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12
1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5-862,共8页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 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是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前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始终未能合理解释该矿床的形成过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争议。本次研究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测试了岩矿石及单矿物的硫铅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深源岩浆,幔源岩浆和流体在参与成岩成矿过程中伴随岩浆结晶成岩交代岩石而致自身流体性质演变,进而引发壳幔物质混染;铅同位素具有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铅的特征,伴随着含矿地幔流体的上升侵位,不可避免的混染了地壳铅,导致了多不杂铜矿床铅同位素组成的变化。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铅同位素 地球化学示踪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郭建强 周玉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8-226,共9页
多不杂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穿插关系和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特点。根据野外详细观察,结合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把成矿作用分为三大期:岩浆后期、热液期、表生期,其中热液... 多不杂铜矿床不同类型矿化的穿插关系和分布特征表明,其成矿作用具有明显的多期次、多阶段活动特点。根据野外详细观察,结合室内显微镜下矿石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特征,把成矿作用分为三大期:岩浆后期、热液期、表生期,其中热液期又分为3个阶段:磁铁矿-辉钼矿阶段、黄铜矿-黄铁矿阶段、硬石膏-黄铁矿阶段。研究表明:(1)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极其发育,数量较多,主要呈负晶形,类型主要为含子矿物包裹体,大多数包裹体成群、成带分布,大小集中在5~20μm;均一温度主要集中在350~400℃;压力在47.9×10^5~184.2×10^5 Pa;盐度(w(NaCleqv))在36.6%~48.4%;密度1.076~1.107 g/m^3。(2)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 O和CO2为主,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逐步升高。(3)氢氧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成矿早期主要以岩浆水为主,随着成矿作用的进行,成矿温度逐渐下降,大气降水的比例逐渐增加。(4)该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强氧化环境中,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气液相成分 氢氧同位素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多不杂铜矿床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王康明 霍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8-110,115,共4页
对多不杂铜矿床矿物包裹体进行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说明其具有高盐度的特点;热液期各阶段流体呈弱酸性,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 对多不杂铜矿床矿物包裹体进行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说明其具有高盐度的特点;热液期各阶段流体呈弱酸性,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在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在逐步升高;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氧化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气液相成分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来自氦氩碳氢氧同位素的证据 被引量:4
4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1 位作者 刘显凡 周玉 《矿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4-120,共7页
近年来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使得多龙矿集区在地质界里家喻户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 近年来西藏地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多不杂铜矿床的发现使得多龙矿集区在地质界里家喻户晓。前人对该矿床的成矿流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在成矿流体来源认识上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看法,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多不杂铜矿床的成矿作用具有复杂性。稀有气体同位素长期以来多用于示踪陨石成因、大洋岩石圈地幔演化等方面的研究,成矿热液中的碳、氢、氧同位素组成及变化特征常用于分析流体性质及来源等。在此基础上,本次研究补充分析了成矿流体的氦氩同位素组成和碳氢氧同位素组成,指出了前人在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机制认识中存在的问题,解释了含矿母岩具有壳幔混染特征的原因,并认为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地幔,成矿动力主要来自深部地质过程,矿床的形成与地幔流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氩同位素 碳氢氧同位素 成矿流体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原文传递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脉石矿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示踪 被引量:2
5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有色金属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5-119,共5页
