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7篇文章
< 1 2 9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环境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中的作用
1
作者 崔璨 崔明昆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33,共11页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 生态环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民族以及民族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中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得益于中国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从更新世早期开始的温暖气候,其发展则与更新世中期的“气候适宜期”密切相关:中国北方的旱作农业和南方稻作农业均起源于距今10 000年前后的全球气候变暖期,鼎盛于“气候适宜期”(如仰韶文化中期的庙底沟时期和良渚文化时期等),形成了“满天星斗”的格局;距今4000年左右的全球降温事件,不仅促进了夏王朝的建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也使得游牧业从种植养殖业中分裂出来;随后的四次寒冷期(西周寒冷期、东汉魏晋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及明清寒冷期),大量人口向南向东迁徙,加速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尤其是极端的寒冷期使得北方游牧民族大举南下并建立新的王朝,这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华民族一体化格局的进程。寒冷期过后的温暖期改善了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得人口向西转移,这也促进了中华民族东西部的一体化格局;作为自然地理的“走廊”,不仅是众多民族人口迁徙的历史地理通道,也是连接中华民族多元区域之间的纽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文化因素,特别是“大一统”思想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延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因素与文化因素的综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生态环境 气候变迁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从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变迁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
2
作者 李超 王静娴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33-137,共5页
以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历史文化变迁为视角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此来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彼此关系,通过先秦华夏民族与华夏文明圈的出现、秦汉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唐宋中华民族多... 以中国多元一体民族格局的历史文化变迁为视角来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以此来理解不同群体之间的互动和彼此关系,通过先秦华夏民族与华夏文明圈的出现、秦汉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唐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明清“大一统”疆域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四个阶段民族互动与共同体意识形成的论述,可见从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的各民族之间的共同体意识,已经维系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也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历史变迁
下载PDF
从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3
作者 靳巍 阿拉坦夫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 契丹文化渊源地的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正是草原游牧文化和中原农耕文化的接壤地。契丹人从游牧到定居,再到从事大规模城市建设活动等,都伴随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辽上京临潢府是首个从草原崛起的大型城市,而现在的辽上京博物馆则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展览辽代皇城为主题的博物馆。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壁画和墓志是其特色。辽上京博物馆收藏的滴水壶辽墓壁画是辽代壁画代表性作品。另馆藏的20多方墓志中,韩氏家族墓志是馆藏精品之一。这些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馆藏文物更是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京博物馆 馆藏文物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内在多元一体研究——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视角
4
作者 肖存良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91,共10页
任何政党制度的产生和持续稳定,都需要国家把多元社会力量统一到国家制度中来,使政党制度既成为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又成为推动国家制度有序有效运转的重要力量,在政党制度层面实现社会与国家的多元一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中国共产党... 任何政党制度的产生和持续稳定,都需要国家把多元社会力量统一到国家制度中来,使政党制度既成为国家制度的一部分,又成为推动国家制度有序有效运转的重要力量,在政党制度层面实现社会与国家的多元一体。中国新型政党制度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障国家一体化,又通过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而把多元社会政治力量整合到政党制度中来。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又通过有序扩大民主党派社会代表面而吸纳多元社会力量,实现了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多元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一体 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基于慧鱼组合式智能多元一体化大葱机的研究
5
