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使用多导睡眠描记法及外科疗法对贝-威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暂停进行评估
1
作者 Kamata S. Kamiyama M. +1 位作者 Sawai T. 李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8期51-52,共2页
Purpose: Obstructive apnea is sometimes seen in patients with Beckwith- Wied emann syndrome. The cause of apnea is not limited to macroglossia, and the surgi cal indication for obstructive apnea has not yet been estab... Purpose: Obstructive apnea is sometimes seen in patients with Beckwith- Wied emann syndrome. The cause of apnea is not limited to macroglossia, and the surgi cal indication for obstructive apnea has not yet been established. The authors p erformed polysomn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apnea. Method: Overnight polysomn ograms were obtained in 2 patients who developed obstructive apnea after 1- sta ge repair for omphalocele. Case 1: Apnea index (AI), de fined as apneic events per hour, indicated 17.3, and SpO2 below 95% occupie d 80% of the total sleep time. 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 ing indicated obstruction of the airway between macroglossia and the hypopharynx . Central tongue resec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he frenulum linguae for associat ed ankyloglossia were performed 97 days after birth. One month after surgery, ap neic events disappeared and SpO2 below 95% occupied only 1% of the total sle ep time. Case 2: Obstructive AI indicated 28.1. Division of the frenulum linguae and anterior glossopexy were performed 55 days after birth. Postoperative polys omnogram indicated a marked reduction of AI.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d that polysomnography was useful for evaluating obstructive apnea and that adva ncement of the tongue by division of the frenulum linguae may be recommended for the treatment of obstructive apnea in patients with Beckwith- Wiedemann syndro 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描记 贝-威综合征 呼吸暂停 多导睡眠 喉咽部 唇舌粘连 巨舌症 舌系带 计算机体层扫 手术指征
下载PDF
多导睡眠描记法的首夜效应对儿童及青少年可疑睡眠障碍呼吸的判定作用
2
作者 Verhulst S. L Schrauwen N. +2 位作者 De Backer W. A. Desager K. N. 刘莉(译)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6年第8期22-23,共2页
Aims:To assess the presence of a first night effect(FNE)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o examine if a single night polysomnography(PSG)is sufficient for diagnos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Methods:Pro... Aims:To assess the presence of a first night effect(FNE)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nd to examine if a single night polysomnography(PSG)is sufficient for diagnosing obstructive sleep apnoea syndrome(OSAS).Methods:Prospective case study of 70 patients(group 1:2-6 years,n = 22;group 2:7-12 years,n = 32;group 3:13-17 years,n = 16)referred for OSAS.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SAS: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1)obstructive apnoea index(OAI)≥1;(2)obstructive apnoea hypopnoea index(oAHI)≥2;(3)SaO2 ≤89%in association with obstruction.Results:In all age groups,but mainly in the oldest children,REMS increased during the second night,mainly at the expense of stage 2 sleep.The first night PSG correctly identified OSAS in 86%,91%,and 100%of the children for groups 1,2,and 3 respectively.This represents 9%false negatives for OSAS when only the first night PSG was used.All cases missed had mild OSAS,except for one with oAHI > 5 on night 2.There were also seven patients with OSAS on night 1 but with a normal PSG on night 2:all had oAHI < 5.Conclusion:There is a FN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A single night PSG is sufficient for diagnosing OSAS,but in cases with a suggestive history and examination and with a negative first night,a second night study might be advis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障碍 首夜效应 多导睡眠描记 青少年 儿童 OSAS患者 多导睡眠监测 呼吸暂停指数 呼吸功能不全