探讨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分析花岗闪长斑岩壳幔混染的过程。选择多不杂铜矿床内相关脉石矿物,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各个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斑晶石英... 探讨多不杂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分析花岗闪长斑岩壳幔混染的过程。选择多不杂铜矿床内相关脉石矿物,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结果表明,各个成矿阶段脉石矿物的稀土元素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斑晶石英和黑云母样品具有明显的正铕异常,脉石英样品具有弱的负铕异常,硬石膏的稀土总量最高,并呈现出明显的负铕异常;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稀土元素表现为由正铕异常→无铕异常→负铕异常演变,这正是地幔流体作用导致流体性质变化进而混染成矿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石矿物 稀土元素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黄铁矿成分标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9年第3期432-437,共6页
多不杂铜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铜矿石中金的含量较高,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研究黄铁矿形态特征、热电性特征、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等与金矿化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矿石成因类型、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 多不杂铜矿床是近年来在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铜矿石中金的含量较高,黄铁矿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研究黄铁矿形态特征、热电性特征、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等与金矿化具有显著相关性,对于矿石成因类型、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床成因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多不杂铜矿床中黄铁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研究表明,随着成矿的进行,N(S)/N(Fe)、δFe、δS值逐步变小;w(Co)/w(Ni)值逐步增加,w(Co)值和w(Ni)值逐步减小;w(Se)值逐步增加,w(S)/w(Se)值逐步减小;w(As)值、w(Ag)值以及w(Au)值逐步减小;Cu、Au、Ag呈正相关关系;黄铁矿具有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特征,这是岩浆热液成因的标志;从岩浆期到热液期,黄铁矿稀土元素表现为正铕异常向负铕异常演化的特征,这是由岩浆向热液演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铜矿床 黄铁矿 成分标型特征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成因浅析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游 邓时强 《城市地理》 2017年第7X期80-81,共2页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俯冲作用背景下侵位形成的岩浆弧中所成的斑岩型铜矿。本文主要简单阐述多不杂铜矿床形成的矿控因素,以及从成矿斑岩的形成和上升、成矿斑岩的侵... 西藏改则县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北侧,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汇聚的俯冲作用背景下侵位形成的岩浆弧中所成的斑岩型铜矿。本文主要简单阐述多不杂铜矿床形成的矿控因素,以及从成矿斑岩的形成和上升、成矿斑岩的侵位~建立自发展的成矿构造系统、斑岩成矿溶液的形成和成矿、成矿后构造改造等几个成矿阶段来浅析多不杂铜矿床的成因过程,最后简要介绍该矿区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铜矿床 班怒成矿带 成矿斑岩 成因浅析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刘显凡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探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的指示意义。选择相关岩矿石及金属矿物样品,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岩矿石及金属矿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由磁铁矿→浸染状黄铁矿→脉... 探讨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对多不杂铜矿床成矿物质及流体来源的指示意义。选择相关岩矿石及金属矿物样品,测试其稀土元素组成。研究表明,岩矿石及金属矿物均具有轻稀土富集的特征,这是地幔流体作用成矿的标志。由磁铁矿→浸染状黄铁矿→脉状黄铁矿→黄铜矿演化,δEu值逐步从大于1过渡为小于1,即由正铕异常→负铕异常演化,这是含矿地幔流体作用导致熔浆→热液演化,引发交代蚀变,促使壳幔物质混染叠加成矿的依据。从花岗闪长斑岩→变质砂岩→玄武安山岩,总稀土元素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花岗闪长斑岩和变质砂岩均为含矿地质体,构成了接触带成矿体系,它们的δEu值分别表现为大于1和小于1,即分别呈现出正铕异常和负铕异常;玄武安山岩不含矿,无明显的铕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地幔流体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原文传递
多不杂铜矿床与Grasberg铜矿床对比研究
9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4 位作者 刘显凡 陈红旗 周玉 赵林 赵元龙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84-186,共3页
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的发现使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有可能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的西藏第三条斑岩成矿带,研究意义重大。Grasberg铜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斑岩铜矿床。研究将多不杂铜矿床与Gras... 多不杂铜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的发现使得班公湖—怒江成矿带有可能成为继玉龙、冈底斯之后的西藏第三条斑岩成矿带,研究意义重大。Grasberg铜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是世界著名的巨型斑岩铜矿床。研究将多不杂铜矿床与Grasberg铜矿床进行了对比,发现它们有相似的矿床特征、流体性质以及矿床成因,显示多不杂铜矿床有成为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铜矿床 Grasberg铜矿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斑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时代:对成矿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159
10
