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5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与多发性肌瘤并存1例
1
作者 姚庆端 鞠玲燕 蒋泽辉 《实用医药杂志》 2010年第4期347-347,共1页
患者女,55岁。3个月前无意间发现下腹部包块,无腹痛,腹胀,无腹泻,便秘,无寒战、发热,无胸闷、憋气,无尿急、尿频、尿痛及血尿,未做任何治疗,以腹腔肿瘤于2009-08-03入院。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多发性肌瘤 腹部包块 腹腔肿瘤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合并子宫多发性肌瘤行经阴道肿瘤标本取出的完全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创奇教授团队 《消化肿瘤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期51-54,共4页
术者简介主任医师,教授。
关键词 结肠癌根治术 多发性肌瘤 乙状结肠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腹腔镜 标本取出 阴道肿瘤 子宫
下载PDF
阔韧带残角子宫多发性肌瘤1例
3
作者 李桂梅 张琼香 李雁 《广州医药》 2003年第2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阔韧带残角子宫多发性肌瘤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病例报告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对子宫多发性肌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甘志然 《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年第13期80-80,共1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子宫多发性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2例子宫多发性肌瘤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子宫多发性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2例子宫多发性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单纯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44例子宫多发性肌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较少,住院天数显著较短。治疗组患者的E2、FSH、LH、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加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医疗费用,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有利于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出血量 多发性肌瘤
下载PDF
筋柔百病消(五)——子宫多发性肌瘤个案
5
作者 程延君 《家庭中医药》 2013年第8期39-39,共1页
一位女性病人,33岁,患子宫多发性肌瘤。在2008年单位的一次例行体检中,检查出有个1厘米左右的小肌瘤。此后几年,逐渐形成多发性肌瘤,最大的2.8厘米左右,但无明显症状。
关键词 多发性肌瘤 子宫 个案 女性病人
下载PDF
罕见巨大子宫多发性肌瘤一例报告
6
作者 索南措 韩永芳 罗晓莲 《青海医药杂志》 2005年第6期45-45,共1页
关键词 子宫多发性肌瘤 阴道流血 临床分析 治疗
下载PDF
宫颈残端多发性肌瘤1例
7
作者 濮美珍 《苏州医学杂志》 1996年第1期54-54,共1页
关键词 宫颈残端多发性肌瘤 子宫肌瘤 诊断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手指触诊法在腹腔镜下子宫多发性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孙冬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1年第34期57-58,共2页
目的:手指触诊法用于腹腔镜下多发性肌瘤剥除术中,直接通过手指触诊宫体各部位检查出小而深部德肌瘤予以剥除,尽可能减少小肌瘤残留,同时通过触诊定位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肌瘤复发率。方法:术者左手示、中两指置于阴道后穹隆抵... 目的:手指触诊法用于腹腔镜下多发性肌瘤剥除术中,直接通过手指触诊宫体各部位检查出小而深部德肌瘤予以剥除,尽可能减少小肌瘤残留,同时通过触诊定位减少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降低肌瘤复发率。方法:术者左手示、中两指置于阴道后穹隆抵住宫体,右手中指置于腹腔,两手相互配合,对宫体各部位进行触诊。结果:检查出腔膜下肌瘤直径<1.0cm23例,肌壁间肌瘤直径1.0~3.0cm58例。结论:手指触诊法弥补了腹腔镜剥除肌瘤不能直观感觉的缺点,减少小肌瘤的残留,降低复发率,通过准确定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触诊法 腹腔镜下肌瘤剥除术 多发性子宫肌瘤
下载PDF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ANGPTL2、VASH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方芳 张茜 +2 位作者 陈培芳 李彩虹 段小云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分析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31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 分析血清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PTL2)和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多发性子宫肌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312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期来本院体检的312名健康女性作为对照(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的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多发性子宫肌瘤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870、9.935,P<0.05);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与阴道不规则出血、肌瘤数量、最大肌瘤直径以及平均肌瘤体积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年龄、月经情况、绝经情况、妊娠史、流产史、ER、PR以及肿瘤部位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呈正相关(r=5.440,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联合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曲线下面积(AUC),效果较ANGPTL2和VASH1单一指标更好(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NGPTL2、VASH1是多发性子宫肌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ANGPTL2和VASH1水平显著升高,两者联合可辅助诊断多发性子宫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下载PDF