下载PDF
整夜多导睡眠图记录在抑郁症患者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兴时 楼翡璎 +4 位作者 王红星 王继军 梁建华 陈欣伟 张明岛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 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15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对19例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人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 1.抑郁症组表现为醒觉时间增加、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均下降,第三、四阶段睡眠... 目的 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抑郁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日本光电1500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对19例抑郁症患者和21名正常人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结果 1.抑郁症组表现为醒觉时间增加、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均下降,第三、四阶段睡眠百分比改变和快速眼球运动潜伏期缩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2.抑郁症组的入睡困难、早醒及睡眠维持率障碍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 多导睡眠图中的REM指标改变是抑郁症患者所具有的特定脑电生物学指标,应与神经内分泌和神经递质结合起来进一步追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多导睡眠描记 自然睡眠
下载PDF
活动描记法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睡眠监测的价值
4
作者 刘爽 范学武 田龙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359-365,共7页
目的以多导睡眠描记法(PSG)作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腕带式监测仪的活动描记法(ACTG)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清醒和睡眠相监测结果以及替代PSG法的可能性。方法采用ACTG法和PSG法对46例筛选入组的NICU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其中机械通... 目的以多导睡眠描记法(PSG)作为金标准,评价基于腕带式监测仪的活动描记法(ACTG)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NICU)患者清醒和睡眠相监测结果以及替代PSG法的可能性。方法采用ACTG法和PSG法对46例筛选入组的NICU患者进行睡眠监测,其中机械通气患者14例,非机械通气患者32例。分别记录两种方法获取的患者同一时刻起清醒平静至中度镇静状态时间间隔(清醒相时长)和中度镇静至清醒平静状态时间间隔(睡眠相时长),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以PSG法作为金标准,计算ACTG法对睡眠相判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结果ACTG法与PSG法清醒相相关系数为0.721(P=0.037),睡眠相为0.642(P=0.009);机械通气患者中清醒相为0.598(P=0.022),睡眠相为0.531(P=0.028);非机械通气患者中清醒相为0.832(P=0.006),睡眠相为0.784(P=0.019)。ACTG法与PSG法监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好,特别在非机械通气患者中。ACTG法对患者睡眠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739和0.783,其中机械通气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0.593和0.685,非机械通气患者为0.750和0.875。结论ACTG法与PSG法较好的相关性和一致性证明其用于NICU患者睡眠监测是可行的,临床工作中可以用ACTG法替代PSG法,尤其是非机械通气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 多导睡眠描记 活动 睡眠监测
下载PDF
整夜多导睡眠图记录在酒依赖患者诊断中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路英智 任清涛 +5 位作者 宗文斌 吴英丽 张勤峰 马秀青 蒲金玉 董汉振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酒依赖(CA)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经戒断后的酒依赖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 目的:观察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PSG)对酒依赖(CA)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日本Nihon Kohden公司的Neurofax-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5例经戒断后的酒依赖患者和23名正常对照者进行PSG整夜监测。结果:与健康男性组比较,酒依赖组睡眠潜伏期延长(NC组18.7±8.9分,CA组31.5±14.3分,P<0.01),I期睡眠增加(NC组9.1±1.8%,CA组19.9±7.4%,P<0.05),睡眠效率降低(NC组95.1±7.8%,CA组81.5±11.3%,P<0.01),快速眼动潜伏期前移(NC组89.4±13.1分,CA组74.9±21.4分,P<0.05)。结论:长期滥用酒精会引起睡眠生理障碍,而睡眠障碍又会加重酒依赖躯体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酒中毒 多导睡眠描记 自然睡眠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何荆贵 王鲁宁 +2 位作者 张熙 王振福 张保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深睡眠均...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例PD患者(PD组)和3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患者(对照组)进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监测。结果两组患者总睡眠时间无明显差异,深睡眠均较少;PD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总觉醒时间长、睡眠潜伏期长,睡眠效率下降,总非快速眼动睡眠比例下降,觉醒比例增加(P<0.05)。