个性化康复计划和有效护理,促进患者恢复。通过疼痛管理、呼吸康复、功能锻炼等干预,帮助患者适应生理和心理变化。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胸外科患者恢复有积极影响。不仅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还能有效疼痛管理和呼吸康复减轻不适与呼吸困难,改善舒适度和身体功能。从而,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 心胸外科患者 效果评估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规范化约束方案在神经外科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
11
作者 石春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0050-0052,共3页
观察和探索规范化约束方案在神经外科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择2022-01-01至2022-12-31在我院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病区接受神经外科规范治疗患者72例,按照实施保护性约束时间的先后顺序... 观察和探索规范化约束方案在神经外科患者保护性约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择2022-01-01至2022-12-31在我院神经外科普通病房及重症监护病区接受神经外科规范治疗患者72例,按照实施保护性约束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分组,分为T1组(神经外科常规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T2组(神经外科规范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每组研究对象的数量分别为36例。T1组:在神经外科住院接受保护性约束期间,采取常规护理模式;T2组:在神经外科住院接受保护性约束期间,除了采取常规护理模式以外,接受以循证依据为指导的规划化保护性约束护理方案。统计和比较两组神经外科患者保护性约束使用情况,参考指标包括:保护性约束的使用时间、保护性约束强度;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约束部位皮肤肿胀、淤青、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受损等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结果 基于SPSS数据汇总统计可知,T2组住院期间使用保护性约束的总时间(32.67±7.16)h低于T1组的(42.67±6.65)h;约束强度II级及III级的患者人数明显高于T1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期间,T2组神经外科患者约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低于T1组神经外科患者,P<0.05,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尤其至颅脑外伤、急性脑出血、颅脑占位术后患者多存在情绪躁动、意识障碍,使用保护性约束利大于弊,只有规范保护性约束的管理流程,缩小保护性约束的使用范围,才能在保护神经外科患者尊严、安全的情况下,保护治疗护理的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范化约束方案 神经外科患者 保护性约束 非计划拔管 应用
下载PDF
外科患者出院30d内非计划性再入院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冯金华 杨婕 +1 位作者 胡艳杰 李卡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6期3704-3707,共4页
非计划性再入院指相对于计划性再入院而言,前次住院诊疗结束,患者在出院后无法预测的再入院,且患者再入院的原因是相同或相关疾病[1-2]。近年来,患者再入院引发了各国对医疗质量的普遍关注和讨论[3]。居高不下的再入院率给各国带来了日... 非计划性再入院指相对于计划性再入院而言,前次住院诊疗结束,患者在出院后无法预测的再入院,且患者再入院的原因是相同或相关疾病[1-2]。近年来,患者再入院引发了各国对医疗质量的普遍关注和讨论[3]。居高不下的再入院率给各国带来了日益高涨的医疗成本,也成为医改的关注焦点;降低非计划性再入院率,已成为各国政府控制医疗费用的关键环节[4-5]。目前,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慢性病患者的再入院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患者 非计划性再入院 健康教育
下载PDF
内外科患者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黄津芳 刘玉莹 +3 位作者 张绍敏 杨春梅 周枫 曹力 《解放军护理杂志》 1999年第2期1-3,共3页
为了解内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东北三省10所医院1836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内外科患者有良好的健康获得观念,在入院、住院、出院前指导... 为了解内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表”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东北三省10所医院1836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内外科患者有良好的健康获得观念,在入院、住院、出院前指导和最佳教育者的选择上观点基本一致,但在住院指导、住院教育方式和出院后咨询方式选择上不尽相同,焦虑检出率外科患者明显高于内科患者(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患者 健康教育需求 住院 出院后 院前 患者健康 健康获得观念 教育者 指导 观点
下载PDF
用品管圈提高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的实践 被引量:9
14
作者 陆春慧 左丹 +4 位作者 谷荣娜 王慧莲 王文焕 李薇 李雪芹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4期371-373,共3页
目的探讨用品管圈提高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从67%提升... 目的探讨用品管圈提高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况调查、要因分析、根据"5W1H"原则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外科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从67%提升至87%。结论品管圈活动让护理人员学会用多方位的视角看问题,发现并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科学制定健康教育内容,提升患者健康教育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外科患者 健康教育
原文传递
影响心脏外科患者疾病知识宣教效果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8
15
作者 苏洁 徐宝玲 +3 位作者 杨秀玲 秦聪 武菲菲 薛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3期63-65,共3页
心脏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之患者及家属对心脏疾病知识的缺乏,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正... 心脏开胸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给患者及家属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加之患者及家属对心脏疾病知识的缺乏,大多数患者在围术期均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系列生理心理应激反应。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的创伤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因此,做好心脏外科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疾病的治疗进展、自我防护、保健知识是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建立良好护患合作机制,提高患者配合依从性,提高术后康复质量的重要手段。20lO年开始,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护理组通过对以往心脏手术患者健康宣教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及心脏病患者的特点,制作了图文并茂的心脏疾病围术期知识宣传展板及具有专科特色的心脏病围术期多媒体健康宣教片,满足了不同层次患者对疾病知识的需求,消除了许多围术期潜在的危险因素,提高了心脏病患者围术期的康复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患者 心脏手术 疾病知识 宣教效果 护理对策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心脏病患者 心理压力
