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表外胚层与表面外胚层转录组差异分析
1
作者 孙露 张灿伟 +6 位作者 宋玉雯 李建新 段练 高阳 谢月美 王露萍 党光福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77-685,共9页
目的:通过RNA-seq分析眼表外胚层(OSE)与表面外胚层(SE)转录组表达差异,揭示OSE转录组景观及转录调控网络。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hES)被分化成OSE细胞和SE细胞,利用RNA-seq分析了OSE与SE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基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 目的:通过RNA-seq分析眼表外胚层(OSE)与表面外胚层(SE)转录组表达差异,揭示OSE转录组景观及转录调控网络。方法:人类胚胎干细胞(hES)被分化成OSE细胞和SE细胞,利用RNA-seq分析了OSE与SE之间差异表达的基因(DEGs)。基于这些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以及蛋白质-蛋白质交互作用(PPI)网络分析,并筛选出了关键的转录因子(TFs)和枢纽基因。使用NetworkAnalyst平台构建了TF-基因和TF-miRNA调控网络。结果:OSE与SE共筛选出4 182个差异基因,OSE细胞中上调基因2 771个,下调基因1 411个。GO-BP富集分析显示OSE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离子跨膜转运的调节、轴突发育、调节化学突触传递等相关生物学进程,下调基因主要富集在核分裂、染色体分离、细胞周期相变的调控等生物学进程;KEGG富集分析显示OSE上调基因主要富集在可卡因成瘾、轴突导向、苯丙胺成瘾等通路,下调基因主要富集于癌症中的蛋白聚糖、ECM-受体相互作用、蛋白质消化和吸收、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与SE相比,OSE细胞中有204个TFs(FOS、EGR1、POU5F1、SOX2和PAX6等)上调,80个TFs(HAND2、HOXB6、HOXB5、HOXA5和HOXB8等)下调。在OSE细胞中发现了6个上调和9个下调枢纽基因,并根据这些枢纽基因构建了TF-基因和TF-miRNA调控网络。结论:RNA-seq分析阐明了OSE和SE细胞的转录组特征,这些数据可为OSE及角结膜上皮发育调控及体外定向诱导等研究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外胚层 表面外胚层 转录组 差异基因 信号通路
下载PDF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临床病理学特征
2
作者 李解珍 黄海建 +4 位作者 曾强 刘霖 陈灵锋 吴义娟 陈小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HTH]方法收集2例CC... 目的探讨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clear cell sarcoma-like tumor of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CCSLTGT/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HTH]方法收集2例CCSLTGT/MGNET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FISH及二代测序法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HTH]结果临床表现为腹痛(2/2)、腹部肿块(2/2)、血便(2/2),发热(1/2),肿瘤细胞呈实性、片状排列,部分区域呈菊形团样结构,细胞卵圆形、短梭形或上皮样,胞质嗜酸性或透明样,核分裂象8~10个/10 HPF,可见散在分布的破骨样多核巨细胞,未见肿瘤性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SOX10(2/2)、S-100(2/2)、Syn(1/2)、CD56(2/2)和CD99(1/2),Ki67增殖指数为30%~70%。FISH检测均显示EWSR1基因重排(2/2)。1例二代测序检测到EWSR1-CREB1基因融合和FANCL基因Exon10-11缺失突变。[HTH]结论CCSLTGT/MGNET属于非常罕见的恶性间叶源性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需与其他胃肠道恶性肿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 EWSR1基因 二代测序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通过控制炎症和氧化损伤减少M1型小胶质细胞并促进H2O2处理后PC12细胞的存活
3
作者 孙晓鹏 史航 +7 位作者 张磊 刘中 李克威 钱玲玲 朱星宇 杨康佳 付强 丁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目的探究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MSCs-exo)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潜在修复作用。方法从大鼠鼻黏膜中分离培养EM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EMSCs-exo,并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和Westernblot... 目的探究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EMSCs-exo)对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潜在修复作用。方法从大鼠鼻黏膜中分离培养EMSCs,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获取EMSCs-exo,并通过透射电镜、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和Westernblot进行鉴定。利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小胶质细胞,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根据BCA法测得的蛋白浓度对EMSCs-exo进行定量分析。设置对照组、含100μg/L脂多糖(LPS)的组和含LPS及37.5mg/L或75mg/LEMSCs-exo的组对小胶质细胞进行处理。设置对照组、含400μmol/LH2O2的组和含H2O2及37.5mg/L或75mg/LEMSCs-exo的组对PC12细胞进行处理。通过Western blot和qRT-PCR测定小胶质细胞各组Arg1和iNOS蛋白和mRNA表达量。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上清中IL-6、IL-10和IGF-1的浓度。通过CCK-8和AnnexinV-FITC/PI凋亡检测试剂盒检测PC12细胞各组的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EMSCs高表达标志物Nestin、CD44、CD105、Vimentin。透射电镜显示EMSCs-exo呈典型的杯状结构,NTA显示其平均粒径为142nm,Westernblot显示其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CD81、TSG101,不表达Vimentin。当小胶质细胞在LPS环境中时,75mg/L的EMSCs-exo能够有效提高其Arg1蛋白量、降低iNOS蛋白量(P<0.05),且相比于37.5mg/L的浓度,其更能有效提高其Arg1mRNA水平和IGF-1、IL-10(P<0.05)的生成,降低iNOSmRNA水平和IL-6的生成(P<0.05);也更有效促进H2O2环境中PC12细胞的存活,降低凋亡率(P<0.05)。结论75mg/L的EMSCs-exo在体外有效减少M1型小胶质细胞比例,减轻氧化应激下的神经元凋亡,促进神经元存活,因此在控制脊髓继发性损伤中具有一定应用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小胶质细胞 炎症 氧化应激 脊髓继发性损伤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锆对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卞璐 夏丹丹 +5 位作者 钱源 史雯 阙云端 吕龙 徐爱花 史文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346-2350,共5页
