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多年生稻品种内生细菌群落多样性比较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孔德婷 齐笑含 +4 位作者 刘兴蕾 李丽萍 胡凤益 黄立钰 秦世雯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5-236,共12页
【目的】为了解多年生稻内生细菌微生态的结构和潜在功能,探究多年生稻内生细菌与寄主优良性状的关系。【方法】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多年生稻品种(PR23、PR25和PR107)内生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代谢功能。【结果... 【目的】为了解多年生稻内生细菌微生态的结构和潜在功能,探究多年生稻内生细菌与寄主优良性状的关系。【方法】通过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比较分析了不同多年生稻品种(PR23、PR25和PR107)内生细菌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代谢功能。【结果】不同基因型的多年生稻具有不同的内生细菌群落,三者β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多年生稻地下和地上部组织分化形成了不同的内生细菌群落,其地下部内生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等组成,而地上部内生细菌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等组成。不同多年生稻内生细菌特有扩增子序列变体(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ASVs)数量较多,且具有不同的优势内生细菌属和生物标记物种类。多年生稻内生细菌的代谢功能主要为生物合成、生物降解与利用、解毒、代谢产物前体和能量的产生、甘氨酸途径、大分子修饰和代谢簇。品种间内生细菌的差异代谢功能主要涉及酯类、醇类、糖类等物质的生物合成和降解。【结论】寄主基因型和组织分化影响了多年生稻内生细菌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和代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内生细菌 群落结构 16S rRNA测序
下载PDF
多年生稻品系区域试验结果分析
2
作者 刘宾照 王宝琼 +1 位作者 齐万清 郗春英 《云南农业》 2024年第3期68-69,共2页
为鉴定云南大学选育的多年生粳稻和籼稻在曲靖市“一种两收”和“一种多收”应用模式下抗性、丰产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情况而开展区域试验,为多年生稻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季稻结果表明,参试品系中除对照云大25和云大107,云大2... 为鉴定云南大学选育的多年生粳稻和籼稻在曲靖市“一种两收”和“一种多收”应用模式下抗性、丰产性、适应性和品质等情况而开展区域试验,为多年生稻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一季稻结果表明,参试品系中除对照云大25和云大107,云大27和云大109综合性状较好,建议可继续进入下一轮试验,并在适当区域扩大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区域试验 特征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新平县戛洒镇多年生稻“云大107”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
3
作者 刘琴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9-30,33,共3页
探索总结出多年生稻品种云大107一种两收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与当地传统水稻品种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云大107在新平县戛洒镇种植效果好,可以减少生产投入成本50%,每季每人能减少工作量75 d·hm^(-2),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7500元·... 探索总结出多年生稻品种云大107一种两收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并与当地传统水稻品种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云大107在新平县戛洒镇种植效果好,可以减少生产投入成本50%,每季每人能减少工作量75 d·hm^(-2),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7500元·hm^(-2)以上,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突破了传统水稻的耕作方式,实现了水稻的轻简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云大107 种植技术
下载PDF
多年生稻乡镇农技推广模式探索--以云南戛洒镇为例
4
作者 张海清 刀明宝 +2 位作者 刘琴 丁昱元 董治浩 《云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26-129,共4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经成功,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针对基层试验示范中普遍存在科技人员不足、用工短缺、转化率低等问题,探索了3种基层人员农技推广管理模式(农户管理模式、推广中心管理模式、农户+...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经成功,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针对基层试验示范中普遍存在科技人员不足、用工短缺、转化率低等问题,探索了3种基层人员农技推广管理模式(农户管理模式、推广中心管理模式、农户+推广中心管理模式),以期为提高科技转换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农户管理模式水稻最高苗数量、稻穗结实率及产量均最低,导致了该模式下水稻产量最低。推广中心管理模式与农户+推广中心管理模式水稻产量均较高,无明显差异。但从推广过程成本投入来看,相较于推广中心管理模式,农户+推广中心管理模式可降低20.67%的成本。综合来看,在保证农技推广效果前提下,采取农户+推广中心管理模式可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了农民群众参与感、体验感,激发了科技人员的团队意识,使得农技推广中心的推广效率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管理模式 产量成本 产学研用结合
