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64篇文章
< 1 2 1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小肠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1
作者 陈亮 董景敏 +3 位作者 孟红秀 张林 姜兴岳 董立杰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小肠疾病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疑似小肠病变患者226例作为研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联合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小肠疾病定性、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疑似小肠病变患者22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采取小肠CT造影检查,原始图像0.625 mm传入ADW4.7工作站,重建肠系膜上动脉MSCTA图像。比较MSCTE横轴位图像与MSCTE联合MSCTA图像对小肠疾病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率。结果经手术病理或小肠镜确诊为空、回肠疾病患者86例,其中肿瘤性病变21例,炎性病变52例,憩室3例,中肠旋转不良7例,Cronkhite-Canada综合征1例,黑斑-息肉综合征2例。MSCTE横轴位图像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81.4%、76.7%,而MSCTE联合MSCTA图像定性、定位诊断的正确率分别为91.9%、96.5%。两种影像学方法诊断的正确率比较,P<0.05。结论MSCTE轴位图像联合MSCTA能有效地提高小肠疾病定性和定位诊断的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小肠疾病 定性诊断 定位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在颅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特点分析
2
作者 严吉来 杨春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5年第3期250-2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脑动脉瘤(CA)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MSCTA)在颅脑动脉瘤(CA)诊断中的应用,并对其影像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80例疑似C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依次接受颅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MSCT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SCTA诊断CA的一致性,对CA分布的诊断符合率、瘤体最大直径及瘤颈最大宽度进行比较。结果180例疑似CA患者,经DSA检查诊断CA 174例,共检出240个动脉瘤;MSCTA检查诊断CA 168例,共检出207个动脉瘤。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SCTA检查诊断CA的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96.67%,Kappa值为0.651,诊断的一致性好。经MSCTA诊断的分布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床突、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CA符合率分别为81.82%、83.33%、85.71%、87.50%、86.67%、90.00%和90.00%,总体诊断符合率为86.25%。MSCTA与DSA检查所得的瘤体最大直径、瘤颈最大宽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对CA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与DSA的诊断一致性较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价值 影像特点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朝华 李海军 《科技与健康》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效能。选取河北省衡水市第五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诊断,观察组接受MSCTA诊断。对比两组患者不同部位的脑动脉瘤检出率、两种检测方法下的图像质量分级情况及诊断效能。研究发现,针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可为患者实施MSCTA检查,此检查与DSA检查相比同样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动脉瘤检出率与图像质量较高,但与DSA此类有创检查项目相比,MSCTA对患者的影响更小,具有便捷、实惠等优势,可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 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特征 诊断影响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4
作者 关继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33-036,共4页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高效、精确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入院的4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管造影法进行...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高效、精确的诊断方法。方法 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入院的40名颅内动脉瘤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2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血管造影法进行诊断,实验组则通过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检查。观察各组的诊断准确率、图像清晰度及患者的耐受性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图像质量、患者耐受性、操作时间以及检查成本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清晰度,且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较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
下载PDF
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探析
5
作者 翟广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确诊为颅内脑动脉瘤的50例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 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确诊为颅内脑动脉瘤的50例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MSCTA检查,并以DSA检查结果作为对比基准,对MSCTA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深入评估。结果 MSCTA检查中动脉瘤病灶52个,其中单发肿瘤45例,多发肿瘤3例,该检查方式在判断脑动脉瘤类型、瘤体大小、形状、病灶形态方面均有显著效果,其诊断准确率高达96.00%;进一步对比分析发现,MSCTA与DSA在测量脑动脉瘤最大径、瘤颈最大径以及确定脑动脉瘤具体位置方面的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MSCTA检测出52个动脉瘤病灶,而DSA检测出54个。两种检查方法均揭示,脑动脉瘤多位于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及后交通动脉等区域,且两者在脑动脉瘤位置的诊断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A在颅内脑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的位置、大小、形状及病灶形态,且安全无创,操作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颅内脑动脉瘤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于头颈部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特征及应用价值
6
