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3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WGCNA分析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恶变关键节点基因及通路
1
作者 汪洋 张春叶 +4 位作者 胡宇华 顾挺 张莺 项美娟 田臻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16-22,共7页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 目的:基于高通量转录组测序及WGCNA,挖掘唾液腺多形性腺瘤(PA)恶变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Ca-ex-PA)过程中的核心驱动基因及相关通路。方法:收集PA、Ca-ex-PA患者肿瘤及癌旁唾液腺的新鲜标本各5例,进行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筛选PA与瘤旁唾液腺组、Ca-ex-PA与癌旁唾液腺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取PA、Caex-PA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WGCNA分析,获得与PA恶变相关的基因群体。结果:测得良、恶性肿瘤共有差异表达基因426个,通过WGCNA得到的4个模块中,包含78个基因与恶性肿瘤表型相关。其中评分最高的EFNA3基因表达程度与高组织学分级的腺癌亚型显著相关(P<0.05)。结论:WGCNA能有效筛选出与PA恶变相关的核心驱动基因,EFNA3过表达可能与PA恶变有关,其作为预后评估和治疗靶点的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组测序 唾液腺 多形性腺瘤 权重共表达分析
原文传递
三维超微血管成像测量的血管指数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的价值探讨
2
作者 陈明明 江姝 +3 位作者 张剑 卢叶君 张津楠 邢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656-661,共6页
目的应用三维超微血管成像(3D-SMI)测量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瘤的血管指数(VI),探讨其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88例,其中PA 51例,Warthin瘤37例,均行CDFI、二维超微血管成像(2D-SMI)、... 目的应用三维超微血管成像(3D-SMI)测量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与Warthin瘤的血管指数(VI),探讨其在二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88例,其中PA 51例,Warthin瘤37例,均行CDFI、二维超微血管成像(2D-SMI)、3D-SMI、超声造影(CEUS)检查,比较PA与Warthin瘤上述超声图像特征及定量参数的差异。分别建立基于CDFI参数、2D-SMI参数、CEUS参数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VI、CDFI模型、2D-SMI模型、CEUS模型鉴别PA与Warthin瘤的诊断效能。结果PA与Warthin瘤CDFI和2D-SMI血流方式及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PA与Warthin瘤CEUS增强程度、是否均匀增强、峰值强度、峰值减半时间、120 s强度、曲线下面积、半下降斜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VI、CDFI模型、2D-SMI模型、CEUS模型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4、0.750、0.806及0.883,其中VI与CDFI模型、2D-SMI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I与CEUS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3D-SMI测量的VI在鉴别诊断腮腺PA与Warthin瘤中有一定价值,其诊断效能与CEUS相当,且显著优于2D-SMI和CDF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超微血管成像 三维 二维 血管指数 腮腺多形性腺瘤 WARTHIN
下载PDF
小唾液腺来源复发性多形性腺瘤的临床分析
3
作者 徐万林 卢浩 +2 位作者 吴一凡 刘胜文 杨雯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小唾液腺来源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唾液腺来源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 目的:探讨分析小唾液腺来源的复发性多形性腺瘤(recurrent pleomorphic adenoma,RPA)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唾液腺来源R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共收集17例小唾液腺来源的RPA,其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年龄为14~80岁,中位年龄为52岁;平均复发次数为2.8次,平均复发间隔为7.9年。按发病部位来分,发生于腭部的最为多见(52.9%),其次为颊部(29.4%)。复发肿瘤较大时可引起一定的症状,如骨质吸收、咽腔阻塞及面部膨隆等。17例患者中共计7例(41.2%)出现恶变,其中腭部来源的9例RPA中,有5例(55.6%)发生恶变。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平均随访5.7年,其中15例(88.2%)患者为无瘤生存状态。结论:小唾液腺来源的RP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临界性肿瘤,好发于腭部,复发间隔时间较长。反复复发的小唾液腺来源的RPA易出现恶变,手术治疗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多形性腺瘤 小唾液腺 唾液腺肿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复发风险预测的价值分析
4
作者 路丽 柳成良 +2 位作者 左超 于淑靖 张力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5期54-58,6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预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A)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P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4... 目的:探讨基于CT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数据预测涎腺多形性腺瘤(PA)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构建。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9例PA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学资料,根据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15例)和未复发组(84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A复发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部位为深叶、包膜不完整及周围组织侵犯3个指标为P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79.730、67.194、479.801,P<0.05)。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60,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7.6%,均高于模型中各单项指标,且该风险预测模型和实际观测值间无明显差异(x^(2)=0.823,P=0.935)。结论:肿瘤部位为深叶、包膜不完整及周围组织侵犯3个指标为PA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3个指标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PA复发具有较高预测价值,能为预防PA复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影像学特征 临床数据 涎腺多形性腺瘤(PA) 复发风险预测 列线图模型