PD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类型有入睡困难、片断睡眠、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但PD组患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周期性腿动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PD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提示PSG对了解PD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障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下载PDF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男性抑郁症病人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王祖承 王红星 +1 位作者 张明岛 陈兴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4-627,共4页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PSG)对12例男性首发抑郁症病人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整夜PSG记录,观察MECT治疗前后PSG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人组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对抑郁症病人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导睡眠图(PSG)对12例男性首发抑郁症病人在MECT治疗前后进行整夜PSG记录,观察MECT治疗前后PSG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人组睡眠总时间减少、睡眠潜伏期延迟、觉醒增加、快动眼睡眠(REM)时间增多、REM潜伏期缩短、S1和S2增加以及慢波睡眠减少。病人组经过MECT治疗后PSG显示睡眠总时间增加[治疗前:(342±s51)min,治疗后:(437±25)min,t值11.840,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治疗前:(68±12)min,治疗后:(56±7)min,t值4.249,P<0.01],觉醒时间减少[治疗前:(163±43)min,治疗后:(30±7)min,t值10.409,P<0.01],REM睡眠时间减少[治疗前:(164±19)min,治疗后:(120±5)min,t值9.333,P<0.01],S1减少[治疗前:(46±15)min,治疗后:(39±11)min,t值5.071,P<0.01],慢波睡眠增加[治疗前:(34±19)min,治疗后:(99±7)min,t值-13.146,P<0.01]。REM潜伏期和S2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MECT有改善睡眠的作用。这可能是MECT起到治疗抑郁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电惊厥疗法 多导睡眠描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快动眼睡眠 慢波睡眠
下载PDF
轻度认知损害的老年病人的多导睡眠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楼美珍 路英智 +6 位作者 张载福 甘景梨 楼翡璎 吴亦 马顺天 王祖承 陈兴时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老年病人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特点,为早期诊断MC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17例MCI老年病人(MCI组)的PSG进行全夜监测,并与18名正常老年人(NC组)对照。结果与N... 目的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老年病人多导睡眠图(PSG)变化特点,为早期诊断MCI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17例MCI老年病人(MCI组)的PSG进行全夜监测,并与18名正常老年人(NC组)对照。结果与NC组比较,MCI组睡眠总时间减少[NC组(38l±s37)min,MCI组(313±67)min,P<0.01],觉醒时间增加[NC组(30±9)min,MCI组(53±17)min,P<0.01],睡眠维持率下降[NC组(94±10)%,MCI组(85±13)%,P<0.05],第1阶段睡眠百分比增加[NC组(13.7±2.3)%,MCI组(28±10)%,P<0.01],第2阶段睡眠百分比降低[NC组(60±4)%,MCI组(51±18)%,P<0.05]和第3阶段睡眠百分比降低[NC组(9±5)%,MCI组(4±3)%,P<0.01],快眼动(REM)睡眠强度增强[NC组(21±4)%,MCI组(40±22)%,P<0.01]。结论PSG中的深度睡眠减少可能是MCI病人所具有的特定的电生理学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 老年人 轻度认知损害
下载PDF
多导睡眠图监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的效果 被引量:16
9
作者 林冬梅 黄丽宏 +4 位作者 孙旭 高得强 钟鑫 黄旭楠 冯潇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73-977,共5页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方法:选取8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抑郁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47)和重度组(n=34),另外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 目的: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方法:选取81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根据抑郁程度分为轻中度组(n=47)和重度组(n=34),另外选取50例同期体检的健康青少年作为对照组;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评估2组受试者及轻中度、重度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采用Pearson法分析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HAMD、PSQI评分相关性;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系统监测2组受试者及轻中度组、重度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总记录时间(TRT)、总睡眠时间(TST)、睡眠效率(SE)、睡眠潜伏期(SL)、快速眼动相睡眠(REM)潜伏期(RL)、醒觉次数(NW)、醒觉时间(AT),S1、S2、慢波睡眠(SWS)期的时间及占比,睡眠时间(RT)及占比、REM活动度(RA)、REM强度(RI)及REM密度(R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