作者 李金祥 李光明 +1 位作者 秦克章 肖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31-543,共13页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 西藏多不杂铜矿床是班公湖-怒江带北侧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本文对含矿斑岩、玄武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甄别出三套岩石系列:埃达克岩、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三套岩石 SiO_2含量47%~68%,Al_2O_3含13%~18%,MgO 含量1.4%~8.5%,FeOt 含量2.3%~8.1%和 CaO 含量2.1%~ 10%,属于钙碱系列。MgO、CaO 和 FeOt与 SiO_2呈负相关,K_2O 与 SiO_2基本呈正相关。高 Nb 玄武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安山岩富 Na,Na_2O/K_2O 在0.9~7之间,而埃达克岩是相对富 K,Na_2O/K_2O比为0.8。稀土元素总量ΣREE 为29×10^(-6)-203×10^(-6),从基性到酸性岩∑REE 是逐渐减小的,高 Nb 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含量最高,而埃达克岩最低。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为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 为7.0~12.4,(La/Yb)_N 为3.2~13,δEu 为0.9~2.1。埃达克岩和正常的岛弧玄武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 Rb、Ba、K、Sr)和活泼的高场强元素(如:U、Th),相对亏损其它高场强元素(HFSE:如 Nb、Ta、Zr、Hf、Ti),表明具有俯冲带之上岛弧岩浆的特征。而高 Nb 玄武岩具有明显 Nb、Ta 正异常,且 TiO_2含量高(>2%),(La/Nb)_(PM)<2。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 Ar、Nd 同位素结果表明该区埃达克岩直接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但可能有俯冲沉积物成分的加入;而高 Nb 的玄武岩则可能来源于埃达克质熔体交代或者超临界流体交代而产生富 Nb、Ta 的地幔源区,可能有软流圈地幔的加入;而正常的岛弧火山岩则来源于俯冲流体交代过的地幔楔。另外,多不杂矿区埃达克岩和高 Nb 玄武岩(HNB)空间共生的"埃达克质岩浆交代的火山岩系列",表明多不杂铜矿床形成于典型的岛弧俯冲构造背景。对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精确的 SHRIMP 锆石 U-Pb 年代学研究,其锆石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Th/U 比值范围为0.51~0.90,均大于0.1,为岩浆成因锆石,其 SHRIMP U-Pb 年龄为121.6±1.9Ma,表明至少在大约120Ma 期间班公-怒江洋盆正在向北俯冲,洋盆闭合时间应晚于早白垩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 SHRIMP锆石U-PB年龄 班公湖带 构造背景 高Nb玄武岩 埃达克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床中金红石的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11
作者 李金祥 秦克章 +3 位作者 李光明 肖波 张天平 雷晓光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 西藏班公湖带多不杂铜矿床是新近发现的具有超大型远景的典型富金斑岩铜矿床。金红石是富金斑岩铜矿中最特征的副矿物之一,对其结构和成分的研究可以反演成矿流体演化过程并确定斑岩铜矿的主矿体。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考察基础上,对钾化带、强粘土化叠加钾化带样品中的金红石研究表明,金红石主要发育在黑云母斑晶中及其附近,呈不规则状、颗粒状(粒径约5~20μm)、长条状(一般长10-50μm,宽3-5μm)等。电子探针分析数据显示,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中的金红石相对富集SiO2、V2O3、FeO,SiO2含量(质量分数,不同)在0.04%~4.40%范围之内;V2O3介于0.39%~1.13%,FeO为0.51%~3.01%;而其他成分相对较少,CaO 0.02%~2.71%,MnO最高可达0.2%,SnO 0.1%,A12O3最高达1.97%,MgO 0.96%,Cr2O3 0.63%,KzO 一般0.11%~0.49%,Na2O一般0.1%~0.23%,CuO最高可达0.56%,不含NiO。Fe、A1、V、Sn、Cr、Si、Cu原子数与Ti表现出很好的负相关性,表明这些原子替代金红石的Ti而占据晶格;而金红石中K、Na、Ca较高则可能是由于补偿电荷平衡而进入金红石的晶格。金红石较高含量的CuO、K2O、Na2O,表明成矿热液富含Cu、K和Na,同时也暗示金红石在钾化带中形成。金红石与黑云母密切的关系表明,大多数金红石形成于黑云母蚀变或者重结晶的过程中。另外,多不杂富金斑岩型铜矿床矿体中的金红石w(V2O3)〉0.4%,表明金红石中的V含量有助于确定斑岩铜矿中主矿体的范围,从而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金红石 电子探针分析 多不杂富金斑岩铜矿 班公湖带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铜矿区曲色组砂岩化学组分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9
12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赵林 赵元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探讨西藏多不杂铜矿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测试样品主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成分,利用相关图解作图,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段是多不杂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 探讨西藏多不杂铜矿区下侏罗统曲色组砂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判别其形成的构造背景。通过野外调查取样,测试样品主元素、稀土元素以及痕量元素成分,利用相关图解作图,结果表明,下侏罗统曲色组第二岩段是多不杂铜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主要围岩,地层中的碎屑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硅化、黄铁矿化与铜金矿化关系密切,岩浆在侵位以前可能发生过分异作用,轻重稀土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馏,导致LREE富集、HREE亏损。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是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色组 砂岩 化学组分 构造背景 多不杂铜矿床 西藏
下载PDF
多不杂铜矿区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阳阳 温春齐 +2 位作者 刘显凡 周玉 郭建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选取多不杂铜矿床2 304#和2 312#钻孔中的8件矿石样品,对其进行了铅同位素组成测试。通过分析,认为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地层和斑岩体中铅同位素比值总体上均在不断变大,且含矿地层中的铅同位素比值高于含矿斑岩中的铅同位素比值;矿石铅... 选取多不杂铜矿床2 304#和2 312#钻孔中的8件矿石样品,对其进行了铅同位素组成测试。通过分析,认为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地层和斑岩体中铅同位素比值总体上均在不断变大,且含矿地层中的铅同位素比值高于含矿斑岩中的铅同位素比值;矿石铅主要来源于地壳与地幔混合的俯冲带,部分来源于造山带,其所形成的构造背景为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多不杂铜矿床 多龙矿集区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