下载PDF
左侧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恶变1例
5
作者 李科 李子慧 +1 位作者 寇家豪 孙国文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4-656,共3页
多形性腺瘤是最常见的唾液腺肿瘤之一,然而特别巨大的多形性腺瘤伴恶变较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77岁男性左腮腺巨大多形性腺瘤恶变患者的诊治经过,查体见一大小约20.0 cm×18.0 cm×18.0 cm的肿物,手术完整切除肿物。
关键词 腮腺 多形性腺瘤 巨大 恶变 手术
下载PDF
ELL2基因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杨思遥 王媛媛 +1 位作者 刘建兵 刘志荣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76,共6页
目的分析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绘制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5个成员的ELL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口腔颌面... 目的分析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绘制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对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5个成员的ELL2基因外显子进行测序;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将2016年1月-2020年7月就诊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11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年龄、性别为匹配条件,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该院176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高分辨熔解曲线(HRM)检测两组ELL2基因1119T>C多态性;采用χ2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之间的相关性,分层分析评估吸烟与基因型的协同作用;并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不同基因型个体ELL2的表达水平。结果涎腺多形性腺瘤家系中ELL2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1119T>C多态性位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涎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该位点纯合子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1%vs.11.9%,P=0.002)。纯合子CC与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OR=3.059,95%CI 1.494~6.263)。分层分析显示,吸烟与1119C等位基因协同作用可增加涎腺多形性腺瘤发生的风险(OR=3.200,95%CI 1.460~7.014)。CC基因型个体ELL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或TT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ELL2基因变异可能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吸烟联合1119C等位基因可增加涎腺多形性腺瘤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多形性腺瘤 基因 ELL2 单核苷酸多态性 遗传变异
下载PDF
CT平扫一阶纹理分析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中的鉴别价值
7
作者 师达 石亚男 +4 位作者 汪时雨 夏锐 李兆勇 李兴付 梁俊生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4年第1期13-17,21,共6页
目的:探讨CT平扫图像的一阶纹理分析特征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患者各35例的CT平扫图像,在纹理分析软件中勾画全瘤灶的感兴趣区,得到... 目的:探讨CT平扫图像的一阶纹理分析特征参数对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的鉴别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经临床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患者各35例的CT平扫图像,在纹理分析软件中勾画全瘤灶的感兴趣区,得到一阶纹理特征参数。应用统计学分析以上参数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中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纹理特征参数制作ROC曲线,求得其诊断效能。结果:腮腺CT平扫图像的一阶纹理特征的18项参数中,以下9项参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centile10(P=0.000)、Percentile90(P=0.000)、Energy(P=0.000)、Maximum(P=0.000)、Mean(P=0.000)、Median(P=0.000)、RootMeanSquared(P=0.000)、TotalEnergy(P=0.000)、Variance(P=0.046)其中Percentile90、RootMeanSquared、Mean、Median等4项参数诊断效能较好,AUC分别为94.80%、94.20%、93.80%、93.80%。结论:腮腺CT平扫一阶纹理分析在多形性腺瘤与Warthin瘤中的有一定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纹理分析 腮腺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
下载PDF
基于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鉴别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和多形性腺瘤的价值
8