作者 黄睿 单雪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017-020,共4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探讨CTA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头颈部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与经颅多普勒(TCD)检查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效能,探讨CTA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头颈部夹层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跨度为56至79岁,平均年龄67.85±4.56岁。所有患者自发病至入院的时间为0.5~3.5天,平均治疗时间为0.67±1.35天。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了头颈部CTA检查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随后,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详细对比与分析。结果 在头颈部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诊断中,对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狭窄,CTA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0%、96.36%和100%,而TCD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2.50%、87.27%和100%。进一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效能指标,CTA在灵敏度(87.66%)、特异性(95.62%)、阳性预测值(81.00%)和阴性预测值(96.67%)上均表现优异;相比之下,TCD的灵敏度(67.59%)、特异性(84.39%)、阳性预测值(50.25%)和阴性预测值(91.88%)均低于CTA。特别是在灵敏度、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CTA显著优于TCD。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头颈部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展现出了高灵敏性、高特异性以及良好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是诊断头颈部夹层动脉瘤的一种有效且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头颈部夹动脉瘤 临床诊断 灵敏度 特异性
下载PDF
对比研究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能
7
作者 张宇辉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2期185-188,共4页
对比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研究选取了120例患者(70名男性,女性50名;平均年龄63.36岁),分别进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组的诊断准确率达到... 对比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效能。方法 研究选取了120例患者(70名男性,女性50名;平均年龄63.36岁),分别进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结果 磁共振血管成像组的诊断准确率达到了98.33%,而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6.67%,磁共振血管成像组的漏诊率为1.67%,而螺旋CT血管造影组的漏诊率为13.33%,两者间有显著差异,差异的P值为0.003。结论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相比于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和更低的漏诊率,应当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优选检查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成像 颅内动脉瘤 临床诊断效能 诊断准确率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和超声造影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陈梦真 高劲博 乐飞 《癌症进展》 2025年第8期876-880,902,共6页
目的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超声造影(CEUS)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0例行MSCT、CEUS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150)与TC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MSCT与CEUS检查影像学特征。... 目的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超声造影(CEUS)单独及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T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40例行MSCT、CEUS检查的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良性组(n=150)与TC组(n=90),比较两组患者的MSCT与CEUS检查影像学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分析MSCT与CEUS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TC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MSCT与CEUS单独及联合检查对TC的诊断价值。病理检查结果为TC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统计TC患者随访6个月内的再入院情况,分析再入院(n=36)与未再入院(n=54)TC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结果MSCT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强化、钙化、边缘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显示,两组患者边缘、形态、增强方式、廓清时间、消退速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与CEUS联合检查诊断TC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93,高于MSCT与CEUS单独检查的0.631、0.571。ROC曲线显示,MSCT与CEUS联合检查诊断TC的AUC为0.899,高于MSCT与CEUS单独检查的0.824、0.782。MSCT检查显示,再入院与未再入院TC患者砂砾样钙化、边缘不规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EUS检查显示,再入院与未再入院TC患者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不均匀增强、廓清时间早、消退速度快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论MSCT与CEUS单独检查对TC的诊断价值较高,并且二者联合检查对TC的诊断价值更高。MSCT与CEUS检查影像学特征均与TC患者再入院情况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超声造影 甲状腺结节
下载PDF
综合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研究
9
作者 赵丽花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4期129-132,共4页
探究综合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9月至2023年09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SAS、SDS评分... 探究综合护理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09月至2023年09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综合护理(研究组)。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改善显著,SAS、SDS评分大幅降低,总护理满意度(95.00%);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效果相对较差,总护理满意度(75.00%),P<0.05。结论 对于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而言,通过规范应用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陈淞胤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睢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及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在睢宁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多层螺旋CT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诊断结果为标准,分析多层螺旋CTA对冠心病的诊断效能。对多层螺旋CTA图像质量进行分级,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考察影响多层螺旋CTA图像质量的因素。结果:7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中54例患者为冠心病,共存在326处血管狭窄病变,其中血管狭窄病变≥50%为114处,血管狭窄病变<50%为212处;多层螺旋CTA诊断冠心病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0.00%、90.74%及87.50%;1级图像为5例(7.14%),2级图像为26例(37.15%),3级图像39例(55.71%);不同分级图像质量患者的心率、体质量指数、呼吸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体质量指数为多层螺旋CT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层螺旋CTA对冠心病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具有安全、无创等优势,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心率、体质量指数等因素的影响,临床应进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多因素回归分析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11