背景:纳米二氧化锆在骨组织修复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纳米二氧化锆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推广纳米二氧化锆治疗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目的:探究纳米二氧化锆对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鼻黏... 背景:纳米二氧化锆在骨组织修复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研究纳米二氧化锆对成骨分化的影响将有助于推广纳米二氧化锆治疗骨缺损的临床应用。目的:探究纳米二氧化锆对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鼻黏膜来源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使用CCK-8法检测纳米二氧化锆的细胞毒性,根据细胞毒性选择生物安全浓度,然后将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米二氧化锆组和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定向诱导各组细胞成骨分化。在诱导分化第7天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早期成骨标志物(Runx2和Osx)的表达水平,在诱导分化第21天进行茜素红染色,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中晚期成骨标志物(OPN和OC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纳米二氧化锆对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为0.6 mg/mL,该实验选择质量浓度为200μg/mL进行干预,二氧化锆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②与对照组相比,纳米二氧化锆组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更明显且细胞矿化水平更高,但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对比无明显差异;③与对照组相比,纳米二氧化锆组成骨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增多,但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组对比无明显差异;④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锆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且能对鼻黏膜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这种促进效果与纳米羟基磷灰石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黏膜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 二氧化锆 羟基磷灰石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牙列缺损修复1例及文献回顾
5
作者 吕红 刘清辉 +4 位作者 李佳芙 蔡惠 卜鸿鹄 蒲奕名 郭锦材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4期287-295,共9页
目的 探讨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先天缺牙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面中份凹陷,颏部前突,面下1/3发育不足的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患者上颌多颗牙先天缺失,余留牙为畸形牙,下颌牙列先天缺失,牙弓较小,上下牙槽骨发育不良。通... 目的 探讨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先天缺牙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1例面中份凹陷,颏部前突,面下1/3发育不足的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患者上颌多颗牙先天缺失,余留牙为畸形牙,下颌牙列先天缺失,牙弓较小,上下牙槽骨发育不良。通过上颌可摘局部义齿、下颌在数字化导板辅助下进行前牙区种植,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对其进行治疗,并对其治疗方案进行文献回顾。结果 患者佩戴义齿后固位及稳定佳,咬合关系良好,患者面部外形恢复较好,上下唇饱满,面下1/3与面中1/3基本相等,恢复了咀嚼功能。文献回顾结果表明,先天缺牙的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的口内情况通常比较复杂,修复困难,对此类患者常见的修复方式包括固定桥、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覆盖义齿和种植义齿,需要根据患者口内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目前,对于外胚层发育不全患者先天缺牙的治疗尚未达成共识,有学者建议缺牙少的患者优先选择固定修复,缺牙多的患者选择可摘义齿或种植覆盖义齿修复,未成年患者优先选择活动修复,待颌骨发育完成后视情况更换永久固定修复。结论 对于外胚层发育不全先天缺牙的患者,应该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修复为导向个性化制定可行的修复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全 牙列缺损 牙列缺失 先天缺牙 可摘局部义齿 数字化导板 口腔种植 口腔修复 种植覆盖义齿
下载PDF
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
6