作者 路丽 柳成良 +1 位作者 左超 于淑靖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和多形性腺瘤(PA)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CA和PA患者95例,其中BCA患者18例为BCA组,PA患者77例为PA组,比较两组CT平扫及双期增强表现、临床资料,基于... 目的探讨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构建的模型对腮腺基底细胞腺瘤(BCA)和多形性腺瘤(PA)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BCA和PA患者95例,其中BCA患者18例为BCA组,PA患者77例为PA组,比较两组CT平扫及双期增强表现、临床资料,基于双期增强CT及临床资料构建BCA和PA的鉴别模型。结果BCA组平扫CT值与P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动脉期强化幅度值、静脉期强化幅度值与PA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病程、肿瘤最大直径、性别、部位、位置、密度、形态、边界、同侧肿瘤淋巴结、吸烟史、饮酒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A组年龄≥50岁率、触诊较软率与PA组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优度较好(χ^(2)=0.379,P=1.000)。ROC分析显示双期增强CT及临床指标联合构建的模型,鉴别诊断腮腺BCA和PA的AUC为0.966,约登指数为0.931,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4.4%、98.7%(95%CI 0.902~1.000),准确性为97.89%。结论基于双期增强CT及临床资料构建的BCA和PA鉴别模型效果较好,能够为BCA和PA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基底细胞腺 多形性腺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下载PDF
恶性多形性腺瘤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甲基化特征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刘啸 孙江伟 周晶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50-356,共7页
目的:观察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in pleomorphic adeoma,MPA)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lutathione peroxidase 3,GPX3)蛋白、基因甲基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观察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in pleomorphic adeoma,MPA)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lutathione peroxidase 3,GPX3)蛋白、基因甲基化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5例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alivary gland pleomorphic adenoma,SPA)、24例MPA患者肿瘤组织及55例上述患者的正常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GPX3蛋白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法检测组织中GPX3甲基化程度,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选择人恶性多形性腺瘤细胞系SM-AP1,转染GPX3过表达载体、空载体,并将其分为过表达空载体组(Vector组)、GXP3表达组(OE-GPX3组),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GPX3 mRNA及蛋白表达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GPX3蛋白在正常腺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90.9%,50/55)高于其在SPA(56.4%,31/55)和MPA(29.2%,7/24)组织中;GPX3蛋白在SPA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其在MPA组织中,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正常腺体组织中,GPX3的甲基化比例(7.3%,4/55)低于SPA组织(34.5%,19/55)和MPA组织(66.7%,16/24)中,SPA组织中的GPX3甲基化比例低于MPA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PX3甲基化水平与MPA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恶性成分比例有关(P<0.05)。GPX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TNM分期、恶性成分比例有关(P<0.05)。与Vector组比较,OE-GPX3组细胞GPX3 mRNA、蛋白表达量显著上升,48 h及72 h的吸光度值、侵袭细胞数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多形性腺瘤GPX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程度高,与TNM分期、分化程度、恶性成分比例呈负相关,有潜力成为诊断恶性多形性腺瘤的预警分子指标和临床治疗中的基因调控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多形性腺瘤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 甲基化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腮腺多形性腺瘤微波消融治疗3例
10
作者 赵璐璐 盛建国 +3 位作者 卢峰 韩秋成 郭佳 章建全 《肿瘤影像学》 2024年第5期562-565,共4页
1资料患者1,男性,66岁,主因“下巴和颈部异物感1周余”入院。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触及1.5 cm×1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欠清,无压痛,活动度差。超声显示:右侧腮腺内见低回声病灶,大小约13.5 mm×11.7 mm×9.1 mm,边界欠清,... 1资料患者1,男性,66岁,主因“下巴和颈部异物感1周余”入院。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触及1.5 cm×1 cm大小肿物,质韧,边界欠清,无压痛,活动度差。超声显示:右侧腮腺内见低回声病灶,大小约13.5 mm×11.7 mm×9.1 mm,边界欠清,呈大分叶状,内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可见点状血流信号,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呈向心性不均匀低增强。左侧腮腺未见明显异常占位性病变回声,双颈部未见明显异常肿大淋巴结回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 多形性腺瘤 穿刺活检 微波消融 并发症
下载PDF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11
作者 郑雨平 袁振飞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6期1099-1102,共4页
