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4篇文章
< 1 2 7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发性肌炎合并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1例的护理
1
作者 阮文洁 张莉萍 方明华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2期59-60,共2页
特发性炎性肌病根据肌肉受累情况、皮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与包涵体肌炎3种亚型。多发性肌炎是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患者以抗Jo-1抗体阳性... 特发性炎性肌病根据肌肉受累情况、皮疹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与包涵体肌炎3种亚型。多发性肌炎是以对称性四肢近端、颈肌、咽部肌肉无力、肌肉压痛、血清酶增高为特征的弥漫性肌肉炎症性疾病,患者以抗Jo-1抗体阳性率最高。2022年6月我科收治多发性肌炎合并抗合成酶抗体综合征1例,经1周治疗与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抗合成酶抗体 发热 护理
下载PDF
血清肌炎特异性抗体与肌炎相关性抗体在多发性肌炎中的表达量及临床意义
2
作者 胡雅宁 田淑芬 +2 位作者 曹绪维 黄梅 关家荣 《西部医学》 2024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肌炎特异性抗体与肌炎相关性抗体(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在多发性肌炎(PM)中的表达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60例PM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 目的 探讨血清肌炎特异性抗体与肌炎相关性抗体(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在多发性肌炎(PM)中的表达量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60例PM患者展开回顾性研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门诊体检中心接诊的6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阳性率,比较PM患者中是否合并肺间质疾病(ILD)、心脏损害的血清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阳性率,对60例PM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采用Kaplan-Meire法进行生存分析,以Graph Pad Prism8.0绘制生存曲线,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对PM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ILD组血清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无ILD组(P<0.05)。合并心脏损害组血清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无心脏损害组(P<0.05)。60例PM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8.14个月,5年生存率为85.00%,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阴性、阳性组生存曲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联合检测预测PM患者预后的AUC是0.795(95%CI:0.711~0.963),联合检测的灵敏度(90.34%)及特异度(88.14%)均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 PM患者抗Ro52、Jo-1、Mi-2、PL-7、PL-12抗体阳性率较高,以上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对PM患者预后预测效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异性抗体 相关性抗体 多发性肌炎 肺间质疾病 心脏损害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性肺间质性疾病 被引量:1
3
作者 王丽 吴晓梅 《临床肺科杂志》 2023年第6期929-933,共5页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结缔组织相关性疾病,以累及近端骨骼肌为主。据报道约41%可累及肺部而致肺间质性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并可在病程中任一阶段发生,造成不良预后,增加死亡...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结缔组织相关性疾病,以累及近端骨骼肌为主。据报道约41%可累及肺部而致肺间质性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并可在病程中任一阶段发生,造成不良预后,增加死亡风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间质性疾病 多发性肌炎 死亡风险 相关性疾病 不良预后 结缔组织 骨骼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的临床应用价值
4
作者 蒋玮丽 黄胤 +3 位作者 龙斌 柏玉涵 张蔚 张东友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3-107,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大腿肌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我院确诊的46例PM/DM患者(PM/DM组),同时招...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tensorimaging,DTI)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患者大腿肌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招募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我院确诊的46例PM/DM患者(PM/DM组),同时招募同期32例无肌肉病变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PM/DM组双侧大腿水肿肌肉、未水肿肌肉及正常对照组(region of interest,ROI)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值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相关参数进行统计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M/DM组水肿肌肉、未水肿肌肉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肌肉的ADC值高于未水肿肌肉和对照组(P<0.05),但未水肿肌肉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M/DM组水肿肌肉、未水肿肌肉及正常对照组的FA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C值对PM/DM组水肿肌肉的诊断阈值为1.62×10-3mm2/s,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85.0%,曲线下面积为0.869。相关性分析显示PM/DM组水肿肌肉平均ADC值与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呈正相关(r=0.583,P<0.001),而PM/DM组水肿肌肉平均FA值与血清CK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DTI可以对PM/DM患者水肿肌肉的病理改变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活动程度,具有良好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定量分析 诊断
下载PDF
