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
1
作者 孟珍 刘玉梅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4-216,共3页
报告1例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女,73岁,头面部、耳部、肩背部及手部丘疹、结节伴肩关节痛3个月。皮肤科检查:鼻唇皱襞及手指背侧散在淡红色或肤色的单个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小斑块,上臂及胸前、背侧弥漫性暗红色轻度水肿性... 报告1例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患者女,73岁,头面部、耳部、肩背部及手部丘疹、结节伴肩关节痛3个月。皮肤科检查:鼻唇皱襞及手指背侧散在淡红色或肤色的单个丘疹、结节,部分融合成小斑块,上臂及胸前、背侧弥漫性暗红色轻度水肿性红斑。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弥漫性多核组织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CD68(+),S-100(-),CD1a(-)。诊断: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予口服泼尼松、甲氨蝶呤治疗2个月后病情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下载PDF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多症一例
2
作者 罗正德 杨井岗 +2 位作者 杜朝晖 龙华 易军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8-559,共2页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 多中心 关节游走性疼痛 网状 皮肤结节 2型糖尿病 关节周围 高血压 棕黄色 手指
原文传递
北京儿童医院张蕊、张晴、尉莉和段彦龙团队证明芦可替尼可用于治疗儿童HAVCR2突变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
3
作者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3年第16期8-8,共1页
近期,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蕊、张晴、尉莉和段彦龙教授团队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IF=6.5)上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ruxolitinib for HAVCR2mutation-associated hemophag... 近期,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张蕊、张晴、尉莉和段彦龙教授团队在《英国血液学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HEMATOLOGY,IF=6.5)上发表了题为“Efficacy of ruxolitinib for HAVCR2mutation-associated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and panniculitis manifestations in children”的文章,证明了芦可替尼在儿童HAVCR2突变相关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和脂膜炎中可获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儿童医学中心 脂膜炎 北京儿童医院 HAV 张晴 彦龙 血液学
原文传递
PICC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的应用价值与护理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蒋希兰 冯英凯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45-1246,共2页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将注射针头阻塞,在静脉输液时常需反复穿刺而损伤血管壁,易引起注射部位出血及渗液,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困难。本组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近4年间8...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igh altitude polycythemia,HAPC)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将注射针头阻塞,在静脉输液时常需反复穿刺而损伤血管壁,易引起注射部位出血及渗液,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较大困难。本组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近4年间8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应用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输液治疗,并与普通输液进行平行比较,发现PICC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红细胞增多 护理策略 PICC 应用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价值 注射部位 高凝状态
下载PDF
DEP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5
作者 王昭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4-154,共1页
2015年11月Blood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牵头的一项由国内6家中心共同完成的“DEP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Wang Y, Huang W, Hu L, et al. Muhicenter study of combina... 2015年11月Blood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王昭教授牵头的一项由国内6家中心共同完成的“DEP方案治疗成人难治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Wang Y, Huang W, Hu L, et al. Muhicenter study of combination DEP regimen as a salvage therapy for adult refractory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 Blood, 201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多中心临床研究 噬血细胞 EP方案 难治性 成人 治疗 Huang
原文传递
活血解毒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血瘀证临床研究
6
作者 赵玉敏 张宇梁 +5 位作者 王国姿 赵朋敏 赵蒙军 刘希赞 李朝霞 邸海侠(指导)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4期141-145,共5页
目的评价活血解毒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4年3月廊坊市中医医院等5家医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血瘀证患者1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2组均予常规西... 目的评价活血解毒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10月-2024年3月廊坊市中医医院等5家医院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血瘀证患者15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9例)和对照组(76例),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并予活血解毒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3个疗程。观察2组西医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评分、血常规、凝血功能,监测2组安全性指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分别脱落2、4例。