下载PDF
普通野生稻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多年生稻的促生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马永海 田青霖 +7 位作者 龚禹瑞 薛治峰 张廷萍 李丽萍 杨红敏 黄立钰 胡凤益 秦世雯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68-778,共11页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是具有丰富的生境、遗传和微生物多样性的野生稻资源,挖掘其内生细菌资源可为普通野生稻微生态研究和生物菌肥开发提供菌种资源.研究首次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根、茎和叶3种组织分离获得了111株内生细菌,... 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是具有丰富的生境、遗传和微生物多样性的野生稻资源,挖掘其内生细菌资源可为普通野生稻微生态研究和生物菌肥开发提供菌种资源.研究首次从云南元江普通野生稻的根、茎和叶3种组织分离获得了111株内生细菌,其中82株具有溶磷能力,23株具有固氮作用,50株可产铁载体,18株可产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分离自茎部的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ORS2-5菌株、路德维希肠杆菌(Enterobacter ludwigii)ORS1-2菌株和分离自叶部的水稻科萨克氏菌(Kosakonia oryzae)ORL3-1具有较高的IAA分泌量,分别为11.69、22.81 mg/L和24.62 mg/L.3个菌株对多年生稻具有显著促生效果,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多年生稻幼苗的根长、鲜重、叶绿素和氮素质量比.研究结果将为多年生稻生态菌肥开发提供菌种资源,助力多年生稻绿色轻简化的生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野生 内生细菌 促进作用 微生物菌肥 多年生稻
下载PDF
云南高海拔稻区“多年生稻+鱼”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国生 钏兴宽 +4 位作者 王锦艳 尹正钦 何荣满 张义 康洪灿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但是,多年生稻品种在高海拔稻区安全越冬、绿色轻简化栽培等田间管理技术仍有待探索。自2016年参加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主持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海拔(1670 m... 多年生稻品种及其配套技术已在生产上应用多年。但是,多年生稻品种在高海拔稻区安全越冬、绿色轻简化栽培等田间管理技术仍有待探索。自2016年参加云南大学胡凤益团队主持的多年生稻项目以来,作者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套高海拔(1670 m)稻区“多年生稻+鱼”绿色高效安全越冬生产技术,主要包括多年生稻品种选择、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稻田鱼管理,以及越冬季稻桩、水肥、鱼的管理和次年后的稻鱼管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安全越冬 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下载PDF
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技术
7
作者 曾涛 侯再芬 +4 位作者 杨天海 黄光福 张石来 张静 胡凤益 《耕作与栽培》 2023年第4期131-132,共2页
为探索多年生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用技术,充分利用多年生稻的耐寒特点和地下茎分蘖特征,通过秋播育秧,把头年生物量攒到第二年,第一季收获期前移,保证第二季正常收获,确保年内稻谷总产的增加,研究形成了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技术,为... 为探索多年生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用技术,充分利用多年生稻的耐寒特点和地下茎分蘖特征,通过秋播育秧,把头年生物量攒到第二年,第一季收获期前移,保证第二季正常收获,确保年内稻谷总产的增加,研究形成了多年生稻秋播育秧一种两收技术,为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粮食增收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秋播育秧 一种两收
下载PDF
云南多年生稻23的试验研究报告及拓展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全衡 温宪勤 吉丽芳 《种子科技》 2019年第7期149-151,共3页
简单介绍了云南多年生稻品种选育历史和首个多年生稻品种“多年生稻23”的试验审定过程,分析了云南多年生稻品种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关键词 云南省 多年生稻 研究 利用
下载PDF
云南多年生稻试验与发展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全衡 《种子科技》 2022年第8期1-3,8,共4页