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的CT定量分析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光兴 俞咏梅 +2 位作者 徐亮 王蓓蓓 吴树剑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65-570,共6页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DM/PM-ILD)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确诊的61例DM/PM-ILD患者同一时期的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资料,同时选取60例性别、年龄及BMI相匹配且胸部HRCT... 目的:探讨CT定量分析对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并发间质性肺病(DM/PM-ILD)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确诊的61例DM/PM-ILD患者同一时期的胸部HRCT及肺功能检查资料,同时选取60例性别、年龄及BMI相匹配且胸部HRCT无异常的健康人作为对照。使用3D Slicer软件根据阈值分割法获得CT定量指标,包括正常肺区域百分比(NL%)、磨玻璃影区域百分比(GGO%)、纤维化区域百分比(F%)及总的异常病变区域百分比(AA%)。肺功能参数包括肺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TL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采用Spearman或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各组数据之间的关系,使用ROC曲线确定鉴别DM/PM-ILD组与对照组的最佳CT定量指标。结果: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GO%鉴别DM/PM-ILD患者组与对照组具有最大的AUC为0.91(95%CI:0.85~0.96),以GGO%=7.1%为阈值,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90.0%。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参数除FEV1/FVC之外均具有相关性,其中F%与TLC%、FEV1%、FVC%、DLCO%相关系数均最高(r=-0.512、-0.609、-0.622、-0.519,P值均<0.001)。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及NL%是预测TLC%的最佳指标(R2=0.303,P<0.001);F%是预测FEV1%、FVC%的最佳指标(R2=0.372、0.381,P均<0.001);F%及GGO%是预测DLCO%的最佳指标(R2=0.305,P<0.001)。结论:CT定量分析可用于DM/PM-ILD的诊断,且可评估肺功能损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间质性肺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MR集成序列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诊断及其活动性定量评估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玉琪 田兆荣 +3 位作者 张莉萍 田博 倪亚博 王志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2-96,99,共6页
目的探讨MR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的定量参数对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定量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6... 目的探讨MR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序列的定量参数对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活动性的诊断价值,分析定量参数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68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DM/PM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并根据肌电图及肌炎疾病活动性评价工具分为活动组(28例)及非活动组(40例)。另收集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正常志愿者24例。采用SIGNA Architect 3.0 T MRI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行双大腿轴位MAGiC序列及常规T1WI、T2WI、T2Flex序列扫描。由两名放射科医生于MAGiC序列上分别测量两次大腿三个肌群的T2值及T1值,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不同组T2值及T1值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T2值对DM及其活动性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DM/PM患者定量参数与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值的相关性。结果(1)DM/PM活动组中前外侧肌群、内侧肌群及后侧肌群肌肉的T2值均分别高于非活动组、对照组相应三组肌群肌肉的T2值(F值分别为48.17、94.60、79.11,P均<0.05)。活动组前外侧肌群的T1值高于非活动组的T1值,高于对照组的T1值(F=16.13,P<0.05);内侧肌群及后侧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病例组与对照组三组肌群T2值的AUC为0.939;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26、81.5%、91.0%。活动期与非活动期肌肉T2值的AUC为0.722,约登指数、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389、57.1%和81.8%。(3)后侧肌群的T2值与CK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5)。结论MAGiC定量图谱技术的T2值能定量分析DM/PM患者的肌肉受累情况,与临床指标CK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磁共振成像 影像指标 临床指标 活动性
下载PDF
血清KL-6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病中的意义
7
作者 阿依努尔·麦麦萨吾提 王晓东 帕丽达·阿布利孜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23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DM/PM的患者58例,其中合并ILD(DM/PM-ILD... 目的探讨血清涎液化糖链抗原-6(KL-6)在皮肌炎/多发性肌炎(DM/PM)合并间质性肺病(ILD)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并明确诊断为DM/PM的患者58例,其中合并ILD(DM/PM-ILD)的患者33例,无DM/PM-ILD(DM/PM-NILD)的患者25例,并收集同期住院治疗排除结缔组织病及ILD患者69例作为对照,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及血清KL-6水平。结果DM/PM-ILD患者的年龄与体质指数(BMI)均大于DM/PM-NILD患者;DM/PM-ILD组患者血清KL-6水平[1436.00(888.00,2087.00)U/ml]明显高于DM/PM-NILD组[320.00(202.00,579.50)U/ml]及对照组[170.00(145.50,218.50)U/ml]。有乏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的患者血清KL-6水平均高于无症状患者。血清KL-6诊断DM/PM-ILD最佳临界值为865.5 U/ml,其灵敏度为78.8%,特异度为96.0%,约登指数为0.748,曲线下面积为0.932。结论血清KL-6是诊断DM/PM-ILD的重要血清学标志物,且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一定相关性,KL-6水平升高应警惕ILD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间质性肺病 涎液化糖链抗原-6 诊断
原文传递
王顺教授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一例
8
作者 张宏鑫 李呈祥 +3 位作者 吕佩祝 郝思佳 朱玲钰 王顺 《中医学》 2023年第12期3602-3606,共5页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免疫异常性炎性肌病,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而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往往具有较好疗效。王顺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神经及... 多发性肌炎是一种免疫异常性炎性肌病,目前西医治疗效果欠佳,而使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往往具有较好疗效。王顺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继承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黑龙江省名中医,擅长运用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笔者在跟师学习期间,学习导师王顺教授用针药结合治疗多发性肌炎一例,疗效显著。王顺教授主要从“治痿独取阳明”入手,在调神畅志的基础上,中药以健脾益气为主要治则;针灸则以手足阳明经为主要病经,辨经论治。患者预后良好,暂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借鉴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针药结合 治痿独取阳明 名中医经验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7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蔡博文 刘玮 《医药前沿》 2023年第27期47-50,共4页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常易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是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肺部病变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作一综述,分析其在DM/PM并发...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常易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是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7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肺部病变发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作一综述,分析其在DM/PM并发ILD中发挥的相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皮 间质性肺疾病 发性肺纤维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7