作者 林呈祥 胡培安 +1 位作者 乔中伟 沈茜刚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2期143-149,共7页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27例由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PNET的患儿的临床病... 目的:通过探讨儿童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类少见疾病的认识及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并分析27例由病理学检查证实为pPNET的患儿的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资料,比较分析不同起源pPNET患者临床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27例pPNET患者中,12例来源于骨组织,包括椎体3例,四肢骨3例,髂骨2例,下颌骨、颞骨、颧骨及眼眶各1例;15例源于软组织,包括腹盆腔3例,肾脏3例,胸部3例,下肢肌间隙2例,肾上腺、胰腺、腮腺及颈部各1例。本研究中起源于软组织的pPNET较起源于骨组织的病灶更大(7.9 vs 4.2,P<0.001)、Syn阳性率更高(80.0%vs 25.0%,P=0.007)、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 vs 0,P=0.047)。在计算机体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平扫上,91.7%的病灶表现为不均匀低密度肿块影,起源于骨组织的肿瘤则伴有溶骨性骨质破坏,4例软组织起源的pPNET病灶内见钙化影;增强后所有肿块样病灶呈不均匀强化,并伴不同程度的囊变影。骨组织起源的PNET患者在平扫图像上较软组织起源的PNET更易表现为边界不清(100.0%vs 58.3%,P=0.037)。9例起源于骨组织pPNET患者术前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均显示溶骨性骨质破坏和不规则软组织肿块,T1加权成像(T1-weighted imaging,T1WI)呈等或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结论:pPNET可累及身体的各个部位,若CT或MRI上表现为巨大、边界不清、伴有或不伴有骨质破坏的不均匀强化的侵袭性软组织肿块时应考虑本病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圆细胞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体层成像
下载PDF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7例临床病理观察
7
作者 姜楠 陈卫坚 +4 位作者 张楠 周峥珍 文容 郑台青 何乐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6-580,共5页
目的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ur of infancy,MNTI)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MNTI临床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以及电镜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 目的探讨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瘤(melanotic neuroectodermal tumour of infancy,MNTI)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7例MNTI临床资料,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以及电镜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MNTI患儿平均发病年龄3个月,发生部位:头面部骨4例,附睾3例。临床表现为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6例肿瘤细胞呈腺泡状排列,位于中心的是原始小神经元细胞,部分病例细胞间可见神经纤维丝连接;腺泡周边为富含黑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呈卵圆形或梭形,边界不清;1例穿刺组织显示巢、片状排列的原始小细胞,未见黑色素颗粒。免疫表型:原始小神经元细胞表达Syn(7/7)、NSE(4/7)、CD99(4/7)、FLI-1(4/7)、CgA(3/7)和CD56(2/7),富含黑色素的上皮样细胞表达CK(AE1/AE3)(7/7)、HMB-45(7/7)、Melan-A(2/7)和EMA(1/7)。FISH检测:7例均未检测到EWSR1基因断裂。电镜:2例可见细胞连接及黑色素颗粒。5例获得随访资料,随访时间34~56个月,有3例患儿局部复发,5例患儿均无瘤生存。结论MNTI是具有恶性潜能的交界性肿瘤,肿瘤由原始的小神经元细胞及富含黑色素颗粒的上皮样细胞构成,需与腺泡状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色素性神经外胚层 病理学特征 电镜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8
作者 聂佳 杨洁 +4 位作者 张仕勇 刘倩 袁风菊 董旭 杨志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4179-4183,共5页
目的:研究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我院诊断的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分析临床和影像... 目的:研究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MGNET)的临床病理学和分子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报道2例我院诊断的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分析临床和影像学特征、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和预后,并回顾相关文献。结果:病例1、2分别为28岁、45岁女性,CT提示盆腔占位及肠壁增厚。大体表现为肠壁肿块,显微镜下短梭形肿瘤细胞排列成片状、巢状、腺泡状和假乳头状,伴有散在的多核巨细胞。2例肿瘤都表达S-100,伴有EWSR1(22q12)易位,诊断为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病例1术后6个月,CT考虑术后复发。病例2术后16个月,PET-CT提示肝脏腹腔多发肿瘤转移,19个月后去世。结论: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罕见且高侵袭性的软组织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考虑到此类罕见肿瘤,并合理选用免疫组化指标及基因检测。目前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后的化疗尚无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 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样肿瘤 EWSR1 ATF1 CREB1
下载PDF
肺原发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曾凡萍 李春燕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3期407-409,共3页
尤因肉瘤(ES)是一类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小圆细胞性肿瘤^([1])。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与ES源自相同的神经外胚层细胞,亦属于ES肿瘤家族^([2])。ES与PNET在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及遗传学上重叠带较宽,难以鉴别,... 尤因肉瘤(ES)是一类发生于软组织的恶性肿瘤,属于小圆细胞性肿瘤^([1])。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与ES源自相同的神经外胚层细胞,亦属于ES肿瘤家族^([2])。ES与PNET在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及遗传学上重叠带较宽,难以鉴别,病理学上多用ES/PNET来描述。本文拟分析1例肺原发ES/PNET病例资料,以分析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组织学形态 尤因肉瘤 神经外胚层 分子病理学 免疫表型 病例资料 PNET