作者 李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78-780,864,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金标准。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评估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结果,并分析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结果: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均显著高于CT血管成像或多层螺旋CT单独诊断(P<0.05)。CT血管成像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12,多层螺旋CT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07,两者联合诊断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796,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虞海洋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5年第3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金湖县银涂镇卫生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予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使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7月—2024年7月金湖县银涂镇卫生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予以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评估其在冠状动脉斑块及狭窄程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00例疑似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90例,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出真阳性患者88例,真阴性患者8例,诊断灵敏度97.78%、特异度80.00%、准确率96.00%,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77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轻度狭窄42例,中度狭窄30例,重度狭窄18例,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不同狭窄程度冠状动脉的检查准确率为90.00%,与金标准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值=0.855)。90例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150个,其中非钙化斑块71个,钙化斑块34个,混合斑块45个;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出冠状动脉斑块144个,其中非钙化斑块68个,钙化斑块33个,混合斑块43个,总检出率为96.00%。结论: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高灵敏度及特异性,可有效筛查冠状动脉斑块,评估病灶狭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诊断效果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血管畸形的价值体会
13
作者 魏俊阳 赵梓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5年第7期71-74,共4页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血管畸形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定的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纳入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105例为研究对象。在纳入的患儿中,经由手术证实,有31例为大血管畸形,其余74例为心...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血管畸形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定的研究时间段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纳入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共105例为研究对象。在纳入的患儿中,经由手术证实,有31例为大血管畸形,其余74例为心内结构异常。回顾分析105例患儿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资料,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此技术的应用效能。结果①在多层螺旋CT对心内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确诊率均达到了85%以上,涵盖了主动脉骑跨、单心室、单心房、三尖瓣闭锁等各类型,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②应用多层螺旋CT后,在大血管部分畸形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共检测出29例,确诊率高达93.55%。多层螺旋CT的诊断准确度为93.33%(98/105),灵敏度为90.32%(28/31),特异度为94.59%(70/74)。结论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大血管畸形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并且属于无创操作,易于被患儿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先天性心脏病 血管畸形
原文传递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内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4
作者 李泽琳 邵雨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3期143-145,148,共4页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4年2月—6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目的:评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以期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4年2月—6月金湖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疑似颈内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对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进行评估。结果:90例疑似患者中,金标准诊断阳性78例,阴性12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阳性68例、阴性22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阳性77例,阴性13例。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效能准确率、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不同程度颈内动脉狭窄的检出准确率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狭窄斑块厚度、长度均大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数量多于中度狭窄、轻度狭窄斑块(P<0.05)。结论: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价值较高,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诊断效能高,对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的分析有积极意义,进而更好地指导后续治疗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内动脉狭窄 128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 诊断效能 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造影诊断与CT诊断的运用比较研究
15