观察组西医疗效总有效率为90.67%(68/75),对照组为67.57%(50/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4.67%(71/75),对照组为71.62%(53/7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MPN-10总分显著下降(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MPN-10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血常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降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上述凝血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活血解毒方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热毒血瘀证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学指标,降低凝血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解毒方 热毒血瘀证 真性红细胞增多 多中心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粪类圆线虫感染1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鲁由金 邹玖明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9-139,共1页
患者,女,38岁,发热伴全身乏力半月,于2008年4月29日在襄樊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5月1日做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行VDC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化疗3个疗程... 患者,女,38岁,发热伴全身乏力半月,于2008年4月29日在襄樊市中心医院血液科住院治疗。5月1日做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并行VDCP方案(长春新碱.柔红霉素,环磷酰胺泼尼松治疗)化疗3个疗程,化疗间期患者在家休养。2008年10月1日患者入院行第4次化疗,入院时伴恶心、呕吐、纳差乏力,轻微咳嗽,反复腹泻,脐周有烧灼感,肛周、腹股沟等处皮肤搔痒等症状。体检:体温37.6℃,心肺无异常,肝肋下未触及,下肢无水肿,见肛周及大腿内侧有小出血点。血常规检查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粪类圆线虫感染 嗜酸粒细胞增多 襄樊市中心医院 骨髓细胞学检查 VDCP方案 全身乏力 住院治疗
下载PDF
老年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前红细胞压积水平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8
作者 Wen-Chih Wu, MD Tracy L. Schifftner, MS +9 位作者 William G. Henderson, PhD Charles B. Eaton, MD Roy M. Poses, MD Georgette Uttley, RN Satish C. Sharma, MD 1 Michael Vezeridis, MD Shukri F. Khuri, MD Peter D. Friedmann, MD 公磊(译) 祝学光(校)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8年第1期9-16,共8页
背景: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出现红细胞压积异常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较高。尽管患者术前几乎都要进行红细胞压积筛查,但是有关术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的不良影响的证据较为有限。 目的:于实施非心脏大手术的退伍老兵中评估术前... 背景:接受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出现红细胞压积异常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较高。尽管患者术前几乎都要进行红细胞压积筛查,但是有关术前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的不良影响的证据较为有限。 目的:于实施非心脏大手术的退伍老兵中评估术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术后30天预后的影响。 设计:利用全国退伍军人事务委员会(VA)于术质量改进计划数据库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根据术前红细胞压积水平将患者分为三类:贫血(红细胞压积〈39.0%)、正常(红细胞压积39.0%~53.9%)和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压积≥54%)。对红细胞压积异常与术后30天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关系进行评估。 地点及患者:纳入1997至2004年于全美132个退伍军人医疗中心接受非心脏大手术的310311例患者(年龄≥65岁)。 主要观测指标:主要观测指标为术后30天死亡率,次要观测指标包括术后30天死亡率或心脏事件(心脏骤停或Q波心肌梗死)发生率。 结果:与红细胞压积正常者相比,红细胞压积发生正向或负向偏离者术后30天死亡率和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有所增加。研究发现,红细胞压积水平较正常范围每增减1个百分点,术后30天死亡率就可增加1.6%(95%可信区间,1.1%-2.2%)。进一步分析显示,当红细胞压积降至39%以下或超过51%时,校正后30天死亡风险和心脏病患病风险就开始增加。 结论:接受非心脏大手术的老年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退伍军人)术前轻度贫血及红细胞增多症均可增加术后发生死亡和心脏事件的危险。今后的研究应明确上述发现可否见于其他人群,明确术前纠正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能否降低术后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压积 非心脏手术 老年患者 手术预后 手术前 积水 退伍军人医疗中心 细胞增多
下载PDF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高黏滞度综合征诊断有何注意事项? 被引量:1
9
作者 冯琪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6-206,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 专家 综合征诊断 早期新生儿 细胞比积 中心静脉 注意事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和脯氨酸羟化酶在骨发育和骨稳态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玉城 陶树清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4期339-342,共4页
低氧发生在骨骼发育的几个阶段。骨骼细胞通过低氧诱导转录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促进糖酵解,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及代谢适应,以防止骨化中... 低氧发生在骨骼发育的几个阶段。骨骼细胞通过低氧诱导转录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s,HIF)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促进糖酵解,增加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及代谢适应,以防止骨化中心内软骨细胞死亡,并促进成骨细胞的成骨作用。然而,在骨骼发育过程中必须避免过高的HIF水平,因为由此导致的代谢失调会使骨骼发育不良。最近的研究表明,HIF还以其他基因为靶点增加骨量:它通过增加骨保护素(osteoprotegrin,OPG)表达来减少破骨过程,通过抑制表观遗传骨硬化蛋白表达,使骨形成增加,骨吸收减少。此外,骨膜细胞中HIF信号的增加可促进原发性和转移性乳腺肿瘤的生长,并诱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的产生,导致红细胞增多症。最后,HIF通过EPO直接或间接诱导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的表达和加工,从而影响维生素D代谢和骨稳态。因此,骨骼细胞中的HIF信号不仅影响它们的行为,还能影响红细胞生成和骨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细胞增多 骨化中心 骨稳态 成骨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 细胞生成 骨骼发育