HAMD及PSQ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01),且青少年抑郁症重度组的HAMD及PSQI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HAMD评分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r=0.705,P=0.008);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TST、SE、RL降低,SL、AT、NW升高(P<0.05或P<0.001),睡眠结构相关指标NREM时相S2升高、SWS降低,REM时相RT、RI、R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轻中度组比较,重度组睡眠进程指标TST、SE、RL降低,SL、NW、AT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结构相关指标SWS降低,S2、RT、RI、RD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睡眠障碍,且睡眠障碍与其病情呈正相关,而多导睡眠图监测能有效检测出其睡眠生理指标的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睡眠障碍 青少年 多导睡眠描记 睡眠结构
下载PDF
抑郁症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的关系 被引量:4
10
作者 邓先华 孙学礼 +2 位作者 张波 舒放 唐娴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25-27,共3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例有明显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自杀组)、20例无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非自杀组)、2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多导睡眠图,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①抑郁症...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与多导睡眠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6例有明显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自杀组)、20例无自杀观念或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非自杀组)、20例正常对照者检测多导睡眠图,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①抑郁症自杀组与非自杀组均存在诸多睡眠指标的异常,包括睡眠总时间减少、慢波睡眠百分比降低、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降低、觉醒时间和觉醒次数增加、觉睡比和睡眠阶段S1百分比增加、REM睡眠潜伏期缩短以及REM密度增加。②自杀组与非自杀组相比,前者在睡眠进程方面表现为更加频繁的觉醒、更长的觉醒时间、更高的觉睡比以及更低的睡眠维持率,在REM睡眠方面,前者表现为更加严重的REM睡眠脱抑制,如REM睡眠潜伏期更短、整夜REM睡眠时间更长,整夜及第一个REM睡眠百分比更高、REM活动度和强度更高。结论抑郁症的睡眠维持障碍和REM睡眠紊乱与其自杀倾向可能具有密切联系,表现为频繁的觉醒、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活动度和强度增加以及REM睡眠时间延长的抑郁症患者可能预示更高的自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杀 多导睡眠描记 睡眠
下载PDF
脉搏传导时间在儿童睡眠呼吸阻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缪东生 张岚 +5 位作者 何飞 王旭平 姜凤娥 常英展 梁伟平 罗伟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38-340,共3页
目的探讨适合于儿童的睡眠呼吸监测法。方法38例儿童患者采用脉搏传导睡眠监测仪HypnoPTT,对照组31例儿童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两组在检测参数、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除了共同参数外,HypnoPTT另可测得... 目的探讨适合于儿童的睡眠呼吸监测法。方法38例儿童患者采用脉搏传导睡眠监测仪HypnoPTT,对照组31例儿童患者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两组在检测参数、操作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除了共同参数外,HypnoPTT另可测得吸气受限(inspiratoryflowlimitation,IFL)和皮层下微觉醒,能可靠测出阻塞性事件,HypnoPTT接线通道更少。结论HypnoPTT操作方便,对睡眠干扰小,监测结果可靠,更适合于儿童应用。脉搏传导时间对阻塞性睡眠呼吸疾病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搏传时间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多导睡眠描记 儿童
下载PDF
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5
12
作者 谭结梅 钟月卿 曾秋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24期3082-308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确保多导睡眠监测的顺利进行、检查结果的可靠及患儿检查过程的安全。方法对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睡眠呼吸障碍儿童... 目的探讨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护理,确保多导睡眠监测的顺利进行、检查结果的可靠及患儿检查过程的安全。方法对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多导睡眠监测的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使睡眠呼吸障碍儿童多导睡眠监测顺利进行,减小了监测失败的个案。结论儿童多导睡眠监测前,操作人员针对患儿的个体情况做好相应的指导和准备,监测时熟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是保障监测成功及准确性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从而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眠呼吸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 护理
下载PDF