作者 林志勇 杨世泺 黄艺生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2期112-114,共3页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1月本院6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SA与CT检查。通过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各自的诊... 目的 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11月本院64例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DSA与CT检查。通过对比两种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各自的诊断效能。结果 CT的诊断阳性率为85.94%(55/64),漏诊率为1.56%(1/64),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8.21%和100%,与DSA的诊断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 0.05)。CT组内膜破口、内膜瓣、真假双腔及受累支数分别为99(99.00%)、36(97.30%)、37(100.00%)和91(98.91%),与DSA检出的情况相符(P> 0.05)。CT测得的第一破口尺寸、破口至LSA的距离和真腔远端直径分别为(16.54±1.69)mm、(19.12±2.44)mm、(27.92±2.26)mm,均与DSA测量结果相近(P> 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其诊断结果与DSA相当,且CT具有无创、可重复、操作便捷及较高患者接受度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扫描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和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邰永星 谢军 +1 位作者 郭婷婷 李海群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5例疑似AAS患者,在确诊前予以多层螺旋CT(MSCT)平扫、MSCTA检查,以数字血管减影(DSA)诊断结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急性主动脉综合征(AAS)的诊断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于阜阳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85例疑似AAS患者,在确诊前予以多层螺旋CT(MSCT)平扫、MSCTA检查,以数字血管减影(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法计算MSCT平扫,MSCTA的阳性、阴性预测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SCT平扫、MSCTA诊断AAS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在185例疑似AAS患者中,以DS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确诊82例为急性主动脉综合征;经MSCT平扫检查后,其阳性预测值为68.35%,阴性预测值为73.58%;经MSCTA检测后,阳性预测值为96.30%,阴性预测值为96.15%。MSCTA的诊断确诊率(178/185)高于MSCT平扫(132/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092,P<0.05)。MSCTA的破口位置(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的检出率高于MSCT平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8、4.000、12.974,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平扫、MSCTA诊断AAS的AUC值分别为0.698和0.946。结论:MSCTA诊断AAS具有较高的效能,且AAS多见于主动脉夹层分离和主动脉壁间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急性主动脉综合征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 被引量:22
17
作者 姚吕祥 靳仓正 +1 位作者 徐新超 刘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2年第2期84-86,90,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2009年7月-2011年6月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18例,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及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显示肿瘤及其供血动脉,从而判断肿瘤的起源,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18例GIST患者中,肿瘤起源于胃8例,空肠2例,回肠5例,结肠2例,1例来源于肠壁或肠系膜,未能明确其具体起源。MSCTA均清晰显示肿瘤主要供血动脉,显示率100%(18/18),定位诊断准确度为94.4%(17/18)。结论多层螺旋血管造影(MSCTA)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准确率高,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是判断GIST起源的主要依据,有重大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间质瘤 供血动脉 三维重建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脏富血供肿物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旭娜 苏丹柯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3-655,共3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肝脏肿瘤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在心脏血管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顾成东 《世界复合医学》 2024年第6期191-19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134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心脏血管狭窄疾病的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3年12月建湖县人民医院接诊的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134例,均接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同时分析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狭窄位置、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结果134例疑似心脏血管狭窄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90例(67.16%)患者确诊心脏血管狭窄情况,44例(32.84%)患者无心脏血管狭窄问题,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诊断的灵敏度为97.78%(88/90)、特异度为100.00%(44/44),准确度为98.51%(132/134),kappa值为0.966。进一步分析显示,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诊断心脏血管狭窄位置及狭窄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心脏血管狭窄可通过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技术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后续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心脏血管狭窄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家欣 杨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1期135-138,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7例疑似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A与DSA技术诊断,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主动脉夹层(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67例疑似A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SCTA与DSA技术诊断,以术后诊断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结果67例患者经过术后诊断证实,有58例确诊为AD。58例患者中,发现内膜瓣58例,受累分支数达到161条,破口数187个。MSCTA、DSA技术对AD患者真假腔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技术对AD患者分支受累、破口数、内膜瓣的检出率高于DSA技术(P<0.05)。MSCTA与DSA技术检出AD患者真腔远端直径、左锁骨下动脉(LSA)开口平面胸主动脉最大径、第一破口与LSA距离、第一破口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与DSA技术对AD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A、AD技术具备较为良好的AD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且对于病灶参数测量基本一致,但MSCTA技术在检测病变受累支数、内膜破口等方面更有优势,可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