目的探讨分析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2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和对照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SP),每组各31例... 目的探讨分析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62例,依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行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PSP)和对照组行腮腺浅叶切除术(SP),每组各31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腮腺分泌功能、身体意象量表(BIS)、体像担忧问卷(BICI)、焦虑抑郁量表(HADS)、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解剖面神经支数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围术期相关指标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时的腮腺分泌功能均显著升高,且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6个月时的BIS评分和BICI评分均增加,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术后6、12个月时的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观察组9.6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84%,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复发情况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P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能够优化手术指标、改善腺体分泌功能和身体意象情况、减轻体像担忧情况和焦虑抑郁状态、降低术后并发症,且不增加术后复发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腮腺浅叶部分切除术 腮腺浅叶切除术 评分 疗效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MSCT征象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12
作者 李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4期0141-0144,共4页
利用MSCT检查的方法,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征象,探讨其鉴别价值。方法 这一次项目中,选择了研究对象共有80例。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对这80位研究对象的常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SCT对这80位研究对象进行检... 利用MSCT检查的方法,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进行鉴别诊断,分析其征象,探讨其鉴别价值。方法 这一次项目中,选择了研究对象共有80例。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手段,对这80位研究对象的常规资料进行分析,同时利用MSCT对这80位研究对象进行检查,将他们的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与MSCT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80位分析对象的MSCT征象,并且统计MSCT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80位分析对象中有40位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40位是腺淋巴瘤病人;MSCT诊断结果显示,80位分析对象中有38位是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42位是腺淋巴瘤病人。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和腺淋巴瘤病人之间,两类肿瘤病人在年龄、性别、多发性、吸烟、强化方式、平扫CT值、浅后下极、AP(动脉期)净强化值、血管贴边征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性(P<0.05);两类肿瘤病人在病灶形态、浅深叶、病灶边缘、病灶囊变、病变径、上下级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MSCT检查对腮腺多形性腺瘤病人和腺淋巴瘤病人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0.00%(36/40),特异度为95.00%(38/40),阳性预测值为94.74%(36/38),阴性预测值为90.48%(38/42),准确度为92.50%(74/80)。结论 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鉴别工作中,利用MSCT对研究对象进行诊断,可以通过强化方式、平扫CT值、浅后下极、AP(动脉期)净强化值、血管贴边征等征象方面对病人进行鉴别,并且鉴别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2.50%,所以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 MSCT 征象分析 鉴别诊断
下载PDF
泪腺多形性腺瘤的临床特征及研究现况
13
作者 邵雅琪 马建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36-1042,共7页
泪腺多形性腺瘤(LGPA)是一种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眶部泪腺,其具体发生机制未明。LGPA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9.5岁,通常表现为泪腺区肿物和眼球突出,一般呈无痛性,若出现疼痛应警惕其是否发生了恶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LGPA具有... 泪腺多形性腺瘤(LGPA)是一种常见的泪腺上皮性肿瘤,主要发生于眶部泪腺,其具体发生机制未明。LGPA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9.5岁,通常表现为泪腺区肿物和眼球突出,一般呈无痛性,若出现疼痛应警惕其是否发生了恶变。影像学检查对诊断LGPA具有重要价值,也可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参考。LGPA通常不进行术前活检,以防止包膜破损致肿瘤细胞溢出。LGPA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术中是否能完整切除肿瘤与肿瘤的复发和恶变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LGPA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改变、医学影像学改变、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恶变机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对近些年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相关综述,以期为该病的诊疗提供一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腺多形性腺瘤 组织病理学 影像学 分子机制 恶变机制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基于超声影像组学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临床应用研究
14