下载PDF
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调查及基因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雪雯 赵敏 +3 位作者 周蓝波 毕凌波 王超凡 范卫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5-199,共5页
目的:报告1例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部分亲属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验证致病突变。结果:先证者GJB6基因编码区发生杂合无义突变c.263C>T(p.A88V),突变来自... 目的:报告1例有汗型外胚层发育不良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提取先证者及其部分亲属外周血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Sanger测序验证致病突变。结果:先证者GJB6基因编码区发生杂合无义突变c.263C>T(p.A88V),突变来自其母亲。在其4位患病亲属中检测到相同突变,在其父亲(正常人)中未检测到此突变。结论:GJB6基因c.263C>T(p.A88V)杂合突变是该家系的遗传学致病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发育不良 有汗型 秃发 指(趾)甲 畸形 GJB6基因突变 DNA突变分析
原文传递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岐剑 徐希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28-934,共7页
背景: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获取便捷、来源丰富,在机体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总结综述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获取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ctod... 背景: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获取便捷、来源丰富,在机体组织修复与免疫调节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总结综述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获取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相关文章,检索词为“Ectoderm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Stem cell therapy,Spinal cord injury,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epsis”,检索要求为研究原著与综述,检索时限为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筛选出相关文献85篇,结合文献追溯法对所得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与结论:①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丰富、获取简便,其来源可以是牙组织、鼻黏膜和角膜组织等。与中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相同的是,它们都具备多系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功能。②而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与牙组织与神经组织具有同源性,因此具备更好的牙细胞、神经细胞分化能力,在牙组织修复、脊髓损伤修复、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具备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③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同样不能忽视,目前虽仅有少量文献报道将其应用于脓毒血症等免疫疾病,但研究发现其免疫调节机制与中胚层间充质干细胞等并无二致,同时其还具备获取方式相对低损伤性等优势,因此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层间充质干细胞 干细胞治疗 牙组织 脊髓损伤 神经退行性疾病 脓毒血症 免疫调节 综述
下载PDF
囊胚滋养外胚层活检对妊娠母体血清β-hCG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12
作者 吴彩云 徐祖滢 +3 位作者 陈大蔚 郝燕 章志国 周平 《安徽医学》 2023年第7期757-761,共5页
目的囊胚滋养外胚层(TE)细胞活检目前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最常用的活检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究TE活检是否影响早期妊娠母体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 目的囊胚滋养外胚层(TE)细胞活检目前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最常用的活检技术,本研究旨在探究TE活检是否影响早期妊娠母体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且移植后14天内尿妊娠试验阳性的363对夫妻的366个单囊胚冷冻移植周期。根据是否行TE活检后PGT,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PGT组(180对夫妻的183个周期)及非PGT组(183对夫妻的183个周期),所有患者在移植后14天检测血清β-hCG水平,比较PGT组和非PGT组临床结局和血清β-hCG值。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清β-hCG预测各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截断值。结果PGT组患者流产率低于非PGT组(P=0.001)。两组患者移植后14天血清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GT组和非PGT组血清β-hCG预测患者临床妊娠的截断值分别为817.8 mIU/mL、549.8 mIU/mL,预测活产/持续妊娠的截断值分别为1310 mIU/mL、1629 mIU/mL。两组患者分娩孕周和方式、早产率、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E活检的PGT可降低流产率,且对妊娠结局无不良影响。TE活检对早期妊娠母体血清β-hCG水平无影响,用血清β-hCG预测妊娠结局时可能无需设置特别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胚 滋养外胚层活检 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妊娠结局