回顾了云南多年生稻品种选育历史,即通过把栽培稻和长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具有多年生性的中间品系,成为多年生性供体,再把这些供体与云南主栽品种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把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的遗传位点转移到水稻主栽... 回顾了云南多年生稻品种选育历史,即通过把栽培稻和长雄野生稻杂交,培育出具有多年生性的中间品系,成为多年生性供体,再把这些供体与云南主栽品种杂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把长雄野生稻无性繁殖特性的遗传位点转移到水稻主栽品种中,选育多年生水稻品种。根据种子相关法律法规,制订云南省多年生稻品种的试验审定办法和审定标准,并审定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介绍了云南省已经审定的多年生稻品种以及云南多年生稻品种在云南省各地和全国部分省(区)的试验示范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 多年生稻 品种选育
下载PDF
贵州“多年生稻+鱼+鸭”综合种养技术 被引量:5
10
作者 曾涛 胡凤益 +4 位作者 黄光福 张静 张石来 金明 熊玉唐 《中国稻米》 2020年第6期88-90,95,共4页
多年生稻是利用长雄野生稻发达的地下茎培育的水稻品种,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种植1次,连续收获5~10年,期间省去了购买种子、育秧、犁田耙田、插秧等生产环节,节本增效,是一种绿色、轻简化、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为使该技... 多年生稻是利用长雄野生稻发达的地下茎培育的水稻品种,配套相应的栽培技术,可以实现水稻种植1次,连续收获5~10年,期间省去了购买种子、育秧、犁田耙田、插秧等生产环节,节本增效,是一种绿色、轻简化、可持续的稻作生产方式。为使该技术本地化,2017年贵州引进了多年生稻及其配套栽培技术。通过3年来对多年生稻品种与稻鱼鸭共育技术的实践,利用多年生稻抗性特点与稻田生态调控互补优势,建立了一套不施农药、少施化肥的“多年生稻+鱼+鸭”轻简高效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综合种养技术 贵州
下载PDF
多年生稻稻瘟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奕霏 秦世雯 +4 位作者 张石来 黄光福 张静 杨勤忠 胡凤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13,共5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 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Perennial Rice, PR)已经成功并开始示范推广。多年生稻表现出一定的稻瘟病抗性,但其所具有的稻瘟病抗性来源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接种鉴定以及抗性基因检测等3种方法,对育成的多年生稻23(PR23)、云大24(PR24)、云大25(PR25)、云大101(PR101)、云大107(PR107)、父本长雄野生稻、母本RD23、(RD23/长雄野生稻)F1进行稻瘟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父本长雄野生稻、(RD23/长雄野生稻)F_1代及5个多年生稻品种(系)表现为高抗稻瘟病,而母本RD23表现高感稻瘟病,推测PR23、PR24、PR25、PR101和PR107这5个多年生稻品种(系)的稻瘟病抗性可能来源于长雄野生稻。其中,PR23、PR25稻瘟病抗性基因可能来自于长雄野生稻的Pi5基因和Pita-2位点,PR24稻瘟病抗性基因可能是来自长雄野生稻的Pita-2位点,PR107稻瘟病抗性基因可能来自于长雄野生稻的Pi5基因和Pish位点;PR101中未检测到本文中涉及到的基因或位点,推测其稻瘟病抗性来自长雄野生稻内未知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本研究结果将为多年生稻稻瘟病抗病育种、品种布局、植保技术制定等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瘟病 抗性评价 长雄野生
下载PDF
多年生稻白叶枯病抗性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鹏林 秦世雯 +4 位作者 张石来 黄光福 张静 吕建平 胡凤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3-67,共5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经成功,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为明确多年生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抗性水平鉴定和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检测3种方法,对多年生稻品种(系)多年生稻23(简...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经成功,并在生产上进行了示范推广。为明确多年生稻品种(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通过田间病情调查、抗性水平鉴定和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检测3种方法,对多年生稻品种(系)多年生稻23(简称PR23,下同)、云大24(PR24)、云大25(PR25)、云大101(PR101)、云大107(PR107)及其父本长雄野生稻、母本RD23和F1(RD23/长雄野生稻)的白叶枯病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雄野生稻高抗白叶枯病;尽管PR23、PR24、PR25、PR107携带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1、Xa4、Xa23、xa25的等位基因,但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均易感白叶枯病,说明这几个抗性基因对这4个多年生稻品种(系)不起抗病作用;而PR101在田间自然发病条件下表现为抗白叶枯病,并含有白叶枯病抗性等位基因xa25、Xa27,说明这2个基因可能是PR101抗白叶枯病的基因。本研究结果为明确多年生稻对白叶枯病菌的抗病反应,以及抗白叶枯病育种和多年生稻生产布局提供了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白叶枯病 抗性评价
下载PDF
多年生稻在德宏州适应性及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荣教 陈以相 +2 位作者 王白 王白昌 余选礼 《农业科技通讯》 2020年第7期191-194,234,共5页