作者 汤靖雯 《南方农机》 2024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我国大葱机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大葱多采用传统手工收割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方法】笔者以现代大葱种植农民对高效低耗的大葱农用机械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设计了一款集松土... 【目的】我国大葱机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大葱多采用传统手工收割方式,存在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品质不稳定等问题。【方法】笔者以现代大葱种植农民对高效低耗的大葱农用机械的迫切需求为出发点,研究设计了一款集松土、收割、捆绑、传送、切割、装运、播种、浇水为一体的新能源多元一体化智能大葱机——“葱”慧机,并详细阐述了“葱”慧机的智能控制系统、行走装置、收取装置等结构设计。【结果】该“葱”慧机具有操作自动化、功能模块化、智能化、低碳环保等特点,能够实现高效收取播种、智能捆绑、可控切割,极大地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且使用便捷、效率高。【结论】该“葱”慧机可以收取类似大葱的作物,只需调整环境参数、判别要素和执行顺序,便可以应用于不同的作业对象、作业环境或执行不同的功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与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多元一体化大葱机 智能捆绑切割 全自动操作
下载PDF
多元一体格局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基于西部大开发背景
6
作者 李凯佳 《中国军转民》 2024年第4期84-86,共3页
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斗、美美与共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在新时代维护这一格局、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纲要与主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 多元一体格局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奋斗、美美与共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概括,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在新时代维护这一格局、强化共同体建设的工作纲要与主线。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工作的一项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各民族间的交流融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构建有着重大影响。分析这一时期多元一体格局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多元一体格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大体育”“大运动”“大健康”观念开展多元一体化学校体育改革——长兴县教育局局长钦国强访谈
7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度统一、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应注重教育多样化发展,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改...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教育强国的新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度统一、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应注重教育多样化发展,这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需要,也是改革创新发展道路的客观需要。教育多样化追求教育的个性化、差异化、丰富性,它的对立面是同质化、整齐划一、千校一面。就区域教育而言,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需要不同的区域立足自身特色,构建个性化、高质量的教育生态。基于这样的认识,本刊特设“教育多样化与区域教育发展”专栏。本期关注浙江省长兴县的学校体育改革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多样化 学校体育改革 人民满意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多样化发展 教育强国 浙江省长兴县 多元一体
下载PDF
大概念教学下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的教学为例
8
作者 何秀芬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大概念是将知识、技能、观念等有机结合,给予它们新的概念。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是教师教学的指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协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大概念是将知识、技能、观念等有机结合,给予它们新的概念。大概念是课程内容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是教师教学的指引。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协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的史学认知体系,通过深入地研习,了解史学,并且拓展知识面。简单来说就是找出学科内的规律,“授之以渔”。历史学科的大概念可以从很多层面进行整合和提炼,既可以是围绕整个学科的上位大概念,也可以是跨学科大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授之以渔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概念教学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课程内容 跨学科 拓展知识面
下载PDF
多元一体化教学风湿免疫科带教中对学生核心操作能力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李梅 钟会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教育》 2024年第4期0190-0193,共4页
临床带教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疾病治疗方式、相关理论等基础内容与患者病情、实际操作技能等时间内容相互融合,促使内容的“升华”“转换”,并且在实习期间能无形中培育其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调... 临床带教是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疾病治疗方式、相关理论等基础内容与患者病情、实际操作技能等时间内容相互融合,促使内容的“升华”“转换”,并且在实习期间能无形中培育其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调查显示,不同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专业知识指导、职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育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传统教学模式更加倾向于传授基础知识、技能等内容,难以临床预期带教效果,且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满意度较低,无法调动与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积极性。对此需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期增强其专业能力。鉴于此,本文通过探索研究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在风湿免疫科带教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对学生核心操作能力的影响,旨在为实践带教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免疫科 临床带教 多元一体化教学模式 核心操作能力 影响研究
下载PDF
中华神话叙事的包容性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生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兆元 钱梦琦 《江苏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3-192,I0005,共11页