下载PDF
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冻胚移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杨如雪 黄江笛 +4 位作者 徐影 胡继君 张俊韦 管一春 孙丽君 《现代妇产科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16-820,共5页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胚移植(FET)并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行胚胎... 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中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对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围产期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冻胚移植(FET)并获得单胎活产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行胚胎植入前行遗传学检测的患者221例(PGT组)和同期行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患者756例(ICSI组),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进行1:2匹配后得到PGT组191例和ICSI组363例,比较匹配前后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围产期及新生儿结局的差异,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单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匹配前两组患者的孕产次、不孕年限及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匹配后两组患者基线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匹配前后,两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剖宫产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身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滋养外胚层细胞活检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无关,女方BMI、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娩孕周和新生儿性别显著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P均<0.05)。结论:PGT中滋养外胚层活检可能不会影响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也不增加母婴不良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养外胚层活检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精子注射 细胞质内 新生儿出生体质量 冻胚移植
下载PDF
骨外尤文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
14
作者 彭静 许莎莎 +2 位作者 杜彪 张丽霞 韩星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ES/p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其18F-FDG PET/CT... 目的探讨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ES/pPNE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18F-FDG PET/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2021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3例ES/pPNE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观察其18F-FDG PET/CT表现,并分析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与病理学指标Ki-67的相关性,运用Cox回归分析肿瘤大小、有无转移、SUVmax、Ki-67、治疗方式等是否为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3例患者确诊时6例发生转移(均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其中1例伴有肺转移)。18F-FDG PET/CT显像中病灶均可见不同程度摄取显像剂增多,SUVmax为2.0~14.5。SUVmax与Ki-67无相关性(r=0.376,P=0.205)。肿瘤最大径、边界是否清晰、有无转移、原发SUVmax、治疗方式是否单一以及Ki-67均非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ES/pPNET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缺乏特异性,18F-FDG PET/CT显像可较为敏感地探测局部和远处转移,对疾病早期诊断、分期和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价值。病理及基因检测是确诊本病的“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尤文肉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小圆细胞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病理特征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一家系基因突变检测
15
作者 紫薇 葛新红 +2 位作者 马迎东 刘玲玲 周镁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3年第11期800-803,共4页
报道一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异质遗传性疾病,大多为X连锁遗传。本文患者全身毛发稀疏、无汗液分泌伴部分牙齿缺如49年,其女儿部分牙齿缺失,智力二级残疾。该患者基因检测发现突变位点EDA c.463C>T(p.R155C),另一... 报道一例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该病是一种罕见的异质遗传性疾病,大多为X连锁遗传。本文患者全身毛发稀疏、无汗液分泌伴部分牙齿缺如49年,其女儿部分牙齿缺失,智力二级残疾。该患者基因检测发现突变位点EDA c.463C>T(p.R155C),另一可疑变异位点PRKD1 c.535+3A>G(splicing),变异来源是患者母亲。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目前尚无有效且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及时产前筛查诊断可为携带EDA突变的患者提供终止妊娠和产前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 X连锁 EDA基因 Sanger测序
下载PDF