下载PDF
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5基因嵌合导致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进而引起的早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被引量:2
11
作者 Maria AG Suzuki M +9 位作者 Berthon A Kamilaris C Demidowich A Lack J Zilbermint M Hannah-Shmouni F Faucz FR Stratakis CA 周卫(译) 叶鹏(审校)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34-1234,共1页
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5(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family J member 5,KCNJ5)的体细胞变异最易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有部分患者因KCNJ5钾通道基因的生殖细胞突变而患该病[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Ⅲ型(f... 钾通道J亚家族成员5(potassium voltage-gated channel subfamily J member 5,KCNJ5)的体细胞变异最易导致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有部分患者因KCNJ5钾通道基因的生殖细胞突变而患该病[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Ⅲ型(familial hyperaldosteronismⅢ,FH-Ⅲ)]。方法:199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中心发现一名11岁的白人男孩,患有早期严重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双侧肾上腺 临床中心 严重高血压 钾通道 细胞变异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原文传递
持续发热要警惕“传单”吗
12
《医师在线》 2017年第15期47-47,共1页
读者:前不久,一名5岁患儿连续高热4天,咽痛、吞咽困难、纳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咽喉炎”。给予相应疗效不佳,仍间断高热,并眼皮见浮肿,后来转诊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社区少见这种病,请予解答临... 读者:前不久,一名5岁患儿连续高热4天,咽痛、吞咽困难、纳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为“咽喉炎”。给予相应疗效不佳,仍间断高热,并眼皮见浮肿,后来转诊到市儿童医院,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社区少见这种病,请予解答临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发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吞咽困难 疗效不佳 儿童医院 咽喉炎 高热
下载PDF
复杂患者简单化,简单患者系统化
13
作者 白雪 《中国乡村医药》 2020年第3期27-28,共2页
2019年11月1日晚,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教授赶到黔西县高血压诊疗中心、黔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教学查房,对高血压常见原因诊断进行示教。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常见... 2019年11月1日晚,贵州省高血压诊疗中心主任、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科主任余振球教授赶到黔西县高血压诊疗中心、黔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进行教学查房,对高血压常见原因诊断进行示教。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继发性高血压常见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咯细胞瘤、库欣综合征等。特择其中1例与大家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高血压 诊疗中心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 库欣综合征 教学查房 心内科 嗜咯细胞 科主任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变化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14
作者 于前进 王旭萍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26-26,共1页
大豆异黄酮(soyaiso flavones,SIF)作为一种从植物体内获取的类雌激素,既有以降脂、抗氧化来增加动脉血管的顺应性,扩张血管的作用,又有以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重作用影响高原造血系统,是一种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生物类保健... 大豆异黄酮(soyaiso flavones,SIF)作为一种从植物体内获取的类雌激素,既有以降脂、抗氧化来增加动脉血管的顺应性,扩张血管的作用,又有以类雌激素和抗雌激素的双重作用影响高原造血系统,是一种有效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生物类保健食品。本文通过观察吸氧及吸氧+大豆异黄酮对高原人群血红蛋白值的变化,旨在研究大豆异黄酮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发生、发展过程中血红蛋白值的变化,为其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心临床研究 大豆异黄酮 血红蛋白值 高原人群 高原红细胞增多 机体内环境 类雌激素 动脉血管
原文传递
呼吸道合胞病毒G蛋白功能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张勇侠(综述) 周觉非(审校)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79-83,共5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全球≤5岁儿童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65岁老年人)中反复感染往往会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研发安全、高效的预防性药物和疫苗是预防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全球≤5岁儿童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65岁老年人)中反复感染往往会导致严重疾病甚至死亡。因此,研发安全、高效的预防性药物和疫苗是预防RSV感染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RSV候选疫苗和抗体的主要靶标是RSV表面的保护性抗原F蛋白的融合前构象F蛋白,而RSV G蛋白也是RSV表面的主要保护性抗原之一。G蛋白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促进RSV感染。在RSV感染过程中,G蛋白通过影响宿主的免疫反应引起RSV相关疾病的发生。其中,在RSV的免疫反应和致病机制中,G蛋白的CX3C趋化因子基序起重要作用。G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机制及其特征表明,G蛋白可能是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并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现就RSV G蛋白相关的细胞表面受体、G蛋白对RSV感染宿主的免疫反应的影响及动物研究中G蛋白致病机制的特征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保守结构域 基序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发病机理 趋化因子受体 糖胺聚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