作者 魏伟 冯慧俊 +4 位作者 范莉芳 王晔 韦天军 张伟 张霞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54-959,共6页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影像组学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并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腺腺瘤和腺淋巴瘤的患者共282例,并获取完整的超声影像及临床资... 目的:建立并验证基于超声影像组学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口腔颌面外科并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腮腺多形腺腺瘤和腺淋巴瘤的患者共282例,并获取完整的超声影像及临床资料。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7例)和验证集(85例)。采用先组间差异性分析筛选出临床独立预测因子。使用ITK-SNAP对感兴趣区(ROI)勾画,利用Pyradiomics软件从腮腺肿瘤的超声图像中提取组学特征。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保留相关性系数>0.9的一个特征;再利用最小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特征构建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与临床数据结合构建联合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评估各模型的鉴别效能。结果:研究发现,年龄、性别、回声不均能够有效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构建临床诊断模型。通过降维筛选出15个特征并建立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结合性别、年龄、回声不均匀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在训练集中,联合模型的AUC均高于临床诊断模型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919,P<0.001;Z=3.179,P=0.0015),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与临床模型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9,P=0.936)。验证集中,联合模型AUC高于临床模型和超声影像组学模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2.424,P=0.015;Z=2.212,P=0.027);超声影像组学模型的AUC高于临床模型,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0.881,P=0.379)。结论:基于超声影像组学构建联合模型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 超声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多参数MRI在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中的诊断价值
15
作者 朱芸 马宜传 +1 位作者 汤晓敏 谢宗玉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目的 探讨临床及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为PA和AL患者的临床资料、3.0T常规MRI、DWI和增强扫描等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差异及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主要征... 目的 探讨临床及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腺淋巴瘤(A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1例经病理证实为PA和AL患者的临床资料、3.0T常规MRI、DWI和增强扫描等多参数MRI影像资料,分析其临床差异及不同序列图像上病灶主要征象或参数值的诊断效能。结果 PA和AL在吸烟史、侧别、位置、病灶数量及ADC值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好发于女性,多位于腮腺上极,AL好发于男性,常有吸烟病史,多位于腮腺下极,AL较PA发生在双侧、多发更为常见。PA平均ADC值为1.471×10^(-3)mm^(2)/s,显著高于AL的0.913×10^(-3)mm^(2)/s,两者的ADC值在统计上存在差异(P<0.001)。当ADC值为1.261×10^(-3)mm^(2)/s作为两者鉴别诊断的阈值时,敏感度为79.2%、特异度为88.2%,曲线下面积(AUC)为0.897。结论 多参数MRI影像资料结合临床资料在PA与A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多参数 腮腺肿 多形性腺瘤 腺淋巴
下载PDF
腮腺多形性腺瘤和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Kiss-1、MMP-9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炜 柯少瑞 +1 位作者 赵红宇 朱保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CPA)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腮腺、PA、CPA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PA)和癌在多形性腺瘤(CPA)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正常腮腺、PA、CPA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正常腮腺、PA和CPA组织中Kiss-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76.7%、24.4%,逐渐降低;而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53.3%、88.9%,逐渐升高(P<0.05)。CPA组织中Ki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关联(r_(S)=0.416,P=0.002);且MMP-9蛋白的表达与CPA的侵袭性、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Kiss-1、MMP-9蛋白可能与CPA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癌在多形性腺瘤 KISS-1 MMP-9 细胞侵袭
下载PDF