结合德宏州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水稻种植区域不同,通过引进云南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多年生稻在芒市开展多年生稻再生性探究试验、高海拔适应性试验、多年生稻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分析种植多年生稻经济效益,了解和掌握多年生水稻在德宏州的生... 结合德宏州水稻产业发展现状及水稻种植区域不同,通过引进云南大学农学院选育的多年生稻在芒市开展多年生稻再生性探究试验、高海拔适应性试验、多年生稻综合种养模式试验,分析种植多年生稻经济效益,了解和掌握多年生水稻在德宏州的生态适应性情况,为多年生稻在德宏推广应用提供技术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品种资源 鱼种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多年生稻育种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石来 黄光福 +4 位作者 张玉娇 廉小平 张静 陈蕊 胡凤益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3,共5页
多年生稻是指头季稻成熟收割后,通过免耕保留稻桩,等到下一个生长季,稻桩地下茎腋芽发出新苗,重新成为可以收割的稻。笔者所在团队以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为母本,以来源于非洲的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 多年生稻是指头季稻成熟收割后,通过免耕保留稻桩,等到下一个生长季,稻桩地下茎腋芽发出新苗,重新成为可以收割的稻。笔者所在团队以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为母本,以来源于非洲的长雄野生稻(O.longistaminata)为父本,通过种间远缘杂交方式培育多年生稻。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了长雄野生稻地下茎遗传规律,发明了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的方法,创制了一批具有多年生性的育种材料,育成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创新了以越冬和免耕为核心的多年生稻轻简化生产技术,实现了只需耕种1次即可连续收获4~5年的稻作生产方式。从理论发现、技术发明、品种培育、栽培技术创新到产业化,形成了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多年生稻研发模式,为农作物尤其是多年生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与应用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多年生 长雄野生
下载PDF
多年生稻云大107产量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小波 黄光福 +6 位作者 施继芳 王春荣 张玉娇 程卯 胡建 张石来 胡凤益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35-39,共5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的栽培稻品种已经获得成功。云大107是通过"滇瑞449//RD23/长雄野生稻"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多年生性的优质稻品种。为明确云大107的产量潜力,进而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 利用长雄野生稻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具有多年生性的栽培稻品种已经获得成功。云大107是通过"滇瑞449//RD23/长雄野生稻"杂交选育出来的具有多年生性的优质稻品种。为明确云大107的产量潜力,进而为优化其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笔者用云南主栽的优质稻品种滇屯502、滇瑞449、文稻5作对照,于2018年在云南景洪进行田间试验,调查分析了各品种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产量及产量潜力等性状。结果表明,云大107产量可达564.52 kg/667 m^2,较滇屯502、文稻5和滇瑞449分别增产25.94%、5.41%和2.93%,其中与滇屯502相比差异达显著;从产量构成看,云大107每穗粒数、千粒重均比对照文稻5、滇屯502和滇瑞449高,粒多粒大是其高产的原因;同时,云大107剑叶净光合速率分别比滇屯502、滇瑞449和文稻5增加4.45%、4.65%和16.83%,差异显著。因此,挖掘云大107产量潜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其每穗粒数,同时提高齐穗后剑叶光合能力,以积累较多光合产物,进而提高成熟期生物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干物质 光合特性 产量 产量潜力
下载PDF
不同海拔地区多年生稻稻米品质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施继芳 黄光福 +5 位作者 张玉娇 李小波 王春荣 张石来 张静 胡凤益 《中国稻米》 2020年第4期40-43,共4页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获成功。为明确多年生稻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稻米品质的差异,于2018年在海拔550 m(景洪)、955 m(孟连)和1 250 m(勐海)种植3个多年生稻品种(PR23、PR25和PR107)... 利用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地下茎无性繁殖特性培育多年生稻已获成功。为明确多年生稻在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稻米品质的差异,于2018年在海拔550 m(景洪)、955 m(孟连)和1 250 m(勐海)种植3个多年生稻品种(PR23、PR25和PR107),收获后进行稻米品质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PR23在景洪和孟连的整精米率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稻谷1级和2级,在勐海的垩白度达到国家标准优质稻谷3级,在景洪、孟连和勐海的直链淀粉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稻谷1级;PR25在景洪和孟连的整精米率达到国家标准优质稻谷2级和1级,在勐海的垩白度达到国家标准优质稻谷3级,在景洪、孟连和勐海的直链淀粉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稻谷1级;PR107在景洪和孟连的整精米率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稻谷2级和1级,在景洪、孟连和勐海的垩白度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稻谷2级、2级和1级,在景洪、孟连和勐海的直链淀粉含量均符合国家标准优质稻谷1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米品质 海拔