成人癫痫患者夜间睡眠事件的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严金柱 庄小鹏 +3 位作者 季晓林 吴美娜 叶华 王小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和睡眠相关事件等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成人(年龄≥16岁)癫痫患者和58例非癫痫患者的含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图,进一步分析比较癫痫组和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癫痫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及... 目的探讨癫痫患者的睡眠结构和睡眠相关事件等多导睡眠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成人(年龄≥16岁)癫痫患者和58例非癫痫患者的含16导脑电图的视频多导睡眠监测图,进一步分析比较癫痫组和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癫痫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及睡眠相关事件特征。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癫痫组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出现率更高(42.6%vs 13.8%,P<0.05);(2)与女性患者比较,男性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及OSAHS出现率更高[(24.04±2.86)vs(20.08±3.01)kg/m2;54.3%vs 21.1%,P<0.05],而2组间的睡眠结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癫痫患者夜间睡眠中OSAHS较常见,在男性肥胖患者中更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多导睡眠描记 入睡和睡眠维持障碍 睡眠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下载PDF
失眠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检测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余海鹰 王宏 崔庶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6,174,共3页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及 2 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 (PSG)检测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对 69例失眠... 目的 探讨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行为、生理的变化及其与心理卫生状况间的联系。方法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及 2 5名正常对照者进行睡眠行为调查及全夜多导睡眠图 (PSG)检测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及艾森克个性问卷 (EPQ) ,对 69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1 )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延长 [(40 .7± 2 1 .3)min] ,总睡眠时间减少 [(31 7.8± 88.6)min] ,觉醒次数增多 [(9.5± 5.5)次 ] ,睡眠效率下降 [(75.5± 8.6) % ] ,深睡眠减少 [(7.8± 3 .8) % ] ;(P <0 .0 5 0 .0 1 )。 (2 )失眠症患者SCL 90的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觉醒次数、觉醒时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 ;N量表分与SCL - 90的各因子分间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1 )。结论 失眠症患者存在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异常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多导睡眠描记 心理卫生 检测
下载PDF
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27例多导睡眠监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励韶珺 柴鸣雷 +2 位作者 章小青 吴琳 夏晓青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4期354-356,共3页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进而引起全身多系统损伤([2])。为进一步提高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的认识,现将... 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部分或全部上气道阻塞,扰乱儿童正常通气和睡眠结构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进而引起全身多系统损伤([2])。为进一步提高对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的认识,现将我院儿科收住行睡眠多导仪(PSG)监测的127例OSAHS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阻塞性 多导睡眠描记 诊断
下载PDF
多导睡眠图实际监测操作中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依琴 傅卜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2873-2875,共3页
多导睡眠图(PSG)是一种监测睡眠和醒觉机体多种生理活动的技术,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标准手段。本院已进行PSG监测3 000余例,本文结合本院2012年1—10月随机选取的22例患者PSG监测结果,对PSG实际操作及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 多导睡眠图(PSG)是一种监测睡眠和醒觉机体多种生理活动的技术,是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的标准手段。本院已进行PSG监测3 000余例,本文结合本院2012年1—10月随机选取的22例患者PSG监测结果,对PSG实际操作及分析中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PSG监测前患者需充分准备,传感器应正确安置;用脑电电极Fp1A2、Fp2A1替代C3A2、C4A1进行睡眠结构的分析,对睡眠各期的睡眠结构无影响(P>0.05)。另外,PSG监测结果应进行人工校正,因为人工校正前后清醒期、Ⅰ期睡眠、深睡眠、快速动眼期的睡眠结构间有差异(P<0.05);人工校正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长呼吸暂停时间、最长低通气时间与校正前比较亦有差异(P<0.05),但血氧饱和度间无差异(P>0.05)。总之,一份良好的睡眠记录及各项指标的正确分析可获得准确的PSG监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描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