泌乳素、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多发性子宫肌瘤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志英 邵铃 +1 位作者 戴水红 胡光雪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3期702-705,共4页
目的:探究泌乳素(PRL)和25-羟维生素D[25-(OH)-D]与多发性子宫肌瘤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2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肌瘤组,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RL、25-(OH)-D水平。分析肌瘤组不同肌瘤... 目的:探究泌乳素(PRL)和25-羟维生素D[25-(OH)-D]与多发性子宫肌瘤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3月-2022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肌瘤组,健康女性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PRL、25-(OH)-D水平。分析肌瘤组不同肌瘤直径、体积、ER、PR表达与PRL、25-(OH)-D水平关系。结果:肌瘤组PRL水平(41.17±6.39ng/ml)高于健康组(15.23±4.82ng/ml),25-(OH)-D水平(22.51±6.27ng/ml)低于健康组(58.64±6.65ng/ml)(均P<0.05)。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PRL、25-(OH)-D水平与肌瘤直径、体积、ER、PR阳性表达分别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与健康人群相比,PRL与25-(OH)-D水平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中存在差异性。PRL、25-(OH)-D水平均与肌瘤直径、体积、ER、PR表达具有相关关系,这些指标可能潜在辅助多发性子宫肌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泌乳素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下载PDF
Foley球囊导管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核除术后止血中应用研究
11
作者 王安娜 陈英汉 杨卓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3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探讨Foley球囊导管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核除术后止血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n=36)与B组(n... 目的探讨Foley球囊导管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核除术后止血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辽宁省肿瘤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8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n=36)与B组(n=48)。两组患者均行子宫肌瘤核除术治疗,其中,B组患者术后应用Foley球囊止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引流情况(第1个24 h引流量、第2个24 h引流量、第3个24 h引流量、术后总引流量及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体温、住院时间及输血情况。结果B组患者术后第1个、第2个、第3个24 h引流量及术后总引流量均低于A组,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短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体温>38.5℃、术后住院时间>5 d患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输血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ley球囊导管用于多发性子宫肌瘤核除术后止血安全有效,可减少术后出血,缩短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术后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ley球囊导管 多发性子宫肌瘤 术后止血
下载PDF
维生素D联合曲普瑞林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娜娜 刘蕊 谢艳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3年第7期1170-1172,共3页
目的:观察维生素D(VD)联合曲普瑞林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术后接受醋酸曲普... 目的:观察维生素D(VD)联合曲普瑞林对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4例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术后接受醋酸曲普瑞林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VD。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12周性激素[雌二醇(E_(2))、黄体生成激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统计两组术后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12周,两组E_(2)、LH、FSH和VEGF、TGF-α水平较术前均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个月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D联合曲普瑞林治疗可通过下调E_(2)、LH、FSH和VEGF、TGF-α表达,降低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腹腔镜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曲普瑞林 维生素D 术后复发
下载PDF
右输卵管畸胎瘤合并子宫多发性肌瘤1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礼燕 刘霞 +2 位作者 赖曾真 陈妍 潘小玲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8年第3期69-69,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多发性肌瘤 阴道不规则出血 畸胎瘤 输卵管 月经增多 月经正常 病史采集
原文传递
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4
作者 范宏杰 寸江平 +3 位作者 陆阳 姚瑞红 黄建强 赵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消融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影响因素。方法对HIFU治疗的139例多发性、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的子宫肌瘤分组,多分类变量分别设定哑变量后,将各个哑变量、患者年龄、均匀与否、肌瘤体积、T1增强信号、靶皮距、后声场距离设为自变量,将设能效因子(EEF)为因变量,用stepwise的方法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39.2±5.7)岁,平均肌瘤体积为(81.7±60.5) cm^3,平均消融率为(73.9±14.2)%,平均EEF为(6.9±4.2) j/mm^3。共6个自变量被选入多重线性回归模型,选择模型6进行分析(调整R^2=0.326,F=11.383,P<0.001)。根据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及其偏回归系数可知,EEF与位置、T1增强、肌瘤径线、肌瘤类型、后声场距离有线性相关关系,且T1增强对EEF影响最大。结论 HIFU对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消融效果受肌瘤位置、血供、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血供(T1增强)对其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多发性子宫肌瘤 能效因子 消融率