神话神圣叙事的复合性与谱系性,具有表现矛盾与融解矛盾的双重功能,神话的认同一定程度上与民族认同同步。神话叙事具有普遍性与未来性,是民众的智慧结晶,促进各族人民归依优秀传统。中华神话的包容性是融解矛盾的根本原因,理性继承神... 神话神圣叙事的复合性与谱系性,具有表现矛盾与融解矛盾的双重功能,神话的认同一定程度上与民族认同同步。神话叙事具有普遍性与未来性,是民众的智慧结晶,促进各族人民归依优秀传统。中华神话的包容性是融解矛盾的根本原因,理性继承神话传统既保持了中华传统的持续性与不间断性,也铸就了中华神话的博大气概。延续万年的太阳神话,是今天中国文化遗产的标志。延续八千年的龙神话,经过夏商周三代的传承,奠定了多元一体文化的基础。夏王朝坚持龙文化主体,保留多元神话格局;商文化本是鸟文化主体又继承了龙神话叙事;周文化更以“四灵”叙事实现了中华神话的谱系性构成。中华神话叙事的包容性是多元一体共同体持续强大的基础,多元一体的制度框架与叙事模式,更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制度性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叙事 多元一体 神话谱系 包容性 中华民族
下载PDF
“多元一体”视角下中华生命观之苗语表达
11
作者 唐巧娟 王金元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1,共9页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 苗族对生命的认识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传统生命观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个性特征阐释了中华生命观的一个具体生成逻辑。“形”作为生命的躯壳,“力”作为生命的生机,“灵”作为生命的神志,三者结合共同构成生命活体,这即是苗族对生命的基本认识。苗族对生命的认识和思考在苗语口头文献和日常交际语言中都有所体现:苗语生育类动词是对生命形体生成的语言表达,反映了苗族“生无别类”的认知特征;从苗语生死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来看,苗族用“力”来区分有无生命体,“命”是对具体生命轨迹的整体式表述;“灵”作为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存在也不具有超自然能力,灵与神祖的关联是中华传统生命观“神灵”体系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文化 多元一体 中华生命观 苗族生命观 苗语
下载PDF
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12
作者 江林昌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121,178,共10页
百年考古表明,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八个农牧文化区内同时起源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近一千年长时段里,表现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多元并行”发展格局。到五帝时代晚期,出现... 百年考古表明,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八个农牧文化区内同时起源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近一千年长时段里,表现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多元并行”发展格局。到五帝时代晚期,出现了周边文化向中原文化区汇聚的新现象。到夏商周早期文明近二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巩固了“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一体”发展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观”“中国观”“天下观”等重要哲学思想的形成。这些思想既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具体展现,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文化区 多元一体 家国观 中国观 天下观
下载PDF
从三源合流到多元一体:云南民族传统体育之研究
13
作者 杨祥全 陈宇红 《武术研究》 2023年第12期1-5,共5页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生活着51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特有少数民族,16个跨境民族,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孕育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可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王国”。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底色是刚健尚武,其来源主要与氐羌、百越和百濮三大...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生活着51个少数民族,其中有15个特有少数民族,16个跨境民族,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孕育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可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王国”。云南民族传统体育的底色是刚健尚武,其来源主要与氐羌、百越和百濮三大族群有关,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孕育地 三源合流 多元一体 刚健尚武
下载PDF
“多元团结”到“多元一体”的转变逻辑及当代价值--基于费孝通民族研究脉络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粟后发 王佩恩 《克拉玛依学刊》 2023年第4期74-83,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是关键。本文先从费孝通和顾颉刚的学术争论谈起,梳理了费孝通从早期“国家一统多元民族”到后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主张转变的过程和逻辑。具体而言,费孝通早期认为,民族是“...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是关键。本文先从费孝通和顾颉刚的学术争论谈起,梳理了费孝通从早期“国家一统多元民族”到后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主张转变的过程和逻辑。具体而言,费孝通早期认为,民族是“多元”的,但是,这种“多元”本质上是文化的“多元”,不具有政治属性。因此,他主张通过保障各民族政治平等来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一统。在将历史变迁和民族关系的视角带入后,他发现,在中国的历史变迁中,不同民族“分分合合,合之又合”,形成了一个实体的、多层次的中华民族。“多元融合成一体,一体包含多元”。费孝通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并不是为了理论构建而构建的,而是基于民族关系视角对中国整体社会历史变迁的概括和凝练。此种主张转变,为我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确把握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费孝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感悟多元一体 厚植家国情怀——以高考真题为例谈高中历史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15
作者 陈浩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第7期59-61,共3页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落下了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愁也好,喜也罢,都已成过往,也没必要对有没有认真解答进行纠结。但对于未来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研究高考真题是十分必要的。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高考考查的学科。探寻...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落下了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愁也好,喜也罢,都已成过往,也没必要对有没有认真解答进行纠结。但对于未来要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讲,研究高考真题是十分必要的。历史学科是高中阶段重要的一门学科,也是高考考查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历史 高考真题 多元一体 家国情怀 历史真相 历史发展趋势 高中阶段 厚植