LncRNA RUNX1-IT1对恶性多形性腺瘤miR-195/CyclinD1的调控作用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魏军水 孙鑫 +1 位作者 徐金标 陈逸达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RUNX1-IT1对微小RNA-195(microRNA-195, miR-195)/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MPA组织... 目的 :探讨恶性多形性腺瘤(malignant pleomorphic adenoma, MPA)细胞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RUNX1-IT1对微小RNA-195(microRNA-195, miR-195)/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MPA组织及癌旁组织,检测LncRNA RUNX1-IT1、miR-195、CyclinD1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三者与MPA临床病理的关系。培养MPA细胞系SM-AP1,转染阴性对照(NC)siRNA、LncRNA RUNX1-IT1 siRNA、miRNC、miR-195抑制物,检测细胞增殖水平A490及miR-195、CyclinD1的表达水平,分析LncRNA RUNX1-IT1靶向miR-195、miR-195靶向CyclinD1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PA中LncRNA RUNX1-IT1、CyclinD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miR-19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LncRNA RUNX1-IT1与miR-195呈负相关、与CyclinD1呈正相关,miR-195与CyclinD1呈负相关。肿瘤直径≥3 cm、复发、远处转移的MPA癌组织中,LncRNA RUNX1-IT1、CyclinD1表达更高(P<0.05),miR-195表达更低(P<0.05)。敲低LncRNA RUNX1-IT1后,SM-AP1细胞的A490水平、CyclinD1表达水平降低,miR-195表达水平增加(P<0.05)。LncRNA RUNX1-IT1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SM-AP1细胞中的miR-195,miR-195通过直接靶向作用于SM-AP1细胞中的CyclinD1。抑制miR-195后,敲低LncRNA RUNX1-IT1降低A490水平及CyclinD1表达水平的作用减弱(P<0.05)。结论:LncRNA RUNX1-IT1可能通过调控miR-195/CyclinD1表达,参与MP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多形性腺瘤 LncRNA RUNX1-IT1 miR-195 CYCLIND1 增殖 靶基因
原文传递
43例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影像学表现
18
作者 朱文静 余强 +3 位作者 陶晓峰 王韶颖 田涛 张春叶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 目的:总结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特征,分析其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患者43例,分析CT和MRI表现,并将其与病理分型相关联。采用SPSS 25.0软件包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Ⅰ/Ⅱ型和Ⅲ型之间肿瘤形态、边界、内部结构、骨质侵犯和颈淋巴结转移等与病理分型的相关性。结果:83.7%(36/43)的肿瘤边缘呈分叶状;81.4%(35/43)内部出现囊变或坏死,呈现不均匀强化;37.2%(16/43)可见粗钙化或混合钙化灶;25.6%(11/43)出现邻近骨质压迫性吸收。75%(12/16)的Ⅰ/Ⅱ型肿瘤形态规则(圆形或卵圆形),77.8%(21/27)的Ⅲ型肿瘤形态不规则。93.8%(15/16)的Ⅰ/Ⅱ型肿瘤边界清楚,66.7%(18/27)的Ⅲ型肿瘤边界模糊。59.3%(16/27)的Ⅲ型肿瘤出现溶骨性骨质吸收。Ⅰ/Ⅱ型肿瘤平均最大径显著小于Ⅲ型(P<0.05)。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显示,肿瘤形态、边界、溶骨性骨质吸收3种影像特征与病理分型相关(P<0.001)。结论:大部分小唾液腺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CT和MRI表现以边缘分叶状,不均匀强化为共同特征。Ⅰ/Ⅱ型肿瘤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罕见溶骨性骨质破坏;Ⅲ型肿瘤多数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且易出现溶骨性骨质破坏。将形态、边界和溶骨3种特征相结合,更有助于鉴别Ⅰ/Ⅱ型和Ⅲ型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在多形性腺瘤 小唾液腺 CT MRI
原文传递
基于稠密连接的多形性腺瘤辅助诊断
19
作者 董立岩 张玥敏 +2 位作者 朱晓冬 张小利 赵博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59-1168,共10页
针对多形性腺瘤诊断完全依赖人工的问题,提出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先通过采集数据并构建多形性腺瘤数据集,对当前稠密连接网络进行改进并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疾病组织分类特征提取,得到组织类别和概率,然后使用CART(classificatio... 针对多形性腺瘤诊断完全依赖人工的问题,提出一种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先通过采集数据并构建多形性腺瘤数据集,对当前稠密连接网络进行改进并融合通道注意力机制进行疾病组织分类特征提取,得到组织类别和概率,然后使用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进行推理学习,得到诊断结果.对难判断的类别选择进行人工辅助,进而实现对多形性腺瘤疾病的计算机辅助工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分类识别模块分类提取准确率达97.7%,决策树推理诊断准确率达100%.此外,分类识别模块在血细胞分类领域的准确率达98.6%.该方法具有一定的迁移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多形性腺瘤 稠密连接 注意力机制 决策树
下载PDF
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侯亚丽 李荷香 +3 位作者 宋鹏 杨艳霄 郝亚丽 刘慧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9-156,共8页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 目的探讨肿瘤间质成纤维细胞(TSF)对体外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SPA)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唾液腺多形性腺瘤细胞(SPAC)、TSF和瘤旁正常成纤维细胞(NF),并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选取对数期TSF、NF制备条件培养液,培养SPAC并命名为TSF-SPAC组和NF-SPAC组,单纯培养SPAC作为对照组(SPAC组)。采用MTT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组培养液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量。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波形蛋白(Vimentin)在TSF和NF中为阳性,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在NF中为阴性,在TSF中为弱阳性。MTT结果显示:TSF-SPAC组细胞增殖与NF-SPAC组和SPAC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SPAC组与SPAC组的细胞增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和迁移实验显示:3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3组VEGF的表达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F可能参与了SPA的生物学行为,促进体外培养的SPAC增殖,对其体外侵袭和迁移无促进作用,为SPA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唾液腺多形性腺瘤 间质成纤维细胞 增殖 侵袭 迁移 交界性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