下载PDF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98例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伟红 程忠平 +2 位作者 戴虹 胡莉萍 罗莹莹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0期884-886,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scendant myomectomy,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中期疗效。方法在腹腔镜下分离解剖子宫动脉主干,双极电凝或PK刀闭合子宫动脉...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优势肌瘤剔除(laparoscopic uterine artery occlusion combined with ascendant myomectomy,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中期疗效。方法在腹腔镜下分离解剖子宫动脉主干,双极电凝或PK刀闭合子宫动脉,然后电针切开肌瘤表面包膜,使用剥离器剥离、剔除优势肌瘤(所有浆膜下肌瘤和径线≥3cm的肌壁间肌瘤),合成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表面浆肌层切口。结果手术时间(102±36)min;术中出血量(88.7±58.4)ml;术后住院(7.9±0.2)d;术后病率5.1%(5/98)。术后发生肠梗阻1例,皮下气肿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98例随访21~52个月,平均36.3月,平均随访3.6次,月经异常缓解率95.9%(4/98),子宫体积平均缩小57.7%,肌瘤复发率3.1%(3/98)。结论LUAO-M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及中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子宫动脉阻断 多发性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硝苯地平缓解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引起的剧烈疼痛1例 被引量:13
16
作者 马东来 何志新 方凯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5,共2页
报道一例伴剧烈疼痛的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患者,用硝苯地平缓解其疼痛。患者女,52岁,皮肤多发性结节性皮损,组织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经硝苯地平10mg 3次/日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
关键词 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 硝苯地平 疼痛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效果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丽萍 吴明慧 何华琼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机郁滞、气滞血瘀、痰湿阻蕴三型,各型依证给予不同的中...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多发性子宫肌瘤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口服治疗,观察组按中医辨证分为气机郁滞、气滞血瘀、痰湿阻蕴三型,各型依证给予不同的中药汤剂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改善明显、肌瘤数目减少、肌瘤体积缩小,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半年内肌瘤控制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显著改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效缩小肌瘤,控制肌瘤生长,甚至消除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施治 多发性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汤剂
原文传递
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多发性子宫肌瘤手术治疗中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郎雁 张幼红 +1 位作者 朱小红 王燕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627-1628,共2页
关键词 宫腔镜 腹腔镜 多发性子宫肌瘤
下载PDF
开腹与腹腔镜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超英 李咏 +5 位作者 赵丹梅 陶惠菁 喻康 顾建东 周惠 马文琴 《东南国防医药》 2014年第3期278-280,共3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多发性子宫肌瘤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行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B超监测协助定位肌壁间瘤体,防止漏挖。开腹组20例行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腹腔镜... 目的评估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多发性子宫肌瘤5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组30例,行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术中B超监测协助定位肌壁间瘤体,防止漏挖。开腹组20例行开腹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腹腔镜组术后平均进软食时间(28.10±3.57)h,术中出血(144.91±46.97)ml,VAS疼痛评分(2.33±0.98)。开腹组术后平均进软食时间(52.30±7.45)h,术中出血(199.76±63.21)ml,VAS疼痛评分(5.40±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多发性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满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成为临床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子宫多发性平滑肌瘤合并上皮样平滑肌瘤1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娴 段光杰 +1 位作者 柳凤轩 于冬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6期1453-1453,共1页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多发性平滑肌瘤 合并症 上皮样平滑肌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