下载PDF
一种两收模式下多年生稻产量潜力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程卯 黄光福 +4 位作者 李红平 甲飘 杨晓妹 胡风益 张石来 《湖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0期31-35,共5页
以多年生稻品系PR25和再生稻品种渝粳优5029(RR1)、甬优1540(RR2)、佳辐占(RR3)、宜优673(RR4)、内优7075(RR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多年生稻与再生稻产量、产量构成、生育期、SPAD、根系活力等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PR25产量与再... 以多年生稻品系PR25和再生稻品种渝粳优5029(RR1)、甬优1540(RR2)、佳辐占(RR3)、宜优673(RR4)、内优7075(RR5)为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探讨多年生稻与再生稻产量、产量构成、生育期、SPAD、根系活力等性状的异同。结果表明:PR25产量与再生稻相比,头季持平或者略低,第二季PR25产量为471.10 kg/667m^2,显著高于所有再生稻品种,较RR1、RR2、RR3、RR4和RR5分别增产48.22%、34.79%、60.95%、31.71%、45.58%;周年产量PR25为1031.63 kg/667m^2,亦显著大于再生稻品种,较RR1、RR2、RR3、RR4和RR5分别增产5.82%、10.41%、47.00%、13.19%和42.66%。多年生稻PR25再生季的周年产量较再生稻高的主要原因是:多年生稻再生季的单位面积颖花数、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再生稻的再生季;PR25头季齐穗后剑叶SPAD衰减幅度较小,剑叶具有较强的光合能力,头季成熟期根系维持在较高活力水平且再生能力较强;多年生稻再生季营养生长期至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期明显长于再生稻,进而全生育期较再生稻呈延长趋势,利于干物质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再生 产量及其构成 产量潜力
下载PDF
多年生稻在江西省赣州地区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庆友 刘凯丽 《江西农业》 2019年第24期86-90,共5页
为鉴定、评价多年生稻品种在江西省赣州地区的越冬性、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以及品质等重要特征,2017-2018年在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石陂村进行了多年生稻系列品种试验,结果表明:PR23、PR24品种,产量、株高、分蘖力表现均好;667 m^2有... 为鉴定、评价多年生稻品种在江西省赣州地区的越冬性、适应性、丰产性、稳定性以及品质等重要特征,2017-2018年在江西省于都县仙下乡石陂村进行了多年生稻系列品种试验,结果表明:PR23、PR24品种,产量、株高、分蘖力表现均好;667 m^2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各方面表现均优,产量比对照均有极显著增产,具有高产稳产性能,适合当地种植;PR101、PR102品种生育期偏长,产量低,株高偏高,667 m^2有效穗、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不理想,产量比对照均极显著减产,不适合当地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适宜性评价 江西省赣州地区
下载PDF
广西防城港市多年生稻肥效对比试验初报
19
作者 凌钊 韩玉芬 +3 位作者 杨桂梅 刘义明 韦文芳 唐新海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年第13期53-55,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掌握多年生稻施肥技术,减少化肥用量,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施肥效益,为多年生稻施肥技术参数的校正及进一步优化肥料配方提供依据。
关键词 多年生稻 肥效 试验 初报
下载PDF
籼粳交错区不同多年生稻品种(系)适应性研究
20
作者 燕林祥 熊琼 +3 位作者 刘宾照 王宝琼 雷丽仙 雷元宽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1期51-54,共4页
为探索多年生稻在罗平县籼粳交错区是否适宜种植及相关栽培技术,2020—2021年连续2年引进多年生稻23(PR23)、PR24、云大25(PR25)、云大107等品种(系)开展品种比较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多年生稻品种(系)均未能安全越冬,不能实现多... 为探索多年生稻在罗平县籼粳交错区是否适宜种植及相关栽培技术,2020—2021年连续2年引进多年生稻23(PR23)、PR24、云大25(PR25)、云大107等品种(系)开展品种比较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多年生稻品种(系)均未能安全越冬,不能实现多年种植。其中,云大107具有千粒重大(34.4 g)、产量高(10130.0 kg/hm^(2))、生育期适中(166 d)等优点,可作为普通一季稻在罗平县籼粳交错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稻 品种(系)适应性 性状 产量 籼粳交错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