下载PDF
预后营养指数(PNI)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颜苏艳 李美琪 +2 位作者 刘保成 杨清锐 麻贞贞 《临床医学进展》 2023年第8期12421-12429,共9页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PM/DM-ILD)的相关性以及PNI在PM/DM-IL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影像结果分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PM/DM-ILD...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PM/DM-ILD)的相关性以及PNI在PM/DM-IL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PM/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部影像结果分为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PM/DM-ILD组,n = 147)及未合并间质性肺疾病组(对照组,n = 123),比较PM/DM-ILD组与对照组的PNI;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PNI与其他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PM/DM合并ILD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PNI对PM/DM合并ILD的诊断价值。结果:PM/DM-ILD组的PNI、白蛋白(ALB)、补体C3 (C3)、淋巴细胞计数(LY)、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单核细胞数(MO)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M/DM-ILD患者PNI与LY、Hb、ALB、补体C3、PLT均呈正相关(rs = 0.638、0.338、0.926、0.369、0.348,P均<0.05),PNI与抗MDA5抗体呈负相关(rs = −0.460, P < 0.05)。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NI水平的降低是PM/DM合并ILD的独立危险因素。PNI、ALB、LY诊断PM/DM合并ILD的ROC AUC值分别为0.838、0.824、0.718。结论:PM/DM-ILD患者PNI水平显著降低,PNI对于评估PM/DM合并ILD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发性症性 间质性肺疾病 预后营养指数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之外的特发性炎症性肌病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智 何威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1299-1301,共3页
关键词 发性症性 多发性肌炎/皮 包涵体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 嗜酸性多发性肌炎 结节性 横纹溶解症
下载PDF
貌似多发性肌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少华 王效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11-1911,1913,共2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在神经肌肉系统的特殊表现以及与多发性肌炎的鉴别。方法报道3例误诊病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甲减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相似,确诊需要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结论以单纯神经... 目的研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在神经肌肉系统的特殊表现以及与多发性肌炎的鉴别。方法报道3例误诊病例,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肌病(甲减性肌病)与多发性肌炎的临床表现相似,确诊需要行甲状腺功能检测。结论以单纯神经肌肉受损为主症的甲减容易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甲减性肌病可表现为Hoffmann综合征或类多发性肌炎综合征。因此对貌似多发性肌炎的患者有必要做甲状腺功能检测,以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多发性肌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 Hoffmann综合征 多发性肌炎综合征
下载PDF
抗SRP抗体阳性和抗PM/Scl抗体阳性多发性肌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艳平 柳胤 +3 位作者 解燕春 董红娟 初红 卢祖能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8年第6期322-324,共3页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及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合称为特发性炎性肌病。大多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血清中可存在肌炎抗体,包括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以四肢近端肌肉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获得性肌肉疾病,与皮肌炎、散发性包涵体肌炎及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合称为特发性炎性肌病。大多数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血清中可存在肌炎抗体,包括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抗SRP抗体),有学者提出抗SRP抗体为特异性免疫介导坏死性肌病的标志性抗体.本研究报道的1例多发性肌炎患者也存在抗SRP抗体阳性,曾被误诊为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此病例特殊且少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信号识别颗粒抗体 多发性肌炎/硬化症抗体 多发性肌炎 临床特点 病理特点
下载PDF
53例急慢性多发性肌炎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丽梅 韩丽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34-135,共2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率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参照Wiesinger等[1]诊断标准,可将多发性肌炎分为急性与慢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3例急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组进行对比...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多发性肌炎的发病率也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参照Wiesinger等[1]诊断标准,可将多发性肌炎分为急性与慢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53例急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组进行对比,以期进一步探讨2种多发性肌炎的临床特点,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多发性肌炎 慢性多发性肌炎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皮肌炎或多发性肌炎伴发恶性肿瘤222例国内文献复习 被引量:15
15