下载PDF
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洁琼 刘辉 +3 位作者 吴慧君 左凤同 董爱勤 杨丽军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36-639,共4页
目的探讨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 56例TIA患者分为伴颅内外动脉狭窄者25例(A组),不伴有颅内外动脉狭窄者31例(B组),进行临床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 目的探讨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 56例TIA患者分为伴颅内外动脉狭窄者25例(A组),不伴有颅内外动脉狭窄者31例(B组),进行临床评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和影像学检查比较。结果 2组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PSQI总分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NREM)时间、N3/NREM短于B组,睡眠效率低于B组,觉醒时间、N2/NREM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记录时间、睡眠潜伏期、快速眼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潜伏期、REM时间、N1/NRE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颅内外动脉狭窄的TIA患者总睡眠时间缩短,觉醒时间延长,睡眠效率降低,总NREM期时间缩短,N2/NREM睡眠时间延长,N3/NREM睡眠时间明显缩短,睡眠质量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动脉狭窄 多导睡眠描记
下载PDF
应用多导睡眠图评价心理行为矫治失眠症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春英 赵素兰 +1 位作者 赵新喜 王长虹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7期5774-5775,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心理-行为矫正效果评价。结果:90例患者中,评估性失眠28例(31%,28/90)、疑病性失眠16例(17%,16/90)、依赖性失眠20例(22...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对失眠症患者睡眠的影响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9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应用多导睡眠图进行心理-行为矫正效果评价。结果:90例患者中,评估性失眠28例(31%,28/90)、疑病性失眠16例(17%,16/90)、依赖性失眠20例(22%,22/90)、紧张性失眠26例(28%,26/90);经干预后,睡眠潜伏期以依赖性失眠犤(19.3±11.5)min比(39.8±20.8)min犦和紧张性失眠犤(18.6±9.7)min比(270.2±86.4)min犦缩短最显著(t=3.83,5.76,P<0.01)、睡眠时间增加以紧张性失眠犤(373.5±94.7)min比(43.1±19.4)min犦显著(t=4.12,P<0.01)、快动眼睡眠时间增加以依赖性失眠犤(72.3±21.6)min比(40.4±17.6)min犦显著(t=5.12,P<0.01)。结论:失眠与心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对患者实施心理-行为干预可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描记 失眠症 心理护理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多导睡眠图的特点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爱红 郁爱丽 程巧玫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4-35,共2页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睡眠结构及临床特点,了解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在该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多导睡眠仪对15例PD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通过多导睡眠图进行分析。结...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睡眠障碍的睡眠结构及临床特点,了解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ic,PSG)在该病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多导睡眠仪对15例PD患者及1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并通过多导睡眠图进行分析。结果 PD组与对照组对比睡眠总时间缩短58min,睡眠效率下降11%,睡眠潜伏期延长21min,睡眠中断次数增多9次,觉醒时间增加11%。PD组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特点为夜间总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夜间睡眠呼吸暂停及异态睡眠等。结论 PD组患者总体睡眠质量差,伴发睡眠障碍较对照组常见,通过PSG进行睡眠分析可了解PD患者的睡眠结构及特点,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
下载PDF
自然夜间多导睡眠图对惊恐障碍的诊断价值
20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2 位作者 楼翡璎 王红星 刘效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P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NC组)。结果PD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 目的探讨惊恐障碍(PD)患者睡眠行为及睡眠生理的变化。方法应用日本1518K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等技术,对19例PD患者的多导睡眠图(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21名正常受试者对照(NC组)。结果PD组PSG主要指标表现为快眼动(REM)睡眠潜伏期(RL)前移,正常组(83.9±11.0)m in,PD组(60.7±19.1)m in(P<0.01);睡眠维持率(SMT)下降,NC组(98.9±2.9)%,PD组(90.3±4.7)%(P<0.01),第二阶段睡眠降低,NC组(56.2±4.4)%,PD组(45.1±16.6)%(P<0.05)及REM 4个睡眠参数存在变异。结论惊恐障碍患者具有PSG多项睡眠脑电指标的改变。其中REM睡眠潜伏期前移特点与抑郁症和焦虑症变化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惊恐障碍 多导睡眠描记 睡眠 快速眼运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