卵巢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6
作者 岳玲 杜俊宏 +2 位作者 刘晓 李玉兰 许飞雪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累及卵巢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且具有高度侵袭的生物学行为,转移、复发率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卵巢的PNETs患者的...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s)是一组临床上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累及卵巢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均缺乏特异性,且具有高度侵袭的生物学行为,转移、复发率高,预后极差,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案。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卵巢的PNETs患者的诊疗经过,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了解,为其尽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治疗
下载PDF
不典型肺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7
作者 翁旭丹 黄燕涛 +2 位作者 邹燕丽 陈凤 黄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1期182-183,共2页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而原发于肺组织的PNET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但大多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病灶内坏死、囊变多见。本案报道一例罕见的原...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男性略多于女性。而原发于肺组织的PNET更为罕见,其临床表现与影像特征缺乏特异性,但大多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征,病灶内坏死、囊变多见。本案报道一例罕见的原发于肺组织的PNET,呈不规则实性肿块,与文献报道的存在较大区别,旨在提高大家对于肺PNET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盆腔原发性尤文氏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18
作者 杨正高 雷军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1期1967-1967,1993,共2页
患者男,51岁。右侧腹股沟疼痛1年,加重1个月伴右下肢活动受限,行MRI检查显示膀胱右前侧肿块而就诊。MRI显示右侧耻骨上支旁不规则等T_(1)、混杂T_(2)信号肿物(图1A,1B),大小约61 mm×75 mm。DWI为高信号(图1C)。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 患者男,51岁。右侧腹股沟疼痛1年,加重1个月伴右下肢活动受限,行MRI检查显示膀胱右前侧肿块而就诊。MRI显示右侧耻骨上支旁不规则等T_(1)、混杂T_(2)信号肿物(图1A,1B),大小约61 mm×75 mm。DWI为高信号(图1C)。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1D)。T_(2)可见右侧闭孔外肌水肿(图1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 尤文氏肉瘤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影像学诊断
下载PDF
胰腺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CT影像表现1例个案报道及文献复习
19
作者 党卓 张艳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3593-13596,共4页
患者,男,64岁,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上腹部剑突下及右上腹部为重;腹部触诊:腹软,上腹部触及一直径约8 cm左右包块,边界不清,无压痛、无反跳痛;CT平扫 + 增强显示:胰腺体尾部显示不清,其走行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 患者,男,64岁,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呕吐,上腹部剑突下及右上腹部为重;腹部触诊:腹软,上腹部触及一直径约8 cm左右包块,边界不清,无压痛、无反跳痛;CT平扫 + 增强显示:胰腺体尾部显示不清,其走行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并局部与邻近胃壁分界不清,大小约6.8 cm × 9.0 cm × 8.3 cm,密度欠均匀,平均CT值约35 HU,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各期CT值分别为51 HU、69 HU、73 HU,内见多发低、稍低密度强化减低区;CT诊断: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胰腺来源可能性大);患者局麻下行超声引导下胰腺包块穿刺活检术,病理诊断:考虑为(胰腺) 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恶性肿瘤 尤因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CT
下载PDF
中老年坐骨神经骨外尤文肉瘤/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
20
作者 彭玉洋 郭兴 黄丽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3期235-237,共3页
骨外尤文肉瘤(EE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多分化、高侵袭性、易复发、易转移和预后差等特点。大多数EES/pPNET患者为儿童和年轻人,主要发生于胸肺区的周围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内。显微镜下见小圆形... 骨外尤文肉瘤(EES)/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具有多分化、高侵袭性、易复发、易转移和预后差等特点。大多数EES/pPNET患者为儿童和年轻人,主要发生于胸肺区的周围神经系统和软组织内。显微镜下见小圆形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示CD99和波形蛋白阳性有利于该病诊断。本文报道1例中老年女性右侧坐骨神经原发肿物的患者,术前影像学资料提示肉瘤,术后病理诊断为EES/pPNET。通过文献回顾,本文分析EES/pPNET常见的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相应的临床表现,二者联合为术前诊断增添新的病种考虑,降低术前误诊率,从而指导临床制定更合理的诊疗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文肉瘤 外周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坐骨神经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