下载PDF
674例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调查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利君 黄桃芝 瞿伟军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52-353,共2页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方法 对我院 2 0 0 2年674例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 1 0 7例 ,例次感染率为 1 5.88% ,感染好发...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相关因素 ,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方法 对我院 2 0 0 2年674例神经外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 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 1 0 7例 ,例次感染率为 1 5.88% ,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 ,颅内感染 ,泌尿道及肠道等。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 G-菌为主占 48.98% ,对泰能、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较敏感 ,G+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四环素敏感 ,真菌感染有明显上升趋势。 结论 侵入性操作 ,基础疾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患者 医院感染 调查分析 控制
下载PDF
整形美容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30
17
作者 王瑶 仇树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21-322,共2页
整形美容外科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多种组织器官的综合性学科.整形美容外科护理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患有不同疾病,性格、文化素质、人生观等各有差异,审美、求美、爱美的行为准则各不相同,并具有复杂心理特征的特殊患者.
关键词 整形美容 外科患者 心理护理 性格 文化素质 人生观
下载PDF
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前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治疗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革红 李玉红 +1 位作者 侯典举 乌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07-1709,共3页
目的针对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情况,采取合理治疗对策及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7年6月整形外科并发病原菌感染患者,对不同感染时期进行脓液或创口分泌物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后,依照药敏试验... 目的针对整形外科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情况,采取合理治疗对策及选择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收集2003年9月-2007年6月整形外科并发病原菌感染患者,对不同感染时期进行脓液或创口分泌物培养,检出铜绿假单胞菌后,依照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结果在监测252例中共检出53株铜绿假单胞菌,经治疗后,53例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中治愈24例(45.3%)、好转25例(47.2%)、无效3例(5.7%)、死亡1例(1.9%)。结论整形外科手术患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合理的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是保证手术效果的最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形外科患者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治疗 感染
下载PDF
外科患者术后舒适护理体会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芳 张秀丽 《齐鲁护理杂志》 2006年第06B期1200-1200,共1页
关键词 舒适护理 护理体会 外科患者 术后 手术患者 效果满意 外科
下载PDF
医学应对方式对胸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及疗程的影响 被引量:12
20
作者 金毅 陈雅妹 +4 位作者 王艳华 胡静 张杰 王克荣 仵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年第11期1646-1648,共3页
目的 探讨医学应对方式对胸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程度、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自编胸外科患者术后情况评估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和伤口评估.结果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胸外科患者在医学应对方式“面对”维度存在... 目的 探讨医学应对方式对胸外科患者术后伤口愈合程度、周期的影响.方法 采用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自编胸外科患者术后情况评估表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和伤口评估.结果 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胸外科患者在医学应对方式“面对”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t =-3.96,F=7.595,P<0.01),在“屈从”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t=-2.39,F=-4.166,P<0.05),不同年龄段的胸外科患者在医学应对方式“回避”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F =7.636,P<0.01),在“屈从”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F=3.986,P<0.05),胸外科病人伤口愈合程度的好坏与医学应对方式的“回避”、“屈从”2个维度有显著的负相关,与“面对”维度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结论 胸外科患者术后,男性、文化程度高者更倾向于面对,31 ~35岁的中年患者更易回避与屈从;伤口愈合越好,患者越容易面对,反之越回避,屈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应对方式 外科患者 伤口愈合 医学应对问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9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