作者 黄斌 吕冬华 +3 位作者 柯孔良 宋效成 谢秋平 赵书红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7期792-794,共3页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炎症性肌病伴特征性皮疹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则与DM相似而无皮肤病变;PM与DM均属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恶性肿瘤是影响DM...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一种炎症性肌病伴特征性皮疹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则与DM相似而无皮肤病变;PM与DM均属于特发性炎症性肌病(idiopathicinflammatory myopathy,IIM)。恶性肿瘤是影响DM或PM患者疗效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自从Stertz首次报道1例PM患者伴发胃癌以来,DM或PM与恶性肿瘤之间密切的相关性就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MRI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6
作者 黄振国 闫燃 +5 位作者 张雪哲 王丽雯 王国春 卢昕 章璐 王武 《磁共振成像》 CAS 2012年第4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表现,评价MRI在PM、DM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PM和21例DM患者的肌肉MR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治疗前双侧大腿肌肉MRI检查,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后MR... 目的探讨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患者肌肉MRI表现,评价MRI在PM、DM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临床资料完整的15例PM和21例DM患者的肌肉MR图像进行回顾分析,所有病例均行治疗前双侧大腿肌肉MRI检查,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后MRI复查。MRI检查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TSE)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结果 36例PM、DM中31例大腿肌肉MRI上存在异常,异常表现包括肌肉炎性水肿30例、肌筋膜炎7例、皮下软组织水肿14例、肌肉萎缩伴脂肪浸润5例。8例治疗后复查MRI均显示炎性水肿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吸收。结论 MRI检查是一种敏感、无创的检查手段,其在PM、DM诊断、疗效评估中有重要应用价值;肌肉和皮下组织炎性水肿是PM、DM患者最常见的肌肉MRI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士发 梁再赋 +3 位作者 周丽娟 许静 冯永山 顾绍裘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4-205,共2页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T细胞亚群 双色荧光抗体标记法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从CD28/B7-1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多发性肌炎的机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静 肖波 +3 位作者 张宁 周文斌 吴志国 谢光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75-77,81,共4页
目的通过CD28/B7-1激活T细胞这一途径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多发性肌炎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计检测PM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CD28/B7-1分子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D28/B7-1mRNA的表达。结果PM患者外周血CD4+... 目的通过CD28/B7-1激活T细胞这一途径探讨雷公藤多甙治疗多发性肌炎的分子免疫学机制。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流式细胞计检测PM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上CD28/B7-1分子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CD28/B7-1mRNA的表达。结果PM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明显升高,且以CD8+T为主,分子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经TWP干预后,CD4+和CD8+T细胞数减少CD28/B7-1,CD28/B7-1表达受抑制。结论PM表现为以CD8+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为主的细胞免疫反应异常,CD28/B7-1与PM的发病密切相关。TWP可能通过抑制CD28/B7-1的表达发挥其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雷公藤多甙 CD28 B7-1
下载PDF
误诊为多发性肌炎的脂质沉积性肌病——附3例报告 被引量:9
19
作者 管玉青 谢作善 +1 位作者 郑卉 潘速跃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代谢异常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LSM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所见及血、尿代谢检查结果 ,结合文献报道总结LSM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并对多发... 目的探讨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代谢异常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3例LSM患者的临床表现、肌肉病理所见及血、尿代谢检查结果 ,结合文献报道总结LSM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并对多发性肌炎的诊断标准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有对称性肌无力和/或肌痛,肌酶谱增高,最初均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经激素治疗可好转,但病情反复。肌肉病理显示肌纤维大小不等,大量肌纤维内可见类圆形空泡,油红O染色见肌纤维内大量红染的脂滴沉积。经调整饮食、口服维生素B2、左卡尼汀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改善明显。结论应用Bohan/Peter标准可能导致对多发性肌炎的过度诊断。对临床表现为肌无力、肌痛的患者,不要盲目应用激素治疗,应积极进行骨骼肌活检,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 多发性肌炎 活检 鉴别诊断
下载PDF
20例多发性肌炎临床及骨骼肌病理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小慧 刘开祥 +3 位作者 陈梅玲 曾爱源 李清华 蒋静子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目的对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骨骼肌病理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确诊的20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0例患者均进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 目的对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骨骼肌病理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法对确诊的20例多发性肌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20例患者均进行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肌电图及骨骼肌活检检查。结果血清CK水平明显升高,平均5144.5 U/L,多数患者ESR及CRP升高,平均值分别为23.35 mm/h、8.80mg/L。所有患者肌电图均呈肌源性损害。骨骼肌活检组织化学病理表现为肌纤维变性、坏死、再生,炎性细胞浸润,以肌内膜及血管周围明显;免疫组织化学病理特点为肌纤维膜广泛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ajor histocmpatibility cmplex,MHC-I),炎性细胞CD8阳性表达。结论结合临床特点、血液学检查、肌电图及骨骼肌活检病理检查是正确诊断多发性肌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 多发性肌炎 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