下载PDF
从田野调查点到理论起源地——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建构源头的大瑶山
16
作者 覃慧宁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在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并深刻影响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回顾了由费孝通开启的对大瑶山的田野调查研究及著述,并梳理费孝通的调研活动对广西金秀大瑶山社会和民众多方面的影响,认为这一地区对不同时... 在费孝通提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并深刻影响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背景下,本文回顾了由费孝通开启的对大瑶山的田野调查研究及著述,并梳理费孝通的调研活动对广西金秀大瑶山社会和民众多方面的影响,认为这一地区对不同时期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意义,他们的调查写作则记录下了大瑶山社会走向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程。大瑶山的田野研究及其学术知识文本的生产与传播,对金秀发展社会经济、促进社会治理,建构本土民族文化认同、凝聚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产生多重影响。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瑶山的田野民族志及其研究者群体与被研究者群体交往交流的互惠关系具有典范性意义,可丰富广西乃至我国各民族地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多元实践模式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孝通 大瑶山 田野调查 多元一体 互惠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
17
作者 邓吉喆 张新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18,共4页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是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是关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最重要的基础性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显著特征,是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题中之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贯彻多元一体的辩证统一,必须肯定和巩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辩证统一的认同结构,并坚决反对虚化中华民族实体属性、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等三种错误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 辩证统一
下载PDF
现代“民族”概念的中国本土化及其“多元一体”特征
18
作者 胡兆义 曾嘉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57,共10页
现代“民族”概念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民族国家而产生,与现代国家紧密结合,用于指民族国家的国民共同体,并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播和使用,逐渐演变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概念,呈现显著的“多元一体... 现代“民族”概念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民族国家而产生,与现代国家紧密结合,用于指民族国家的国民共同体,并在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背景下得以传播和使用,逐渐演变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概念,呈现显著的“多元一体”特征。国家形式的民族是现代“民族”概念的本源性所指,中华民族是中国的国族,巩固中华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话语体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多元一体 中国本土化
下载PDF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多元一体文化视域下的记忆书写
19
作者 邱月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55-161,共7页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通过影片主人公哥哥杜思瀚的不断“找寻”,将真实历史事件再书写,从时间维度上展开历史记忆,从空间维度上表达文化认同,进而实现自我身份寻找的一部诠释哲学思辨的探索影片。电影聚焦多元一体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 电影《海的尽头是草原》,通过影片主人公哥哥杜思瀚的不断“找寻”,将真实历史事件再书写,从时间维度上展开历史记忆,从空间维度上表达文化认同,进而实现自我身份寻找的一部诠释哲学思辨的探索影片。电影聚焦多元一体下的文化碰撞与交融,从一个历史事件转化为一次破解“亲情寻找”之谜,从宏大场景叙事转而成就“小家”之爱,通过“对话+回忆”最终完成身份记忆的救赎之旅。作为真实历史的视听再现与过往回忆的在场叙述,影片不可避免地增添了创作者主观意识的痕迹,淡化了伤痕本身,抽离了人物成长的周遭环境及历史氛围,使用具有符号化和象征意味的空间、景观、道具等元素完成叙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的尽头是草原》 多元一体 身份记忆 身份认同 文化视域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内在联系刍议
20
作者 张文生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我国历代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但实质上就是汉语和汉字。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还有文化的功能。在中国历史上,汉语、汉字长期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交流、记录、传承、教化的功用,累积... 我国历代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称谓,但实质上就是汉语和汉字。语言文字最基本的功能是交流,还有文化的功能。在中国历史上,汉语、汉字长期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交流、记录、传承、教化的功用,累积了文化认同,增强了国家意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对促进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起到了非凡的作用。同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过程,也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普及的过程,二者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内在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